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8|回复: 0

[必看]:五月八日歌迷永远的痛--邓丽君九年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6 15: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后邓丽君因哮喘病发在泰国清迈溘然长逝。九年来,社会各界歌迷仍以各种形式纪念着她。
    其实,对于国内听众而言,邓丽君的名字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文化市场刚刚开放的时候,她的许多歌曲伴随着如今整整一代人度过了许许多多难忘的时刻。其歌声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据悉,连小平同志也甚为欣赏邓丽君独特的演绎方式。
    邓丽君在歌坛几十年获奖无数,在华语乐坛甚至日本乐坛都有不凡影响,专辑《空港》、歌曲《爱人》都风靡日本。她演唱的《我只在乎你》、《小城故事》等歌曲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她推出的粤语专辑《势不两立》、《漫步人生路》也唱至街知巷闻。
    邓丽君是至少两代人心目中最早的明星。确实不能忽略她在中文流行乐坛的影响,这个名字改变了一个时代对歌曲的看法。直到今时今日,放眼整个华人音乐界,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能够超越邓丽君。
    九年了,每年这个时候,邓丽君的墓前都会摆满鲜花,都会有人彻夜听那首《我只在乎你》直到落泪。
    为了缅怀这位著名的流行歌手,现转贴一篇由品之先生撰写于2001年的纪念文章。作品以优雅的格调叙述了作者自己的「邓丽君情结」,读来甚有韵味。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曲,就会情不自禁地默念着歌者的名字:邓丽君。
    近十年过去了,歌者已远去,但她的歌声却依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她的名字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邓丽君。
    实在说不清一个普通流行歌手的名字,为什么会那么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实在无法说清她在歌声中蕴涵了什么力量,而征服了那么多人的心。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不知有多少人依旧心存着一个深深的情结,那就是——邓丽君情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

    关于邓丽君的生平,似乎没有必要去赘述,许多网站都有介绍,大家可以到《邓丽君官方网站》了解详情。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简单谈谈。
    1981年夏,邓丽君在东南亚巡演期间,接受了澳洲广播电台记者的两次采访。一次是现场采访,一次是电话采访。我曾录制过两次采访的实况录音。在采访中,邓丽君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她对演唱的感想,她在日本和美国的情况,对当时流行歌坛的看法,甚至也谈了她对大陆歌坛的一些看法。当然,也谈了她自己的一些情况。
    按照习俗,女孩子是忌讳别人问她年龄的。那时还在澳广的著名主持人王恩禧先生当然不会主动去问「你今年多大了」、「哪一年出生」等愚蠢问题了。而是问邓丽君:「你是属蛇的吧?」邓丽君答:「是,我是属蛇。」并补充说:「我虽然属蛇,可最怕蛇了。」 王恩禧先生又问:「你的生日是——?」邓丽君答:「我生在腊月十五。」
    我们现在都知道,邓丽君实际是属龙的。但当时她的确称自己属蛇,我想是出于女孩子的一种心情,故意把自己说小一岁吧。其实,反应快的听众一定能从邓丽君的回答中很快判断出她的实际年龄的。
    邓丽君谈到,她父亲祖籍河北,母亲是山东人,父亲曾在陕西工作,后来携家到了台湾。她在台湾出生,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很受父母宠爱。
    邓丽君也谈到,她从小就喜爱唱歌,第一次演唱时仅五岁。后来参加了一些歌唱比赛,还拿了冠军。被人称作「娃娃歌后」。上中学时,被一家电视台的制作人员看中,开始在电视上露面,并拍了电视片。在一次电视节目的比赛中,她被评为头奖,以后又拍了电影。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唱歌。
    在谈到1979年后在美国的情况时,邓丽君说,她除了在大学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了一些个人演唱会。当问到她在大学里主修什么课时,邓丽君说是主修「建筑工学」。这与我们现在在一些网站看到的介绍有很大的不同。
    王恩禧先生还问了邓丽君的一些个人喜好,比如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人,邓丽君说:「当然是母亲了,因为她对我歌唱的影响和帮助最大。」那么最喜欢的口头语——「当然是‘我的妈呀’」,最喜欢的颜色——「紫色」等等。


