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4|回复: 3

[寻找]:读史小札:中国王朝排行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8 21: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读史小札:中国王朝排行榜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三个;
  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
  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夏、辽、金、南宋,共四个。
  王朝的大小,主要是指有效统治的地域而言。能够大致囊括传统中国疆域,也就是所谓“一统天下”的王朝,是大王朝;否则就是小王朝。这里,大王朝不包括东晋和南宋,也不包括楚项、新莽、更始、武周和洪宪。小王朝中,不包括西域诸国、匈奴、柔然、突厥、回纥、朝鲜、安南、吐蕃、缅甸、琉球等藩属;西辽、大理、元朝四大汗国、帖木儿帝国;残元、南明;大顺、太平天国及其他历代农民割据政权;民国时俄国控制的外蒙,日本控制的满洲国。
  小王朝既然是大分裂时代的割据政权,在评分上相对于大王朝已经处于劣势;其政权的好坏,基本上也只产生和作用于局部,对整个中国并无直接的大影响。我主张大小王朝分开来讨论,重点放在大王朝上。
  评价一个王朝的好坏优劣,主要有哪些考量呢?
  一,国势的强盛;
  二,民生的安福;
  三,政治的清明;
  四,文化的发达;
  五,结局和影响。
  这些题目,还是大了一点。具体来说,应该包括:疆域,国祚,军事,皇帝,摄政,治世,变乱,纲纪,宫廷,效能,人口,民生,民族,文化,影响,结局,等等。我们来看看九大王朝的各项排名。
  疆域 清、元、唐、汉、明、晋、隋、秦、宋。
  评说:宋朝的疆域最小,似无异议,甚至都可以将之列进小王朝中去。唐、汉、明、晋、隋各朝的版图形状相差不大,即自秦开始的中国“传统疆域”,只是边疆地区时有出入;差别较大的是势力范围。元、清情况较为特殊。元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与四大汗国及吐蕃并列。元朝本部也就是其实际统治的疆域,包括中国和蒙古两部分,超过中国传统疆域一倍以上,但还是远不及清朝的面积。汉时的西域,唐时的吐蕃,包括元本部的中国和蒙古,几乎全都正式纳入了清朝的版图。
  国祚 汉、清、唐、明、宋、元、晋、隋、秦。
  评说:汉410年(西汉214年,东汉196年),清296年,唐289年,明276年,宋167年,元162年,晋45年,隋37年,秦15年。秦是中国的创立者,从“始皇帝”算起是15年;从秦王政即位算起是40年;从秦灭周室,史家以秦代周纪年算起是49年。秦以外,所有的朝代都从立国者建立的“小王朝”算起,至退出中原统治地位截止。因而不包括东晋、南宋、残元、南明。这一算法,与史家通常定义的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较为相符。
  两汉实可分为两个王朝,因为中间出现了大的断裂,即王莽的新朝,15年。东汉末自建安元年起,习惯上认为已进入曹魏、三国时代,因而东汉实际可只算作172年。唐代,其中武则天的“周朝”也可算作一个断裂,也有15年。断裂是应该给予大大扣分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把连续性考虑进去,清朝的国祚应排诸朝之首。
  军事 元、清、唐、汉、明、隋、秦、宋、晋。
  评说:古代国家的建立和守成,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基本前提。几乎每个王朝的军力,都是前期较为强大,后期逐渐衰弱。军事实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外(征讨、防御),一是对内(平乱、掌控)。掌控也是一个因素,不能完全掌控的军事力量,往往形成对自身安危存亡的威胁。如唐代的安史之乱、藩镇之乱。宋代是“积弱”的典型,但它尚能守住168年的江山,远远超过了晋,对“中央军”的掌控,是一个重要原因。晋室根基丧失于八王之乱,就由于失去这种掌控力。各朝都有农民起义、诸侯反叛和割据之乱。秦、隋、晋、元四朝一乱即亡,说明其平乱能力甚差。两百年以上的王朝,军事实力都堪称强大。元是一个特例,以强大的军事对外征伐,建立了极为庞大的帝国。它的对外征伐几乎是战无不胜的,除了两次东征日本的失败。唐朝军力胜于汉,汉胜于明,似无异议。
  现在比较唐、清两朝。
  对外战争:唐征高丽,屡征屡败;清在入关前即已收服朝鲜。唐与北方民族东突厥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120年,而西突厥更是降叛无常,未曾完全归顺;清在入关前即收服漠南蒙古诸部,入关后屡次讨准噶尔皆获大胜,蒙古族几乎全部成为清朝的国民。唐先后与西突厥、吐蕃争夺西域控制权,该地一直时降时叛;清西征出兵必胜,平定回疆,将历史上的这一片归属未明之地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唐与吐蕃的战争,胜少负多,而且往往全军覆没,甚至都城长安失守;清代六次对藏用兵,除一次稍有失利外,都大获全胜,置其于保护国地位,有清一代,藏不敢叛。除了传统上的周边国家、地域与民族,清遇到了历代王朝未曾遭遇过的、使其丢尽了脸面的对手,那就是西方列强。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作为中国的代表,清政府当然难辞其咎。
