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89|回复: 2

[推荐]:相关知识模拟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9 1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06年03月16日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楼梯的连续踏步数(  )。
A.一般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3级
B.一般不应超过16级,也不应少于3级
C.一般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6级
D.一般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4级


2、车流量较多的基地,距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  )。
A.70m
B.50m
C.20m
D.10m


3、一般功能分区是以(  )作为边界的。
A.道路
B.河流
C.绿化地带
D.建筑物功能


4、关于基本建设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项目建议书阶段之后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B.可行研究报告后是设计文件阶段
C.设计文件阶段之后是建设准备阶段
D.建设准备阶段之后是竣工验收


5、低层、多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有(  )。
A.砖混、框架、排架等三种结构
B.砖和框架
C.砌体结构
D.砖混和排架结构


6、室内部分最重要的是(  )。
A.彻上明造
B.天花吊顶
C.屋架处理
D.屋顶处理


7、下列关于天坛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天坛位于北京城内,即农坛
B.始建于明初,其共有垣两重,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垣内满植柏树
C.外垣西侧有一组建筑,主要为神乐署和牺牲所
D.内垣有三组建筑,斋宫建于内垣西侧,是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


8、下列关于河北蓟县独乐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天津市蓟县内,观音阁为寺内主要建筑,是辽代遗物
B.其山门为单檐四阿顶,屋架举高平缓
C.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其外观二层,内部实为三层,中间有一夹层
D.内部以空井为中心,四周列柱四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设梁枋,其上再立木柱


9、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
A.依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及城市用地现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选定合理的平曲线半径,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
B.进行必要的行车安全视距验算,并确定各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
C.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的地形、用地、建筑、管线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雨水进水口等)、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
D.以上皆是


10、关于平面环形交叉口的基本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又称环交、转盘
B.它是在交叉口中设置一人中心岛
C.车辆环绕中心岛作顺时针单向行驶
D.它是渠化交通的一种形式


11、最大纵坡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  )。
A.自然条件和道路排水
B.自然条件、道路等级和通行的各种车辆的动力性能
C.道路排水、道路等级和自然条件
D.道路排水、道路等级、自然条件及地下管道的埋设


12、以下道路绿化不合理的是(  )。
A.在靠近广场或大型公共建筑附近不可布置用花、草、灌木等组成的街旁花园
B.在宽度大于40m的滨河路或主干道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两侧或一侧成行地种树,布置成有一定宽度的林荫道
C.一般可以在靠车行道一侧考虑布置草地、花丛、灌木和矮乔木等
D.可在靠人行道的一侧布置遮荫的乔木


13、污水处理流程的选择一般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主要因素有(  )。
A.原污水水质、排水体制、污水出路、受纳水体的功能、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B.原污水水质、排水体制、污水出路、经济投资、自然条件、建设分期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C.原污水水质、排水体制、污水出路、受纳水体的功能、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经济投资、自然条件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D.原污水水质、排水体制、污水出路、受纳水体的功能、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经济投资、自然条件、建设分期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14、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图纸包括(  )。
A.规划电网布置平面图、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
B.规划电网布置平面图、负荷预测分布图
C.规划电网布置平面图、必要的附图
D.分区规划高压配电网平面布置图、必要的附图


15、下列关于城市供电设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电厂为防止核泄漏,要求设有人口密度低的地方,以核电站为中心,半径1km以内为隔离区,在隔离区外围,人口密度也要适当
B.变电所址尽量不设在空气污秽地区或设在污染的上风侧,否则应采取防污措施
C.变电所最好设在公用通讯设施的附近
D.在变电所外围种植物也要有所选择,更不能在其周围建设化工厂、炼油厂、自来水厂、医院和学校等


16、下列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  )。
①预测城市热负荷;②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③计算规划范围内热负荷;④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⑤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7、下列关于热力站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可分为换热站和热力分配站
B.可分为水-水换热的热力站和汽-水换热的热力站
C.可分为工业热力站和民用热力站
D.可分为居民热力站、集中热力站和区域性热力站


18、我国城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是(  )。
A.自然堆存
B.堆肥化
C.土地填埋
D.焚烧


19、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最终处理的方法的是(  )。
A.海洋倾倒
B.海洋焚烧
C.深井灌注
D.堆肥化


20、下列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有机垃圾、无机垃圾两类
B.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两类
C.厨房垃圾、灰土垃圾、纸(金属、玻璃)三类
D.有机垃圾、灰土垃圾、有害垃圾三类


21、对避震疏散场地的布局要求不包括(  )。
A.远离火灾、爆炸和热辐射源
B.地势较低,不易塌陷
C.内有供水设施或易于设置临时供水设施
D.易于铺设临时供电和通讯设施


22、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作用有(  )。
①信息发布  ②数据共享  ③设备资源共享  ④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下面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判断、解译后获得的往往是对地物的直接信息,会和实际情况有较小出入
B.在很多情况下用计算机判读、解译,比用熟练的人工误差小
C.城市规划中需要地物的社会属性,但靠遥感只能间接获取,主要还得靠实地调查解决
D.遥感信息的获取、解译技术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24、关于土地问题的经济研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  )。
A.发展中期
B.起源时期
C.后期
D.之前


25、当对土地的占用在经济中变得不利时,土地用途就会发生转换,商业等向市中心集聚,居住、工业等在(  )的区域内发展。
A.靠近市中心
B.远离市中心
C.郊区
D.农村


26、土地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经济特性有(  )。
⑴土地资源的固定性;⑵土地资源的耐久性;⑶土地资源的稀缺性;⑷边际收益递减性;⑸区位的效益性;⑹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⑺土地资源的差异性
A.⑴⑵⑶⑷⑸
B.⑵⑶⑸⑹⑺
C.⑶⑷⑸⑹
D.全部


27、产业结构演化论是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按正确的发展顺序排列的是(  )。
①传统结构阶段;②二元结构时期;③复合结构阶段;④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⑤高度化结构阶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③⑤④


28、不是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的主要方面是(  )。
A.城市化研究
B.区域城市体系研究
C.城市分类研究
D.城市问题研究


29、下列对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三类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每一低级中心地均为三个高级中心地所分享,其中心地等级自高至低数目依次为1,2,6,18,54,……;补充区的面积按等级成3倍递减
B.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中心地数目按等级自上而下依次为1,3,12,48
C.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按等级自上而下,中心数目分别为1,6,42,294
D.按经济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这种体系按等级自上而下,中心数目分别为1,3,42,294


30、下列不属于城市商务业的是(  )。
A.服务业
B.金融业
C.信息业
D.制造业


31、人文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
A.人和机构组织的地理分布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B.建筑高度和建筑材料、城市色彩,城市道路网的形态
C.不同社会集团在各种人类活动中的竞争结果
D.各种制约条件,动态研究人类活动


32、下列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区域环境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一定的功能要求其有特定的环境目标
B.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该注意建设该项目对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D.环境影响评价是个涉及多因素、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


33、土壤酸碱度亦称“土壤反应“,是土壤酸度和土壤碱度的总称。主要决定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通常以pH值表示。下列有关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用于1:1至1:7的土水比例测定土壤的pH值,称为活性酸度
B.用过量中性盐淋洗土壤测定土壤pH值,称为代换性酸度
C.用过量碱性盐淋洗土壤测定土壤pH值,称为水解酸度
D.水解性酸度常用于确定改良土壤时的石灰施用量


34、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以分为(  )基本空间形式。
A.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两种
B.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自动交通三种
C.过道、过厅、门厅、出入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
D.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三种


35、塔式中高层住宅每层建筑面积为(  )。
A.不超过500m2
B.不超过600m2
C.不超过 800m2
D.不超过 1000m2


36、风向及其对建筑场地所产生的影响,以(  )表示。
A.风向、风玫瑰、风力
B.风向、风速、污染系数、风玫瑰
C.风向、风速、风玫瑰
D.风向、风速、污染系数


37、风玫瑰图一般指(  )。
A.风向频率玫瑰图
B.平均风速玫瑰图
C.风向频率玫瑰图和平均风速玫瑰图
D.风频、风强、风速玫瑰图


38、北京故宫始建于(  )年代。
A.元朝
B.明永乐年
C.明嘉靖
D.明末


39、北京故宫遵循“三朝五门”周札之制,这“三朝五门”的五门是指(  )。
A.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B.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神武门
C.大前门、大清门、天安门、太和门、神武门。
D.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40、古典柱式是指(  )。
A.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B.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可干柱式、组合柱式
C.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可干柱式
D.塔可干柱式、组合柱式


41、机动车道路横向安全距离为(  )。
A.0.5~0.7m
B.0.7~1.0m
C.1.0~1.5m
D.1.5~1.7m


42、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  )。
A.1600辆/h
B.1800辆/h
C.2000辆/h
D.2500辆/h


43、一条自行车带的通行能力为(  )辆m。
A.400~500
B.500~700
C.700~900
D.800~1000


44、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的环道设计车速为路段设计行车速度的(  )。
A.1/4
B.1/3
C.1/2
D.2/3


45、规划交通量超过(  )辆/h当量小汽车数的交叉口不宜采用环形交叉口。
A.2000
B.250
C.2700
D.3000


46、城市用水主要分为四类,即(  )。
A.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
B.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
C.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
D.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


