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CHINA_LIYANG

[必看]:1月8日,怀念周总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作于一九一六年

茫茫大陆起风云,
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又到,
虫声唧唧不堪闻。

〖附〗
张皞如《伤时事》原诗
九月二十八日阅报,见徐州会盟祸已近在眉睫,政府犹用敷衍主意。国家生命已断送于数人之手矣!不禁掷书流涕,遂成口号。
太平希望付烟云,
误国人才何足云;
孤客天涯空涕泪,
伤心最怕读新闻。

〖解〗
这首诗,是周恩来为反对张勋复辟而写的重要作品。一九一六年,袁世凯死后,张勋为了打击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处心积虑,勾结各地军阀,在徐州订立臭名昭著的北洋七省军事攻守同盟,妄图复辟封建帝制。“皞如夫子”,即张皞如先生。他当时是天津市南开学校的教师,有爱国民主思想,支持学生的进步活动,曾应“敬业乐群会”的邀请,欣然加入该会的诗团。当他从报纸上看到军阀徐州会盟的消息时,十分气愤,疾书《伤时事》一诗。周恩来读后,当即步韵奉和一首,一同发表在《敬业》第五期上。
周恩来和诗,从军阀重开战的风云突变写起,明确地指出,由反动军阀所造成的“举国昏沉”的黑暗局面,是不足道的,表现出敢于蔑视强暴和立志变革现实的革命精神。后两句,以草木摇落的秋天和凄切哀婉的虫鸣作为象征,暗示了封建军阀张勋之辈复辟倒退的喧嚣,正如秋虫一样,不过是死前的悲鸣而已。
★大江歌罢掉头东
作于一九一七年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附〗
《张鸿诰忆文》
这首壮丽的诗篇,是敬爱的周总理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东渡日本留学前夕写下的。一九一九年他从日本归国前题赠给我,我一直珍藏着。
一九一三年,正值辛亥革命后风云疾变的岁月,周恩来和我同时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我们在一个宿舍同住了两年。那时,窃国大盗袁世凯对内阴谋称帝,对外屈膝投降。张勋勾结北洋军阀演出了复辟丑剧。群魔乱舞,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交加,民族灾难深重。黑暗的现实,促使人民大众迅速觉醒,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趋高涨。周恩来进入了南开学校以后,不仅学习刻苦勤奋,而且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第二年,周恩来和两个同学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创办了会刊,组织会员阅读进步书籍、报刊,开时事座谈会、讲演会,抨击黑暗社会和卖国政治,唤起民众,奋起救国。十六岁的周恩来在《敬业》创刊词中写道:“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侮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急时间。吾人既生于是时矣,生于是国矣,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矢志变革现实的赤胆忠心,促使他在中学毕业后,毅然决定东渡日本,寻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新路;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充满壮志豪情的光辉诗篇。
周恩来在日本学习期间,深切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黑暗腐朽和它们要灭亡中国的野心。于是,他积极参加了旅日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积极从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本国封建军阀的救亡运动,为反日爱国斗争奔走呼号。一九一九年,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个革命的新高潮在我国蓬勃兴起了。为了迎接革命风暴,投身革命激流,周恩来毅然决定弃学回国。在他临行前夕,我在东京为他饯别。席间,因感友情难舍,又知他擅长书法诗词,于是我铺开事先预备好的宣纸,请他题诗留念。当时正值三月,窗外樱花盛开,一片春色。周恩来爽朗地笑着,挥毫书写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七绝,并在诗后写着“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同时还写明书赠此诗也是为了“自督”。

〖附〗
《王士琴述忆》
……总理是一九一七年去日本的,大概一年半就回来了。我姨父姓张,叫张鸿诰,号纶扉,是总理在“南开”读书时的同学,同宿舍住过两年多,感情特别好,当时也在日本。总理回国前,大姨父为他送行,事前准备好笔墨纸砚,饭后就请恩来留言。恩来回想起当时坐船来日本时作的一首诗,就把它写下来了。所以,诗是他十九岁作的,写的时候已是二十一岁。

