slxhjs 发表于 2005-2-16 23:32:58

[转贴]:“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听课笔记

讲课材料论坛已有,下面是一个听课笔记,不错。看看是有益的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培训班(主讲人:副主编 黄小坤)      
听课笔记(规程及条文说明中没有的部分)
1.本规程较原规程已适当提高安全度5~10%(其余新规范、新规程亦然)
2.第3.2.3条中的d类地面粗糙度慎用!
3.第3.2.7条中的相互干扰增大系数约为1.1~1.3。
4.根据第3.3.1条第2款规定,6度高层也要算地震作用。
5.第3.3.2条规定会使截面较原规程增加。
6.7度建筑要用100年,计算时大约可取7.5度。
7.第3.3.13条规定为剪重比的限值。
8.第3.3.16条(强制性条文)只是原则规定结构自重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应予折减,但具体数值在第3.3.17条并不强制。对于剪力墙结构,开间、进深大时才折减,短肢墙也可折减。
9.根据第4.1.3条规定,单跨框架不允许做。
10.注意楼盖的重要性(各章均有体现)。
11.建设部部长令中已没有关于最大高宽比的超限审查。
12.第4.3.6条规定的楼板在任一方向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已近危险(????)。
13.第4.4节中违反其中一条,即为不规则结构,要专家审查。
14.第4.4.2条规定主要是限制下部刚度比上部小。
15.第4.4.6条限制外挑主要是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实际上7度时竖向地震的影响已是比较大了。
16.第4.5.2条限制砼不高于c40,主要是考虑高于c40时易开裂。
17.第4.6.3条注意取层间最大位移,而不是质心位移。
18.第4.6.3条第2款规定1/500,主要是考虑下层位移引起的上层无害位移。
19.表4.8.2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
20.对特一级的要求大多在第4.9.2条规定了,另外在第11章中对特一级框支梁有规定,还有在第10.2.14条也有特一级的规定。
21.第5.1.4条中的薄壁杆系是指墙高/厚大于5。
22.第5.1.9条施工过程的模拟理论上应分析n个结构(从1层到n层),但现有计算软件值计算一个n层的结构,荷载分层添加。
23.第5.2.1条无地震作用时折减系数为1.0。
24.第5.2.4条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4。
25.第5.3.4条计算出不变形区域(刚域)可减小支座负弯矩。
26.第5.4节刚重比在1.4~2.7(剪力墙等)或10~20(框架)时,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27.第5.4.4条,对抗震设计的建筑一般不成问题。
28.结构倾覆验算按第12.1.6条,安全系数比原规程大(原规程安全系数只有1.0)。
29.第6.1.7条,计算时应输入剪力墙,框架不能按框剪做。
30.第6.2.1条,节点较原规程适当放松。
31.第6.2.6条公式6.2.6-4取代以往ho/h>=4的短柱判别式。
32.第6.3.3条第1款中的通长筋允许搭接。
33.第6.3.3条第2款的要求是为避免钢筋滑脱。
34.第6.4.2条中的较高高层建筑一般是指框架大等于40米,其余大等于60米。
35.第6.4.2条附注5中设芯柱是为了提高柱的延性。
36.第6.4.7条第4款中的复合螺旋箍筋是沿柱全高由一根钢筋形成的。
37.第6.4.8条第2款的规定较原规程适当有所放松。
38.第6.5节同砼规gb50010。
39.箍筋不宜焊在主筋上。
40.第6.5.3条第4款大直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连接,焊接不易监督、检测。理论上搭接是最好的形式,但易造成钢筋过密,细钢筋优先采用搭接。
41.第7.1.2条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允许存在个别短肢剪力墙,个别短肢剪力墙只需遵守小墙肢的规定。
42.第7.1.9条本规程只有底部加强部位才称作加强部位。
43.第7.2.5条hw/bw在3~5之间时,建议采用小等于3的做法(即箍筋全高加密)。
44.第7.2.6条第1款希望塑性较产生在底部一层。
45.第7.2.16条第1款比原规程增加了箍筋含量。
46.第7.2.16条第2款纵筋比原规程有所降低。
47.图7.2.16,抗震规范中类似的图应按此图修改。
48.表7.2.17中其他部位的纵向钢筋最小量偏少。
49.第7.2.26条对连梁最小配筋率未规定(其它规范亦然),建议一级、跨高比不大于1.5时连梁最小配筋率不宜大于0.25%(单面)。
50.第10.1.5条即补充有限元二次分析。
51.第10.2.1条中的厚板是指厚度1米以上的板。
52.第10.2.3条框支柱周围不宜采用错层。
53.图10.2.9,本图仅对框支剪力墙,且框支柱仅伸至墙底的不利情况,仅最外排的梁钢筋才需要弯到梁底下一个锚固长度。
54.第10.2.14条与第7.2.6条不同,包括墙底截面也乘以增大系数。
55.第10.4节的错层结构是指连续错层。
56.第10.5.2条,将重力代表值乘以1.1近似考虑。
57.第10.6.1条,多塔楼振型较丰富。取质心是为了易算,刚心是个变化的概念,不易算,取楼层或整个结构的刚心不好说。
58.第10.6.3条,楼板双层双向配筋。
59.附录c不考虑梁水平加腋。