47、城市排水按照来源和性质分为(  )。
A.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降水
B.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C.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D.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雨水


48、取水口位置距码头边缘至少(  )m。
A.1000
B.200
C.100
D.10


49、城市用电负荷分为(  )。
A.五级
B.四级
C.三级
D.二级


50、城市老城区中心区的天然气供气管道适于采用(  )压力级制。
A.一级管网系统
B.二级管网系统
C.三级管网系统
D.混合管网系统


51、热电厂蒸汽的输送距离不应超过(  )km。
A.3
B.4
C.5
D.6


52、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保持(  )以上的距离。
A.120m
B.100m
C.80m
D.50m


53、栅格数据一般也称图像数据,(  )也常称像素。
A.网格的单元
B.属性数据
C.线元
D.面元


54、下面(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约为 79m×79m。
A.多光谱扫描仪图像
B.专题制图仪图像
C.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图像
D.扫描仪图像


55、在遥感图像上,水泥路、土路、沥青路反射率(  )。
A.由高到低
B.由低到高
C.不确定
D.土路最高


56、市场经济主义者认为,在符合土地配置完全基于价格、成本和效益的衡量标准;土地需求者在选择上地时仅考虑土地的价格因素;公开的、公平的“价高者得”的竞标方式;土地交易双方对土地市场有充分的了解;没有政府的干预;城市交通和科技水平没有发生巨大变化等假设的情况下,土地需求者对土地竞标的(  )的方式能够使城市土地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A.“价高者得”
B.“价低者得”
C.“重要者得”
D.“量大者得”


57、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商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  )。
A.前者可能只为某些单位、某些人提供服务,但后者却必须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提供服务
B.后者可能只为某些单位、某些人提供服务,但前者却必须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提供服务
C.前者由公共部门来供应,后者由企业来供应
D.前者具有公共性特征,后者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58、从1994年1月起,中国正式实行(  ),这是建国以来最具力度、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财政体制改革。
A.中央地方合税制
B.收支挂钩、超收分成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D.中央地方分税制


59、根据西方著名学者的研究,领导世界新技术潮流的科技园区主要都设在(  )。
A.中小城市
B.大都市地区
C.首都
D.特大城市


60、波士华大都市带是指(  )。
A.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区兹堡的大湖都市带
B.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    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C.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D.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61、下面属于等级扩散的例子是(  )。
A.移民过程
B.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
C.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D.某些新思想、新技术逐级向下扩散


62、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的等级体系,为K=(  )系统。
A.3
B.4
C.7
D.6


63、社会学认为(  )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A.家庭
B.个体
C.人群
D.社区


64、在“规划选择理论”;引导下形成了(  )。
A.弹性规划
B.倡导性规划
C.城市更新
D.可持续发展


65、马斯洛关于需要的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第一层次到第五层次分别是(  )。
A.生理需要,友爱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6、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  )。
A.各种企业
B.城市居民
C.绿色植物
D.各类学校


67、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以及人类的认识和道德责任。
A.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
B.社会平衡与经济发展
C.社会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和水平
D.社会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68、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信息流包括(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命信息
C.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生命信息
D.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


69、城市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一些原则,下列四种说法中(  )种比较全面。
A.符合规划要求,遵循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城市水源,防止城市自然灾害
B.符合规划要求,遵循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重要生态环境目标,防止城市自然灾害
C.符合规划要求,遵循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防止城市自然灾害
D.符合规划要求,遵循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重要生态环境目标,避开断裂带


70、海陆性风是指(  )。
A.空气自海面吹向大陆
B.空气自大陆吹向海面
C.白天空气自海面吹向大陆,在夜间空气自大陆吹向海面
D.白天空气自大陆吹向海面,在夜间空气自海面吹向大陆


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
71、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一般有(  )。
A.平面方式
B.立体方式
C.集中方式
D.分散方式


72、下列关于高层住宅设计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
B.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有促进作用
C.节约城市能源
D.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73、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
A.文脉主义
B.引喻主义
C.象征主义
D.装饰主义


74、机动车辆行驶时,行车视距的大小与(  )有直接关系。
A.道路摩擦系数
B.机动车制动效率
C.行车速度
D.道路纵坡


75、电力负荷预测诸方法中,较为先进的预测方法有(  )。
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B.年平均增长率法
C.国际比较法
D.电力弹性系数


76、下面四项中,不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  )。
A.预测城市热负荷
B.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C.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D.估算规划范围内供热管网造价


77、不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及深度的是(  )。
A.估算规划范围内固体废物产量
B.进行可能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
C.确定垃圾收运方式
D.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


78、下面(  )属于数据自身的质量问题。
A.属性精度
B.计算方法
C.输入操作差错
D.位置精度


79、下面(  )是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A.国务院针对太湖、淮河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沿湖流域内的污染企业做出关闭和限期治理的规定
B.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C.排污权的交易
D.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


80、土地的有限性指(  )。
A.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
B.土地总量少量变动
C.在某一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排他的
D.在某一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较多


81、(  )被视为城市土地使用的经典模型。
A.同心圆
B.放射扇形模式
C.集聚
D.多核心模式


82、土地的产权制度(  )。
A.决定着土地的价格
B.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
C.决定着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
D.影响着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83、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包括(  )。
A.供给的周期性与需求的连续性
B.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C.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
D.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84、下面在省的重心位置的省会城市是(  )。
A.太原
B.西安
C.广州
D.杭州


85、城市性质的概念内涵应当包括(  )。
A.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
B.城市的微观区位意义
C.城市的地理位置
D.城市的主导职能


86、下面关于生长极理论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极理论首先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的
B.生长极理论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C.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
D.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


87、由于历史发展轨迹与文化传统不同,欧洲城市与中国城市明显不同,其在于(  )。
A.欧洲城市是工商业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而中国古代城市一般不是完善的地区经济中心
B.中国城市是工商业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而欧洲古代城市一般不是完善的地区经济中心
C.中国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结构上是分离、对立的,而欧洲城市与农村密不可分,二者在经济、    结构上是一体的
D.欧洲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结构上是分离、对立的,而中国城市与农村密不可分,二者在经济、    结构上是一体的


88、下面关于社会控制的说法(  )是正确的。
A.社会控制是积极的
B.社会控制是消极的
C.社会控制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D.社会控制的方式是各式各样的


89、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
A.问卷法
B.景观分析方法
C.城市填图方法
D.观察法


9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实验法特别适于搜集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
B.根据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特点的不同,社会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C.观察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验研究法
D.文献分析法既可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又可作为研究的辅助方法


91、实验法和观察法的根本不同在于(  )。
A.实验的观察不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而是在人工环境中,在人为控制中进行的观察
B.实验研究者靠自己的感受去搜集对象的信息
C.自然观察的内容是难以重复的,而实验的内容却可以不断反复
D.实验的内容是难以重复的


92、生态学是(  )。
A.研究植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研究植物、动物相对于自然与生物环境关系的科学
C.研究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D.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93、生产生态位是指(  )。
A.城市的经济水平
B.城市的资源丰盛度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94、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层次性体现在(  )。
A.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最完善的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们具有巨大的创造、安排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力
C.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物质及其运作都体现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
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选择的最优化的生存环境


95、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物等级差异表现在(  )方面。
A.屋顶
B.开间
C.进深
D.色彩
E.高低


96、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可将遥感分为(  )。
A.多光谱遥感
B.航天遥感
C.主动遥感
D.航空遥感
E.地面遥感


97、下面(  )属于有形资源。。
A.技术工艺
B.土地
C.人力资本
D.资本
E.劳动


98、社会管理与控制由(  )等基本要素构成。
A.政府部门
B.实施控制的机构
C.控制规范体系--制度
D.控制对策
E.控制手段与方式


99、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规定,瓜类水体标准用水适用于(  )用水。
A.源头水
B.一级鱼类保护区
C.鱼虾产卵场
D.游泳区
E.工业用水区
F.农业用水区


100、建筑八大构件中,承重构件包括(  )。
A.基础
B.墙体
C.门、窗
D.屋顶
E.楼面
F.地面
G.楼梯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楼梯的连续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小于3级。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14:楼梯;
    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主要楼梯常常位于建筑主要出入口附近或直接布置在主门厅内,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同时也可增加门厅的气氛。一般考虑防火要求,两个楼梯之间距离不大于35m。
    形式: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剪刀式楼梯和旋转楼梯。
    组成:梯段、休息平台和栏杆。其中楼段宽度,单股人流通行需900mm;两股人流通行为1100mm;三股人流通行为1500mm。休息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梯段宽。梯段长度踏步数不得少于3级,亦不得多于18级。


第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7: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
    1.用地范围及界限
    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的几条控制线: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的含义。
    2.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一般均不超过建筑控制线建造。属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3.场地出入口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点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限高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市、区中心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等周围的建筑物,应按有关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但应符合城市规划实施条件的规定。
    5.停车场车位数量
    按建筑规模及规划部门要求设置相应面积。
    6.指标控制
    建筑强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等。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口净密度、人口密度等。
    7.场地总平面设计
    是对建设项目诸多内容的总体安排与统筹,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设地区的自然与人工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因素,对场地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组合、绿化与环境设施布置,以及环境保护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统一有机整体。


