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5|回复: 0

[讨论]:关于杏花的眉来眼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7 1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杏花风流抢春光,似乎已经成了杏花的特征;过往的文人墨客每每提到杏花就免不了把“轻浮、放荡”放在前面,他们清醒时说“杏花春雨江南”,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说“杏开山西红霞嫩”,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都怪这杜牧,把酒旗插到杏花深处招摇清明的断魂人,后来凡是西北酿出来的白酒就掂三拈四的跟杏花套上了关系。再后来也不知是唐是宋了,文人在杏林里被烧刀子灌得醉眼惺忪,在叠映重重里他们内心向淫好色的潜意识借着酒劲肆意膨胀,恍惚间把杏花当成了卖笑的歌女,偏偏这歌伎又不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世间万物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越要心痒难耐,越是得不到越是腹生诽谤,遂把杏花贬入另册,好像 “深巷明朝卖杏花”卖的不是杏花而是色情。
  杏花风流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已不可考寻。不过正式形成定论,是在《闲情偶寄》里面,说是:“种杏不实者,以处子常系之裙系树上,便结子累累。余初不信,而试之果然。是树之喜淫者,莫过于杏,予尝名为风流树。”说实话,清朝四百多年里让我油然起敬的诗文理论家只有两个,一个是写《人间词话》的王国维,一个就是写《闲情偶寄》的李渔。生在清初的李渔很厉害,才情超拔,多能博涉,小说、戏曲左右开弓,著述等身。他亦文亦商,也搞多种经营。除了戏曲《奈何天》、《美人香》等《笠翁十种曲》,还有《玉蒲团》、《十二楼》等香艳小说。写出了名气的李渔开始广收女弟子,稍加点画就组个家庭戏班子岭南漠北四处走穴,吃香喝辣效益很是不错。等到上了年纪,他又开了家书铺印卖图书,一不小心出了《芥子园画传》这样的传世之作,让鲁迅推崇不已。
  清朝的很多野史里说李渔很好色,事实上也是如此。单从上面那句话就可以印证,一个几十岁的老人家,如果不是整天消磨在女人堆里,那里来的“处子之裙”?古代的杏花久不结实,最多是花粉传授的通道问题,李渔就没有科学的想一想,如果你老人家系得不是处女的裙子,而是自己散发汗臭的长袍子,结果会怎样?真真是冤枉了冰雪娇嫩的杏花。
  把杏花作践到这个份上,始作俑者不是李渔这个老色鬼。明朝的吴承恩在他的“戏谑之作”《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谈诗”里面,用酸溜溜的文笔泼给杏花一盆污水。话说松柏竹桧四个老妖把唐僧劫到木仙庵里捉弄,本意不是粉条炖三藏可劲造一顿,而是因为山居寂寞,几百年遇不到一个知书懂文的人路过,可巧闻听三藏打此经过,于是想和这中华圣僧在“月清风霁之宵”会友谈诗,消遣情怀。一众僧俗正谈得兴起,却见一对绛红灯笼、两个双鬟女童,导引一位“笑吟吟”的仙女来到石屋。吴承恩写这妖娆女子用的是“穿一件烟里火比甲轻衣,衬一条五色梅浅红裙子”,女子对长老道过万福、献过香茶后,轻启朱唇和诗一首。细读那诗,烟霭笼罩,水平尔尔,不过今日一个网络写手档次,但是女子自夸“玉润红姿娇且嫩”,眉来眼去开始色诱三藏。
  可怜这女子生错了时代,没机会到夜总会坐台风骚,热脸蛋贴到三藏拔儿凉拔儿凉的冷屁股上,难免粉面含嗔,尴尬得紧。她永远不明白,让三藏这样先进性特强的干部下水,简直是从阿里巴巴的山洞里抢钱,再老实巴交的人也要火冒三丈。于是乎,投怀送抱和严辞拒绝纠缠的不可开交。这时候,悟空带着八戒沙僧赶来,把木精草怪尽数棒杀,仙女原来是杏树。
  关于杏花,几多聘婷、几多伶俐都不能形容其娇其媚。也许是文人的大惊小怪,动辄把“写作”二字搬出来和前人过招,和自己较劲。在我的家乡,满山遍岭尽栽桃种杏,每到春三二月雨润风清,杏花诚惶诚恐不堪季节抛弃,纷纷洒洒褪了红妆,不仅树底下积瓣成冢,能忙煞喜好葬花的林妹妹;远望杏林就是一片粉红烟霞,一件粉红绸纱,一册粉红典籍,一章粉红年华。
  写杏花的作品中,苏轼的《蝶恋花》是意境美到极致的一首词:“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很客观,看见花褪残红,看见青涩的杏实结在枝头,生了怜惜怜悯;抬头四顾,天上的燕子飞,水里的落花飘,从风吹柳絮写到田陌上的青草连天,长镜头般一步一步把风景拉开,功力卓而不凡。与苏轼同朝的王安石则稍逊一筹:“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阳碾作尘。”完全站在杏花的立场,说她倒影生辉,顾影自怜,即使随风飘落也要自藏沟渠,不被车辗马踏,实是花中君子。南北朝是个兵荒马乱的朝代,诗人庾信写杏花也难免消极:“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暎村坞,烂熳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典型的南北朝五言体,不说杏花粉白于野,缤纷于春,却辣手摧花折来放在盘子里送给杏树下饮酒作乐的荡家子,实乃大煞风景。
  历代的杏花诗里最好的还是宋代叶绍翁的那首《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氏的本意是写叩访友人不遇,敲了很久没人应门,只好没好气地返回,回头望去,友人种植的杏花兀自出墙闹春。后人读书不求甚解,尤其是好色的登徒子活学活用,歧义纷至沓来,专用最后一句形容风流万种的女子,红杏就这样隔墙逾院,一边羞答答用香罗帕遮羞,一边明火火对佳公子色诱,连眉来眼去都这样诗情画意。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6 19:13 , Processed in 0.168565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