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晓东CAD家园-论坛 返回首页

四海想聚的个人空间 http://bbs.xdcad.net/?356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请在这里输入日志标题

已有 147 次阅读2013-8-11 15:51

——再接上次内容

3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3.1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与场地分区

1)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

    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场地的使用功能特性、分析功能的组成内容、分析使用者的需求,这是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基础。

分析场地的使用功能,是抓住主要建筑的功能特性,分析它的组成要求及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析使用者的组成情况及其心理、行为要求,明确场内各类使用状况及为之服务的各部分功能组成。

2)场地分区

    场地分区决定了场地组成内容的功能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确定了用地格局的基本形态。一般场地分区遵循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和组织,将性质相近,使用联系密切的内容归于一区;如中小学建筑可根据教学房间、辅助房间、办公房间、宿舍楼、运动场地等内容进行分区。

    二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比如将建筑用地划分为主体建筑用地、辅助建筑用地、广场、停车场及绿化庭园用地等。

3.2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

1)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局

    在总平面设计中,如果要求在基地里安排一栋主体建筑(包括部分辅助用房),如高层写字楼、旅馆、商业建筑或综合体建筑,一般我们先根据建筑自身的要求或设计意图,结合用地条件来确定建筑物在基地中的位置,一般按以下几种方式布置:

1)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

    把建筑安排在场地的主要位置或中央,四周留出空间来布置庭院绿化、交通集散地等,形成以建筑物为核心,空间包围建筑的关系。这是一种突出建筑,以环境作为陪衬的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的特点是整体秩序较简明,主体建筑突出,视觉形象好,各部分用地区域大体相当、关系均衡、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有利于节约用地;但是其建筑形象单一,缺乏层次变化,空间关系单调。

2)建筑布置在场地的边侧或一角

建筑物占地规模和总用地规模相当的情况下,将建筑物布置在场地中偏向某一侧的位置上,使剩余用地相对集中,便于安排场地内应布置的其他内容。

在有些场地中,建筑虽是主要功能,但是其占地较小,而与之相配的室外活动场地占地相对较大。为使该场地的布置合理,常将建筑物布置在场地一侧或一隅(学校的教学房间和操场一般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2)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

    建筑总平面设计时,有时需要在建筑场地上同时安排若干个建筑物,如居民区、大学校园、商业建筑等,多由功能相关的数幢单体组成,在设计时必须协调各建筑单体或不同体部之间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建筑群体的空间布置

    在建筑群体布置时,必须处理好建筑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建筑与场地中的道路、广场、庭园和绿化等既有功能关系又有空间形态关系,设计时应分析各种关系进行布局。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一般有如下两种基本方式:

A)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在场地整体空间组织中,对于几幢性质相近、功能相当的建筑,常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的

方式进行布局,即以建筑形体为界面,围合成封闭的内部结构。

B)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将建筑与其他内容分散布置,形成建筑与空间的相互穿插,即在开阔的空间中布置建筑,形成空间对建筑的包围,建筑融于环境中,建筑物与其他内容结合更为紧密、具体,场地的空间构成层次更丰富。

2)建筑群体的组织方式

由于建筑项目的性质、功能要求及场地特点等因素的差异,外部空间的组合方式呈多种多样。如对称式、自由式、庭院式、综合式等。

3)建筑群体组合中的艺术性

    对建筑形态及其空间形态的艺术处理是创造优美环境的重要手段。建筑环境中各部分的差异,反映了多样性和变化;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和谐与秩序。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合理选择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使各组成部分既有多样性,又有和谐秩序,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1)统一的手法

A)主从原则

    在总平面布局中,可以利用某一构成要素在功能、形态、位置上的优势,作为重点加以突出,控制整个空间,形成视觉中心,使其他部分处于从属地位,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

B)秩序建构

利用轴线、向心、对位等手法,将总平面中各设计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依次建立明确的秩序性,以达到统一的设计手段。

①轴线:轴线在建筑布局中起到串连、控制、组织、建筑和暗示、引导空间的作用,建筑或其他环境要素可沿轴线布置,也可以在两侧布置。轴线是贯穿全局的纽带,可以是中轴线,也可以使偏轴线及转折轴线和交叉轴线。

