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9|回复: 0

[转贴]:苏州环护城河风貌保护区南门路段规划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0 16: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苏州环护城河风貌保护区南门路段规划设计   
[ 巢耀明 ]

[摘 要]南护城河沿岸是苏州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其保护规划的要点是:设置旅游商业服务区、地段性商贸闹市区、生活居住区和环城旅游观光绿带,对城市功能进行整合;规划河道、南门路两条水陆交通带和横向为主、纵向为辅的步行绿带,构建道路体系;整合空间景观系统,强化“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古城风貌特色。
[关键词]古城风貌特色;保护规划;苏州

[文章编号]1006-0022(2004)04-0059-05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South Gate Road Section in the Protection Area around Suzhou Moat/Chao Yaoming

[Abstract] The area along the south bank is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modern industry in Suzhou.The key points in its conservation plan are to:establish  tourist commercial service areas,regional commercial downtown areas,residential areas and tourist sight-seeing greenbelt round the city,so as to make a integration on the city function;to plan a road system by planning the two traffic belts of the waterway and Nanmen Road,with green belt for pedestrians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s the main and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s the supplementary;to integrate the spatial landscape systems  and give prominence to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ity as"parallel of land and water with river and street bordering on each other".

[Key words]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ity,Conservation plan,Suzhou

  苏州环城水系和道路一直在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城南一段则最具历史文化及景观价值。明清以来,南城河沿岸一带商贾云集、市肆林立、水陆交通繁忙。近代以后,沿河一带建起许多现代化的纺织、染织工厂,成为苏州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

  随着大规模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护城河沿岸一带已经从城市边缘转变为中心区的一部分,交通压力不断加大,而老化了的工业企业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改变护城河沿岸景观与古城风貌不谐调的状况,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苏州环护城河风貌保护工程,南门路段改造首先启动。

  在此方案设计中,笔者对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环城水上旅游、道路交通、绿化休闲、古城保护、城市防洪等系统有机结合;怎样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强化和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探讨。

1、环境分析

  规划区位于苏州古城的南护城河南岸,规划范围北起护城河,南至规划辅路中心线,西起盘门路,东至原十苏王路,总用地面积为89.68hm2,分A、B两区,南门路北侧为A区,用地面积为15.8hm2,南门路南侧为B区,用地面积为73.88hm2。南门路规划路幅宽34m,全长约4km。该路段与古城河、城墙遗址、盘门景区和桂花公园遥相呼应,是环古城道路中最具自然、人文景观的一段。

  南护城河两岸现状用地功能混乱,有大量工业仓储用地,一些居住用地混杂其中。护城河岸线被货运码头、民居建筑等占据,公共开放性较弱,建筑质量较差。交通、管网等基础设施老化。现状面貌未能体现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水网发达、景色优美的传统风貌(图1,图2)。

2、城市结构的转型与功能的整合

  按1996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南护城河南岸一带主要为二类工业用地。目前,苏州新一轮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原吴县市将被撤销,在城南城北分别设吴中区和相城区,这种城市总体格局的变化无疑将对城市发展战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宏观上,城市南北片区所形成的合力会有所加强,吴中区是苏州的历史文化腹地,苏州重要的名胜古迹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基本位于此处,应在已有基础上大力培育城南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品位和吸引力,使南护城河一带成为重要的文化汇聚点和居住发展用地(图3)。

  环护城河风貌保护区南门路段的功能定位是:集水上旅游、道路交通、绿化休闲、古城保护、城市防洪等系统为一体的,围绕苏州古城的一条新的城市景观精品地带,同时也是对旅游、居住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安排的综合区。由此,方案形成了“三区一带”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形态(图4,图5)。

  (1)旅游商业服务区:在从盘门至裕棠桥西侧的范围内(包括A-1、A-2、B-1、B-2号街区)增加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功能的综合用地,A-1号街区安排旅游文化娱乐展示功能用地,主要布置旅游传统作坊展示、水陆戏台、书场及其它娱乐设施;A-2号街区安排旅游商业服务功能用地,布置旅游品市场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服务;B-1号街区为保留现状住宅及商业用地,布置社会停车场及交通换乘系统;B-2号街区安排旅游服务功能用地,设置品位较高、体现传统风貌的旅馆及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

  (2)地段性商贸闹市区:在人民桥两侧的规划范围内(包括A-3、A-4、B-3、B-4、B-5、B-6、B-7号街区),保留位于东南处的中学,延续城市级商业功能。将交通换乘站设于B-3-05地块(现小商品市场南侧);B-4、B-5号街区为南门路与人民路立交的互通匝道间的桥头公园,以绿化景观为主;北侧的A-3、A-4号街区以休闲绿地为主。

  (3)生活居住区:在人民桥东侧至觅渡桥范围内(包括A-5~A-8、B-8~B-13号街区),安排以居住、休闲功能为主的综合用地。人民桥和南园桥之间的中段以居住为主,北侧以休闲绿地为主;觅渡桥和南园桥的东段以居住为主,北侧以生态绿地为主;基本保留南园桥东西侧住宅区,在翠湖公园西侧设交通换乘站;觅渡桥西侧设置体现生态思想、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组团。

