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9|回复: 0

[分享]:规划资料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3 02: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有武汉市旅游总体规划,不知道有人发过没有,还请斑竹给个指示!
比较大的啊,近500页,以下是简介:
绪  论
一、项目背景
为了促进旅游业在提升武汉市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战略作用,实现培植支柱产业、创新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强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武汉市旅游局于2003年6月委托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杨开忠教授进行《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认为《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具有巨大的品牌价值。2003年6月至7月,北京大学武汉市旅游规划课题组负责人杨开忠教授及其成员对武汉市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于2003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北京仙创旅游设计研究中心与武汉市旅游局签定编制《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合作协议。
2003年7月-8月课题组成员共33人对武汉市进行了全市考察,与武汉市相关部门领导及武汉市专家进行座谈,获取了大量的最新的信息。考察期间,组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14人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到武汉市各景点景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617份。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武汉市旅游发展战略高级专家头脑风暴会”,邀请了相关领导、专家教授和业界人士到场,听取在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2003年11月,针对初期考察的遗缺进行了补充考察和问卷补充调查。
2003年12月7日,课题组向由湖北省旅游局、武汉市旅游局、省市相关部门、旅游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评估组进行了中期汇报,听取了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的编制。
2004年4月1日,课题组向武汉市主管旅游的刘顺妮副市长等领导和专家汇报了规划的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2004年4月,外国专家报告编译完毕,作为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予以吸收并做为专题报告的内容得到反映。4月14日,课题组派员赴武汉与武汉市旅游局领导一起全面审核了规划内容并做进一步充实。
整个规划期间,课题组与武汉市旅游局和相关单位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多次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正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现在呈现于大家面前的《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
二、编制目的
编制《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目的是:
明确和提升武汉市旅游的地位和功能,发挥武汉旅游在区域经济发展、长江旅游带发展和武汉大都市圈的引擎作用,为武汉市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蓝图,为制定未来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三、规划区
(一)位置与范围
武汉市位于中国湖北省地域的中部,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径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市内湖泊塘堰众多。长江与汉水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通称武汉三镇。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空交通十分发达, 素称“九省通衢”。全市总面积8694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武汉版图面积为8694平方公里,平面图形如一只从东向西飞舞的蝴蝶,其中城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武汉处于丘陵地带经平原向低山丘陵过度地区,中部低平、南部丘陵岗地密集,北部低山林立,80%以上面积为岗垄平原和平坦平原地区。
武汉处于北回归线北侧的中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丰润,热量充足,雨热同季,旱涝交替。且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
武汉市现有林地面积1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7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6.12%,是全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区。生态环境地位极其突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武汉市适宜林木及植物生长繁育,全市的蕨类和种子植被达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分。常绿阔叶林、落叶林、针叶林为典型植被。
武汉江河纵横,河港交织,湖泊星布,以长江为干构成庞大的水网。1998年末,总水域面积2178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6%。在正常的年景,地下水储量128亿立方米,地表水7145亿立方米,其中境内降雨径流38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10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藏量2万千瓦。现有水库274座,总容量9.2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219座。新洲区道观河、黄陂区夏家侍、梅院泥3座大型水库,库容量共5.61亿立方米。年末有塘堰9.1口,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机电排灌站2525处,装机3420台套,容量32.45千瓦。
(三)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位于北郊黄陂区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万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城池。
武汉三镇得长江、汉水交汇之利,汉口镇迅速崛起。明末清初,三镇已成为居民填溢、货物山积、商贾云集的都市,汉口与朱仙、景德、佛山并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1861年,汉口开埠对外通商,先后辟建英、法、德、俄、日5国租界。清末,武汉兴建了一批近代工厂,修筑了芦(京)汉铁路,开辟了轮船运输,加上优越的地理区位,武汉成为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和最大都市而蜚声中外。
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汉口、武昌、汉阳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首次统一行政建制。国民革命失败后,三镇分治,设汉口市(1926年10月)和武昌市(1926年12月)。
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复统称武汉市。1954年6月前,武汉市为中央直辖市,其后为湖北省辖。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3年—1992年实行计划单列市;1992年武汉市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四)人口与经济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831.26万人(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城镇的人口数量为666.64万人,占总人口的82.86%。2002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1493.0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39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武汉市人民生活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上等水平。第三产业特别是教育、旅游、信息等增长较快。
自1992年以来,武汉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长江中游地区发挥着增长中心的引擎作用,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大都市圈正在崛起和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编制原则
(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树立和遵循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统筹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统筹旅游、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统筹城乡旅游,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和国际旅游发展,统筹官产学民媒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力求做到:与全国、湖北省及周边省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城市、土地、交通、环保、文物保护等专业规划相结合,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民众参与、官产学民媒良性互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以人为本原则
旅游发展就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过程,规划把满足人的需要放在中心位置,统筹人的多样化需要。
(三)营销导向原则
将武汉市视为市场导向的企业,将武汉市旅游未来发展视为面向市场的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挖掘、包装和营销
(四)市场运作原则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武汉旅游实际,全方位引入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至2010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基本形成;至2020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趋于成熟。武汉市旅游发展规划必须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充分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挖掘市场在资源调控、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能力。
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加深,能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成为影响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8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始广泛推行公共事务经营管理企业化,即用工商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进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管理,以创造一个最有利的旅游发展区域环境。为了充分体现国民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实现武汉市旅游大发展,旅游规划必须贯彻和执行公共事务的企业化原则。
五、规划技术路线
(一)技术过程
图0-1  规划技术过程
(二)技术方法


表0-1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SWOT)
        正  面        负  面
目前 / 内部        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未来 / 外部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
图0-2  现标记分析方法(NAP)

六、规划依据
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从中央到武汉市地方制订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文献,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国际专业通则和标准。
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
2、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旅游局,2003年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国家旅游局,2003年
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旅游局,2003年
6、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
7、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湖北省旅游局,2002年
8、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1997年
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武汉市人民政府,1995年
10、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人民政府,2001年
11、武汉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年
1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
    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武汉市及地方市县已经编制的城市规划、旅游发展、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原始文献和规划资料,以及国家和其它省市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不一一赘述,直接引用部分在文中皆以注明。

七、规划期限

除了说明,还要说明具体要上传的资料是什么文件类型和具体内容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6 03:52 , Processed in 0.262987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