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7|回复: 2

[建议]:怎样准备一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5 14: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明年考一注,现在正在准备复习。按我个人考试经验,准备这次考试必须要有一个详尽、现实的、可行的计划。
在准备一注考试的日子里,我会不定期的谈谈我自己的复习方法、学习体会。希望各位能经常来看看,希望有更多的同试者参与进来,共同交流和讨论复习一注的独门方法和秘笈,更希望有高手能不时地给予教诲、指导和鼓励。今天在此抛砖引玉,大家共同学习、讨论肯定要比一个人有效的多。我相信这样做肯定会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东西,肯定会让我们对一注考试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在BBS上看了不少别人成功的复习经验,我自己总结了一下现阶段的复习计划:一,首先完全读通和掌握新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二,根据通则找出尽可能多的规范、标准、规程、措施等,在大脑里形成规范部分的框架(可分专业、部位、类别等因人而异)。这部分内容多,我觉得应该先掌握强制性的规范条文,然后在各规范中再回锅,加强理解直至能任意应用(可能太乐观)。在复习中应该要特别注意与消防有关的规范,可能还应该特别注意节能,因为今年国家特别重视这一块,说不定构造里就会有保温构造和节能计算等内容。三,同时开始先复习建筑材料。我同意这个说法:材料是建筑的基础,是结构、材料、经济等科目的基础,值得重视。今天先说到这里。边复习边整理。希望在这里继续。*-*9 *-*9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5-12-18 1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你的标题骗了。但我想关键是持之以恒,对于三门作图题尽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14: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与渗透性(抗渗性)
吸水性是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其原理是水进入到材料的孔隙里并存留,所以表面易被水润湿,且能通过毛细管作用而被吸入材料内部的亲水性材料,内部孔洞有细微连通,其孔隙率俞大,吸水性俞强。
抗渗性是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即水通过材料从一表面渗透到另一表面时这个临界状态的水的压力,也为抗渗等级,其原理是先由材料的吸水性让水进入到材料内部的孔隙里,一如果材料的内部孔洞有细微连通,则水很容易就渗透到对面。二如果材料的内部孔洞无细微连通,或者很少连通,则水就很难渗透到对面去;那么水要到对面去,水分子就必须克服材料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水的压力越大,水分子的作用力就越强,当水达到一定的压力时,水分子就能克服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通过去,形成渗透现象,此时水的压力就是材料所能承受的不发生渗透的最大水压力,就是抗渗等级。
当水分子通过吸水或渗透的方式进入材料内部时,材料的强度一般会降低,其强度降低多少的性质就是材料的耐水性(软化系数K)。
综上所述,我们在设计和选用防水材料时,就可以通过考察该种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抗渗性(抗渗等级)、耐水性等性质来决定。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21 07:49 , Processed in 0.30161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