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0|回复: 0

[必看]:北京地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指导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4 19: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信息来源:建设部 2004-6-11
                                                                                     前    言
为了加强对北京地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的技术指导,提高地下设施覆土绿化质量和水平,特制定《北京地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指导书》。
本指导书由北京市园林局制定并发布,北京市园林科研所负责技术解释。

                                                           北京地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指导书
1、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北京地区城市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各类附属绿地中计算绿地指标的绿地)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的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城市绿地以外的其他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可作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
3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的基本原则
3.1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应以实现永久性绿化为建设标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应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合理的种植结构。
3.2 绿地内的地下设施建设应从属于绿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地上和地下统一规划设计,保证绿地性质及功能不变。
3.3 地下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管理,应保障其上部绿地内人员活动的安全性和绿地功能的完整性。
3.4 地下设施覆土必须局部与自然土壤相接,不被建筑物、构筑物封闭围合。覆土应与地面持平,并与周边地形顺接。
3.5 地下设施覆土厚度和基质配比应符合植物生长要求。
3.6 地下设施覆土绿地应具备光照、通风等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4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技术
4.1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相关技术包括绿化植物种类选择标准、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等。
4.2 地下设施覆土的开放边长至少应大于总边长的1/3,采取局部开敞式,开放边必须与地下设施外部自然土层相接。
4.3 地下设施结构必须满足相应土壤结构的荷载要求和绿化的集中荷载要求。
4.4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构造层包括防水层、隔根层、排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壤层、植被层。
4.5 在地下设施顶板自身防水层以上,应有水泥砂浆找平层,排水坡度应在1%~2%,必要时做二次防水处理。
4.6 如挖槽原土基本为自然土质(湿容重约为1600~1800kg/m3),可回填实施绿化。回填厚度300cm,最低不小于150cm。不应回填渣土、建筑垃圾土和有污染的土壤。
4.7为了蓄存和排出种植层中渗出的多余水分,改善土壤基质的通气状况,在地下设施防水层以上设置排(蓄)水设施。排水应集中进入绿地和建筑的排水或集水系统。
4.8排(蓄)水设施可采取铺设专用排(蓄)水材料、排水管、砾石层等方式,若土壤粘重,为保证植物生长,应在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层以下增设网状排水管。
4.9 应使绿地整体,特别是覆土绿化的周边区域排水顺畅,避免在覆土绿化部分产生地表积水。
4.10 如地下设施覆土厚度仅为150cm,为防止部分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需在防水层上面铺设隔根层。可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PVC卷材等多种材料,如用PVC卷材,厚度1~2mm,搭接宽度6cm。如地下设施边缘有侧墙,则应向侧墙面上翻25~35cm,排(蓄)水设施必须铺设在隔根层的上面。
4.11 为了防止栽植土壤经冲刷后细小颗粒随水流失,造成土壤中的成分和养料流失,并堵塞排水系统。应在排(蓄)水层上面铺设过滤层,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根系穿透性。可用级配砂石、细沙、土工织物等多种材料。如用双层土工织物材料,搭接宽度必须达到15~20cm,覆土时使用器械应注意不损坏土工织物。
4.12 栽植土壤层应符合常绿和落叶乔木、灌木、草坪等不同植物生长对栽植土层厚度的要求(见附录Ⅲ表1),栽植土壤的物理性质应参照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第6.1.4条的规定。
4.13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建议在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层以上,使用人工配比基质(湿容重约为850~1200kg/m3)。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肥力要求、蓄水能力、孔隙容积、营养物质、渗透性能、空间稳定性(充分的根系生长空间),排水顺畅、通气保肥,pH值应在6.8~7.5之间。(见附录Ⅲ表2)
4.14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的植物选择应根据北京地区植物规划的要求,按照地面绿化的标准进行。以选择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的乡土植物为主,适当使用引种驯化成功的新优植物。
4.15 为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和减少植物根系对建筑防水层的影响,应根据地下设施覆土厚度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
4.16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的灌溉一般应选择喷灌或滴灌系统。
4.17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应对较大乔木采用人工固定树木根系的方法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植物固定技术可参见附录Ⅲ中图2、3所示。
4.18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中园路、铺装应采用素土分层夯实方式做基础,断面呈梯形结构,以保证园路、铺装的稳定性。其垫层应采用级配砂石、无机料,一般不宜用三七灰土垫层。
4.19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养护管理除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13-2003《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执行外,还应定期观察、测定土壤含水量,并根据墒情及时补充水分;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生长周期,及时测定土壤肥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追肥;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确认覆土绿化土壤状况良好。
4.20 如受条件制约,难以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实施地下设施覆土绿化的,可参考屋顶绿化技术实施绿化。
附录Ⅰ    本指导书条文说明

为便于从事建筑设计、地下设施覆土绿化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在使用本指导书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特按照文本文件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指导书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4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技术
4.1 由于地下设施覆土绿地植物生长的特殊环境,植物造景必须重视植物材料选择。
4.5 为了防止降水集中对排水层和防水层产生压力。为了更好地排水,顶层必须设计适当的排水坡度,地下设施覆土绿化之前,必要时应进行二次防水处理。
4.6 由于受到地下设施的阻断,覆土绿化的植物无法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作用吸收到生长所需的地下水。因此,根据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附录四栽植土层厚度的要求,覆土厚度应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保证绿化的长期效果。
4.10 铺设隔根层向建筑侧墙面延伸,是为了防止植物根系从侧墙接缝等处穿透防水层。
4.11 过滤层除级配砂石、细沙等材料外,也可使用双层土工织物材料,下层为具有过滤作用的无纺布材料(聚丙烯或聚酯材料),100~150g/m2;上层是兼有蓄水功能的蓄水棉,200~300 g/m2。
4.17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固定植物的目的是避免植物因风倒伏或受损。由于北京四季分明,其中三季多风干燥,冬季温度较低,风对植物的影响较大。

附录Ⅱ  本指导书编写说明

针对目前北京地区城市绿地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日益增多的情况,为减少地下设施对绿地功能、效益的影响,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保障绿化效果。
目前根据北京城市气候条件,对本地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开展的专门研究尚不够深入系统,只能整合国内外现有成果和本地区实施覆土绿化的初步经验,提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指导书,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后不断完善。

附录Ⅲ    指导书相关参考图、表


图1.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断面示意图 (有围护墙部分)   (见后)
图2.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木本植物牵索固定示意图一      (见后)
图3.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木本植物牵索固定示意图二      (见后)
表1.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植物根系生长适宜的覆土厚度一览表
大乔木根系生长   150~300cm
中、小乔木根系生长 100~150 cm
大灌木根系生长 60~80 cm
小灌木根系生长 40~50 cm
宿根花卉根系生长 30~50 cm
一、二年生花卉根系生长 20~30 cm
表2.        
地下设施覆土绿化人工配比基质的理化指标一览表
荷重 人工配比基质干容重:520~550 kg/m3;湿容量: 850~1200kg/m3。
绝热效果(热传导率) 人工配比基质的绝热效果(在基质完全干燥的状态下测定)必须小于0.36 (Kcal/mh0C ),以满足植物在强日照或夏季高温期间根系正常生长的需要。
人工配比基质内部孔隙率 为防止由于冻结体积膨胀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破坏作用,人工配比基质内部孔隙率必须达到20%以上。
保水性 有效水分必须大于37%以上。
排水速率 人工配比基质的排水速率必须大于58mm/h以上,才能满足绿地暴雨期间瞬时排水的安全需要。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2 05:32 , Processed in 0.182739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