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3807
- 积分
- 1681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10-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室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规划指导
陈开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
左国宝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规 划 组
孙卫国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室 博士
黄 栌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室 高级工程师
冯冬青 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杨 涛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工程师
前 言
如果不是下面两件事,马谷山(即现碣石山)至今会沉寂如故。
一是1998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审定碣石山为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指出这座小小的火山"对于揭示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环境演变过程,追溯近代人类活动踪迹及火山岩科研教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
二是2001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根据郭云鹰、于长銮等专家的研究成果,批准马谷山恢复碣石山的称谓。郭云鹰、于长銮等专家经多年研究考释,确认马谷山即为《尚书·禹贡》等史籍记载的碣石山,其书于史、记于志、标于图、显于迹,是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碣石山复名"解破了学术界多年来的疑惑与成见,同时也给无棣争得了一个千古名山胜地。"(安作璋《在碣石山复名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因此,碣石山不能不引起学术界、旅游界的关注。
受无棣县、大山镇政府的委托,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课题组在现场踏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碣石山旅游区的价值、性质、范围、发展方向、规划布局等进行了创意、策划与规划,完成了《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课题组成果包括:
一、《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二、图纸
1、区位关系分析图
2、综合现状图
3、总平面图
4、旅游产品规划图
5、景观规划图
6、基础设施规划图
7、旅游线路规划图
8、保护培育规划图
三、电脑演示文件一套
目 录
第一章 区位关系分析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
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四章 规划总则
第五章 范围、容量、规模
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
第七章 旅游产品规划
第八章 基础工程规划
第九章 旅游市场营销
第十章 保护培育规划
第十一章 旅游形象设计
第一章 区位关系分析
一、广域关系
1、广域区位关系分析
碣石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大山镇。在300公里的旅游半径内,分布有北京、天津、唐山、济南等大城市。碣石山旅游区交通便利,国道、省道和县、镇公路已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好,300公里旅游半径内的大城市游人行程均在3小时左右。正在修建中的滨博高速公路北延段和黄烟铁路完成之后,还将大大缩短游人行程时间。
2、广域地位
碣石山具备资源、区位和交通的优良条件,具有发展成为中国鲁北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潜力。
二、省域、市域关系
1、省域、市域区位关系分析
山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拥有泰山、曲阜等世界级资源和济南、青岛、烟台等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迅猛。
滨州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旅游业启动较晚。2002年初,以古齐国文化为背景、以"孙子兵法园"为主导项目的大型旅游区在孙子故里--滨州市惠民县破土,现已试运营。1999年4月21日,碣石山被列为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001年9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碣石山复名,由此而确定了碣石山作为旅游资源的高品位、高价值。碣石山旅游区可以与"孙子兵法园"相呼应,共同奠定滨州市旅游业的新格局。
2、省域、市域地位
碣石山是省、市具有高品位、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碣石山旅游区可以成为省、市旅游优先发展项目和重点景区。
三、县域关系
1、县域区位关系分析
无棣县地处滨州市最北端,北界河北省黄骅市、海兴县,西临庆云县,南连信阳县,东南靠沾化县,属鲁北平原滨海地带,有粮棉之丰,兼枣牧之饶,擅渔盐之利。
无棣县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唐尧时代,县境内有大口河国家级保护区,分布着韩家窑、秤砣台、秦台、汉垒、广武城、信阳城等古文化遗址和海丰塔、吴氏故居等古建筑遗存,均具旅游开发潜值。在滨海地带有盐田、贝壳堤等独特景观,有渔家、渔村、渔事等地域风情和民俗风情。对无棣县旅游资源,我们做如下分析:
(1)从构成方面分析,无棣县的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类、人文类遗村居多。
(2)从规模方面分析, 除碣石山、大河口属景域型资源之外,所有人文旅游资源的规模都很小,属景段、景元型资源。
(3)从分布方面分析,旅游资源呈散点式分布,虽然分布广,但密度小,彼此之间缺少联系。
(4)从品位方面分析,以碣石山、大河口的品位层次最高,吴氏故居、海丰塔、清代小学可进行组合式开发,提升品位,成为县域内的主要景点。
2、县域地位
碣石山是无棣县域内规模较大、品位最高的小型景域型旅游资源。具备开发为旅游区的潜质,碣石山旅游区的开发对无棣县旅游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综述
碣石山旅游区以其资源的高品位、区位条件的优越性、交通条件的便捷性等,将成为山东省北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无棣县旅游业的支柱产品。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地理位置、规划面积
碣石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北部大山、小泊头两镇境内,南接德惠新河,东与大济路为邻,北以新海路为界,西志马颊河东。地理座标为北纬37°58',东经117°40'。规划面积 3,537,600平方米(约5364亩)。旅游区南距县城30公里,东距渤海40公里。
二、历史沿革
碣石山所在地大山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明清时即称大山镇,是海丰县(今无棣县)的七大市镇之一。现辖土地71.3平方公里,34村,全镇共计6951户、25800人,主要从事农业。大山镇自古是山东进入京津物流通道上的要镇,著名的鲁北大集是山东最大的大牧畜集散地。大山镇还是金丝小枣的重要产地,深加工产品枣汁、枣酱连获省和全国的四个金奖,因此享有"中华金丝小枣第一乡"之美誉。
三、地质地貌
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座中心喷发式火山锥,海拔63.4米,山体由玄武岩、火山弹、火山灰构成。
碣石山周边土地为退海形成的河滩高地,地表为滨海潮盐土和大山褐土,属劣质土壤,除少量中低产田外,大部分土地不宜耕种。地势平坦,南高北低,黄海高程5.9-4.8米。
四、水文
碣石山南有德惠新河,北有马颊河流经。地下潜水埋深1.7米至2米。
五、气候
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多雨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长而干寒。年均温度12.1℃。年平均降水量为579.7毫米。
六、开发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位条件:300公里旅游半径符合都市人出游的空间要求,因此有利于吸引北京、天津、唐山、济南等城市的旅游者。
(2)便捷的交通条件:国道、省道、市县公路已为碣石山旅游区形成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
(3)独特的资源条件:碣石山在广域、省域、市域和县域,均属具有古悠、珍稀、奇异特征的资源。
