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1|回复: 0

[推荐]:走访南京民国时期的旧官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8 22: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南京是个很大气的城市,每次到这座十朝古都,总会被它雍容而又森然的气度所感染。作为中国名城,南京有太多可以观赏的地方。中山陵的庄严与明孝陵的幽深浑然一体,夫子庙的繁华与秦淮河的灯影昼夜更迭,天王府的诡谲与总统府的神秘诱人前往,扬子江的宽广与石头城的苍然令人遐想……

  不过,作为前朝国都,我总以为,还有一组不该忽略的景点,即民国要人们的官邸。我一向把建筑视为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而曾经虎踞龙盘的石头城,那些前朝大人物的旧居,自然也就是回望民国的重要观测点。

四月中旬,江南正是莺飞草长的最好时节,我驾车从青岛赶到南京,专门寻访了若干民国政要的官邸。因有邓海南和范泓两位南京作家朋友的引路,此次寻访出奇顺利。

  久居南京的蒋中正,虽然贵为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总统,但在宁秉政期间,却长期住在中央军校内,除了安全方面的原因外,显然出于这位军校校长出身的一把手的黄埔情结,有路名为证:他索性把中央军校所在的路改名为黄埔路了。现在,路名依然,但民国最高军校已经成为解放军南京军区的机关大院,院内的蒋氏官邸,更是被哨兵和一排排法国梧桐的阔叶挡在大院深处。所以,当我从那扇戒备森严的大门前经过时,只能远远地想象一下昔日“帅府”的模样。

  称蒋宅为帅府,并非泛泛之言,因为蒋介石当时的确是法定的元帅,“《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第十二条即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为陆海空军大元帅”。尽管有挺长一段时间蒋氏没担任主席,但他一直担任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抗战时又担任了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军权始终牢牢在握。所以,国之元帅,舍蒋其谁?国民政府不像军阀竞雄的北洋政府,北洋时,凡被大总统任命为“巡阅使”、“经略使”或“检阅使”的,都可称“帅”。如直鲁豫巡阅使和副使曹锟(字仲珊)、吴佩孚(字子玉),即被称为“仲帅”与“玉帅”;那时,连年纪轻轻的张学良也跟着沾光,因其父为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雨帅”(张作霖字雨亭),他不到20岁就被人尊为“少帅”了。比之孙中山的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和张作霖的安国军大元帅,蒋之元帅更是名副其实。

  看不成军营内的帅府也不必遗憾,因为中山陵景区内,还有一处蒋氏旧居,此居便是“美龄宫”。游人只要花上10元钱,就可堂而皇之地造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龄宫”门口的美龄座车


  “美龄宫”并非中山陵9号大院的正式名称,只是解放后南京老百姓的俗称罢了。驱车穿过两边苍然的粗壮法桐的长廊,未行多远,即看到一座古庙式的建筑,其正门口赫然扯着一条蓝色横幅——“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小庙上也悬着横幅——“美龄宫欢迎你”。其实,这座小巧的仿古建筑,只是主席官邸的“门面”而已,从它两侧的公路绕上去,见到那幢掩映在绿丛中的三层高楼,才是言归正传的“主席官邸”。

  称其为“美龄宫”,必与蒋夫人宋美龄有关。相传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1日,宋美龄随蒋中正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时,见位于陵园大道上的小红山环境清幽,便建议蒋在此兴建房舍,以便公务之暇休憩和谒陵途中歇脚。蒋欣然首肯。于是,1931年冬,“主席官邸”全面施工。不料,工期未完,蒋便被迫辞去主席一职,此宅便成了政府高官谒中山陵的途中驿站,名字也改为“小红山官邸”。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此宅复归蒋、宋夫妇。“主席官邸”名副其实了。共和国成立之后,此楼被坊间俗称为“美龄宫”,昔日总统禁地成了一所高级疗养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珞珈路汤恩伯宅


  这是一座极富民族气韵的建筑,绿琉璃瓦与飞檐以及洁白的汉白玉雕栏,显示出主人身份的高贵。大楼门口,停着一辆老式黑色小汽车,车牌为“宁00385”,车上顶着块蓝牌:“宋美龄卧车”,引得游人纷纷驻足与车合影。其实更耐看的遗物在楼内。因男女主人均皈依基督教,此楼又属抗战后失而复得,故楼内的礼拜堂名曰“旋歌堂”。许多信奉上帝的高级军政人士,以及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夫妇等,都曾来此与民国第一家庭共同祈祷过。

