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2|回复: 2

[公告]:广州媒体报道“夺命瘟疫”备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25 19: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前天到广州,由不明病毒引起的全城恐慌、疯狂抢购和谣言满天飞的混乱刚刚结束,和省报的朋友谈起广州媒体在这场风波中的表现,感慨万千。广州媒体先抑后扬,先挫后奋,其中的曲折耐人寻味,各报的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对媒体的传统管制在这场危机中被打破,旧的管理思路受到极大冲击,深感广州媒体的报道获得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对全国的媒体特别是新闻主管部门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对全国的新闻改革是一次很好的推动。我认为,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终将载入中国新闻史,成为突破陈旧管理体制的经典教材。为此我特别整理出来,供全国的媒体朋友参考。

  第一轮:2月8日~2月12日 南方都市报夺得头彩   关于非典型肺炎传染并死人的惊人消息从春节长假后期开始就在广州大范围传播,由于媒体的沉默和权威声音的缺失,从8日到10日,传言迅速扩散并越来越耸人听闻,终于演变为一场绝大多数家庭都卷入了的大规模抢购风潮。有关广州存在非典型肺炎并已致死多人的消息,是在2月10日才首次允许广州媒体公开的。

  南方都市报在允许报道的第一天就率先出位,脱颖而出。当时广东省委宣传部发了禁令,只准用通稿。看看10日的各大报纸,大家基本都老老实实,面对如此性命攸关并早已满城风雨的重大事件,各报只能发一条家家都一样的四、五百字的通稿,广东报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南方都市报有胆有识,在10日独家做了两个版,一下子抢了头彩。

  随后的11日、12日两天广州各大报纷纷冲破禁令(据说省委宣传部的禁令每天都有好几道),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也开始大篇幅报道,一时间,广州媒体上有关非典型肺炎事件的新闻如洪水决堤,汹涌而来,铺天盖地。其中还是南方都市报做得最为突出,连续用5个版以上的篇幅对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媒体的大规模介入迅速扼制了已在市民中蔓延多日的恐慌,对板兰根、白醋、口罩的抢购也于11日至12日基本平息。



  第二轮:2月13日~2月14日 广州日报一鸣惊人

  但12日下午风云突变。

  刚刚经历了一场危机的广州市民惊魂未定,突然于12日下午起再一次卷入了大规模抢购大米和食盐的风潮。如果说前一轮抢购板兰根、白醋等还有直接的原因可以理解的话,那新一轮对米盐的抢购则完全是匪夷所思!这种毫无道理的抢购只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广州人在“夺命瘟疫”的威胁下心理已极度脆弱。二是有人别有用心地在利用危机造谣生事、浑水摸鱼。

  由于前车之鉴近在眼前,面对新一轮的危机,广州各大媒体纷纷磨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为国为民效力。据说广州的三大报业集团12日均向省委宣传部请缨出手,要求报道,但得到的答复是不准!不准!!不准!!!一天三道禁令!可怜的中国媒体,可怜的广州报人,热脸贴到了冷屁股上!

  大家看到的事实是,13日的广州日报在头版头条以“盐荒米荒是无稽之谈”为题用很大的篇幅近乎独家报道了广州及省内其他一些城市发生的抢购米盐风潮。说“近乎独家”,是因为南方日报在头版也做了一小条相关新闻,内容简单,做在版的中部,一点也不醒目,毫无冲击力,甚至没有人注意到,等于没做。新闻一见报,新一轮抢购风潮于当天下午就基本平息。广州日报头版被贴在许多商场的门口,极大地稳定了市民的情绪。据广州日报18日自己报道,当天的广州日报加印了20万份(180万-160万),几小时内就全部卖光。

  13日零点到2点,市委和省委宣传部打架两小时,抬出了省长都不行,最后市委领导撕破脸皮,对省委宣传部负责人破口大骂连带威胁才让省委宣传部松口放行      近来一直老老实实的广州日报之所以能够在省委宣传部多道禁令的封杀下推出这篇报道,据悉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与省委宣传部直接过招的结果。

  据了解内幕的人透露,12日广东省委宣传部连发三道禁令后,各大报本来都只好干瞪眼。但当时在北京开会的广州市长林树森打电话回广州,要求市政府吸取前次教训,立即公开报道,正面回应谣言和抢购风。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然后由市政府的一位领导直接与省委宣传部交涉,要求取消禁令。但省委宣传部不予理睬。于是广州市领导就找到刚刚从广州市委书记位置上离任当了省长的黄华华,黄同意媒体报道,并直接打电话给省委宣传部部长钟某某(名字忘了)。