(4)碣石山周边地势平坦,多为低洼荒碱地,不宜耕种,因此有利于扩大景区范围,增加景区容量。
(5)德惠新河、马颊河流经,经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实地勘察,可以开挖大面积、大容量水体,在增加水体景观的同时,也将大大改善人居环境。
(6)历史文献、资料丰富,可以为碣石山景观复原提供可靠依据。
(7)政府支持。
2、不利条件
(1)碣石山山体、植被和历史建筑破坏严重。
(2)碣石山面积小、容量小。
(3)碣石山周边是居民、商贸企业的密集区。东、南、西三侧分布有大山东村、大山中村、大山西村三个行政村和大山镇政府等,北侧建有地震台等,因此碣石山扩容牵涉居民拆迁、政府拆迁等实际问题,必须统筹安排,分期实施。
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概况
1、历史文化名山
经专家多年考释,确认无棣县大山镇马谷山即为《尚书·禹贡》等史籍记载的碣石山,是禹疏九河,秦皇、汉武东巡,曹操东临的历史名山、文化名山。2001年9月1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马谷山复名碣石山。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教授认为,碣石山复名,"解破了学术界包括我在内多年的疑惑与成见,同时也给无棣争得了一个千古名山胜地。"(《在碣石山复名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火山遗存
根据科学鉴定,碣石山形成于距今7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锥型复合火山堆;是国内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其结构为火山弹、火山灰、火山砾岩、火山熔岩组成,岩性为暗褐色霞石岩,极具地学价值。省有关文件认为"它对于揭示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环境演变过程,追溯近代人类活动踪迹及火山岩科研教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1998年12月,碣石山被审定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3、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
"禹迹茫茫问九河,海滨碣石未销磨",碣石山地处黄河故道,经历、见证了黄河几千年的变迁,粘附、积淀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是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
首先,在自然景观方面,大自然鬼斧神功的雕琢,为碣石山留下了达摩洞、钓鱼台、山口井等颇具神奇色彩的景观。
其次,在人文景观方面,碣石山上曾建有玉皇庙、碧霞元君宫、观音堂、二郎庙、魁星阁、关帝庙等,容佛、道、儒文化于小小的一山。
再次,根据史籍记载,夏禹、秦始皇、汉武帝、曹操等或治水、或巡游,都在碣石山留下了踪迹,也在碣石山留下了如《碣石门辞》、《观沧海》等诗文。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也为碣石山留下了数十首诗赋。
二、资源特征
1、古悠特征
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其人文历史可以上溯至唐尧时代。
2、珍稀特征
碣石山属国内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
3、奇异特征
碣石山因奇山、奇史、奇事、奇洞、奇井等可称奇异之山。
4、科考特征
碣石山是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颇具科考、科普价值。
三、定量评价
1、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系统》评价
(1)自然资源
Ba1.02+Ba2.02+Ca2.01+Ca1.01
(2)文化资源
Bb1.15+Bb1.11+Cb1.05+Cc1.03
其中属性前大写字母代表规模等级分类 ;小写字母代表资源分类中的景系;黑点前数字表示景类,黑点后数字表示景型编号。
可以认为,碣石山旅游资源属于小型景域,从整体上看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具有开发前景。
2、火山遗迹、山口井定量评价表
愉悦度 奇特度 完整度 科学考察 科普教育 历史文化 宗教朝拜 休养娱乐 景点地域组合 旅游环境容量 交通便捷程度 交通安全性 交通费用 食宿条件 旅游商品 导游服务 管理水平 合计
20 12 12 3 5 9 4 7 9 7 3 2 1 3 1 1 1 101
火山遗迹 系数 0.6 1.0 1.0 0.4 1.0 1.0 0.4 0.4 0.8 0.8 0.6 0.8 0.8 0 0 0 0.8 71
分值 12 12 12 1.2 5.0 9 1.6 2.8 7.2 5.6 1.8 1.6 0.8 0 0 0 0.8
山口井 系数 1.0 1.0 1.0 0.3 1.0 1.0 0.4 0.4 0.8 0.8 0.6 0.8 0.8 0 0 0 0.2 80.3
分值 20 12 12 0.9 5.0 9 1.6 2.8 7.2 5.6 1.8 1.6 0.8 0 0 0 0.2
第四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旅游规划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滨州地区志》
《无棣县志》
《禹贡碣石山》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3年--2005年
中期2005年--2008年
远期2008年--202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
以保护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碣石山的历史文化资源、科学考察资源为依托,通过规划总体布局,使碣石山旅游区成为环境优美、景观富集,可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趣旅游需求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四、规划原则
1、依法严格保护碣石山火山地质遗迹的原始性,任何建设行为和旅游活动以不破坏、不改变资源为前提。
2、以观光游览、科考科普、休闲度假、风情体验为主要利用方式。
3、以切实保障当地居民利益为前提,在政府领导和协调下,有计划地进行居民调控搬迁,以扩大景区范围,并通过旅游项目开发,安排当地居民就业。
五、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初步完成景观恢复和设施基本配套,年接待规模约2万人次。
2、中期目标
完成全部景观恢复,完成火山博物馆建设,年接待规模8万人次。
3、远期目标
建设成为景观富集、环境优美、效益显著、在省内外享有知名度、年接待规模18万人次的旅游区。
第五章 范围、容量、规模
一、范围
1、范围界定原则
(1)保护景观和构景空间的完整性。
(2)在保护优质农田前提下,尽量利用荒碱地和低产田,扩大景区容量以有利于经营。
(3)有利于保证、改善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
(4)有利于今后发展。
2、界定方法
东以大济路为界,自大济路与辛海路交界处沿辛海路向西延伸2200米;向南沿大济路延伸1300米;南侧穿越三个自然村900米,折向泊山路700米,延泊山路向西延伸1050米,折向北2200米。
3、面积
3,537,600平方米,折合5364亩。
二、容量
根据碣石山资源类型、景观内涵、基础设施布置和旅游方式等,规划采用面积容量法计算。
Q=S/K·P
Q-环境容量(人)
S-游览区及设施面积(㎡)
K-游览区及设施利用率(%)
P-旅游者平均占游览区及设施的面积,又称单指标规模 (㎡/人),根据国际通行标准,主要景点P=50-100㎡/人。一般景点P=100-400㎡/人。
碣石山旅游区及设施面积约360万平方米,由于景区总体开发尚不充分,因此取每个游人占有游览面积P=400㎡/人,面积利用率K=80%,每天接待游人批次0.5次,取年可游天数为200天。
则:碣石山旅游区瞬时容量=3600000÷400=9000人
碣石山旅游区合理日环境容量=3600000÷100×80×0.5=900人
碣石山旅游区合理年环境容量=900×200=18万人
三、规模
现状游人量按合理年环境容量的10%计,年增长率按15%计,近期游人量按5年计,则:
近期年游人量 =1.8万人×(1+15%)×5
=10.35万人
近期平均日游人量=10.35万人÷300
=500人
游人量按10年计,计算是以客源相对稳定为计算前提,游人平均年递增率取8%。则:
远期年游人量=近期游人量×(1+8%)×10
=18.63万人
远期平均日游人量=18.63万人÷300
=930人
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
一、规划结构
采用"三干线 、两板块、五片区、两水域"的总体布局结构。
1、三干线
指大济路、辛海路、泊山路三条交通干线。借助"三干"形成旅游区良好的外部交通环境。
2、两板块
指按泊山路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大板块。
3、五片区
指以旅游功能划分的五个片区
(1)由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片区。
(2)由碣石山、九河苑组合的观光游览片区。
(3)由千童岛、丱兮村组合的民俗风情旅游片区。
(4)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
