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6|回复: 0

[推荐]:我眼中的《成吉思汗》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6 2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眼中的《成吉思汗》原创  

作者: 杨白花



  央视热映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一部英雄史诗,真正的男人剧。尤其是饰演成吉思汗的蒙古族演员巴颜,气态雄豪,形神兼备,有草原英雄的质朴,却无现今演艺界盛行的痞气,是不可多得的饰演马背英雄的演员。
  今天的中国演艺界,雌气太盛,痞气太旺,要么有没有必要也要弄出个顾盼自若的太后来,要么就是弄个眼珠滴溜溜转的“痞子英雄”。斯琴高娃演技是好,但太出彩,过分抢戏,一出场男人戏就变成太后剧了;如今的社会进步了,文明昌盛,人也在弱化、雌化、都市化,很难找到有男子汉气质的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中这个现象更严重。最典型的大概是李亚鹏演的靖哥哥,憨声憨气又形神不正不伦不类,小眼滴溜溜乱转怎么看怎么不象英雄,倒是更象痞子,但矮子里面拔将军,能有这样的已经不错了。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文明的高度发展,我们这个民族是否已经有些太过弱化,以致连个稍具男子汉气质的演员都挑不出来了。我想对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来说,这委实不能称为好事。sN
  央视播了这么多病怏怏的清宫剧,已经让大家看了太多的太监和与之类似的男人,比和坤还象和坤的奴才,还有飞扬跋扈的太后,奴才奴才不绝于耳,早该播一部男人剧来弥补一下了,也许这就是央视耗巨资拍《成吉思汗》的一个原因吧。
  对成吉思汗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众说纷纭,争论不一。
  在蒙古人自己眼里,他是史上无二的大英雄,神一般的人物,“每一座毡房里都传说着他的故事。”在被蒙古军队铁蹄践踏过的土地上,这位杀人无算的草原君主是个不折不扣的魔王。在历史学家眼中,这位“灭国四十”的大征服者建立了史上最大的帝国,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黄金家族制造的地缘环境,宗教传承等影响至今尤存。在兵家眼中,这位马背英雄是世界历史三大军事家之首,比亚历山大,拿破仑更胜一筹的统帅,建立的军事业绩,指挥的著名战役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洞察古今的战略家、诗人毛泽东眼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主席巨笔如椽,洪声若雷,今天的中国人对这位草原英雄的评价受此影响极大。
  俱往矣,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多种历史观,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社会,从广阔的视野看世界,纷纭多变;从不同的视角看历史,多姿多彩。你可以只管从各个方面评价同一个事情同一个人物,发表不同的言论而不忧其它,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进步。如今《成吉思汗》热映,带来的是不同以往的视觉冲击;谢天谢地,总算可以不看病怏怏的清宫剧了;谢天谢地,总算没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女太后抢尽史上男儿风头了;谢天谢地,总算不用看“痞子英雄”了
  该片制作也是相当讲究,看得出来是下了相当功夫,里面草原生活的细节刻画的相当好。但百密一疏,还是在军事方面有些问题,看得出来没有发挥好军事顾问的作用。这是本片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我对古代军事懂得不多,这里我就能看得出来的问题与大家作一探讨。
  一、弓箭与弯刀K
  片中有个问题不知大家看出来没有,就是冲杀的蒙古骑兵身上都没有带弓箭,只神箭手者别身上背着弓箭,但也只是在箭筒里寥寥几只箭而已。片中射箭的镜头多半是步射,极少有飞驰中射箭的场面。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大败笔。