〖附〗
周恩来参加革命后,曾于一九三○年夏在哈尔滨同张鸿诰见过面。周恩来当时已是中央领导人之一,是从苏联返国途中经过哈尔滨的,但在白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处境十分危险。张鸿诰当时和周恩来的二弟周恩溥同在哈尔滨电业局工作。为了周恩来的安全,张鸿诰用电业局汽车送周恩来到哈尔滨车站。张鸿诰本来准备下车送周恩来进站,可是周恩来担心这样会暴露张鸿诰,影响张鸿诰的安全,便坚决地阻止了。周恩来贴近张鸿诰的耳边轻声说:“我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要连累了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总理,总管内政外交,日理万机。百忙之中,周恩来没有忘记老同学张鸿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他们又相聚在一起,共叙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回忆学生时代的情景。当张鸿诰提到他们一起在日本留学时,周恩来在一九一九年三月回国前夕,为了留念给张鸿诰写的那张横幅还珍藏在身边,张鸿诰说:“将来我要把它送给博物馆。”周恩来谦虚地说:“不,不,我还很不够。”在周恩来看来“破壁”(打破现状)不易,“济世”更不易,革命成功,但建设国家的道路仍然是艰辛而漫长的。周恩来担任二十六年总理期间,不正是在实践着他“济世”的宏愿吗!

〖注〗
【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沉默不语,人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说是在看墙壁。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破壁】《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认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儿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而没有点眼睛的龙还在。这个神话色彩的故事,是形容张僧繇画技的高超。“画龙点睛”和“破壁”两个词语都是来源于此。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蹈海亦英雄】意思是: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这里直指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之事。也是用典:《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记载:鲁仲连善于出谋划策。秦军围赵都邯郸,曾以利害说赵、魏大臣,鲁仲连劝阻尊秦昭王为帝。他说:“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意思是:秦昭王妄图称帝,用错误的政策统治天下,那我将投东海而死,也不愿作秦国的百姓。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蹈海:投海。
【张鸿诰忆文】张鸿诰是周恩来留学日本时的同学好友。他在饯别宴上得到这首题诗后,视若稀世之珍,一直收藏了半个多世纪,直到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后,才献给国家(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内),并写了这篇回忆文章。
【王士琴】张鸿诰的外甥女,周总理的弟媳、周同宇的夫人。此段摘自她关于周总理的一篇回忆录。原文是口述的原始记录,收入此节时,编者作了文字上的整理。
★雨中岚山——日本京都
作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濛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解〗
一九一七年秋,十九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到东京后住在中野华洲园一家农户的厢房里。当年的华洲园远离城市的喧闹,只有几栋房子,周围都是农民种植的鲜花,街道两旁全是樱花树。周恩来每天从樱花树下走过,去补习日文,去参加留学生“新中会”的集会。樱花树陪伴他度过在日本的五百个日日夜夜。
一九一八年春天,他看到樱花开时,满树吐蕊,芳香四溢,淡红娇嫩的樱花如云如海。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到中野、上野观赏樱花,男女老少在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樱花的花期很短,一场春风或一场春雨袭来,盛开的樱花片片散落,轻轻飘扬,继而像鹅毛大雪奔泻而下,既像凯旋,又像视死如归,是那么壮观,是那么豪迈。周恩来为之惊叹、为之折服。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了,他一面参加留学生办的“新中会”,从事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活动,一面挤出时间,研究正在涌向东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包括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等等。一九一九年一月,他在《社会问题研究》半月刊上,比较系统地读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文章,从迷惘中获得启示,便把自己的感受,结合对大自然风光的体悟,写入诗中。
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这天,他一连写了三首诗:《雨中岚山——日本京都》和后面的《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四月九日,又写了《四次游圆山公园》一诗。四诗均载《觉悟》创刊号。

〖注〗
【岚山】京都著名的风景区。
【京都】日本的故都,在现首都东京的西部。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岚山
作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

山中雨过云愈暗,
渐近黄昏;
万绿中拥出一丛樱,
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
自然美,不假人工;
不受人拘束。
想起那宗教,礼法,旧文艺,……粉饰的东西,
还在那讲什么信仰、情感、美观……的制人学说。
登高远望,
青山渺渺,
被遮掩的白云如带;
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
此刻岛民心里,仿佛从情景中呼出;
元老,军阀,党阀,资本家,……从此后“将何所恃”?

