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6|回复: 0

[文章]:洞庭湖综合治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4 1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洞庭湖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治理洞庭湖,不仅有利于湖区人民安居乐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具有巨大作用。笔者认为,洞庭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1.要对长江和洞庭湖的防洪形势、抗洪能力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价,进一步修正和完善长江流域水利规划和防御特大洪水方案。1998年长江大水,洪峰流量并不很大,洪峰水位却很高,充分说明江、湖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现在重新评价和补充完善长江流域规划既具备条件,又十分必要、十分迫切。

  2.加高加固堤防,提高防洪标准。提高防洪标准,就是要提高城陵矶控制水位。过去分析说,城陵矶控制水位提高后,将对汉口附近的水位和分洪量带来影响。1998年长江大洪水期间,城陵矶(莲花塘)水位比1954年实测水位高了1.85米,但汉口水位却比1954年实测水位低0.30米。因此,近期将去年实际发生的洪水位作为控制水位是合适的,以此作为设计标准,对长江干堤、湖区重点堤垸等进行全面加高加固是符合实际的。远期可推算出 l00年一遇的防洪水位作为设计水位。加高加固堤防的同时,要重点处理堤基,稳固堤脚,消除险工隐患。只有堤防加高加固了,长江干流新增加的200多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才能安全地渲泄下去,才能确保沿岸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整治洪道,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洞庭湘区河网复杂,纵横交错,相互顶托,是造成防洪堤线长,河道淤积,行洪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对四水(湘、资、沅、澧)尾闾河道进行扩卡、疏挖,扩大行洪能力为主;对三口河系洪道以堵支并流、塞支强干、束水攻沙、稳定行洪能力为主。平烷行洪、退田还湖方面,必须抓住去年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对已溃堤垸区分情况处理,不能恢复的坚决废掉,实现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对有蓄洪作用的堤垸,要实行移民建镇,空垸待蓄;对去年未溃但严重影响行洪和阻水的堤垸应坚决实行平垸行洪。

  4.进一步加快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建立蓄洪补偿制度和补偿基金。加高堤防毕竟是有限度的。要使长江和洞庭湖能够防御50~1OO一遇的洪水,没有分蓄洪措施是难以做到的。过去实行的分蓄洪区建设方向是正确的,在三峡工程建成前及建成后,分蓄洪区对防御特大洪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快分蓄洪区硬件和软件建设。

  5.加强治涝工程建设。1998年湖区涝灾十分严重,主要是排涝标准低,只有5年一遇,加之现有设备老化、失修、效率下降和因泥沙淤积扬程抬高等,导致当年受涝面积601万亩,绝收307万亩。为解决外洪内涝的问题,要继续加强电力排涝设施建设和配套改造,同时要加固好内湖渍堤和撇洪河堤。

  6.改善江湖关系,在清除干流上行洪障碍的基础上,尽快实施以下三项工程:一是三口建闸,既可以减少长江泥沙入湖淤积,扩大干流泄量,延长洞庭湖寿命;又可空湖待蓄,扩大调蓄功能。二是螺山扩卡和疏浚。螺山河段由于受白螺肌、道人矶和杨林矶、龙头矶及螺山、鸭拦矶三对节点控制,形成长江城陵矶以下一个最大的卡口,加上下荆江裁弯的影响,该河段上下游出现严重的淤积,泄洪能力锐减。除应炸毁上述三对节点山嘴外,还须对该河段进行全面的疏浚。三是簰洲裁弯。据分析,簰洲弯顺势裁弯后,可缩短河道41公里,当螺山流量为60000立方米每秒时,可降低城陵矶水位O.48~O.59米,对汉口的影响是洪峰提前4~5个小时,水位抬高不足O.1米。

  7.加快四水控制性工程建设。澧水流域除加快江垭水库建设外,要尽快兴建皂市、宜冲桥水库,可将澧水下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沉水流域五强溪水库需将大坝加高3~6米,增加防洪库容;资水流域主要是兴建敷溪口水库;湘水流域扩建涔天河水库和兴建达浒水库。

  8.增加湘、资、沅、澧四水中上游的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21 05:11 , Processed in 0.205582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