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40351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5-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 理论:
这种理论可能是经济的,可能是生态的,可能是社会的,可能是心理的(后两者是雪碧女孩感兴趣的).
这种理论提供一个设计方案理性的基础.如果理论越强,设计者自身的信心通常也就越足.比如,假定有某个理论告诉人们圆形的广场在某种情况下比方形的更加优越的话,相信掌握了这个理论的城市设计师一定会欢呼雀越.
这种理论不仅仅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可能提供一些想象的基础,更主要的,通常在专业论证和方案评审中,能够帮助城市设计师增大说话的分倍.
2. 灵感
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存在"者.
设计师A和B,也许毕业于同一个学校,师从同一个教授,接受完全相同的理论教育.但是面对同样一个基地,灵感多一点的A设计师,可能就往往会比灵感少一些的B设计师,设计出更加能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东西.
这种灵感其实可能在上面1-5的所有步骤中有所体现.
不过,当设计的重点被放在3的时候,可能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那种"形态构思"方面的灵感.
现在很多报审批用的本册,这些都是小插图。
做规划的人出的这些东西可能只有两样有用,一个是经济技术指标,一个是总平面布局,其他的如果有人有耐心看。可能是因为你的分析图画的很漂亮,稍有点用处的是,现状高程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图,其他的东西应该是市政和交通在起作用。
比较重要的制约因素大概就是:现状道路,基本农田,构筑物,批租地块,剩下的大概是你可以涂鸦的部分。
城市设计应该是规划师在日常很容易碰到的一种工作,在不同层面,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委托方,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它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面目,规划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的博弈和平衡,在现在这种技术条件下,你下的很多结论你能不说只是凭着你所谓的“经验”在判断呢。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你觉得凭种种被奉为经典的西方城市理论,规划方法和手法,就能用来对付如此纷繁复杂的城市系统吗,你的知识体系,对现代科技的了解程度,决定你对城市未来形态的想像力,“道”方面的东西讲得再多,没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有时反而是一种误解与破坏。
既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系统技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也已经不可能不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我觉得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该慢慢的成为今后主要的辅助工具,还包括建立数字模型,多目标决策之类的东西,来使得我们的技术体系更严谨化,科学化。
我没有一个过程.虽然我可以从书上看到不少关于过程的描述,但是,我自己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我自己认为是可以放在不同的场合应用的一个模式.
我先抄袭一个别人提出的模式.这是JON LANG在URBAN DESIGN -- AMERICAN EXPERIENCE中提出的.
第一阶段: 领悟阶段(INTELLIGENCE)
1. 提出问题 (PERCEPTION OF PROBLEMS)
2. 设立目标 (GOALS)
3. 探索行为程式(BEHAVIRAL PROGRAM)(注:这个说的是比较具体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的设想)
4. 建立城市设计城式(URBAN DESIGN PROGRAM)(注: 这个说的是在为了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设想,我们的城市环境需要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二阶段: 设计
5. 可能方案的探索 (注:这个过程通常是探索多种可能方案的过程)
第三阶段: 选择
6. 预测可能的后果和评价可能的表现
第四阶段: 实施
7. 实施
第五阶段: 运行
8. 方案实施后的跟踪评价
这里每个具体的步骤,都包含一系列更小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LANG在描述这个过程的时候,同时还建立了这个设计过程和"道德秩序"(MORAL ORDER),参与者的价值,和理论之间的关系.
根据他的设想,参与者(包括各种各样的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第一,第四,和第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