〖解〗
通过美好的自然景物和丑恶的现实社会的对比描写,痛斥了日本“元老,军阀,党阀,资本家”的罪恶统治,批判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宗教,礼法,旧文艺”等等“制人学说”,并表现出对反动势力的蔑视,对人民力量的自信。

〖注〗
【将何所恃】恃,依仗。“还依仗什么?”之意。
★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
作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

满园樱花灿烂,
灯光四照,
人声嘈杂。
小池边杨柳依依,
孤单单站着一个女子。
樱花杨柳,那个可爱?
冷清清不言不语,
可没有人来问他。

〖解〗
此诗通过灿烂的樱花,四照的灯光,嘈杂的人声,渲染出一种繁闹的氛围,衬托杨柳池边那个孤单单女子的凄凉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对立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已故复旦大学赵景深教授早在一九二三年就应郑振铎、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同人之约,撰写《天津的文学界(一九一九——一九二三)》一文(该文在一九二四年三月郑振铎等主编的《文学》周刊上连载),介绍过周恩来的诗作。赵景深写道:“觉悟社是天津有新思想的青年们所组成的。在天津文化运动中算是资格最老的一个团体。他们的社员中也有研究文学的,但占极少数;大多数从事于社会运动。他们的作品不署名,只用号码,其中有一位‘五’作了一首诗《游京都圆山公园》,还有一位‘五零’作了一首《一个可怜的朋友》,都被《一九一九年新诗年选》选了进去。‘五’就是周恩来在觉悟社里的代号。”从赵文介绍的情况看,周恩来的诗在当时文学界也是有名的。

〖注〗
【圆山公园】日本京都著名的风景区。
★四次游圆山公园
作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九日

四次来游,
满山满谷的“落英缤纷”;
树上只剩得青枝与绿叶,
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灯火熄,游人渐渐稀,
我九天西京炎凉饱看;
想人世成败繁枯,都是客观的现象,
何曾开芳草春花,自然的美,无碍着的心。

〖解〗
此诗前一节重点是写景。用“满山满谷的‘落英缤纷’”和“树上只剩得青枝与绿叶”两句,点出圆山公园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后一节则由景及情,联想到西京炎凉的世态和成败繁枯的人世等社会“客观的现象”。篇末用含蓄深沉的笔调抒写了革命的情怀:不管何时再开芳草春花,也不管客观现实如何演变,都无所挂碍,都不会动摇热烈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坚定信心。
周恩来得知南开大学成立的消息后,于一九一九年四月,离日回国。他先到东北看望伯父。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闻讯回到天津,应邀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积极宣传、推动反帝爱国运动。九月,周恩来组织运动的领导者、积极分子,打破封建习俗的束缚,发起建立不分男女界限的“觉悟社”,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主旨,采取的方法有四:一,取共同研究的态度,发表一切主张;二,对社会一切应用生活,取评论的态度;三,介绍社外人的言论——著作同讲演;四,灌输世界新思潮。“觉悟社”成立以后,成为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社员们共同钻研新思潮的各种理论,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一九一九年九月,他们约请刚刚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的李大钊到天津讲演;第二年,“觉悟社”部分社员,又邀集少年中国学会、人道社、曙光社和青年互助团等五个团体,在北京陶然亭茶话,目的是要争取达到“进一步的联络”,讨论“标明”“主义之必要”。周恩来即席发表演说,李大钊代表少年中国学会答谢。由这次座谈会决议而产生的《改造联合宣言》,主张互通“声气”,不事“空谈”,“组织起来去切切实实地做点事”,并正式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
一九一九年,“觉悟社”刚一成立,立即筹编《觉悟》机关刊,在创刊第一册上,刊登了周恩来五首白话诗。其中,上述《雨中岚山——日本京都》、《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四次游圆山公园》是在日本写的,另一首题为《死人的享福》则写于回国以后。
和他自己风华正茂的年岁、追求真理的豪情紧密联系的樱花,成为周恩来的一个萦绕终生的情结。建国后他曾多次向日本友人询问中野、上野樱花的长势。中日建交前后,日本友人也多次邀请他访日,由于病魔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而未能成行。这个愿望由夫人邓颖超实现了。一九七九年在樱花盛开的时节,邓颖超在京都岚山为周恩来诗碑剪彩时说:“绚丽的鲜花,在自然法则的作用下,千树万树同时开放,又豪迈地无所保留地谢去,对年轻的周恩来追求人生真理,给予很大的启示。”
★死人的享福
作于一九一九年十二月

