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2057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6-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工业建筑的本色表达
广博科技园区的设计最初我们设计院只定位在施工图设计,业主只相信国外建筑事务所的方案水平.如果仅仅是完成施工图部分,那是很简单,但实际的设计过程,我们并不轻松,甚至是非常艰难的.
广博科技园区位于宁波市郊区,占地七百多亩,一期只建车间和配套附属设施.由于前期总图规划时间拖得很长,到我们介入时,业主已经非常着急,催着要桩位图.而事实上,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张鸟瞰图以及一些文本,甚至没有一个单体方案.迫切要投产使用的是一个数码相机车间,一幢长200米,宽60米的二层厂房.
单体方案都没出来,却要桩位图,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业主似乎并不清楚设计是一个分先后的过程,不催方案,却给我们规定了苛刻的出图时间.本来低廉的设计费和高昂的方案费,已经使我们很不平衡,现在外国人那部分工作也要我们来做,更让我们的设计师抱怨不已.
工程需要继续,我们开始渐渐投入精力和热情,也有了动力,决心要将这简单的立方体塑造成一座国际化的特色工业建筑.这仅仅是对工作的热爱和自信,与商业无关,更与金钱无关.
厂房的建筑设计要引人入胜,并不容易.我们没有着墨最多于外观.尽量保持工业厂房的原味,规整的轮廓,平直的外墙,带形窗的个性组合,展示了现代信息产业的简约风格.我们放弃了”构架,木材,细柱,色彩”等流行元素在工业建筑的泛滥.强调了以相宜的尺度和内敛的气质与环境相得益彰.
主入口在建筑物西端,六十米大体量呈现,点式清玻璃幕墙,轻钢结构雨篷,底层铝合金百叶围护,这些要素的恰当组合,使整个建筑立面简洁明快,高度的透明性显示了广博集团对访客的开放,同时新材料的使用避免了流俗.
我们在平面功能设计上力求突破,既要保持厂房恒久如一的品格,又要达到人性化的提升,激活建筑空间的现代感.
平面采用统一柱网,10米开间,总共200米.连续三跨大空间,20米每跨.功能布置我们采用大体块分割的设计理念,区分主次,突出整体.
西面入口大厅居中,20米X10米,高6.8米,大空间强化了视觉形象,玻璃的轻盈通透,更丰富了空间的自由和开放.大厅本身既是一个观光点,又是通往各功能区的链接.
驻足大厅,最引人注目,而又最令人意外的是一个200平方的全室外绿色中庭.我们希望以这块绿地作为一个切入口,突出工业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内庭全高清玻璃围护,晶莹剔透,将大自然的光彩引入了室内,给疲惫的人们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其间还有一个全透明观光电梯.我们设计内庭的思路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引入绿色,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面.内庭的景观设计是由香港阿特森泛华环境景观设计公司完成的.通过这样一个体块的过渡,使整个厂房免去了单调和通俗,变的充满动感,又富有人情味.
大厅和内庭两侧布置楼梯和走廊,靠外墙是车库.因为上面有夹层, 走廊略显低矮,净高2.4米,走廊的设计我们借鉴吸收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点:小中见大,渐入佳境.走廊尽头展现在是气势宏大的生产车间.如此大柱网空间在宁波还很少见,6.8米层高,主框架梁是450X1400的预应力大梁,这是整个建筑的心脏.
夹层布置了报告厅和展示厅.二层车间部分设置了访客参观廊.
东面是货运主出入口,底层平面一跨一开间被切掉,形成一个全对外空间,用于安排车间内外车流和人流的疏散.同时,这也是一个货运平台,两台货梯直接对外,方便上下货,既不影响室内车间生产,也不必担心室外日晒雨淋.
东立面设计厚实而富有张力,没有西立面的华彩,强调了其作为物流空间的角色.
整个设计过程相当匆忙和混乱,方案一出,结构工程师先动手,施工单位马上跟上,建筑师,水电暖通只能在后面紧赶,更糟糕的还有业主,事后还要修改方案.我们的工作非常被动,有些地方不得不返工,施工单位也叫苦不已.
现实的危机就在眼前,我们不得不以一种谦虚平和的姿态面对整个局面.联想现在,北京出现的国家大剧院、CCTV新大楼、”鸟巢”体育场等.”洋设计”的侵入在不断加重,我们一退再退.最后变成替他人做”嫁衣”.
然而转换一下思维,其实建筑作为一件社会产品,我们还是幸运的.现在,我们失去的仅是部分建筑作品的”署名权”,试想不久,”洋设计”配合”洋施工”,我们将丢掉的是全部饭碗.”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恰恰是中国现代建筑一个好的开端,告别中庸,与国际同步和接轨,现在正是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设计直至施工完成时,矛盾已经淡化.我们继续着其余单体的设计.业主对我们的敬业精神表示满意.
这次我们对工业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现代工业建筑需要科技和人文这两大新元素的加入,旨在建筑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人文的融合.但最不能忽视的,仍然最重要的还是工业建筑的本色----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