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8|回复: 0

[必看]:6位大理国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5 2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旅行家阿瑟·米兰达说:“一个旅行者如果走到大理,就再也不想离开。”大理的美名远扬,六十年代靠的是电影《五朵金花》,八十年代以后靠的是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此两部作品的虚虚实实亦幻亦真,不仅使多情而美丽的大理,再添耀眼光环,而且更涂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那苍山洱海的绝世美境,那风花雪月的如诗如画,那豪杰剑客的传奇故事,诱引着成群结队的中外游客带着对浪漫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从四面八方奔往这片尘世净土寻幽访胜,探索“段王爷”、“南帝”的踪迹。可是“大理”这个名称从何而来?这个著名的地方民族政权是如何缔造的?大理国22代国王中为什么竟有9位“不爱江山”避位为僧?段氏统治为什么能在云南持续长达300之久?却一直鲜为人知。明军平定云南之后,傅友德等人将有关文献统统焚毁殆尽,其后果,就是云南600余年(晋隋300年、大理300年)历史无从依凭,给历史学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即便如此,笔者也希望能借鉴褚多历史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尽可能地真实再现其独具的魅力,因此,不妨让我们通过本文引出的6位大理国王(大理国主自称皇帝,并有谥号或庙号),来穿越深邃的时空,进一步感受大理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
                                          
                        段思平:大理国的缔造者

大理国的开国君主是段思平。

南诏中兴六年(公元902年),清平官郑买嗣篡位自立,国号“长和”,历时253年之久的蒙氏政权宣告结束(蒙氏立国,初称“大蒙国”,后称“南诏”)。长和国建立后,并没有使南诏后期旧有的社会矛盾得到缓和,26年后,剑川节度使杨干贞灭长和国,先推举赵善政即位,建天兴国;后自立,建义宁国,不足两年即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弄权有术,治国无方,且鉴于长和国、天兴国的教训,对其他诸姓势力一概排斥与打击,引起褚姓势力的共同不满。

由于受所处的特殊时代的影响,时任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很早就立下了改朝换代的决心。《云南志略》称:“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说明段思平出身于权势极重的显贵之家,祖上世代为南诏大臣,但另据文本记载,段思平出生后,家境已经破落,无依无倚的他,小时候不得不靠帮人牧牛放马、砍柴伐木为生,长大后,才干出众、战功卓著的段思平渐渐得到擢升,成为威震一方的统兵大将,开始走上了他的建国之路。

为了加快推翻义宁政权的准备,段思平为自己炮制散布了许多“段氏得天下”的舆论,杨诏听此传闻,十分惊骇,多次派人追捕段思平,妄图除掉这个威胁自己政权的心腹大患。由于民众的维护,段思平一次次化险为夷。与此同时,曾经经历了贫困生活、深深体察到民间疾苦的段思平以“尔等协力,我得国必报之,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获得众多百姓的响应,并以“赦徭役”为条件,取得滇东三十七部的支持集兵举事。杨诏兵败,自谥而死。退位闲居都城的杨干贞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义宁政权宣告结束。公元937年,段思平即位,疆域基本上是南诏版图,以阳苴咩城为国都(亦名紫城,即今大理),号理国。

在段思平建立理国之前,“大理”一词还没有见诸于有关记载洱海区域的史籍。司马迁的《史记》称洱海附近一带为“叶榆”。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云南(今祥云)、叶榆(今大理、洱源)、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4县,隶属益州郡;在南诏统治时期,这个区域也一直无“大理”之称。后来之所以将段思平建立的理国称为“大理”,目前比较倾向的一种说法是,段思平生于喜州,喜州即大厘城,所以,大理政权的得名极有可能来于大厘,段思平将“厘”字改为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以寓意他所建立的政权将是长治久安。事实上,段思平即位以后,在其当政的6年里,也确实励精图治,除旧布新,采取了一系列稳固政权的措施。

