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9|回复: 2

[分享]:一个古城保护规划的文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5 17: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常熟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5
第二章 规划依据、原则、目标        5
第三章 古城范围、性质、人口规模        5
第四章 土地使用        6
第五章 建筑控制        7
第六章 道路交通        7
第七章 古城区保护通则        5
第八章 城市设计导则        8
第九章 环境控制        8
第十章 旅游发展规划        9
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        10
第十二章 地块划分        12

常熟古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常熟古城用地汇总表
常熟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常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城是常熟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常熟山水城一体的形态和格局,在我国城市建设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为贯彻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化常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古城传统风貌的保护,促进古城合理开发和建设,适应城市发展和人民现代生活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图则、形体规划示意、说明书及专题报告。规划文本与图则配套使用,二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形体规划示意供内部掌握参考。
第3条          规划范围内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外,尚需符合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4条          常熟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常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常熟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5条          在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某些内容进行修改调整的,须由常熟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常熟市规划主管部门。
第二章  规划依据、原则、目标
第6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8、《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9、《常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6)》
第7条          规划原则
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指导,按照“全面保护古城风貌”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坚持贯彻“注重历史与改善生活并重”、“保护与更新并举”的原则,尽量保持古城的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进一步完善道路系统及其它基础设施,增强古城的服务功能,强化绿地系统的建设,提高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古城人口容量与环境容量。
第8条          规划目标
保护古城传统风貌,加强和突出山水城一体的景观特色,优化古城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改善和提高古城环境质量,注重市场体制与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结合,促使古城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三章  古城范围、性质、人口规模
第9条          古城位置、范围
古城位于常熟市的中心位置,西依虞山、尚湖风景区,东南北三面为新城区,古城与新区之间以环城路和护城河相隔。
古城范围即是指虞山古城墙遗址与护城河所围合的区域,面积228.18公顷(以护城河内侧边线为界)。
第10条          人口规模
古城现状实住人口3.37万人,规划总人口控制在2.8万人以内。
第11条          古城性质
•融山水城为一体的传统风貌旅游区
•以旅游文化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
•以传统民居为特色的居住区
第四章  土地使用
第12条          用地布局原则
规划本着“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坚持以体现传统风貌、历史文化内涵和改善居住生活质量为原则,尽量保持古城原有形态和空间格局,重点完善道路系统,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绿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13条          用地布局结构
古城总体布局形成十字加一环的干道系统(北门大街--书院街、西门大街--方塔街、环城北、东、南、西路);一区三街的商业中心(方塔街商业区及县南街、和平街、南门大街传统商业街);一区五园多点的绿化系统(虞山风景区和虞山公园、方塔园、燕园、曾园赵园、劳动人民公园<暂名,下同>以及众多的广场、滨河绿地、街头绿地);二片一线传统民居保护片为代表的居住街坊(西泾岸、南泾堂、琴川河民居保护片)。
第14条          用地性质控制
用地性质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增设Ra、Rb、Cb、D9四类用地。Ra类用地指古城经过建筑修缮、市政改善、旧屋改造之后的传统民居用地称之为“古城新民居”;Rb类用地指沿街商住混合用地;Cb类用地指商业与行政办公混合用地;D9专指现状在建、待建地。另外,R221指幼托用地,R222指小学用地,R223指中学用地。
用地性质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图的规定进行控制。
考虑到规划的弹性,在特定的条件下,用地性质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但应符合表一的要求。
表一  古城区土地使用适建范围规定表
     规划土地使用类别




