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0|回复: 0

[必看]:再读钟华楠的《“抄”与“超”》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3 07: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最近重读钟华楠先生80年代写的一篇文章《“抄”与“超”》,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情况,仔细揣摩,很有教益。
几年来,我们在文章中、在论坛上对“超”的谈论很多。一般对“抄”抱批评的态度。《“抄”与“超”》帮我们把问题挖了一层,读了有些感触:
为何而“抄”
“抄”有很多情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都一概打五十大板,其中可定有冤枉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钟先生善于分析,并加以区别对待。
第一种,是为超而超,采取限“抄”后“超”,这种情况不但可以原谅,而且是必经之路。
第二种,是甲方领导人的固执意见而“超”,这是情有可原的。
第三种,是只知道“抄”而不知道“超”,那就没有意思了。
第四种(是我加的),为“钞”而“抄”,那就更糟糕了。
总之,不能对“超”一概否定。的一种应加以肯定和鼓励。第二种,设计员是违背自己意愿的,所以可以原谅。但如果未向甲方和领导人作有力的说服工作,多少有点遗憾。第三种,是因为创作抄袭难得多。至于第四种是较普遍的,把室内设计变成纯粹的商品交易,怎么好卖就怎么干。这类的设计人员正在改变自身的价值观,成为雇主的绘图员了。因而为何而“抄”里大有文章。
“抄”和“模仿”
从表面看两者似乎相仿,仔细想想,很有出入。模仿不是简单地抄袭,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通过模仿可以领会别人的精辟之处,取其精髓,转而融入自己独到的风格中,可以更上一层楼。钟先生文中所说的墨西哥简氏,    二战后抄的欧美产品,以及书法名家成功之路,都是从模仿开始,也就是为“超”而“抄”的结果,而不是那种简单的抄袭。说到简单的抄袭,室内设计中有这类的例子。CAD发展到今天,有些人就把“克隆技术”引入室内设计。他们为了省时间,用拼凑组合的办法来代替设计。一张透视图例,第面是从xx大酒店中“克隆”过来的,墙面是从xx杂志“克隆”过来的.....,家具、陈设、吊顶都可以“克隆”。这样的抄袭,也许能选中而得标。实际上设计人员并未做设计,与现场情况和业主要求是否符合,只有天晓得了。
“抄”与“创”
过去我们鼓励大家创新,反对抄袭,我们的思想上就简单的把“抄”和“超”对立起来,甚至到了要创作就不许超的程度。读了钟先生的文章,才感到没有找到“抄”和“创”的辩证关系。有目的的“抄”是“创”的初阶。创造性的构思很少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前进。所有的一切发明,几乎毫无例外地通过重新组合和改进,从以前的老发明重产生出来的。在重读钟先生的“抄”与“超”是我重新认识了“抄”与“超”,“抄”与“创”的关系。
作者单位:中国室内设计学会
收稿日期:1999年
“抄”与“超”
钟华楠
同香港建筑师谈论国内的建筑设计,往往听到:“你看过北京的某某饭店没有?你觉得怎么样?”我说:“不错。”这一来便遭到很多非议,如“你一定没有看到过三藩市的某某饭店,东京的某某饭店,如果你看过,便知道北京的某某饭店是抄过来的?!”
我也反唇相讥:“如果你看过某市某饭店、香港的饭店、甚至办公楼又何尝不是抄的!”
这些年来,大陆的一些建筑物似曾相识,很面善。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局面下,百废待兴,抄是比较快捷而且稳妥的,不至于“冒险”,就算有错也不会铸成大错。这样看来,朝野不无其道理。相反香港抄了几十年,倒是没有什么道理了。香港建筑师笑大陆建筑师,不但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且他们还不理解大陆的“甲方”和领导人的意见是很固执的。可能某甲方或领导人去外国看过某饭店,回来便要建筑师照抄也未有所料。国内向我索取现成建筑物的设计图则也有之。所以,我认为大陆建筑师抄是情有可原的。
五十年代我在英国读书的时,大学常常请一些国际知名学者或专家到校里做学术报告。这种报告一般是由某系来邀请,校内其他的学生可以参加。
就是这样的一个场合,我参加了一个由著名墨西哥工程师简氏(Felix Candella)所作的演讲会。大大的会堂,几百个座位通满。简氏是世界上很有名望的薄壳混凝土工程师,他的作品很受建筑师的欣赏和重视。简氏走上讲台,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女士们先生们!我不是天才,我是抄才,在大学毕业后,我就想成为世界上一流的薄壳混凝土工程师。但如果我从头做赶起,做到我死也不能如愿。所以我决定‘抄’”。他说,他去了法国,那时候法国是这一门科技最高水准的国家。他花了10年的时间,一心一意的抄,从头到尾,从理论到实践,百分之一百掌握了全部有关“薄壳”资料与其施工方法。再回到墨西哥去,不到两三年便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薄壳混凝土工程师。这位坦白的抄才,终于“超”过了他抄的人。
    二次大战后,也是“抄”才,抄尽了欧美的产品,现在也在科技上、经济上超过了欧美。
学习书法必由之途不也是“临摹”吗?王羲之、张旭等也少不了“抄”前人,再用余生找出自己的风格。现在很多书法家只花20年时间就可以写出奇妙的不同的书法名家书法来。但是最终他还要有自己的面貌。没有自己地面貌,便不能成为一个承先启后的艺术家。
我认为抄要有抄的目的,先“抄”后“超”不但是可以原谅,而且是必经之路。但一生只知抄,不知超,那就没意思了。如果只抄不知抄是愚蠢,而且自己抄又笑别人抄,那就更加愚蠢了。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6-5 11:59 , Processed in 0.178708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