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4390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6-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我倒觉得这次考试考得我心服口服
第一:他考的是几乎所有人都不熟悉的建筑形式,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不会因为平时作过教学建筑或是医院等,有失偏颇。
第二:这种建筑形式又是功能主义的完美体现,所有的流线要完整清晰,功能体系才能成立。
第三:很明确---考的就是空间和交通。以前考试总结的一条走道两边分房间,再点缀一点垂直交通--楼梯或电梯等等,什么u型平面,“工”字平面,完全用不上。单向的交通形式---自动扶梯和电梯取代了双向的楼梯,成为联系不同功用空间的纽带。
考的确实是能力--如何运用现有知识的能力。
只是给的时间太短。可能再给两个小时大部分人就能做的差不多,阅卷老师也就能看出个子丑寅牟了。其实很多以前过了一级的人都是要用12个小时中的7-8个小时作大设计题,后面四个小时做两到三题构造和设备题就能过这一门了,我们现在拆成两门,两门都难过。
很惭愧,我才做完一层平面,我右手边的一位,满意地算完面积点了点头(我正慌乱地拣纸)提前半小时交卷,我后面的和我左面的都差不多做完,我好自卑。
回来总结了一下以后作此类题的做法(快速作图):
其一:首先看各个房间面积的公约数,推出柱网尺寸:7.2mX7.2m ,8mX8m, 10mX10m....
用单层总面积除以单个柱网面积,以这次题为例:首层9012m2/(7.2mX7.2m)=174格,可以22X8,或20X9,考虑两边留消防车道故用20X9,20X7.2m=144m正好卡到首尾两条上机通道边,确定了以后,再在20X9的7.2mX7.2m格网中大胆分房间,多了就会超面积,心中就有底了。
其二:画柱子可画圆柱,特别是这种大空间的建筑,拿个圆模板拿支粗笔,看到轴线交点就涂,不用丁字尺了。
今年的设计任务规模确实比去年大了很多,但并不能说工作量就增加了10倍。我倒觉得往年的小型公建相比并未增加多少,人家那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我所在的考场,大部分人还是完成了设计的。
b.确实也有不少设计师不熟悉航站楼。但难道说功能图也看不懂吗?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应该有这样的能力根据功能要求来做设计。当然,做一个好的设计,是需要熟悉所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但这里只是职业资格考试,能满足基本要求就行了。所以我觉得出这样的题这并不过分。相反,倒是可以打击打击那些压题的歪风邪气。
“考试题目的选择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具有普遍意义的和行业科学性导向意义的题目”——我想,没必要赋予职业考试这样伟大的使命吧?所谓对山地别墅的质疑,也以此为出发点,实在是荒谬。
另外,我想说说在考试中的技巧问题。比如航站楼,有人回来说画200根柱子就花了半小时。这里我建议考试时带上粗头马克笔,柱子点一下就可以了,没人会说你是徒手,不符合规矩的。
我觉得其实大设计考试的意图很明确
就是考你对复杂流线的迅速理解和布置
所以给了气泡图
c.好像过去考法院这种偏一点的题也是给气泡图再做
前年的恐龙蛋展览馆
似乎就没有气泡图
反正我一看是气泡题就想肯定功能很复杂
我不认为考航站楼有什么问题
建筑师看气泡图来理解一个建筑的功能流线应该是基本的能力
没去过所以不会做不是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过去出过法院的题目也不见得有几个人去过法院 进过审判厅
我就是觉得今年的题目工作量实在大得有点离谱
出题的人大概根本没自己试着做一遍
要不就是哪个民航设计院老总出的题目
六个小时大部分人都做不完(反正我是没做完)
要是去掉一部分功能 缩小一些规模
还是可以接受的
d.有人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可在这次考试中,我是第一次听说有猪这种东西。虽然我坐过n 次飞机,但我没走过国际通道,不明白流程关系。另外我无论如何搞不懂红色、绿色通道是给谁用的。是国内国际港都有,还是绿色通道只为特殊人物服务(我想它肯定不象旅游列车,绿色通道为没买票的人服务)。还有,航站楼的总图如何布置才正确?关键是停车场出口设在何处?难道只能是160米底边中部?满足距离交叉口70米的要求?如此一来,南北向的横路上就有三个出入口。但航站楼周边的道路一般应该是单向环路,到底如何考虑呢?百思不得解。敬请方家指教。
不应该出些怪题,偏题。你让人怎么复习?复习与不复习、认真复习与不认真复习的区别何在?考题还应该合理才行,应该考出差别才行,不应该说,考题难都不会做,所以公平,这把认真复习的和有一点水平的同志(尽管这不是水平考试)也考倒的考题绝对不公平!!!!!!
考题难,大家都不会做,所以公平——这是一种小农的平均主义思想。但这绝不公平,没有体现大家的实际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