拟建建筑类别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公

绿


G1
        二



R2        古城
新民

Ra        商



Ra        行



C1        商



C2        商



Cb        文



C3        体

C4        医



C5        教



C6               
低层住宅        Δ        #        Δ        ×        ×        ×        ×        ×        ×        Δ        ×        ×
多层住宅        #        Δ        #        ×        ×        ×        ×        ×        ×        Δ        ×        ×
商住综合楼        Δ        Δ        #        Δ        Δ        Δ        ×        ×        ×        ×        ×        ×
中学、小学、幼托        #        #        ×        ×        ×        ×        ×        ×        ×        Δ        ×        ×
居委会、派出所、房管所        #        #        #        #        Δ        Δ        ×        ×        ×        ×        ×        ×
卫生院、保健中心        #        #        #        ×        ×        ×        ×        #        #        Δ        ×        ×
小区配套文体设施        #        #        Δ        ×        Δ        Δ        #        #        ×        Δ        ×        Δ
小型农贸商品市场        Δ        Δ        Δ        ×        #        Δ        ×        ×        ×        ×        ×        ×
小型市政设施        Δ        Δ        Δ        ×        Δ        Δ        Δ        Δ        Δ        Δ        #        Δ
办公商业写字楼        ×        ×        ×        #        #        #        ×        ×        ×        ×        ×        ×
综合型商场        ×        ×        Δ        ×        #        #        ×        ×        ×        ×        ×        ×
金融、贸易、保险业        ×        ×        Δ        ×        #        #        ×        ×        ×        ×        ×        ×
旅馆招待所        ×        ×        ×        Δ        #        #        ×        ×        ×        ×        ×        ×
体育设施(大中型)        ×        ×        ×        ×        ×        ×        Δ        #        ×        ×        ×        ×
文化设施(大中型)        ×        ×        ×        ×        ×        ×        #        ×        ×        Δ        ×        ×
大中专院校、科研        ×        ×        ×        Δ        ×        ×        ×        ×        ×        #        ×        ×
大中型农贸市场        ×        ×        ×        ×        Δ        ×        ×        ×        ×        ×        ×        ×
医院(大中型)        ×        ×        ×        ×        ×        ×        ×        ×        #        ×        ×        ×
社会停车场、库        ×        ×        ×        ×        Δ        Δ        Δ        Δ        ×        ×        ×        Δ
大中型市政设施        ×        ×        ×        ×        ×        ×        ×        ×        ×        ×        #        ×
 注:“#”为允许设置;“Δ”为符合一定条件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可以设置;“×”为不得设置
第15条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反映土地使用强度的指标主要有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容积率:指地块内建筑物建筑面积总和与地块总面积之比。
古城各地块的规划容积率详见各地块分图则指标。开发者对该地块的开发强度不得超过该地块的容积率指标要求。
建筑密度:指地块内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总面积之比值。
地块建设中建筑密度只能小于或等于分图则中各地块关于建筑密度的规定值。
第五章  建筑控制
第16条          建筑高度控制规定
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入口地坪标高到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屋顶上局部设备用房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如有半地下层,增加高度不大于1.5米。
建筑限高: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
新建住宅控制高度一般为≤9米,公建控制高度一般地区为≤16米,商业中心区沿主要街道≤18米。具体按分图则中的建筑限高控制。
第17条          建筑间距控制
建筑间距:指规划用地中相邻两建筑物相对部分外墙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院落式住宅考虑传统风貌因素,其间距以1∶1为主,最小为1∶0.8。
其它中、低层住宅间距按1∶1.2控制。
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执行《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
第18条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控制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指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用地边界的距离。
新建建筑退让次干道红线为3~5米,退让支路为1~3米。
建筑应退让用地边界线,南北向后退距离为建筑高度的0.5倍,东西向为0.25倍,住宅退让用地边界线视地块情况而定,具体按分图则要求执行。
建筑退线范围内应以硬地、绿化为主,建筑后退红线形成的建筑线,不应是一条直线,其具体的位置详见分图则标示。
第六章  道路交通
第19条          道路系统格局规定
古城区道路系统由次干道、支路、巷弄三级组成。
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20~36米,支路规划红线宽度10~20米。北门大街-书院街、西门大街-方塔街以及环城路构成十字加一环的次干道骨架;文昌弄、兴福街、河东街中段、县南街、和平街-粉皮巷、北弄、白虎弄以及据树弄、含晖阁、大榆树头、引线街-东门大街、县后街、塔后街、县西街-县东街、山塘泾岸、翁府前-荷香馆、南门大街-阁老坊组成七纵十横的支路系统。
巷弄分为二级:一级巷弄5~9米,二级巷弄2~5米。巷弄基本保持传统格局。在原有巷弄格局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调整,以满足市政管网工程的要求。
第20条          道路红线控制
道路红线宽度及其长度详见表二,断面形式详见道路广场规划图。


