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9|回复: 0

[分享]:假山的组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2 08: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晚明至清代中叶的假山组合单元中,主要有绝壁及峰、峦、谷、涧、洞、路(蹬道)、桥、平台、瀑布等,其组合方法大抵是临池一面建有绝壁,绝壁下设路(有的则以位置较低的石桥或石矶作陪衬),再转入谷中,由蹬道盘旋而上,经谷上架空的桥(石梁)至山顶。山顶上或设平台,或建小亭,以便休憩、远望。一般峰、峦的数量和位置,都是根据假山的形体、大小来决定的;而石洞只不过一二,常隐藏于山脚或山谷之中;少数在山上再设瀑布,经小涧而流至山下。但园中假山并不一定都具备这些单元,有的只是部分,如明代假山的主体,多半用土堆成,只是假山临水处的东麓或西麓建一小石洞。如苏州艺圃在山的西麓,南京瞻园在山的东麓。这种办法既可节省石料、人工,又可在山上栽植树木,以形成葱郁苍翠的山林之气,其景与真山无异。至于清末的假山,则形体多半低而平,在横的方向上,很少有高深的谷、涧以及较大的峰峦组合,仅在纵的方面,以若干蹬道构成大体近于水平状的层次。
绝壁
  用太湖石叠砌的绝壁(石壁)是以临水的天然石灰岩山体为蓝本的,由于其受波浪的冲刷和水的侵蚀,会在表面形成若干洞、涡以及皱纹等,并会产生近似垂直的凹槽,其凸起的地方隆起如鼻隼状。大小不一的涡内,有时有洞,但洞则不一定在涡内。洞的形状极富变化,边缘几乎都为圆角,在大洞旁往往错列有一二小洞。环秀山庄的石壁,主要模仿太湖石涡洞相套的形状,涡中错杂着各种大小不一的洞穴,洞的边缘多数作圆角,石面比较光滑,显得自然贴切。该假山西南角的垂直状石壁作向外斜出的悬崖之势,堆砌时不是用横石从壁面作生硬挑出,而是将太湖石钩带而出,去承受上部的壁体。这样既自然,又耐久,浑然天成,而不像有的假山用花岗岩条石作悬梁挑出,再在条石上叠砌湖石,显得生硬造作。
  黄石和石灰岩一样,在自然风化过程中,岩面的石块会有大有小,也会有直有横有斜,互相错综,而且有会有进有出,参差错落。苏州耦园东部黄石假山的绝壁最能体现这种情形。其直削而下临于池,横直石块大小相间,凸凹错杂,似与真山无异。园林学家刘敦桢教授认为:“此处叠石气势雄伟峭拔,是全山最精彩的部分。”
洞室
  一般设计在山体的核心部位,其大小须考虑到人体活动的范围,所以高度常在2.20~2.50米之间,洞室周围的面积以不小于3.0~4.0平方米为宜,如环秀山庄的假山石洞,其直径在3米左右,高约2.7米。在设计洞室时,首先要考虑到壁体的坚固性,所以不论假山时代的早晚,一般多用横石叠砌为主,同时还必须考虑到通风、采光,所以一般在洞壁上,还设计若干小洞孔隙,有的则在洞壁上开较大的窗洞,以利用日照的散射与折射光线。采光的要求,应以即便是阴沉的白昼,也能借助由外透进来的散射光线,识别人形及其一般人的行为活动为好。
  洞顶的做法一般以长条石板覆盖较为普遍,尤其是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假山,或一些深长的山洞。也有用“叠涩”(即用砖、石、木等材料作出层层向外或向内叠砌挑出或收进的形式)的方法,向内层层挑出,至中点再加粗长石条,并挂有小石如钟乳状的,如惠荫园水假山石洞,这类假山一般洞室较大。而清代乾嘉年间戈裕良所创造的“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采用发起拱的穹窿顶或拱顶的结构处理,则更合乎自然。一般洞顶的上部,就是登山后的山顶平台了,所以也必须考虑用必要的石块进行铺平,灌浆,再覆土,或花街铺地,并考虑一定的散水坡度,设计好散水孔。洞顶的结顶到山顶填充铺平石的厚度一般应在0.50~0.60米以上,否则峰洞过分接近山巅,会感到山体的单薄感和虚假感。山巅平台的外侧需要设计女儿墙,以起到具有保护性质的栏杆作用,同时它也是悬崖峭壁的山顶的收顶部分,所以应注意其起伏变化。洞室内外还必须设计有内、外的登山台阶,即蹬道,由洞内到山顶的楼梯式蹬道常设计成螺旋状,其高度大致与洞门的高度相等,一般设计得接近人体的高度,即在1.85米左右,这样可起到使人感到需要稍微低头才能进出的心理反应的效果。
