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2|回复: 0

[必看]:浅议中国古都形成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9 14: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都城通常是全国的    中心,且还是一个经济的都会。都城之内,户数繁多,人物荟萃,因而也成为文化相当发达的城市,然而都城所在地的选择为每个王朝或政权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都城的选择应考虑自然环境、经济、军事以及社会基础等。关中地区在这几方面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有了在关中地区建都1077年的历史,成为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地区之一。

1形成古都的自然因素

一个都城的建立有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而自然条件往往首先受到重视。都城的自然因素显示在地势、山川、河流、土壤、气候、物产等方面。

1.1地势

从地势上来说,关中是一个适宜建都的地方。西汉初年,曾经有人对关中作过这样的描述:“地执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也。”按当时的局面来说,也就是以关中为都来统治关东各地。关中和关东对比,关中的地势自然显得高亢,而关东较为底下,这就自然形成居高临下的形势。有利于统一全国。

1.2山川

相当多的都城是和山有密切关系的,因为山可以作为防守的凭借。长安有“四塞之固”之称,所谓的四塞不是完全因山而形成的。但除过东侧的黄河,其余三面都是有山的。它的南侧是南山,也就是秦岭,和西侧的陇山,都是有名的大山。它的北侧虽没有像秦岭和陇山这样的大山,但岐山、九峻、嵯峨山,自西至东,还能相互呼应,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1.3河流

很多都城都有河流,一方面可以开凿护城河,作为防御的一道屏障;另外为城市中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用水。长安濒于渭水,渭水在长安之东又汇合了泾水。长安南倚秦岭,由秦岭流下的灞、浐、矞、涝诸水和沣水分别由长安城旁流过。这几条河水和泾、渭两水以及久已湮没的滈水,共称为长安八水。也就有了“八水绕长安”之美称。这八水皆能灌溉,渭水更能通行航运。

1.4土壤

在以从事农业经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里,都城所在地的土壤,也受到相当的重视。这自然是因为肥沃的土壤更适于农耕。汉初定都关中,这是出于娄敬的策略。娄敬从关中的险阻立论,可是他却着重指出,关中有膏腴的土地,并且还称道它是天府。关中与《尚书·禹贡篇》中为雍州,雍州的土壤为黄壤,于当时在全国中居上等。这就有利于关中农业的发展。并为关中成为都城提供了经济保障。

1.5气候

气候这一因素和山川、土壤等相比较,对于都城的选择来说,似乎关系较为淡薄。一些有名的都城大致是位于燕山之南和陇坻之东,也就是说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其稍南稍北的地区。这些地区南北之间气候差别不太显著,都适宜于种植。关中地区是当时重要的产粮区,有“陆海”和“天府”之美称。

1.6物产

一般来说,各地都有当地所出的物产,都城也是一样的。都城附近各有其山川,又有较为肥沃的土壤,气候都显得温和,故物产也较为丰富。关中是九州膏腴地,有“陆海”之美称,不仅有玉石、金、银、铜、铁、等异类之物,又有稻、梨、栗、桑、麻之作物。

综上所述,自然环境作为形成都城的一个因素,是有其重要的意义的。每一个王朝或政权在选择都城所在地时,是不能不考虑到这方面因素的。

2形成古都的经济因素

都城是人口容易聚集的地方。在全国来说,即令不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人口较多的地方。这就要解决社会生活所必需物资的需求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须具有一定的自然条件,使所必需的物资能够在都城附近就地取得,而不是假于外来的助力。如果需要外地的供应,其间的难易程度,也应在考虑之列。若是过分困难,对于都城的地位能否长期保持下去,也不是毫无影响的。正因为这样,经济因素在形成都城的过程中就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要在都城附近就地取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资,就应使都城附近地区相当开阔,使它能够产生军民所需的一般物资。关中是披山带河有四塞之固,实际上却是在崤函和陇蜀之间,也就是在崤山和陇山之间,崤山和陇山之间就是一般所说的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更适宜于农业的生长和发展。

论都城的经济,农业的经营固然重要,但还要兼顾其他各方面,手工业的发展和多样化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发展手工业就须有相对应的原材料。而关中周围的山中矿产不少,玉石、金、银、铜、铁无所不在。当时在关中有不少铁铺等,蓝田玉也比较有名,远在西周时期,玉器就被统治阶级所重视,有些玉器就是在都城制造的,当时能在都城制造玉器,自然是由于附近山中能够产玉。