在推翻义宁政权的过程中,滇东乌蛮三十七部的加盟是关键。因此,段思平刚一建国,就首先按起义前许下的诺言,对这三十七部大行封赏,给予了特殊的恩惠政策,稳定了滇东及广大的边夷地区。另外,他还一方面对义宁旧臣区别对待:赦有罪无子之人,驱逐杨氏邪臣;另一方面对支持他的各种政治势力大加分封、极尽拉拢,从而为大理政权的稳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即位后的段思平,开始进一步推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了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秩序,他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今天祥云的段家坝,据称就是段思平在开国之初修筑的水利工程。除此之外,他还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经验,同时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以上措施的实行,使大理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的总体水平较南诏时期有了明显进步,畜牧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兴的大理政权逐步站稳了脚跟。

公元944年,大理国的缔造者段思平去世,时年51岁。谥号圣神文武皇帝。

                        段思英:被废为僧的首位国王

大理段氏,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从王室段氏世系可以看出,它的命名是世代以一个字相重,如“思”、“素”、“正”、“智”等,同时辅以连名,如“思廉——廉义”、“智祥——祥兴——兴智”等。公元945年,段思平的儿子段思英即位,可惜好梦不长,在位仅一年,就因权位之争被废为僧。

金庸在《天龙八部•释名》中说:“大理是佛教国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这话说对了一半。大理佛教盛行于10世纪末叶南诏国时期,当时王室、贵族莫不以佛教为皈依,统治者均以僧人为国师,遍建寺塔,广铸佛像,佛教在云南的影响已不可等闲视之,到大理建国时,为了使大理政权罩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并且弱化敌对势力、缓和社会矛盾,段思平即位以后就又着力推崇佛教,据《南诏野史》:“帝(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开国君主如此,大理国崇佛之况可以推想,大理国百姓,均姓下双名并列,其中一者取自佛号或法号,以至大理后来被誉为“妙香佛国”。但大理数位国王之所以先后放弃王位,并不都是崇信佛教的结果,更多的原因,还是在宫廷的权力之争中,因失败所致的被迫出家。如段思英被废为僧,就属于大理国统治集团内部各种势力争斗中,一次典型的夺宫之变。

据《滇史》记载,“思英性暴戾,居丧淫戏无度,多变易文德年制度”。这就是说,段思英被废,是因为三个原因:性情暴戾;淫戏无度;变易旧制。据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段玉明所著的《大理国史》所述,段思英的性情是否暴戾,除《滇史》外,其它各史均无记载;至于淫戏无度是否到了必欲废之的地步,也有待研究。因此,性情暴戾、淫戏无度,应该都不是段思英被废的主要原因,倒是“变易旧制”这第三个原因颇耐人寻味。段思英将其母亲杨氏桂仙封为“榆城宣惠圣国母”,不是一个单纯的尊母行为,而是一个推崇杨氏势力的信号,这显然与段思平立国时,以董姓为重要依靠的方针有悖,所谓变易旧制,应该就是指这一变化。

董氏为滇中旧族,是段思平改朝换代时的主要依靠力量,董氏的代表人物董迦罗乃段思平的军师,与段思英之叔段思良关系不一般。大理国建立后,董迦罗顺理成章地成了大权在握的相国。段思平死后,段思英企图抬高杨氏势力的地位,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董氏势力的威逼,而段思英的所作所为,势必引起以董氏势力为首的各政治势力的不满,在这个过程中,董迦罗自然与与他相交甚深的段思良结成了利益联盟。

公元946年,在位仅有一年光景的段思英被其叔段思良与相国董迦罗废而为僧,段思良即位。

                       段正明:拱手让江山的国王

段思英被废为僧后,在大理崇圣寺修行。建于南诏佛教鼎盛时期、被誉为“佛都”的崇圣寺,最盛时“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为屋八百九十一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到大理时,也曾夜宿崇圣寺,对其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可叹的是,崇圣寺不仅见证了“妙香佛国”的辉煌,也见证了数位弃尘修行的大理国王之沉寂之落寞——继段思英之后,大理国又先后有段素隆、段素贞、段思廉、段寿辉、段正明、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等8位国王在此出家为僧,这在历史上无出其右。其中,禅位为僧的段正明竟拱手把王位交给了高氏。
  