第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一般功能分区以道路作为边界的,河流绿化地带等也往往作为功能分区的界限。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9:建筑布局;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应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序等要求来确定,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场地形状,合理使用土地。
    2.建筑间距
    影响建筑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有:日照、通风、防火、防噪、卫生和通行通道、工程设施布置、抗震要求。要求查阅《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及《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建筑布局方式
    (1)与场地的地形起伏、形状取得适宜的关系;
    (2)要充分结合总体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组织;
    (3)具有建筑形体组合的整体观念,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4)注意建筑组群的性格特点要求;
    (5)注意运用对比和谐手法。
    建筑布局的方式从形体组合的关系上分有集中式、分散式和组群式;从组合手法来分;有规整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4.外部空间设计
    (1)外部空间的类型,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外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和封闭空间,此时形成的人的视线与界面分别构成18°、45°、45°以上的视角。
    (2)外部空间的处理手法分别有:对比与变化、渗透与层次、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空间序列等。


第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建设准备阶段之后应是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


考点:
第三章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   ☆☆☆☆考点1:建设程序;
    1.基本特点
    (1)建设周期较长,物质消耗很大;
    (2)涉及面很广,协作配合,同步建设,综合平衡问题复杂;
    (3)建设地点固定,不能移动;
    (4)建设过程不能间断,要有连续性;
    (5)建设项目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
    2.基本步骤
    (1)项目建议书阶段;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3)设计文件阶段;
    (4)建设准备阶段;
    (5)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
    3.主要内容
    (1)提出项目建议书;
    (2)编制可行性报告;
    (3)编制设计文件;
    (4)项目进行决策;
    (5)施工准备;
    (6)组织施工;
    (7)交付使用。
    4.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
    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只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设想;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立项的基础上对拟建设的技术、经济、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证,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推荐方案的意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分析,测算,对数据精度要求较粗,内容相对简单,误差一般在20%左右;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误一般不应超过10%。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而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


第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非高层建筑一般的结构形式为砖混、框架、排架结构三种,过去也常用砌体结构,所以A项最全面。


考点:
第四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考点1: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
    1.低层、多层建筑结构造型
    2.大跨度建筑结构造型


第四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考点2:低层、多层建筑结构造型;
    低层、多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砖混、框架、排架等多种形式。


第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室内最重要的是其屋架处理,可分为彻上明造及天花吊顶两种。


第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天坛位于北京城内,与农坛相对。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5: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类型及基本特征;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其内部以佛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布置斗拱、斗拱雄大,其上再立木柱。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5: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类型及基本特征;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A、B、C三项都是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只有D项才是最全面的。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3:道路平面设计的内容;
    根据道路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分隔带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等。


第1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应该是车辆环绕中心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9:平面交叉;
    1.形式: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复合交叉。
    2.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渠化交通、交通管制、立体交叉。
    3.交通组织要求与内容:
    a.要求: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使车流和人流受到最小阻碍,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道路的交通流量要求。另外还要考虑与地下管线、绿化、照明、排水及交叉口建筑的配合协调等。
    b.内容:选择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位置;交叉口交通管制和组织、位置、必要的设施;竖向设计。
    4.平面交叉口设计:
    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其最不利情况,即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阻挡驾驶人员的视线物体存在。
    交叉口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速来确定。一般城市道路主干路转角半径为15~25m,次干路8~10m,支路5~8m,单位出入口3~5m。
    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其宽度一般为4~10m,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1~2m处。
    交叉口段宽:进口段长度一般50~75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出口段长度一般20~40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
    5.环形交叉口设计:
    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多采用圆形,也可采用椭圆形中心岛,使长轴沿主干道方向。以交织方式完成直行同右转车辆进出路口的行驶。环道上一般布置三条机动车道,同时设置一条专用非机动车道,宽度选择18m左右比较适当。环道上行车速度按0.5倍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

第1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道路排水和地下管道的埋设决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27:纵坡的确定;
    城市道路纵坡大小关系到交通条件、排水状况与工程经济。过大的纵坡会引起车速降低和行车不安全;过小的纵坡在多雨地区易导致街坊、路面排水不畅。
    1.最大纵坡:
    (1)考虑因素:考虑行车技术要求、工程经济因素、道路类型、交通性质、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临街建筑规划布置、地下管道敷设要求。
    (2)坡度:在平原地区城市,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其它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建设值为:快速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60~80km/h,最大纵坡为3%~4%;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60km/h,最大纵坡为3%~4%;区干道设计车速为30~40km/h,最大纵坡为4%~6%;支路设计车速为20~25km/h,最大纵坡为7%~8%。
    2.最小纵坡:
    最小纵坡主要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地面水与地下排水管道内的水能够通畅地排除,而不致造成雨水排泄管道淤塞。应根据当地雨季降雨量大小、路面类型以及排水管道直径大小而定。一般为0.3%~0.5%。
    3.坡长限制:
    坡长既不宜过长,但也不宜过短。过短的坡段,路线起伏频繁,对行车及道路视距均不利,一般其最小长度也应不小于相邻两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城市交通性干道不宜小于100m,居住区道路不得小于50m坡长。

第1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用花、草、灌木等组成的街旁花园是可布置在靠近广场大型公共建筑附近的。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9:道路绿化;
    1.人行道绿化:有树穴、绿地两种形式。绿带一般每侧1.5~4.5m,长度以50~100m左右为宜,树穴一般1.25×1.25m。
    2.林荫道:最小宽度为8m,多采用8~15m。
    3.分隔带:有活动式与固定式。前者用混凝土柱式钢管,后者利用绿化带。分隔带宽与路幅及道路横断面有关,最窄1.2~1.5m,兼作公共交通停靠站的最好不小于2m,但不宜大于4.5~6.0m,长度以50~100m为宜。
    4.绿化宽度宜为道路红线宽度的15%~30%,行道树分枝高度应为3.5m以上,分隔带上高度不宜大于1.2m。


第1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污水处理流程的选择,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主要因素有八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这八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8: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规划;
    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用以处理和利用污水和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的综合体。
    污水处理厂选址应注意设在地势较低处,靠近水体;位于水源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城市、工厂、生活区保持300m以上的距离;不占或少占农田;并注意近远期发展问题。


第1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图纸共有两张。其A项中的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负荷预测分布图属于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图纸。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3:城市供电工程详细规划内容深度;
    1.计算用电负荷;
    2.选择和布局规划范围内变配电站;
    3.规划设计10kV电网;
    4.规划设计低压电网;
    5.进行造价估算。


第1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因为变电所会造成对邻近设施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广播、电视、公用通讯设施的电磁干扰,因此,变电所最好不要建在公用通讯设施的附近。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12:城市供电设施与线路保护;
    1.供电设施
    火力发电厂周围有一定安全防护要求:核电站周围1km以内为隔离区。
    2.电力线路
    地下电缆安全保护区为电缆线路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等线内的区域;海底电缆保护区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km所形成两平行线内区域;在港区内测为线路两侧各100m区域。


第1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计算规划范围内热负荷属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
    1.预测城市热负荷;
    2.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3.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
    4.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第1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根据热力站的位置与服务范围可分为用户热力站,集中热力站和区域性热力站。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9:热转换设施;
    包括热力站和制冷站。


第1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填埋处理是各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我国城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


考点: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   ☆☆☆☆考点6:城市固体废物处理;
    处理的总原则:应先考虑减量化、资源化,减少资源消耗和加速资源循环,后考虑加速物质循环,而对最后可能要残留的物质,进行最终无害化处理。
    基本处理方法有:自然堆放、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烧、热解等。
    埋填处理是各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我国城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和首选方法。
    固体废物可选择堆肥化,体积可缩减至原来的50%~70%,而且投资较低,无害化,产品可以用作肥料。
    焚烧可以达到减容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污泥、危险固体废物等。能迅速而大幅度地减少容积,体积可减少85%~95%,质量减少70%~80%;可以有效地消防有害病菌和有害物质;所产生的能量可以供热、发电;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不足之处是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高,管理操作要求高,对废物有一定的热值要求。
    垃圾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我国目前填埋占70%,堆肥20%,焚烧及其他占10%。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堆肥化是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方法之一。


考点: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   ☆☆☆☆考点6:城市固体废物处理;
    处理的总原则:应先考虑减量化、资源化,减少资源消耗和加速资源循环,后考虑加速物质循环,而对最后可能要残留的物质,进行最终无害化处理。
    基本处理方法有:自然堆放、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烧、热解等。
    埋填处理是各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我国城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和首选方法。
    固体废物可选择堆肥化,体积可缩减至原来的50%~70%,而且投资较低,无害化,产品可以用作肥料。
    焚烧可以达到减容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污泥、危险固体废物等。能迅速而大幅度地减少容积,体积可减少85%~95%,质量减少70%~80%;可以有效地消防有害病菌和有害物质;所产生的能量可以供热、发电;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不足之处是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高,管理操作要求高,对废物有一定的热值要求。
    垃圾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我国目前填埋占70%,堆肥20%,焚烧及其他占10%。