不过,由于都城的发展,人口大量的在都城聚集,使得都城附近所产的物资不能满足都城人民的基本需要,就得从距都城较远的地方运输物资到都城。在关中建都后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秦汉和隋唐都为经济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颇费周折,他们选择的是利用天然水道和开凿人工水道,历经自然水道的艰险,从富庶的产粮区运输粮食到关中的都城供应都城的军糈民食。不过没有为此而迁徙都城,离开    中心而迁就经济地区。

3形成古都的军事因素

历代王朝或政权选择都城时,对于军事因素都十分重视,不敢掉以轻心。保护都城不仅要有足够的兵力,还须有军事防守的凭借,才能够稳操胜券,使都城固若金汤,而社稷也就可以历久不隳。

西汉初年选择都城时,对于东方诸侯多所顾虑,所以张良提出了在关中建都,可以阻三面而独守,以一面东制诸侯的设想。作为统一的王朝是不能仅顾一面的,而舍弃其他各方面的。事实上匈奴如此强大,关中是不可能不感到压力的。这一点秦始皇已察觉到了,当蒙恬驱逐匈奴之后,就北恃阴山,设防据守,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还特意修了一条有名的直道。有了这条直道,在都城里指挥北边,就如臂之使指,是相当灵活方便的。后来直道未能长期通行,但这并没有损坏关中都城有全面指挥的基础,这样的策略历西汉而至隋唐,都是一直承袭遵守,未敢稍事疏忽。强大的匈奴在西汉时已又劲敌而降为属臣。唐初突厥的气焰不在于匈奴之下。唐高祖甚至打算放弃长安而迁都于山南,幸因秦王李世民的阻止而未能实现。设想一下,假如当时唐都另迁他所,突厥的猖獗形势难以制止,唐初的盛世是不易形成的。

从重视军事出发,都城的设置自是应该在具有一定险要的地方,险要的地方是可以作为防守的凭借的。关中作为秦汉隋唐几代的都城的所在地,就已经起到这样的作用。

4形成古都的社会基础

    都城所在地的地方势力和民族关系都是不能不加以注意的。地方势力有强有弱。弱者自不至于引起新建立的王朝或政权的注意。其强者却不能不使新建立的王朝或政权多所顾虑。这些强有力的势力常会影响选择都城时的最后决策,或者得到他们的支持,也许因之而另有所选择。

    长安作为都城是经历了十几个王朝或政权。其间一些王朝和政权在建都之初就显出和当地地方势力的特殊关系。西魏和唐代在这方面就显得更为明显。西魏原企图仰仗这样的地方势力,以支持残局,后来反受到挟制。唐代的创业者本来就是当地的地方势力扶持起来的,因而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助力。其实自西魏至于唐初,能够在长安起到作用的,只有一种地方势力,近代史学者称这种地方势力为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炽盛于隋代及唐初,而其肇始形成可以上溯到北魏分为东、西之前。北魏的分裂是由于孝武帝为高欢所迫,西奔长安,而长安也于此时重建为都。长安这时能够重建为都城,并不是因为它有河山之险,而是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地方势力。孝武帝正是要仰仗这种地方势力的扶持,因而仓猝西奔。西魏以长安为都,超出了这种地方势力的期望,但孝武帝及其扈从,并没有得到宇文泰及其部下的扶持和尊崇。孝武帝本人被杀,他的后继者也只是被当作傀儡。隋时,长安和洛阳本为东、西两都,炀帝更长期居住于洛阳。隋末乱离,李渊起兵于太原。他以匡扶为名,却不趋洛阳,而是直指长安。固然关中的四塞之固,使他会作为新朝定鼎之地。可是关中又是关陇集团汇集的所在,李渊如果能够取得长安,就能够获得这个集团的赞助和拥戴。事实上他的从龙功臣泰斗是出身与关陇集团的。

    社会因素和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一样,在都城的形成时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社会因素不一定是每个王朝或政权在选择都城时都能接触到的,可是接触到这个因素时就不能不加以慎重考虑,因为它同样会影响到都城建置的久暂。

    都城的形成有很多不同的因素,而这些不同的因素又并非每个都城都能具有,因而在都城的发展和演变中,就会有不同的影响,也会导致不同的结局。不过,单从自然环境、军事、经济以及社会基础来说,关中地区在各个方面可能不是最佳的,但是在当时,从总的来说在关中地区建都无疑是最佳的。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2-23 11:30 , Processed in 0.419025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