自段思平建国,段氏政权就可谓是一个各种贵族势力共同参与的联合政权。此中,高氏和前面提到的董氏一样,占有相当突出的拉置。段思平执政时期,高氏封侯领地,功莫大焉;段思聪时期,迅速膨胀起来的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之后,段素廉、段素隆、段素贞诸朝均以高氏为相,高氏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到段思廉执政时期,由于高氏奉命平定另一个杨姓势力集团有功,权倾朝野,“一门之盛,半于大理矣”。到公元1080年段寿辉即位后,竟因疑惧高氏,常心神恍惚、忐忑不安。该年,“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更以为“天变”,故在位仅一年,就出家为僧,禅位给段思廉之孙段正明继位。

有相关资料称,段正明规行矩步、谨身节用,但据《南诏野史》记载,段正明虽在位共十三年,“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大理国相高升泰为君,高升泰也就撕破了脸皮,“不辞也”。于是,段思平建的大理国在已经走过158年,段氏递传第14代时,以段正明禅位为僧暂告结束。高氏集团也终于由后台跃上前台,登基坐殿,取代了段氏的统治地位。高升泰僭号“大中国”,改元上治。

高升泰在位两年,身患重病。临终前,他眼见高氏势力不足以完全控制局面,段氏集团还有相当的实力,便以段氏子孙已长大为借口,遗命高氏子孙将王位归还段氏。公元1096年,高升泰死,其子高泰明遵父训将王位还给段氏,拥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即位,仍号“大理”,史称“后理”。段史恢复王位后,段正淳以高泰明为相国,高氏依然掌握实权,并通过分封子弟占据了大片领土。据说,居然还赠送给段正淳附在土地上的农奴3万余户,不知当时接受臣子“赏赐”的段正淳该是何种心情?在“后理”的150余年中,段氏虽为国君,却基本上有名无实,一切朝政大权仍控制在高氏一门手中,有鉴于此,国人均称高氏为“高国主”,缅甸、波斯等国进贡,也是先见“高国主”,然后朝君主。

   
                      段正淳、段正严:知名度最高的国王

对于众多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把段氏22代国王数得上5个名字的不多,但若提起《天龙八部》中那位频频外遇、不负责任地铺陈浪漫的“段王爷”,和同样风流倜傥的“段郎”,相信有不少人津津乐道,亲如手足。

段正淳,我们心目中的“风流王爷”,其实并没有像金庸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结局如此倒霉。这位自命为“中兴之主”的大理国王,尽管大权悉被高氏掌握,有案可稽的几项政绩也均被历史学家归入高氏头上,其实,他还是在王位上稳稳当当地坐了13年。当然,大理国后期包括段正淳的各代国王,其在位的长短,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要不危及高氏的统治,高氏就会“允许”他们坐下去,这也是他们中的多数更加沉迷佛教的主要原因。公元1108年,为了得到“善终”,段正淳像那些政治失意的前辈们一样,无可奈何地出家为僧,将王位让给儿子段正严。

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在位长达39年,不仅是大理22代国王中在位最久的,而且勤理政事、爱民用贤。在他执政期间,大理与宋朝的联系增多,宋史中,也记载了段正严臣服于宋,遣使来朝,并受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这是大理正式受宋册封的开始。作为小国,大理曾在多年前就开始上表于宋,极力和宋朝修好,段正严之父段正淳,就曾遣使奉表入宋,“求经籍得六十九家,药书六十二部”以归。段正严即位后,也数次遣使携名闻遐迩的大理马及麝香、牛黄、细毡等入献,以表达与宋朝世代友好的良好愿望。即使在北宋灭亡之后,段正严依然痴心不改地继续向南宋朝廷进贡,并且要求进一步加强藩属关系,可是大理与宋朝之间的关系,后来却为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复杂的民族关系所限制,因此,整个南宋时期,大理国与宋朝的边境贸易虽仍兴盛,但政治往来却远不如北宋时期,以至于后来兴起的蒙古铁骑可以对两国各个击破。

在“后理”段氏的8世150余年中,段正严虽然堪称其中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了,但由于他在位期间,高氏激烈的内讧引起了政局的特别动荡,加之天灾频繁而降,因此,正如史书所记载:“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公元1147年,心力交悴的段正严禅位为僧。

  

