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6|回复: 3

[文章]:高校校园规划实践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5 15: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高校校园规划实践的几点思考
摘要: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规划设计实例,分析总结了新时期高校校园规划发展所具有的内涵特征
关键词:大学城   校园规划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深刻变革和全面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已由建国初期的205所,在校学生11万余人,校舍面积345万余m2,发展到目前的1075所,在校学生232万余人,校舍面积1.1亿m2,其中校舍面积约为建国前的32倍。50年间,中国大学校园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以某几栋建筑附属于城市,并逐渐发展成独立的校区。二是多个高校形成城市中的高校区,并与企业联合形成各种形式的科技园区。三是高校规模迅速发展,城市保留本部,在校区建设新校区,并根据后勤社会化,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原则,形成各种类型的“大学城”。
我国大学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一大批校舍及设备已陈旧和老化,急待改造、扩建与更新。全国高校在中央制定的教育政策鼓舞下,都在制定发展蓝图,一批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纷纷在郊区建设各种形式的新校区,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政法大学、石油大学等都已在北京昌平建有分校,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四校合并)、珠海大学、江汉大学、宁波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都已开始,有的已完成了一期。在这样一片大好形势下,建设新世纪的大学办学方式,现代大学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大学校园环境的构思与探索都是值得当代中国建筑师们认真思考的。
当前中国大学校园扩建主要分为五种途径。一是旧地扩建,以清华大学、云南财贸学院为代表。清华大学在原有校园基础上向西、向东扩展,两次征地,校园面积由45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3920亩。这种方式由于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且不存在交通问题,是比较理想的校园扩建方式。但由于条件所限,这些院校征地需得到上级主观领导及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大力支持,局限性极大。一般老院校都位于市区,根本没有足够的扩建用地,难度较大。二是异地建分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工业大学等(见图一、图二)。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建有分校,距离较远。异地建校主要是距离问题,如果新旧校园相距不是太远还好,相距若是太远的话,联系不方便,每年的交通费是一项很大的开支不说,新旧校区重复建设(如图书馆、体育场等)必定增多。三是就地再开发,如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这种旧地再开发不是校园的小修小该,而是整个拆掉重新规划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校园建筑容积率。对于学校来讲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行,从短期看,有些耽误学校的正常工作,但长远看来讲,利大于弊。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且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学校。四是异地搬迁,弃老校,建新校。典型如中央美术学院、东京都立大学等。中央美术学院从北京市黄金地段的王府井地区搬到了东北部的望京地区,东京都立大学从东京闹市区搬到了距市区25公里远的八王子市。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彻底改变学校的面貌,大大地改善办学条件,提到教学质量,同时对学校以后的发展留下了充分余地。缺点是搬迁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丧失一些原有校园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五是办“大学城”,国内目前已经或正在建设的大学城有天津廊坊“大学城”、浙江宁波“大学城”和福州“大学城”等。
图一  南京师范大学规划图             图二  云南财贸学院规划图
    “大学城”的理念源于西方的大学传统模式。十七世纪一批法国驱逐的学者,聚居在英国牛津这座学术自由的城市,有皇家资助,一种始于师徒相授,模范修道院形式的学院开始建立。独立的学院分散与牛津各处,大学城因此形成。顾名思义,“大学城”与我们一般印象中的大学校园在建造布局上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冰冷的校墙,与周围城区环境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本身就融在城镇当中。比如哥本哈根大学,它的学校主楼就设在老城中心,各院、系随发展需要而分布在市区50余处,城市的街道就是大学的组成部分,起内外沟通作用。但大学城的意义并不在于此,它更多地体现在对教学方式、人文理念、人才培养等不同方面的独特理解上。
从中世纪大学诞生到现在的数百年历史中,大学在功能、教学模式与校园环境等方面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早的教师行会发展成近年来大规模的集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等功能的综合性大学、大学聚集区。这种聚集的大学,或大学周围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即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高素质人才摇篮的大学城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著名的如英国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美国哈佛大学城、以及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全社会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大学城的建设也正蓬勃发展,这种具有浓郁西方文化底蕴的教育模式以其开放、独立、高效的特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概念和思想。国内大学的重组合并、用地规模增大、与企业日趋结合等现况,给中国的建筑师们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大学城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中,我们尝试探索“大学城”如何结合周围环境,形成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特色,在确立功能理性秩序的同时,将感性与理性的契合贯穿其中,努力寻求一种理性秩序与浪漫意境的平衡,争取在新世纪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中有所突破。
    2001年底,北京市政府已批准了在昌平沙河镇建设“大学城”的总体规划,“大学城”的建设对改善北京市的教育环境,培养北京经济建设急需人才,推动北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城”集中设置多所院校,为达到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大学城”总体规划中设置多块基础教学设施共享区,方便各个院校师生的综合使用,实现资源的共享及优化。“大学城”拟入驻大学四~五所,北航作为首先进驻的院校,对大学城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见图三、图四)。