表二  古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道路名称        起  讫  点        等  级        宽度(米)
北门大街        环城北路-引线街        次干道        32
书院街        引线街-环城南路        次干道        32
西门大街        环城西路-书院街        次干道        36
西门大街        书院街-和平街        次干道        31~36
方塔街        和平街-县南街        次干道        25
方塔街        县南街-环城东路        次干道        24
环城北路        北门大街-东门大街        次干道        24
环城东路        东门大街-红旗北路        次干道        24
环城南路        红旗北路-书院街        次干道        24
环城西路        书院街-西门大街        次干道        20
县南街        县后街-南门大街        支  路        20
红旗北路        南门大街-环城南路        支  路        20
和平街        引线街-县西街        支  路        20
文昌弄        环城北路-塔弄        支  路        16
河东街中段        东门大街-方塔街        支  路        16
引线街        北门大街-河东街        支  路        16
东门大街        河东街-环城东路        支  路        16
南门大街        环城南路-县南街        支  路        16
阁老坊        县南街-环城东路        支  路        16
兴福街        塔弄-方塔街        支  路        12
山塘泾岸        书院街-县南街        支  路        12
粉皮巷        县西街-南门大街        支  路        10
北弄        寺后街-山塘泾岸        支  路        10
白虎弄        西门大街-环城西路        支  路        10
据树弄        北门大街-河东街        支  路        10
含晖阁        北门大街-河东街        支  路        10
大榆树头        河东街-环城北路        支  路        10
塔后街        河东街-环城东路        支  路        10
寺后街-县后街        书院街-河东街        支  路        10
县西街-县东街        书院街-河东街        支  路        10
翁府前-荷香馆        白虎弄-书院街        支  路        10
第21条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控制
视距三角形,指满足司机驾驶至道路交叉口时能看清交会车辆,为避免发生碰撞所必须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平面上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考虑景观要求及施工方便,视距三角形直角边长取道路中心线上距道路中心线交叉点规定距离。

表三  古城区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控制规定表
红线宽(米)        视距三角形A(米)
32~36        55~60
20~24        35~40
12~16        25~30
7~10        20~25
第22条          道路交叉口机动车道转弯半径控制。
道路交叉口机动车转弯半径指交叉口转角处的路缘石圆曲线半径,控制参数见下表。
表四  古城区道路交叉口机动车道缘石转弯半径规定表
红线宽(米)        32~36        20~24        16        12        7~10
32~36        25        20        15        12        9
20~24        20        15        15        12        9
16        15        15        15        9        9
12        12        12        9        9        6
7~10        9        9        9        6        6
第23条          道路平曲线设置规定
道路平曲线设计应控制平曲线最小半径。平曲线最小半径指保证机动车辆以设计车速安全行驶时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控制参数见下表。
表五  古城区道路平曲线设置规定表
红线宽(米)        32~38        20~24        12~16        7~10
最小平曲线半径(米)        400        250        150        50
第24条          停车泊位控制
停车泊位指地块范围内的建筑要求设置的车辆停车位的最小值。
古城各类建筑应按表六规定配建停车场地。
表六
建筑类型        计算单位        机动车        自行车
旅游        五星级宾馆        车位/客房        0.4        1
        四星级宾馆        车位/客房        0.35        1
        三星级宾馆        车位/客房        0.3        1
        其它宾馆        车位/客房        0.2        0.5
办公        商业办公(写字楼)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3
        省级及涉及外机关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6        4
        市级机关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3
        科技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3
        其它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3
商业
场所        城市中心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5
        其它地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5        4
        餐饮娱乐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2        4
市场        批发交易市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45        2
        农贸市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        5
医院        市级及市级以上医院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5~0.35        4
        其它医院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15~0.25        5
体育
场馆        一类体育场馆        车位/100座        3        30
        二类体育场馆        车位/100座        2        20
文化        博物馆、图书馆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        5
        展览馆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4        5
        电影院        车位/100座        2        50
        剧院        车位/100座        3~4        40
游览
场所        自然风景公园        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        0.5~1        5
        其它公园        车位/100M2占地面积        0.05~0.1        0.2~0.5
汽车站        车位/1000名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2.2        2
学校        初中        车位/100名学生        0.2        50
        高中        车位/100名学生        0.2        70
        成人教育        车位/100名学生        0.2        80
住宅        别墅        车位/户        1        /
        一般住宅        车位/户        0.1        1.8
        老城区住宅        车位/户        0.05        1.8
第25条          交通组织规定
1、城市次干道为古城与新区的主要联系通道,除西门大街东段及方塔街外,均为交通性次干道。
2、城市支路为街坊间的联系道路,均为生活性道路。
3、交通性道路两侧不得新建大型商业设施。在条件成熟时,和平街、县南街、南门大街开辟为步行商业街或不完全步行街(指允许自行车通行)。
4、巷弄为街坊内部道路,主要满足步行、非机动车交通。其中一级巷弄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偶发性机动车交通要求。
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古城16米以上道路允许通行公共交通。对私人小汽车和摩托车制定相应的限制政策。
6、大幅度增加停车场地。改建、新建地块均需按第24条设置停车场地,并重点在商业中心区及风景旅游区入口处设置社会停车场。
现状保留地块停车场地不足部分,可在靠近的社会停车场解决。建议制定统一政策,要求停车场地预留不足的地块交纳相应的补偿金,用于社会停车场建设。
7、预留旅游码头用地。