②向心:在建筑群体组合中,把建筑物绕某个中心来布置,并借建筑物的形体而形成一个向

心空间,那么中心周围的建筑会由此呈现出一种收敛、内聚和相互吸引的关系,从而得到统一。

③对位:相邻建筑单体的位置之间呈平行或垂直或一定的几何关系,可以增强建筑物彼此之间的联系,使空间成为有机整体。

④重复与渐变:同一形体或要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或将该要素作连续、近似变化,即相近形体有秩序的排列,可以以其类似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形成统一格局。

2)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是建筑群体空间组合的另一个重要的构图手段,常见的对比包括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虚与实、疏与密、动与静、开敞与封闭、内向与外向等,通过对比可以打破单调、沉闷和呆板的感觉,突出主体建筑空间而使群体富于变化。

 

3.3道路交通的布置

    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道路交通系统的布置是总体布置的重要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场地内各块地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影响场地内各项内容的布置安排。

    在场地中交通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道路流线体系的确定,二是停车组织方式的确定。

1)道路布置

1)道路布置的基本要求

A)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道路布置时要考虑满足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如货物运输、消防、人流疏散等条件下的车行)。

B)建立完整的道路系统。在总平面设计中,道路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和快速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用地环境的清洁、宁静、生动、美观的要求,因此在道路布置中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晰、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系统。

C)明确道路性质、区分道路功能,划分为交通性质道路和生活性质道路,设计时满足各自特点。

D)考虑环境和景观的要求。根据场地性质和环境要求,道路布置与场地景观环境密切结合,要在场地内为主要的景观环境设置好必要的观赏点,保证景点和观赏点之间的视觉联系。

2)场地道路的组织

    场地道路的组织应根据场地的地形状况、现状条件、周围交通情况以及交通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A)场地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场地道路系统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其中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适应于人流、车流都较大的场地; 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适应于场地内仅设一套人行、车行共享的道路系统。;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能灵活的解决场地内的交通问题。

B)场地道路布局的基本形式

    场地道路布局按与建筑物的联系形式分为:环状式、尽端式和综合式三类。在其具体布局上又有内环式、环通式和半环式、尽端式、混合式等多种形式。

2)场地停车系统的组织

1)停车场的类型

    停车场按其在场地中的存在形式分为地面停车场、组合式停车场(将停车场与建筑等其他内容组合综合考虑)、多层停车场三类。

2)停车场的布置方式

    场地停车可以采用集中或分散的布置方式。集中式停车场适应于场地规模适中,用地条件适宜,停车量不是很大的情况。分散式停车场则是把停车场分散布置在场地中,使场地布置复杂化,但是适应性大,有弹性,在停车量大或基地条件较为特殊时适用。

3)停车场的位置确定

     确定停车场在场地中的位置要考虑它与场地出入口、与建筑物及建筑入口的关系,其原则上应靠近主体建筑。

3.4环境绿化

    环境绿化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环境气候和质量,因此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群的性质和要求进行绿化设计。

1)绿地的基本形式

    确定绿地在场地中的存在形式是总体布局阶段绿地配置的中心任务。从形态的基本特征来看,场地中的绿地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边缘性的绿地,如一些边角用地、道路两侧边缘等形式的绿地;第二是小面积的独立绿地,指一些小规模的绿化景园设施;第三种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这三种绿地中边缘绿地是绿地配置的基础形式,一般用它作为绿化的背景,其适应强,场地中大多数绿地以边缘绿地的形式存在;独立形式的绿地规模较小,布置起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点缀环境、丰富场地景观的一种有效方式;集中式绿地是场地绿地配置最有利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绿地的多重功能。在设计中如果场地允许,这三种形式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共同构成场地的整体绿地系统。

2)绿地的规模

    在确定绿地在场地中的占地规模时,既要考虑自身的用地要求,又要考虑其他内容用地之间的相互平衡。同时,场地绿地指标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有关规定。  
 
————————————————————————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5-6 00:09 , Processed in 0.19083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