  对内战争,历代王朝中清的表现最为出色。先后有平三藩之乱,收取台湾,平诸次少数民族、教门帮会、革命党起义,皆获成功。即使清势衰落,还有两次大的内部战争,也取得重大胜利,那就镇压太平天国和平定新疆。唐的安史之乱、藩镇之乱、黄巢之乱,朝廷都措手无策,号令不行于四方,动不动就逃离长安,诸乱都遗祸绵延,终于导致唐朝的倾覆。
  皇帝 清、汉、唐、宋、隋、明、元、秦、晋
  评说:皇帝优劣的排名,主要根据一个朝代好坏皇帝的比例来定。而皇帝的好坏,则依据功业、政绩、才识、品德等各项标准来划分。我另作《给历代皇帝评级》一文,可资参考。
  摄政 清、唐、汉、宋、明、隋、元、晋、秦
  评说:这里说的摄政,是指代替皇帝掌握朝政的人。他(她)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一般性的“权倾朝野”,不在此列;实际掌权不足一年的,从略。
  隋没有摄政人物,可将之作为“零点”;实权人物坏多于好(以年代论)的朝代,排在隋的后面;反之,排在隋的前面。其好坏,以施政为主要考量,私德为次。
  秦:赵高,2年。汉:吕后,15年;霍光,19年;王莽,23年;窦太后,4年;邓太后,15年;梁冀,20年;董卓,3年;曹操,24年。晋:贾后,10年。唐:武则天,41年;韦后,5年。宋:刘太后,11年;高太后,8年。元:铁木迭儿,7年;燕帖木儿,6年;篾儿赤伯颜,9年;脱脱,9年。明:张太后,7年;张居正,10年。清:多尔衮,7年;鳌拜,8年;慈禧太后,48年;载沣,3年。
  其中,秦、晋全坏,尤以“指鹿为马”的宦官赵高最为恶劣,应名列榜尾。
  太后与皇后当权,并不一定是坏事。北魏冯太后、辽萧太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九大王朝中,称制、听政的皇后太后中,因乱政而留下恶名的只有汉窦太后、晋贾后、唐韦后三人,掌权时间加起来总共才19年。其余几位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汉邓太后提倡经学,深好儒术,自身也相当能干;宋刘太后去世后,名臣范仲淹对她的评价也是很正面的,“今当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宋高太后,也勤勉问政,尊重司马光一类学者名臣;最贤明的一位当推明张太后,她执政的七年,可以说是明朝的黄金时代。
  汉、唐、清三个最强盛的王朝,都各有一位“女强人”长期当政,即汉初的吕后、中唐的武则天、晚清的慈禧。这三位我都归到“正面形象”一类。大多论者对吕后、尤其武则天持有相当多的正面评价,对慈禧则以非难为主,这是不公正的。吕后为政,尚能识大体,用能任贤,“黄老之治”即为明证。武则天是守成之主,不是守社稷而是守治世,故能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慈禧扶大厦之将倾,中兴清室,撑危局近半个世纪,保证了大中国在列强环伺的劣境中不至于被吞没和瓦解。相比之下,慈禧处境最为艰难,最易获咎,而实际上的功劳最大。即以私德而论,慈禧也远远胜过吕后和武则天。
  治世 清、汉、唐、宋、明、隋、元、秦、晋
  评说:治世即政治清明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年代,这是衡量王朝优劣的最重要的参数。一般认为,秦、晋、元三代无治世。其余六大王朝:汉代有黄老之治到文景之治,约50年;汉宣之治,25年;明章之治,31年。隋代有开皇之治,24年。唐代有贞观之治,23年;永徽之治,约20年;开元之治,30年;大中之治,13年。宋代有太祖、太宗“致治”,30年;仁宗晚年,10年。明代有仁宣之治,11年;张太后当权,7年;弘治之政,18年。清代有康雍乾盛世,134年。
  变乱 清、宋、汉、明、唐、元、隋、秦、晋
  评说:这一项是“逆排名”,越乱的排到越后。
  所谓祸乱,主要有:一,朝廷之乱;二,诸侯之乱;三,民变;四,外患。不包括建立王朝和统一中国的历次战争,如秦灭六国,楚汉之争,晋灭东吴,唐平群雄,……直至扬州三日与嘉定三屠等;也不包括成功的对外战争(征伐、抚平)。而朝廷之乱若仅限于宫廷,对整个社会民生无直接重大的影响,另作“朝纲”条,不列入本项。
  乱世是治世的反面,是判断一个王朝“有多坏”的直接依据。但乱世不象治世那样,可以一概而论。盖“幸福的世道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世道却各有各的不幸。”年代较长的王朝,祸乱也较多;有些祸乱,甚至在是治世发生的,如汉初黄老之治时的吕氏之祸,文景之治时的吴楚七国之乱,清康熙年间的三藩之变等等。唯其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民生环境影响不大,所以不能完全以乱世累加年代之长短来定,而应以其造成的影响,及朝廷平乱的能力、表现和善后作综合估量。
