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4|回复: 3

[寻找]:我的信息比较闭塞,大家帮帮我好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7 07: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我想考一个与我的专业相关的注册考试,但不知道目前都有什么考试是注册的,在那里报名,在那里考试,复习资料那里有等等,我都不知道,大家有知道的可以给我一点建议么?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4-7-27 16: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和资格论证将逐步推开》

 
  
   2003年2月,中国科协同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这项工作,将本着落“培训—考试—认证”三分离的原则运作。即先由相关教育机构负责培训,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题和考试,然后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负责认证并颁发证书。
至今,上海、江苏、海南、湖北、浙江、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市学会已经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省市区分中心。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按照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的部署,负责在省区市内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培训与考核,以及受理报名申请工作。
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将:①公布《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②出版《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资格考试指导书》;③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发文,向社会正式发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技术资格认证工作;④举行首次全国统一资格考试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27 2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gregguo,那里有相关文件呀!我想仔细研究一下。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8 08: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草稿)


推进机械科技人才培养,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学会在完成中国科协的《我国加入WTO后机械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对策的研究》和制定《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的基础上,参照有关专业学科发展方向的发布资讯。进一步组织力量研究、编制《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旨在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不断完善机械工业继续教育法规;为全行业实施上述知识更新体系提供业务服务;加大对各地培训网络开展继续教育的业务指导,力争在五~十年内使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成为具有创新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懂得市场经济、管理知识,并熟悉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本科目指南的颁布与实施,也将为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机械工程师水平资格认证工作相关的职前培训和认证后的进修提高等终身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一 、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制造业是人类财富在20世纪空前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没有制造技术和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力的民族,是不能抵御外来侵略而任人宰割的民族。制造业的兴衰不只是制造业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大事。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要素。纵观国际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归纳为:
● 对全球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 全方位竞争信息的快速捕捉、收集和转化。
● 快速配置与系统集成人、技术和资源系统。
● 可持续发展与对环境的适应性。
● 可重组的企业。
● 创新与改进制造流程和工艺技术。
应对挑战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归纳为:
● 可重组制造系统。
    ● 无损耗的处理。   
● 新的物料过程。   
●    制造用生物技术。   
●    企业建模与仿真。
●    信息技术。   
●    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   
●    增强机器-人的接口技术。
●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 智能合作系统软件。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4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 制造技术方面
   ●设计技术方面
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品技术主要依赖国外;
设计基础数据缺乏,设计规范和准则陈旧;
新产品开发周期长,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
新的设计方法应用不多;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
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低;
设备利用率低,生产能力闲置。
  ●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方面
仍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阶段,采用柔性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的极少。
  ●系统管理技术方面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许多先进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思想、生产模式和方法的引进吸收效果不佳,表现为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差,经济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
2.体制、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困难,资源配置不当、组织结构分散,生产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优化难,民营企业比重过小。
●缺乏成套设备的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使得大量的成套设备在市场竞争中失利。

