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6|回复: 0

[日积月累]:1、幕墙漏水的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1 08: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干挂式石材幕墙应用日益广泛,由于当前该类型幕墙接口多,如果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则望瓦工内会造成漏水的隐患。这里简单介绍一种抗渗方法。
1、幕墙漏水的原因
1.1 幕墙漏水的三个要素:即孔隙、雨水和风压。因此,石材板嵌人体的缝隙及板材几何形状、尺寸和暴露状况,雨水大小。幕墙内外压差的大小对幕墙的雨水渗漏功能都有直接的影响。
1.2 幕墙漏水形成过程 当风压和雨水同时作用在幕墙的表面时。雨水通过幕墙上的空隙直接溅向室内或顺着幕墙下淌,待到合适的条件即可以重力、表面张力或毛细现象等渗入室内。
1.3 渗入雨水重量公式及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式表示雨水渗漏和室外压差间关系:



由公式可以看出幕墙缝隙雨水渗漏的有关因素及相互关系,这对缝隙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征防止雨水渗漏功能优劣的水密性能,多以发生严重渗漏时的检测压差值来衡量。而以前一级检测压力差值到来确定它的水平高低。为了评定产品质量优劣和设计选用适宜类型,有必要划分幕墙水密分级,其为在风雨同时作用下应保持不渗漏。以雨水不进入幕墙内表面的临界面、压力值为雨水渗漏性能的分级值。幕墙雨水渗漏实验的淋水量为4L/min 平方米。
2、抗渗的原理和方法
消除接触雨水的开启缝的开口处内外压差。此处的压差值是使雨水被挤压入缝隙内部的原动力。如无压差存在,则即是有水膜形成,亦不会进入缝隙内部。这就是在防止雨水渗漏设计中应用的”等压原理“。依据常识,欲防止缝隙孔洞处发生雨水渗漏,当然要在其受到雨淋开口部位填加密封材料或加设密封件,但事实证明经过这样处理的部位,其渗漏现象反。而会比未经过处理的部位还严重。原因即在于凡经堵塞的开口,在风压作用下必然产生压力差,如出现缝隙或孔洞,就有可能将雨水压入缝隙内部。
3、幕墙抗渗的具体措施
3.1 消除压差开口法 最巧妙的方法就是在幕墙外侧缝隙孔洞出不设密封条。将密封处理移至室内侧开口处,即将压力差移至接触不到雨水的室内开口处,这样就做到有水处没有风压,而有压差的部位又没有水,即可避免雨水渗漏的可能(如图一)



3.2 密封平衡处理法 在开启缝室内侧开口处应予密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缝隙中出现高速气流,将雨水吸入室内。凡有积水可能的横梁钢材的内侧翼缘的高度h,经加高后即可提高防水渗漏水品。多次实验证明,内侧翼缘高度h和所承受的临界检测风压值基本接近。因此,提高横梁内侧翼缘高度h是提高水密等级的有效途径。
3.3 开口导水法
幕墙应设有通畅的排水孔道系统,使积于缝内的雨水迅速排除干净,对提高水密性十分重要。其主要方法是合理布置排水系统,一般将镶嵌缝沿外侧布置,排水孔洞要均匀布置,其间距一般为500mm左右,拐角处孔距边角不小于20mm,但最大不超过100mm。为了避免在镶嵌槽内存水,须创造一定的压力平衡条件。上下横梁的排水孔,其间水平距离应在50mm以上,以防止空气串通,将雨水压入室



首先对已检查出篓水位置进行标记,根据水迹的大小和流向确定幕墙的漏水部位。维修方法如下:
(1)密封胶施工。先凭目侧和用手按检测法确定缺胶或少胶部位,再对该部位进行补胶加强。
(2)加装封口挡水线。在外墙上方加装一段外飘装饰线,可起到挡水作用,使雨水不易渗入。
(3)对已损坏的部分材料进行维修或更换。
(4)在耐候胶表面不粘手后,进行试水实验。用直径2cm胶管对施工完成面进行喷射,确定是否还存在篓水。
5、耐候密封胶具体施工方法
耐候硅酮密封胶在接缝内两面粘接,密封槽口内用聚乙烯发泡垫条填密,这样在封槽内形成一个空腔,在外侧缝隙孔洞不设置密封条,在室内侧开口出进行密封打胶,将压力差移至接触不到雨水的室内开口处,这样作到有水没有风压而有压差的部位又没有水,起到抗渗漏的效果。耐候密封的施工厚度控制在3.5mm-4.5mm,因为太薄对保证密封质量和防止雨水渗漏不利,同时对钢材因热胀冷缩产生的拉应力也不利,但是也不能太厚,打胶太厚时受拉应力容易被破坏,使密封和防渗漏失效。工程上耐候硅酮密封胶施工厚度为4mm,施工厚度为10mm。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6-7 20:50 , Processed in 0.293691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