  蒙古铁骑乃至所有游牧民族纵横天下的成名绝技是无以伦比的骑射功夫。每名蒙古骑兵都装备有两支弓。一把大弓,主要用于步射,配有特制的大箭,开弓放箭的力量甚至超过了著名的英国长弓,在力大无穷而又射术精准的蒙古人手里,这种大弓的威力着实惊人,能够给敌人造成可怕的杀伤。
  而更可怕的还是蒙古兵的轻弓,这种弓比大弓小巧地多,开弓的力量也不是太大,便于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使用,蒙古兵的身上一般尽量携带尽可能多的箭。蒙古骑兵冲锋时不是高举马刀大喊大叫地冲,而是尽量顺着风势顺风冲击,在高速冲击中以最快的速度不求准确地将箭射向密集的敌人,箭随马势而更劲,骑兵的突击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箭的密度极大,足以对一般的密集步兵阵形造成巨大的杀伤和心理恐怖,类似于现在的“火力压制”,大致上与二战中隆美尔在进攻法国时采用的著名的烟火开屏差不多,就是部队在冲击中不管弹药的消耗,以最大的射速,最快的速度向前冲锋,以求震慑敌胆,达到最大的摧毁效果。
  在历史上有名的长子西征中,俄罗斯诸国就吃够了这种箭雨的苦头,据一位参加过战斗的教士记载,一只手伸开那么大的地方,就有十几只箭!当时俄罗斯诸国的军队还使用西方惯用的步兵密集方阵,与上千年前的马其顿方阵差不多,步兵身着重甲,手持盾牌长矛,排成密集的方阵。在面对蒙古骑兵的冲锋时,密集的方阵被箭雨射的阵角大乱,在方阵一片大乱的时候,蒙古骑兵已经冲到近前,拔出大弯刀“象收割麦子似的”砍得俄罗斯官兵人头滚滚。而在电影中之所以没有出现过这种镜头,据我估计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因为这种镜头实在不好拍,毕竟现在能在马背上放箭的骑手并不多了,所以干脆省了。
  古代西方军队的象征性兵器是长矛,以突击力见长,而古代中国军队的主要兵器不论是中原汉地还是马背民族,主要是弓箭。这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军事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西方军事思想是直接型崇尚力量的,主要依靠长矛的冲击力取胜,最典型的就是长矛如林的马其顿方阵,以长矛的整体冲击力硬对硬的冲击,步兵方阵变衰落后西方军队的主力是持长矛的骑士,弓箭始终没有在西方军队中占主导地位,这并不是偶然的。东方军事思想是间接型崇尚智谋的,以弓箭这种间接型力量转移器作为主要兵器,尤其是中原的农耕民族以比弓箭更间接的弩作为主战兵器,就更体现了这个特点。
  在片中纵马奔驰冲杀的蒙古骑兵大都挥舞着一把弯如半月的大刀,这也有些不符合史实,实际上蒙古骑兵使用弯刀是在西征花刺子模时,阿拉伯骑兵手持弯如半月的锋利长刀,在冲击时可以将马刀平端身前,这样不用挥舞就可以将急冲过来的对手的脑袋斩下,在马战中显示出相当的优越性,从那以后蒙古兵才大量装备了弯刀,清宫剧中蒙古兵挥舞弯刀还说得过去,但成吉思汗时代也是这样就不大对了。蒙古本民族的刀是一种“并持微曲之刀”,刀后无环有锥,刀不开刃,凭借骑手的力量和马的快速冲击力砍杀对手,还不会卷刃。
  但最能显示蒙古骑兵战斗力的是什么?不是马刀,而是弓箭。蒙古骑兵使用马刀一对一搏杀的本领在古代军事世界中并不能称之为一流,不如阿拉伯骑士的大弯刀,不如西方重甲护身的骑士,甚至不如日本武士的“一骑杀”。这并不是力量不足,恰恰相反,在古代军事世界里,蒙古勇士可能是力量最强的军人,我曾在一位得过散打全国冠军的朋友<注,是重量级冠军,身高体重都在188>家中见过正宗的蒙古长弓!对蒙古武士的力量有着直观感受。自认力量在周围人群中算是“大力士”的我,当真是连吃奶的力气都用出来了,也没能把那把蒙古弓拉开,我那位冠军朋友号称散打擂台上的“重拳重腿”,也只是能勉强拉开几下,更令人吃惊的是这把蒙古弓还只是普通蒙古人用的“中弓”,要是把他们的大弓拿来,恐怕也只有力量项目的运动员能拉得开。看着这把黑黝黝的蒙古弓,我在浮想连翩----如果把古代的神射手如者别的大弓拿来,恐怕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拉得开----人类进化了,但体力与古代相比确实是差得太远了。
  顺便提一句,开弓在中国武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煅炼方式,能开强弓被认为是力量的象征。从前的练家子多半珍而重之的保存有大弓,传统武术是极其重视力量练习的,所谓“一力降十会”。最能体现传统武术精髓的太极拳看似阴柔,但推手,抖大杆子可不是省力的活儿。古代的武术家包括民国年间的霍元甲黄飞鸿等这些我们在电影电视中很熟悉的武师,都是力量极强的大力士。武术之精髓在于力量的巧妙运用,并有其一套有效的训练方式,但前提是要有相当的力量,没有力量,是练不出来武的。只是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已经逐渐转化为一种单纯的体育健身运动,更象是“舞术”,能开强弓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武学的精髓恐怕怕苦怕累的现代人是无从领会了。