第七章  古城风貌保护通则
第26条          古城保护目标
整体保护古城风貌,全面提高古城环境质量,突出和形成高文化品味、富有独特魅力的古城空间景观环境,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特色和功能,推动旅游业的积极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有机协调。
第27条          宏观控制
1、古城外围200米范围列为规划控制区,不得新增工厂和有污染的企业,现状有污染的企业分期迁出,其用地性质东、南、北三侧以居住用地、配套服务设施及文化教育用地为主,地块绿地率不低于30%,西侧服从尚湖风景区的规划要求。
2、古城外围100米范围列入环境协调区,其东、南、北三侧的新建建筑按3~4层控制,沿主次干道的公共建筑不得超过5层,建筑风格、体量、色彩应与古城风貌相协调,建筑密度不大于30%,地块绿地率不低于35%。
3、进一步完善古城周边的道路系统,在古城外围结合现状地形及拆迁改造,开辟新的环城路,分担部分穿越古城的交通。新环路应结合城市道路系统统一布局。
4、在古城外围进入古城区的几条主要干道入口处规划建设停车场,缓解古城区内的交通压力。
5、古城区内不再新增大型商场或吸引大量人流的商业设施。
第28条          街坊划分
古城区划分为8个街坊。
1号街坊:北至菱塘沿,西至古城墙遗址,南至西门大街,东至北门大街、书院街,面积54.12公顷。
2号街坊:北至西门大街,西至西门湾,南至西城河,东至书院街,面积34.33公顷。
3号街坊:北至菱塘沿,西至北门大街,南至引线街,东至琴川河,面积26.40公顷。
4号街坊:北至引线街,西至书院街,南至西门大街、方塔街,东至琴川河,面积15.21公顷。
5号街坊:北至西门大街,西至书院街,南至东市河,东至县南街,面积30.70公顷。
6号街坊:北至菱塘沿,西至琴川河,南至东门大街,东至鸭潭头,面积23.94公顷。
7号街坊:北至东门大街,西至琴川河,南至方塔街,东至颜港,面积16.68公顷。
8号街坊:北至方塔街,西至县南街,南至东市河,东至颜港,面积26.90公顷。
第29条          古城保护内容
1、保护山水城一体的古城格局与形式,保护虞山、方塔在古城的制高点地位及整个古城区平缓的天际轮廓线。
2、保护现存文物古迹,其中文保单位37处,名木古树约103棵,另有6处质量好、风貌价值高的建筑可上报文保单位。
3、保护传统街巷格局,延续明清时代传统民居粉墙黛瓦低层院落式的特点,保护琴川河两岸的水乡风貌,以及古树、石井、石桥、河道等景观要素。
4、保护虞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方塔园、燕园、曾园、赵园等传统园林的空间环境和造园艺术。
第30条          保护重点与分区
1、保护重点
①重点保护和整治以下10处文物古迹:
翁氏故居、言子专祠、方塔、言子墓、仲雍墓、燕园、曾园、赵园、言子故居及墨井、脉望馆。
②三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琴川河片传统民居保护区、西泾岸片传统民居保护区,南泾堂片传统民居保护区。
2、保护分区
①绝对保护区-文物古迹本身范围。区内建筑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及文物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保护和修缮。
②重点保护区-虞山风景名胜区(包括虞山公园、书台公园、石梅园)、方塔园区;琴川河、西泾岸、南泾堂三片传统民居保护区(包括燕园、曾园、赵园三个传统园林)。区内可做局部改造,改造后的建筑在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应与传统建筑基本一致。
③建设控制区-文物古迹、传统民居保护区的外围区域。区内可做局部改造,改造后的建筑在尺度和风貌上应与传统建筑相协调。
④环境协调区-古城上述区域以外的地区。区内可做成片改造,改造后的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空间相协调。
具体范围详见传统风貌保护规划引导图。
第31条          保护措施
1、根据古城性质,逐步搬出区内所有工厂、仓库,实行土地置换。
2、迁出部分行政办公单位,减轻古城区交通压力。
3、适当降低古城区人口密度,居住人口由现状的3.4万人降低到2.8万人,人口毛密度由现状的148人/公顷降低到124人/公顷。
4、进一步完善方塔街与县南街、和平街、南门大街组成的商业中心,加强名品店、专业店建设,完善文化服务、旅游服务设施,形成融购物、旅游、休闲、历史认知为一体的综合传统步行街区。
5、进一步完善道路系统,重点增加停车场、广场、市政设施用地及街坊内公共绿地,完善古城开放空间系统,有效改善古城环境质量。
6、重点调整1号街坊用地结构。规划以风景旅游、文化、休闲、体育为主要功能,并进一步扩大虞山入城段的面宽,保证虞山锲入古城段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空间效果。
7、整治水体污染,逐步恢复琴川河的七条支河,再现“七溪流水皆通海”的独特景观。
第32条          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1、绝对保护区:为保护对象本身的高度。
2、重点保护区:新建建筑以一~二层(檐口高度6米)为主,不超过三层(檐口高度9米)。
3、建设控制区:新建建筑不超过三层(檐口高度9米)。
4、环境协调区:20米以下宽度街道,临街的新建住宅控制高度为≤12米,公建控制高度为≤16米。24米以上宽度街道,临街的新建住宅控制高度为≤12米,公建控制高度为≤18米。其它地段建筑控制高度为≤12米。
第33条          建筑物的保护更新方式。
建筑物的保护更新方式分以下五种:
1、保护:指优秀的传统建筑和近代建筑,需加以保护。
2、保留:指结构质量完好,设施配套且能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新建筑,予以保留。
3、改善:传统建筑,风貌较好,但结构质量稍差,需修缮并增加内部设施。
4、整饰:指结构较好、设施基本配套但不能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新建筑,需改善立面及对建筑外部进行整饰。
5、改造:指结构严重破损风貌一般的建筑及违章搭建、简棚危房。需要重新建造并体现传统风格。
表七  古城区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现状评价表
评价类别        建筑面积(M2)        比例(%)
保护建筑        23082        1.4
保留建筑        561588        34.6
改善建筑        147441        9.1
整饰建筑        190733        11.7
改造建筑        700798        43.2
合    计        1623643        100
第34条          传统巷弄保护
对于反映传统风貌有代表性的典型巷弄应加以重点保护,基本维持原巷弄尺度、走向、两侧建筑物的院墙轮廓线等。
重点保护的巷弄有:通江路、辛峰巷、紫金街、七沿河六沿河两侧巷弄、西仓前下塘、山塘泾岸(西段)、南赵弄、青龙巷、庙弄、东言子巷、言子桥、南市里、南泾堂、午桥弄、青果巷、焦桐街、周神庙弄、河东街。,
第35条          河道保护与整治
古城区河道全部驳岸保护,不得缩小现有河口宽度、现有水域面积。
整治琴川河、护城河水体污染,水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打通琴川河南北部的断头河,使之与护城河连通。
分期分批恢复琴川河的支河一~五弦河,结合住宅改造及燕园、言子专祠等景点的建设,形成临水建筑景观或园林水景,再现“一琴七弦”的水环境特色。
重点保护琴川河两岸临水人家的传统风貌。
第八章   城市设计导则
第36条          古城制高点及视线走廊控制
古城以虞山辛峰亭、方塔为城市空间的两个制高点,维持整个古城区平缓的天际轮廓线,保护以方塔、辛峰亭为视觉焦点的视线走廊。
1、以方塔为视觉焦点的视线走廊有:①言子墓道--方塔,②书台公园--方塔,③塔弄西弄口--方塔。
2、以虞山、辛峰亭为视觉焦点的视线走廊有:
①赵园――辛峰亭;②据树弄西弄口――虞山;③含晖阁西巷口――虞山。
3、辛峰亭――方塔之间的视线走廊
古城新建建筑的高度控制参见文本第17条,其中,住宅建筑高度控制在9米以内,公建高度不得超过18米。保护视廊内的建筑高度,一般不得超过12米。
第37条          建筑风格、形式
1、住宅应为古城传统民居院落式形式。
2、住宅以低层和坡顶为主,采用传统建筑的屋顶门窗外墙材料及作法。公建则应尽量采用传统建筑的符号,与传统建筑协调。
3、建筑色彩:住宅为白色墙面,青灰色屋面,公建则尽量采用浅色、冷色色系,与传统风貌相呼应。
4、单栋建筑沿主要街道立面长度不超过25米,否则应分段处理。
第38条          河道两侧景观设计控制
1、保护和恢复沿河民居建筑风格和河道景观,强调“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特色。
2、重点整治琴川河及其支河两岸建筑,再现屋-河-屋、屋-路-河-屋-路、屋-河-路-屋等丰富的水乡空间。
3、严格控制桥梁造型,整修驳岸,入水踏步及出挑码头,尽量利用与原来同样的建筑材料。
4、清理河道,净化水质,为以后开辟水上旅游创造条件。
第39条          巷弄两侧景观设计控制
1、巷弄应尽量保持传统格局,其宽度主要从通行要求、市政管线敷设及河道、道路与建筑的比例关系等综合因素而定。
2、巷弄空间应保持宽窄不一、曲折多变的传统风格和空间景观。
3、巷弄两侧建筑应以院墙加以围合,形成建筑、院墙连续界面,建筑物力求进退自如,形成丰富、连续的立面效果。
4、结合石井、大树、绿地在巷弄一侧或交叉口形成小广场。
5、巷弄两侧的建筑高度应与道路红线的比例尺度相协调。
6、注重巷弄路面铺装,巷弄路面铺装应延伸到建筑院墙线。
第40条          古城开敞空间建设
1、保留现状老县场文化广场及虞山东大门“虞山福地”广场,1号街坊东南角增设休闲广场,方塔园西侧商业区内新建商业广场。城市广场用地达到1.0平方米/人。
2、沿环城路、琴川河中段、书院街南段加强滨河、沿路绿地建设,商业中心区应见缝插绿,增加古城绿化开敞空间。
3、街坊内加强小块绿地的建设。
第九章   环境控制
第41条          环境控制目标
古城区纳入整个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框架之中。
古城区整体纳入二类环境保护区,其中虞山风景区纳入一类环境保护区。
一类环境保护区按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保护,噪声控制目标昼间50dB(A),夜间40dB(A)。
二类环境保护区按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保护,噪声控制目标昼间55 dB(A),夜间45 dB(A)。
古城区河流近期按国家地面水水质Ⅳ类标准控制,远期按Ⅲ类标准控制。
第42条          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规定
地块建设中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只能小于或等于地块控制指标表中的规定。
第43条          绿地系统规定
1、古城绿地系统由风景区绿地、公园绿地、滨河沿路绿地、街坊内小块绿地构成。
2、虞山风景区与虞山公园、书台公园、石梅园统一规划,连成整体。
3、虞山公园新建园中园,方塔公园向西扩大用地,燕园东侧加以整治,曾园与赵园连通,1号街坊东南角新建一个开敞性城市公园,强化古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4、街坊内小块绿地结合巷弄设置。
第44条          绿地指标规定
1、古城公共绿地不得少于10平方米/人。街坊内部绿地不得少于0.7平方米/人。
2、规划范围内各地块绿地率指标按照下表有关规定制定,不得低于地块控制指标表中的有关规定值。