(5)由饮马湖、群岛组合的休闲娱乐片区。
4、两水域
泊山路以南的碣阳湖。
泊山路以北的饮马湖。
二、用地布局
1、旅游功能区用地
(1)由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片区 220,000平方米。
(2)由碣石山、九河苑组合的观光游览片区 290,000平方米。
(3)由千童岛、丱兮村组合的民俗风情旅游片区 540,000平方。
(4)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 580,000平方米。
(5)由饮马湖、群岛组合的休闲娱乐片区 1,090,000平方米。
2、公共设施用地
(1)停车场3处 8,000平方米。
(2)公共建筑用地6,000平方米。
三、功能布局
1、出入口
共五处,大济路西侧设观光游览区、丱兮村两个主入口;泊山路两侧分别设火山博物馆、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主入口;公园南侧设山口井度假村入口。
2、住宿
(1)山口井度假村
100间 (套)客房,160张床位。
(2)丱兮村
200张床位。
3、饮食
丱兮村民居、饮食街可同时满足300人就餐,为景点均有饮料、小食品出售。
4、娱乐
旅游区内设有模拟考古、划船、戏水、垂钓等参与性活动;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内设有十余项游乐项目;设有武舞、民间百艺、书场等表演场所,节庆期间有大型民俗表演。
5、购物
丱兮村商业街为主要购物区。
6、停车
在泊山路口、火山博物馆入口、山口井度假村设有停车场。
7、环卫
除碣石山外,各片区景点均设公厕;九河苑、山口井度假村、沿车游线、步游线每150米设一处垃圾箱。
第七章 旅游产品规划
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物、交通、食宿、游娱、休闲、购物等因素的综合,是旅游体验的完整系列,因此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基础,旅游产品除了其物质性内容以外,还包括非物质性内容,比如服务。
碣石山旅游产品的设计,注重产品的创新性、组合性,注重产品的参与性、互动性。
碣石山旅游区有五大产品,即以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产品;以碣石山、九河苑组合的观光游览产品;以千童岛、丱兮村组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以饮马湖、群岛组合的休闲娱 乐产品和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在旅游区内形成五个片区。
说明如下:
第一节 由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产品。
一、主题设计
以火山遗迹为资源,兼有科考科普、观光游览双重功能的旅游产品。
二、概况
本区占地22万平方米,包括碣石山西部山体约10万平方米和碣石山西侧12万平方米。山体部分划定为火山遗迹保护区,西侧修建火山博物馆,恢复达摩洞。
三、创意说明
(一)从资源导向方面分析
碣石山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因此是无棣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碣石山的典型地貌、象形景观、山口井、达摩洞等,一经开发,可以形成很强的旅游吸引力。
(二)从市场导向方面分析
火山旅游既能吸引成年人,更能吸引青少年,近几年来,我国的青少年已经从旅游大军的"混合编队"中游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增长迅速的细分市场,寒暑假出游已经成为大、中城市青少年的生活常态。对青少年细分市场的调查表明,科普类产品是青少年首选的热点产品,因此本项目可申办为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以一年一度的冬令营、夏令营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
(三)从现状方面分析
一是碣石山破坏严重,不开发,保护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旅游开发既具有保护意义,也具有抢救意义。
二是碣石山面积小,容量小,景观少。因此将在山体西侧建造火山博物馆,恢复达摩洞,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人文色彩,完善产品的科普功能。这两处建筑,除洞口、大门立面外,全部用挖湖土、火山灰、火山砾石覆盖,成为碣石山体的一部分,两处建筑也因此成为"洞穴"。
四、规划说明
(一)建立"火山遗迹保护区"
碣石山中、西部山体的典型火山地貌区和山口井周边划为"火山遗迹保护区"。
(二)铺架木栈道、木平台
保护区内不允许游人踩踏,在登山蹬道两侧架设木栈道、在重点观察点架设木平台,供游人驻足观察,摄影留念。
木栈道的架设,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火山遗迹,还将增加火山的神秘感。
(三)设立导游牌栏
在重点观赏部位设立导游牌栏,介绍火山知识,同时也使用一些警示语、广告语、比如"火山之旅,只留下记忆、只带走照片"。这类话语,不仅能唤起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也能增加旅游者的兴趣。
(四)修建"达摩洞"
据史书记述,碣石山西南半麓原有一天然洞穴,广两丈余,深不可测,相传直通东海,并有龙马出没,洞内有达摩塑像,镇守此洞,免生水灾。民间因此有"达摩爷抬抬腚,海丰(今无棣)没了命"的说法。现达摩洞已毁。重新修建的重点是:
1、洞口
达摩洞有两个洞口,一个建在泊山路南、火山博物馆入口东侧,另一个建在碣石山西南半麓。在山体扩容前,予制钢混管状通道,自山半麓几经弯曲到达山下,通道内壁采用石料、火山砾石干粘工艺,形成天然洞穴状,洞口以石料堆砌,游人可拾级而下,体验达摩洞的"深不可测。"
2、达摩洞内部与火山博物馆连通,洞内主要景观有:
(1)火山剖面
沿洞东侧立面制作出典型的火山剖面,采用声光电手段形成色彩斑阑的视觉效果,每隔30分钟作一次火山喷发演示。
(2)"海眼"
以声光电手段制作,形成深不可测的视觉效果,走近时可闻海啸声。
(3)达摩塑像
根据历史资料复原。
(五)修建火山博物馆
1、火山博物馆内部与达摩洞连通,火山博物馆也采用予制予埋的建造方法,建成后将全部用挖湖土、火山砾石覆盖,仅在泊山路一侧露出大门。
2、火山博物馆内设置若干项科普项目,比如:
(1)地质"年轮"
以火山灰、大山褐土、粘体红土、潮盐土、贝壳等制作的大型"年轮",使旅游者打破时空概念,步入时光隧道。"年轮"旁设有模拟考古项目。
(2)火山监测
将碣石山北侧两处地震观测站移入博物馆,保留其监测职能,同时也供青少年参观实习。
四、旅游工艺品、纪念品
碣石山实行保护措施后,不允许旅游者捡拾火山弹等。可组织当地工匠制作封存有火山弹、火山灰的"琥珀",包括项链吊坠、镇尺等,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五、特色服务
碣石山的导游、巡山等服务,将由熟知当地历史、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承担,他们既能以长者身份向旅游者讲述碣石山的奇闻轶事,又能体现服务人性化的原则,并通过旅游服务增加收入。
六、建设时序
1、近期 山体整治、铺架栈道
2、中期 修复达摩洞
3、远期 建设火山博物馆
第二节 由碣石山、九河苑组合的观游览产品
一、主题设计
展示、演绎碣石山积淀的黄河故道文化的观光游览区。
二、概况
本区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碣石山周边的建筑物将全部拆除,东、西、南三侧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因碣石山地处黄河下梢,九河之域,这块土地定名为"九河苑"。
"九河苑"将利用挖湖土进行地形改造,形成高低起伏的丘陵,并与碣石山东坡连接,犹如碣石山东向延伸。碣石山东坡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与九河苑组合后,总面积达29万平方米,进行统一规划,在旅游区内定位为观光游览区。
三、创意说明
(一)从"盛世复名"到"历史重光"--从碣石山的文化积淀方面分析
碣石山不仅是一座火山,也是一座文化山,它积淀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碣石山文化积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以山为载体的文化
碣石山上曾建有佛、道、儒和民间崇拜神的寺院观宫阁庙十余处,曾是鲁此大地唯一一处历史文化建筑荟萃之地。这么多历史文化建筑落户在一座小山,可以用中国山水文化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天下名山僧占多",我们可由此想见碣石山历史上的辉煌。
2、以山为表现对象的文化
《禹贡碣石山》一书精心收录了从西汉至清末的碣石山诗词近三十首,其中包括曹操、陆游等著名诗人的千古绝唱。
著名秦汉始专家安作璋教授认为碣石山复名"给无棣争得了一个千古名山胜地",对碣石山文化资源的品位作了充分概括和肯定,可以说碣石山"盛世复名"是第一步,要通过旅游开发才能实现"历史重光"。
(二)从山上到山下--从旅游区扩容方面分析
旅游区扩容后,创造了展示、演绎碣石山文化的广阔空间,为了有效保护山体,可以在山下恢复大部分历史文化建筑,并适当增加几处新的景观建筑,形成景观富集、环境优美的观光游览区。
(三)从隐性创显性--从旅游开发方面分析
目前,碣石山上的所有历史文化建筑均已毁圮,所谓碣石山文化已经成为尘封在历史书籍中的文化、老人们记忆中的文化、民间口头传承的文化。旅游开发就是要把这些隐性文化转变为显性文化,因此该复原的建筑物要复原,该新建的要新建。
四、规划说明
碣石山、九河苑观光游览区内将建设十处小体量、小组团的景点。
1、碣石晓黛