  这座蒋、宋亲自选址建造并居住的豪宅,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优秀近代建筑”,嗣后又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主席官邸成了普通游人接踵摩肩的景点,八方观光客跟在各色导游的小旗后,兴致盎然地挤满每层楼的每个房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东苑宾馆内的孙科宅


  出了中山陵9号,再往中山陵8号。门牌相邻,实则相距千米之外。因邓海南本身就是南京军区的作家,所以,由他驾车,我便毫无麻烦地站在了南京军区招待所的大院里。这里有孙科的公馆。

  招待所对外叫“东苑宾馆”,遒劲的馆名,是久居南京的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这里成为招待所时间并不长,因为传奇的共和国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生前一直在此居住。再早,这儿是南京城最高首长刘伯承的住地。独目大将军离开此地去了北京后,成了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所以,称此院为共和国的将帅府,倒是再恰当不过了。

  民国时的此院,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官邸”,是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的住处。蒙父恩荫,孙科长期居于民国政坛高层,历任广州特别市市长、广东省代省长、国民政府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常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宗仁宅近景


  院子很大,占地40余亩,遍植草木,真正是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院中心高坡上的一号楼,即当年的主人官邸。此楼入口朝北,门前绿柏森森,草径蜿蜒,颇具情调。据说楼内的木材和设备均为从美国进口的高档货。只是,孙科在此住了不到3年,就离开大陆,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4年由美国到台湾,次年任总统高级咨议,1966年任考试院院长,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

  绕过一号楼,在院中徜徉,见二号楼前的水泥长廊已被拆毁,从比较粗糙的建筑风格上看,长廊显然不是公馆的原物,倒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遗产。而院东侧正在隆隆兴建一座更大的宾舍。想当年许上将居此时,穿草鞋,垦农田,即使患了癌症也天天畅饮茅台,直到死前,还拒不响应火化号召遗嘱土葬自己,真个本色汉子。

  除蒋介石、孙科的官邸在这南京城外的钟山下,其他民国要人的旧居,悉在中山门内的城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何应钦宅


  北极阁1号的宋子文公馆,是一所居高临下的瑰丽建筑,也是一座独钟山水灵秀的昔日豪宅。

    宋子文是美龄之兄长,若按封建时代的身份论,乃国舅爷也。但他的发达,靠的不是妹夫的提拔,而是自己超众的理财能力。这位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不到30岁即成为国民党的大管家,历任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长、外交部长、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行政院院长。这所房子是1933年始建的,1945年“还都”后,又重新建造了一遍。整个宅子是西班牙风格,造型十分别致,最奇的是斜斜的屋顶上覆着厚厚的芦荻,故时人称曰“茅草屋”。把乡村的情调弄到自家宅门上,既显示了设计师的精妙构思,也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宅前的雪松,当是昔日种植,阔如华盖,浓荫蔽日,器宇轩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诚宅局部


  由于宋氏家庭的极为特殊的地位,此宅一直是达官显宦的俱乐部,曾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也常来此做客。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猝发,宋宅立马成为政府要人们频频聚首之地,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主张与张学良、杨虎城谈判以解决事端,何应钦等却力主武力讨伐,一时间,主和派与主战派难分高下。几日后,宋子文仗着与张学良的交情两赴西安,与蒋、张、杨等会晤多次,为和平解决事变立下了功劳。

  然而,刚愎的妹夫的食言,又令宋子文颇感尴尬。距此宅不远的东北坡上的那栋古典式二层建筑,就是证明。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后,立即受到军法审判,是年的最末一天,他被判刑期十年。翌年岁首,政府颁布特赦令,但要军事委员会对其“严加管束”,实则幽禁起来。曾以人格担保张学良人身安全的宋子文,此时已无力回天,只好力争将“少帅”接至家中囚禁。那栋绿丛中的房子,就成了令人黯然的“囚张楼”。

  离开南京的宋子文与孙科一样,也是径直去了美国,77岁那年死于旧金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恩来宅