西北风呼呼响,
冬天到了。
出门雇辆人力车,
车夫身上穿件棉袍,
我身上也穿件棉袍。
我穿着嫌冷,
他穿着却嫌累赘;
脱下来放在我的脚上,
我感谢他爱我,
他谢谢我助他便他。
共同生活?
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

〖解〗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劳工神圣”的思想。“五四”前后,出现了一批反映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单以《新青年》而论,直接以“人力车夫”为题的,就有沈尹默、胡适的诗,陈绵的短剧。同情、怜悯、人道主义、劳资协作、互爱互助等主题的作品,连篇累牍地出现。连“觉悟社”部分成员也主张将“共同生活”与他们原来提倡的“家庭问题”、“工读主义”并列,几次组织社内讨论。一九一九年十二月,鲁迅发表《一件小事》,通过一个人力车夫的形象,暗示知识分子应当向劳动人民学习,作品展示了高过于同时代人的思想立场。就在同一个月,周恩来写了这篇《死人的享福》,在观念上批判胡适,揭示了“互助”、“协作”、“共同生活”之类虚伪欺骗的实质。全诗先用十行叙述故事,其中九、十两行写浮面现象,托出虚假的互助感情,而后将转折的重点放在第十一行句末的一个问号上,向所谓“共同生活”提出怀疑的挑战,又用两句话直截了当地作了回答。那两句的读法应该是:
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
“活”和“死”在这里都是动词(即及物动词),意思是说:养活人的人,永远辛苦地劳动着;而剥削、压迫、置人于死地的人,却始终在那里逍遥享福,这便是“共同生活”的现状。作者触及的是深刻的社会本质问题,却将它一语道破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
作于一九二○年六月八日

三个月没见你,
进步的这般快了。
前些日子念强来说,
你要往英,
我以为不过说说。
过几天丹文又来说,
你要往法,
我也以为不过说说。
那知不几天,
你来别我;
当面告诉我,
你能去了。
你竟去了。
述弟来信告诉我,
说你给他去的信道:
“……况且我是个人,
可以做工自给的;
无论如何,
总不至饿死他乡!
你要知道!
幸福是要自己去找,
株守相等,
是没有得到一日的……”

你别时也同我说:
“……买四等票,
坐三等舱……
……勤工俭学去
念一年书后,
工读自助。
……研究实用理化;
本我的志趣,
辟我们女子的生计独立、
精神独立的自由径路;
保我们女子的人权天赋……”
念你的精神,
你的决心,
你的勇敢,
兴勃勃的向上,
全凭你的奋斗壮胆。
出国去,
走东海、南海、
红海、地中海;
一处处的浪卷涛涌,
奔腾浩瀚,
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
法兰西海岸。

到那里,
举起工具,
出你的劳动汗;
造你的成绩灿烂。
磨炼你的才干;
保你天真烂熳。
他日归来,
扯开自由旗;
唱起独立歌。
争女权,
求平等,
来到社会实验。
推翻旧伦理,
全凭你这心头一念。