  钟某某碍于省长脸面,只好表面答应,转而让直接主管媒体报道的新闻处处长张冬明(音)处理。张冬明居然敢顶着不办。广州市的一位领导数次打电话交涉,张冬明均予拒绝,最后抬出了省长也不松口。气得那位领导在电话里大骂张冬明,还抬出了“三个代表” 的大招牌,说你张冬明怎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你到底代表谁?谁给你的这种权力?广州出了事你张冬明要负全部责任!骂得张冬明心里发虚。在这种情况下,张冬明实在顶不住压力,勉强松口,说广州日报可以报,但只能发简单的消息,而且只限于广州的情况,全省的不准说。同时要求广州日报把消息稿传给其他报,大家同时发。这时已经是13日凌晨2 点多。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由于有广州市政府作后台,广州日报当晚不仅获得了发稿权,而且进一步冲破禁令,连全省的情况也都报了,不是简单的一小条,而是很大的头条。南方日报的哥们说,那天他们搞到凌晨4点多才发了一条那么小屁稿,而南方都市报因为没法等待,只好放弃,结果一个字不见,等于全军覆没。南方日报出了力还不出活,气得他们上上下下都把省委宣传部的张冬明骂了个狗血淋头。

  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由于媒体的快速介入,新一轮抢购风在爆发后不到一天就完全制住,很好地稳定了广州的局面,对全省稳定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广州日报不仅受到市民大热追捧,赢得了发行、广告、市民口碑和社会影响力的全面胜利,而且因此受到了刚到任的省委书记张德江的直接表扬。据悉,表扬的通报直接发到了各大媒体,要求各报向广州日报学习,这不啻是对省委宣传部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省委宣传部的某些人一个礼拜都找不着北!

  但事情并没有完。读者在14日的报纸上竟又看到了完全相反的一幕:各大报都开始连篇累牍地对第二轮抢购风的方方面面进行报道,而13日独抢风头的广州日报居然在14日连一个字的追踪报道都没有!这么离奇的情节没有读者能看得懂。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省委宣传部继续作祟。

  据说,14日报纸一出街,广州日报就受到省委宣传部的点名批评。当晚还把各大报老总叫到一起,再次重申今天不准再报。据推测,可能是广州日报领导胆小怕事,13日把省委主管部门得罪得不轻,怕吃不了兜着走,以后没好日子过,所以明知其他报不会听禁令,还是牺牲新闻忍一忍缩回去,让省委宣传部的老爷们顺顺气。毕竟大家都是做官的嘛。



   第三轮 2月15日~2月18日 各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之后,由于省委书记张德江说了话,媒体报道基本放开。从15日起,各大报的报道开始进入正常状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后期可圈可点的有,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都自觉转入反思,组织了大讨论,反思这场风波的方方面面。相对而言,广州日报反思的策划思路从版面上看不够清晰,叫上一帮专家和领导坐下来老生长谈,方法有点旧。而羊城晚报则从市民心理、商业道德、危机应对机制等几个角度组织专题,每天两个版进行深入讨论,策划上更胜一筹,但具体内容也做得不活,看得累。

  而南方都市报对罗氏公司涉嫌造谣牟利一事的穷追猛打,新闻点抓得很好,但风险也很大,弄不好会没吃上羊肉反惹一身骚。在中宣部发文禁止再报罗氏公司问题后,南方都市报因骑虎难下欲罢不能,因此又顶风做了一天,后边的麻烦可能不小。南方日报等则从头至尾表现平平。

