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8|回复: 11

[求助]:急!(困惑我好久的问)底框梁的计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8 1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底层框架,上面假设4层砖混。底框梁其实是由下面的混凝土和上面的墙组成墙梁,假设层高3米。
我要计算墙梁下面的混凝土梁的高度和配筋,如何计算
荷载应该怎么取。
谢谢,急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4-9-8 10: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处理方法是参照过梁来进行计算,荷载取值的高度范围(hl)与梁的跨度(L0)相关。一般取hl > 1.5 L0 即可(系数1.5的理论依据可以参考有关弹性力学教材);在此范围内所有荷载都计入。其余荷载加到支座上作为柱子的轴力参与计算。最后需要验算支座上砌体的局部受压。

我始终认为PM对底框荷载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
梁上荷载的取值范围绝对不能与托梁以上墙体的总高度相关联,因为这样处理,实际上是假设其上墙体材料的抗煎模量为0,象水一样,这显然没有任何道理,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太大。即使乘以折减系数也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这个假设(只相当于减小了材料的重度或比重)。以下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其错误之所在:
1、假设一托梁跨度15米,其上墙体高度6米,若折减系数取0.6,那么其荷载取值高度不到跨度的1/3,显然是错误的。
2、假设一托梁跨度1米,其上墙体高度12米,若折减系数取0.7,那么其荷载取值高度是托梁跨度的8倍,显然是不合理的。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当底框梁当受弯构件计算时,将其荷载取值范围与梁上墙体的总高度相关联是错误的,它不仅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可以支持(纯粹是想当然的产物),而且还会造成底框梁安全度的混乱,总体上表现为安全储备随梁跨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我认为,这个取值范围只能与跨度相关联,如此就可以套用规范对过梁的有关规定。
我认为,过梁和墙梁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点,无论是规范还是教科书,都没有指出这两者的差异在何处。它只是对同一类构件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已。按过梁计算时,只考虑局部砌体对托梁的作用(研究对象为托梁本身),其理论依据是弹性力学的圣维南原理(即弹性体局部边界条件的改变只影响局部区域的内力分布),按墙梁计算时,考虑托梁与上部砌体的联合作用(研究对象为托梁和一定范围内的砌体组成的组合构件,即:要求砌体与托梁之间必须能够传递剪力,所以,规范中对墙梁的构造要求比较烦琐),其理论依据是弹性深梁模型。
既然将托梁按照受弯构件进行计算,那么实际上已经把托梁当成了过梁,而且,研究对象并不包括上部砌体,砌体只是作为外力即荷载进行考虑,方法也与过梁相同,所以其荷载按照过梁的规定进行取用是正确的。


在此我赞同用SATWE(墙元模型)进行计算,因为有限元法是目前使用弹性力学理论求解的最常用方法,在理论上考虑最为完善,但是,由于基本假定的局限(假定墙体材料是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这与砌体材料有一些差异),应当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最好经过修正之后再使用。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8 13: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2楼
我一直用satwe算
手算复核的话,荷载要折减的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8 22: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底框这种形式受力最不明确,作为一种结构计算模型很不合理。
根据现今的国情才允许他存在,本人认为荷载尽量取大,安全度要高。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9 17: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是受力不明确,而是力学概念不清的问题。
本人很反感有些搞房屋建筑的人把“不允许”挂在嘴边,一遇到搞不明白的问题就用“不允许”或者是“规范过不到”进行搪塞,很少从受力特性方面去思考问题。
我们很少听到搞公路道桥、铁道、水工等其他土建专业的工程师们说这样的话。工程师的最基本职责就是解决工程问题,无论你采用什么手段方法;而绝对没有任何可以去责怪服务对象的道理!
任何建筑都免不了墙体开洞和局部抬空。开洞和抬空的多少根据使用要求而定。底框不过是开洞(或抬空)的量大而已。
很难想象不开洞的建筑该怎么使用。要是不能使用,又建起来干什么?
可以说有砌体结构存在就一定有底框结构的存在。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0 17: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朋友你走极端了,依你说,规范还有什么用,要结构师有什么用。
我觉的你可以到火星上去建一栋房子,你知道火星加速度吗?火星上说不定底框那唯一的那几根柱你也可以取消的。真的,你去试试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1 1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建结构师的悲哀在于忽视力学基础和受力分析,被“规范”吓破了胆,想必6楼的大人一定是这样的圣贤。