  (4)环城旅游观光绿带:即以古城外城河两岸为主,集交通、绿化、旅游(水上、岸上)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带。外城河滨水地带作为旅游者与市民共享的开敞型休闲观光绿带,既是居住区与外城河水面之间的过渡空间,也是古城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观赏地带,达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效果。

3、重构道路交通与城市防洪体系

3.1原则

  两条水陆交通带(河道、南门路)和以横向为主、纵向为辅的步行绿带各司其职,同时又在空间上互相联系,构建符合该地区旅游、交通、商业和居住发展需要的综合运输、公交、步行交通体系,并将南门路作为沿外城河的防洪道路(图6)。

3.2交通系统规划

  (1)完善交通系统,进一步区分交通功能与游览功能、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居民流线与游客流线。通过加强管理,减少穿越城区的交通。

  (2)采用由步行绿带与人行道构成的综合步行系统,整合旅游功能及居民休闲功能,使之适宜逗留、休闲和观景,沿河强调亲水性。

  (3)以现有道路网络为基础,在南门路南街区组织开辟辅道以解决该街区内部的交通可达性问题,并起到对南门路车流适当分流的作用。

  (4)组织由水上旅游和公交、公共汽车、出租车以及小汽车多人合乘等方式组成的多元化公交系统。

  (5)结合城市与景区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交通组织的需要,按照有关规范和服务对象的性质与规模,合理配置社会停车场和公共站场,设置交通集散广场、码头和船闸等。在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这些场所时,应把它们作为景区环境风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6)遵循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开辟环城自行车专用道路。在沿河一侧采用林荫道形式设计有适当蜿蜒曲折和高低起伏的专用自行车道路。

3.3南门路规划

  南门路西起盘门路,东接原十苏王路,中间与古城主干道人民路和南园路相交,全长约3 200m,为环城河路的南段,是城南沿外城河的一条次干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Ⅱ级。南门路是沟通城西南与城东南工业、商业及居民出行的通道,有效地拦截和分流穿越古城的交通,减轻古城交通的压力,对中环快速路的交通也起到一定的集散作用。同时,南门路又承担了防洪大堤的角色,路中心最低高程为3.12m(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标高为黄海高程3.12m)。

4、整合空间景观系统

4.1原则

  空间景观组织以展现苏州古城历史风貌,强化“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典型水城景观特色为原则,整合该地区的古城河、盘门景区、城墙遗址、公园等景观要素,沿护城河突出展现盘门、古塔、古城墙的古朴历史风貌,沿南门路则展现古典风格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古城新貌,营建与功能结构、路网系统和绿地系统相辅相成的空间景观体系。

4.2空间构成要素

  (1)“一带”指环城旅游观光带。南门路段是围绕古城外城河的、集交通、绿化、旅游(水上、岸上)功能为一体的景观道路。它作为环城旅游绿带的一部分,在设计中十分重视形态的整体性,力求恢复使用水上游览空间和强化两岸景观设计。

  (2)“二线”指合理组织陆上、水上游览路线。通过调整原有沿外城河车行道路的路线,使沿河岸线的步行与车行交通分离,并与环城水系的游览路线合理组合,形成水陆并行的游览线系统。规划设计中除对局部景观进行调整外,重点对水上游览空间进行设计,增加一个近水空间层次,突出动态景观效果,这样做既满足了水陆游览、休闲的活动需要,也丰富了环城水系的空间形式。

  (3)“三区”指盘门、南门、南园3个景区,其中盘门景区包括月色江声、瑞光塔影、龙蟠水陆、吉水揽胜、双桥烟雨、清风杨柳等景点,南门景区包括荷蒲熏风、淡烟疏雨、曲径寒梅等景点,南园景区包括南园春晓、觅渡揽月、桂花公园、翠湖公园、青枫绿屿等景点(图7)。这些景区是南门路段空间与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采用视廊、观景点、对景等手法,充分运用“景在城中”的理念,并在整体布局时,注重空间结构与自然的结合。

  (4)“四点”指盘门、人民桥、南园、觅渡桥4个重要空间节点,其中又包括各种形式的空间节点,如:文物古迹点、历史遗迹点、街道广场以及环城水系沿岸的观景点等(图8)。这些空间节点的设计,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多彩。

  (5)“五纵”指盘门(清风杨柳景点)、觅渡桥沿河纵向绿带、人民路、南园路沿街林荫道、翠湖公园纵向绿带这5条纵向绿轴,根据河网水系以及街区道路组织,布置纵向绿带,并将其引入沿城河绿带,活跃南部街区内部景观,构筑区域整体网络状绿地系统。

5、强化古城风貌特色

5.1空间格局

  遵循“保持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道路景观,路网河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的原则,与苏州古城“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城市双棋盘格局一脉相承,形成古城河-环古城绿带-南门路-临路街区四线逐步改造开发的模式,突出以河道为中心、街巷与之平行、建筑临水而建的城市空间形态和格局。