(二)

    邓丽君似乎不愿多谈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从艺经历就是这么一带而过。也许是其中的诸多酸甜苦辣使然吧。我想还是尊重她的个人意愿,这里也模糊处理吧。
    在近二十年的演艺生涯中,邓丽君演唱过上千首歌曲,其中包括许多中国知名的民歌和流传多年的经典流行歌曲以及当代流行歌曲,包括国语、方言(粤语、闽南语和台语)、日语、英语等多种语言的国内外歌曲。
    从邓丽君早期的歌曲来看,主要是一些民歌和传统的流行歌,由于许多歌手都在唱这些歌,邓丽君的演唱不过是「人云亦云」,除了一首《我一见你就笑》令许多人感到与众不同之外,其它歌曲的演唱均缺乏个性。真正令她确立自己的演唱风格,我觉得还是通过在日本的几年时间后。只要我们听过《空港》(情人的关怀)和《爱人》后,再回过头来听一听她以前的歌,我虽然对于音乐这门艺术缺乏了解,作不出专业的评价,但听起来的感觉就明显不同了。这其中,乐队配器的加强(主要是电声的加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流行歌曲和西方艺术歌曲不同的地方很多,其中乐队的伴奏就是一个方面。艺术歌曲的乐队可大可小,甚至可有可无,而流行歌曲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乐队所营造的现场气氛吸引听众。我们在听过邓丽君日本之行前后的歌曲就能感觉到其中的不同。
    那时的日本,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独领亚洲流行歌坛之风骚。台湾虽然是华语流行歌坛的中心(那时香港的大牌歌手很少唱国语歌),但由于科技方面落后于日本,在歌手的培训和乐队的配器等方面仍落后于时代,因此,不少成名的歌手,像欧阳菲菲、陈美龄、翁倩玉、陈芬兰、王芷蕾等,都到日本淘金。邓丽君能被日本的唱片公司看中,我想主要还是看中了她在演唱中所表现出的巨大潜质。果然,在接受了正规化的演唱进修后,加上现代化流行乐队的烘托,邓丽君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赋,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攀升到亚洲一流流行歌手的地位。
    谈到她在日本选择的乐队,邓丽君十分满意。她说:「我和他们合作的很好,所以每次到东南亚地区演唱,都带这支乐队。」在当时电子乐器横行之时,邓丽君却坚持要在乐队中加入中国的传统乐器。用她自己的话说,虽然自己身在日本,演唱时要穿日本的服装,唱日本歌曲,但终究自己是一个中国女孩。
    我忽然想起有一家网站曾出过这么一个调查题目,大意是:你是否认为邓丽君很中国化?我记得许多人都认为「是」。我呢自不必说,单凭她对乐队的构成这一点来看,就足够了!


(三)

