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8|回复: 0

[转贴]:三个癸未年的抉择 188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14 0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883年:中国犹在梦中



南方周末    2003-03-20 15:32:47


  

  三个癸未年的抉择 1883

  □吴园矛

  1883年,清光绪九年,癸未。
  一年前,两个后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去世:达尔文1882年去世,但他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还少有人知;马克思于同年去世,但中国在1883年对此人思想之意义还一无所知。
  对于这个一直担惊受怕的庞大帝国而言,这一年似乎还不算太糟糕,除了法国人在越南生事外,其他列强忙于本国事务而无暇扰我天朝,让诸臣抚额相庆。本年5月云南虽发生杀法人张若望的教案,毕竟没影响大局,无非惩凶赔偿;全年甚少灾情,除夏季山东和直隶两次水灾外,总的说来尚属四海升平。
  1883年,中国的通商口岸和内地农村的社会形态已产生较大差距,电灯是在1883年左右在上海出现的;电报也已在国内使用,尽管是有线电报,需要接力似的一站站发送。那年墨镜刚刚开始在国内出现。
  此时距第二次鸦片战争已20年有余,30年洋务运动已三过其二,初具规模,朝中自矜之心渐起:各地已修建军工厂船坞数座,既已耗我国库万万银子,想必能有所效用;从德国订购的两艘铁甲战舰于这年1月和10月依次完工,李鸿章上奏拟命名“定远”和“镇远”,慈禧太后对此二名甚喜,准奏。因此这年朝中清流派一闻李鸿章“力主和法”,便个个“怒不可遏”,“汹汹讨之”。
  然而貌似平和的水面下,湍湍潜流却正将这个迟暮帝国一步步推向深渊。
  1883年朝廷的诸多政治制度与20年前几无改变,文官集团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制度改革的愿望,整个官僚机构仍然以“太平盛世”的规则运行。无所作为是中国传统政治学的最高境界,而在中国面临西方威*的险恶环境中,无所作为却是一种最坏的政治。时代变了,而整个帝国,还是按原有的庞大惯性缓缓前行。一个比喻是,此时中国如庞大累赘的食草恐龙,“头脑简单,身躯运动不便”。
  此年慈禧心思已不在洋务,正忙于将斗了数年的政敌恭亲王一步步*入死角,不惜起用清流派压抑对方。清流派除了不切实际的大言炎炎外并无所建树。慈禧也知道这一点,但她要利用他们达到权争目的。这个认字不多,却聪慧无比的女人并不对洋务运动反感,但政策摇摆不定:她非但对当时的世界缺乏基本了解,连传统蒙学教育都不完全。她反对改变祖宗制度触怒皇族,而且改革措施一旦与她的权术和享乐冲突,她决不让步。
  这年李鸿章已到60岁,在母亲坟前长叹世事难遂心。他虽然连年提出在当时颇为先进的近代化主张,但毕竟只是地方大吏,虽然朝廷重用,却不算朝廷的政治中枢,还要依靠军机处恭亲王和文祥为内部倚仗。现二人一倒一死,洋务派在朝中政治地位岌岌可危。更何况当时仍有满汉猜疑,李鸿章不得不靠处事老练圆滑才能生存,但做事大受掣肘。而即使李鸿章获得更大权力,他们毕竟只是当时“庸众之杰士”,自身局限不可能让他们成为引导中国近代化的领袖人物。
  其余官员更不足道。朝野上下,严酷之体制让有所想法的官员噤若寒蝉,因为荣辱升迁都在统治者之手,精神状态处于长期压抑的状态。两广总督张树声快要咽气了,才敢上遗折表明心迹,称中国对西方文化实不该“遗其体而求其用”,贵为两广总督尚且如此,更何况底层官员和知识分子。
  我们把视野从1883年社会的上层移向中下层,中国当时为什么没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力量冲破束缚?底层经济界和思想界,以及民众为什么没能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
  1883年,民间的革新积极性处于冷冻状态,与洋务运动严重脱节,农本经济和长期愚民政策的恶果此时表现无遗。
  在经济上,出于对民间的不信任,洋务派所办多为官办军工工业,投资省而利润高的国内消费市场反而拱手让于外国商品,更要命的是,官办或者官督商办企业把晚清腐朽的官僚通病带入经济活动,机构臃肿,贪污成风。而明治维新开始不久,日本政府就将官办企业或卖或送给私企,企业状态焕然一新。
  在思想上,当时民智未开,人们习惯用“三纲五常”的标准衡量国外文明的产物,将其视为可笑古怪之物,即使有少数几人如郭嵩焘、郑观应等对当时的世界局势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出革新建议,却大多被世人所唾弃。更重要的一点是,科举制度僵而不死,晋升上层社会的途径被堵塞后,真正初步具备现代国家意识的人才被排斥在国家权柄之外,社会精英层仍迷恋于“天朝”感觉,仍以“我天朝泱泱必胜蛮夷之淫巧”自慰,战事结束已20年,一代新臣其言行居然与20年前老臣并无大异,不知国情,只论孔孟。
  由于中国专制传统已久,现代化国家亟需的两大观念此时仍如天堑般难以逾越:一是在制度上如何还民以经济和思想上之自由,从而焕发他们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如何克服传统文化和狭隘民族主义局限,学习吸收人类先进文明。
  1883年的中国尚在昏昏噩噩,而基本与我们同时起步的日本明治维新1883年时早已突破这两个障碍,社会财富和国力均已悄悄超过中国。直到12年后两支用不同模式组建的舰队相遇,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洋务兴国”之梦就此破灭。
  而这个结果早在1883年就已埋下伏笔,只是时人并不自知而已。
  专题学术支持:袁伟时教授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3 13:09 , Processed in 0.36247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