lordyy 发表于 2005-3-13 20:30:56

谢谢

我为结构狂 发表于 2005-3-21 19:12:56

以前的很多疑问都得到解决,不错,我要好好品味

wgh123 发表于 2005-3-25 10:43:18

确实很有帮助,逐条研究

yaxin305 发表于 2005-3-25 15:42:06

楼主研究的非常细,拷下来一条一条的学习

Pard 发表于 2005-4-9 18:41:01

研究了斑竹的好文章以后提几个小问题,请斑竹有时间时解答一下,谢谢。
2.第3.2.3条中的d类地面粗糙度慎用!
(D类的情况的确存在,为何要慎用?)
6.7度建筑要用100年,计算时大约可取7.5度
(这个有具体的规定么?)
9.根据第4.1.3条规定,单跨框架不允许做。
(规范上是不宜,我们也做过,难道是真的不允许么?)
29.第6.1.7条,计算时应输入剪力墙,框架不能按框剪做。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能不能讲解一下?)
32.第6.3.3条第1款中的通长筋允许搭接。
(此条是关于架立钢筋的,受力筋也允许么?)
让大家见笑了,请各位高手有时间的话也给解答一下,麻烦大家了,谢谢!

slxhjs 发表于 2005-4-10 00:39:21

楼上,客气了,首先申明一下,我注明的是转帖。
不过,相似的培训班也参加了不少,其实论设计你是前辈。

(D类的情况的确存在,为何要慎用?)
其实,规程条文讲的很清楚,D类是新增加的,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
若无实测资料可参考规程3.2.3条的条文说明采用的原则近似确定,2KM半径平均高度达到18M!应该要慎用吧。

6.7度建筑要用100年,计算时大约可取7.5度
(这个有具体的规定么?)
这个问题几个月前参加过王亚勇所长一个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研讨班的讲座中,所长谈到过。是他的一个即将(可能现在已经出版的)专著里提到的。(这个讲座的材料当时我帖在论坛里的,你搜索一下,我还贴上了现场录的音频文件,讲座的内容很好!)

9.根据第4.1.3条规定,单跨框架不允许做。
(规范上是不宜,我们也做过,难道是真的不允许么?)
这个问题,我想9.21地震的震害好多都是由此原因产生的,结构不存在多道设防原则的可能,一损俱损,肯定不好!好多专家都讲高层不要这样搞。规范上讲不宜,你能保证地震时没问题吗?我们审图时,都是建议改正的。

29.第6.1.7条,计算时应输入剪力墙,框架不能按框剪做。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能不能讲解一下?)
这一条实际就是指的KJ的抗震等级按KJ结构采用。原因显见———底部倾覆力矩小。

32.第6.3.3条第1款中的通长筋允许搭接。
(此条是关于架立钢筋的,受力筋也允许么?)
我的理解此条文应该不是关于架力钢筋的,而是讲的纵向钢筋配置的最基本原则。

不知,我的回答对不对,望指正!!!

Pard 发表于 2005-4-10 17:51:53

谢谢斑竹的热情回答,基本理解了,只是:
6.7度建筑要用100年,计算时大约可取7.5度
(这个有具体的规定么?)
这个问题几个月前参加过王亚勇所长一个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研讨班的讲座中,所长谈到过。是他的一个即将(可能现在已经出版的)专著里提到的。(这个讲座的材料当时我帖在论坛里的,你搜索一下,我还贴上了现场录的音频文件,讲座的内容很好!)
这一条不是很明确,我再找找你的好资料吧,谢谢了。

slxhjs 发表于 2005-4-11 01:14:17

肯定有的,而且不难理解,只不过把50年的超越概率变成了一百年的,再通过正态分布计算来的吧。
搞设计又不是搞科研,人家如果叫你设计100年的,其实很麻烦。除了抗震,其实活荷载取值也有不同的。
规范上的活荷载就不能用了。

Pard 发表于 2005-4-11 08:59:50

好吧就不再较真了,再一次对斑竹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感谢。受益非浅啊,谢谢。

lzflklxj 发表于 2006-12-8 09:50:34

确实很有帮助

fanglaoer 发表于 2008-12-6 23:16:29

其实有本PKPM的培训手册,上面讲得比较详细,还讲了为什么要取这个系数的

yzh0524 发表于 2008-12-9 15:15:50

好文赞一个。

仙人西去 发表于 2008-12-9 17:04:50

不错,好文章,读后受益匪浅,以后多发此类文章,谢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听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