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4889
- 积分
- 3036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8-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最近几年对虚拟现实技术比较感兴趣,越来越发觉其在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建议晓东是否考虑把它拿出来单独做一版块呢.可能有些人对虚拟现实技术还不太了解,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称VR)和网络一样是这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综合性计算机技术。“虚拟”意味着计算机生成,“现实”意味着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也是一种现实。虚拟现实是相对于物理现实而言的一种新型现实,它是人类运用技术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营造的,人是虚拟现实的主宰。
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借助计算机科学家伊万•萨瑟兰研制的头盔显示器及与之配套的头部位置跟踪系统,使用者在一个3D立体空间中产生了沉浸感。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掀起了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的热潮,从而在软硬件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用于培训飞行员的VCASS飞行系统仿真器是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技术成果。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阿兰•H•韦斯“远程沉浸”理想的提出,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开始融合。所谓“远程沉浸”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身处不同空间位置的人们产生身处同一物理空间的感觉,克服空间距离,进行时的信息与情感交流。
虚拟现实技术有以下特点:第一,多感知性。一般的计算机只能提供使用者二维视觉、听觉信息,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三维视觉、立体听觉、触觉、力觉、甚至味觉、嗅觉信息。理想的虚拟现实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在物理现实世界能够获得的所有感觉信息。第二,沉浸性。如前所述,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全方位的感知信息,会使使用者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钱学森先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将虚拟现实技术称之为灵境技术。而北京大学的朱照宣等则认为,将虚拟现实技术称之为临境技术更为贴切。第三,交互性。在虚拟环境之中,使用者不是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作为主动的参与者投身其中的。比如,在虚拟飞行器中进行飞行训练的飞行员就是通过信息反馈机制与周围的虚拟环境相互作用的。可以认为,这种交互性使虚拟现实成为人类认识与实践的新领域。第四、虚拟的现实性。
虚拟现实中的景物可以是真实物体的模型,如还没施工的房屋、正在设计中的工厂或产品的工程模型;可以是现实中看不到的抽象模型,如分子结构等三维模型表示。它们都利用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将计算机产生的电子信号,通过多种输出设备转换成能够被人类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各种物理现象,如光波、声波、力等,使人感受到虚拟境界的存在。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一图抵千言”,VR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见”、“一幅图”,而是具有真实感的序列立体图像,大大方便读者和观众对于对象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兴建建筑物之前,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先用计算机建造一座虚拟房屋,在设计人员与建设方讨论设计方案时,或推销房屋时,让对方到虚拟建筑物里“走一走”。他可以看一看建筑物的各个角落,甚至可以打开建筑物内的门、窗,体验一下建筑物的采光、环境等。建设方可以很容易地提出修改意见或选择方案,一般的购房者也可以非常轻松地选择自己满意的房屋。显然,这种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效,可以给客户更直观、更自然的感受。
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全体虚拟环境(Vitrual environment)或给定仿真对象的全体。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对于城市设计来说,VR技术能为创建和体验城市三维空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计算机上建立的城市模拟系统中,可以身临其境地在规划设计的城市街道、广场中漫步、步移景移;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感受城市的轮廊线,在电视塔上俯瞰全城;也可以在漫游过程中,对建筑、环境、道路、广场等城市设计要素进行推敲和方案调整。而这一切都是在人所习惯的三维空间内实时实现的,沉浸在未来城市中的设计师的思维不再被长时间的等待所打断,创造力和灵感被激发。
听听各位高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