历史上的"八景"之一,指碣石山顶的晨景,历代诗人多有诗赋赞叹。
拆除现有观海亭。重建一亭,重檐攒尖硫璃顶、仿明清建筑,仍命名"观海亭",是碣石山的标志性建筑,游人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东面亭柱有楹联,取清代无棣籍诗人张克家的两句诗"远眺应知沧海近","行吟别觉洞天幽"。
西面亭柱也有楹联,取安作璋教授题词"禹迹已湮,碣石犹存","盛世复名,历史重光"。
2、大山初祖
建在碣石山东坡台地,是由玉皇庙、碧霞元君宫组合的景点。是一组单檐歇山悬山硬山、仿明清的两进院落。
碧霞元君当地人称"大山奶奶",据传说是最早落户大山的神祗,故称大山初祖。
泰山、北京妙峰山都建有碧霞元君宫,供奉的也是碧霞元君,传说与碣石山的碧霞元君为三姐妹,以碣石山的碧霞元君为长,她们受玉皇委派,专司民间生子、祈福、疗疾、祛灾等事,所以有"香火鼎盛数元君"的说法。同时还有"娘娘照远不照近"的说法,意思是越远越灵验,所以1988年北京妙峰山恢复后,东北、华北游人闻风而至,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期间,更是游人如织。予计本景点修复后,同样会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
3、禹王遗踪
新建,是一组夏禹的纪念性建筑。包括禹王台、禹王雕像、禹王宫。台基面是以《禹贡山川总会之图》为兰本的浮雕,称《禹迹图》。台中心立禹王雕像。禹王宫内南、西、北三面墙是根据禹的神话与传说创作的大型丙烯壁画,如"鲧腹生禹"、"变法治水"、"联姻涂山女"等故事,纪念大禹从治水到治国的伟大功勋。
本景点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还有很强的趣味性,《禹迹图》浮雕将使用"中国第一幅导游图"的广告语,游人可以登台踏察,在浮雕中寻觅禹迹禹踪。
4、倒坐观音
根据历史资料恢复,是本区内唯一一处佛教文化建筑。原建在山口井北,现移到山下,为单檐悬山的仿明清建筑,堂内塑观音像,面北而坐,故称"倒坐观音"。
5、贝宫贝丘
无棣滨海的贝壳堤,既是化工,贝瓷生产的矿产资源,也是颇具地域特色的地貌奇观,因此可以在观光游览区内制作一个景点。
贝丘,是以经过粗筛的贝壳堆积的几个小丘陵,游人可嬉戏拾贝。贝宫是一组小巧玲珑的建筑,外饰面局部干粘贝亮,与贝丘浑然一体。贝宫内展示、出售无棣的名牌产品贝瓷。
6、始皇拜荆
碣石山旅游区内设计有三处与秦始皇有关的景物,一是饮马湖中的千童岛、丱兮村,二是本区九曲碑廊中的"无字碑",三是"始皇拜荆"景点。
秦始皇拜荆的故事,取自《吕氏春秋》。公元215年秋,秦始皇巡视碣石山,看到一个地方长着荆条,立刻下马跪拜。李斯问其原因,秦始皇说:"此岛所望荆条,正是朕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见荆条如见恩师,焉能不拜。"
始皇拜荆景点建在本区的西北端,由碣阳湖、拜荆亭组成。碣阳湖利用原洼地引水形成湖区,面积约700平方米,湖畔植柳、荆、芦苇、蒲草等。拜荆亭是两座单檐连体建筑,一座内立始皇作辑拜荆雕像。另一亭为游人休息场所。
7、九曲碑廊
中国的旅游文化有重文的传统,"山川景物,因文章而传",因为有名人文人的诗文题咏而使风景名扬天下。《禹贡碣石山》一书中,收录了赢政、曹操、陆游、刘长卿、杨巍等历代名人诗人的诗文21篇,规划以传统的碑廊碑林形式做一个景点,即九曲碑廊。
碑廊建在本区是东西角丘陵上,是一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的带状建筑,因此称九曲廊。
廊内有历代名人文人的诗文碑刻约30座,诗文邀请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并移回失落在民间的"无字碑",即赢政《碣石门辞》残碑。
8、古井通海
传说山口井与碣石山同龄,且直通大海,故称"海眼",古井深不可探,水质甘甜,冬暖夏凉,四季不枯,至今仍是养育山下众生的天然甘泉。
拆除现有山口井亭,新建一重檐八角井亭,并立《古山口井志》碑,供游人赏析。
9、故道图腾
图腾柱建在本区东北角,花岗岩柱,高9米(含基座),立方体,平面边长3米×3米,分为9层,自下而上分别以结绳、刻木、刻陶、甲骨、青铜、刻石、竹木、丝帛、纸本九种"记事"形式,表现碣石山积淀的黄河故道文化,出现夏禹、秦皇、汉武、曹操等历史人物和治水、巡游、赋诗及徐福东渡等场景。全柱采用高浮雕表现手法,风格庄重、典雅。游人可领略黄河故道文化的源远流长、积淀厚重。图腾柱建在本区东北角。
环图腾柱地面以五种土壤形成"五色土",有贝壳细屑、火山砾灰、大山褐土、粘体红土和潮盐土,均取自黄河故道。
10、盛世文昌
碣石山东峰原建有文昌阁已毁。将在本区东北侧重建一座两层、四角、重檐卷棚顶的阁楼,仍命名"文昌阁"。
文昌阁将辟为文化人的活动场所,珍藏有关碣石山的典籍、书画、每年举行笔会。首层设茶室,供游人休息品茗。
第三节 以饮马湖、群岛组合的休闲娱乐产品
一、主题设计
"亲水"的体闲娱乐区。
二、概况
1、饮马湖是人工开挖的湖区,面积109万平方米,在利用挖湖土填高周边堤岸后,水深可近3米。2003年11月中旬,由无棣县水务局组织,邀请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组进行实地勘察,认为湖区可选址在大济路西、泊山路北、辛海路南、大庆沟以东的低洼荒碱地,并对充湖水质、供水水源、土方处理等问题提供了建议。
本规划考虑到在大青沟与泊山路交界处、泊山路北原二中西侧各有一块台田,已种植枣树,可予保留,作为开展观光、采摘活动的场所。
2、饮马湖中予留有曹公岛、千童岛两个大半岛和一处小群岛,小群岛由三个小岛组成,在进行地形地貌改造后,以景观特征命名为石岛,沙岛和生存岛。三小岛彼此相连,呈串珠状分布,总面积为8万平方米,游人须乘船上岛。
三、创意说明
(一)迅速淡化人工痕迹,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生态环境,饮马湖岸除泊山路一侧、辛海路一侧进行局部护砌而外,其余保留土石缘岸。
三小岛上不建任何建筑,石岛上怪石嶙峋,沙岛上细沙漫漫,生存岛上草木丛生。
(二)休闲娱乐项目以"亲水"为特色,包括:
(1)垂钓,以石岛为主,设立垂钓区。
(2)游泳、戏水、日光浴,以沙岛为主,游人可租用遮阳伞、沙滩椅等用品。
(3)野营、生存训练,以生存岛为主,可架设临时帐蓬,划定烧烤区。
(4)游人可租用木排、小舟作环湖游,可以在曹公岛游人中心,千童岛游人中心登陆。
(三)饮马湖西岸建有游人中心,兼作码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出租钓具、伞、椅;出售小食品、饮用水等;设有医疗与救护机构;售票、租船。
第四节 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
一、主题设计
以曹操"东临碣石"的史事为背景,以"曹营"为拟态环境的小型旅游主题公园。
二、概况
曹公岛是挖湖时予留的半岛,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南部与饮马湖南岸相连,全岛填高约3米,地势起伏,南高北低,最高处为6米。
为营造景观、安置节目,全岛采用"一环线、十板块"的总体布局结构。"一环线"是指环岛路,沙石路面,宽4-4.5米,是步游、车游的两用路,这里的"车"是指马车。环形路东南以吊桥与陆地连通,设立主题公园的大门。"十板块"是指十组节目场地或景观场地。板块之间以地形、树木等间隔,与环岛路之间以小路连通。
三、创意说明
1、旅游主题公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它的最大特点是赋予节目以某种主题,围绕主题营造游乐内容与形式,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并获得特殊感受。
2、曹公岛因曹操"东临碣石"的史事而命名。旅游主题公园做的是曹操的文章。它以"曹营"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器物营造拟态空间。目前我国旅游主题公园多以科技、机械手段创作场景与节目,曹公岛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历史资料,复原创作了十几项汉魏时期的游乐节目,妙趣横生,简单易行,健身益智,具有强的旅游吸引力。
3、曹公岛建筑景观独特,吊桥、辕门、路砦、云梯、营盘等呈现一派军旅建筑风貌,全部建筑物均为木柱、泥墙、茅顶,简拙古朴。仿汉制式的驿车环岛游戈,既为游人提供代步工具,也为小岛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4、曹公岛全体服务人员都是汉代"武士",从当地居民中挑选。
四、建设项目、游乐节目说明
(一)入口区
入口区设在岛东南角,在挖湖时予留一段堤坝,以石料加固,作为上岛的通道。堤坝两侧建护栏,护栏为水泥仿木墩,连接粗绳索或铁链。入口处放置奇突磊落、苍硬顽涩的巨石,以汉隶书体镌刻"曹公岛"三个大字,巨石旁有汉代戎装武士守护。;
(二)吊桥
木制,长约5米,宽约3米,以绞盘控制起落,由武士操作,吊桥既是交通建筑,也是景观建筑。吊桥每小时作一次起落表演,起落时武士们击鼓鸣角,迎送游人通过。
(三)辕门、路砦
辕门是主题公园的大门,路砦是建在大门两侧的围墙,均以圆木制作,路砦旗杆上悬挂"曹"字旌旗,晚上悬挂红灯。
(四)"武舞"区
武舞与武术在原始文化中本为一体,但武舞具有表达思想感情和娱乐的功能,因此往往用来迎送宾客,在我国历史文献中记干戚舞、破阵乐舞、大面舞等多种武舞。
在辕门内侧有一小型武舞广场,由武士表演武舞迎宾,可以表演汉晋时盛行的"傩舞",即戴有面具的舞蹈,热烈、神秘、威猛,极具感染力。
(五)射庐
射庐就是古代射箭馆,由于孔子"六艺"的倡导和身体力行,早在春秋战国时即有射庐、射馆,并以射术与礼仪相结合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射礼",在射术中贯穿了道德礼仪观念和规则,寓德于武,使人们从射术中学礼。东汉、三国是箭弩射技发展最快的时期,所以《汉书·地理志》说"汉兵器以弩为尚。"
射庐包括箭庐、弩庐两个场所,在入口厅上空悬挂着由箭、弩携带的古代火器,如"神火飞鸦","火龙出水"、"蒺藜火球"等等,通道两侧阵列弩机、弩床等,令人目不暇接。