第2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可分为有机垃圾、灰土垃圾、纸(玻璃、金属)三类。


考点: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     ☆☆☆考点3:固体废物种类;
    按来源分为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垃圾。


第2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应为地热较高,不易积水。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7:城市抗震系统工程规划;
    1.概念
    (1)地震烈度: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程度。分为12个等级,通常以6度地震烈度作为城市设防的分界。
    (2)震级: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震级在5级时,就可能造成破坏。
    2.城市抗震标准
    我国工程建设从地震基本烈度6度开始设防。抗震设防烈度有6、7、8、9、10等级。6度及6度以下的城市一般为非重点抗震防灾城市。
    3.城市抗震设施
    主要指避震和震时疏散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
    城市内抗震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房屋之间应有相应的抗震间距:房屋高度≤10m,最小房屋间距为12m;房屋高度10-20m,最小房屋间距为6+0.8h;房屋高度>20m,最小房屋间距为14+h。
    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疏散场地的要求也不同,人均避震疏散面积为:城市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地区,人均避震疏散面积为1.0㎡、1.5㎡、2.5㎡。

第22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第二章  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考点2:因特网技术;
    因特网是将各个孤立的网络相互连起来的互联网技术。主要特色是远距离、大范围、可移动。提供的服务主要有3类:工具类服务、讨论类服务、信息查询类服务。其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信息查询系统、广域信息服务、网络论坛、交谈工具、网络电话、虚拟专用、网上新闻、电子商务等。
    因特网与传统通讯技术相比速度快、容量大、成本低、媒体形式多样,而且通讯的距离越远,相对成本越低。这项技术在城市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更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目前网络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数据共享、设备资源共享、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第2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A中说法正确的表述为图像判读,解译后获得的往往是对地物的大致估计,或间接信息,会和实际情况有出入;B中的应为在很多情况下用计算机判读,解译比用熟练的人工误差大,但全靠人工解译工作量很大、周期很长;D应为遥感信息的获取、解译技术还比较复杂,成本也还比较高,需要多种专业人员的配合才能实现;C正确。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6:遥感图像解译;
    几何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获取信息的时间为衡量遥感信息质量的主要指标。解译遥感图像就是判读图像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物体和物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行业的判读图像解译以目视为主、计算机判读为辅,需要相当的经验。一般来说,经过解译的、数字化的遥感信息才可作为GIS的数据库。
    建筑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影像上:石棉瓦呈灰白色,沥青粉砂呈浅灰色,水泥平顶呈灰色,铁皮呈灰黑色。
    道路:水泥路呈灰白色,土路、沥青路灰一些。近红外图像十分明亮。
    水体:彩红外航片呈黑色,有机物含量大的重污染水体呈黑色。热红外图像上呈亮色调。
    植被:彩红外航片呈红色调。


第2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关于土地问题的经济研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起源时期。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1:城市土地经济学的概念;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最早论述土地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佩蒂,他于17世纪末首先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真正开始深入研究土地问题始于20世纪初。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拉特克利夫的《城市土地经济学》出版,使得城市土地经济真正从土地经济学、地理学中独立出来,形成完事的科学体系,并一直被西方的城市土地经济学界沿用下来。
    城市土地经济学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过程及方式,以及在城市区域内因利用土地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并研究对于这种经济关系的调节手段及调节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土地的一般理论、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中的经济问题。


第2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当对土地的占用在经济上变得不利时,土地用途就会发生转换,商业等向市中心集聚、居住、工业等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域发展。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3:城市土地使用的模式;
    伯吉斯的同心圆土地使用模式: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CBD、商业区、低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
    霍伊特的放射扇形模式:是企业及个人决策的产物。
    哈里斯和乌曼的城市土利用的多核心模式:不排斥同心圆模式。


第2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属土地资源的自然特点。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2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题目中①传统结构阶段是以农业为主体;②二元结构时期是手工操作的农业技术和比较先进的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技术并存;③复合结构阶段,工业技术装备普遍扩散到各个产业;④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以当代高科技为特征;⑤高度化结构阶段,以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由此可排出正确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故选A。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2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不含有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包括①城市化研究;②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侧重从区域角度,用整体观点分析一国或一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空间组织,各城市间的相互关系等;③城市分类研究。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地理学就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的学科,按它研究的空间尺度,又可以分为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体系)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结构)两大部分。
    城市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各种形式的城市和区域发展对策研究,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具体包括下列方面: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问题研究。


第2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中心地等级体系有三类: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在经济开放、交通方便的地区,市场原则是主要的;而在山间盆地,与外界联系不便,相对较为封闭地区,则主要是行政原则。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8: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他将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
    1.中心职能和中心地:城镇是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而服务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被称为中心职能;具有中心职能的地方,即中心地。
    2.企业单位和职能单元:中心地为周围地区服务的职能是由一个个自然单元的企业来完成的。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就是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或称阈值。不同职能有不同的门槛值和服务范围。
    4.中心地等级和中心性: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亦然;高级中心地具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较高级的职能;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服务范围就越大。
    5.理论要点:
    (a)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b)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
    (c)中心地等级体系及空间结构: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3系统;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4系统;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系统。

第3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商务业即为第三产业。商务业不仅是城市经济结构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它更加体现了城市职能,在地域结构中成为地域的核心,是城市中大量交通量的生成者。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22:城市中心商务区;
    CBD最早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处,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各国城市中心商务用地的划分是不同的,但一般将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指数比率(CBI)3项指标综合使用,来界定CBD。通常CBHI>1,CBII>50%,后来戴维斯认为CBII>4,CBII>80%的地区为“硬核”。
    中心商务区第一圈一般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


第3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人文生态学研究的是人和机构组织的地理分布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尤其注重研究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社会因素和非社会因素。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7:人文生态学;
    人文生态学所研究的是人和机构组织的地理分布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尤其注重研究城市中人口空间分布的社会因素和非社会因素。
    1.集中和分散
    2.聚集和离散
    3.隔离
    4.侵入与演替


第3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应注意其影响的迭加性。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3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一般用1:1至1:5的土水比例测定土壤的pH值,称为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1: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
    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等。
    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气温、气压、风向、风速。
    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或成分、污染物几何形态和排放方式、污染源强度和高度。
    2.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体中的微生物。
    3.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的强弱,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第3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建筑空间的使用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等,都离不开交通联系空间部分。概括起来,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以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3: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深入研究这三部分空间的关系,寻找其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则可将复杂的关系条理化、秩序化,并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种设计中的矛盾。
    以上三类空间中,空间的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主要部分之间、次要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外之间,均是靠交通联系来进行组织的。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3种空间形式。


第3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塔式中高层住宅按防火规范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每层建筑控制在500 m2之内,楼梯应设封闭楼梯。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7:高层住宅;
    1.特点:(1)节约城市用地,提高容积率;(2)节省市政建设投资;(3)可获得较多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地;(4)用钢量大,可达到多层住宅的3~4倍;(5)远离地面,对居民生理和心理有不利影响。
    2.平面类型:单元组合式、长廊式、塔式、跃廊式。
    3.设计原则:套型恰当;使用方便;交通便捷;经济合理;造型美观。
    4.交通疏散:
    (1)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12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不少于2台电梯;
    (2)电梯应与楼梯靠近布置,保持各自独立性;
    (3)电梯不宜紧邻居室,并远离卧室,要作隔声处理;
    (4)与周围建筑的间距应根据其高度和耐火等级而定。
    有关其他事宜应查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第3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即风吹的速度,污染系数即污染源对其下风部位造成的污染程度。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气象条件;
    1.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率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建筑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各项用地指标。
    2.风象:风向、风速、污染系统是影响场地的3个主要参数。
    3.气温:通常指高出地面1.5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需掌握常年绝对最高温、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等。
    4.降水量: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损耗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一般需掌握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最大降雨量、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


第3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并连成封闭曲线,形成风向频率玫瑰图。将各方位的平均风速按一定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并连成封闭折线,便形成平均风速玫瑰图。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气象条件;
    1.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率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建筑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各项用地指标。
    2.风象:风向、风速、污染系统是影响场地的3个主要参数。
    3.气温:通常指高出地面1.5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需掌握常年绝对最高温、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等。
    4.降水量: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损耗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一般需掌握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最大降雨量、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


第3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居于北京城之中心。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5: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类型及基本特征;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3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北京故宫的“三朝五门”是指从正阳门到太和殿之间经过的五道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朝”则是连在一个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5: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类型及基本特征;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4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三柱式及古罗马发展的塔可干柱式和组合柱式。


考点:
第七章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2:古典建筑时期;
    希腊盛期、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古希腊建筑的柱式主要是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典例是雅典卫城,其中帕提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代表,伊瑞克先神庙是爱奥尼柱式代表。
    古罗马建筑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还发展了塔司干和组合柱式。实例有:罗马最大广场--图拉真广场,大角斗场、万神庙和卡拉卡拉浴场。


