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3330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8-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设计说明是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发一些自己觉得满意的设计说明。
我先发一个,抛砖引玉了。(本人原创,不得转载,只做参考)
[B]金湖风景区规划[/B]
-¬甘露寺篇
游人坐船乘兴徐徐而来,远处不时传来一阵阵钟声,只见码头处人头攒动,一半圆形照壁前,数缕轻烟袅袅升起,随风飘散,烟雾缭绕中,三个金光大字若隐若现。上得岸来才见原是三只大型巨石香炉正对码头,香炉后面的照壁上书有三个大字“甘露寺”。
左边的树向前逐渐疏到密,气氛也逐渐转向安谧,游人通过路右边的介绍图,可以大概了解到甘露寺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神话传奇。再往前走路逶迤滂沱,树更密,光线更暗。如果不是听到前面哗哗的水声,还真让人怀疑前面是否真的有路。
转过一个弯,眼前感觉豁然开朗,一条石龙呈现在眼前,“龙身”横跨水面,栩栩如生、神采奕奕的龙头直入山中,口中向外汩汩地吐着的一串串银白色的珍珠,满天的珠子从天而撒,直落荷花池。那水珠拍打荷叶的声响,简直就是一首动听的大自然天然交响乐。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满面清香扑鼻满而来,只见满池的荷花从中,两注水流从水下涌出,低头细看,却是水面下的两条红鲤嬉戏水中,不时地向上喷出水柱,原来传说中的的鲤鱼越过龙门之后,便应逆流直上,幻化为龙,但这两条有了灵性的鲤鱼却贪恋此处美景,不愿继续前行,便被南海观世音收于此间,与人间美景长伴。
湖面对岸水边有一莲台,婷婷玉立水面上,岸上一片紫竹林,有烟云环绕,其间隐隐露出琼台玉宇,如海市蜃楼一般,让人欲近而不能,忙问身边导游,导游笑而不答,只道:方外仙境,到时自知。心中更增一份渴慕之情。人的心灵在这里得到极大震撼,心情也一下子变的开朗起来。四周莲叶翩翩,荷花婀娜,清香四溢,游人畅游于的荷花与莲叶之间,神游于天地灵气之所在,陶醉于前人的名诗佳句的背景音乐中。近距离地感受到荷叶的清香,莲花婀娜多姿的甜美……
再往前行,道路转折处,山壁上有大字刻曰:“问禅”,壁下有一石碗,水满而自溢。游人忙问其解,答曰:“古有一才子,人称江南第一,来此山问禅道,观世音化为僧形,居于此间盘坐。子问数语而不答,子欲离,僧指石碗曰:‘世人之心便如此碗,心存它念已满,禅何处之?欲问禅道,便应去之如空,禅得矣!’子思三日而顿悟,天降甘露,立地成佛。”
沿着山道拾级而上,穿过一片树林,一片商店出现在路的右边,里面有各种地方特色工艺品,小吃等。在路的左边有一些茶座以供游人小憩,停下来边品尝当地的地方特色产品,边观赏着这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心旷神怡。人在观赏自然风景的同时也点缀了自然,美化了自然。正当游人沉醉于这美妙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时,可能是游人脚步声惊动了路边鸽子亭中的鸽子,只见一群鸽子突然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引来行人一阵惊呼。
游人来到了一大块平整的山凹平地前,这里有小溪,鹅卵石,遍植草皮,各种灌木,一些山石结合地形布置在白鹭亭边。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亲切和乐趣。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甘露寺的山门前,山门外有一草屋茶舍,“茶”旗迎风飘舞,游客走进一看,舍前木柱左右题“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中题:甘露茶。此处有本寺特产甘露茶,乃取清溪流泉之水加山寺自产茶叶精心炮制而成。游客纷纷品茶休憩,遥想“路犹远”,又备些待用。
在山门边立有四个和尚,双手合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进入甘露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边上有一小水池――净池和一小屋。净池边有一高僧身披袈裟,手持一碗水,在对游客进行净身礼,一滴于脚,洗去来路风尘;二滴于手,洗去人世浮嚣;三滴于头,仿入佛门之醍醐灌顶。据说这可以洗去人身上的晦气与邪气。给人带来吉祥与好运。游人虽然未见甘露寺,却已切身感受到了佛教肃穆与神秘气氛。