游人们习射要按"礼"的要求,可分为手射、燕射、宾射、大射等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习射又使用不同的"侯"(箭靶),从而使游人的习射活动充满神奇色彩。
(六)角抵场
角抵场是一个露天表演、竞技场所,不设座椅,旅游者可以围观,也可以下场一显身手。
汉代的角抵类似今天的摔跤。角抵既是民间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是汉王朝待宾客的节目。汉代中日交往频繁,据《后汉书·东夷传》云:"倭在东南大海中,依山岛而居,凡百余国","通于汉者三十余国。"一再目睹角抵的日本使者将其带回日本,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相扑。
曹公岛上的角抵场,既有角抵表演,又有手博、中幡、戏法、杂耍等民间百艺,全部由武士表演。
(七)试力廊
依山势而建的木廊,廊内有"扛鼎"、"翘关"等十余项古代练力、试力活动,游人可自娱自乐,也可以在武士辅导下参加"武举考试",廊内也是游人小憩的场所。
(八)云梯
分为木梯、绳梯,安置在山脚下、供游人攀援。
(九)水寨
建在岛西北测滩地上的滨水建筑,木结构,主要功能是开办"武士餐",同时也兼作游人码头。
(十)曹操雕像
据史书,建安11年(206年),曹操自并州东略边境,征讨海贼,曾登临碣石山,留下了著名的《步出夏门行》。另据《南齐书》,曹操、曹丕父子都喜"上马横槊",故后人多以"横槊赋诗"赞叹之。本雕像为曹操依马横槊,气宇轩昂,英武非凡。"依马"突出了曹操伟大军事家的气质,也点化出"饮马湖"的寓意。雕像立于全岛最高处台地上,像高3米,基座高2米,加上台地的6米高度,使雕像成为全岛的制高点。雕像是曹公岛的主题建筑、标志建筑。台基上镌刻《步出夏门行》。
(十一)中军大帐
建在曹公岛东侧坡地,圆形拱项,可用水泥建筑,但外饰面及内壁必须作出布、革效果。帐内放置座榻、屏风、书几、灯盏及短兵器。
(十二)其他建筑物、小品
1、抛石机
据《后汉书·袁绍传》载: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曾经用霹雳车发石击败袁绍,在《后汉书》注中说"以其发石声震烈,呼为霹雳,即今之抛车也。"抛车就是抛石机,是汉代体积最大的武器,可依据历史资料复原,在公园内展示。
2、小军帐
在几处适宜地点建造小型军帐,以营造军旅氛围,并能用来开设小卖点、游人休息点。
3、望台
木制、茅顶两层,以木梯上下,上有戎装武士守卫。
四、建设时序 近期
第五节 由千童岛、丱兮村组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
一、主题设计
以徐福东渡的史事为背景,浓缩、复原、演绎鲁北民俗风情,是具有食、宿、行、游、娱、购综合功能的"鲁北第一村"。
二、概况
本区位于碣石山旅游区东北一隅,北有辛海路、东临大济路、南傍泊山路、西侧有半岛伸进饮马湖,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
三、创意说明
(一)根据《史记》等十余部古籍记述和中日两国的考古成果,专家认为,碣石山是徐福东渡的入海口。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徐福率童男女自盐山启程,经无棣沟,从碣石山入海,经高丽、过硫球,到达日本岛。在碣石山山附近,至今尚有秦台、丱兮城、千童县、望子岛等与徐福东渡有关的历史遗存,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徐福东渡的奇闻轶事。而日本佐贺出士的铜镜、陶器、铜币、箭镞和2000座墓葬中的瓮棺,与盐山县原千童县境内的出土文物完全相同。
徐福东渡的史事,是本产品悠远、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为本产品笼罩了神秘、传奇的色彩。
(二)徐福东渡的史事,不仅在中国广为传颂,在日本、韩国也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徐福东渡的史事,在日本的《神皇正统记》、《罗山集》、《名胜地志》等几十种史籍中都有记述和评价,有的史书认为"日本文化始于徐福"(《原始秘书》),可见徐福在日本的地位与影响。
在韩国的济州岛和日本,有几十处徐福遗迹,均被悉心保留保护,比如日本的熊野被认为是徐福居住之地,"徐福带童男女五百人,携五谷种子及耕作农具至日本在熊野浦登岸,从事农作,养育童男童女,子孙遂为熊野之子。"(日·《和歌山县史记名所志》)这个地方还建有徐福墓、徐福祠等,因此被称作秦须浦,也称秦住(日·《同文通考》),有诗云"继岸风澶著舳舻,里人犹自说秦须,三千入海童男女,知否当时尽到无?"
在日本、韩国都有徐福研究机构,比如日本的"史迹保胜会"早在1923年就成立了,并在1930年就举行了"徐福来朝二千年祭"的纪念活动。
本产品借助徐福东渡史事的影响,以千童岛、丱兮村为载体,搭建起碣石山旅游区的国际市场平台。
(三)本区包括三个部份,即千童岛、丱兮村、枣园。本区中"千童"、"丱兮"、"望子"等称谓均取自碣石山附近历史遗存的名称,颇能引发游人的情趣和联想。
四、规划说明
(一)千童岛
1、千童岛和挖湖时予留的半岛,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部与丱兮村相连。千童岛利用挖湖土堆积加高,地势南高北低,地貌起伏多变,南部隆起处高9米,顶部形成一台地,东南部凹进,形成一避风港湾,凹进处以石材堆砌,形成危岩景观,高约8米。
在碣石山附近,历史上有"千童村",是徐福东渡前侨居童男女的村落。半岛因此取名千童岛。
2、景观建设说明
千童岛的景观,可以借用清代文人俞樾的描述,千童岛有"重重叠叠坡,弯弯曲曲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还要加上"精精巧巧亭、飘飘洒洒瀑"。主要景观包括一林、一亭、一台、一瀑、一石。
(1)一林是"友谊林"
千童岛几乎全部为绿树覆盖,是一座绿岛,树林由中、日、韩青少年共植,故称"友谊林"。
(2)一亭是"望子亭"
建在山顶台地,是一座木柱、茅顶的小亭。
(3)一台是"秦台"
建在东南侧凹进处,以自然形状的石块、石板在滩地上铺砌,背拥危岩,三面环水,危岩上镌刻"秦台"二字。据《无棣县志》等史籍,秦台是"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在此筑台望之",故称秦台,清代张延翰曾作《秦台》诗,其中有"不见徐福还,但闻祖龙死"句,祖龙即指秦始皇。
(4)一瀑是"三叠瀑"
在千童岛西、北西侧予埋输水管道,引水上山。除浇灌树木之外,在危岩处造瀑,瀑分三级,故称"三叠",通过挖制水量,使水流或如飘雪拖练,或似碎玉摧冰,是全岛唯一的水景。
(5)一石是"系船石"
在浅水处立巨石,刻"系船"二字,水下有铁锚若隐若现。
(二)丱兮村
1、关于"丱兮村"称谓
无棣历史上曾有"丱兮城",是徐福东渡前,侨居童男女的地方。古代儿童要把两鬓头发扎成发髻,与"丱"字像形,所以《诗经》上有"总角丱兮"(《齐风》)的诗句。
2、丱兮村的特征
丱兮村是民俗风情旅游村。民俗风情是一种独特的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娱乐、婚恋、节庆、礼俗等方面所特有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在当代社会中,渴望回归自然和体验异质文化是人们旅游需求的两大"热点",所以民俗风情旅游倍受青睐。在世界范围内,民俗风情旅游被认为是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人类文明进步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丱兮村民俗风情旅游有以下特征。
其一,本乡本土
民俗风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所独有的人文旅游资源,一旦离开本乡本土就成为表演,一旦失真就成为"伪民俗"。因此,民俗风情旅游必须以当地人为开发主体,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俗风情旅游。丱兮村的全部居民都来自当地,将结合碣石山三个自然村的搬迁,培养一批旅游专业户入住丱兮村。
其二,原汁原味
民俗风情旅游是跨国家、跨地域、跨民族的旅游,是跨文化的旅游。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可以浓缩不同文化之间的反差,形成不同文化之间强烈对比场景,从而使旅游者在异质文化的环境中获得感受与经历。在丱兮村里,将恢复一些已经失传、本地独有的习俗。
比如在住的方面将恢复当地传统的民居"回形屋",这种民居在当地也已经不多见;在吃的方面恢复以枣为主要原料的"四大年吃",同时还以醉枣、炕枣等待客,以体现枣乡风情;在穿的方面将恢复小孩的"暖袖"等等。
其三、乡情亲情
民俗风情旅游是所有旅游类型中最有人情味旅游,在碣石山旅游中,我们可以把火山遗迹考察看作是人对自然的亲近,把九河苑游览看作是人对历史的访问,把寺、庙、宫观游览作是人与神灵的对话,把登山涉水看作是人对自我的超越,那么丱兮村的民俗风情旅游则是人与人的亲近、人对人的访问、人与人的对话、人对异化的超越、旅游者通过感受乡情亲情,可以找回当今社会正在失去的真诚与朴实,在人际关系上返璞归真。这是丱兮村民俗风情旅游的魅力所在。
3、丱兮村规划说明
(1)丱兮村村口
村口设在大济路东侧,与千童岛遥遥相对。村口采用开敞式,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的行人、游人均可自由进出,走街串巷。
(2)民居区
设在丱兮村北侧,由大约50个独立的农家院组成,全部采用传统的"回形屋"建筑,泥墙、木梁、草檐、瓦顶,以当地的传统技术与工艺建造。总体风貌朴拙淡泊,疏密有致。
庭院的绿化、美化要达到"六有",即有庭荫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芳香植物、花坛和盆栽,形成宜人的居住环境。
民居既是居民的生活场所,也是旅游者住宿场所。因此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也要达到"五有",即有一件以上传统家具、有独立的客房(3张或3张以上床位)、有独立的卫生间、有淋浴设备、主人有服务能力与技能。