    邓丽君的歌声开始在大陆民间流传时,有人斥之为「宣扬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靡靡之音」而大加鞭挞。我想这与当时所流行的歌曲有一定的关系。当时邓丽君的演唱风格已渐成熟,舒缓抒情,声调不高,符合那些人的评判条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惯了说教和颂扬内容的口号式歌曲,邓丽君婉转抒情的歌声,带来一种十分新鲜的感觉。特别是歌中爱情的主题对当时尚未完全脱离「蓝灰色」氛围的青年人带来一种「蠢蠢欲动」的催动力量。虽然主流媒体从不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在日常生活中,邓丽君的歌曲几乎成了青年人时髦的象征,许多青年人按照邓丽君歌曲的「教唆」谈起了情,说起了爱。恋人们也敢于在公开场合拉起了手,搂起了肩。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像邓丽君的歌声在当时给大陆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邓丽君去世后,大陆的一些音乐人在追思悼念时,慨叹「没有邓丽君的歌声,就没有今天的大陆流行歌坛」。我看这个评价并不为过。那时候,内地的流行歌坛刚刚起步恢复,民间中,邓丽君、刘文正的歌不绝于耳,加上主流媒体向内地推介台湾的校园歌曲,自然影响到内地歌坛的发展,不少歌手开始效仿他们的演唱方式。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大陆公认的首席歌手非李谷一莫属。她演唱的《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心中的玫瑰》等歌曲,与邓丽君的歌路很相像,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甚至一度不让电台电视台播放《乡恋》。很难说得清李谷一演唱这些歌曲时(当然也包括词曲作者),受邓丽君歌曲的影响有多大,但勿庸置疑的是,邓丽君的歌唱方式肯定影响到他们。在1979-1980年中央电台举办的「听众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评选」中,李谷一的四首歌曲榜上有名,位列2(《妹妹找哥泪花流》)、6(《边疆的泉水清又纯》)、10(《洁白的羽毛寄深情》)、12(《绒花》)名,我想从中应该能感觉到邓丽君的影响力来。而朱明瑛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靠一首《回娘家》走红,也摆脱不了邓丽君的影子。
    当有人说李谷一的歌和邓丽君的歌属一个风格时,邓丽君说:「李谷一小姐的歌声和她在歌曲方面的艺术造诣都非常的高。有的报纸说她的歌声跟我的很相像,我觉得,我跟她完全是两个路子,她的唱法和我的唱法是不同的。我认为,我要跟她学习的地方很多,她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歌手。」(1981年6月接受澳广电话采访)
    邓丽君的这些评价,体现了她谦逊和尊重他人的美德。但邓丽君说的是对的,相像并不等于等同。当年16岁的「东方云雀」蔡幸娟凭一首《走在铁路旁》红透台湾时,许多人都说她是「小邓丽君」,甚至是「邓丽君第二」,我却认为她们之间并不相同。《走在铁路旁》的节奏欢快,蔡幸娟的演唱稚音未脱。蔡幸娟可以把邓丽君的名曲唱的很好听,但邓丽君却不能把《走在铁路旁》演绎的比蔡幸娟更动人。比如说几个歌手(男女均有)都唱同一首歌,你能说他们都是一个歌路?像《美酒加咖啡》这首歌,我更喜欢男歌手万沙浪演唱的;姚苏蓉演绎《不管你是谁》等歌曲似乎更出色;包娜娜唱《我没有骗你》,听起来更感人;《甜蜜的小雨》,邓丽君和余天的演唱就更难用同一标准去评判。但如果某首歌仅适合某位歌手,其他歌手就很难去唱了。像《小城故事》、《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这类歌,在歌迷的心目中早已深深打上邓丽君的印记了,你如果也去唱,恐怕会令许多人反感的。邓丽君之所以能继欧阳菲菲、陈美龄之后在日本歌坛站住脚,并确立自己的风格,与那些按邓丽君的歌路为她写歌的词曲家是分不开的。邓丽君说她最喜欢唱的就是《小城故事》这一类的歌,可见她也是在出道十二年之后,才找准了自己的感觉。所以从1979年后,她就很少再唱以前唱过的那些不符合她的歌路的歌了。
    令人慨叹的是,现在,在大陆和港台流行歌坛,洋风盛行,中国的传统演绎方式快被人遗忘了,许多人因此形成不了自己的歌路,当然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淡忘。还有不少歌手,只会靠录音室的合成唱歌,到现场演唱,就穿了帮。不久前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在广州举行的大型歌会,有许多歌手参加。听到一位几年前走红的女歌手低劣的演唱后,我很诧异她究竟是靠的什么出名的。这些年,不少制作公司包装推出了一些歌手,可见到有几个是靠真本事吃饭的?好不容易花钱包装了一个「星星」,出不了几个专辑就黄了,制作公司恐怕赚的不如赔的多,白折腾!结果只会伤害中国的流行歌坛。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大陆歌坛,我看也只有那英和她的签约公司是成功的,不知业内人士认真分析过个中原因没有?