  隋仅一乱,即“天下大乱”,自大业七年各地民变,历七年而亡。秦因赵高之祸,引起天下大乱,仅两年三个月而亡。晋因贾后之祸,引起长达二十年的八王之乱,接着五胡乱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漫长、最黑暗的一段的乱世。元代的主要乱因,是内部的权位之争,包括昔里吉叛变、乃颜之乱、海都内犯等,后有民变,历二十年天下大乱而亡。
  其他各朝的主要变乱如下——
  汉:吴楚七国之乱、王莽篡汉、宦官之祸、外戚之祸、羌乱、十常侍之乱、黄巾起义、董卓之乱、诸侯割据。
  唐:安史之乱、权宦用事;藩镇之乱、回纥之患、吐蕃入寇、南诏之患、黄巢之乱。其中,尤以安史、黄巢为烈,藩镇、宦官之祸乱为久。
  宋:宋辽争战、西夏争战、王小波李顺之乱、蔡京乱政、方腊之乱、宋江之乱、靖康之耻。
  明:靖难之变、土木之变、安化王之变、宁王之变、土司之乱与徭变、大同兵变、倭寇、海盗、鞑靼之犯、播州杨应龙之变、宁夏之乱、缅甸之役、朝鲜之役、魏忠贤乱政、辽东战争、天下大乱、甲申之变;
  清:圈地占田、服饰之易、三藩之变、文字狱、两次台湾之变、准噶尔之乱、苗民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廓尔喀之役、白莲教起义、海盗、陕西兵变、天理教起义、箱民之乱、天地会、捻军之乱、回疆张格尔之变、徭民起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回民起义、新疆事变、中法安南之战、甲午战争、列强租界、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英军入侵西藏、日俄战争、革命党起义。
  清代祸乱最多,但绝大多数发生在边疆、藩属,或仅限于局部地区,对中国的整个局势并无重大影响。影响较大的是南方的太平天国与北方的捻乱,也终于镇压成功,没有动摇国本引起分裂,也没有引发骨牌效应和恶性循环(如汉、唐、明)。与西方列强的战争,虽然不断失利,割地赔款求和,也仍然保持了中国的庞大版图。
  宋代祸乱最少,主要是外患。最大的灾难是亡国时的靖康之耻,但这比西汉的王莽改制、东汉末年的群雄混战、唐代后期的大乱不已、明末的甲申之变仍然要好得多。宋代方腊、宋江起义规模都很小,宋江被招安,方腊仅半年而平;远不及汉代(新莽)绿林、赤眉、黄巾起义,唐代黄巢起义,明代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虽为有宋一代积弱之远因,但毕竟没有滥杀功臣、诸侯反叛的弊端。如果不是陷京掳帝、大批中原百姓迁徙南方的靖康之乱,在此项排名上,宋甚至应越过清而位居第一。
  纲纪 清、宋、明、汉、唐、隋、元、秦、晋
  评说:纲纪即朝廷的法纪秩序。一个社会是否整然有序,整个体制是否运作正常,与朝纲关系极大。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历代大的动乱产生,往往就从纲纪的废弛开始。历来的昏暴之君与“乱臣贼子”,也首先从乱朝着手。一是朝纲之既乱,一是朝纲之能乱,都说明了王朝的弱点。
  秦:焚书坑儒;二世矫诏夺位,杀长兄扶苏及其他十二公子、十公主,杀宰相李斯、名将蒙恬;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杀二世企图自代。
  汉:刘邦大杀功臣;吕后诱杀韩信,制造“人彘”之祸,杀三个刘氏赵王;诸吕伏诛;武帝纵游幸、营宫室与求神仙,好用酷吏,六七万人投入牢中净身充为太监,巫蛊之祸杀太子,下罪己诏;霍光诸除异己上官桀,废立皇帝,斩其故臣二百;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弄权,外戚用事;成帝荒淫致死;王莽篡政;窦宪专权,被逼杀;安帝杀外戚邓骘,废囚太子;宦官拥立顺帝,杀外戚阎显、阎景;大将军梁冀毒死质帝,骄奢淫佚;桓帝政变尽诸梁党,宦官得势专权;党锢之狱二十年,人才横遭摧残;董卓废立皇帝,滥杀朝臣,放火烧洛阳皇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闯宫诛杀皇后;曹丕篡汉。
  晋:武帝骄奢淫佚,大选宫妃;贾后废杨太后,诛杨骏、杨母,诛楚王,任用族党;八王之乱前后达二十年,晋室四十八王全被石勒所杀,纲常尽废,为历朝所罕见。
  隋:文帝杀功臣,杀诸子,独宠次子杨广,死迹可疑;炀帝穷奢极欲,残害忠良,大营宫室,造龙船游幸江都,为叛将所杀。
  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太子建成、弟元吉。高宗专宠武后,废王皇后及太子,元老忠良相次被害;武后垂帘听政,诛族兄、亲姐,杀两个太子,废两个皇帝(四人皆为其亲子);代唐前,实行恐怖统治,任用酷吏,罗织罪名,密告成风,大杀将相朝臣,杀诸王公数十人、支属数百人,武周初曾七年杀了七个宰相,又穷奢极欲,重用张氏兄弟;中宗发动“五人之谋”复辟,又有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政,太子发兵入宫杀武三思及其亲党,自己也兵败被杀;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率兵入宫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睿宗复辟;玄宗杀太平公主,废杀太子及另两子,强占儿妃,