第4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横向安全距离决定于车辆在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以及车身(包括装货允许的突出部分)与相邻车道或人行道侧石边缘必要的安全间隙。它同车速、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等因素有关。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6:机动车道;
    1.车道宽度:宽度决定于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横向的安全距离。
    (1)车身宽度:大卡车2.5m;大客车2.6m;小汽车2.0m。
    (2)横向安全距离:决定于车辆在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以及车身与相邻车道或人行道侧在边缘必要的安全间隙,同车速、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取为1.0~1.4m。
    (3)车道宽度:一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m;供沿路边停靠车辆的车道为2.5~3.0m。
    2.机动车道一个方向的通行能力:
    在多车道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又无分隔带,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高,而并列于其旁的车道,通行能力则依次逐条递减。
    3.机动车道宽度:
    理论上等于所需要的车道数乘以一条车道所需宽度。根据设计交通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先大致估计一下车道数,然后以行驶在该路上的主要车辆,按一定的交通组织方案考虑车辆在横断面上的组合方式,初步确定出机动车道宽度,由此,求出机动车道的总通行能力与要求通过的设计交通量相比较。如果两者相适应,则此组合方式需要的总宽度即为设计的机动车道宽度。
    双向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的车道数相等,车道总数为偶数,也可根据情况采用奇数;同一路线各段在城市中所处位置不同。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强求一致;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经验的规定:双车道一般7.5~8.0m;三车道10.0~11.0m;四车道13.0~15.0m;六车道19.0~22.0m。


第4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N=   α,受交叉口间断车流影响,通行能力会有所下降。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6:机动车道;
    1.车道宽度:宽度决定于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横向的安全距离。
    (1)车身宽度:大卡车2.5m;大客车2.6m;小汽车2.0m。
    (2)横向安全距离:决定于车辆在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以及车身与相邻车道或人行道侧在边缘必要的安全间隙,同车速、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取为1.0~1.4m。
    (3)车道宽度:一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m;供沿路边停靠车辆的车道为2.5~3.0m。
    2.机动车道一个方向的通行能力:
    在多车道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又无分隔带,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高,而并列于其旁的车道,通行能力则依次逐条递减。
    3.机动车道宽度:
    理论上等于所需要的车道数乘以一条车道所需宽度。根据设计交通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先大致估计一下车道数,然后以行驶在该路上的主要车辆,按一定的交通组织方案考虑车辆在横断面上的组合方式,初步确定出机动车道宽度,由此,求出机动车道的总通行能力与要求通过的设计交通量相比较。如果两者相适应,则此组合方式需要的总宽度即为设计的机动车道宽度。
    双向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的车道数相等,车道总数为偶数,也可根据情况采用奇数;同一路线各段在城市中所处位置不同。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强求一致;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经验的规定:双车道一般7.5~8.0m;三车道10.0~11.0m;四车道13.0~15.0m;六车道19.0~22.0m。


第4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一条自行车带的路段通行能力,规范推荐值为800~1000辆/h,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所有自行车带通行能力之和。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7:非机动车道;
    1.非机动车道宽度:
    以自行车为主的双车道宽2.5m;三车道宽3.5m;四车道4.5m。二辆自行车与一辆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停车站应宽5.5m。设计非机动车道,通常考虑在远景规划中非机动车道大多将发展成为自行车或机动车道(公交车专用道),则以6.0~7.5m为宜。
    2.非机动车道布置:一般都沿着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为保证非机动车交通的安全及提高机动车车速,与机动车道之间划线标志或设分隔带分隔。


第4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环道的车速比路段设计行车速度要缓慢,一般为路段速度的一半。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9:平面交叉;
    1.形式: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复合交叉。
    2.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渠化交通、交通管制、立体交叉。
    3.交通组织要求与内容:
    a.要求: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使车流和人流受到最小阻碍,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道路的交通流量要求。另外还要考虑与地下管线、绿化、照明、排水及交叉口建筑的配合协调等。
    b.内容:选择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位置;交叉口交通管制和组织、位置、必要的设施;竖向设计。
    4.平面交叉口设计:
    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其最不利情况,即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阻挡驾驶人员的视线物体存在。
    交叉口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速来确定。一般城市道路主干路转角半径为15~25m,次干路8~10m,支路5~8m,单位出入口3~5m。
    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其宽度一般为4~10m,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1~2m处。
    交叉口段宽:进口段长度一般50~75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出口段长度一般20~40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
    5.环形交叉口设计:
    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多采用圆形,也可采用椭圆形中心岛,使长轴沿主干道方向。以交织方式完成直行同右转车辆进出路口的行驶。环道上一般布置三条机动车道,同时设置一条专用非机动车道,宽度选择18m左右比较适当。环道上行车速度按0.5倍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

第4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规划交通量超过2700辆儿当量小汽车数的交叉口,应考虑设置立体交叉口。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9:平面交叉;
    1.形式: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复合交叉。
    2.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渠化交通、交通管制、立体交叉。
    3.交通组织要求与内容:
    a.要求: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使车流和人流受到最小阻碍,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道路的交通流量要求。另外还要考虑与地下管线、绿化、照明、排水及交叉口建筑的配合协调等。
    b.内容:选择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位置;交叉口交通管制和组织、位置、必要的设施;竖向设计。
    4.平面交叉口设计:
    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其最不利情况,即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阻挡驾驶人员的视线物体存在。
    交叉口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速来确定。一般城市道路主干路转角半径为15~25m,次干路8~10m,支路5~8m,单位出入口3~5m。
    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其宽度一般为4~10m,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1~2m处。
    交叉口段宽:进口段长度一般50~75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出口段长度一般20~40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
    5.环形交叉口设计:
    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多采用圆形,也可采用椭圆形中心岛,使长轴沿主干道方向。以交织方式完成直行同右转车辆进出路口的行驶。环道上一般布置三条机动车道,同时设置一条专用非机动车道,宽度选择18m左右比较适当。环道上行车速度按0.5倍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

第4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四类,各类用水使用对象、水质、水量、水压都不同。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内容;
    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
    2.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位和位置;
    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
    4.布局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第4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排水有三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排水分类;
    按照来源和性质分3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雨、雪水)。城市污水指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第4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取水口不宜设在码头附近,距码头边缘至少100m,并应征求航运、港务部门意见。必须在码头附近取水时,宜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1:城市取水工程设施选址原则;
    1.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河段;
    2.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有足够水源和水深,一般不小于2.5~3.0m;
    3.尽可能减少泥沙、漂游(浮)物、冲凌、水草、支流的影响;
    4.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
    5.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全面考虑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合理布局,减少投资;
    6.考虑天然障碍物、桥梁、码头、丁坝、拦河坝等对河流条件引起变化;
    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8.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


第4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用电负荷分为三级。一级负荷,对此种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民生命危险,生产设备损坏,打乱复杂的生产过程,并使大量产品报废,给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失。二级负荷,对此种负荷停止供电、将造成大量减产,工人窝工,机械停止运转,工业企业内部交通停顿,城市大量居民生活受到影响。三级负荷,不属于以上二级的负荷。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10:用电负荷;
    用电负荷分三级:
    一级负荷;若此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民生命危险、生产设备损坏、打乱复杂的生产过程,并使大量产品报废,给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失;
    二级负荷:若此负荷停止供电,将造成大量减产,工人窝工,机械停止运转,工业企业内部交通停顿,城市大量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三级负荷;不属于以上二级的负荷。
    其中一级负荷必须有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


第5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二级管网系统是指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供气安全性高,安全距离易保证,但增加管道长,投资费用高。城市老城区中心区一般街道狭窄房屋密集,适于中压B二级管网。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7:供气管网形制;
    供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
    按不同压力级制数量分:一级管网系统、二级管网系统、三级管网系统和混合管网系统四类。
    其中一级管网系统分为低压或中压一级管网。低压一级管网适用于2~3km的城市地区;中压一级管网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二级管网系统是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管网,供气安全性好,投资费用高。其中中压B二级管网适用于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密集地区。三级管网具有高、中、低3个压力级制的管网,系统复杂,投资大,适用于大、中城市。


第5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输送距离过大,压降和温降过大,会降低供热质量,一般输送距离为3~4km。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5:热源规划;
    1.热源
    热电厂、锅炉房、低温核能供热堆、热泵、工业余热、地热和垃圾焚化厂。
    2.热电厂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靠近负荷中心,有方便的交通条件;
    (3)妥善解决排灰条件,有方便的出线条件,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4)厂址应占荒、次地和低产田,不占或少占良田;
    (5)考虑职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热电厂蒸汽的输送距离一般为3~4km。热电厂附近堆放大量灰渣的场地一般考虑10~15年的排灰量。热电厂供热干管占地较宽,一般一条管线要占3~5m的宽度。
    3.锅炉房
    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同时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第5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消防站应与医院、小学、托幼以及人流集中的建筑保持50m以上的距离,以防相互干扰。距危险品或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设施或单位保持200m以上。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5:城市消防设施规划;
    1.消防设施: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瞭望塔。其中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站和消火栓。
    2.消防站:一般消防站:拥有6~7辆车,占地3000㎡;二级消防站;拥有4~5辆车,占地2500㎡;三级消防站:拥有3辆车,占地2000㎡左右。
    接警5min后,消防队要到达责任区边缘,每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宜为4~7k㎡。消防站应与医院、小学、托幼以及人流集中的建筑保持50m以上的距离;消防站与危险品或易燃易爆品生产贮运保持200m以上距离,且位于这些设施的上风向或侧风向。
    3.消防栓:
    消防栓间距应不大于120m,靠近路口沿道路设置。当路宽大于等于60m时,宜双侧设置。消防栓距建筑墙体应大于0.5m。


