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维度测试您的孩子是否适合低龄留学
常常有家长问:“孩子什么时候出国最好?是不是越早越好?”在中国,随着孩子的成长,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与日俱增。出国读中学,可以避开国内中高考的压力;越早出国,孩子就能越早适应英美的语言文化,能大大增加名校的录取机会。更早接触到report写作 report.lxws.net对后面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这样的认知其实是十分片面的。
低龄留学的误区
第一:在美国读中学能给大学申请加分吗?不一定。举个例子,今年有五位被耶鲁录取的学生,其中两位来自北京的公立学校,两位来自上海,一位来自美高。从技术层面讲,美高的学生仍然会被算作"国际学生"(而不是美国本土学生),与众多国内读书的学生在一个申请池里竞争。
国内读书的孩子,很多人学术能力极强,也有参与国际化课外活动的经历,可以说是不可小视的强劲“对手”。这样一来,远渡重洋的孩子未必更有竞争力。
第二:美国读中学能“减负”?这也是一个误区。很多家长觉得美国学习氛围自由,尤其理科比国内简单,课外活动多,孩子更轻松。
实际上恰恰相反,美国的课业难度一点不小,阅读量很大;同时,运动、社交、其他课外活动也都是“必修项”,很花时间。这对于孩子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要求更严格。
第三:早出国,可以更好的融入?也不一定。对于一些心智和生理都尚未成熟的孩子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失去家人和朋友陪伴,面对生活上的琐碎、繁重的课业、以及巨大的校园文化差异,可能出现种种问题。每年都有孩子因为无法适应,对异国产生恐惧心理。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早出发?
所以,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应该走“低龄留学”这条路?
其实年龄不是问题,没必要抢跑。对于某一部分孩子来说,早出国的确可以为她们打开一扇门,让她们接触精彩的大千世界,在青春年华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部分孩子相比同龄人,有更高的“成熟度”。那家长该如何衡量孩子的成熟度?建议参考以下五个维度,给孩子做一个测试:
01
自理能力
孩子有独自参加集体活动五天以上的经历(1分)
孩子在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能够自己照料饮食起居(1分)
孩子可以在没有父母提醒的情况下,大部分时间独立完成学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安排(2分)
02
自律能力
孩子在一个学期里,能够多次主动把个人时间投入到健康、有意义的事务上;比如深度阅读、体育锻炼、公益活动(2分)
孩子能够辨别来自同伴的不良压力,并能够巧妙地拒绝或回避,比如熬夜游戏,烟酒邀请等(1分)
孩子在情绪低落、感情痛苦时,极少采用不健康的方式,比如熬夜、烟酒、沉迷游戏、暴饮暴食等来排解释放(1分)
03
自主学习能力
孩子比较明确自己喜欢什么,愿意投入什么(1分)
孩子在完成日常功课之外,有好奇心,常常主动获取额外的知识,进行钻研(2分)
04
独立思考能力
孩子曾主动讨论、规划自己的未来(1分)
孩子面对机会时,能够自我决定,并述说判断理由(1分)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够分析并解决问题,不会总是依赖父母的帮助(1分)
孩子能够主动求助于他人的力量,及时调整策略,而不是自己闷头解决问题(2分)
05
社交能力
孩子能够在团队中与他人良好协作(1分)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能够大方的主动和人结交,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人示好 (1分)
孩子善于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打交道;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并坦然面对质疑 (1分)
孩子乐于分享自己观点,在与人交流时,常常有话可说 (1分)
如果您的孩子分数低于12分,建议您谨慎考虑送孩子提前出国的决定。
家长怎么当,孩子更“成熟”?
在咨询中,经常碰到的一种情况是: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咨询如何申请美国,提很多问题,但孩子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家长太能干,孩子隐形了。
这让人很担心:孩子是否真的愿意出国?他们是否清楚出国之后将面临什么?他们是否主动积极的做好了各种准备?
如果只是用留学来逃避国内的教育体制,孩子出国之后,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国,也完全无法应付陌生的环境,那可能真是一场灾难!
我常常说:家长需要退后一步,把未来还给孩子。
1
尽早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参与到出国留学的规划决策当中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书、旅行;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在陪伴的过程中,跟孩子讨论未来的规划,听听孩子的意见。
家长帮孩子做好准备,重点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和沟通,而不是临阵的督促和代劳。
2
给孩子开放的选项,不要把路堵死
让孩子独立思考,家长需要提供“通路”,而不是“死路”。
什么是死路?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其他商量和选择的。比如,家长有意无意的强调,出国上了名校,未来肯定差不了;没考上前十的学校,还有什么意义?只有中国才这样,考出国就好了等等。
这样绝对化的思考,会让孩子陷入非此不可的思维模式;缺乏判断力、缺少弹性,容易在目标没达到时,陷入负面情绪。
什么是通路?就是让孩子学习辩证思考(家长也需要辩证思考)。小到面对一个人,如何在遇到矛盾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如何积极的交往,解决问题?
大到面对世界时,能否多多思考“我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我必须考到某所学校”。
孩子的思维,比申请的结果更重要。
3
数理化之外,拓宽孩子的阅读
中国的孩子往往给人留下“理科学霸”的印象,一旦聊到历史、**、艺术、世界事务,往往话题贫瘠。
而美国的学生恰恰对历史、**等科目很感兴趣,那是他们**乐于谈论的。
当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能够主动用英文拓宽阅读,不要对一些“无用”话题避而不读,为了考试才读;她们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健谈、善于思考、更好的融入国际环境。
归根到底,出国留学只是一种教育路线。一条路是否平坦,关键要看走路的人是否准备好了。生理年龄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年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