出得竹林 ,只见一块巨石拔地而起,赫然出现在眼前,石上有一个大大的佛字。巨石底部点缀大量鹅卵石,配以几根翠竹。从分体现出了佛教的清与净。抬眼望去,只见甘露寺整座楼悬于一天然岩穴内,一根巨大的擎天木柱将其撑住,地势极尽险要,颇有巧夺天工之趣。有称之为“一柱擎天”,气势磅礴 。庙宇底下烟雾缭绕, 柱子与庙宇时隐时现,与山融为一体犹如架在空中一般,神秘而又壮观。朝拜者沿陡峭山路拾级而上,逐渐进入仙镜一般,峭壁上有大小洞穴数十座,千姿百态,穴内含佛像,谓之“千佛洞”。甘露寺为全木结构,不留片瓦,共有上殿,唇楼阁、观音阁、南安阁四部分。仔细思来,因寺庙建于岩穴内,风雨不沾,是以无须瓦。只见殿堂内佛像林立,庄严精美。佛祖安然看着芸芸众生,众僧诵经之声不绝于耳。楼内香火兴旺,游者多有在佛像前磕头求佛保佑的或求签以示前程吉凶。一阵迷雾飘过,忽觉自己如在空中楼阁一般,松涛阵阵,远望烟波浩渺,青山绿水,风景如画,不禁让人吟起北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时所作诗句: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时一阵钟声把游人带到了钟楼前,只见一些游客正在僧人的指导下撞击一口古钟,在给其他游人报以时晓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撞钟的那份新鲜与乐趣。清脆的钟声夹扎着诵经之声在山中显得格外深远。此时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与升华,人世间的一切悲伤与烦恼在这里都不复存在。
沿着石阶来到了寺边的一茶亭,游人在这里可品尝到莲子茶,藕汤,斋饭以及山里特有里面的一些瓜果。边上还有一小水潭,水潭边有一千年老龟,龟背用作游人投币,若投币能停在龟背上,则能岁岁平安,如青松长在,流水不腐。
参拜过佛像继续走,便来到一山洞,此乃参拜者已受佛祖开化,到仙界去“超度”的必由之路。洞中微有烛光,恍如冥界,昏暗的光线下周围似有佛影摇曳,意在众佛在超度进入洞中的凡人,洞中设有民间传说中的牛头马面,阎王判官以及行恶之人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或被炸油锅等等场景,启示世人要弃恶行善,弘扬正义。再望前走洞中设有一温泉,可供游人洗澡沐浴,里面有各种中草药,可以驱病强身。更意为可以洗去前身污垢,超凡脱世。
出得洞,眼前豁然开朗。已到一开阔的所在。但见云雾飘飘,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步前行,见有几块巨石掩在绿树从中,清溪环绕左右,上题“桃源胜地”四个大字,下题“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小诗一首。此处小桥流水,山花烂漫,鸟语啾啾,幽雅深邃,真是一片世外桃源景象,来到此间,便如仙境。
继续前行,有一片桃林,正值桃花盛开时节,花之夭夭,如天火降凡。林内小溪已成花溪,夹岸分布大小卵石,其间有一古树横陈,不知那位高人在旁边石上题诗:“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让游客到此后不由击节长叹。
远望画桥当路,跨溪而行,邻水有朱门小院,院门半启,望之便心生向往之心。进院便见石榴树下有一石磨,堂屋为一草堂,主人引水过室。院左鸡犬相鸣,真若武陵人家。此村内各院相距百米左右,约十数户。就有游客要居于此村,体验“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的出尘感觉。
出村沿曲折小路走去,一侧为密林修竹,一侧为疏林、池塘,塘边有牧童放歌,其曲古朴婉约,有汉唐遗风;塘内水牛欢嘻;远处也有渔夫、猎户的歌声传来…….
在心驰神往中,穿过一片密林,只见其中三块巨石当路而立,其一雕有商铺林立,亭台楼阁,若清明上河图,惜乎年代久远,辨之不清,上题字若“往世尘嚣”;其二雕人群忙碌,题为“今生劳碌”;其三无图,自下而上有“一(此处为脚印图形)登 ”字样,让人浮想连翩。此为三世石。
不知不觉中,人已站在山门的楼上,放眼看去,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山谷中满池的荷花犹如一整块巨大的碧玉。紫竹林,莲花台,归思亭,鲤鱼喷水,卧龙桥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下得山门后,游人们来到了一片梯状的花园中,这里有大自然中各种花草名木,人们沿着蛇行小道拾级而下,步移景异,陶醉于这迷人的湖光山色之中。
沿湖前行,有一近水驳岸名曰放生池,水中鱼翔浅底,自由自在,有人引食饲之,亦有人将跳出水面的鱼儿赶紧放入水中,使其得归自然。
沿石阶上行,山坡上紫竹渐密,林中云气蔼蔼,有梵音清越之声。山势渐缓,前方一片明朗宽阔之地,竹林摇曳中,只有五色莲台矗立林中,周围祥云缭绕,有善男信女纳头边拜,就见大慈大悲南海观世音宝相庄严,现身于莲台之上。(――此处可采用激光全息图象技术)众人正惊奇中,神像一现即没,消失于冥空之中。
出林续行,在水边有一小亭,亭名“归思”,驻足远望,欲归而有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