第5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栅格模型就是将所考虑的地理空间划分成有规则的网格,网格的基本单元通常是固定大小的矩形,空间事物按其在网格中哪一行、哪一列、取什么值表示。在栅格型的数字化地图中,点在网格中占据一个基本单元,线由一系列单元联结成锯齿状折线,面的边界也是锯齿状的。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3:GIS数据储存与管理;
    GIS所储存的数据为:属性表、栅格图像、矢量图形。
    矢量模型与栅格模型相比较,数据量小,位置精度高,数据结构复杂,点、线、面相互关系丰富,数据输入条用手工数字化、野外实测、栅格转换成矢量,数据更新是局部的,投影变换较容易,绘图输出精细,形式丰富;对TIV模型可以三维表达,适用于大比例、边界明确的事物。
    关系模型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条记录,每一列代表一种属性。
    拓扑结构便于数据更新,保证质量,便于空间分解,但也带来软件的复杂性。


第5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MSS(多光谱扫描仪)图像一般为 4个通道,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约为79m×79m,专题制图仪图像通道数增加到 7个,除热通道分辨率为120m×120m外,其余通道均可达到30m×30m,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HRV)有4个通道,分别对应于黄、红、近红外波段和全色波段,全色波段的分辨率为10m×10m,其余三个波段均为20m×20m。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4:传感器;
    多光谱扫描仪(MSS):图像为4个通道,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约为79m×79m;
    专题制图仪(TM):通道数7,热通道TM6分辨率为120m×120m,TM1、TM2、TM3、TM4、TM5、TM7分辨率均为30m×30m;
    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HRV):有4个通道,分别对应于黄、红、近红外波段和全色波段,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0m×10m,其余三个波段均为20m×20m,可制作1:50000~1:100000城市地形图。一张HRV图可包揽一般的大城市。


第5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在遥感图像上,水泥路呈灰白色,反射率最高,其次为土路,沥青路反射率较低。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6:遥感图像解译;
    几何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获取信息的时间为衡量遥感信息质量的主要指标。解译遥感图像就是判读图像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物体和物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行业的判读图像解译以目视为主、计算机判读为辅,需要相当的经验。一般来说,经过解译的、数字化的遥感信息才可作为GIS的数据库。
    建筑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影像上:石棉瓦呈灰白色,沥青粉砂呈浅灰色,水泥平顶呈灰色,铁皮呈灰黑色。
    道路:水泥路呈灰白色,土路、沥青路灰一些。近红外图像十分明亮。
    水体:彩红外航片呈黑色,有机物含量大的重污染水体呈黑色。热红外图像上呈亮色调。
    植被:彩红外航片呈红色调。


第5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市场经济主义者认为,在符合上述假设的情况下,土地需求者对土地竞标的“价高者得”的方式能够使城市土地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7:市场需求;
    1.理想条件下城市土地的配置
    (1)土地配置完全基于价格、成本和效益的衡量标准。
    (2)选择土地时仅考虑土地的价格。
    (3)公开的、公平的“价高者得”的竞标方式。
    (4)土地交易双方对土地市场有充分的了解。
    (5)没有政府干预。
    2.实际土地需求方要考虑的因素
    (1)区位。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状况。
    (3)邻近土地使用状况。
    (4)地区环境、社会因素。
    3.不同的需求者考虑的重点不同
    (1)以土地为经营活动载体的,主要考虑土地租金,土地表现出来的是使用价值。
    (2)以土地为经营对象的,土地表现出来的交易价格。


第5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商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后者可能只为某些单位、某些人提供服务,但前者却必须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提供服务,它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不能拒绝任何使用者的需求。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4:城市基础设施;
    1.特性: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2.存在问题:经营效益不佳,维修不足,资金匮乏,不适应用户需求。
    3.原因: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不合理、不配套。
    4.改革:公司化;对存在自然垄断条件的专有服务的提供权进行时限性竞争投标;确立保证收支平衡的定价目标,收取的费用要满足经营和维修要求,为公用事业的财务独立创造条件;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和需要标准化的专业性服务时,还可以使用服务承包的方式。


第5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自1979年起,国家在大部分城市实行“收支挂钩、超收分成”的做法;1980年起,国家又对大多数地区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做法,这种财政包干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推行以来曾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这种“包干制”导致中央与地方非规范的博奔关系和地方财政的“寻租行为”,国家汲取财政能力迅速下降。为了解决中央财力不断下降的问题,从1994年1月起,中国正式实行中央地方分税制。所谓分税制,是一国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按照税种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5:公共财政;
    财政政策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是政府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来影响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等等。
    财政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归纳为分配、调节、监督。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还具有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
    城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规费收入、债务收入。
    城市财政支出:市政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务支出、生产支出、生活支出、管理支出。


第5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西方著名学者的研究,领导世界新技术潮流的科技园区主要都设立在大都市地区,如:东京--筑波、南巴黎、伦敦M4走廊、巴塞罗纳等。美国的几个著名的科技园区均位于新兴的工业化地区,但与大都市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硅谷靠近旧金山,南加州科技城在洛杉矾周边。以微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工业,按其生产过程的4个阶段,在空间组织上有相应的4个特点。(1)R&D,创新和原型的生产活动,集中在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场所,主要是大都市中心及一些科技园区;(2)高度技术性的制造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区;(3)大规模的生产活动,长时间需要大量的半熟练劳力,扩散至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4)与客户直接关联的生产,以及售后服务等,需要接近主要的大都市地区,并扩散到工业化及发展中国家的整个市场区。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3:城市与区域发展;
    1.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主要由5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即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其中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是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实现形式;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是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空间载体;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资源开发、保护的一体化是城市与区域高效率运转的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中心城市,往往是以制造业核心产业而崛起的,而当代的经济中心城市则更多地是以现代金融、贸易、交通等第三产业为基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知识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全球化与知识化密不可分。
    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需要接近大都市的经济、科技及    决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的活力同样在于与全球经济网络的联系,技术的创新也是全球生产和创新网络中的重点。


第6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20世纪70年代,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以下六个大都市带:
(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波士华)。
(2)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区兹堡的大湖都市带(五大湖沿岸城市带)。
(3)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    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4)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
(5)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5:城市地域其他概念;
    1.大都市区:一般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社区的组合,一般由县作为构造单元。它不是一级行政单位,而是城市功能上的一种统计单元。
    2.大都市带: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大都市带。
    这个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首先提出不来的。具备的条件: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2)由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的县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3)由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结起来;
    (4)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
    (5)是国家的核心区域。


第6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是传染扩散,它是渐进、连续的过程;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就建成区的向外扩张而言,是扩张型扩散;而就人口的重新分布而言,具有重新区位型扩散的特点。移民过程是重新区位扩散的典型例子。某些新思想、新技术逐级向下扩散,是等级扩散。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12:核心——边缘理论;
    1.生长核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后被逐步发展。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核。生长核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
    2.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和边缘是控制和信赖的关系。强调    性和社会性变化对区域的发展前途的重要性。


第6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按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从而最有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的系统。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8: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他将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
    1.中心职能和中心地:城镇是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而服务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被称为中心职能;具有中心职能的地方,即中心地。
    2.企业单位和职能单元:中心地为周围地区服务的职能是由一个个自然单元的企业来完成的。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就是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或称阈值。不同职能有不同的门槛值和服务范围。
    4.中心地等级和中心性: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亦然;高级中心地具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较高级的职能;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服务范围就越大。
    5.理论要点:
    (a)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b)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
    (c)中心地等级体系及空间结构: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3系统;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4系统;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系统。

第6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社会学认为人群是杜会发展的主体。人群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当我们具体分析、研究城市社会时,我们不可能以互不相同的个体作为对象,而是以某类人为单位来建构分析的单位。人群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他们有相同的身份或某种团结感,有共同的目标和期待。在面对同样的境况下,他们会做出相同或类似的结论。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1: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从诞生到现在,只有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国最早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
    社会学就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社会生活、社会制度以及社会运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
    2.社会学的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变动性。