    21世纪,无疑是一个信息的时代,知识的时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具有综合素质的通用型人材将是21世纪的主宰。现代大学面临着高技术与信息化社会的挑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内容更迭频繁,学科之间互相渗透,高等教育已逐步显示出多元化倾向。在这个世纪里,知识经济已经无可争议地取代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成为新的经济形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高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化、智能化、可持续性。
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源泉,其主要功能是教学、科研等功能,并还有与之相辅的行政办公、体育煅炼、后勤服务等功能。如何合理的安排这些功能,并使之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成为影响本次规划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许多变化。高等教育朝着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现代化不仅要求我们的校园要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我们校园的建筑更应体现时代特性;多元化、国际化要求现代校园能更加开放;信息化要求我们的校园能够为信息的交换、信息的传递、信息的交流提供便利;网络化则要求我们的规划及单体建筑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新情况的变化。现代的校园设计已经不仅仅是创造有形的校园建筑,更重要的是营造无形的文化氛围。优美、自然、舒适的环境不仅能美化校园,更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有助于学校的教书育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采取封闭办学的方式,教学和科研活动与社会基本脱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教育体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社会化要求校园部分功能对社会开放。
    大学城的规划理念的实践——校园的部分基础教学功能共享,与其他院校实现资源共享。沙河大学城要求北航新的校园规划中临近大学城中心区的用地中设置有部分基础教学功能,以能够实现教学的资源共享。
    为减轻高校办学的压力,高教的职工区、学生宿舍区将实行社会化经营模式,以达到社会办学的目的,本次规划中将约210亩用地作为大学生公寓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只留少量的职工住宅和学生宿舍用地以适应多层次的需要。其学生公寓区将成为影响我们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学城的规划中设想利用道路自然地分隔、划分用地,使之利于管理,便于组织。我们认为社会化产生的学生公寓区与新校区之间的关系是既联系又有间隔,因为其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决定了其集中式布局、半封闭的管理模式。
基地现状为平地与洼地相间的形式,整个规划区内较完整的用地主要集中在东侧、东北侧以及现状路的东南侧的部分用地内,其他的区域或多或少的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整。本着尊重环境、节约土方的原则,将建筑主要布置于地势起伏较少的平坦区域,这是基地本身的限定因素。
修整现有的洼地、鱼塘等地形,将整个规划区的低洼地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成为新校园的水景空间。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如何处理好学生区与其他的教学区、科研区、体育区的关系,如何便捷地组织学生流线,如何减少外界对校园的干扰,如何体现人文思想成为我们的规划设计的更高目标。整个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布局首先要体现开放性,要反映校园与社区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一个在地域范围内集中设置大学的区域来说,大学之间、大学与社区之间以及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联都是很重要的、很社会化的内容。努力创造开放动态的整体校园环境,通过功能整合,使建筑布局形成有利于学科渗透、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集中式管理以及资源共享的“集群化概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培养具有开拓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素质型人才的需求。
    环境大于建筑,整体大于个体。考虑到校园即是育人的摇篮,又是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场所,而高等教育的内涵更加决定了校园建筑环境所应有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校园整体环境的塑造与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为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更高层次的科研活动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支撑。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传递、交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园区的空间环境被赋予了信息与交流的新功能,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成为推进信息交流,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物质的载体,从而具有智能性。
    遵循“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双重设计原则,充分尊重和利用基地的自然环境,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强化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融合与渗透,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化校园。
参考资料:
《日本大学校园建设发展趋势》  高冀生 著     《世界建筑》  1993年2月
《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  高冀生 著     《建筑学报》  2000年6月
《模数式图书馆之演变》        高冀生 著     《建筑学报》  1997年5月《中国图书馆建筑回顾与跨世纪思考》  高冀生 著  
《创建21世纪家园式大学城》  曲炜 华晨等  著  《新建筑》  2002年2月
《曲水绿荫之间》            白雪海 庞志辉 著  《新建筑》  2002年2月
《从“概念”到“设计”》           林廷钧  著  《新建筑》  2001年4月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5-4-6 11: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请问文章中提到的图在哪里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2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城的建立是否有规模限制?具体规模多大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1 16: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想问一下,能不能传点规划图啊,这样才更清楚啊。
谢谢楼主了。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9-28 11:15 , Processed in 0.20855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