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7|回复: 0

[分享]:※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西部歌王----王洛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 10: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洛宾浪漫人生坎坷路

每当你听到《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
《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一首首抒情浪漫的情歌,
你也许会以为它的作者王洛宾一定是个多情浪漫的西部男儿,
他的一生环绕着鲜花与掌声。

然而,你错了。在王洛宾的81岁生涯中,
他的精神是浪漫的,他创作的歌曲是浪漫的,
而他走过的人生之路却十分坎坷,
好在王洛宾以“浪漫”对坎坷,潇洒走过人生路。

情歌之王,不幸的爱情

王洛宾1913年12月出生在北京一个小职员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京戏迷,闲来无事,
常在四合院内拉起胡琴自娱自乐。

要说王洛宾一生与音乐结缘一定要有某种熏陶的话,
那最多就是这一点点罢了。
王洛宾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
13岁那年只身跑到东北投奔红色苏俄未成,
18岁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跟随俄国沙皇的小姑母学习西洋音乐,
后来因家贫难以供养而辍学,
24岁那年,北平芦沟桥事变爆发,他再次出走,奔赴大西北
参加了作家萧军、塞克、丁玲领导的西北抗日战地服务团。

在六盘山下,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听到了一个名叫“五朵梅”的乡村妇女唱的一首“花儿”,
他被那纯朴、率直、热情、奔放的旋律所震撼,
下决心在西北扎下根来,搜集整理和创作西域民歌。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
王洛宾在西北已创作出了《达坂城的姑娘》、
《草原情歌》、《阿拉木罕》、《半个月亮爬上来》
等700多首情歌,然而他的爱情生活却是不幸的。

王洛宾第一个真正的恋人叫方珊,是一位河南籍的兰州姑娘。
他们的初恋是甜蜜的,以至于使81岁高龄的王洛宾至今难忘。

王洛宾当时很爱方珊,曾在青海为方珊专门写了一首情歌。

歌中写道:“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爬上来。
照在我姑娘的梳妆台,依拉拉梳妆台。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再把那葡萄摘一朵,轻轻地扔下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爬上来。
照在我楼前的常春槐,依拉拉常春槐。
你想吃那葡萄莫徘徊,等那树叶落了再出来,依拉拉常春槐。”

从这首歌中,大家不难看出王洛宾的痴恋之情。然而,
后来方珊因忍受不了王洛宾常常外出采风而带来的寂寞,
与他分手了。

后来,经人介绍,
王洛宾在青海与一位名叫黄静的护士结了婚。
黄静漂亮文静,聪明娴慧,从不与洛宾红脸,
把个小家庭安排得妥妥当当。

青海解放后,王洛宾跟随王震大军开赴新疆,
黄静带着孩子回到了北京。
不幸的是黄静于1951年早离人世,
给王洛宾留下了四个儿女。

噩耗从北京传来,远在新疆边陲的王洛宾心都要碎了。
至今,王洛宾的家里还挂着黄静的遗像,
王洛宾要让他的爱妻伴着他写出更深刻、更美丽、更动人的歌。

一生中有19年与铁窗相伴,被誉为“狱中歌王”

说起来有点让人难以想象,然而却是事实。
王洛宾这个人称情歌大王的人,
一生中竟然坐了两次大牢且长达19年。
这个命运的十字架,
要是放在“凡夫俗子”身上肯定会被压垮,
王洛宾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更坚强,更浪漫,
用他的话说:“即使身陷囹圄,我也胸怀坦荡,
过着我快乐的日子,写我大我的情歌,
谱我美丽的囚犯歌,用我的歌声迎接一切苦难。”

王洛宾第一次被打入监牢是在1946年。
国民党马步芳的宪兵认为他早先是抗日的积极分子,
怀疑他是共产党的“探子”,一次一次地殴打他,
要他改变红色思想,脱离与共产党的关系。

面对酷刑,王洛宾死不开口。每次过完“堂”,
他都皮开肉绽,浑身是血,然而等他一静下来,
他照样“提炼他痛苦的纯美”,写他“大我的情歌”。

王洛宾给自己暗暗定下了坐十年大牢的计划,
他忍着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在狱中写了一首又一首歌颂民主自由的歌。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的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王洛宾第二次入狱是在1963年,
当时的背景是不言而喻的,
仅凭捕风捉影就足以定罪,
更何况王洛宾当过马步芳的音乐教官呢。

“二进宫”时王洛宾已经整整五十岁了。
也许是年龄大了,
也许是他对自己被自己人投进牢狱实在想不通,
他曾萌发过自杀的念头。

他乘外出干活,偷偷藏起了一根绳子,
等待着走向“自由”的机会。
就在他即将拥抱死神的时候,他想起了一位姑娘。

那是他刚刚被打成反革命时,
一天他戴罪上完音乐课,
一位叫阿娜尔汗的维族姑娘悄悄塞给他两个苹果,
苹果虽不大,但此时的王洛宾却觉得它比金子还贵,
觉得那带着姑娘体温的苹果分明是姑娘的一颗热乎乎的心……
于是,似乎有一双多情而无形的手紧紧地拉住了他,
使他改变了可怕的念头。