过南京!
见着述弟;
想象中下关车站,
黄浦江畔,
一刹那的别离难。
同在世界上,
说什么分散。
何况情意绵绵,
“藕断丝不断。”
两月后,
新大陆又见了述弟的足迹。
大西洋的波澜,
流不断你们的书翰;
两个无线电杆,
矗立在东西两岸
气通霄汉。
三月后,
马赛海岸,
巴黎郊外,
我或者能把你看。

行行珍重!
你竟去了。
你能去了。
三个月没见你,
进步的这般快了。

——九、六、八下午 恩来
作于天津地方检察厅看守所

〖附〗
周恩来委托提前出狱的陶尚钊将这首诗和一封信,带给了李愚如。信文如下:
愚如:
你走了,不能送你,我做首诗送你吧!今天我从下午四点钟做起,做到六点半钟。居然成功了。这首诗的成绩,在我的诗集里总要算是“上中”了。
你看看怎样?到南京请给述庵看看!海船无到,你能本着“天籁”和我一首吗?别了!三个月后,或者能见着,希望了。
天安也有一首诗送你!
恩来

〖解〗
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周恩来领导一千多示威群众包围了直隶省公署,要求启封爱国团体,释放在押代表,结果自己也在当天下午二时被捕了。从一月到七月,他在检察厅对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打乱他们的步调,揭破他们的阴谋,在难友中经常组织学习和讨论,亲自介绍马克思生平,讲阶级斗争史和剩余价值学说。当他听到“觉悟社”社员、协助他编辑《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同班同学潘述庵(述弟)的好友、也是他自己的战友李愚如将去法国寻求革命真理时,他怀着按捺不住的激情,用两个多小时,在看守所写下这首为她送行的诗。
李愚如,又名李锡志。原是天津市河北女子师范的学生。她积极支持和参加了周恩来等领导的天津学生爱国运动。周恩来等被捕入狱后,她多次去狱中看望。在周恩来、邓颖超等的关怀、鼓励下,她战胜了经济的困难,冲破舆论的阻力,毅然于一九二○年十月到巴黎公社的故乡、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法国去学习,成为我国最早到国外勤工俭学的女同志之一。诗题中的“述弟”,即潘述庵,又名潘世纶。他是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的同班同学,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敬业乐群会”。李、潘二人于一九二五年结婚。
周恩来在这首诗中,首先热情地赞扬了战友的巨大进步,赞扬了她“兴勃勃的向上”的“决心”,勇敢地穿过“浪卷涛涌”“奔腾浩瀚”的海洋,去“自由故乡”寻求革命真理的精神。诗中还寄托着周恩来对战友的巨大勉励和殷切希望,希望她“磨炼”“才干”,回国后“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为“争女权,求平等”、“推翻旧伦理”而斗争。并情意深长地提醒自己的战友,不要为爱情所困扰,不要因暂时的利益而动摇赴法的信念,影响革命的前途。诗中还预言三个月后,自己一旦获得自由,也要奔赴先进的欧洲去寻求真理,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同年十一月,作者真的和陶念强(尚钊)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了,比李愚如仅仅迟到一个月。
这首诗作于一九二○年(民国九年)六月八日。原件存天津历史博物馆。

〖注〗
【念强】即陶尚钊同志。陶十一、二岁便积极参加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经常激昂慷慨讲演于街头。被捕后,与周恩来关押在同一监狱中。出狱后,一九二○年十一月与周恩来一起乘船去法国勤工俭学,不幸早逝于巴黎。
【丹文】即赵光辰,原是觉悟社社员,后堕落。
【株守相等】这里是坐等的意思。
【心头一念】始终如一的信念。
【过南京!见着述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被反动当局查封后,潘述庵即返回南京金陵大学读书。
【新大陆又见了述弟的足迹】“新大陆”,指美国。一九二○年九月,潘述庵去美国留学。
【书翰】书信。
【气通霄汉】通过空间传达信息。
【行行】走了一程又一程。《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天籁】自然的音响。这里指的是写文章的才能。
【天安】即马骏同志。五四运动时期天津爱国进步团体“天津学生联合会”会长。当时与周恩来关押在同一监狱中。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别死离
作于一九二二年三月

壮烈的死,
苟且的生。
贪生怕死,
何如重死轻生!