(四)

    1983年,邓丽君在她三十岁生日之际,推出了她歌唱生涯中最优秀的唱片——《淡淡幽情》。从邓丽君演唱的这些根据中国古代诗词大家的作品谱曲的歌声里,我们能够听到什么呢?
    邓丽君辞世后,我们许多人才意识到,《淡淡幽情》中所体现的才是真实的孤独而忧伤的邓丽君。她一生倾情演绎过那么多给人愉悦遐想的歌曲,那都是给别人听的。只有《淡淡幽情》中的歌,她是唱给自己的。
    我很同情邓丽君。一是因为她经历了那么多坎坷,却终与爱情无缘;另一个就是她始终没有能够回大陆演唱,亲眼看一看她梦魂牵绕的长江黄河,喜爱她的众多大陆歌迷也无法亲睹她的音容笑貌,引为永远的憾缺。
    我不想多谈邓丽君悲伤的恋爱史,也许这是老天有意要把她留给所有喜爱她的亿万歌迷吧。
    许多人都知道邓丽君因护照事件曾被台湾当局禁止返台而流亡美国。在美国期间,邓丽君举办了两次巡演,第一次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失败了。1980年夏,在友人和唱片公司的帮助下,第二次巡演获得了巨大成功,拓展了她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之后,大陆有关方面曾有意邀请邓丽君回大陆,台湾方面也由于邓丽君在美国的成功,请她返台。邓丽君还是回到了台湾。
    如果说,1981年之前的邓丽君还仅仅是一个普通歌手的话,那么,重返台湾后的邓丽君,已经身不由己的卷入了台海两岸铁幕纷争的政治旋涡。尽管台湾已经在1980年开始了民主政治的转变进程,但铁幕仍然很沉重。台湾方面利用邓丽君在大陆及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开始打起「邓丽君牌」,邓丽君被作为对大陆的一种「统战」工具隆重推出。当1981年春节前,北京的一些媒体披露大陆有关方面邀请邓丽君回大陆演唱的消息,并采访了邓丽君在大陆的几位亲人以示渲染之时,海峡那边的邓丽君却被一次次劳军演出所包围。在那些明显带有政治倾向的演出中,当主持人问到她大陆的邀请时,邓丽君可以说是十分无奈地表示:「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
    我曾听过邓丽君在台北和高雄的两场劳军演出实况录音,主持人分别是田文仲和凌峰先生。特别是「光头」凌峰,直到现在,每当我在电视里看到他,总是联想到,他也曾参与了对邓丽君的「陷害」。我搞不懂,在为邓丽君的演出做主持时,他的反共口号远比邓丽君响的多,何以他能回大陆,而邓丽君却不能?
    实际上,在1981年,台湾当局还把刘文正置于同样的境地,因为刘文正和邓丽君一样,是最早影响大陆的两位台湾歌手。可能是由于邓丽君在国际间的影响更大一些,所以,刘文正主演的电影《星期六约会》后来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邓丽君就惨了,我只在电影频道看电影《爱情躲避球》时,听到过她的歌声。我记得,1981年台湾的十大歌星评选中,歌迷有权评选的似乎只有郭金发、陈淑桦等八位,另两个名额早已经预留给邓丽君和刘文正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邓丽君怎么还有被邀请回大陆演唱的可能呢?
    我想,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大陆上众多的邓丽君歌迷一定期待她能回大陆来看看的,万没料到,她竟英年早逝,我们和她一样永远等不到在大陆相逢的那一天了。想想真是伤感。


(五)

