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5|回复: 0

[推荐]:晚看《鬼子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9 0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听说过《鬼子来了》,却一直无缘观看,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这部6年前时兴的电影,兴趣竟一下子调动起来,因为片中对人性的开掘和表现是与以往看到的所有中国电影都不一样,忍不住就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喜峰口,古长城脚下一个名叫挂甲台的小山村。风高月黑之夜,老实巴交的庄稼人马大三跟寡妇鱼儿偷情却不愿意熄灯,结果引来了夜半敲门人。不知道是      、国民党还是什么武装给他送来了两个不速之客——被捕获的一名鬼子兵和一名翻译官,对方下了命令,“两件东西,先搁你这儿,一样不能丢!一样不能少! 还不能让鬼子知道!出了半点闪失,要你命!”并说,八天以后的“年三十午夜黑间我们过来取人”。

马大三在刺刀、枪口威逼之下接受了看押两个俘虏的任务,就被放在了一个荒诞事件的中心。对他来说,这可是一件大麻烦事。一个敌占区的普通老百姓,为怎么对付这两个俘虏简直伤透了脑筋。既不敢得罪来去无踪的    武装,又不敢招惹炮楼上的鬼子;既不能杀了    兵,还有一个为    人效力的汉奸,也不能让    兵寻死,还得费劲巴拉地款待他们。和村里人商量的结果,是把他们藏了起来,这两个俘虏在他这里倒成了“爷”。马大三不惜“借一还八”地给“鬼子”吃白面,生怕鬼子死了没法向“我”交代。面对寻死的“鬼子”他无可奈何,只希望“我不干那要你命的事儿,你也别干那要我命的事儿。”他也曾说要来个狠招,结果这个“狠招”却是用自己御寒的棉被把鬼子包了起来。

马大三为争取村民们的支持,谎称丢了人“我”会要咱们全村人的命。大伙儿凑一堆儿商量对策,结果说出来的都是“馊主意”。二脖子竟说“咱们全村儿都跑了!就留下他们俩,看他要谁的命!”倒是老的没牙一直躺在炕上的疯七爷说了句狠话:“我一手一个掐巴死俩,刨坑埋了!”马大三让二脖子把藏人的事情烂肚子里,结果二脖子告诉了八婶子,马大三找八婶子借白面,正恼火时,八婶子却跟马大三撒泼:他跟他妈把话烂肚子里,那还是我儿子不,啊?那不成你儿子了吗?操着唐山话的农民们讨论起大事来让人感到热热闹闹,颇为幽默,尽管是一种黑色的幽默。

    俘虏花屋小三郎起初完全拒绝合作,绝食,撞柱子地紧折腾,嚷嚷着“杀掉我杀掉我”,以效忠他的天皇。翻译官却不想死,尽力奉承讨好,以求一活。决意一死的    人为了让马大三杀他,要求翻译官董汉臣教他几句骂人的汉语,打算用它来刺激马大三处死他,而翻译却想着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有意教了他几句阿谀奉承的中国话,他一脸凶悍之相,声色俱厉,汉语半生不熟,说出来的却是“”“大哥大嫂过年好, 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两种指向之间,事情完全颠倒了方向,就连马大三和鱼儿也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这是一段非常“出彩儿”的戏,一个本来应该让人感到沉重的情节由此产生了黑色的喜剧效果。村民们的唐山话、翻译官的东北话、鬼子的    话交织在一起,显得非常可笑。

    军曹和翻译官,    人和中国人,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下,表现的却是如此不同。    人怕什么?怕失去尊严,为了尊严,他可以不惜一死。中国人怕什么?中国人怕权力、怕官府,早就成了习惯,谁掌握了权力就给谁卖命。为了活命,中国人不怕失去尊严,不怕失去自由。大敌当前,国难当头,虽然不乏忠勇刚烈之士奋起抵抗,但还有相当不少人情愿去做奴才、谁当政就拜倒在谁脚下。这就是为什么2000多年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族成功地入主中原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会出现“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那种丢人的现象。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个汉奸,代表不了中国人。可是我们无法说,那个鬼子,他不能代表    人。

8天过去了,六个月过去了,“我”并没有出现,村庄却在饥饿的紧逼之下,陷入了困境。迫于饥饿的压力,村民们曾想到处死两个俘虏,但这些一辈子懦弱善良的农民却无一人下得了手,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渐渐消除了敌意的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马大三愿意相信这个在他家住了多时的鬼子,大家也同意这个办法,并且签字画押,然后就是众人护送着两个俘虏去宪兵队。

花屋小三郎其实他也是庄稼人出身,和胆小怕事的挂甲台农民一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与中国人长时间相处的结果,使他内心深处的人性复活,显然,他也开始讨厌战争。他回到    军队后,曾遭到痛打,但在与中国老百姓“联欢”时,还是兴高采烈地用中国话唱起了“大哥大婶过年好,你是我的爹,我是你的儿”,说明在这个人物的身上,人性的逻辑没有丧失。

队长酒冢虽然他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粮食运到了挂甲台,但花屋小三郎的表现却让怀里已经揣着天皇停战诏书的他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傅国涌先生在谈到这个情节时用了民族性格中的“狼性”一词。在酒冢看来,这一定是一种不容亵渎的民族尊严和军人的荣誉感。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报复来的如此突然,迅雷不及掩耳。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庄化为灰烬。

鬼子,毕竟是鬼子!

我谴责汉奸,却不能责备农民。慑于外来强加在头上的残暴和血腥,他们只盼着平平安安地把这个大麻烦送出去,管他是由谁来解决,只要不把自己牵涉进去就好。他们有权胆怯,有权求生,因为他们毕竟只是手无寸铁的小民,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坑害他人。如张中行老先生所说:“要良心不亏,就要想办法活着。这不是什么软弱,作为小民来讲,要能活,并能活得好一些”;“只即使在国家兴亡、民族危难之时小民也没有义务承担这些责任,你不能要求小民来为谁死。毕竟,小民只是完粮纳税,对国家大事负责的应该是统治者。”胆怯不是汉奸,求生不是汉奸,只是人的本能而已。

《鬼子来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方面与国产主旋律严重不合拍,      领导的军队及其领导者的缺席,这在以往    战争题材的国产影片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是对50年多间同主题作品的完全颠覆。影片里没有军民一心    的场景,中国人似乎并没有对鬼子恨得咬牙切齿,    兵平常时间也几乎和中国百姓相安无事,爱好音乐的鬼子军官还组织了一个乐队“走街串巷”地演奏,甚至哄小孩子吃糖。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导演敢于像姜文这样闯“禁区”,展现历史的本原,开掘人性的深度。也许,随着时间推移,影片价值会被更多的后人所认知,但起码当代人,看来是“知”不了了。是不是在    战争结束58年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姜文影片中的马大三?是吗?

《鬼子来了》至今依旧不许公映,出品方保利华亿公司影片多次询问,电影局以影片必须修改为由继续禁止该片公映,已经6年了,看来影迷们还得继续期盼下去。

不过,“期盼”多少年,我们都能等,只是,千万别改!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6-19 13:20 , Processed in 0.20085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