(3)饮食、商业一条街
大山镇自古就是"四方商贾,群萃而错处"的大镇,是著名的鲁北大集所在地。在丱兮村南部将建造一条饮食、商业街。街区内店铺鳞次栉比,旗幌飞扬,是旅游购物、品尝地方风味的好去处。一些店铺可采用"前店后坊"形式,边制作边出售,并吸引旅游者参与、学艺。街区内可设立:
·草编坊、木编坊黄河沿岸多柳,黄河三角洲上多苇、多蒲、多草,沿黄河农家喜种高梁,所以又多梃杆,无棣人利用这些资源生产草编、苇编、柳编、梃杆编等,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且已远销海外。
·布艺作坊 鲁北民间的虎枕、虎帽、虎鞋和儿童暖袖等,颇有地域、乡土特色,是前景看好的旅游纪念品,应在街区内开店设坊。
·贝瓷店 贝瓷是无棣的名牌产品,可在街区内设立"窗口"。
·枣制品店铺 由于气调库的使用,无棣的冬枣已可以反季节上市,同时其他枣制品如枣酱、枣醋、醉枣等均可以成为旅游商品。
·名酒店铺 由小枣酿制的烧酒称"杠",酒性烈、后劲大,最具鲁北人精神,因此"枣木杠"、"大山杠"等当地名酒应在街区内有一席之地。
·地方名吃、小吃、店铺 要通过发掘、引进等形式,使鲁北名吃、小吃落户街区,比如"大山烧鸡"、滨州"锅子饼"、高清"抓髻头烧饼"、沾化的新春第一鲜"清炖开凌梭"等,都可以在街区内开店。
·书场 鲁北说书是颇受民间喜爱的文化活动,可以与饮茶品茗结合,在街区内设立书场。
·书画店 受孔孟影响,鲁北有不少"耕读之家",在无棣民间也是藏龙卧虎,有不少水平很高的书法、绘画爱好者,可以在街区内开店,展示才艺、出售作品。
(三)观光枣园
1、观光枣园以原二中北台田上的枣园为基础,经改造后成为以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场所,是丱兮村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2、观光枣园内除金丝小枣外,还要栽种串杆、马牙、辣芝、壶瓶、婆枣、铃枣、冻枣、套子枣、长木枣、骏枣、龙爪枣等,可谓枣林奇观、以此构成旅游吸引力。
3、丱兮村民俗风情之旅也是"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之旅。据史书记载,无棣县枣树栽培历史可以溯至战国时期,如今金丝小枣产量居全国县级单位之首,且因品质优良,已成为人民大会堂宴会用品,因此无棣有"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的美誉。要通过观光枣园宣传无棣,传播无棣的地区形象。同时,枣是无棣人心目中美好甜蜜的象征,枣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的婚嫁、生育、取名、节庆、饮食等均与枣有不解之缘,因此,碣石山旅游区将枣定为吉祥物,碣石山旅游是"最甜蜜的旅游"。
(四)游人中心
设大丱兮村西北角,是具有"渔家"风貌的滨水建筑,水上泊小船。游人可由此登船进行环湖游,也可以到达曹公岛和群岛。
第六节 山口井度假村
中远期建设。3星级旅游饭店,建在山口井南侧,具有依山、靠井的优美环境和井水洗浴特色。
第七节 植物观光产品
一、枣林
在丱兮村、饮马湖西南角为保留一块枣林,经改造成为观光枣林。
二、碣石山体植被
山体以种植黑松、侧柏、银杏、黄栌、火炬树为主,台地上种植桃、杏片林。
三、在观光游览区、结合建筑物特点,种植片林,并形成季相景观
春季景观植物:连翘、西府海堂、山桃
夏季观赏植物:柽柳、珍珠梅、垂柳、银杏、国槐
秋季观赏植物:合欢、黄栌、火炬树
冬季观赏植物:黑松、侧柏、黄杨、丹麦草
四、沿湖绿化带
沿湖以种植垂柳为主,并形成绿化带。
五、沿路绿化带
沿路以种植国槐为主,并形成绿化带。
第八章 基础工程规划
一、道路工程规划
碣石山外部交通条件良好。内部道路、交通工程包括:
1、驿道(马车游道)
总长约1800米,自泊山路口,经曹公岛入口、火山博物馆入口后返回。驿道修建在泊山路两侧旅游区内,在与入口连接处设港湾式停靠站,在曹公岛设环岛驿道。
2、登山蹬道
保留加固碣石山山北蹬道,新建山东蹬道,总长约900米,宽度为2.5米,花岗岩铺砌。
3、步游道
各片区内游人步游道路,总长约4900米,分别用沙石、条石路面。
4、船游道
湖区、设船游道,建停靠码头即游人中心处。
二、管线工程规划
(一)给水
1、用水量预测
(1)游人用水
住宿客人按中高档标准计算,每床按400升/日计,散客按床位用水的20%计,游人日用水预测2.5万升/日,年用水量750万升/年。
(2)灌溉用水
按同等规模公园灌溉用水标准,近期年用水量为1100m3/d
远期年用水量为1500m3/d
(3)消防系统
消防用水按10升/秒计。重点部位建消防用水井,用水量按120m3计。各建筑物内均配备灭火器。
(4)给水设施规划
借助碣石山旅游区水体工程,建议建设水厂一座,近期规模2400m3/d,远期规模5200m3/d。
(二)排水
1、排水体制
旅游区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2、雨水排放
在建筑物密集区布设雨水暗沟,收集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其他区域利用道路边沟排放雨水。
3、污水处理
(1)旅游区内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
(2)污水处理采用分散处理形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沼气化粪池或一体化氧化池。污水污泥消毒后可作农肥。
(三)电力工程规划
1、能源结构分析
根据环保要求,旅游区内今后禁止以柴、煤为燃料,电能应逐步成为旅游区内主要能源。
2、电力负荷预测
(1)接待服务设施用电负荷
按1.5kw/床计,近期用电负荷820kw,远期用电负荷2200kw。
(2)景区照明用电负荷
包括路灯、泛光照明等,近期用电负荷5500kw,远期用电负荷9600kw。
3、电源及电力系统规划
旅游区内各类用电由外部线路末端接入,旅游区内采用埋地电缆,以保证不影响景观。在丱兮村、山口井度假村为建一处度电站。
第九章 市场营销
碣石山旅游区的市场营销,目的在于扩大目标市场区人们的旅游有效需求,其中包括(1)确定旅游区能够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及其总体映像(product and its overall image)(2)确定旅游区具有出游力的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s)(3)确定能使目标市场信任并抵达旅游区的最佳途径,即营销(marketing)。
由于碣石山旅游区是一个小规模的旅游区,从旅游产品的数量、等级以及所处的区位等方面综合分析,碣石山旅游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成为长途旅行的单一旅游目的地,它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吸引本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旅游者,同时可以为中、日、韩青少年搭建起交流和联谊的平台。本章围绕这些最实际的目标进行研究并提供建议。
第一节 现状与产品分析
(一)现状分析
如我们在前文所说,无棣县的旅游资源除碣石山、大口河之外,全部为小型景元类资源,并且呈散点式分布,旅游开发举步艰难,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因此应立足通过碣石山和大口河的开发打造出无棣旅游业的奠基产品,形成无棣旅游产业和旅游市场。
(二)产品分析
碣石山旅游区的产品设计,充分考虑了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注重产品创新性,对火山遗迹、丱兮村两个主题产品的设计,还注重它们在鲁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唯一性,使它们成为真正的"京南第一山"、"鲁北第一村",成为科普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的"精品",从而具备市场竞争力。要通过精心打造,使它们成为无棣旅游业的奠基产品。
(三)综合建议
1、鉴于碣石山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建议由无棣县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兼有项目开发、市场开发双重任务的母体公司,完全按市场行为运作项目。
2、鉴于碣石山旅游区的市场开发必须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建议实施项目开发与市场并举的战略。比如千童岛的开发应借助外事部门联系日、韩驻华使领馆和长驻商社,组织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进行植树等共建活动,为三国青少年打造一个联谊、交流平台,为碣石山旅游区形成市场"接口"。
第二节 以组合产品启动本地市场
(一)本地市场是碣石山旅游区的一级市场
滨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是碣石山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市场,这是因为:
对本地居民来说,碣石山旅游具有距离、交通方面的便利,旅游花费少;
本地居民对碣石山的认知、认同程度最高;
大众旅游热已经萌动,根据其他城市的经验,居民的出游往往首选周边地区。借鉴近两年北京推出的"让北京人了解北京"、上海推出的"上海人游上海"的旅游组织形式,滨州市、无棣县旅游主管部门可以用产品组合的形势把碣石山旅游推向本地市场。
(二)旅游产品的组合策略
旅游产品的组合可以让旅游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尽可能多的景点。因此可以推出"滨州周边一日游"、"黄河故道一日游"、"火山一日游"、"让滨州人了解滨州"等专题旅游组合产品。组合方式包括:
1、与县域内景点的组合
2、于市域内景点的组合