 蹬道
   用山石叠砌而成的蹬道是园林假山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随地形的高低起伏、转折变化而变化。无论假山高低与否,其蹬道的起点两侧一般均用竖石,而且常常是一侧高大、另一侧低小,有时也常采用石块组合的方式,以产生对比的效果。竖石的体形轮廓以浑厚为佳,而忌单薄尖瘦;有时为了强调变化,也常采用斜石,给人以飘逸飞动之感。若盘山蹬道的内侧是高大的山体,则蹬道的外侧常设计成护山式石栏杆。蹬道的踏步一般选用条块状的自然山石,在传统的假山或整修中,也出现过太湖石假山蹬道采用青石、黄石假山蹬道采用花岗岩(俗称麻石)条石作踏步的情况。与假山蹬道相连的假山道路的路面一般以青砖仄砌为多,少数还采用花街铺地的形式,在路面点缀一些吉利图案,如“瓶生三戟”(“平升三级”)、“百结图”、“百吉百利”,(亦称“中国结”)等。另一种则用乱石铺地或石片仄铺的形式,显得古朴自然,意趣无穷。
  在园林中还有一种与楼阁相结合的室外楼梯式的假山蹬道,这就是楼阁建筑与叠山艺术相结合的云梯假山。所谓云梯,就是人行其中,随蹬道盘旋而上,有脚踩云层,步入青云之感。所以其选用的石料多为灰白色的太湖石,以求神似。留园明瑟楼的“一梯云”假山的山墙上,有董其昌所书的“饱云”一额,正写出了云梯假山的高妙境界。《园冶》说:“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更以登眺,何必梯之。”说明云梯假山一般均隐设于楼阁之侧,以免影响楼阁的正面观景,如留园冠云楼前的云梯设于楼的东侧,而网师园梯云室前的云梯假山则设于五峰书屋的山墙边,借此云梯,可登五峰书屋的二楼。
谷 
    两山间峭壁夹峙而曲折幽深、两端并有出口者称谷,古代名园称谷者如明代无锡的愚公谷、清代扬州的小盘谷等。在现存的假山作品中,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中的谷最为典型,两侧削壁如悬崖,状如一线天,有峡谷气氛。苏州耦园的黄石假山有“邃谷”一景,其将假山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中间的谷道宽仅1米左右,曲折幽静,刘敦桢教授认定为清初“涉园”遗构。

   谷中有水则称之为涧。著名者如无锡寄畅园内的假山中用黄石叠砌而成的“八音涧”,二泉细流在涧中宛转跌落,琮有声,如八音齐奏。苏州留园中部的池北与池西假山相接的折角处,设计成水涧,正如山水画中的“水口”,《绘事发微》中说:“夫水口者,两山相交,乱石重叠,水从窄峡中环绕湾转而泻,是为水口。”用黄石叠砌的水涧,显得壁立峭,如临危崖,涧中清流可鉴,因此上佳的假山,必定缩地有法,曲具画理。《园冶》云:“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有深意。”这可能是假山中“旱园水做”的一种方法,所以象留园的西部假山有一条用黄石叠砌的山涧,从山顶盘纡曲折而下,直到山脚下的溪边,虽然此山涧无水,但亦能感到其意味深远,且如值大雨滂沱时,又具备泄水的功能。峦
   一般假山的结顶处,不是峰便是峦。《说文》云:“圆曰峦。”《园冶》说:“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致乱掇,不排比为妙。”所以大型假山尤应注意结顶,做到重峦迭嶂,前后呼应,错落有致。一般园林中的土山均为峦之形式,如拙政园中部的东、西两岛。
 峰
   《说文》云:“尖曰峰。”一般一座假山只能有一个主峰,而且主峰要有高峻雄伟之势,其它的山峰则不能超过主峰,正如王维《山水诀》中所说的“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以形成山峰的宾主之势。各峰、峦之间的向背俯仰必须彼此呼应,气脉相通,布置随宜,而忌香炉蜡烛、刀山剑树式的排列。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6 05:26 , Processed in 0.28770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