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1444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3-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设计说明
1、 工程简介
xx大学创建于1938年,2、 是一所集自然之神秀,3、 汇人文之灵杰,4、 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5、 是英才辈出的摇篮,6、 名7、 师成长的沃土,8、 教育科研的基地,9、 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学校。
项目建设选址:湖南xx大学二里半校区。拆除现在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学楼和教工二舍,建设供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伦理学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办公使用的教学楼。
二、设计构思:
功能:教学楼是典型的功能性建筑。新建教学楼主体5层,局部6层。整栋建筑是以南北一条走廊为主要构成要素。西边主要为各系院的大教室。学术报告厅等公共教室尽可能便于各系院共享。走道东边为三条平行的教学楼。主要满足各系院的教学、办公需要。整栋教学楼各单位既相对独立,又形成整体。
生态:该教学楼基地座落于岳麓山脚。风景秀丽,古树参天。我们在设计中以山校一体,校不压山,校中见山的基本思想指导设计。在设计中我们尽量利用地势,依山造势,丰富建筑空间。尽量保留原有基地中的古樟树、银杏树等珍贵树种,成为校园里的美丽风景。
形成湘楚文化内涵与现代校园建筑相结合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利用自然景观创造人文景观。
立面造型:
湖南xx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校园内有众多历史悠久的教学楼。我们设计思想是既保留原校区的整体风格,又体现建筑的“时代性”。我们在设计中运用玻璃和钢等现代材料,又借鉴原有建筑的部分元素,如清水砖墙等。使该教学楼既具有时代气息又与校园建筑融为一体。
三、设计理念:
1、通过封闭、半封闭、全开放形式不一的院落空间与外界环境产生呼吸、对话,供使用者自由选择自己的空间归属。
2、通过阶梯退台来消化地势差别,让建筑和环境更富变化、协调。
3、设计两条景观轴线来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祈求。拾级而上,不同视角对应不同的景观空间,斗转而星移。
雕塑、喷泉 、大小相连的休闲广场,保留的古树,大面积的绿草坪,成萌的乔木。所有环境手法只源满足不同心境的宣照。
4、将建筑溶于整体环境之中,溶入学府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建筑是配角,它的存在只为古树、古楼、青山、绿水提供一个演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场所。
5、红色清水墙是和周边建筑保持连贯的建筑细节肌理。
6、玻璃和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期望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刻下一道印痕,表述这个时代的建筑理想。
四、设计创作原则
在设计中能冷静地直面传统、地域及文化,既审视当前,也追溯历史,更放眼未来,对师大建筑文化和中国建筑文化的方向积极探索新路。设计中不仅应具备教学楼的一切特征,更应注重周边的环境和气氛,以群体的观念,校园文化的观念入手,随时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人文的结合,力求体现历史性、文化性和地域性特色,在实现整体均衡和协调的同时,用建筑空间语言书写师大及至湖湘文化的地域环境及人文特征。
五、结构设计
5.1、设计依据
5.1.1自然条件
(1)、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全。国抗震区划图,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属丙类。
(2)、基本风压为0.35kN/m2。
(3)、基本雪压为0.45kN/m2,标准久值系数分区为III。
5.1.2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5.1.3安全等级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2、结构选型
5.2.1、上部结构设计
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
本工程建筑高度为21米。阶梯教室一层层高为4.6米,其余各层层高4.2米。办公教学楼为局部架空一层,一般为五层建筑,局部为6层。层高3.6米。本工程大教室、阶梯教室多,要求结构跨度大,由于受层高限制,大教室、阶梯教室等大跨度采用现浇空心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板厚为250~400mm。其它地方采用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各楼层板厚100mm~150mm。
因本工程平面尺寸为79m×58m,长、宽两个方向均超过规范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的伸缩缝最大间距55m,因此在长度方向设置了一条伸缩缝,宽度方向考虑设置一条2米宽的膨胀加强带,并适当考虑温度应力配筋。
5.2.2、基础设计
根据《湖南xx大学专业教学楼设计任务书》,该场地地质情况较好,满足建设条件。所以拟建基础形式暂考虑柱下独立基 础,待地质报告出来后,再进一步确定。
5.2.3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结构采用C25~C30。
柱C30,梁、板C25
钢筋:采用HPB235级、HRB400级钢。
墙体:±0.000以下墙体采用MU10多孔砖。
外墙墙体、楼梯间、电梯间墙体及卫生间墙体采用MU10多孔砖。
框架填充墙采用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墙板或轻质混凝土砌块。
六、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6.1 供水水源
本工程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源接自校区高压给水管网,从该管网上引入两条DN150给水管,在建筑物外围连成环状。接管点水压为0.40PM。
6.2 用水定额及用水量:
6.2.1 生活用水量: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本教学楼生活用水定额为: 50升/学生/日。经计算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225m3/d,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为:42 m3/h。
6.2.2 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版)。
室外消火栓系统: 30L/s;
室内消火栓系统: 15L/s;
火灾延续时间:室内、外消火栓系统2小时。
6.3 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由校区高压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供水管网为下行上给式。
