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7|回复: 2

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 15: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附件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5-1-24 14: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下了一次,结果给删了,还要下,至此楼主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31 1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建筑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1988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经济增长达到4.5%的较高水平,世界贸易超前增长达到8.5%,国际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国际建筑市场也随之出现较大增长,250家国际大承包投资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走出了低谷。1989年增至1126亿美元,1990年增至1203亿美元,1991年达到国际承包市场历史最高记录1519亿美元。此后的10多年内,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且时有反复,但总体保持增长势头未变,国际承包市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兴盛时期,每年225家大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
    从发展趋势看,估计国际建筑市场总体规模将基本保持在3万亿美元的水平之上。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建筑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比例将不断扩大,据有关预测,2010年之前,世界每年将有2000~3000多亿美元的国际工程承包额。
    二、国际建筑市场的结构分析
    1.国际建筑市场的地区结构。
    亚洲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据统计,1993年亚洲地区国际工程在全球所占份额达到33.1%,此后一直保持在30%以上;欧洲紧随其后,所占份额保持在20%以上;从增长情况看,亚洲和欧洲市场上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基本持续正增长。与此相对应,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下降。1980年中东市场所占的份额曾居全球首位,达到39%,但是受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降和战争的影响,到1990年其份额只有14%,而到1997年更降到9.48%;非洲市场主要受国际援助影响,很不稳定,由于90年代外援减少,其所占份额迅速缩减,1997年只有8.54%;拉美市场份额1992年突然由上年的32.8%降到9.4%,此后两年进一步下降到6%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拉美各国外债负担过重,发展受到制约。
    未来15年,亚洲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并将保持5%~6%的增长速度,亚洲的国际建筑承包市场大致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其中,香港地区作为独立的关税区,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对外承包业的第一大市场,承包劳务每年约20亿美元,37000人。据预测,今后10年,香港作为中国大陆与世界经济交流的传统和重要的窗口,其经济增长可望保持或超过5%的高速度,国际工程的建设需求很高。具体来说,第一是政府的工程承包,如填海、公路、码头等。这类工程竞争激烈,估计效益难以很高,但对我国公司树立信誉极为重要。第二是投资开发房屋建筑,由于房地产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风险波动较大,但利润丰厚。第三是劳务需求,特别是普通劳务需求量将会很大。澳门相比之下,地域狭小,产业结构特殊,而且在过去的10多年里,基础设施、机场、码头、道路、大桥相继完成,填海建房已趋饱和,所以建筑市场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不过,随着澳门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科技含量的工程和劳务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日本和韩国的承包工程市场的封闭程度很高,而且都是国际建筑承包业的大国,实力很强,所以其他国家很难在日韩获得大的工程承包合同。东南亚各国,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是我国建筑公司的老市场,规模虽然不大,但增长平稳。特别是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强劲,建筑需求增长的前景很好。伊朗也是个大市场,工业、矿业、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都有较大增长潜力,但存在着支付风险。
    2.国际建筑市场的行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从国际工程市场的行业结构看,1991年工业及石油化工业工程占全部市场需求的比重为38.02%,1992年增长到51.06%,随后开始逐年降低,1995年降为29.9%;1996、1997年又开始增长,所占份额分别是31.07%、33.94%。从1994年开始,房屋建筑业所占份额一直维持在21%以上,交通运输业则维持在16%以上,电力行业较少,但大多年份也达到了9%。从国际建筑市场行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看,过去10年形成的结构变动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总体的行业结构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3.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从总承包商的结构看,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这些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在国际工程建筑市场都占有绝对优势,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1997年1998年分别有161家和155家公司被列入全球最大的225家之内,其国外营业额分别占其营业总额的85.9%和85%;而同期,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只拥有225家中的64家和70家,其国外营业额占其营业总额的比重也只有14.1%和15%。但从发展趋势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加强。
    从总的格局来看,国际建筑市场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状。其中,发达国家的知名跨国建筑承包商始终居于金字塔的顶端部位,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总体上仍处于金字塔的下端,粗略估计,国际建筑市场居于金字塔上端的20%的企业,掌握着80%的市场和收益,而居于金字塔中部和底部的80%的企业,却只掌握20%的市场和收益。
    近年来,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扩展在世界各地承揽工程的地缘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筑承包商开始走向合作的道路,跨国兼并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建筑市场的集中程度随之不断提高,金字塔的顶端更加尖锐。这种发展趋势对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正在提出新的挑战。