    1995年4月6日,大陆的媒体广泛报道了邓丽君逝世的消息。我记得我们许多男女同事围着一张报纸谈论她时,都是伤感不已,也许我们都属于和邓丽君生活在相同年代的缘故吧,也许在我们的青年时代,受到过邓丽君歌曲太多的熏陶吧。
    1986年后,随着「石膏美人」赵晓君在中央电视台的亮相,台湾歌手在主流媒体的推介下,开始正式进入大陆歌坛。一时间,大陆各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台湾歌手热。恐怕那也是大陆流行歌坛最恐怖的时期。少男少女们被「小虎队」、姜育恒、张雨生、王杰、齐秦、千百惠等众多歌星迷的神魂颠倒。邓丽君等老一代歌手似乎被人淡忘了。似乎邓丽君的印像只是留在那些喜欢怀旧的中老年人的记忆中了。
    我是从1977年才开始听到邓丽君的歌的。通过空中的电波,我知道了许多台湾当时很著名的歌手,像谢雷、余天、青山、潘安邦,像紫薇、崔苔箐、杨小萍、凤飞飞、姚苏蓉等。直到现在,他们演唱过的一些歌曲我仍难以忘怀。如谢雷的《美丽的夏天》,余天的《榕树下》和《成功属于你》,崔苔箐的《浪花催醒情人梦》和《爱是你爱是我》,杨小萍的《你不要把我忘记》,凤飞飞的《敲开幸福门》和《好好爱我》等,最令我感动的是战胜病痛的李珮箐,她坐在轮椅上演唱,已难再现「动感歌后」的仙姿,但在我的想象中,一定像她在《高高的仙人掌》中所唱的那样,「我愿我也像那仙人树,不怕逆境,不怕吃苦,也要永远坚定又牢固」,「顶天立地,日日又暮暮,能把一切难关都克服」。二十年过去了,我真想知道她现在生活的怎么样,希望有知道她近况的网友能告诉我。
    说了一通,是不是跑题了?非也!因为我当时对邓丽君的感觉十分普通,也许是那时还年轻,不大能接受她那节奏缓慢的歌,只对她的少数歌曲感兴趣,甚至有可以得到邓丽君亲笔签名照的机会我都没想去争取(现在想起来真后悔)。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才逐渐融入到她的歌声里。直到她去世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其实邓丽君才是我最喜爱的歌手呢!她为人的谦和,她绝少的绯闻,她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唱出动人的歌来,这是现在的许多歌手所做不到的。
    也许是我的后天感悟,我觉得,现在还在喜欢听邓丽君歌的,大多是中年向上的人,就像我过去的一位同事,自从听到邓丽君的歌后,绝不再听其他人的歌。那时候,他拿走了我十几盒邓丽君的音带,其中《迎春接福》、《小城故事》和《水上人》三个专辑是我很喜欢的,可惜统统是有去无回了。连他都不知道又被谁借走了。要知道,在那时,大陆人要得到邓丽君的原声音带是很难的,要看有无海外关系的朋友,得来十分不易。使得《脸儿微笑梦儿香》这首我很喜欢的歌,已近二十年没有听到了,不知哪位网友能让我解解谗?
    其实,我发现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也很喜欢邓丽君的歌。一次,在一家商场的音像柜台前,一个背着书包,戴眼镜,大约十四五岁的女孩,趴在一排邓丽君的专辑前,看了很久。我问她是否喜欢听她(邓丽君)的歌?女孩头也没抬地说「很喜欢」。但是标价四十多元一张的CD,恐怕她很难自己买回家。还有一位外地某小城市附近的乡下女孩,只有十三岁,她说她特别喜欢听邓丽君的歌,问及原因,她说她们那里许多公共场所都放邓丽君的歌,她是「越听越爱听」,自己都会唱很多了。相比之下,男孩子中喜欢邓丽君的则要少一些。不过,我想,说不定到他们年龄大一些时,也会厌倦现在的快节奏转而喜欢邓丽君亦未可知呢。
    我已有五、六年没有注意过音像市场了。最近,我留意了一下大陆的音像市场,发现许多音像公司都在靠制作出售邓丽君的专辑来赚钱,我还发现个别很正规的音像公司居然用邓丽君之名作封面,卖别人唱的歌(邓丽君的歌迷可要小心了)!由于品种很多(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抛除重复的歌名,包括了邓丽君各个年代的超过400首歌),而且价钱(除了宝利金等少数品牌外),比我过去买盗版还便宜(好在我的一堆盗版质量还不错)!邓丽君歌曲的音像制品至今仍风行大陆,北京的街头仍有不少店铺没日没夜的在放邓丽君的歌,可见邓丽君在当今依然是大陆民众最喜爱的歌手!说实话,这个发现我还真出乎意料,没想到,二三十年前走红的邓丽君居然还盘踞在大陆音像制作市场无可争议的首位!而时下流行的那些金童、玉女们,在音像公司老板眼里,仅仅不过是偶尔赚一把的陪衬而已。
看来,邓丽君情结真的愈来愈深入人心了!