生别死离,
最是难堪事。
别了,牵肠挂肚;
死了,毫无轻重,
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

没有耕耘,
哪来收获?
没播革命的种子,
却盼共产花开!
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
却不用血来染他,
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坐着谈,
何如起来行?
贪生的人,
也悲伤别离,
也随着死生,
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
永别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
已放在各人前边,
飞向光明,
尽由着你!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
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撒在人间,
血儿滴在地上。
本是别离的,
以后更会永别!
生死参透了,
努力为生,
还要努力为死,
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附〗
这首诗作于一九二二年三月,原载一九二三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的天津《新民意报》的《觉邮副刊》第二期。诗写在周恩来给当时天津“觉悟社”社员衫逸、衫峙二人的一封信中。信发表时,原标题为《伍的誓词》,署名“伍——衫逸•衫峙”。衫逸即李锡锦代号“31”的谐音;衫峙即郑季清,代号“34”。信中提及之武陵,即谌志笃,代号“50”;逸豪即邓颖超,代号“1”;石久即潘世纶,代号“19”;奈因即赵先宸,代号“9”;石逸即薛撼岳,代号“11”;施山即李毅韬,代号“43”;念吾即刘清扬,代号“25”。
此信在《新民意报》发表时,编者作了删略,并注明。诗就录在信文中,下边是《新民意报》发表的信文:
(上略)我的近感和趋向,我也很愿意同你们多谈谈,不过在致小、山的信中已经说过的,我便不再提了。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前几天我曾做了首白话诗,词句是非常恶劣,不过颇能达到我的意念,现在抄在下面给你们看看:
生别死离
一月前在法兰西接到武陵来信,他抄示我们离北京时在京汉车中所作的《别的疑问》诗,当时读完后怀旧之感颇深。本月初来德,得逸豪信,因念强死事论到生别死离;继读石久给奈因信,谈点似是而非的资本万能;最后又看到施山给念吾的信,知道黄君正品因长沙纱厂工人罢工事,遭了赵恒惕同资本家的诱杀。一时百感交集,更念及当时的同志,遂作此篇,用表吾意所向,兼示诸友。……(全诗从略)
你们看了我这首诗,可以想见我现时的志趣来了。不用多谈,谅能会意。
(中略)国内的消息,新近传来的——很让我们乐观。正品的事,真是壮烈而又悲惨。这不仅在中国为创见,便在世界劳动运动中也是仅见。我们对于友谊的感念上,不免要有点悲伤;但对他的纪念,却只有一个努力!我对他唯一的纪念,便是上边表示我心志的那首诗,和最近对于C.P.坚定的倾向。这个意念的决定,分开来可以说:思想是颤动于狱中,津会时受了不少施以等主张的暗示,京中的“全武行”与我以不少的启发,其中以衫峙、衫逸、石逸三人之力为最大。出国后得了施山一封谈主义的信,引起我探求的兴味,最后又同念吾、奈因经了(很)多的讨论,直至十月后才正式决定了。到德后,得到正品这个死耗,更使我的意念十分坚决。无论如何,我总信我可以不负这个死友了,不管他信的是C、还是A。(下略)