全国从事房屋结构设计的不下百万之众,而通过注册考试的注册师不超过3万人,说明能够真正地、基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规范的人并不多。我认为这都是规范给压迫的;而这种压迫并非全都来自于规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规范的使用者本身。
把规范用来限制思维和阻碍工作,只能说明使用者心中无数。把规范和力学基本知识割裂开来是其重要原因。
和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比较起来,房屋建筑结构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最复杂的,但却是争论最多的地方,争论的焦点常常是“规范”的适用问题,很少涉及到力学分析方面的问题,这更进一步说明大家对规范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根本原因是抗力缺陷即在结构的力学设分析方面出了问题,而不是是否符合某些规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计者的浮躁是其重要原因。

6楼的圣贤没有必要给我讲火星上的事,你能够发表如此高见,说明地球上的事已经够你超心的了。谦虚点,还是等你把自己身边的事情弄清个大概之后再来这里参加讨论吧。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14: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问楼上的,你自认为骄傲的力学基础,力学分析理论又从那里学的,难道你没看到这些理论也是那些编规范的人弄出来的吗?你自己想想你在说什么,纯是一个狂妄之徒。
依你说,没规范,没共识,你怎么和人沟通,你设计的房子,为什么施工单位要听你的,我想你还没那么权威。
那你可以自己去挖基坑,绑钢筋,浇混凝土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4 10: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还是在纯技术范畴内讨论比较好,我国的结构规范内容详尽,结构工程师往往把按规范设计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这就是对规范理解、争议较多的原因,不象美国规范薄薄的一本,按规范设计并不能推卸设计者的法律责任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0: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市场规范,建筑师那才叫建筑师,人家建筑师在做方案时,几乎已把结构的受力分析完全考虑了,完全是合理,可行的结构。而且连水,电,暖通人家都考虑了。
而中国建筑师是什么,准确的说90%是画图员,就知道吹,什么后现代主义,什么外国大师,什么艺术,可以说他们一无实处,并误导甲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结构师是中国建筑最后,也是唯一的一道防线。
在中国结构师几乎没发言权。结构的不合理必导致潜在的威胁,出事,而真出事了,找谁,甲方吗?建筑师吗?虽然当初是他执意要那样做。坐牢的是结构。或许你会说结构太胆小。没办法,负责是胆小。
而不负责,不胆小,最后出事了,倒事对的,什么逻辑啊
结构师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甲方负责,也是对工程负责
毕竟结构是现代中国建筑业唯一清醒的人啊,不能糊涂啊。
最后,规范不是随意假想的,是无数前辈用经验换来的,你才多少经验。
其实如果你要狂点,就应该连公式也不要信,因为公式,理论知识也和规范一样,是一种经验总结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6 16: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出问题最多的常常是对"规范"争论最多的人。

结构师的责任在于保证结构足够的抗力,而不是仅仅呆板地“执行”“规范”。没有扎实的力学基础,就谈不上对“规范”的正确理解。片面地将“规范”奉为圣旨是十分愚蠢的,也是广大房屋结构设计者的悲哀。以结构师个人或者某个范围群体的理解“符合”“规范”条款的设计,若抗力不足仍然会造成结构的失效。真要如此,任何“规范”都不可能为你负责。
正因为房屋建筑结构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结构,才使得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辅助参考资料太多(其针对的读者群只要求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设计规范也编制得过多过细,就差没有把标准设计列入其中了。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成了进入门槛很低而赚钱容易的行业,很多并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中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描图”训练之后便担当起“设计”大任了。也因为具备如此“优越”的条件,很多象10楼这样“经验丰富”的圣贤们就懒得动脑筋去深入研究那些“无用”的力学问题了。有“规范”和“经验”还谈什么受力分析呢?况且象砌体、块体这样的实体结构,想必很多“圣贤”们也未必知道该怎么去进行分析,在他们眼里,对这些东西的分析处理,除了“经验”和“规范”之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显然是知识不足,如此心浮气躁,还有什么资格在此高谈阔论。

面向应用的“规范”不可能罗列每一项规定的力学依据,但是,“规范”不可能背离力学基础。过多、过细、而且烦琐的规定给正确地使用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也是过多的“规范”争论的原因。结构师保护自己的途径并不是只有死记硬背规范条款一条路,我认为,更为有效地途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力学素养,理性地对待和分析问题,不被那些表面的东西蒙住自己的眼睛,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构师不思考力学问题,是十分荒唐的。
结构师片面地将“规范”奉为“圣旨”,是十分愚蠢的。
将对“规范”的理解与思考力学问题对立起来,是十分悲哀的。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7 16: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PM程序计算注意底层设剪力墙使二层与底层刚度比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18 06:37 , Processed in 0.197960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