3、与工业旅游产品的组合
近年来,工业旅游以其新创意、新内涵、新视角在旅游产品上崭露头角,它是指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工业旅游的开展,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组合、宣传了企业的品牌,增长了旅游者的知识,提高了产品所在地的知名度。因此我国众多名牌企业纷纷推出了工业旅游项目,比如青岛啤酒厂率先在全国啤酒行业推出了"琼浆玉液--青岛啤酒欢迎您"的主题工业旅游项目,南京市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旅游线路,组合了几家钢铁企业,把矿石粉碎、炼铁、炼钢、成材的全过程展示给旅游者。
碣石山旅游区可以与著名的鲁北化工集团、贝瓷厂形成共识,进行产品组合。
第三节 以主题产品启动省际市场
京、津、河北是碣石山旅游区的二级市场,可以用火山科普、丱兮村两个主题产品启动市场。
1、从产品的独有性方面分析
碣石山是华北地区唯一的火山,是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距离最近的火山,丱兮村石鲁北地区唯一的民俗风情产品,因此较容易引发省际市场的关注。
2、从产品品位方面分析
根据规划,碣石山火山、丱兮村都要打造成精品级的主题产品,因此可以在启动省际市场之初作为主打产品。
3、从产品的功能方面分析
两大主题产品既能满足人们食、宿、游、娱、购的需求,又能串接碣石山的其他产品。
(二)产品营销策略
1、注重形象传播
在本规划中,已为这两大主题产品设计了"京南第一山"、"鲁北第一村"的形象定位,并提出了细分市场的促销、宣传用语,可具体实施。
2、注重长期合作
青少年科普夏令营、民俗风情旅游都是重复消费最高的产品,青少年课外活动管理部门、旅行社大多作"定点"长期合作,同时旅游者也常以散客身份再访。因此,这两大产品的销售应该采用"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策略,并鼓励兮村居民与旅游者建立"一对一"的家庭之间联谊关系,适时使用"丱兮村,为你在鲁北安一个家"、"记住下周再相约"等促销口号,促进旅游者的重复消费。
第四节 以千童岛开发搭建国际市场平台
(一)鉴于徐福东渡的史事在中日韩民间都有深刻的影响,应借助千童岛的开发使碣石山旅游区的产品跻身国际市场。
(二)以共植"友谊林"为契机
日本、韩国在京津的商社等常驻机构多达6000余家,家属子女超过4300人,在北京、天津均设有小学,应该通过中日友协等机构发动共建千童岛"友谊林",借此形成碣石山旅游区与国际市场的"接口"。
第五节 举办节庆活动
节庆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以来,旅游就是节庆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不仅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活动,还促进了新兴节日的产生与发展。据统计,1986年至1997年的十年间,各地出现的新兴节日374个,其中三分之一冠以旅游节名称,新兴节日的产生大多以旅游、商贸活动有关。在国家旅游局发起的主题旅游活动中,新兴节日更承担着重要角色,每年都有一批被确认为全国重要旅游节庆活动。
碣石山旅游区的建设,为旅游节庆活动创造了载体,而节庆活动的举办,又会为旅游业创造市场、传播形象。
除传统节日春节、"五一"、"十一"外,碣石山可以举办如"重阳登高"等与传统节气有关的节庆。同时应创办鲁北地区第一个"冬枣旅游节"。
第十章 保护培育规划
一、保护规划
(一)保护原则
1、预防: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事先实施保护措施,提高环境的抗害力和恢复力。
2、控制:在保护的前提下,有控制地开展旅游活动。
3、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风景环境的变化作全方位监测。
4、治理:对今后建设可能形成的污染源进行治理。
(二)保护模式
采用分类与分级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以达到保护景观和构景空间的目的。
(三)分类保护
1、火山遗迹保护区,范围为碣石山西坡,面积为9万平方米。
2、水域保护区,以饮马湖为主,面积109万平方米。
3、植物景观保护区,碣石山东侧。
4、珍稀植物保护区原二中东侧枣园。
5、山口井保护区
(四)分级保护
1、一级保护区:火山遗迹、山口井。
2、二级保护区:水域、珍稀植物。
3、三级保护区:植物、建筑物。
(五)保护措施
1、一级保护区
(1)根据自然遗迹保护的法规,划界并设木栈道、木平台和围栏,游人只能观赏不得进入该区。
(2)对重要景观(如钓鱼台)可采用特殊固化工艺处理,以防止风化、流失。
(3)严禁挖掘、取沙、收集标本。
2、二级保护区
(1)水域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景条件。除雨水排放外,任何生活污水不得排入水域。并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2)建筑物风貌设计体现地方性、历史性,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坚持小体量、小组团的建造原则。
二、培育规划
1、建立培育启动区
启动区包括碣石山东坡、南坡、沿湖三个区域,其中碣石山东坡按林木景观带设计、启动。
2、建立苗圃区
约500亩,移进1-2年龄植株建立苗圃,并进行适宜条件研究和实验。
3、确定重点树种
结合碣石山东坡建筑、林木景观带的设计要求,选择、确定重点景观树种,采用换土措施进行移植,设立专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护养。
第十一章 碣石山旅游形象设计
一、旅游形象战略
旅游形象战略即TOURISM,IDENTITY、SYSTEM简称TIS,是指一个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通过塑造、传播具有典型个性和特色的形象,使社会公众感知、认同、购买其产品与服务的战略。
TIS由三个方面组成:
理念识别(MINO IDENTITY,简称MI),是TIS的灵魂,属战略的策略层面。它主要包括碣石山旅游区的形象定位设计、经营理念设计。
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属战略的执行层面。它主要包括碣石山旅游区内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外部社会活动系统的设计。
视觉识别(VISUAL IOENTITY简称VI),属战略的展开层面,它通过视觉系列设计,塑造碣石山旅游形象,凸显碣石山的个性,传达碣石山的精神理念。
碣石山旅游区是新开发的旅游区,通过TIS设计,可以提高旅游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产品制胜、促销制胜提升至形象制胜。
二、碣石山旅游区形象设计原则
1、形象的独创性
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催生了全国十几家"桃花源风景区"、"桃花源旅游区",连陶渊明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出现了桃花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中国文化中的"附会"传统,因为形似、神似、音近、误解空间、误读古书甚至因为热爱家乡而张冠李戴,牵强附会,其结果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
1954年,毛泽东的一首《浪淘沙·北戴河》一时结束了"碣石山在何处"的讨论,事实上否定了碣石山考证中的抚宁说、乐亭说、大兴说、卢龙说、凌源说、无棣说等,使很多人在认识上形成了"碣石山在河北昌黎"的定势。
无棣碣石山书于史、记于志,标于图,显于迹,无棣碣石山复名解破了学术界多年的疑惑与成见,但我们在其旅游区形象设计中必须考虑以上因素,强调无棣碣石山旅游形象的独创性。
一是要摆脱学术讨论中的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证明我是真的。因为绝大多数旅游者不是学者,他们对各种"说"没有兴趣,无棣碣石山的形象设计要离开学术讨论,避开问题争论,把一个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到达的旅游区形象传递给旅游者。
二是依据资源特色、旅游产品的特色,使用区别于其他"碣石山"的形象用语,比如宣传无棣碣石山文化积淀厚重、悠远,我们使用了"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表明碣石山的区位、旅游区的品位,我们使用了"京南第一山"。
2、定位的前瞻性
所谓前瞻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采用领先定位的策略进入市场,在今后可能发生的跟进性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是保持旅游区发展目标与市场形象定位的一致性、协同性,给旅游形象予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
3、主题的鲜明性
碣石山旅游区的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能产生旅游吸引力。
4、产品的创新性
碣石山的旅游产品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在食、宿、行、游、娱、购的很多方面摆脱了传统产品的条条框框。比如,它摆脱了边走边看的场景式观光游览,代之以全身心浸入的体验式休闲度假,前者是被动的、疲劳的旅游,而后者是主动的、轻松的旅游。再如它没有豪华饭店,代之以农家村舍,前者依然是城市般的灯红酒绿,后者则是乡土的朴实、淡泊。
三、碣石山旅游形象的理念识别系统