第6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在多元思想的影响下,Davidoff和Reiner于1962年提出的“规划选择理论”,在对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和适应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强调规划师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供社会选择。根据这一理论,城市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就可以被看成是通过一系列选择来决定今后行动的过程。在该理论引导下逐步形成的倡导性规划,促进了城市规划师有意识接受并运用多种价值判断,以此来保证某些团体和组织的利益。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6: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思维;
    1.二战后社会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面临战后重建和发展问题,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50年代后,以第十小组为代表的思想是以人为核心的物质空间规划,提出的流动、生长、变化思想为城市规划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旨在促进让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
    2.社会隔离: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人类在空间中的集中与分离,由此形成大小不同的社区,并促进了这些社会的分化与发展。
    按照层次体系将个人组织为阶级或阶层被称为“社会分层”。社会分层一般可以被看成一个充满价值的社会分化形式,其中个人和群体从高到低排成序级。社会分层体系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分层则揭示了城市的内在结构,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社会阶层是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的,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则是决定阶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社会隔离表现在城市生活中最明显的是居住隔离。社会分层是社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分层与生活方式、交往模式、生活机遇、居住地等有关。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各社会阶层在城市中的居住分布是呈扇形的,沿交通轴线延伸;不同家庭结构的人们居住分布呈同心圆状;种族、民族因素的存在,使其居住状态不符合社会分层和家庭规模而形成的分布规律。
    3.社会整合:包括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认同性整合3个部分的整合机制,分别从社会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3个方面对城市社会进行整合。
    4.城市更新:是城市的自我调节机制,与旧区改造、城市改建不同,更为强调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这一过程,比单纯的旧区改建、城市改造等完整的多。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发展演变趋向:
    a.城市更新政策的重点从大量贫民窟清理转向社会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和邻里活力的恢复振兴;
    b.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规划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规划;
    c.方法从急剧的动外科手术式酌推倒重建转向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谨慎的渐进式改善,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
    5.公众参与:公众参与规划事业可以满足市民自治要求,进而促进民主的思想;在不改变现存体制的原则下,鼓励市民去支持政府,以维持社会安定;使市民更能接受政府的决定;强化市民对政府的监督;增加市民的信任,削弱市民的离心倾向。
    强调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不是单指公众个体的参与,是强调社团、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6.城市管理:是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可持续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综合包融在内的整体管治。管治的兴起,是对过去由国家进行的协调失败的事例做出的简单的周期性反应,更是对市场调节失败做出周期性的反应。


第6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马斯洛关于需要的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分为:第一层次,生理需要;第二层次;安全需要;第三层次,友爱需要;第四层次,尊重需要;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得到高效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4:社会发展理论;
    1.社会运行
    2.社会需要
    3.社会互动
    4.社会管理与控制
    5.社会变迁与进步


第6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中心事物人类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构成的,其中生产者是从事生产的人类,消费者是以人类为主体进行的消费活动。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2:城市生态系统构成;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反映系统的空间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社会学家提出城市生态系统包括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
    环境学角度包括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
    还可以分成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子系统。


第6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食物链简化,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式、途径都发生改变,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和水平,以及人类的认识和道德责任。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3: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反映在系统的组成成分、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生态位、系统的功能、调控机制、系统的演替等方面。
    2.人为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对人类自身有较大影响。
    3.不完整性:缺乏分解者,生产者数量少。
    4.开放性:对外部系统有依赖性、辐射性及开放层次性。
    5.高“质量”性:其构成要素的空间的集中性与其表现形式的高层次性。
    6.复杂性:是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复合人工系统及功能高度综合的系统。
    7.脆弱性:需靠外力才能维持,破坏了一定的自然调节机能,食物链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营养关系倒置是不稳定系统。


第6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着的信息流。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6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大多数工业型建设项目,或在城市内的原址改扩建,或者建在城市郊区,或者多家企业共建在一定的区域内,会发展成为城市区域建设项目,此类项目可按城市生态环境特点考虑,按城市生态环境要求来建设。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3:预防或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以污染控制为宗旨,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两方面着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建设项目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遵循自然法则;
    3.建立绿地系统;
    4.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5.保护重点生态环境目标;
    6.防止城市自然灾害。
    加强科学性和可行性。
    科学性是指所提措施应满足环境功能保护的客观需要;可行性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水平上可能实施的保护措施和所能达到的保护水平。


第7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地面温度高于海面,陆地附近空气受热上升,海面空气即来填补,故白天空气自海面吹向大陆可达数公里至几十公里;在夜间,情况则相反。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1: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
    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等。
    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气温、气压、风向、风速。
    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或成分、污染物几何形态和排放方式、污染源强度和高度。
    2.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体中的微生物。
    3.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的强弱,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第71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的重要工作。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平面组织方式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立体组织方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0: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
    公共建筑是人流活动即人流聚集与疏散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要求建筑设计应合理安排各种交通流线,保证各种交通空间通行方便,简洁明确;各种房间联系方便,通达性好;各种流线之间避免相互交叉干扰;主楼梯位置明显;交通面积集中紧凑等。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可以归纳为平面和立体两种方式。应熟悉了解人流较集中、疏散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


第72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高层住宅设计的基本特点除选项AD外,还包括: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7:高层住宅;
    1.特点:(1)节约城市用地,提高容积率;(2)节省市政建设投资;(3)可获得较多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地;(4)用钢量大,可达到多层住宅的3~4倍;(5)远离地面,对居民生理和心理有不利影响。
    2.平面类型:单元组合式、长廊式、塔式、跃廊式。
    3.设计原则:套型恰当;使用方便;交通便捷;经济合理;造型美观。
    4.交通疏散:
    (1)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12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不少于2台电梯;
    (2)电梯应与楼梯靠近布置,保持各自独立性;
    (3)电梯不宜紧邻居室,并远离卧室,要作隔声处理;
    (4)与周围建筑的间距应根据其高度和耐火等级而定。
    有关其他事宜应查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第73题
试题答案:ABD
试题解析:
提示;后现代主义反对机器美学,提出“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考点:
第七章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7:新建筑运动时期;
    1.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50年代;地点,英国;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
    2.新艺术运动:时间,19世纪80年代;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代表人物,贝伦斯、戈地。
    3.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时间,与新艺术运动同时;地点,奥地利;代表人物,瓦格纳、奥别列夫、霍夫曼、路斯。
    4.芝加哥学派:时间,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沙利文、詹尼。
    5.德意志制造联盟:时间,1907年;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贝伦斯。


第74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与机动车制动效率(刹车)、行车速度和驾驶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4: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
    1.行车视距:停车视距决定于驾驶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和安全距离。会车视距一般为两倍停车距离。
    计算行车速度为80、60、50、45、40、35、30、25、20、15、10km/h,对应的停车视距对应为110、70、60、45、40、35、30、25、20、15、10m。
    2.视距限界:平面弯道在限界内清除高于1.2m的障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并设警告标志,以保证安全。纵向视距通常设置最小竖曲线半径的方法来保证。交叉口视距要满足视距三角形要求。


第75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将用电量的增长视为人口及其他经济部门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因此可采用与各个影响因素有关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关原理对用电量的发展进行预测。电力弹性系数: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的增长速度与用电量增长速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合理比值。以上两种方法其误差是一次性的,并且误差值也较小。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用电负荷预测方法;
    1.产量单耗法;
    2.产值单耗法;
    3.用电水平法;
    4.按部门分项分析叠加法;
    5.大用户调查法;
    6.年平均增长率法;
    7.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8.电力弹性系数法;
    9.国际比较法等。
    其中用电水平法中涉及的各功能分区用电水平分别为:
    农业区用电水平:d=3.5~28万kWh/km2;
    中小工业区d=2000~4000万kWh/k㎡;
    大工业区d=3500~5600万kWh/k㎡;
    居民区d=4.3~8.5万kWh/k㎡。
    以上①~⑥是直接的统计方法,宜用于近期预测;⑦~⑧是比较先进的预测方法,其误差是一次性的,是应推广采用的。


第76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BD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供热工程系统主要内容除选项AC外,还包括: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
    1.预测城市热负荷;
    2.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3.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
    4.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第77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BD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除选项AC外,还包括: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布局废物箱、垃圾箱、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点、公厕、环卫管理机构等,确定其位置、服务半径、用地、防护隔离措施等。


考点: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     ☆☆☆考点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详细规划内容深度;
    1.估算规划范围内固体废物产量;
    2.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
    3.研究垃圾收运方式;
    4.布置废物箱、垃圾箱、垃圾收集点、公厕、环卫管理机构等,确定其位置、服务半径、用地、防护隔离措施等。


第78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除软件、硬件的质量,计算方法上的问题,以及输人操作的差错会带来误差外,数据自身的质量往往是影响应用的重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上的一致性、完整性及人为因素等5个问题。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4:数据来源;
    GIS系统的数据获得、输入有多种途径,工作量很大。
    1.来源:野外实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现场考察;社会调查与统计;利用已有资料。
    2.输入:属性数据输入一般是键盘输入,特殊情况下可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汉字手写输入;空间信息输入常用手工数字化仪输入和扫描器输入。
    3.数据质量问题:
    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上的一致性、完整性、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质量问题并不因为有了计算机而自动解决。


第79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政府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明令禁止,或制定强制性的污染排放标准等,是对市场的失效做出的纠正,它可以直接制止负外部性经济的发生。排污权交易通过使企业排污要付出成本而把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在城市交通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采用了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而对私人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收取较高的税费。制定这一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私人交通方式对城市环境质量、道路占用等方面的外部不经济性,使社会在交通方面的效益最大成本最小。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2: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导出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假设微观经济单位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存在,这被称为外部经济的内部化。政府可以通过对那些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收费和补贴那些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来使外部经济内部化。


第80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土地的有限性不仅是指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而且指在某一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排他的。增加某种用途的用地就必须减少其他用途的用地,永远无法达到满足所有需求的状态。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81题
试题答案:ABD
试题解析:
提示:同心圆、放射扇形、多核心这三种模型精炼地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征,被视为城市土地使用的经典模型。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3:城市土地使用的模式;
    伯吉斯的同心圆土地使用模式: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CBD、商业区、低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
    霍伊特的放射扇形模式:是企业及个人决策的产物。
    哈里斯和乌曼的城市土利用的多核心模式:不排斥同心圆模式。


