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1|回复: 1

[推荐]:新青年群体的新活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1 13: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新青年群体的新活法
2005年03月09日 12:13:10

记者 林 蔚

    “小私”、“极客”、“快闪族”……令人眼花缭乱的族群层出不穷。他们大多顶着新奇古怪的名称,却依经济、文化、职业或某类特定标准,细分成风格鲜明的小群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青年流行文化的分层、分众现象日益显著。

  快闪族:聚众宣泄,个性展示还是无厘头模仿?

  据称,“快闪族”起源于2003年的美国纽约,几次成功的“快闪”行动使“快闪家族”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快闪”热门的时候,25岁的报社编辑余星曾经尝试过号召一次类似的活动。余星在常去的论坛上公布了这样一个“快闪方案”:某月某日某时,到商业街某快餐厅,排成一队高喊“排队吗?吃饭吗?累了吗?”重复三遍,鼓掌散去。

  余星的创意因为响应人数过少而泡汤。给他回贴的人里,批评讽刺的占了多数,意见基本上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一类。不过,余星看好“快闪”的发展空间,“好玩,而且可以作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现在不时兴独自喝闷酒了。平时工作压力大,好好地发泄一次,反正谁也不认识谁,不挺好吗?”

  2004年,在中国多个城市,有大批的“快闪族”实践着和余星类似的狂想。来自网络的消息显示,厦门、杭州、成都、青岛、广州等地,都留下了年轻人搞怪“快闪”的痕迹。其中,2004年4月,杭州近400名“快闪族”的齐喝可乐活动,被认为是内地最为成功且具有代表意义的一次“快闪”活动。

  来如风,去如雨。有人认为是无厘头模仿,有人却当成一种个性张扬。厦门一位网友以为,“快闪”意味着在一段时间里和陌生人分享你的生活,结成庞大阵容,直接宣泄某种情绪,这就是“快闪”最大魅力所在。中国快闪联盟网站主管东树称,“快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

  《报告》分析认为,“快闪”是网络媒介催生的新一代生活方式,它的流行,首先是青年人对网络的依赖。“快闪”活动能满足网络青年短时间内回归社会群体的需要。此外,缓解都市紧张生活,调节心理压力的需要,满足标新立异、崇尚自我的表现欲等等,都是“快闪”得到追捧的原因。

  但有社会学家认为,“快闪”作为一种互联网衍生的外来文化,在中国存在一个文化境遇的相容问题。《报告》指出,由于中国文化和国情等因素,“快闪”在中国只发展了形式。中国媒体对“快闪族”表现了好奇和宽容,“‘快闪’是群体的行为艺术……尽管有人以为‘快闪’是‘无聊人的一种无聊行为’,但起码它显示了普通人也有创造新闻的权利”。

  “小私”:用血汗钱,换自由身

  私人保姆、私人律师、私人医生、私人美容师……“私人”定语覆盖了“小私”们全方位的生活空间。“小资”遗风未散,“小私”粉墨登场。《报告》称,“私生活”虽然听起来高高在上,但仔细观察,这个小众群体,如今正在我们身边如雨后春笋般冒头。

  32岁的周冠琳,就是朋友眼里不折不扣的“小私”。任职广告公司创意组长的周冠琳,对“私生活”的品质,斤斤计较。她有常去的美容院和固定的发型师,妆、容都交给他们打理;她喜欢中式服装,有信赖的裁缝,帮她度身定做;她每周定期参加健身锻炼,有专属的教练根据她的身体状况细心指点。在周冠琳的生活里,私人服务还包括钟点工、律师、学习顾问等等。

  人以群分,周冠琳身边,同样聚集了一群以“私生活”为乐的青年人。他们毫不避讳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强烈愿望和个人动机,“我们用血汗钱,换自由身,心安理得”。

  其实,“小资” 和“小私”,不过是前生后世的关系。“小资”讲的是生活品质和情调,却因为经济能力的缺乏,在“臭大街”之后遭到舆论的痛斥,被认为是“摆了挥洒自如的姿势,没了挥金如土的实力”。而现在的“小私”,大多是教育背景高、职场得意的高收入男女,不仅解决了“小资”囊中羞涩的尴尬,还可以尽情彰显“小资”们已有的精神品性。