(一)总体形象理念
1、碣石山-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
"化石"一词,会让人想起那些由于自然力而保存下来的物质实存,古老而珍稀、无华而神奇。
碣石山源自亘古洪荒,是距今73万年的火山;
碣石山目睹了禹通九泽、决九河的壮举;
碣石山见证了黄河携沙造陆、把大海变成坦荡无垠的平原;
碣石山承载了秦皇汉武赐履、曹操登临吟诗的荣耀;
碣石山目送了徐福率童男女入海东渡……
因此,用"化石"来概括碣石山的特征与价值,最贴切不过。
2、碣石山-京南第一山
从北京南行,数百平方公里的鲁北平原坦坦荡荡、空空旷旷,几乎没有任何跌宕,碣石山是突兀而起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山峰。明代诗人在《登马谷山》中赞美它"平地突然一峰,登临若立青芙蓉",准确地道出了"第一山"的地理空间特征。
定位理论的核心是思想是"操纵已存在在心中的东西,去重新组合已存在的联结关系"。(艾·里特,杰·特劳特,1994)碣石山在哪里?"京南"这一方位词的使用,把碣石山与人们熟知的北京组合、联结在一起,能使旅游者很容易了解碣石山的地理位置,拉近了旅游者心目中北京与碣石山的距离,并能引发旅游者对"第一山"的丰富联想。
2008年前,碣石山的外部交通将大大改善,与北京等周边客源地的距离会真正接近,"京南"一词会更显魅力。
3、鲁北枣乡
无棣是"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已使用"中华枣乡"的市场促销口号,因此碣石山旅游区宜用"鲁北枣乡",以避免重复。
4、碣石山丱兮村-鲁北第一村
丱兮村的开发采用浓缩与复原相结合的办法,所谓浓缩,是把当地的民俗汇于一村,使旅游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验、领略其民俗精华。所谓复原,是根据史料,把已经湮没、濒临失传的资源挖掘出来,加以恢复,使之再现。因此丱兮村是鲁北民俗风情旅游的精品,可以冠以"鲁北第一村"的形象。
(二)细分市场促销形象设计
1、针对周边城市的休闲、"黄金周"市场、双休日市场
(1)碣石山 京南第一山-离你最近的火山(或近在身边的火山)
(2)碣石山 黄河故道的"化石"-奇山、奇洞、奇井、奇史、奇事。
(3)碣石山 鲁北枣乡-给你最甜蜜的旅游
(4)丱兮村 鲁北第一村 体验本乡本土、原汁原味、乡情亲情
2、针对青少年、冬夏令营市场
(1)碣石山 只留下记忆,只带走照片的火山之旅
(2)碣石山 农村农舍农家饭,沙岛石岛生存岛的体验之旅。
(3)碣石山 近在身边的火山
3、针对日、韩市场
(1)碣石山 徐福东渡的出发地
(2)回到徐福出发的地方
四、碣石山旅游形象行为识别系统
行为识别系统是旅游区形象理念在行动上的直接反映与表现,是塑造旅游区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行为识别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服务行为的设计。
(一)向全体居民进行旅游意识教育
随着碣石山的开发,其所在地大山镇将成为一个旅游镇,会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家庭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旅游服务。在旅游者心目中,大山镇的居民也是观察、交流的对象,旅游者会走街串巷,游览购物,与当地居民广泛接触。同时,当地居民也会把旅游者作为观察、交流的对象。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会对旅游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塑造良好的居民形象、营造"风纯俗美"的社会环境是旅游区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超前、适时、经常地对全体居民进行旅游意识教育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责任,所谓旅游意识包括主人意识、好客意识、参与意识、礼节礼貌意识等内容,也包括旅游法规、商业道德等内容。
(二)培养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是指从事曹公岛上武士、驭手等服务的人员,他们是以特定的文化载体的身份从事服务工作的,没有他们的表演与服务,曹公岛将失去灵性而成为静态陈列品。因此要制定专业人员选拔、培训、考核制度。
(三)培养、建立旅游专业户
专业户主要是指入住丱兮村的居民户。要对他们进行从服务意识到服务技能、服务规范的系统教育,达标上岗,持证上岗。
(四)推广普通话和英、日、韩语
为创造接待国内国际旅游者的语言环境,应在全镇居民中开展推广、普及汉语普通话和英、日、韩语简单日常会话的工作,这既是培养旅游区居民的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强化碣石山旅游形象、增加旅游者对碣石山人文环境认同感的重要举措。
(五)推广碣石山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整合传播碣石山旅游形象
碣石山旅游形象的推广、传播,按照国际经验与惯例,首先要依靠政府宣传部门组织实施,其次也要通过有丰富经验的公关、广告类公司具体实施。同时,还要由企业、员工乃至当地居民积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可以通过建立"形象大使"、"民间大使"制度和奖励制度,调动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每年要进行1-2次检查和调研,征询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为旅游形象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对全面提升碣石山旅游形象的工作进行指导。
五、碣石山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
旅游形象的视觉识别(VI)系统是理念识别在视觉上传达和拓展,是旅游形象体系中最直观、最易被感知的部分。
碣石山视觉形象设计要点如下。
(一)标识山/制高点
63.4米岛的碣石山是旅游区最重要的形象标志,是全区的制高点。《尚书·禹贡》等史籍记载,碣石山"乃贡道之标识",可见碣石山自古就是标识山,是当地方位识别的主要参照物,同时碣石山又是俯瞰全区、远眺滨海的观瞻点,曹操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陆游也赞美它"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
碣石山是旅游区景观控制与景观环境限定的依据。塑造碣石山"第一山"的形象,强化碣石山标识特征,是视觉识别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让碣石山露出来
经过三期建设,碣石山周边的建筑物将全部拆除,碣石山将露出来。自大济路一侧的旅游区东大门至碣石山顶,游人视线无任何障碍;泊山路一侧,碣石山山势多变,高下起伏,与半隐半露的建筑物共同形成一条层次丰富、美不胜收的景观带。
2、扩大山体
利用挖湖土,对碣石山东、南、西侧进行地形改造,各形成一块丘陵,与碣石山体自然连接,浑然一体,总面积达51万平方米,比原有面积增加30万平方米。
3、增加文化、科技含量
对碣石山上已毁的建筑物,大部分将移至山下复原,同时新建了九曲碑廊、火山博物馆等,大大增加了碣石山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
(二)建筑风貌设计
1、碣石山部分
全部采用仿明清建筑,借鉴我国传统造园理念和方法,采用小组团、小体量;与地形、植物结合造景;以散点式分布,因此可给人以步移景异、美不胜收的视觉感受。
2、曹公岛部分
具有军旅建筑特征,呈现简朴、粗犷、古拙的风貌。
3、千童岛、丱兮村部分
"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是千童岛、丱兮村建筑风貌的写照。民居区将恢复传统的"回形屋",土墙、草檐、青瓦,不雕不琢,朴实清新,却能令人品出最纯、最浓的地域文化。
丱兮村街区呈现集市风貌,是鲁北大集的浓缩与演绎,它的建筑物仿古但很少彩饰,分为店铺、作坊、前店后坊、文化场所等,经过组合而形成建筑物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街景。
(三)夜景设计
夜景将丰富碣石山旅游区夜生活氛围,亮化工程的重点部位主要是:大济路、泊山路形成灯光带;碣石山体和建筑物采用泛光照明,观海亭使用高压灯追光照明;曹公岛夜间关闭,沿环岛驿道悬挂"曹"字红灯;千童岛附近水面设置浮标照明,形成点点"渔火"。
(四)"窗口"形象设计
车站、跨、省、市、县公路的出入口,滨州市和无棣县的广场与商业区等处,可以设立展示碣石山风貌的"窗口",比如广告、橱窗、灯箱等,设立"窗口"对提高游人对碣石山的认知度、好感度具有重要意义,是传播碣石山旅游形象的重要手段,"窗口"采用统一的标准字、标准色、标识、吉祥物等具体化的视觉系列符号。
(五)吉祥物
碣石山旅游区的吉祥物是红枣。它不仅可以强化碣石山的旅游形象,还将把形象效应放大到无棣。
(六)标准字、标准色
"碣石山"三字不再使用毛泽东的手书体,以免除"附会"之嫌。可向当地民间书法家征集,确认后作为标准字。
碣石山所有标识采用的标准色为浅褐、浅绿、大红。浅褐-碣石山火山灰和旅游区地表土(称大山褐土)的颜色,给人以深沉、厚重的视觉感受,可令人产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联想。浅绿-代表碣石山的生态环境,给人以柔和、轻松、舒适的视觉感受,可令人产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大红-枣的颜色,给人以喜庆、吉祥的视觉感受,可令人产生对枣乡的想象。红与绿的结合使用,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