表八  古城绿地率指标控制表
用地类型        绿地率(%)
居住用地R2        ≥30
居住用地Ra        ≥15
中小学、幼儿园        ≥35
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大中专院校        ≥35
商业金融、市政设施        ≥20
公共绿地        ≥80
第45条          环卫设施规定
1、设置2个垃圾转运站,每个占地200平方米。街坊内小型垃圾收集站按服务半径≤200米设置,每座占地不小于40平方米。逐步普及垃圾袋装化及分类化。
2、商业街公厕按300~500米间距设置,一般街道按≤800米间距设置,每座占地30~50平方米。可结合商业建筑设置。
3、居住区内每个街坊保留2~3个条件较好的公厕,每座面积为30~50平方米。
第十章  旅游发展规划
第46条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开发
1、加强虞山风景区和虞山公园、书台公园、方塔园的开发建设,强化绿化,为旅游者和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游览休息场所。
2、保护和整治以燕园、赵园、曾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保护和修缮以彩衣堂、言子公祠、脉望馆为代表的文物古迹,开辟为公共性游览景点。
3、整治西泾岸片、南泾堂片和琴川河两岸的重点民居保护区,开辟为开放型江南民居游览区。
4、大力开发民风民俗活动,挖掘整治传统戏剧、评弹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