一天,关押王洛宾的号子里又投进一个年轻的维族犯人,
原来这位青年人被捕的那一天是结婚的前夜,
未入洞房却进牢房,很是忧伤。
过了半年时间,他的姑妈带来消息说,
他的未婚妻突然失踪,后因忧伤而死。

当时小伙子都要疯了,捶胸顿足狂呼猛喊
“我对不起你呀,我对不起你呀!”
为了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那维族青年开始跟监狱作对留起了胡须,
监狱里的犯人也为此常常打得他口流鲜血,
然而他却喊道:
“你们打得太轻了,我对不起我的太太,
再重点、再重点……”

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王洛宾,
于是他写出了著名的歌曲《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
一座孤坟铺满丁香,孤独地依靠在小河旁,
坟中睡着一位好姑娘,枯萎的丁香引起我遥远的回想,
姑娘的衷情永难忘……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
孤坟上铺满了丁香,我的胡须铺满胸膛,
美丽浮云高高白杨,我将永远抱紧枯萎的丁香,
抱紧枯萎的丁香走向远方,沿着高高的白杨……”

王洛宾在狱中克服重重困难,
用血用泪写出了几百首囚歌,被誉为“狱中歌王”。

一个民族诞生了名曲,却埋没了名曲作家

他的歌早已广为流传,然而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
1975年,带着一顶反革命帽子的王洛宾从监狱放出来了。
外面的空气是新鲜的,但对他来说并未感到快活。

在狱中有人给饭吃,出来后他成了无业游民,
还得为填饱肚子发愁。
他先是在工地上给人打石头,看工具混口饭吃,
后来工头看他又老又瘦便客客气气地辞了他。

好在很快粉碎了“四人帮”,
他被一位爱才的领导看中,
让他去写歌剧,他也不负厚望,
很快写出了三部歌剧的音乐:
《托木尔的百灵》、《带血的项练》、《奴隶的爱情》。
其中《带血的项练》获1980年全国文艺汇演二等奖。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王洛宾又迎来了自己音乐的春天。
然而使他遗憾的是他那些流传已久的歌却很少署上他的名字。
他觉得一个民族诞生了名曲,但却未诞生创作名曲的作家,
是这个民族的不幸,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洗去这个不幸。

于是他给音协写信,坦率地讲道:
“许多音乐会都把我的歌曲放在前面,
却不署我的名字,只写‘青海民歌’‘新疆民歌’,
如果别人问这歌是哪个民族的,
歌曲里的汉语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说什么?
唱一个没有作者的歌对我们并不体面。”

但不知何故,
王洛宾的名字在好长一个时期未被音乐界和社会承认。
尽管王洛宾现在已经大名鼎鼎了,他得了金唱片奖,
作为有突出贡献的音乐家享受了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然而如果你留心,不难发现在许多录音带、录像带上,
王洛宾的歌名下面仍写着“青海民歌”“新疆民歌”的字样。

但愿这种现象不要继续下去了,
但愿人们不会忘记王洛宾这个曾给了我们精神食粮和民族荣誉的名字。



王 洛 宾 墓 志 铭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
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
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
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
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
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
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
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

洛宾名重。
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
《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
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
《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
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
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
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

王洛宾重谊。
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
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
情深意切,众口皆碑。

洛宾谦逊。
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
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

洛宾爱国。
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
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

洛宾大志。
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
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
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
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
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
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
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
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
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在 那 遥 远 的 地 方
这是一首动人的歌,也是更动人的真实故事。
这歌,人人会唱。这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一 鞭 衷 情

那是1939年夏天。
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一部影片,
邀请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拍摄现场。

郑君里物色了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名叫卓玛,
充当影片里的牧羊姑娘。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
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晨出暮归,
在电影世界里过了三天真正的牧羊生活。





卓玛是个非常漂亮的藏族姑娘。
圆圆的脸庞,黑皮肤泛着红晕,活像山野开放的鲜花。
两只乌亮的眼睛,闪着大胆灼热的光。

长长的乌发梳成十多条细细的发辫披在身后,
金丝镶边的彩色藏袍,裹着健美的身躯,
骑在枣红马上,映着蓝天白云,踏着绿色草地悠然地放牧着羊群。





按照电影导演的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一匹马。
王洛宾拘谨地坐在卓玛的身后,双手紧紧地抓住马鞍。
卓玛忽然纵马疾驰。王洛宾被突然一颠,身子向后仰去,
惊慌中本能地拦腰抱住卓玛,这才没有落下马去。