(六)

    每个歌手不论其演唱风格、演绎水平如何,都会有自己的歌迷。每一个听歌的人也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欣赏习惯,来确定一个或数个歌手,作为自己主要的欣赏对象。我喜欢过不少二十年前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歌手唱的歌,他们几乎都有很高的歌曲演绎能力和广泛的歌迷群,像新马「大姐大」张小英的120多张专辑,崔苔箐在台湾无人匹敌的票房号召力,包娜娜、姚苏蓉等高超的演绎能力,在马来西亚出道的黄莺莺华语歌和英语歌演唱的都很出色,可以说邓丽君都比不上,但在全球华人中的影响力,邓丽君的声誉可能是最高的,这一点,我想也不必再做考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会是完全相同的。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对邓丽君的评价也是如此。大概是前年,我听到天津音乐电台播了一晚上邓丽君的歌,主持人和嘉宾从各个方面对邓丽君大加称颂,作为邓丽君的歌迷,自然十分中听,但肯定有不少人忿忿不平的。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犯不着相互攻讦,动无谓的肝火。有人说邓丽君的歌落伍了,喜欢邓丽君歌的歌迷当然也落伍了等等。其实,实在没这个必要。你有你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欣赏标准和条件不一样而已。
    几年前,我偶尔翻出了1980-1982年间记录的一堆流行歌曲的歌词,有的写在本子上,有的用铅笔随手写在纸片上,其中,邓丽君的歌词就有数百首之多,有的是从音带附带的歌词中抄来的,有的是我从台湾、澳广、日本、韩国、印度、印尼等地的电台播放的歌曲中记录的。可惜的是,那时录下的数十盒歌曲和包括几十位歌手的访谈,绝大多数已不能听了。一位正值青春妙龄的亲戚的孩子看到后,想要这些东西,出于一种对往日的怀念,我拒绝了他。他又鼓动我说,你这些东西要能出版,肯定能卖大价钱,整个一流行歌史嘛!我只是一笑置之。
    过了一年,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咬牙买了部电脑。从没接触过电脑的我,又想起了那一堆令人回忆起往日时光的歌词来,遂萌发了利用INTERNAT让那些故纸堆重生的念头。学会上网后,看到有那么多喜爱邓丽君的网友,更坚定了我的决心。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学做网页,在申请域名十个月后,终于使《品之小站》亮了相,虽然每天只有几十个IP访量,但对于我这个刚接触电脑一年多点的文革期间的毕业生(理科成绩等于零)来说,绝对称的上是一大成功。我想,在把《邓丽君歌词大汇集》全部做完(还有几十首LRC未做)的同时,再加个《往日时光——怀念老歌词集》,精选一些二十多年前的歌手唱的老歌词,奉送给网友们,特别是中年网友们,让我们共同回忆那往日的时光。当然,有关邓丽君的内容还要力求再丰富一些,我又不想重复做其他人做过的事,看来还得颇费些心思才行。
    有人或许说,没必要做那么多邓丽君的LRC歌词。这一点我同意,的确没必要。促使我这样做的,很简单:一种心情,一种对邓丽君的怀念心情和对自己年轻时代的留恋。我想,这恐怕就是我的邓丽君情结吧!
关于邓丽君的十个关键词



