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3260
- 积分
- 2436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7-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献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
2002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三十二,最小的二十三。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知道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刘少奇的平反大会,往墙上刷
过“抓纲治国、以粮为纲”的标语,同学里不只一个叫国庆、卫星、捍东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当然不会经历这些,他们刚上小学时候没什么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
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
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
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
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
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
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
睡过抗震棚。
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
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
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
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
后来是费翔和齐秦。
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
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
是劳模的报告。)
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
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
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
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
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
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
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
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
在深圳、海南、广州、珠海打过工,或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打工经历。
结婚时使用车队并且录像,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一般都在饭馆餐厅酒店请客,多数人结婚后就和父母分开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时大多还在谈恋爱或者准备
谈恋爱。)
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
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
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
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
传闻过“一九九九世纪大劫难”,并平稳地度过了世纪末的最后一天。
生于70年代: 咱那时的电视剧
家里买电视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7年前后。那时沈阳好象一共才三个台:中央,辽宁,还有一个可能是沈阳台,我记的不大清了,反正电视台特别少。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呵呵,当然是和半导体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
小学时代最有名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上海滩》播映时端的是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沈阳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五年级,我们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个也围一条白围脖上学来,据传是他在外校的“对象”给他织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
《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
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班里还出现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我还记得头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我们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
生于70年代: 咱那时候的衣服
吃的玩的说了,咱来说说小时候的服装,咱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服装方面的要求,老妈给什么穿什么,完全剥夺服装上的shopping权。嘿嘿,我好像到了高中才自作主张买了一条牛仔裤,倍儿土,现在打死也不穿了的。
海军装:
那时候最常见的就是女孩子白衣篮裙,男孩子就是白衣篮裤,有点小资风范的就是在衣领下面加上一条“舌头”,更精神的做法是在肩上缝上两个肩章,俗称海军装。每次被迫到医院拔牙打针之类的,心怀叵测的医生看见这种衣服就开始借题发挥:“小海军,很勇敢吧?一定不会哭,一点都不疼……”然后趁我等不备时下手,有什么办法呢?被人家的赞美封了嘴了,疼咱也得忍着。
马海毛:
这是一种风靡一时的毛衣材料,大家都记得妈妈们边看电视边运指如飞地织毛衣吧?还跟隔壁小明的妈妈讨论毛衣的针法以及家常里短,现在还真是没看见这种场景了大街小巷满地跑的都是毛绒绒的小朋友。
蝙蝠衫:
那是那个时代很拽的时装,常常在理发店或者门市部的门口上看见若干个穿着这种衣服的脸蛋上两团红扑扑的腮红的明星照,所以,要是第一个穿这个衣服去上课的女孩子,走进教室的一刹那一定会很不好意思的溜到座位上。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我就是穿着一件爸爸从上海带回来的浅绿色的蝙蝠衫去的,好不风光,嘿嘿。顺便提一句,你们记得有一种塑料封面的笔记本么?大小为巴掌大小,封面上一律都印着一个脸蛋又圆又大象个大苹果的美女,旁边一律是鲜花。本子的里面隔几页就又有一张这样的画。这是题外话了。
罗卜裤:
兴起于我们初中时代,主要是男生穿,是对喇叭裤的反其道而用之,上宽下窄的一种裤子,上面要够大才行,越大越拽,裤腿一律的收紧,很帅的两手插在裤兜里,吹着口哨走来走去,老师们当然都认为这种装束是走向堕落的第一步。
暂时就想到这几个,抛砖引玉,大家还想得起什么?