  蒙古军队并不太重视马上拼杀技能的训练,也不是勇气不够,士卒怕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所有的农耕民族相比,游牧民族人丁要少得多。蒙古高原贫瘠的土地不可能容纳太多的人口,整个冷兵器时代,包括成吉思汗的极盛期,蒙古人的数量都未曾超过二百万,即使加上所有的马背民族,游牧民族的总人口数与中原农耕民族相比,最多也就是相当于中原人口的十分之一,拼消耗,游牧民族是怎么也拼不过中原的农耕民族的。所以在整个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军队在实战中不得不注意提高自身兵力的运用效率和减少伤亡,象中原农耕民族那种流血飘橹伏尸百万的消耗战法,游牧民族的军队是无论如何不会也不敢采用的。蒙古军队乃至整个游牧民族军队的真正优势是什么?是运动战。骑兵的运动速度是步兵的数倍,步兵“百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非到万不得已,不会强行军,而骑兵则是贵在神速,三国年间曹操长坂坡击溃刘备一战,五千铁骑一日夜行五百里,硬是把刘备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诸葛亮说这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那是安慰世家子孙权呢,不害怕诸葛亮也不用抛下刘备自己先跑到江陵去了,以后七出祁山伐魏也不用费尽心机发明什么八阵图了,骑兵的运动速度向为兵家所重所惧。而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更是快中之快,在作战中,骑术精良的蒙古骑手每人有数匹从马,可以在马背上轮换,攻击中可以连续在马上三日夜不吃不睡,是史上最能吃苦的战士。蒙古铁骑的进攻速度平均可以达到一日夜八十至九十公里,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直至今天,陆军已经装甲化机械化信息化,但运动速度最快,装备最好的美军装甲师进攻中一日夜推进速度也不过七十公里!这就是说,蒙古铁骑的速度连现代军队也望尘莫及,在古代就能达到这个神乎其神的速度,至今仍令人惊叹。
  骑兵因为运动速度快,一般骑兵的作战效率是步兵的十倍,而蒙古骑兵全是优秀的骑弓手,骑兵本就速度快,控制地域大,而骑弓手凭借弓箭之利,一个人更是能控制数百步乃至更大的地域,“百骑分张,可裹万人”,比普通骑兵的作战效率大十倍都不止。成吉思汗是军事上划时代的改革者,蒙古军四面开花威风史上无两,凭借的是军事天才成吉思汗的指挥才能,更凭借成吉思汗结合本民族军事特点发明的新战法。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与现代军队的发展方向有某种暗通之处,这就是极重视运动和心理威慑,以间接方式制敌,尽量减少已方的伤亡。所以美军特别重视对蒙古战史的研究,并极其推崇,美军有这样的说法:假如人类战争的历史全部失去了,那也没有什么,只要有蒙古军队的战史留下就够了!海湾战争中的美军阵法,从飞机上鸟瞰与蒙古军的大鱼鳞阵极其相似,它的心理威慑,震憾战术与蒙古兵法类同,我们沾沾自喜的什么美军很重视孙子兵法,官兵人手一本----,这些话还是少说为妙,美军将帅个个一肚子蒙古战法倒是真的
  二、攻城与炮
  电视剧中常见蒙古兵攻城,大家身着各色着装,扛着梯子冒着城上的箭雨滚木擂石不计伤亡的冲锋,实际上才不是,蒙古人如果这样攻城,恐怕要不了几仗就死光光了,哪能灭国四十,这种活蒙古人都是抓来周围的乡民强迫他们登城送死,不会用自己的子弟去拚命,而且蒙古人非常重视技术兵器的发展,攻城技术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几乎无城不克。蒙古军在发展成熟后已经从一支运动型军队逐渐具备了很多的技术型军队的特色。5n
  蒙古军每战后动辄屠城,除工匠外统统杀掉,留下工匠为自己制造兵器,以致“工匠日多,工具日伙,其战斗力愈战愈强”,被称为“匠军”。蒙古人能够攻灭周边的先进民族,重视兵器的发展,在兵器方面与先进民族不遑多让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成吉思汗非常重视技术兵器的发展,不如此,成吉思汗就不是伟大的军事家了。以先进的压制火器如火箭、火炮、抛石机、喷火筒等装备部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火药的运用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普及和纯熟的程度。兵器的改进,使战术先进,运动速度极快的蒙古军队如虎添翼,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支装备最先进的大军,蒙古军征战四方所向披靡不是偶然的。