『小邓/永远的情人』
海外华语圈中习惯将邓丽君称为小邓,以区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之「老邓」。小邓少女时代即已出道,以一副甜美歌喉和清纯形象征服歌迷。跟今天的靓女比,小邓绝不是靠性感艳美打动人,她的魅力就在于能为男女老少所喜欢,而且时间越久就越发显出其不可替代性,所以歌迷称她为「永远的情人」。至于她本身有没有情人,实际上并不重要,虽有媒体报道她与法籍男士的秘密恋情,甚至连成龙在回忆录中都要添上一笔以作味精。在一个出产绯闻的行业里闯荡二十多年而又很少被狗仔队捞到什么,这已经非常罕见。

『靡靡之音』
孔夫子时代就有礼崩乐坏之说,可见音乐既可以像国歌那样成为一个国家的兴奋剂和象征,也可以是个人情感的一杯咖啡。很显然,靡靡之音是针对进行曲而言的,在直感上是那种软绵绵的东西,适合在被窝里听(也符合那时的环境和条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不过据说也有睡不着的。而不像有的进行曲,听着听着就要爬起来去游行去聆听「最高指示」。小邓的演唱风格。特别是到了后期,舒缓抒情、行云流水,这就容易跟靡靡之音划等号了。后来在大陆也有了「靡靡之音」的传人,那就是用」气声「唱《乡恋》的李谷一,一时也遭封杀。其实在特定的年代里,我们对靡靡之音的认识完全可以理解的——你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却要「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凄怆」,这肯定说不过去,好比全国人民都在致哀时,你还想去舞厅嘭嚓嚓。
靡靡之音的另一义,也要考虑到当时录音机和录音带的条件,那种翻了多少盘多少遍的带子,最后听起来声音非常单薄了,如听未经处理过的周璇的歌,就伴着沙沙沙的声音。

『气声/气喘病』
有人分析小邓演唱的秘笈是用「气声」,且你搞不清她是什么时候偷偷换气的,且相声演员的调侃,就是上气不接下气中间又要偷偷换气。后来人们想到小邓死于「气喘病」,就又很自然地想到了「气声」。关于「气声」唱法的是是非非,笔者记起当时有一音乐权威,在私下里大为褒扬小邓和李谷一,我们便请她到学校来做讲座,结果在讲座时义愤填膺地鞭挞小邓和小李,可想而知,学生都退场了,这就是两面派的尴尬而并非「气声」的尴尬。

『甜蜜蜜』
先有电影插曲,已记不起什么电影,然后才有相隔20年后的《甜蜜蜜》的电影,才有黎明和张曼玉的深情演绎,这一切的灵感都来自那么一首曲调简单的歌,但你反复吟唱还真有那么一点甜蜜蜜的感觉。电影中的主人公来自大陆,不能说就是冲着「甜蜜蜜」去香港淘金的,但在生存艰难的困境里,仍能那么无心无事地哼着甜蜜蜜,显然这是一种精神的麻醉剂——我觉得这并非贬意。后来到世纪末,又有解晓东和范晓萱「金童玉女」另类演绎,重新编配后乍一听是新鲜的,但不耐听。凡耐听的东西,都是简单易唱的如我们的民歌。

『小城故事』
是同名电影的插曲,讲一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台湾王牌导演李行及钟镇涛、林凤娇的代表作。不过看过电影和听过此歌的比例,大概总在一比一万,这也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今天在海峡两岸都已开放的背景里,「小城故事」可以看作是一张旅游牌,是一首旅游风光歌曲。看似一幅画/听似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 说的说/小城来做客……这里面虽然没有多少个性的东西,但共性全在了,你能想到小桥流水民俗民居或者还有传统手艺人或绝色佳人等,从这一点上说,小城是最有故事的,而且会有惊世骇俗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又都会过去,留下的永远只是优美的旋律和质朴的诗意。在小邓演唱的歌曲中,此类歌数量颇多,如《小村之恋》也是其代表作。

