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6|回复: 0

[日积月累]:地球:从暗淡的蓝点到忧郁的蓝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8 0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从暗淡的蓝点到忧郁的蓝点


尽管伊拉克的战事仍在进行,但不俟萨达姆的结局如何,也不管法、德、中、俄等国如何执意周旋,美国势力在世界狼奔豕突的事实,都已是世界其它国家或政体所不得不面对的客观存在。

在美国的“努力”之下,世界的政治与外交,已从1648年缔约的确立国家系统的《威斯特法伦和约》约束力之下逃溢,300余年来的格局,终已成为历史。

更甚的是,美国或许误解了,也或许“无赖”地发扬了魏茨泽克所说的“世界内政”的意义,直把国际安全和人权领域的“世界内政”,理解为“美国内政”了,因而,我们看到了,也承受了美国撇开联合国进攻伊拉克的单干作为,其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的行径,让联合国蒙受自成立以来的最大的耻辱,也使联合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生存危机。

因此,地球,由一个暗淡的蓝点,变成一个忧郁的蓝点。

政治外交上的忧郁

二战后,铁幕重帏,虽然东西方阵营都倾其国力进行非理性的军备竞赛,但其时政治外交上终究却是理性的。因为不同阵营的力量,是相互制肘,对立的双方,都没有置彼此于死地的能量,所以,“猪湾事件”草草收场,古巴导弹危机也急急罢演,美方也主动开始中美破冰之航……

这如同战国中期,虽有强秦,但合纵连横的力量却让它有所顾忌,而其它列国也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当时的强秦也不能肆意地扩张,甚至为了拓展阵营,或为了制衡最强的对手,还需在政治外交上对游离国家进行斡旋。

然而,时至今日,美国却因“超强大”而终于成为一个“超强硬大国”。

美国业已完成了政治外交上从理性到非理性的推演,并通过非理性的军事行动来实现它非理性的政治外交目的。所以,《联合国宪章》就像当年在联合国大会上的阿拉法特手中的橄榄枝那样苍白无力。

我们肯定人道主义的作用,但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时候,人道主义往往意味着对灾难的滞后,特别是面对人类自身的作为所带来的灾难时,目睹人类之间的杀戮,在心灵的忧郁之窗中,只能无奈而痛心。在此刻,除了号称美国第五十二州的英国,还有动嘴不动手的西班牙政府、心有余力不足的澳大利亚政府外,其余的,只能陷入忧郁的困境。

下一个是谁?下下一个还能够是谁?

这是一份无需费思量的名单。

美国有媒体扬言:真正的棒小伙子应该到德黑兰去。

我们十分清楚中东另一个区域大国——伊朗的困境。东面的屏障阿富汗已洞开,波斯湾是美国海军的内海,而西侧的伊拉克一旦终将成为沦陷区,伊朗在战略上已是一个“裸者与死者”;伊朗自身及中东的石油资源,又是延拓里海石油和中亚战略要地的桥头堡,还有20年前挟持大使馆人质事件的前仇旧恨,以及被标识“邪恶轴心”之一的罹受“黥首”之身份,兼以周边没有一个可以背靠背的大国……的确,伊朗的前景十分堪忧。

“棒小伙子”真的到了德黑兰后,朝鲜又如何?

或许是资源问题,或许是战略问题,也或许朝鲜问题涉及中俄日美韩朝六角关系,目前迫使小布什通过外交途径交涉,但同样是被标识“邪恶轴心”之一的也罹受黥首之身份的朝鲜,也许我们更应该记住拉姆斯菲尔德的嚣张:美国有能力打赢两条战线的战争。

触一发系全身也罢,投鼠忌器也罢,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一可能的事实。

朝鲜之后呢?叙利亚之后呢?……

在一个被现代技术挤逼的非常狭窄的星球上,与一个因强大而失去约束力的政体为邻,或许阿克顿勋爵为一个政府内部运作机制失效而说的话,可以演绎为:绝对的强大,导致“绝对的邪恶”。

尼禄烧城取乐如是,蒙古铁骑在中亚屡屡屠城之举如是,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的兽行亦如是……

我甚至觉得在世界政治外交关系上,西方国家的民主多已沦为一种政治宗教的图腾或仪式,它并不能改变弱势国家的弱势过程与弱势结果,也不能实施民主政治文明的实质。

远的如英国上议院对大清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表决,近的如美国国会对伊拉克战争的表决,都已是,也仅仅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图腾或仪式。这是一种堕落,抑或是一种没落,都无甚区别,但于事实却是弱势国家的致命的重荷,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嘲讽。

冷静想来,我们真希望少一些动辄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政治家或政客们。

但事实不幸得很,我们却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具有这一欲望的政治家或政客们的星球,内乱外乱连年不断,《圣经·启示录》的篇章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因此,地球,只能像阿拉伯妇女们身上所披的长袍,是一个忧郁的蓝点。