  《报告》分析,“小私”是在不同生活理念的指导下,生活方式多样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小私”现象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分工逐步细化的必然结果,服务行业的发展日臻完善,也会进一步刺激更广泛的“小私”消费。“这是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权利本位社会里,人们不仅仅把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而是在体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另外,关注自我、张扬个性也不再仅仅表现为一种时尚,而更主要的是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一种必然。”有社会学家认为,“小私”看似物质化的需求,实际上是中国人精神需求的又一次升级。

  极客:曾经的边缘群体,如今的科技生力军,富豪新生代

  “极客”的代表,个个名声显赫。陈天桥、丁磊、张朝阳、汪延……在2004年的各类财富榜上,这些年轻人的冲刺速度令社会震惊。有媒体报道说,如今的中国富豪新生代,“极客”当道!

  “极客 (GEEK)”,起初是一般人对电脑黑客的贬称。如今,“极客”却代表着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知识人才。这个新的精英亚文化群,被认为是21世纪高科技人才的典型代表。他们由受过一定教育、知识丰富、以技术为中心的青年所组成,年龄在21~34岁,是在虚拟化、数字化时代长大的第一代人。技术,是这一群体最显著的标志。

  虽然代表“极客”的,多是功成名就的“C×O”(即首席某某官),但“极客”群体的大多数,还是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开发员、技术管理员等技术人才。

  23岁的谢建军就是“极客”中的一员。在北京尖峰远景科技公司任程序设计员的谢建军,刚刚从某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跟机器互动比与人沟通还要更容易些。”对于这项极客基本标准,谢建军颇为认同。“怎么形容电脑在我生活中的角色呢,说朋友浅了点,说兄弟又不太恰当,反正,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度过。”写程序找 BUG(漏洞———编辑注),在常去的论坛和高手切磋。

  极客世界以技术水平的高低、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小来建立自己的等级。谢建军说,他不在意吃饭的早晚,不在意吃盒饭还是牛肉面,却为技术水平备感压力。他在自己的部门里就有“偶像”,“当你问什么问题,他都能很流畅地给你答案,这样的高手,你不把他当偶像都难!”

  陈天桥和丁磊,极客中的“绝世高手”,对谢建军来说,似乎还是遥远的目标。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报告》认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本”和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重要性已跃居第一位,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时代需要的是一大批拥有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而极客作为科技人才,他们的产生和发展正顺应着时代的潮流。

  极客的身影正日益活跃在中国新经济舞台的中心,这个曾经被视为怪异的边缘群体,如今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青年力量”。

  博客:第四种网络生活

  博客(BLOG),网络日记,是年轻人在2004年的网络新宠,已开始成为网民除了BBS、EMAIL、ICQ(QQ)之外的第四种网上生活方式。2004年,博客名人不少。

  梅子,一个在美国勤勤恳恳作“煮妇”的女子,2003年偶尔玩起博客,用网络日记与众人分享每日菜谱。之后,“梅子的写食日记”居然闯入博客排行榜,引来众多“粉丝” (即支持者)捧场。梅子后来更开辟了自己的网站。有出版社将其“日记”结集成书,《恋人食谱》成为2004年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将博客发挥到极致的,则属猛小蛇的“狗日报”。因为夺得了“2004德国之声世界博客大赛”全球惟一的“最佳博客奖”,“狗日报”令“博客”再度大热。

  《报告》分析认为,网络日记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三年之内便在我国迅速盛行,首先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平民化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为其风行提供了基础。

  “榕树下”网站总编、网络名人李寻欢表示:“技术越来越尊重个人。当年网络文学盛行时,榕树下几乎集合了所有优秀网络写手。但事实上,互联网不应是这样的,网络应该让每个平凡的人物都有空间。”“相信将来还有更多类似的,尊重个人选择、发挥个人空间的新东西在互联网上出现。”

  此外,社会转型,年轻人交往方式的改变,为网络日记的盛行提供了广大的空间;而年轻人个性的展现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亦是网络日记炙手可热的另一个原因。

  对猛小蛇来说,博客依旧不过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工具”。他认为,博客其实是把个人网页以模式化的方式发布,目前他所看到的有价值的博客,还寥寥无几。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5-3-11 15: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不错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帖子
以后继续啊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8 17:01 , Processed in 0.367907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