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5|回复: 0

[分享]:李商隐爱情诗解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17 17: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怀州河内人。幼年聪颖苦读,二十二岁去玉阳山上清教道观学道,二十五岁进士及弟。终身只是小吏,幕僚。他善写四六骈体章奏,最有名的是爱情诗的创作。
他善于把爱情生活中最难抒写的感情借用一系列的意象或隐比符号来表达。也因为他的诗运用了大量的隐比和比兴手法,所以至使他的许多爱情诗呈现出诡怪,隐僻,晦涩,精深的风格。如果想要明了这些隐比手法,更透彻的欣赏义山爱情诗的魅力所在,那么就要了解他爱情诗的创作过程和隐比的根源。

李商隐在年轻时,曾经有过一段学道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他一生的诗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追溯他学道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晚唐时崇道的风气。
唐朝自高祖李渊起,为了提高门弟,神化李姓,尊崇道家。在武德八年就下诏规定了先道,次儒,后释的次序。继李渊后,玄宗,武宗又是掀起崇道高潮的两君。玄宗崇道,还直接影响到文学艺术,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乐曲,如《霓裳羽衣曲》,《玄字道曲》,《九真曲》,《凌波曲》等等,这些都是他崇道产物。
道教在唐时除了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影响,它的房中术和长生术更是对统治者的胃口,所以一些道教徒看准了这个趋势,抓住统治者追求成仙的心态,进一步推广宣扬道教。到了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李商隐正是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在二十二岁那年,也走上了学道之路。

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时,对学习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他的诗作中的许多用句和隐比都来源于《道藏》,这些用典和比兴都可以在他诗里找到。而且他还学会了道教中“秘诀隐文”的表达方法,使他的诗更加飘渺,难于真正意会。
在学道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李商隐诗作,甚至是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他一生爱着的女冠宋华阳 。
想当时的李商隐生活于玉阳山,出没于千年松林中的道观,沉浸在《道藏》之类的古籍中,为什么会引起一场爱情悲剧?首先是因为道教的许多典籍都和房中术有关,天性颖悟的李商隐在背诵这些典籍时,自然会春心萌动,向往爱情。其次是当时学道之风盛行,许多豆蔻年华的美女也做起了女冠,甚至皇家的公主。而女冠宋华阳就是随公主入观的。
李商隐正值青年时期,天天阅读房中术那样的书籍,又遇到了宋华阳那样美丽的女冠,产生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情于欲也是正常的反应。但是道门中宗派林立,教规森严,上层教徒经常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所以,李商隐和女冠宋华阳的恋爱自然又变成不合法的。这是李商隐爱情诗涂上悲剧色彩的根本原因。                                                                                                                     
                                    二

自《高唐赋》问世,它对文人写爱情幽欢密约及云情雨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被曹植移植到《洛神赋》,曹植在《洛神赋》序云:“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这分明证明了《洛神赋》是《高唐赋》影响下的产物。曹植这番坦白的话,已奠定了《高唐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后梁昭明太子又的《文选》又收录了《高唐赋》,从此《高唐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因为《文选》几乎是中国古代作家的常用参考书。我在这里介绍《高唐赋》的真正目的,是李商隐的爱情诗和《高唐赋》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大诗人杜甫曾经从巴蜀进三峡到湖湘,路过传说中高唐观一带,运用《高唐赋》中大量词汇描写峡中云雨,李商隐把这些词汇移植到爱情诗中,赋于它们新的含义,奠定了晚唐,宋人描写男女云雨生活词汇仓库的基础,这种词汇还被后人逐步发展充实,这一链中李商隐是关键的一环。
他早年是玉阳山道士,熟知道经中的隐词僻辞,把《高唐赋》的云雨词汇运用在情诗里就比其他人更有技巧。所谓的“赋高唐”,就是能诗化爱情生活,凡爱情里的喜怒哀乐皆可诗化,而其核心,最难描写的就是云雨之情。无数的诗人各显神通,在暗里比赛:任何把爱情诗美化的更好。在李商隐时代,比赛的结果,无疑是李商隐独占鳌头,受到文人和妓女的赞赏。须知文人和妓女在阅读,传播诗歌上,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两部分人,这是李商隐的诗作得于在民间广泛传播流行的重要途径。也说明李诗在文人间享有盛誉和地位,以及他对青楼的熟悉,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风月习惯。