第47条          旅游设施规划
1、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功能体系基础上,开拓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功能设施。
2、依托虞山饭店、常熟饭店,适量建设高中低档的旅游饭店、招待所,完善配套服务层次。高档宾馆达到三星级以上,中档宾馆达到二~三星级要求,低档旅馆可充分利用民间资源,鼓励个人开设,并纳入统一管理。
3、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沿南门大街、县南街、和平街等形成旅游品市场。
4、将旅游餐饮业纳入旅游业发展统一规划之中,发展传统特色餐饮业,开创名店、开发老店,并注意档次结构的合理性和饮食品种的齐全性,以适应不同习惯、不同层次游客和居民的需要。
5、结合现状博物馆,新建一些专业博物馆、展览馆,如民俗博物馆、评弹艺术博物馆、书画展览馆等,建设书场等设施,弘扬民族艺术,加强现代化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突现文化旅游新概念。
第48条          旅游线路组织
1、旅游线路与城市旅游体系相互衔接,形成丰富的旅游层次。
2、古城风貌旅游线:由水乡风貌、传统街巷、传统民宅和私家园林组成。如琴川河、燕园、言子专祠、彩衣堂、曾园、赵园等。
3、风景名胜游览线:由方塔园、虞山、尚湖等组成。
4、水上游览线:由外城河、内城河、琴川河等组成。
5、旅游购物线:由方塔园、方塔街、和平街、县南街、南门大街等组成。
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49条          市政公用设施配置的原则与标准
1、给水规划基本原则及标准
(1)根据常熟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规划范围内的用地性质,结合供水现状制定近远期的给水规划。
(2)在给水工程规划中,从近期的实际需要出发,与现状相结合,尽量利用现状管线及其配套设施,使之更好地向规划过渡。
(3)对现有的给水管线进行调整,加以利用、改造、充实和更新,并对街坊内部的管网及配套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
(4)给水指标及预测
用水指标:居住用地:250L/人&#8226;d
          公共设施用地:20~80M3/ha&#8226;d
          对外交通用地:30 M3/ha&#8226;d
          道路广场用地:15M3/ha&#8226;d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5 M3/ha&#8226;d
          绿地:10 M3/ha&#8226;d
          未预见用水量:取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
综合以上各项,古城区规划总用水量为12600M3/d。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发生二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升/秒,延续时间为2小时。
2、排水规划基本原则及标准
(1)总则:雨污分流,坚持标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2)街坊内排水体制结合街坊改造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制。
(3)污水干管,结合城市道路改造,一次施工,街坊内的生活污水结合街坊改造,集中排入规划中的城市污水管网,最终汇至城市污水处理厂。
(4)雨水排放充分利用河道作为受纳水体,利用管道分散、就近、重力排放。
(5)污水量预测
古城区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规划污水量为8500M3/d。
(6)雨水量计算Q=q&#8226;Ψ&#8226;F(升/秒)
式中:q-暴雨强度    升/秒&#8226;公顷
      Ψ-综合径流系数  取0.6~0.8
      F-汇水面积  公顷
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P-设计重现期,一般P=1年
      t-降雨历时。(分钟)
(7)雨水管网
雨水管道规划采用划小汇水面积,雨水排除采用管道,分散、就近、重力排入水体。
规划要求雨水管道覆盖率为100%。
3、供电工程规划原则及标准
(1)负荷计算
用电指标:
居住:150~180KW/ha,15W/M2(建筑面积)。
公建:200~500 KW/ha,25~40 W/M2(建筑面积)。
市政:100 KW/ha,10 W/M2(建筑面积)。
道路:20 KW/ha,(2 W/M2)
绿地:10 KW/ha,(1 W/M2)
古城区规划总用电容量为30370KW,负荷密度为13310KW/KM2。
(2)配网规划
古城区主供电源为即将建成的110KV城中变电所,规划将古城分为六个供电分区,各设一座10KV开闭所,均由110KV城中变提供二回10KV线路,分片环网供电,开环运行。
4、电信工程规划标准
电信容量预测
居住:150门/ha,0.4门/人
公建:30~80门/ha
中小学:20门/ha
道路:5门/ha(含公用电话)
市政设施:15门/ha
根据上述指标算得总电话容量14700门,线路总容量按1∶1.6考虑。
第50条          管网布置原则与规定
1、给水管网规划
(1)充分利用现状给水管网,对原有管线分期分批进行更新改造。
(2)给水管网呈环状布置,规划到城市干管、区级干管、支管。
(3)干管主要布置在北门大街、环城路、西门大街、方塔路、通江路和县南路,管径最大DN600,最小DN300。
(4)给水管网在道路下的管位为路东、路南。
(5)给水管道的埋深一般在道路下1.0~1.5米左右。
2、排水管网规划
(1)污水排放以西门大街、琴川河为界分为三个片区。
(2)各排水区域内污水经支管收集后汇入干管,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3)污水管道在道路下的管位,分别在路北、路西。
(4)雨水管道在道路下的管位,当道路红线宽度≥36米时两侧布置,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
3、供电线路敷设
古城内电力线路全部采用电缆埋地敷设,可分步实施。电缆敷设一般采用管道与暗沟相结合的敷设方式,电缆较少且无机动车负载的路段可采用直埋敷设,变电所出线集中的路线采用电缆沟敷设。
电力线路沿道路东、南侧敷设,与弱电线路分置道路两侧。
4、电信线路敷设
电信管网按基本饱和期容量设置,沿道路西、北侧敷设,与电力线路分置道路两侧。
街坊内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监控监视系统等非电话业务所需管线在道路建设时预留通道位置,与电信管道在同一通道。
5、管线综合
各管线在道路下的管位,南北向道路由西向东,东西向道路由北向南,依次为:弱电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给水管线、电力电缆。
各种管线交叉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参照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第51条          管网附属设施的分布位置及规模
1、水源:古城区给水水源由城市管网提供。
2、变电所设置
古城区6#街坊内在建的110KV城中变,其装机容量为2×40MVA。10KV的配电所接近负荷中心,结合规划建筑及街坊绿地设置。