  这短短一个星期的经历,不仅对广州市民来说惊心动魄,跌宕起伏, 对广州媒体来说也是回肠荡气,意味深长,对新闻主管部门来说更是寝食不宁,坐立不安。

  应该说,在国内历次类似事件中,广州媒体的表现最为突出,也最具经典意义。即使是广西南丹煤矿事件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因为南丹事件中的对立面只是矿主及其保护伞,而且国家法律站在媒体一边;而广州事件中媒体要直接面对自己的主管领导部门,直接挑战管理体制。这次广州媒体前前后后不断地拱拱拱,终于用自己的声音促成了体制的松动,拱出个缺口,最终造成了洪水决堤,几乎是全面放开的效果。其中,广州日报的冲击具有特别重要的典型意义。因为南方都市报由于南方集团与省委宣传部的特殊关系,本身又不是机关报,平时就经常“越规”,省委宣传部总睁只眼闭只眼,根本不恼,所以南方都市报的越规不具有挑战体制的典型意义。而广州日报这次在是直接与省委宣传部对垒,凭借广州市政府为后台,直接挑战旧的新闻管理体制,而且激怒了主管部门,所以是标准意义上的挑战。而且广州日报这次出位的效果特别理想,各方面众中一辞的积极反应,突显出省委宣传部的无理、守旧,完全落伍,充分暴露了旧体制下新闻管制的种种弊端,从而使整个事件的发展对突破旧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在这场风波中,广州媒体在冲击新闻管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这还主要不是表现在广州日报或南方都市报在这件事或那件事上冲破了禁令(因为这种个别行为以前也时有发生,并不足以动摇新闻主管部门的权威,改变他们的思路),而是政府部门内部发生了冲突,从而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

  这次广东省委宣传部在按惯常思路搞新闻封 锁时出了大洋相,无论是市民反映、媒体表现,还是上级领导的态度,都对新闻主管部门极为不满。事实上,广东省委宣传部在这次事件中表现极为拙劣,从头至尾都在帮倒忙。这不仅是广东省委宣传部中个别人如张冬明之流的思想保守或人品不好的问题,更深层的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思路的问题。广东省委宣传部一些人的拙劣表现,倒淋漓尽致地把旧的新闻管制思路的弊端暴露了出来,从另一角度看是件大好事,这无论是对中央和省市领导,还是对新闻主管部门本身都是一次极大的震动,会促使大家好好地反思。

  其实这种反思已经在广州市政府处理第二轮抢购风潮的态度中显示出来。广州市的领导能迅速从“非典型肺炎”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在第二轮抢购风起的当天就直接推动了权威声音在媒体的公开,反应之迅速、态度之坚决(甚至不惜与省委宣传部撕破脸皮),表现真是难能可贵,可圈可点。可以说,这场风波中广州媒体的上佳表现,主要不是媒体对主管部门的胜利(在目前体制下,受管制的媒体永远不可能在与主管部门的对垒中获胜),而是一个政府部门对另一个政府部门的胜利。唯其如此,这场胜利才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因为这说明政府部门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了,而这正是广大老百姓,也是媒体所一直盼望、一直呼吁的。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3-2-26 0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分加得值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26 09: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公告]:广州媒体报道“夺命瘟疫”备忘录

最初由 zhjmeichun 发布
随后的11日、12日两天广州各大报纷纷冲破禁令(据说省委宣传部的禁令每天都有好几道),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也开始大篇幅报道,一时间,广州媒体上有关非典型肺炎事件的新闻如洪水决堤,汹涌而来,铺天盖地。其中还是南方都市报做得最为突出,连续用5个版以上的篇幅对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媒体的大规模介入迅速扼制了已在市民中蔓延多日的恐慌,对板兰根、白醋、口罩的抢购也于11日至12日基本平息
而广州日报这次在是直接与省委宣传部对垒,凭借广州市政府为后台,直接挑战旧的新闻管理体制,而且激怒了主管部门,所以是标准意义上的挑战。而且广州日报这次出位的效果特别理想,各方面众中一辞的积极反应,突显出省委宣传部的无理、守旧,完全落伍,充分暴露了旧体制下新闻管制的种种弊端,从而使整个事件的发展对突破旧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这次广东省委宣传部在按惯常思路搞新闻封 锁时出了大洋相,无论是市民反映、媒体表现,还是上级领导的态度,都对新闻主管部门极为不满。事实上,广东省委宣传部在这次事件中表现极为拙劣,从头至尾都在帮倒忙。这不仅是广东省委宣传部中个别人如张冬明之流的思想保守或人品不好的问题,更深层的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思路的问题。广东省委宣传部一些人的拙劣表现,倒淋漓尽致地把旧的新闻管制思路的弊端暴露了出来,从另一角度看是件大好事,这无论是对中央和省市领导,还是对新闻主管部门本身都是一次极大的震动,会促使大家好好地反思。[/B]


希望这一事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一步,社会的进步不能光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是极具惰性的,消积的,就样当年君主立宪一样,要有根本性的突破得靠百姓自觉自醒,群众和政府的力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楼上的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这一事件的一个正面效应,确实不错,这样的文章才有意义.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9 16:42 , Processed in 0.44040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