6.4 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2001年版), 本工程需设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6.4.1 室外消火栓系统
在室外环状给水管网上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6.4.2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校区高压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室内设置DN65消火栓, 水枪口径Φ19, 水带长25m, 箱体为暗装,铝合金制品。
6.5 建筑灭火器配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 140-90) (1997年版), 在本教学楼内每层均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6.6 排 水
6.6.1 排水量
6.6.1.1 生活污水排水量
本工程生活污水总排水量约180m3/d。
6.6.1.2 雨水排水暴雨强度公式:
q=2150.5(1+0.41LgP)/(t+13.275)0.6846(L/s·ha)
式中 q: 暴雨强度(L/s·ha);
P: 重现期,取1a;
t: 降雨历时(min), 取10min;
则 q=250(L/s·ha)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Q=qψ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径流系数,取0.9;
F:汇水面积(ha),0.5ha;
则 Q=0.125(m3/s)
6.6.2 排水系统
6.6.2.1 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6.6.2.2 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室外排水检查井,经污水管收集就近排入校区内污水管网。
6.6.2.3 本工程雨水经雨水口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校区内雨水管网。
七、电 气
7.1设计依据
7.1.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94)
7.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92)
7.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7.1.4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各专业要求
7.2设计范围
7.2.1 强电系统
7.2.2 弱电系统
7.2.3防雷及接地设计
7.3强电设计
7.3.1供电设计
1.负荷等级
根据规范规定及使用功能需要,本项目负荷为三级。
2.负荷情况
本工程用电设备主要为教学楼照明用电、动力用电、厂区室外照明用电及公用设备用电(锅炉房)。总装机功率约为736千瓦,负荷分布情况见表7-1:
总电力供应主要指标
表7-1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总装机容量 KW 736
1 教学楼照明用电 KW 666
2 教学楼动力用电 KW 30
3 室外照明 KW 40
二 负荷计算
1 教学楼照明用电
有功计算负荷Pjs1 KW 480 Kx=0.72
补偿前视在计算负荷Sjs1 KVA 600 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COSφ1=0.8
补偿前无功计算负荷Qjs1 Kvar 360
补偿后视在计算负荷S′js1 KVA 533 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COSφ1=0.9
补偿后无功计算负荷Q′js1 Kvar 232
补偿无功负荷ΔQ′js1 Kvar 128
2 教学楼动力用电
有功计算负荷Pjs3 KW 30 Kx=1
补偿前视在计算负荷Sjs3 KVA 37.5 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COSφ1=0.8
补偿前无功计算负荷Qjs3 Kvar 22.5
补偿后视在计算负荷S′js3 KVA 33 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COSφ1=0.9
补偿后无功计算负荷Q′js3 Kvar 15
补偿无功负荷ΔQ′js3 Kvar 7.5
3 室外照明
有功计算负荷Pjs7 KW 24 Kx=0.9
补偿前视在计算负荷Sjs7 KVA 30 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COSφ4=0.45
补偿前无功计算负荷Qjs7 Kvar 18
补偿后视在计算负荷S′js7 KVA 27 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COSφ4=0.9
补偿后无功计算负荷Q′js7 Kvar 12
补偿无功负荷ΔQ′js7 Kvar 6
4 合 计
补偿后视在计算负荷S′js KVA 593 S′js= S′js1+S′js2+S′js3
补偿无功负荷ΔQ′js Kvar 141.5 ΔQ′js=ΔQ′js1+ΔQ′js2+ΔQ′js3
3.供电电源及电压
本项目电源由校区内配电房低压侧供电,低压线路电压为380V/220V。
7.3.2导线选择与线路敷设方式
室外电缆采用ZR-VV-1KV沿电缆沟或穿水煤气钢管敷设,室内照明线路采用BV-0.5KV导线沿墙、楼板穿阻燃型PVC管暗敷。
7.3.3照明设计
1.照明电源、电压、容量、照度及配电形式
①.本工程照明电源均为单相220V低压电源。
②.教室照度150lx,办公室照度200lx。
③.照明配电方式为:正常照明从低压配电箱以放射式和树干 式相结合方式配出;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为自带蓄电池供电。
2.光源、灯具及控制方式
本照明工程教室选用简式荧光灯,办公室选用铝格栅荧光灯(40W)。锅炉房采用防水防潮型管吊灯;公共场所卫生间等均选 用玻璃罩环行单管荧光灯;疏散应急照明灯选用自带蓄电池的停电自亮型标准灯具。正常照明一般采用门口墙暗开关操控。
3.灯具安装方式及管线敷设方式
荧光灯均为吸顶安装,疏散应急照明灯为沿墙或沿顶安装。管线均为ZR-BV线穿ZRPVC管(普通照明)沿墙或顶暗敷设。
7.4弱电系统
本项目弱电系统设计包括:电话系统、宽带网系统。
每间教室内安装一个宽带网终端盒,做好预留预埋。每间办公室设一对电话和宽带终端盒,总共约200对。
7.5防雷及接地
7.5.1防雷
本项目按三类防雷设计,主要防直击雷冲击。屋面采用女儿墙上敷设φ10镀锌圆钢避雷带,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在建筑屋面四周平均选择间距不大于25m的框架柱内对角两根主筋作为防雷接地引下线;接地体采用建筑基础及四周圈梁做自然接地网,要求防雷接地系统搭接处均应焊接良好。
7.5.2接地
本工程将防雷接地及电气保护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网,要求所有用电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及金属管道、支架等均与共用接地网连接,以保证安全。共用网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