军事上的忧郁

自十一世纪以降的三个世纪,西欧为了建立“信仰的共同体”(也有经济目的,但不是主要动因),先由传教士发端,后由英法德列王统帅的十字军东征,虽间或局部有所成功,但至终是失败而归。

有人以此为案例,预言美国也将在伊拉克溃退,甚至还有的天真地以为美国会因此而走向衰落。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当今,张扬“信仰的共同体”,多会被认为是骗人的鬼话,就是“想象的共同体”(韦伯)也罢,民族与人种的因素在美国政府身上是难于寻觅其迹象的,也许在现代世界里,经济动机往往才是本源。

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不少智者,了解了美国社会的运作机制后,也不得不承认,50年乃至100年内,世上尚无第二者能出其右。

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漠视美国国力对战争损失的承受能力,二战同时在西欧与太平洋地区作战如何?朝鲜战争如何?14年的越战又如何?每一次战争恰恰是美国渐趋强大的诱因。而且美国专家也论述了美国政府,特别是有石油工业与军火工业背景的共和党政府,都有乐意发动战争的动机,也就使得美国政府发动的战争有“私有化战争”的倾向。

看到“占领者”美英公司为分赃重建伊拉克份额而积怨的消息,哂笑之余,更确信的是:经济靠操纵政治来达到利润最大化,而政治又往往依赖军事力量来实现经济最大化。这就是事实。我们的忧郁,源自美国的强大及其“私有化战争”的趋向,而非我们妄自菲薄。而且,只有了解了真相,我们才能理智而灵活地应对危机,而不是往昔那种瞎吼“四分之三”人民等着我们去解放的狂妄。

所以此时此际,如果仍有人竟寄望于伊拉克的拼死一战,或许有侥幸拖垮甚至取胜美军的机会。这种无视双方力量对比的想法,只是一种看客的情绪而已,绝非真实的本相,因为:这不是关公战秦琼的闹剧,而是“非接触”式战争与信息时代的无奈的抉择。况且,现在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是一个“已有”的政权,虽不至于像塔利班那样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两河流域平原的战略地理的局限,养尊处优的领导层,游击战是难于奏效的,就此而言,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确实是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再且,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可以充当伊拉克的“新以色列”,但萨达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伊拉克的阿拉法特,因为他没有后者生存的资本。

更值得我们为自己生存空间而思索的是,在一个以“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对一个或有或无甚至是虚拟状态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发动战争时,在其肆意对该国主权的践踏,政权的颠覆,人权(最基本的生存权)的剥夺下,不但世界上几个较强大的国家阻止不了,甚至连联合国也被迫“不作为”,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

当有人以“绝对邪恶”行事,而正义却只能瞠目结舌时,我们就不应该仅仅沉缅于单一事件的忧虑。

经济上不忧郁的忧郁

我认为,战争拖垮美国经济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就美方而言,因为伊拉克价值万亿美元以上的石油资源,足以弥补美方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一切损失,这也是美方发动战争的实质诱因;就世界经济而言,一场局部地区的战争,其对全球经济虽有影响,但不会大,毕竟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伊拉克,久已脱离了主流的世界经济体系。对年产值达十数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运作体系而言,这场战争给经济带来的危害可以说是微小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经济上不忧郁。

然而,正是这不忧郁的经济,才是导致我们忧郁的根源所在。

因为,这场战争体现了政治外交对经济力量的奴颜婢膝。同时,也凸显了军事的无能,因为军事一旦离开了文明的政治外交的授权,就纯粹沦为经济力量的马前卒,就没落为人类动物性的表象,人类的智慧与兽性只会给军事蒙羞,其对人类文明的摧毁是如此的彻彻底底,这或许是这次战争的作俑者始料不及的。

今天,具有“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美国,其对伊拉克的战争,成了发挥人类“弱肉强食”的动物性在信息时代的范例。

凝视簇簇如同地狱之火的蘑菇云,透过一个连战地记者都呕吐不已的“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试验场的镜像,我们总该反思些什么?

目前,我们还没有目睹伊拉克行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事实,就是将来有,又能说明什么呢?也只能证明是用于自卫而已。但我们却知道美国正在以“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蹂躏伊拉克的国土与国民,这就是真相。我们知道,但我们却无能为力,这又是忧郁所在。

为了某一或某些集团的经济利益,而抹杀了历经数千年积淀而成的现代政治外交文明,军事文明,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现实?明天又将是怎样的一个未来?

我们目前还找不到一个较满意的答案,所以,我们只能,也仅仅能忧郁。但愿我们不至于麻木,否则,我们将重蹈沙尔·波德莱尔的忧郁:

内心高兴我登上山岗,

居高临下把宽阔的城市俯瞰,

到处是监狱、炼狱、地狱,

一片片医院……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5 23:53 , Processed in 0.317926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