第十二章 地块划分
第52条          地块划分原则
1、规划的用地性质尽量单纯(允许小面积相容性质用地存在,但不允许不相容性质用地存在)。
2、地块以道路巷弄、河道以及院墙为界。
3、现状机关团体、部队院校及各企事业单位,规划予以保留的,单独划块。
4、公园、绿地按专项规划要求单独划块。
5、独立地段的文物保护单独划块,其余包含在相应用地性质地块中,不再单独划块。
6、住宅一般以独立组团为单位划块,可含有二级巷弄,不得含有一级巷弄。
7、近期内已落实重点改造的成片地段,可统划为一个地块。
第53条          地块划分
整个古城区分为8个街坊,每个街坊从01开始编号划分区块,每个区块内再从1开始编号划分地块,划分均遵循从左向右,从上至下的顺序。
古城区共分为69个区块,287个地块。
第54条          分图则
1、分图则是以区块为单位的地块规划图,每个区块包含现状图和规划图两幅图纸,当整个区块现状建筑全部保留而没有新增或改造建筑,则两幅图合并为一幅,以规划图的格式表示。
2、分图则每张均包括图纸、指标和简要说明三部分的内容。
3、分图则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当区块较大时,则采用1∶1200、1∶1500、1∶2000、1∶2500等图纸比例。
4、规划图中的规划建筑为新增建筑,原有建筑为保留现状建筑,即为保护、保留、整饰、改善建筑的总和。
5、规划图中的主要出入口方位主要表示单位地块,居住地块不标示。