三 、我国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现状与需求
1.    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统计,国有和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机械企业共有4.02万个,从业人员约1400万。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例平均为9.5%,管理人员平均为12.5%,合计22%。
专业技术人员中1966年以前大学毕业的平均不到5%,中小企业几乎为0%。1967-1970年毕业的占9%,1971~1981年毕业的占15%,1982~1990年毕业人员平均占34%,1991年以后毕业人员平均占37%。可见1982年以后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合计为71%,占绝大多数,成为今后开展继续教育的重点对象,同时也可以看到曾一度出现的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
     2.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情况
   1982—1990年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50%的人,目前年龄在35岁~50岁之间。他们大部分学习机械制造工程专业,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工作勤恳,作风踏实, 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相对的说,他们不足的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较差。在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1990年以后毕业的人员,上述情况有较大变化,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大为增强,他们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中文表达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和协作精神、吃苦精神也显得弱。随着人才流动的增加,这部分人员毕业去向首选出国或到外企、到公司,安心基层做技术工作的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真正具有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的只占36%,外语通过4级的占24%,计算机通过3级的只占8%。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员,虽然担当专业技术工作,但主要是通过其它各种渠道获得专业知识和学历的。这部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更低一些。
3.继续教育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出,企业参加各种培训机会较多的依次是企业领导和设计、管理人员及制造工艺人员。培训的形式对于企业领导和设计人员以外部组织的专业培训为主,对于管理人员及制造工艺人员以内部技术、管理培训为主。
机械工业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随着机械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经变迁。目前机械工业的培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这种继续教育性质的培训机构国家缺少明确的政策及缺少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各个培训机构自身的定位不明确。
四、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设计
1.    设计要点
新时代的继续教育,必须面向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化,涉足世界工程科技前列;必须结合国情,注重实效,积极而又实事求是地向工程教育的国际标准靠近;同时必须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储备和人员流动重组趋势的需要。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能力和人格是现代人才三项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同时应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文、管理等知识。应从政治、观念、职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模范地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包括理念、知识、技术、管理、体制的一系列创新。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教育是继承和创新的矛盾统一,进行已有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必须贯穿创新的精神。
    ●体现学科的交叉和多科知识的综合。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专业分工界限在模糊,职业变动的可能在增加,制造业的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多学科知识的运用与集成,更加依赖于知识源和知识获取源的建设及竞争。知识更新体系应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应促进科技、工程、管理、经济不同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促进市场意识的加强。技术提出的要求,也是市场提出的要求,也是知识化的未来经济提出的要求。市场直接反映着需求,市场需求牵引着技术的发展,不考虑需求的技术发展终究会在市场中被残酷的淘汰。对工程科技人员灌输市场意识,在中国入世后更加紧迫。
●增加法律法规的教育。入世后有一系列国际通用的法律法规需要遵守、需要熟悉。这里既包括工程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竞争等国际通行规则,也包括工程教育的国际标准、工程教育质量的国际评估、工程师资格的国际认证等。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涉及人类更好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应倡导并实施绿色科技。
●坚持继续教育与满足学员知识储备和人员重新组合的需要。在当前,对于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而言,一种技能、一个专业领域不可能应付终生工作,需要知识储备。今后,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将不属于单位的人,而是社会的人;知识产权并不完全属于某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方式将会通过频繁变化的人员合理组合,完成组织当前和将来的工作,人员流动是必然的趋势。
总之,作为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其知识结构至少应包括:创新理念、专业技术、人文知识和国际通则与市场经济知识四大方面;并具备较强的自学和跨专业理解能力,业务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多语言交流能力等多种能力。根据上述要求,我们对未来年我国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进行了设计与安排。
2.科目分类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年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不同需求,我们将继续教育科目分为三类:
●基本科目:系指新一代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也是编制“机械工程师职前培训考核大纲”和建立“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题库”的重要依据。适应对象是:(1)近期机械工程类大学本科毕业生。(2)对此类继续教育科目有需求和兴趣的广大新老专业技术人员。
●扩展、提高科目:系指在学习掌握基本科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用以扩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的科目。适应对象为对此类继续教育科目有需求和兴趣的广大新老专业技术人员。也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工程师资格认证后,作为按期参加复核注册的进修科目。
●基础科目:系指学习掌握基本科目时必需的先修科目,其中主要科目应在大学教育阶段已经讲授了。适应对象是:(1)尚未学习过此类科目中有关课程,而影响直接学习掌握基本科目的、稍早时期毕业的机械工程类大学本科及专科毕业生。(2)对此类继续教育科目有需求和兴趣的广大新老专业技术人员。
3科目体系:
根据上述设计要点和科目分类办法,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共设置:
(1)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系统管理技术和国际通则与市场经济四个模块;
(2)创新哲理、科技发展与可持续性、制造战略、产品与过程设计技术、制造技术与方法、材料技术、信息支撑集成技术、“系统分析、规划与评价”、约束管理技术、供应保障工程、“质量、可靠性、标准化”、资本运营、“财经、金融”、市场营销、“政策、法规”等15个子模块;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项目管理、WTO与国际贸易、工程技术人员理财……等3类103个科目。其中基本科目43个,扩展、提高科目30个,基础科目30个。
上述4个模块、15个子模块和3类100多个科目组合构成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列表如下:         
模块                        子模块                           基础科目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法论     1.创新哲理    (1)辩证法、(2)普通逻辑;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
                         2.科技发展与可持续性    (3)设计立项与成果鉴定(技术报告和论文的撰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撰写)和科技文献的写作、(4)知识与知识源获取(含科技信息的获取、信息收集归纳技术)(5)计算机应用与现代图学(6)专利与申报
先进制造技术             3.制造战略    (7)现代与未来制造系统
                         4.产品与过程设计技术    (8)基础设计(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理论及选用,传动机构的设计计算,工艺性及检测的设计,其他辅助设计计算)(9)典型的机械系统设计(动力机系统、工作机、传动装置、控制系统和润滑、照明辅助系统设计原则步骤、分类、组成、选择等,标准、数据查寻)
                          5.制造技术与方法    (10)成组技术(11)坐标测量技术(12)数控加工技术与设备(13)机械设计试验技术(常用试验设计及统计学基础,通用基础标准、常用公式和数表查寻)
                          6.材料技术    (14)复合材料与非金属材料(15)新材料成形、连接、制备工艺与技术
                          7.信息支撑集成技术    (16)制造信息基础与工程机软件,专业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面向对象的设计、产品数据管理、仿真)(17)通讯与网络技术(电子资料交换技术EDI),、(18)数值分析与算法  (19)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代码识别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变送一体化技术)(20)计算机接口技术(21)专项技术及应用(伺服系统、现场总线、PLC、变频技术)  
系统管理技术              8.系统分析、规划与评价    (22)工程经济
                          9.约束管理技术    (23)基础工业工程、价值流、工作流技术(24)车间生产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10.供应保障工程   
                          11.质量工程、可靠性、标准化    (25)统计检测技术(26)ISO—9000
国际通则与市场经济        12.资本运营   
                          13.财经、金融    (27)成本,股票与证券基础知识
                          14.市场营销   
                          15.政策、法规    (28)知识产权法、(29)合同法、(30)商标法、