第82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土地产权是反映土地制度和    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对土地的经济意义有深刻的影响。土地的产权制度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并影响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4:城市土地的产权;
    土地产权是反映土地制度和    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影响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关系有关,基本形式分为: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让。


第83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在经济意义上与一般商品或商业化服务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具体如选项BCD所述。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4:城市基础设施;
    1.特性: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2.存在问题:经营效益不佳,维修不足,资金匮乏,不适应用户需求。
    3.原因: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不合理、不配套。
    4.改革:公司化;对存在自然垄断条件的专有服务的提供权进行时限性竞争投标;确立保证收支平衡的定价目标,收取的费用要满足经营和维修要求,为公用事业的财务独立创造条件;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和需要标准化的专业性服务时,还可以使用服务承包的方式。


第84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太原、成都、广州等省会城市均处在各省的中心位置,而杭州、西安、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各省域的重心位置。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7: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2.地理位置
    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    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
    3.社会经济历史基础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布局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因此,社会经济历史基础是城市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4.交通运输条件
    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通设施,现代的交通运输手段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城市的地理区位。
    5.信息技术条件
    信息社会特征:(1)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2)劳动力的主体将不再是工作在装配线上的普通工人或熟练技术工人,而成为信息工作者;(3)经济活动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4)经济活动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决定性的跨国经济或全球经济;(5)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制度经济;(6)无论个人或公共部门都有可能变得空前富裕,且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也会发生空前快速的变化,呈几何级数变化。
    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的资源特点,人口分布,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程度都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85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代表一定时期城市在国家和地区    、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同时,城市作为区域空间的一个中心地,城市性质也体现了区域的自然、经济特性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客观关系。因此。城市性质的概念内涵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和城市的主导职能。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9:城市性质;
    城市在国家或地区    、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包括两方面内涵,即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和城市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城市职能是多变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第86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生长极理论首先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得维尔、汉森等学者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受到区域经济学家、区域规划师及决策者的普遍重视,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12:核心——边缘理论;
    1.生长核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后被逐步发展。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核。生长核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
    2.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和边缘是控制和信赖的关系。强调    性和社会性变化对区域的发展前途的重要性。


第87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欧洲城市是工商业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而中国古代城市虽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但一般不是完善的地区经济中心。欧洲城市经济中心的地位,使它们可以不同程度地独立于封建主直接控制的庄园之外,成为自由城市,有自己的行政、司法、货币甚至武装体系。市民对于封建领主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是自由民。总之,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结构上是分离、对立的,而中国古代城市因为没有取得经济中心的地位,所以始终处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绝对控制之下,基本上是封建统治者施行统治的    中心。城市与农村密不可分,二者在经济、    结构上是一体的。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2: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传统的城市社会学研究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人类生态学;城市社区;城市问题、对策和规划;城市化。
    2.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是城市大发展的主要原因,城市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大量人口从而导致一系列“城市病”,城市社会学应运而生。
    城市发展及趋势:
    (1)大都市发展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城市人口高速增长过程;
    (2)大都市现象与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息息相关;
    (3)根据其地位,可将大都市划分为3个层次;最低一级是国家级大城市;中间一层是国际化大都市;最高一层是世界级大都市,又称世界城市。
    我国城市科学起步较晚,其研究重点--直偏重城市化、城市体系和城市与区域规划,以及城市的发展条件、城市性质与规模确定及判定各类用地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布局方案等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


第88题
试题答案:CD
试题解析:
提示:社会控制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谓积极的社会控制。是指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的动机上,以物质的刺激和精神的鼓励进行,大多数的行为是通过社会化的内在作用形成的。所谓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建立在惩罚或对某些惩罚的一种畏惧心之上的。社会控制进行的方式是各式各样的。人们通常把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宗教、艺术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体现国家权利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称为社会控制的各种不同方式。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4:社会发展理论;
    1.社会运行
    2.社会需要
    3.社会互动
    4.社会管理与控制
    5.社会变迁与进步


第89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等几种,BD是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90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社会观察法,即研究者深人事件现场并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身感官直接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研究者深人事件现场,就能对正在进行着的现象的不定期过程做直接的了解。因此观察法特别适于搜集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社会实验法是把研究对象置于人为设计的条件控制中进行规察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验研究法。社会调查是采取客观态度,运用科学方法,有步骤地去考察社会现象,搜集资料并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掌握社会实际情况的过程。根据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特点的不同,社会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由于文献是人们获取各种间接知识和资料的主要来源,文献分析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研究之中。它既可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如在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中那样;又可作为研究的辅助方法,如调查研究中用作补充资料的手段。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91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社会实验法可以说是观察法的进一步发展。和观察法相同的是,实验研究者也靠自己的感受去搜集对象的信息。但是,实验法又和观察法有根本的不同。首先,实验的观察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而是在人工环境中,在人为控制中进行的观察;其次,自然观察的内容是难以重复的,而实验的内容却可以不断反复。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92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考点:
第一章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经济的学科,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最初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
    生态学来源于生物学。生物学所研究的“生物系统”的一部分内容,加上它们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即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93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生产生态位即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包括城市的经济水平(物质和信息生产及流通水平)、资源丰盛度(如水、能源、原材料、资金、劳力、智力、土地、基础设施等)。


考点:
第一章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考点9: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生态位即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或任何一种人类生境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反映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3.食物链(网)原理:城市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间接、隐性的联系。人类居于食物链顶端。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5.最小因子原理: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地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产出。
    6.环境的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推动城市生态系统正向或逆向演替;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第94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与渔猎、农业时代的人类生态系统相比,是迄今为止最高层次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层次体现于选项BC及为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的运行,科学技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3: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反映在系统的组成成分、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生态位、系统的功能、调控机制、系统的演替等方面。
    2.人为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对人类自身有较大影响。
    3.不完整性:缺乏分解者,生产者数量少。
    4.开放性:对外部系统有依赖性、辐射性及开放层次性。
    5.高“质量”性:其构成要素的空间的集中性与其表现形式的高层次性。
    6.复杂性:是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复合人工系统及功能高度综合的系统。
    7.脆弱性:需靠外力才能维持,破坏了一定的自然调节机能,食物链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营养关系倒置是不稳定系统。


第95题
试题答案:ABD
试题解析:
提示:等级由高到低的次序: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开间:十一间、九间、七间、五间、三间;色彩:黄、赤、绿、青、蓝、黑、灰。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6: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及表现形式;
    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1.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北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2.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间,依次为9、7、5、3间;
    3.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


第96题
试题答案:BDE
试题解析:
提示:遥感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类。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可将遥感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与地面遥感;根据传感器工作波长划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和多光谱遥感;根据电磁波辐射源划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根据遥感的应用领域不同,可以分为气象遥感、海洋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城市遥感和地质遥感等等。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3:遥感平台;
    卫星平台:能在短周期里反复获取同一地区的图像。航天遥感以扫描为主,摄影为辅获取图像。
    航空平台:空间分辨率较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航空遥感以摄影为主获取图像,费用较高。
    超低空微型遥感平台:小范围内满足大比例、高分辨率的要求,而且机动灵活,费用低廉。


第97题
试题答案:BDE
试题解析:
提示:现代经济理论将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形式。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资源,无形资源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作用的、非物质形态的、依附于有形资源或以独立存在方式表现的各种生产要素,如技术工艺、人力资本和企业的无形资产等。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98题
试题答案:BCE
试题解析:
提示: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就是通过有组织地利用社会规范对其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施行管理、调节与约束的过程。社会管理与控制由实施控制的机构,控制规范体系--制度,控制手段与方式等基本要素构成。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4:社会发展理论;
    1.社会运行
    2.社会需要
    3.社会互动
    4.社会管理与控制
    5.社会变迁与进步


第99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I类用水为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级鱼类保护区、游泳区;Ⅳ类为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为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5:水源和给水设施保护;
    城市水源保护应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通常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将水体划分为5类,每类均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及水污染控制标准。
  

第100题
试题答案:ABEF
试题解析:
提示:基础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连同基础重量传递给地基;墙体是竖向围护构件,又是承受屋顶、楼面传来的荷载;楼面是一分隔上下层的水平承重构件;地面相当于最底层楼面,分隔土层与底层,也属承重构件。


考点:
第五章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考点3: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应了解以下概念:
    (1)建筑模数;
    (2)基本模数;
    (3)扩大模数;
    (4)分模数;
    (5)模数数列。
    2.民用建筑组成构件
    竖向的基础、墙体、门、窗,水平的屋顶、楼面、地面,交通联系的楼梯组成了“8大构件”。
    3.影响构造的外因
    (1)外力作用;
    (2)自然气候;
    (3)各种人为因素。
    4.构造方法
    (1)防水构造:涉及地下室及屋顶。
    (2)防潮构造:涉及勒脚与底层铺地、地面、地下室。
    (3)保温构造:室内采暖气温一般为16~20℃。
    (4)隔热构造:采用浅色光洁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6-9-19 21: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了,谢谢啦!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7 22: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总结的很好,学习!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3 01:51 , Processed in 0.235703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