表九  常熟古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现        状        规      划
        毛        净        毛        净
容积率        0.7        0.9        0.6        0.8
建筑密度        37        47        27        33
绿地率        15        19        28        35
人口密度        148                123       
   注:毛指标为规划总用地上的指标,净指标为地块面积上的指标。

表十  常熟古城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现    状        规    划
                面积(ha)        比例(%)        面积(ha)        比例(%)
R        居住用地        99.55        44.21        89.70        39.86
Ra,Rb,R2,R24        居住用地        76.31        33.89        68.07        30.25
R221        幼儿园用地        0.42        0.19        1.64        0.73
R222        小学用地        3.53        1.57        4.40        1.95
R223        中学用地        6.87        3.05        7.07        3.14
R23        巷弄        12.42        5.52        8.52        3.78
C        公共设施用地        46.35        20.59        50.87        22.60
C1        行政办公用地        8.43        3.74        5.06        2.25
C2,C21,C22,Cb        商业金融用地        14.44        6.41        21.05        9.35
C25        旅馆业用地        2.78        1.23        2.46        1.09
C26        市场用地        1.67        0.74        1.32        0.59
C3        文化娱乐用地        5.55        2.46        4.86        2.16
C4        体育用地        3.30        1.47        3.30        1.47
C5        医疗用地        5.24        2.33        7.95        3.53
C6        教育科研用地        2.43        1.08        1.86        0.83
C7        文物古迹用地        1.12        0.50        1.40        0.62
C9        宗教福利用地        1.39        0.62        1.61        0.72
M        工业用地        14.21        6.31        0.00        0.00
M1        一类工业用地        2.95        1.31        0.00        0.00
M2        二类工业用地        9.02        4.01        0.00        0.00
M3        三类工业用地        2.24        0.99        0.00        0.00
W        仓储用地        1.02        0.45        0.00        0.00
T        对外交通用地        0.21        0.09        0.18        0.08
S        道路广场用地        20.63        9.16        36.42        16.18
S1        道路用地        19.21        8.53        31.61        14.05
S2        广场用地        1.15        0.51        3.32        1.47
S3        停车场用地        0.27        0.12        1.49        0.66
U        市政设施用地        1.94        0.86        1.65        0.73
G        绿地        33.05        14.68        43.48        19.32
G1        公共绿地        18.55        8.24        28.98        12.88
G9        风景区用地        14.50        6.44        14.50        6.44
D,D9        待建地、特殊用地        8.20        3.64        2.75        1.22
建设用地合计        225.16        100.00        225.05        100.00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3.02        3.13
规划总用地        228.18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4-10-28 11: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文字,图都没有,不好说!!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1 1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图的话就更好了,支持楼主把图也发上来!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9-28 07:15 , Processed in 0.592182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