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5989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3-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连日滂沱大雨,已给梧州造成极大的灾害,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偷闲在键盘上沉重地敲打这文字时,大雨依然哗啦啦地倒下,梧州上空,黑沉沉阴霾笼罩,天仿佛要倾塌下来.透过雨幕,每每在艰险时刻即如龙虎奋身的武警战士们,正在扛着高压水枪冲洗污泥淤积的街道.一辆辆大卡车拉着黄泥浊水淋漓的垃圾呜呜而去.在看得见看不见的街衢闾巷,那些身系百姓命运的大小公仆们,也正沐雨疲于奔命.灾患面临,他们身心疲惫.而那些受着灾难洗劫的芸芸苍生们,上苍偏偏喜欢玩弄他们脆弱的命运,冲塌赖以安身立命的僻隅漏室,或被泥石流布伏险象环生的危局,他们被撤出窝居,在这大雨中过着流离寄居的日子.
梧州,似乎有史以来都因灾患而闻名于世,唐、宋、元、明间闻名于火患,故梧州被称为火地,因而有火山。火患连年不断,每个朝代
火患连城,蔓延民宅多则八百余家,甚者连州府衙门也尽化灰烬。“残栋烟犹紫,颓垣烬尚封。相逢悲烂额,愁对祝融峰。”这是古人记述梧州火患的历史惨景。梧州火患原于全城为竹木茅屋,“铢茅临水面,编竹住溪流。”“茅屋竹簰依古籁”。到明朝嘉靖年间,梧州知府上乞中央朝廷,左右纵横上级官吏,上下发动富商缙绅与百姓群众,筹集资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下令全城改易砖瓦房子。这是明朝杜绝梧州火患的一次历史大变革。
除了火患,梧州就是水患。“一水狂奔马,三江不辨牛。洪涛六七月,半没系龙洲。”而水患则是在明、清以后才显得突出。明清以前的古代,梧州人口稀少,聚居分散于自然生态和落后环境中,对生命财产威胁较轻。但水患却是梧州水纳百川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因素形成的,难违天意地缘,如去年那场泼堤淹没城东的大灾,二十多米高的防洪大堤也拦截不了洪魔。
去年为堤外洪水奔突造成外患,梧州人想来今年不再会连续发生漫堤之灾吧。岂料今年一变脸而转为内患,且造成多条人命及财产
损失惨重。
同为水灾,内外却有不同。外者,来自沿江上流大幅地区泛洪,汇流梧州,其涨速有规律性可循,可观测可判断,在慢慢上涨中撤离,减少最大的损失,故多年来少有因之丧命者。内者,为梧州本土局部暴雨,形成山洪倾泻,摧山裂石,倒屋夺命,酿成生命财产损失,象眼前发生的这场惨景。梧州真乃内忧外患相夹之地。是否因为把精力放于防外患时,却在思想上忽略了防内患的预见?两相比较,内患比外患摧毁力厉害得多,就因为它缺乏预见。
这次由特大暴雨酿成的山体滑坡,大面积塌方,倒屋伤人,泥流倾城,灾害恶果实为“三分天意七分人祸”。多年来,梧州山地资源被过度开发,人为地伤筋断骨,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满足人的土地占有欲望开发建房。大面积滑坡并付出生命代价的榜山小区可算最典型例子,这座壁立于江边的屏障,原本就是江流冲刷切割出来的斜坡,偏要人为地在自然生态形成的金三角斜坡大面积挖成崖壁,要它变出一个“人间天堂”来。而另一面的治理措施和经济投入却跟不上。政府决策权力部门甚至一两个“要员”就定夺立项,结果应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千古
箴言。
梧州的发展建设,必须考虑梧州特定的地理因素,地貌地质特点,多雨气候,自然灾害状况等方面。说来,决策者和专业人士比谁都明白这些堂皇的空洞的理论道道,可是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某处不可建房,权力偏偏批准可以在此建房,真令人难说清个中曲折是非。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流泪”,今天终于要交出学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