  下了北极阁,再上傅厚岗。该岗当年一定是座小小的荒芜山岗,上世纪30年代开始被各色人的公馆所覆盖,1932年画家徐悲鸿来此买下二亩荒地建公馆,教育家张伯苓也在这里购地建了公馆,抗战时,他的南开学生、中共代表周恩来向他租借此宅做了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叶剑英、李克农等就成了中共驻此的常住人口。

  当初的高档住宅区,现在成了人口密集的闹市。不过,傅厚岗30号仍算得上是一座闹中取静的去处。别看这里现在是“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紧闭的大铁门上绘着长颈鹿、熊猫、小象等动物图案,但在上世纪40年代的最后几年,这里却是戒备森严的副总统李宗仁的家。

  叩开铁门,迎面是一座灰砖二层小楼。庭院不大,却也有假山水池。据称这儿本不是这位桂系领袖的房产(李氏在首都居然没有自己的住宅),这里是1947年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后,国民政府从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首都警察厅厅长姚琮手里买下的。一个叫沈醉的前国民党军统高级特务,获特赦后写过几本引人入胜的“军统内幕”一类的书,称曾受蒋总统之命在李副总统宅前秘密布置杀手,以备蒋随时下令除掉政敌,云云。此孤证也,姑妄听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子文旧居


  从傅厚岗西行,未久,便从长满巨大的法国梧桐的大街上,驶进一条槐树装饰着的小街中,眼前不觉一亮。想不到,南京还如此完整地保留着名人聚落的原貌。这条小街,叫颐和路。

  最先“遭遇”的是颐和路34号,这是担任过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的顾祝同的官邸。顾祝同就是江苏本省人(苏北涟水县),也许正是因本地出身,蒋才让他出任过江苏省政府主席。这位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学生,从下级军官开始干起,一路打过来,终至陆军一级上将。他对“党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代主任,北伐时任第一军(军长为蒋介石兼)第三师师长、第九军军长,定都南京后,他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以后迭任军中要职。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就发生在他任司令长官的第三战区内。这个“国军”的参谋总长,倒也尽职尽责,他从成都逃往台湾时,已是1949年12月。1987年顾氏在台湾病逝时,已是94岁高龄。

  颐和路全是独门独院的洋楼,顾宅尤为显眼:宽大的铁门,黄色的高墙,三层洋房隐于葳蕤的绿树后,十分神秘。敲开铁门,有军人堵住,称不得参观,也不准拍照。

  相邻的那个院落(颐和路38号)也是这般规矩,尽管院内建筑正在大修,大门洞开,主楼已经被脚手架围满,但看门老人依然十分认真地警告:站在原地看看可以,但不能拍照。

  显然,这两个院子,都属军队管辖。

  不过,正在大修的这座洋楼,当初一定戒备更严,因为这里曾是汪精卫的住处啊!

  汪精卫早年也算一位热血汉子,晚年竟成为近代中国的头号汉奸。这所宅子,楼大院小,显得很不协调,如同主人,心气颇高而节操过低。汪精卫由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民参政会议长,不惜沦为日军卵翼下的伪国民政府主席,真是从天上掉进狗屎堆里。在他叛国投敌的过程中,其粗俗丑陋的老婆陈璧君起的作用不可低估。这位陈女士把自己的家也当成了“维新政府”的组织部,不光干预自己男人的事儿,而且还亲自组织势力,结党营私,因而被人称为“官邸派”领袖。

  1942年5月21日,汪氏在此宅庆祝他的60岁生日,前来祝寿的警察总监苏某手捧请人制作的汪主席石膏塑像以为贺礼,却不料心情过于激动,连带手也发颤,竟当众摔碎于地下!汪精卫不禁失声惋叹:“完了!”众汉奸皆以为“汪主席”此语不祥,预言身败名裂,无不面面相觑。两年后,汪氏遇刺时留在体内的子弹毒性发作,不得已去日本治疗,便再也没回来,直到日本人用专机将他的灵柩送回南京。有意思的是,这位孙中山遗嘱的记录者,遗体葬于中山陵旁的梅花山上,而且,陈璧君还在他的口袋里,装进了“魂兮归来”的纸条。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自然不会让汪氏夫妇安稳,他们派工兵炸毁了汪墓,火化了尸体,逮捕了陈氏,没收了此宅。因拐角不远处即是美国大使馆,所以,战地服务团接收这里后,又将它改做美军军官俱乐部了。