5.2空间意象

  (1)布局特色。南门路段规划设计强调“亲水性”,突出水与建筑、街巷、桥梁的密切关系,尤其在盘门入口地段和其它水湾节点处继承建筑贴水、临水、枕水和街巷沿河的传统布置手法,保留街区中原有古桥,使之在河道上成为空间的焦点。由街到房、由房到河、由河到桥,建筑布置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虚实相间,河道与街巷、商店、民居、桥梁浑然一体。创造多处水与绿化、亭榭曲廊等密切结合的“亲水空间”,使整个街区形态充满浓郁的水乡风情(图9,图10)。

  (2)建筑形态。苏州建筑尺度较小、造型轻巧、立面简洁、体态玲珑,南门路段规划设计抓住其体量、尺度、比例都较小的特征展开建筑空间,布局方式主要为院落式空间、组群式布局,强调以人的尺度为基本尺度进行规划设计。

  (3)建筑风格与色彩。建筑风格除把握较小的空间尺度外,注重继承造型轻巧柔和、体态小巧玲珑、粉墙黛瓦和坡屋面等传统建筑风格之精华,体现秀丽的苏州建筑艺术风貌。建筑色彩运用粉白墙面、黛色瓦屋面、淡米黄色花岗石桥梁、河岸和码头、踏步、粟色门窗等要素组成淡雅素洁的街区建筑基调。

5.3空间环境

  (1)整体空间面貌。规划力图在盘门-人民桥地段塑造既有苏州古城传统特点,又有城市绿地开阔、疏朗特色的沿河景观,烘托盘门、古塔、古城墙的古朴历史风貌(图11)。

  在人民桥-觅渡桥地段营造绿地景观与建筑景观相融合、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和谐有致、相得益彰的沿南门路景观,展现发展中的古城新貌。

  (2)措施。①滨河绿带:在滨河沿街地段划出用地进行较大面积的绿化,结合地形建设滨河步行绿带,点缀湖石假山,栽植花木,形成多层次的驳岸,局部设置亲水台阶或线型亲水平台,并结合码头以及其它观景节点构筑观景平台(图12,图13)。驳石材选择传统材料,步行绿地的铺地材料选择具有本土特色、与传统材料质感相似的石材和砖材。

  综合考虑防洪、景观和空间利用等方面的因素,将道路标高定为3.12m,道路北侧堤岸、花池、栏杆标高3.32m,整个道路可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滨河岸线结合相邻地面与水位的高度差(百年一遇防洪标高为黄海高程3.12m,现状设防为2.2m,常水位为1.2m~1.4m),按视觉景观、步行游憩和护坡工程技术要求,采用人工护坡或自然植被护坡、单级护坡或多级护坡等多种形式,形成“亲水”环境。

  ②街区街景:建筑布局既整齐又有凸出缩进,建筑层次高低错落,建筑造型轻巧柔和,建筑立面既不雷同又避免过于复杂。商店的招牌、幌子、照明、橱窗造型、店铺立面、入口布置等均努力体现浓郁的苏州传统特色和地方风格。

  ③水巷景观:多创造优美的水景观,为河道的水环境和街区空间环境增色,如在轻巧空灵的二层跨河廊桥、滨河地带挑出供休憩的亭和廊等,使水与建筑、桥梁、滨河绿地等都能精巧、适宜地有机结合,从而使街景和水巷景观具有动人而丰富的艺术魅力。

5.4历史文化保护和历史资源的再利用

  街区的规划设计不但保持而且强化了苏州的历史风貌,将联结历史、延续文脉、对具有心理意象的环境和文物古建筑等加以保护,并将其有机地组织在街区整体环境之中。

  在现有民居群落的基础上对传统空间加以整治改造,适当恢复盘门水-陆商业文化旅游街,形成具有传统风格的沿河建筑景观。建设水-陆戏台、评弹茶室、传统手工艺作坊群等等,充分展示苏州优秀传统文化。

  从长远看,城南一带的现状工业将会实施功能置换,以利于新城市功能的发展以及有活力的产业的兴起。考虑利用现有纺织厂中一些有价值的建筑及其环境,建设以传统纺织工业博物馆为主,辅以配套的休闲游憩场地及设施的主题休闲公园,使传统城市肌理在新的城市格局中延续并发挥新的作用。

5.5街区建筑小品

  南门路段规划设计力求在继承传统“城中园”布局形态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因此规划要求街区的每一处小品、雕塑、路面铺设、驳岸形式以及植物配置、种植方式等都需经过城市设计,使街区环境进一步园林化。为了在街区建筑中体现苏州传统文化的特色,研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观,创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环古城道路空间景观,需设计一组具有传统意味的街道家具,包括路灯、座椅、公交车站、电话亭、广告牌、垃圾箱、栏杆、道路铺地等,并以多种方式、方法如游艇码头设计、候车亭设计、大门入口设计、建筑灯光设计等融入苏州的文化艺术。这样做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街区建筑的文化品位。



   (项目主持:董卫、巢耀明、王承惠,参与设计人员有:许念飞、陈颉、林晓兰、徐飞、申汉勇、宋迪、梁凭、侯春熠)



[作者简介]

巢耀明,男,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东南大学建筑系教师,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研究员。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4-28 03:09 , Processed in 0.187673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