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当道,屡兴大狱,安禄山叛变陷两京,马嵬坡兵变逼杀杨贵妃、杨国忠,玄宗让位于太子;安、史先后称帝;吐蕃入寇两京,代宗亡走陕州;藩镇之乱四起,不服节制乃至反叛朝廷,各自称帝,纲纪荡然无存;德宗亡走梁州,下罪己诏;自肃宗至唐末,先后有李辅国、鱼朝恩等二十来个权宦当政为祸,由宦官统领禁军,横行朝廷,有六个皇帝为宦官所立;宪宗暴卒,传为宦官陈弘志所害;牛李党争四十年;穆宗中毒而死;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害;宦官仇士良弄权二十年,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废立太子;武宗服金丹而死;宣宗服方士之药而死;懿宗荒嬉作乐;僖宗纵情娱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领文武百官迎黄巢入长安;黄巢尽杀唐宗室,称帝;昭宗杀十一王,自己与皇后被宦官囚押,被纵火逼迫恸哭出宫;朱全忠废杀昭宣宗,火烧皇宫、长安,篡唐。
  宋:太子德昭自杀,太祖诸子皆死;群臣称颂福瑞,伪造天书,两宰相相互倾轧,结党营私;朋党之论,庆历党议,废后之争,濮议,王安石变法失败,元佑更化之争,三党之争,绍圣绍述屡兴大狱,崇宁党议。徽宗荒淫,蔡京乱政,宦官童贯当道,“花石纲”;靖康之耻。
  元: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皇位;阿合马等三大计臣误国;武宗夺位,废杀皇后,诛诸王;铁木迭儿用事,弑杀英宗;燕帖木儿政变,权倾人主,骄横荒淫;天顺帝失踪;明宗暴毙,宁宗暴病而亡,皆死因不明;顺帝混乱荒淫,权臣专权乱国,奇皇后干政,太子与权臣内讧。
  明:朱元璋杀戮功臣,废丞相一职,有“四大狱”,数万人被诛;靖难之变,建文帝失踪。成祖行恐怖镇压,惨酷屠戮群臣,设特务厂卫;汉王高熙之变,被杀六百人;王振乱政;夺门之变,曹石之变;万贵妃承宠;宦官用事;武宗荒淫,安化王之变,宁王之变;大礼议,严嵩弄权二十年,迫害异己、忠良;世宗差点被十几名女官勒毙,服方士之药毒死;高拱用事,政争、矿税、建储之议,万历帝三十年不理朝政,东林党议;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穆宗、太昌帝服红丸死。魏忠贤乱政;杀袁崇焕,崇祯自杀,文武百官投降李自成。
  清:多尔衮害死肃亲王豪格,纳娶其妃;顺治遗诏以十四罪自责,民间盛传其削发出家;鳌拜专权诛杀大臣,诸王争储位,康熙废太子;康雍乾三朝兴文字狱;雍正极权,削除群王,诛杀异己,制裁重臣;乾隆巡游天下,劳民伤财,和坤专权腐败;林则徐遭谤被撤;咸丰逃英法联军至热河避难;慈禧辛酉政变杀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不许同治与皇后接近,皇后(闻同治死讯)绝食而死,戊戌政变杀六君子,幽禁光绪于瀛台,不禁拳乱,皇室逃八国联军至西安,逼杀珍妃;袁世凯与革命军议和。
  有清一代,从未发生过宦官之祸与外戚之祸;没有一个皇帝、皇后被废杀;仅康熙一朝发生过储位之争,也不过太子被废而已;绝少杀功臣、宗室;慈禧的辛酉政变与戊戌政变,仅杀顾命大臣及六君子数人。
  宫廷 宋、清、元、汉、唐、隋、秦、晋、明
  评说:宫廷是王朝的核心,其规模、用度可直接比照出它的是否节俭奢糜,是否体察民情、珍惜民力,也可以看出政权的效能与风气。当然,不能完全以节俭衡量朝廷的廉能,国家富裕程度是宫廷开支的基础,只有穷奢极欲、“超前”享受而伤民才值得鄙弃。
  秦建阿房宫,仿修各国宫殿,大筑皇陵。后宫佳丽过千。
  汉萧何建未央宫,武帝营建章宫,成帝作昭阳宫,王莽造九庙,灵帝作玉堂殿、万金堂。高祖、文、景三帝,宫女仅十几人;武帝、元帝时后宫三千嫔妃,有六七万人投入牢中,多被净身充为太监,如司马迁。
  晋武帝大选嫔妃,几千人入宫,灭吴后姬妾近万人。
  隋文帝极为节俭;炀帝造迷楼,建仁寿宫、显仁宫,开西苑,造龙船及杂船几万艘。宫女数千人。
  武则天建万象神宫、“天堂”,铸天枢。唐制,后妃一百二十人;玄宗时代,宫女四万人,太监四千余人,其中三至五品的太监逾千。
  宋太祖限定宫中宦官为五十人,历代皇帝都未超出此数。真宗大兴土木,徽宗建延福宫、万岁山,征“花石纲”。
  元以蒙古贵族子弟入宫侍候君主,因而太监人数不会很多。世祖建皇宫,极为雄伟。
  明堪称太监帝国,明末时竟达十万之谱;宫女九千人。太祖建南京宫殿,成祖建北京宫殿。明十三陵豪华奢侈,为历代皇陵之最。
  清宫女一百三十四人(不计慈宁宫);康熙时太监仅四、五百人,最多为乾隆时的二千八百余人,光绪时减至不足两千人。清袭用明故宫,建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
  以明清两代皇宫花费作比较,明每年开支一百六十一万两,清每年开支三万两(1690年统计)。清最大的败笔是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
  效能 清、秦、元、隋、唐、汉、宋、晋、明
  评说:有人认为,专制的政府较有效能。此说不确。明是中国最专制的王朝,其政府效能却十分低下。还有人认为,廉洁可以产生效能。此说也不确。宋是历代最节俭的王朝,其政府效能仍不高。对王朝而言,皇帝的勤政,中枢机构的精简,地方制度的完善,是最为重要的。