生于70年代: 咱那时的广告
那时侯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
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侯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
有一种洗发膏广告,(不记得什么时候都该叫洗发水了),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
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的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的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
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
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兰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打字声,由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还有什么,好象还有好多,记不得了。
I …… I…… I ……was born in 1977
toshiba,toshiba,现代的“都死吧”
万家乐,乐万家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来福灵、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
人类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呵呵,本人现在联想公司
好象有一个饮料的广告这样的:一群人身着运动装跑出来,嘴里嚷嚷:“奥林世界的饮料,饮料世界是奥林”
当年小霸王学习机广告很不错,你拍1,我拍1......小霸王出了486,你拍7,我拍7。新一代的学习机,你拍8,我拍8,打字学习顶呱呱,你拍9,我拍9,21世纪在招手,在招手,我只记得从7开始的,呵呵。
小芳第一次约会就选用“爱丽丝”全套化妆品。
(一女子卖弄一番,走前到镜子前闭了只眼)
“嘘,爱丽丝”(P,眼泪水。呵呵,这是我们班同学加的)
央视一个冰箱广告:每当我看到天边得绿洲,就会想起“东方--奇诺瓦”
冷酸灵牙膏 牙疼不是病 疼起来正要命!牙疼牙疼(好几个画面有冷热酸甜)
太阳神的广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今年20,明年18"
还有牡丹虽好,还要爱人喜欢的电视机广告。
“永芳F珍珠膏,我的良伴,我的知己。”
秀兰,我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了。啥牌子的,双鸥牌的。
好像还是山西话。
还记得这一个吗?-----手拿拂尘的太上老君对着一扇门挥了一下,门开,一团烟雾中本应出现的炼丹炉变成了一台现代化的机器。老君大惊,忙问“此乃和物?”画外音;F110柴油机!
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
还记得上小学时风靡我们班的广告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来福灵,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每天下课后就有一大帮同学玩着来福灵和害虫的游戏。
还有一则很经典的广告相信很多四川的朋友都有印象,是一则讲酒的。当然还是用四川话说的。我还记得说的是“月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曲洲酒好没法说,不喝恩是睡不着。酒香飘进月宫里,嫦娥闻倒好欢喜。嫦娥姑娘下凡来,恩要和我喝一坛,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呵呵忘词了)嫦娥逮倒不放手干脆下凡不要走哦哈哈记住一定得用四川话读才有味道哦。当然,上中学时川台的养猪广告泛滥成灾,相信大家对什么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之类更是记忆犹新了。
施美施美,使你更美。
杨振华851
代表全体职工特点播二十集香港电视连续剧......(第三次重播)
我不打针,也不吃药,我要喝银黄口服液
场景一:一老头心脏病发作要倒,有人拿瓶油给他嗅一嗅就好,叫什么速效救心油。小时侯经常给人模仿这个广告,现在已经记不得词了。
场景二:一归国华侨样的中年男人对售货员说:小姐请给我来十只洁银牙膏,小姐问:先生,你为什么一次买这么多,先生回答:洁银牙膏好,在香港却买不到……不知道有没有香港人看过这个广告。
一个密探提着一个考克箱在日落时分来到桥头与人接头。
那接头男子神秘万分的问:“带了吗?”
密探点头“带来了”。潇洒的打开随身携带的考克箱。--(晕)拿出的竟然是佳宝九制陈皮。
天降红萝卜与小白兔,小白兔欲咬萝卜,突然捂腮)哎哟哟,牙齿疼得好厉害啊!(举镜子)原来是牙细菌在捣乱!没关系,我用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来对付它!(一顿捣鼓,嘴边涌出泡沫一大堆,再举镜)牙细菌溜走了!(萝卜给三两口吃光,然后小白兔举叶子示人)@#$%^%^^&*$##后面的记不清了!
美岭--(男声),阿里斯顿--(女声)
“嘿,大家好,我是陈真,这是我的好朋友陆大安,我们都用“爱德牌”电饭锅”(需用广东普通话)
一女在洗卡其布的确凉,一男的乘木排漂下来,木排上放一洗衣机,“秀兰,看我给你把啥买回来了.....双鸥牌洗衣机(女)!”女笑着炫耀说“嫂子,以后洗衣服到咱家来”。
“岁月不饶人,青春无价宝,但求常拥有,永芳珍珠膏”。
我老婆想起了一条广告,是在当时西安放《射雕英雄传》前总放的一条:住楼、住楼,用水发愁,不是没水,水压不够,有了具体的牌子实在记不清了)牌无塔自动上水器,住楼用水保满意!!!
哈哈!!逗。
在央视的:加拿大红甲肥。现在我还会哼它的调子。:)
还有一个电扇的广告!!!!其中一句是“待俺老孙到佛顶山取宝来”!!然后......我们现在还用他开玩笑呢!!!
“两片”完整版
有治蛔虫的药吗?
两片.
有治钩虫的药吗?
两片
有治蛲虫的药吗?
两片
从那时起,搞清了昆虫有很多种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