青楼男女互相之间的赠诗,已经大量运用李商隐的手法,甚至化用他现成的诗句。
李商隐把妓院雅化成“洞”。显然是从道教的“洞天福地”移植过来的。他的《饮席戏赠同舍》里这样写道:洞中屐响省分摧,不是花迷客自迷。这里的“洞”就是妓馆,“花”指的是妓女。当时的名妓杨菜儿就写过“定知羽翼难随凤”句,就是自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里变化出来的。
这些都可证明,李商隐的“赋高唐”在当时社会极有名气,是独领风骚的人物。以“百鸟朝凤”一词来形容,如果晚唐众多诗人是“百鸟”,那么李商隐则是“凤”,我想这并不夸张。

                                  三

李商隐的诗有个大概的习惯,如果他的诗题中出现“雨”字,那么这个“雨”就是自然界之雨。如果诗的题目里没有写“雨”字,而内容里有“雨”字,那么这个“雨”就往往是“高唐雨”。所谓的“高唐雨”,就是用“赋高唐”的手法,写男女幽欢中的云情雨意。
神秘的爱情中,写云情雨意是最难雅化,诗化的。象《红楼梦》里的薛蟠就只会说“一根XX往里戳”,这样的“赋体”只可以让人喷饭,没有办法让人产生诗的联系。而李商隐不同,他借用道经里的隐比,象征的手法,把爱情诗的禁区极有创造性的突破了,还给予它们诗化,雅化,美化。

李商隐把《高唐赋》中的词汇移植到艳体中,创造出峡云,峡雨之类的词,并逐步使这些词汇符号化,具备了特殊意义。李商隐最常用的意象是“池塘雨”,“烟雨满池塘”,“玉池”,这些句子最基本的实体就是“池塘”这个词。溯其渊源,“池塘”这个词和道家典籍《黄庭经》有关。
《黄庭内景经.口为章第三》写道:“口为玉池太和宫。”《黄庭内景经.肺之章第三十四》写道:“三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这些句子后面都有注解,上面写了:“口为玉池,亦曰华池......华池咽液入丹田,所谓溉灌灵根也。”
由此可见,上清教徒早在晋朝就把“口”比作玉池,把口中的津液比作“灵液”。于是,李商隐运用道士徒的逆向思维(即道士常故意颠倒上下,如丹田,或指脐下,或指脑中,亦指心中,故意含混蒙胧),把道经中的口的符号“玉池”,比成女阴;把云雨之交说成饮灵液。这样,艳诗中的“玉池”,“池塘雨”就具有字面之外的含义。中国诗学把这叫做比兴,严羽在《沧浪诗话》里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就是指这种手法。

为了可以透彻的解译李商隐的“高唐雨”诗作,我在下面,举几首他在这个领域里的代表作:

《天水闲话旧事》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已闻珮响知腰细,更辨弦声知指纤。
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这首诗里的“暮雨”就是“高唐雨”。诗的意思是:此夜,在忙完了道观之事后,我们终于相会了,像楚王和神女那样,两情相通,为云为雨,获得了幽期密约的欢会。幽欢结束后,她独自返回“彩蟾”(灵都观),“山峭峭”这句既写了山景之险势,更突出她的大胆奔放。“秋河”(银河)不动,是指夜已经很深了,在如此美好的深夜,只有天上的银河静静的看着这对男男青年彼此享受着爱情的欢乐。
末联的“王昌”是诗人的自比,用一种闲话的口吻把自己和王昌的这段爱情故事自比。他说:我和王昌一样住在喜欢的人的墙东,我们的恋爱已经被大家知道了,因为我就在美人的“墙东住”,自然被人嫌疑。即使我把她“金屋藏娇”,我也未必“得免嫌”。“金堂”即“金屋”,为了平仄而改。
此诗是诗人事过多年后的回忆,所以写的非常隐晦。因为事隔久远,激情消退,通篇虽然是“高唐雨”作品,但是并没有写的狂放恣肆。