  秦建立皇帝制度,实行独裁与恐怖镇压政策,令行禁止。它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完成那样多的重大改革,就是明证。
  西汉中央政府权力逐渐增大,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弱化;东汉则相反,至末年朝廷已形同虚设,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发生。
  晋大封宗室,各自为大,朝令不得而行。
  隋军国大事由内史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地方官由吏部任免,加强了效能。
  唐初袭隋三省制,往往不能协调,贻误军国大事;后以政事堂为最高权力机构,提高了中央工作效率;再后又以翰林参预机要,削弱宰相职权;至藩镇时代,中央指挥系统几乎瘫痪。
  宋以扩大皇权为中心建立一套庞大的官僚体制,其后越来越膨胀,凡职都得皇帝亲自任命,凡事都要皇帝指挥,因而常常陷于停滞。
  元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以提高效能。
  明初为丞相制,不久改内阁制,皇帝高度独裁又多怠于理政,特务盛行,官吏俸禄极低,党争不息,明亡时满朝文武竟呼之不至。
  清改内阁为军机处,职掌军国大事。特点是,一,除皇帝过生日和过年,几乎无一日不办公,紧急时还要加班至夜半,令人想起“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二,办事快,每日处理折奏数十上百件,皆当天办完,这种效率,为历朝所不能比拟,就是民国与共和国政府都应为之汗颜;三,办事机密。地方政府也基本完善,它的省、县建制至今还在现代型体制下沿用。清末尽管出现官场腐败,变乱不断,仍能维持整个政治、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最后以和平方式交出政权,世界史上都堪称罕见。
  人口 清、宋、明、元、唐、隋、汉、秦、晋
  评说:人口包括两项指标。一为统治的绝对人口数,这表示王朝的强盛程度;一为统治时期人口的净增长,这表示社会民生的富足与安定。
  清以绝对人口过亿,及数倍的人口增长,遥遥领先于其他各朝。二十世纪常说的“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就是清朝创造的人口数字。宋以初年的三千余万,至南宋时达七千余万,可见北宋一朝对人口的贡献。(一说为,宋从初年不足两千万,至徽宗鼎盛时达四千六百万。)明以元末五千余万人口起家,到满清入关时官方统计为六千余万,史家估计还应再加上“隐户”,约数也只能恢复到南宋盛时的标准。终元一代,人口略有增加而不显著。唐人口多维持在四、五千余万,安史与黄巢之乱时有所减少。隋初年人口繁庶,末年大乱人口锐减。两汉出现过两次从人口凋零(不足两千万)至人口大增(五千余万)再人口剧减(不足两千万)的过程,汉的失分,主要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总增长几乎为负。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中国总人口呈大幅下降趋势;“建国”后民生极苦,不会对人口增长有所贡献,但也不至于再象战争年代那样剧减,秦始皇二十六年时人口约两千万,这应该是秦朝人口的基本数字。秦的幸运在于它很快覆亡,无须对王朝结束后,兵祸连连造成的人口流失负责。晋的人口最少(一千六百余万),增长为负数,敬陪末座。
  民生 清、明、唐、汉、宋、隋、元、晋、秦
  评说:民生即人民生活,在漫长的农业经济社会中,最主要的人民就是农民。每个王朝都有其兴亡史,同一王朝不同时期的人民生活,差别是极为巨大的。我主张分两方面讨论。一是承平时代,人民富到什么程度,富了多久;二是离乱时代,人民穷到什么程度;然后综合给出一个排名。
  秦民是最为痛苦的,饱受奴役,徭赋极重,刑法苛刻,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陈胜、吴广就反了。
  晋民也不好过,但灭吴前十来年,尚能劝课农桑,减轻赋役,形成暂时繁荣。
  元民分四等,从事农耕的汉人、南人地位地下。国家对人民采取搜刮政策;可取之处是尚知以农桑为本,尤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元代民变不因饥寒而起。
  隋开皇之治二十余年,民生尚称繁庶;炀帝穷兵黩武,民变四起,天下大乱。
  宋是两极分化的典型。一是士与民的贫富悬殊,知识份子和官吏生活优游,一般百姓穷苦。二是城与乡的差别较大,财富集中在繁华的都市(如《清明上河图》),农村则十分贫瘠。宋虽经济发达,却始终无法解决“积贫”一弊。
  汉是第一个强盛王朝,又极为重视农耕,但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及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最好的情况是文景之治以后,一般百姓都能吃到梁肉。两汉的承平时代约为200年,而穷兵黩武、兵祸战乱导致人民饱受疾苦的年代也占了200多年。赤眉、绿林、黄巾起义,皆为民不聊生的结果。