     模块               子模块                  基本科目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创新哲理    (1)科学技术体系、(2)创新与方法论
                    2.科技发展与可持续性    (3)绿色产品设计(环保与机械)(4、)绿色制造技术 (含清洁、无损耗处理技术)资源再循环利用技术和拆卸技术(材料识别及分类、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水处理技术,高效除尘技术,排放后处理等等(5)表面工程(含自泳涂装、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高速燃气喷涂、热喷涂激光重熔复合技术、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技术离子束辅助镀膜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3.制造战略    (6)柔性、分散网络类制造、生产、管理系统模式与方法;(7)快速、准时流程类制造、生产、管理系统模式与方法;(8)可重组、开放结构类制造、生产、管理系统模式与方法
                     4.产品与过程设计技术    (9)常用设计方法(参数化设计,有限元法,优化设计、失效设计、可靠性设计、疲劳强度设计、机械振动和噪声分析及测试机械振动的控制与利用、摩擦学设计,人机工程,价值工程)(10)现代设计方法(创新设计理论与常用技法、机电一体化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并行设计、稳健设计、快速原型设计)(11)质量功能配置(12)计算机辅助设计
                     5.制造技术与方法    (13)快速原型制造及工模具制造(14)精密和超精密加工 (15)特种加工、成形与装配技术(16)高速加工技术(17)复合加工技术(18)柔性装卡技术
                     6.材料技术    (19)新材料成形与改性、连接、加工技术(20)塑料成型制造技术(21)无损探测(超声检测技术、红外线、)
                     7.信息支撑集成技术    (22)嵌入式微处理机(23)现代数控系统(1高性能开放式数控系统技术、多轴联动数控技术)(24)过程监视和控制技术  (25)仿真技术  (26)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引车)
系统管理技术         8.系统分析、规划与评价    (27)运筹学与系统分析(28)项目管理、(29)信息系统及其管理
                     9.约束管理技术    (30)现代工业工程概论(31)制造资源计划(MRPⅡ)(32)过程成本控制技术及作业的成本管理
                     10.供应保障工程    (33)企业物流系统与工程设施设计(34)物料搬运设备(35)物流成本、(36)物流信息与标准化
                     11.质量、可靠性、标准化    (37)质量保证技术(在线质量反馈控制、可靠性工程、质量统计控制技术等)(38)标准体系和发展、作用与认证(产品定义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数据标准、)
国际通则与市场经济   12.资本运营    (39)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市
                     13.财经、金融    (40)WTO与国际贸易基础(41)工程技术人员理财
                     14.市场营销    (42)营销服务技术(产品定价系统、销售系统与场所、需求分析)
                     15.政策、法规    (43)法律基础(公司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

      模块             子模块                扩展、提高科目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创新哲理    (1)企业战略与方法论、
                      2.科技发展与可持续性    (2)制造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3)复杂科学及基本方法、(4)微机械设计及制造、(5)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
先进制造技术          3.制造战略    (6)精益、敏捷、网络、对象化、社会化、知识化、集成化等制造哲理与模式,(7)开放结构制造系统
                      4.产品与过程设计技术    (8)微型机电系统(机构、传感器、执行器、信号处理、控制电路、接口、通信、电源)、(9)成套项目中的工艺规程及其系统设计、(10)智能设计、虚拟设计与装配(11)三维造型及其分析
                      5.制造技术与方法    (12)数字化制造技术、(13)数控加工网络化(14)非机械加工技术,
                      6.材料技术    (15)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16)微细加工技术(高能束流与沉积、光刻、溅射、蒸镀加工)
                      7.信息支撑集成技术    (17)最优估计理论与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18)系统辨识(动态测量与建模、制造系统监控)(19)建模方法、
系统管理技术          8.系统分析、规划与评价    (20)规划设计与系统评估(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后评价、资产评估) (21)组织支撑系统(基于过程的、虚拟的、扁平网络结构的、团队的、适应性组织)(22)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企业建模)及模拟(23)工程咨询诊断,
                      9.约束管理技术    (24)网络制造管理技术
                      10.供应保障工程    (25)社会物流(26)计算机辅助后勤支持系统
                      11.质量、可靠性、标准化    (27)6δ、(28)ISO—14000、ISO—18000
国际通则与市场经济    12.资本运营    (29)股份制与资本运营
                      13.财经、金融   
                      14.市场营销    (30)电子商务与供应链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7 01:02 , Processed in 0.266310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