『红颜薄命』
这个词在春天里虽然有点发霉,但是当春天也短得像一首流行歌曲时,这个词在许多女艺人身上又复活了。6年前的那个春天,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但就在5月8日(在中国人看来还颇为吉利的一个日子),这样一绝代的歌者就这样谢世了,而且是以「气喘病」的名义,这个听起来多少跟春天与花粉有关的病,最后竟然把一个春天打倒在地。何为「薄命」,一些朋友的解释是,因为她的生命已经提前透支和享受了,即荣华富贵和鲜花掌声都已经领教过了,即使提前走掉,也是值得的。但笔者不这样看,笔者觉得小邓作为一个艺人并未享尽人生的幸福,并且还有不少遗憾——如未能回老家看看,未能在世界上拥有最多听众的中国大陆开演唱会,虽然唱遍天下的情歌,但自己的爱情生活还是讳莫如深,如此红颜,仍是薄命,命兮运兮?

『月亮代表我的心』
应该已经有无数歌者唱过这首歌,但这月亮仍是小邓的月亮,奇怪的是,此歌仅一名「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到月亮,其余都跟月亮无涉,但当爱的真假、爱的深与浅、爱的变与不变等说到无处可说时,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一句就尽在不言中了。张国荣罗大佑,将它都当作煽情的告别曲目来唱的,只要前奏一响,掌声就响起来,荧光棒和打火机就舞成一片,现场的气氛也能到达沸点,这个时候观众其实已经不在乎谁唱的,而在乎——你问我爱你有多深?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所有细节都落实在「轻轻的一个吻」上,这是所有正在恋爱或恋爱过的人都会回忆和想象的,这就是亘古不变的月亮。

『何日君再来』
比较典型的靡靡之音,在表现三四十年代的故事中,常作背景音乐,一般都是在舞厅中,迷离暧昧;一般舞女的命运都比较惨,红颜薄命,所以此歌听起来就有那么一种及时行乐的意味。「及时行乐」从人生的终极目标上看是讲得通的,但分阶段看,就颇为腐朽没落了。不过如果你仔细听,此歌跟《天长地久》也有相通之处,都是依依异别,都是对人生、友情、爱情的一种珍惜。也就是说,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更要及时行乐,但事实上人生的种种无奈,也正是人生的「美景」之一。当然两首歌相比,只是空间上有大小,层次上有高低,空间越大越泛就越抓不住辫子,此类歌曲有《夜来香》《美酒加咖啡》等,适合跳慢舞。
何日君再来的另一含义,是今天的人们怀念小邓,没想到「好花不常开」竟一语成谶,「何日君再来」也就成了永远的悬念。

『民歌』
在邓丽君所有演唱过的歌曲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根据民歌改编的,一种是推陈出新,有的歌词和曲调不变,但配器和演唱技巧都已变化了,这个变化即作一种现代化的处理,包括小邓本人都去日本留学过(也翻唱了不少日本流行歌曲),已经不是那种纯粹的土族歌手了;二种是也有词曲高手作了不留痕迹的改编,像邓丽君的歌,有很多都是庄奴捉刀的。民歌一般易唱易记易流行,其内容也适合大众(主要是歌颂爱情的),特别是那些经典的民歌,歌词质朴不玩花样,却可以历经风雨传唱后代。

『录音机』
喇叭裤,衬衣大翻领、连衣裙然后提一个录音机招摇过市,让人们的目光随着声音追踪着——这是20年前的一种酷。录音机里放出的歌除了邓丽君的之外,还有刘文正、凤飞飞、包娜娜等,这当然也要视环境而定,有的要悄悄放有的则能把音量放得最大。录音机是流行歌曲得以流行的物质基础,也是邓得以流行的基础,加为当时的电台不可能播放这些歌曲,那是一个偷偷摸摸的年代,偷偷摸摸买,偷偷摸摸听,然后也是偷偷摸摸地乐。而当卡拉OK和家庭影院日渐普及时,这种偷偷摸摸就让位给了婚外恋、包二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声叹息。
[img]http://www.xdcad.net/forum/file_upload/162135_2004413541459001[1].jpg[/img]



[music]http://mp3.baidu.com/r?url=http://dlj.chenag.com/song5/一片落叶.mp3[/music]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18 21:49 , Processed in 0.35154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