  唐在安史之乱前的约130余年,人民远比汉时富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徭赋也远低于汉、晋。安史之后,两极分化(“路有冻死骨”),兵役极多(《兵车行》),许多农民破产,激起杀人如麻的黄巢之乱。
  明前期的约150余年,民生富庶,“百姓充实,府藏衍溢”(《明史》)。嘉靖以后开始凋敝,进入苦难阶段,明末更是饥民遍地,四方起义(“迎闯王,不纳粮”)。
  清自康熙至道光,约210余年间,百姓多能维持小康。太平天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民生受到巨大影响,及至晚页,民穷财尽。有清一代,无饥民引发的起义。
  民族 清、汉、唐、隋、明、宋、晋、秦、元
  评说:这一项是指“大中国”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元的民族关系最差,公开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人分四等。蒙古帝国西征灭国四十余个,屠杀许多民族,毁灭许多百万人口的城市。元初南下时,掠民为奴;统治时期大肆搜刮;元末亡于民族起义。
  秦灭六国,以暴力与暴政消灭民族差异,奴役人民,终于激发民变,各国贵族势力乘机而起(亡秦必楚)。
  晋时外患并发,致使五胡乱华。永嘉之祸后,中原百分之八十的汉民南渡,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
  宋弱,偏好意气用事,对夏、对辽、对金用兵,多以不平等条约收场。靖康之耻后,中原大部分的汉民南渡,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迁徙。
  明以民族起义推翻元朝,却未能继承蒙古人建立的庞大的帝国疆域,重新缩回到狭小得多的汉民族传统区域内。明最后以外族的大举入侵彻底覆亡。
  隋在数百年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建国,本可以开创如汉、唐一般的盛世,却穷兵黩武三征高丽,急速将气数消耗殆尽。
  唐凭借兵力,降服突厥、契丹、高丽和西域,有天下归心之势。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定,如东突厥,前后耗时一百二十年才摆平。与吐蕃之间更是负多胜少,还被人家攻入长安,幸以和亲方式得到一时太平。安史之乱是民族关系的最大败笔,自此唐王朝一蹶不振。
  汉花了一百年,才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转劣为优,又花了七十年,终于使南匈奴归藩。汉首创和亲外交,经略西域,胡汉和睦杂居,皆可圈可点。但东汉又有一百六十年的羌乱,埋下日后五胡乱华的伏笔。不过乱因之一的匈奴人,竟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可见汉朝在外族心目中的地位。
  清最大的败笔是入关后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及镇压准噶尔部的大屠杀。最大的成功是创造“五族共和”(和平),解除了历代王朝都感受到的周边民族的威胁。对西藏,确立达赖、班禅的精神领袖地位,并使其影响蒙古,达到软化两个原本极为强悍的民族的目的;实行改土归流、分割西藏与青海,蚕食和限制了藏人的传统专有地域。对蒙古,更以满清公主下嫁蒙古王公为定制;“蒙满一家”的结果,是满族全部被汉化之后,蒙族也几乎被汉化了一半。对“西域”,将之收为新疆。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外敌,全部被清朝变为中国人。中国历代所遭受的侵略战争,也全都变成了“兄弟阋墙”。这种多民族、多文化和平共处的国家形式,不但为中国历朝历代所仅见,在世界上也是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当清朝结束时,五族大体上没有分裂,尤其是没有相互仇杀,还能同仇敌忾对付西方列强的入侵,满清皇室仍享有尊号及优渥待遇多年,不能不说是它卓越的民族政策得到的回报。
  文化 清、宋、明、唐、汉、秦、隋、元、晋
  评说:文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主要还应包括科技、教育、生产营造的进步,及文物典章制度。此条是指综合排名。
  秦统一汉字及度量衡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功莫大焉;但焚书,夷灭各国文化的丰富性,罪莫大焉。
  汉发明造纸,创立有中国特色的修史方式
  晋佛教渐盛,时兴清谈
  隋创立的政治典章制度,为中国王朝制度的经典
  唐为文学、佛学的高峰时代,建筑宏大,发明印刷书
  宋发明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文学、艺术、出版发达
  元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火炮,戏曲创作繁荣
  明器物精巧,文学繁荣并逐渐通俗化,著述极丰超越前朝
  清容纳多元民族文化,集中国传统之大成,手工业发达,开始大量接受西方文化
  影响 秦、清、汉、唐、宋、明、元、隋、晋