    三、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下,国际知名建筑企业为保持和提升竞争实力,在联合重组的同时,还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一定程度上促使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特点出现新的变化。
    1.从系统承包商到全方位的价值链创新。
    在过去几十年里,国际建筑市场最流行的竞争格式是以各种“交钥匙”工程为代表的系统承包商模式。这种经营方式将企业的利润源泉从简单的工程承包环节扩展到从设计、施工,到工程的总体设置的全部过程,使快速建立这种能力的企业获得了竞争的有利地位。经过几十年的竞争磨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国际市场上的总承包能力,于是建立在总承包能力为核心的竞争力基础开始动摇,全方位价值链创新取而代之,正成为新条件下竞争力的核心基础。全方位的价值链创新模式的实质是将企业放置于一个远超出竞争对手范围的大环境,将企业的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以至于客户的客户都纳入企业的一个框架,通过企业自身价值链与这些密切关联的外部群体的价值链更有效的耦合,创造新的价值。国际工程承包中广泛流行的BOT模式,就是这种价值链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
    2.从独立的技术创新到全球技术资源的共享。
    为了降低风险,减小研发成本,同时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并逐步形成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享的新局面。一方面,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让其他企业共同分担研发成本,正逐步将自身的技术研发机构从母体脱离出来,同时引进新的投资者;另一方面,这些机构为了提高研发成果的效益,也开始向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是国际建筑业内部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3.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近10年来,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的快速发展以及两方面力量的互相促进和融合,促使国际建筑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能够以更快捷和更低成本的方式进行传递,极大地减小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在此推动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出现扁平化的趋势,管理跨度不断增加。这一方面缩短了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快速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际工程承包中,大型跨国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能够以比传统管理手段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实现全球资源的配置,从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行业层面看,则促进了全球建筑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当然,这种作用过程不是单向的,随着建筑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对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引进和吸收新的管理技术,最终促使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成为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总承包商占据国际建筑市场的地位在不断增强
    国际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际总承包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近10年,国际建筑市场的集中程度在不断提高,总承包商的地位也相应地在不断提高。如1980年,全球前250家大承包商合同成交额约为全部成交额的70%,到了199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82%左右。
    第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少数大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优势明显,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游离于总承包商之外的建筑企业一般只能涉足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的国际工程建筑,居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低端位置,或者只能充当国际建筑总承包商的配套角色。
    第二,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和项目管理的日益完善,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注意承包商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的能力和实力,以往的对工程某个环节的单一承包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综合承包所取代,管理—采购—施工(EPC)合同成为时尚。此外,对于公路、水利等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新的国际工程承包方式也因其资金和收益方面的特征,越来越吸引发包人和承包人的兴趣,成为国际工程承包中一种新的方式。国际承包方式的这种新变化,使总承包商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不断提高。
    第三,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投资作用的加强。一方面,在海外投资有利于经营国际承包业务的公司渗透到当地市场,承揽当地未在国际市场公开招标的项目;另一方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尤其是在国内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资金实力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带资承包成为时尚。同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其他投资主体,如政府援助和国际组织援助相比,企业投资的定向性最强,与所要承揽的工程紧密相联。在进行国际工程承包招标和投标的过程中,往往规定企业提供一部分自有资金,因而垫付资金的多少成为发包商决策的重要依据。发包商经常将工程包给那些报价较高但垫付资金较多的公司。这种情况下,具备较强资金融通能力的建筑承包商就占有了相对的比较优势。
    最后,工程承包项目包括了勘测、设计、投标、施工等多个环节,从签定合约到最后交付使用,历时数年,其间风险因素较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和占用数额巨大,回报要在工程完工后才能实现,因而一旦遭遇不测事件,公司的损失巨大。同一般的建筑工程承包企业相比,总承包商除了具备很强的融资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建筑工程的二次发包来分散风险,增强应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能力。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6-9 05:38 , Processed in 0.37029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