                                四

我们再来看他的《碧城三首》之二,这篇诗里的“玉池”,比其它作品里的“池塘”更为雅化,而且这篇诗把隐比手法提到了更深的层次,在诗里,我们可以找出诗作品和道教之间的紧密联系。

《碧城三首》之二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珮,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对影闻声”无疑是诗人疼爱的情人,其影其身,在诗人眼里都是那样可爱。要“对”和“闻”两个字,就表现出两人之间的相亲相爱,靠的很近。
“玉池荷叶正田田”这句,补足“可怜”(可爱)之意,自然亦是写情人关系。要完全明白诗人想表达的含义,就要寻找这些句子的来源。汉乐府《江南》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个“鱼戏莲叶”,正是性的隐喻。这里的鱼代表男性,莲叶代表女性,正喻男欢女爱。故此,这句“玉池荷叶正田田”写出了少女的鲜艳美丽,丰满灵秀,犹如玉池荷叶般茂盛鲜美。正因为有“鱼戏莲叶”的比兴传统,所以“玉池荷叶正田田”便勾勒出一个朦朦胧胧的裸体美人。
诗里的“萧史”两句是告诉女方:“你若不和我(萧史)相逢,也不要和别的男人去搭讪。”意在于要女方忠诚爱情。
腰联的“紫凤”代表女性,“放娇”就是撒娇,描写出女性在情人面前千娇百媚的姿态。“衔楚珮”的出处是《列仙传.江妃二女》的改写。传中云:江妃二女神,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不知其为神女而挑之,女遂解珮与之。交甫悦,受珮而去,数十步,空怀无珮。李商隐的“衔楚珮”的意思女方娇美的解珮松带脱衣,以让情人一亲芳泽。
“紫凤”和“赤鳞”是对应词。李商隐诗里的“龙”和“凤”都是指男女性别,这是他在道教用词中演变出来的。道教中有“龙”“虎”之比,属于阴和阳的比较。熟悉道教比喻的李商隐就把“龙虎”变化成“龙凤”,作为两性符号。
“赤鳞狂舞拨湘弦”里的湘弦,实体就是个“弦”字,“湘”字只是为了律诗作对附加上去的。“弦”即为“琴弦”,是女阴器官部位名称。《交接经》云:“又素女曰:女人阴深一寸曰琴弦,五寸曰谷实,过实则死。”

中国古代按入阴深浅尺寸,分别为它们的位置命名:中极(阴道口),琴弦(入阴一寸处),麦齿(入阴二寸处),婴女(入阴三寸处),昆石(入阴四寸处),谷石(入阴五寸处)。“琴弦”这词是古代房中生活的代词。而女性最理想的性兴奋位置正是琴弦与麦齿之间,所以“赤鳞狂舞拨湘弦”充分描写了云雨活动里,男性之狂放。紫凤放娇,赤鳞狂舞,淋漓尽致的写出了两情和谐。这种雅致的隐喻,比《金瓶梅》里描写的两性云雨,是一种更为艰难的创造。
末联里用的是《说苑》中故事,但是已经改变了故事的原意。“怅望”“独自眠”都是失恋的用词,也是诗人自己,所以全诗的创作是诗人在失恋后回忆昔日和情人的一次云雨亲。这种回忆结构,在李诗里经常可以看到。

                                五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充满了瑰丽多姿的隐比符号。在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时期,在文艺圈的人,特别是歌楼美女及文人学士、官僚权势,都熟悉这一隐比、象征的密码系列。他们可以看懂这些诗歌的含义,在生活中也离不开这些诗歌,自己不会做,就请当时的高手李商隐代作。诗人就曾经自云:众人赏我赋高唐。证明当时社会普遍承认李商隐“赋高唐”的本领。
新旧《唐书》本传上都记载: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十六体的含义:《小学绀珠》说:“三人皆行十六,故曰‘三十六体’)李、温、段都善写爱情诗,段成式(又名柯古)有《红楼集》,也属于艳本,今已失传。温庭筠的爱情诗词还保留下来不少,但是爱情诗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李商隐。所以”三十六体“的代表人物,应是李商隐。由此可见,李商隐在晚唐时就有很高的名声,并且以爱情诗称著于世。