  评说:这一项,主要是指历代王朝对后世的影响力,不是指历史地位。其次,也包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秦所以排在首位,乃因它是统一的“中国”之源;它开创的中国疆域,大致维系了近两千年;它的朝代名,成为中国在国际上正式的、永久国名(China);它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创造者,汉文字的定型者,两前余年政治典章制度的创建者。
  清紧随其后,因为它突破了自秦以后维系了近两千年的大致成型的中国传统疆域,而形成现代中国的巨大版图;它使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存在,并承认占有这一辽阔疆域的事实;它化解了诸多周边国家、地域和民族历史上长期对中国构成的威胁,创造五族共和(共同和平)的宏大格局;它是接受外来文化最多的一个朝代,是汉人洋化的开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族群。
  汉形成了中国的主体民族,以及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影响后代至为深远的汉文化;它使西方人知道,东方存在着一个极为强盛的文明国家。
  唐接受容纳了大量的外来民族和文化,是留给后世汉文化经典最多的朝代;它的兵力,曾抵达咸海和印度;它获得周边各国的尊重。
  宋形成影响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伦理观;对后世文化影响亦不可低估。
  明使通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跟海外的民间交往频繁。
  元兵力横扫欧亚大陆;奠定了中国戏剧的基石。
  隋创立科举制,影响以后历代的政体与学风。
  晋形成士大夫习气,至今犹存。
  结局 清、元、汉、宋、晋、明、隋、唐、秦
  评说: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兴亡史。有兴就有亡,有开端就会有结局,这是很正常的。朝代的结局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王朝的结局,即它的下场如何;一是它所统治的国家的状况,即它在怎样一种背景下收场,善后如何。
  秦:皇帝被宦官所杀,皇室向义军投降;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汉:皇位禅让于权臣;天下大乱,分裂为三国
  晋:皇帝被外族所杀;中原沦陷,衣冠南渡
  隋:皇帝被叛将所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唐:皇帝被叛将所杀;群藩割据,中国大分裂
  宋:皇帝被侵略者俘虏,另立伪政权;中原沦陷,民族大迁徙
  元:皇帝逃往草原;民变四起,“分裂”为中、蒙两国
  明:皇帝自杀;义军攻入京城,异族入关,征服全境
  清:皇帝逊位,享尊号、皇宫不变;各省纷纷“独立”,大中国版图基本完整
  清的结局堪称最为完美。元次之。汉帝禅位后,尚能安享天年;三国也不算太坏。宋徽、钦二帝虽然被掳去受尽污辱,到底比丢了性命要好;而且宋室在江南建立南宋,还有150年的国祚。晋帝被杀;东晋国祚也稍短。明帝死得很惨,整个中国亡于异族;但仍有南明残局十余年,及奉明为正朔的台湾军政府二十年。隋帝死于叛将之手,群雄并起而终未能分裂中国。唐帝同样死于叛将,中国即进入大分裂期(五代十国)。秦在天下大乱中覆亡,整个中国处于分裂战乱之中。
  综合排名 清、汉、唐、宋、明、元、隋、秦、晋
  评说:以上共18项,每项第一名8分,第二名7分,依次递减,第九名0分。每项得分相加,即为各王朝的总分数。满分为128分。
  清124分,汉87分,唐80分,宋74分,明64分,元58分,隋45分,秦29分,晋15分。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排名。有些项目的份量较轻,有些则较重,似乎不应该在比例上完全相等。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先求出几个内容相关的“弱项”的平均数,再一起计算总分排名。我提议留给读者自己来做。
  值得一说的小王朝
  现在来讨论小王朝。
  总的来说,小王朝是中国处于分裂、战乱时代的政权,国势既谈不上强大,民生也饱受疾苦。具体而论,却不是所有的小王朝都一无是处。在中国历史上那漫长的黑暗岁月里,有些小王朝的光辉,甚至比某些大王朝还要夺目。
  我们先看看,分裂时代有哪几段较好的时光,即“乱世中的治世”——
  两晋南北朝:前秦符坚,10年盛世;刘宋元嘉之治,20-30年;北魏文成、冯太后、孝文,47年;萧齐永明之治,11年;萧梁天监之治,30年。
  五代:后唐明宗之治,8年。
  辽、金、南宋:辽萧太后听政,27年;辽兴宗耶律宗真,20年;金世宗完颜乌禄,称“小尧舜”,28年;南宋孝宗赵慎,27年。
  我认为,稍好的小王朝有:北魏、金、辽、南宋、梁、刘宋、孙吴、蜀汉