  说到美国人,自然不能不提到他们的二战英雄、五星上将马歇尔先生。美国不设元帅一衔,五星上将为最高军衔,故民国报纸均称其为“马帅”。“马帅”是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华调停国共两党纷争的。但此老马并不识中国政治之途,在枉费心机地跑了一圈儿之后,终于告负,打道回府,当他的国务卿去也。他的故居,就在距颐和路极近的宁海路5号。

  有趣的是,周围几条小街上,都是洋味十足的房子,惟独马歇尔住过的这幢房子,是典型的中式建筑。这里原为金城银行别墅,日军占领南京后,写下《拉贝日记》的那个拉贝先生,就是在这里带领他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全体成员,保护了大批中国难民。

  这一带还有两位民国军界要人的旧居,一是普陀路10号的陈诚官邸,一是珞珈路5号的汤恩伯官邸。

  陈诚也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也是国民党的一级上将,因辽沈战役失败而被迫辞去参谋总长一职,在此郁闷之极,以致咳血,蒙蒋介石、宋美龄亲自登门探视。后被蒋介石派去台湾先期经营。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原在大陆的军政高层没有几个得到重用的,大都给个虚衔养了起来,独这位陈诚,却大受抬举,相继出任“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和国民党副总裁,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统帅了。

  汤恩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是蒋介石的浙江小同乡,但他进入蒋的视野很晚,迟至国民政府在宁建都以后,他才在中央军校上校大队长任上被蒋发现。抗战军兴,他以37岁之英年出任军长,他在大陆的最后一个职务,是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后保护蒋撤至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驻日代表团团长,54岁那年病逝,在撤退台湾的前“党国”军界要人中,算是短命的一个。

  从汤恩伯公馆到何应钦公馆,不算太远,但两处房子的气势,却差得很远。何宅在今南京大学校园内,尽管公馆的外墙早在1959年初就被拆除,尽管另外两幢房子也在1961年建造南大物理楼时被推倒,但仅存的这一座,犹能体现出当年主人的威风。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何应钦,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出任民国政府军政部长,抗战时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后来还担任过国防部长、行政院长,可谓地位显赫。何公馆始建于1934年,抗战时毁于战火,我们看到的这座主楼,是1945年底开始重建的。小楼十分漂亮,坡顶蓝瓦,拱门拱窗,独立雪松林中。这位陆军一级上将于1987年在台湾过世,享年97岁。

  何应钦的故居,现在是南京大学外事办公室。今我来兮,两个教师模样的人在楼前你来我往地打着羽毛球,三三两两的学子陆续从其门前走过,一片恬然景象。

  还有一位当过国防部长的重量级人物是白崇禧,这位桂系二号人物,长期与李宗仁经营广西,人称“小诸葛”,可见其足智多谋。北伐战争时,他任副参谋总长,抗战爆发后,他出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参加指挥过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保卫战。抗战胜利后,他出任过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华中军政长官,是指挥“国军”与解放军抵抗的最后一位军事首长。大陆“文革”开始的那一年,他死于台湾,时年73岁。

  白崇禧的住宅,原是一位富商的旧房,上世纪40年代被他租居。他的儿子、台湾作家白先勇曾来自己童年呆过的院儿里寻旧,据说感慨良久。我眼前的雍园1号,铁门紧闭,原先的洋楼也被改造得有些变形。

  从雍园往南走不足200米,就是梅园了。

  梅园新村30号,一个游人川流不息的地方,受人爱戴的周恩来先生与夫人曾居住过的地方。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二度合作,周恩来成为中共驻南京的代表。以他的资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完全应该授予他一级上将军衔——他的学生,无论在国民党军还是在八路军里,都是指挥十几万几十万大军的著名将军了,但小气的民国政府只给了他个中将军衔,实职是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周的故居斜对面,即中共代表团驻地。这个紧傍民国总统府的小门,成了南京城里游人最多的景点之一。

  从从容容,一天下来,我们看完了想看的民国政要们的官邸。需要郑重表述的是,现存于巨厦阴影里的这些名宅,无一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自西方留学回来的年轻人设计的。这些杰出的设计者,把自己的令人称绝的智慧留在了世间,也把民国主人们倾慕西方的心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我所看到的大部分官邸,都是西洋风格。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2 18:11 , Processed in 0.194735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