诗人的遣词造句,总要受其文化素养、审美标准、时代习俗、诗学的传统影响,所以李商隐爱情诗人里的密码系统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寻。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很容易的掌握诗的主旨和感情。现选出一些李商隐在诗句里出现频率较高和重要的符号,这些有特殊意义的符号用语,大部分是李商隐在原有典故用语中自己发明变化出来的,以供大家举一反三之用。

凤栖梧.炉藏香——
桐拂千寻凤要楼《玉山》  
金蟾啮锁烧香入《无题》

紫姑.紫府仙人——
紫府仙人号宝灯 云浆未饮结成冰《无题》
消息期青鸟 逢迎异紫姑《圣女祠》

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凤女颠狂成久别 月娥孀独好同游《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相如渴——
侍臣最有相如渴 不赐金茎露一杯《汉宫词》
相如未是真消渴 犹放沱江过锦城《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擎家游曲江》

龙凤.鸾凤——
天泉水暖龙吟细 露畹春多凤舞迟《一片》
离鸾别凤今何在 十二玉楼空更空《代应二首》

蓬山.玉山——
李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玉山高与阆风齐 玉水清流不贮泥《玉山》

峡中云雨——
任何一梦高唐雨 自此无心入武关《岳阳楼》
峡中寻觅长逢雨 月里依稀更有人《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萧史.弄玉——
闻道神仙有才子 赤萧吹罢好相携《玉山》
不须浪作缑山意 湘瑟秦萧自有情《银河吹笙》  

樱桃——
朱实鸟含尽 青楼人未归《嘲樱桃》
惜堪充凤食 痛已被莺含《深书见一颗樱桃尚在》

王昌——
王昌且在墙东住 未必金堂得免嫌《天水闲话旧事》
谁与王昌报消息 尽知三十六鸳鸯《代应》

东方朔——
唯应碧桃下 方朔是狂夫《圣女祠》
偷桃窃药事难兼 十二城中锁彩蟾《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六

晚唐诗人李商隐虽然挤身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作家之列,但是他的作品长期受人曲解。唐宋人对其人其诗,充斥着谩骂。《旧唐书》本传骂其“背恩”、“无行”、“无持操”、“持才诡激”。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唐人《无题》诗皆‘率皆杯酒狎邪之语’。对温庭筠、李商隐更是贬斥。
少数有远见的人还是在李商隐的诗里看到了他非凡的才思。据《蔡宽夫诗话》描述,王安石对李商隐就独具只眼,文内云: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王安石的真知灼见,在义山诗的研究史上影响极为深远。宋代范温《潜溪诗眼》也发表过肯定李商隐的评价。

清朝的李商隐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特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二百年间,有成就的研究家不断崛起,研究专著连续出版。
顺治十六年,朱鹤龄《义山诗集注》出版。此书为李诗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筏注本。朱鹤龄认为李商隐的诗“推原其志义,可以鼓吹少陵”,驳斥了历代对李商隐其人其诗的曲解。指出李商隐“指事怀忠,郁纡激切”,直可与曲江老人(杜甫)相视而笑,断不得以‘放利偷合’、‘诡薄无行’嗤摘也。他认为“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化出之也。”
朱鹤龄是清朝第一个用专著形式来肯定义山的人,首发之功,功不可没。

到了二十世纪,李商隐诗作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国界,在世界文学研究范围也占了一席之地。很多高校也开设了李商隐诗作讲座,受到年轻人的热烈欢迎。许多现代学者,如王蒙、刘学锴、钟来茵、董乃斌等都为李商隐的研究上有着新的突破和成绩。各种李商隐研究会、诗社也纷纷崛起,为义山诗诗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诗人李商隐已经离开我们一千多年了,但是到今天,年轻人依旧喜欢背诵出他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名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等。中老年人也会背诵“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名句。这就说明李商隐的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他的这些充满想象和哲理的诗句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6-17 14:38 , Processed in 0.159695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