  不过有一点还要知道,蒙古大军纵横疆场,与领袖人物个人的武勇和吃苦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征战中,蒙古将帅人人与士兵一样,不论冬夏身着老羊皮袄一件,白天穿着,晚上当被盖,为了装备轻便而富于战斗力,成吉思汗规定每名士兵出征前只带一毯制肩元、一件羊皮外套、一炊锅、一短斧、一小袋盐、一把锉刀、针线、少量的粮秣和弓箭、长箭,全军轻装,给养取之于敌,从而保持极快的运动速度,将帅也莫能之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只是起了一个辅助的作用,更多的还是靠军人的素质和将帅的指挥才能。
  三、蓝眼睛耶律楚材
  电视剧中耶律楚材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长须飘飘衣儒服,言词文雅举止飘逸,颇具诸葛孔明风范,这倒是真的,但电视剧中有一点没能反映出来,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历史上的耶律楚材,是个蓝眼睛大胡子,容貌与西方人相似的儒生。楚材是契丹人,祖上也是骑马的英雄,但到楚材的时代,契丹人已经同化于中原文化,上层知识分子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并已继承儒家的“道统”为已任,耶律楚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虽然是蓝眼浓须的胡人但思想与汉族儒生并无差别。有元一代,是个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契丹人女真人等原先的胡族统统被懒散的蒙古人归为“汉人”,列为三等,而原先的南宋所有民族则被统统称为南人,列为四等。现代汉族的形成赖元代的民族强制融合政策甚多,历史上这样的民族大融合还发生过多次,以至于现在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有少数民族的外貌特征。我们今天所称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太讲究夷夏之分,血统纯正,恐怕没有几个能幸免的
  成吉思汗时代楚材实际上并不是电视中那么令大汗言听计从,而是因为“面相非凡,身高八尺,美髯飘飘”而受成吉思汗赏识。在蒙古西征中楚材用自己的医术救下许多蒙古将士的生命而备受尊崇,更多的象一个神医和星相师之类的角色,其治国的才能并未显示出来。耶律楚材在西方是个很有名的人物,现在还有许多西方和中亚游客到中国来看耶律楚材的故居,是因为楚材多次在蒙古西征中以天命鬼神之类劝告成吉思汗“止杀”,还不远万里从山东搬来邱神仙力劝成吉思汗止杀,可谓用心良苦,最后蒙古大军杀到印度,抓获了一支怪兽,状似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骐麟,据说此神兽一出,必定有圣人谢世,楚材借此劝杀心不已成吉思汗归乡,总算把杀得性起的蒙古大军拉回草原,才避免了更多的生灵涂炭。成吉思汗时代虽未大用楚材,但在其谢世前,倒是慧眼识英才,曾手指楚材对诸子众将说:“此人天授我家,此后军国大事当悉授之!”此后楚材利用成吉思汗的首肯,扶助窝阔台登基为汗,为蒙古大帝国的形成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不遗余力的劝止杀,荐儒生,企图将儒家的道统在蒙古时代保存下来,可惜他只手难扶,没能在蒙古帝国内部的纷争中达成一生志愿,最后郁郁而终,这个曾掌握蒙古军国大权的人物身后几无余物,只琴数张,书一室而已。
  耶律楚材,这个蓝眼睛长胡子继承了中原文化精髓的契丹人,在那个广阔的时代里,随着蒙古的大军到过许多地方,尽自己所能救下生灵不知凡几,是世界级的人物。可惜这个智识不亚于诸葛孔明眼界更有甚之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他的思想和事迹并不为大多中国所知,几乎泯灭于历史。身后凋零至此,怎能不说是遗憾,千载之下,楚材蓝色的瞳仁望着我们,里面有仁慈,有担忧,有壮志未酬的遗憾,在如此伟大的灵魂面前,我无言以对,只有遗憾可言。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6 21:38 , Processed in 0.421139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