  北魏:鲜卑族拓拔氏所建,占据中原,立国170年,军事强大,出过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如太武帝、文成帝、孝文帝,及一位临朝称制达25年冯太后。他们统治中国北方前后达70余年,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北魏最大的贡献是朝廷下令实行汉化,使“五胡”消失于中原,为中国的重新统一和建立盛唐时代奠定了文化基石。因而被我列为小王朝之首。
  金:女真族完颜氏所建,是历代小王朝中疆域最为辽阔的,乃至超过大王朝中的北宋。历九帝120年,其中有几个很不错的皇帝,尤其是被称作“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乌禄。金朝表现出的勃勃生机与大国的风度,实在应该令代表“中国”的南宋羞惭。它给后代留下的坏印象,主要是“靖康之耻”。但如果不仅是“之耻”,而是一鼓作气灭掉中国的话,不但可以跻身于大王朝的行列,甚至可能是最好的王朝之一。它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其亡国之君哀宗,还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皇帝,远非宋徽宗可比。
  辽:契丹族耶律氏所建,立国219年,是小王朝中国祚最长的,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对中国的“上国”。萧太后临朝听政的27年,兴宗亲政的20年,为辽之盛世。兴宗与宋仁宗相互作书画以赠,开创两国间的“兄弟情谊”。辽作为小王朝,国势实在比宋要大,只是未能占据中原,文化及影响远较宋为弱而已。
  南宋:立国153年,无论如何,它是由汉人建立的最好的一个小王朝。由于它的存在,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民族风格由恢宏变得偏狭,由开放变得内向,由豪迈变得纤秀,形成汉人的另一支——南人。南宋的皇帝似乎都不大留恋皇位,找着借口就退休。孝宗的20余年,算是漫长的偏安岁月中最好的一段时光。
  梁:历五帝56年。它的开国之君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寿命第二长的皇帝,活了86岁。他在位的48年,称“梁武中兴”,国家承平安定,尤其前30年的天监之治,是南北朝时代难得的好时光。他虽出身军阀,却颇有学术修养,重文治,性情也十分仁厚。
  刘宋:由刘裕篡东晋所建,立国59年。它的最大弊病是皇室缺乏教养,相互杀伐,朝纲败坏,因而被史家评为道德最没落的时代。八个皇帝中,只有前面两个皇帝值得称道,即武帝刘裕和少帝义隆。不过就因为这两个皇帝,躬勤政事,鼓励农耕,减少租税,大办学校,使百姓安居乐业,给南中国带来了30余年的元嘉之治。
  孙吴:孙权所建,立国52年,是三国中国祚最长的。如果从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开始算起,则为72年。孙权执政长达半个世纪,曾有过大败曹操于赤壁、大败刘备于彝陵的战功。他治下吴国,却是三国中战乱最少、民生最安定的国家。吴的兴起,使中国的东南部彻底汉化,经济富足,成为后代王朝遭受外来侵略时的退身之地。
  蜀汉:刘备所建,立国43年,是三国中国祚最短的。他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刘禅,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超过40年的14个皇帝之一。刘禅小名阿斗,已经成为愚憨的代名词;他的丞相却不可小觑。诸葛亮治蜀12年,后又有蒋琬等人主持大政,直到被灭之前的最后六年,政权才落到宦官手中。基本上,这个王朝是几位能臣帮他管理的。弱主无能,还不失厚道,强军压境无力抵抗即出城迎降,使一朝臣民免遭屠戮。
  (文/徐晓鹤,摘自华声论坛)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5-1-19 2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了解一下有益。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 0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朝很特别,为什么排最后?
竹林七贤、刘渊、石勒、王衍、王敦、王导、王猛、谢安、庾冰、庾亮、王曦之、陶潜、苏峻、桓稳、桓玄、刘毅、刘牢之、陈庆之,都是风流人物啊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16: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其实还应横向比较,在当时与世界其它国家和的比较,综合来说我同意汉、唐为最强盛,应为和同时期的其它国家比较也是最强的,至于清朝,早期也不错,只是后来把所有赚来的很快输出去,因此清朝不能把清朝列在汉唐前面。个人一点见解,请指教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3 12:58 , Processed in 0.38187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