跑出了很远,卓玛放松马缰,咯咯大笑。
原来是她有意捉弄了王洛宾。
然后,她仰靠在王洛宾怀中,把马缰递到他手中,
任他扬鞭跃马,似乎把自己的命运也交给了王洛宾。





俩人依偎在马背上,随天上的白云浮游,
他(她)们忘记自我,忘记了是在拍电影,
似乎生活本身就是这样,陶醉在梦幻般的境界中自由飞翔。





中午,骄阳当空。
羊群围成一个个圆圈,蜷卧在草地上。
两个牧羊人---王洛宾和卓玛,
对面而坐,笑而不语,一起吃着糌粑酥油。
他们语言一通,也不需要语言。
四只眼睛流露着温柔和热情,目光交织在一起,
仿佛一流溪水,沁入对方的心田。
神可以作证,他们纯真的感情,默默相通。





黄昏牧归,草原上夜已降临,
一顶顶帐房升起缕缕炊烟,
晚风送来一阵阵牛粪燃烧的温馨,令人心旷神怡





王洛宾随着卓玛清点羊只入圈。
羊儿就像听话的小孩,咩咩叫着,
有的还舐着卓玛的手背乖乖地进入栅栏。
卓玛用牧鞭轻轻地点拨着羊只,如同亲吻在羊儿身上。

王洛宾木然地站在羊圈在栅栏旁,
忘记了牧羊人的职责,
自顾痴痴地望着披着一身晚霞的卓玛。
仿佛卓玛就会化做一朵彩云飘然而去,
他要拽住她的裙角,一起飞向虚无缥缈的空际。

卓玛感觉到那一双异族青年的眼睛驻留在自己身上,
那炽热的目光穿透厚实的藏民袍融入她的心房。

她避开王洛宾的视线,慢慢地关闭栅栏。
许久许久,她缓缓地转过身来,
把那张绯红的笑脸对着王洛宾,
两只眼睛跳动着火苗,举起手中的牧鞭,
轻轻地打在王洛宾的身上,卓玛转身跑去,
远远的留下一串“咯咯”的笑声,
伴着衣裙上金属物碰撞的叮当声,划破了草原上夜的寂静。

王洛宾依旧木然地立关栅栏旁,
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里的卓玛,
抚摸被卓玛的牧羊鞭打过的地方。
是惩戒?是抚慰?
一个天真、俏皮、美丽的藏族姑娘,
在他身上留下了终身难忘的一鞭。

第三天,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完他的镜头,
晚上在附近一个集镇放映电影,
感谢当地对他拍摄工作的支持。
也是为了让边远地区的农牧民开开眼界,
让可怜的中国老百姓知道世界不还有电影这个“怪玩艺”。

这是在青海湖畔的最后一个夜晚。
王洛宾带着卓玛看完电影,
俩人默默地踏着洒满月光的草地,走向卓玛的帐房。
但愿这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路。

帐房不解人意,无情地出现在眼前。
夜是那么静谧,草虫细碎的叫声像是窃窃私语,
唱出了他俩人心中的千言万语。






卓玛掀起毡帘,半个身子探进了帐房。
她侧转身来,回眸一望:
眼睛里带着几分惆怅,
圆圆的脸颊绽开两朵笑靥朝王洛宾投来最后一瞥





毡帘落下来。他和她分隔在两个世界。
鸟群鸣叫着掠过低空,飞回湖中的鸟岛。

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湖泛起粼粼波光。

王洛宾徜徉在湖畔,回头张望着卓玛的帐房...





驼 峰 上 在 歌

一夜之间,恍若隔世。
天亮之后,
王洛宾朝着卓玛的帐房望去,那里已是一片空寂。
卓玛赶着羊群回她的部落去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自己扮演牧人的角色也已完成。
三天的牧羊生活为他纺织了一个彩色的梦。





清晨,驼队就要出发。
郑君里率领他的摄制组离开青海湖,返回西宁。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停的张望。
青海湖渐渐地留在了远方,
湮没在轻纱般的云雾之中。
他想起了那首《梦幻曲》:
“锁住了万般世界,锁不住我的白日梦... ...






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叮当,
王洛宾沉浸在梦幻世界

朦胧之中,
他和卓玛在草地上尽情奔跑,在蓝天下自由飞翔。





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
她健美的身躯,妩媚的笑靥,
火热的眼波,轻轻打在身上的皮鞭,
倚在帐房前投来的最后一瞥……
汇成爱的河流在心中激荡,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回旋。





禁不住心灵的律动,
青年音乐家----28岁的王洛宾,
在驼峰上歌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愿她每天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 ...

这首传世之作,最初就是在驼峰上唱出的歌。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
就会明白这一首《在那遥远在地方》
为什么那样优美抒情、真切感人;
为什么那样招人喜爱、世代传唱。

这是真情实感的抒发,这是心灵深处的歌唱,
这是本源于人性和大自然的艺术升华。
艺术家在这里发现并创造了永恒的美。

《在那遥远在地方》确定了王洛宾在音乐世界的地位。
一颗不落的星——音乐之星,升起在那遥远的地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usic]http://video3.bw168.com/cm5000/wcd069/07.mp3[/music]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5 15:59 , Processed in 0.40436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