                        段兴智   归降蒙古铁骑的末代国王

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段兴智外号“南帝”,因为自己间接害死亲生儿子,所以出家为僧,法号“一灯”。但历史上,段兴智是大理国的最后一位国王,未有传位。

公元13世纪中叶,崛起于北方草原的蒙古帝国把战场直接推到了南宋沿边,由于连续进攻均达不到目的,遂决定采取史无前例的迂回战略,先从四川附近的吐蕃地区以达大理,再从大理对南宋腹地发动进攻,一直僻地自守的大理国从此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宋蒙战争之中,并发生了激战。当时,大理国第21代国王段祥兴在位。

公元1251年,段祥兴去世,段兴智继位。次年9月,蒙哥汗(成吉思汗的幼子,元代的宪宗皇帝,在位期间,先后统一了大理国、吐蕃—今西藏,灭木刺夷—今伊朗、报达—今巴格达)即位第二年,即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开始了对大理国的大规模征伐。一路上,云南丽江的多位酋长归附,12月,忽必烈大军一路直下,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逼近大理都城。当时的大理国,军事力量并不薄弱,但为了削弱段氏势力,控制国政,高氏有意一方面把大理国军队的精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则着力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王畿之地的力量反而相当薄弱。因此,段兴智与国相高泰祥引兵出战,大败,弃城而逃,蒙古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占了大理都城。高泰祥被俘后,被押大理都城斩首,大理国王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大汗,蒙哥大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此为1254年,大理国从段思平至段兴智,共传22代,历316年,终于宣告灭亡。

次年,段兴智向蒙古献大理国地图,蒙哥大汗大喜,赐段兴智名“摩诃罗嵯”,感恩戴德的段兴智于是主动与其叔父段福率领大理旧军充当前锋,协助蒙将兀良合台继续平定尚未归附的地区。没过多久,大理全境皆归附于大蒙古汗国。

公元1260年,段兴智再次北上朝觐,死于途中,蒙古遣使吊祭,谥号“向义天定贤王”。次年,忽必烈令段兴智之弟段实总理云南(后被称为“云南总管”),依旧给了段氏管领云南的权力,但同时也在体制上将他们降为臣民。不过,即使是堂堂“大元朝”,也有覆灭的一天,至后来明军平定大理,元亡,段氏相续大理总管共有12代。         
 



手记: 

大理国的缔造者段思平究竟是哪里人?至今颇有争议,仅在云南学术界,就能听到各种不同声音。

云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段玉明在其所著的《大理国史》中,倾向于段氏祖籍为甘肃的武威姑臧或是天水,其中,他引述的一段相关简考令笔者印象颇深:其一,姑臧段氏来自天水,故段氏祖籍当在天水;其二,两汉以后,姑臧段氏“子孙散处”,其中一支或南下云南,这是极有可能的。段玉明认为,大理国后期改洱海以南诸赕为天水郡、改善巨郡为成纪镇(为天水郡所辖县),揭示了云南段氏与西北段氏的特珠关系,也反映出了大理段氏对其祖籍西北的心理认同。

对此倾向,大理学院的学者张锡禄提出了他的不同见解。他认为,以上观点,是因袭了《纪古滇说集》、《滇载记》等一系列著作中“大理国段氏武威人”的观点。据他及有关学者细查各种史料和认真考证,“武威”是段氏曾经得到的一个封号,而非地望或籍贯。“大理国段氏根本不是武威人,而是大理喜州白族人。这个问题,是大理国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实在令人遗憾。” 说这话的时候,张锡禄禁不住情绪激动。

当然,此外还有其它种种说法。云南著名作家欧小牧也对段氏史实作了大量的研究,并通过查阅文献,提出了剑川县永榜村即段思平故里的论证,此后,剑川县的永榜村隆重举行了“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故里碑”的建碑仪式。据媒体报道,至今,剑川县境多处所信奉的本主“白姐圣妃阿利帝母”即是段思平的母亲,此外,还有历代段思平家族活动的古踪迹,如段思平吟颂《大风歌》时的“天子台”;西门外“娘娘庙”中塑的是段思平夫人的塑像;西门昭忠祠、景风阁内立有段思平的牌位等等。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2 18:32 , Processed in 0.420057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