〖解〗
当作者再次用白话写了一首哀悼“觉悟社”社员黄爱的自由诗《生别死离》的时候,历史已经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周恩来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旅欧总支部工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欧洲工人运动;那个曾是“觉悟社”社员的黄爱,回到湖南长沙后,组织了湖南劳工会,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教育下,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争取第一纱厂公有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分赃会议,这个中国工人运动先躯者之一的黄爱多次发动罢工,也多次被捕入狱,甚至被投入陆军监狱。他立场坚定,百折不回。周恩来在“觉悟社”时期播下的种子发芽了。许多社员找到了革命真理,参加了实际斗争,他本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革命正在踏踏实实地向前推进。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七日凌晨,黄爱被资本家勾结军阀诱杀于长沙浏阳门外白雪皑皑的荒地上。消息传开后,周恩来正在德国,他写下了这首勇敢沉毅、慷慨悲歌的《生别死离》,诗里提出:“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要努力为生固然难,要努力为死又何尝容易,一个革命者必须参透生与死的关系。这是共产党人的誓词!这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哲学!周恩来当时在给国内朋友的信里,指出黄爱的事,“真是壮烈而又悲惨。这不仅在中国为创见,便在世界劳动运动中也是仅见。”他还表示,“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我对他唯一的纪念,便是上边表示我心志的那首诗,和最近对于C.P.(英文共产党的缩写)坚定的倾向。”
周恩来一九二三年为革命烈士黄正品题写的一幅挽联,就是此诗中的两句:“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

〖注〗
【参透】佛家语。“生死参透了”,彻底地领悟了生与死的意义。
【正品】黄正品,即黄爱同志
★赤光的宣言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日

革命的赤光,
从北俄腾起,
惊醒了
冬虫般蛰伏的被压迫阶级,
震动了
春蚕般茧缚的世界殖民地,
封建余孽,
国际的强盗,
更被他照的原形毕露。

夜已阑,
天将晓,
赤色之光,
早在东方闪动了。
休忘记
远的土耳其,
近的印度。
是呵!
要寻求
自由,
独立,
原只有接近赤光,
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

起,起,起,
我们的朋友!

首先我们知道我们远处欧洲的中国国民,对于我们故乡的政治经济现状,常有隔膜而不谙内情的苦闷,为要使大家解此苦闷,我们不但要评论中国时事,且更愿为大家指出他的乱源所在和他的解脱之方。
次之,我们很知道的中国已成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了,若是我们对于国际情势还不能十分熟悉,或更不知其万恶之源何在,则拯救中国的方法也必不能找到是处。再则,我们又知道旅居在欧洲的国人大都具有充分的救国热诚,只以救国之方多未能趋于一致,且常有困囿于一隅之见而深拒固绝的反对国民联合,我们现愿诚恳而忠实的给大家指示出救国的唯一道路和其他转弯拐角迁拘而不可能的途径。
总此,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
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
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
但我们这种鼓吹,也决不是武断的主张,我们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综合而条理出各种事实来证明我们的主张无误。本此,便是我们改理论的《少年》为实际的《赤光》的始意,同时也就是《赤光》的新使命了。

〖解〗
本文发表在一九二四年二月一日于法国出版的中共旅欧总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合办的《赤光》半月刊第一期上。原文未署名,但因当时周恩来负责主编《赤光》,又是中共旅欧总支部负责人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据此并考虑到本文写作的内容和风格,应是周恩来执笔,故收录。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奇冤
作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解〗
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发表在同年一月十八日的重庆《新华日报》上。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中国青年报》重新发表,次年收入作家出版社编选的《一九五七年诗选》。题目就是《诗一首》,题下有段序语,说:“皖南事变时,国民党特务包围《新华日报》社甚急,抗议国民党破坏抗战的社论被检去,不得发表。周恩来书四言诗一首。木刻好,乘国特离报馆时即印上。……”序后便是那首极其凝练、动人的短诗。
全诗共四句十六字,却包含了巨大、丰富的内容,表达了深刻的思想。
当时,周恩来为了贯彻我党联合抗日的主张,长期驻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他临危不惧,坚定地执行我党的方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革命政策,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首诗,就是为了这一斗争而写、并为这一斗争服务的。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国民党把坚持抗战、驰名中外的新四军在敌后的转移行动,诬蔑为“叛变”,实行突然袭击、血腥围剿。
在江南坚持抗战、卓著勋劳的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被蒋介石无端地俘去并无端残杀了他的将士!有功不赏,反遭残害,不是“奇冤”又是什么?周恩来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八字,极其透彻而又有力地给读者交待了事件的原委和性质,鲜明地表达了我党、我军的正义立场,响亮地道出了全国人民及爱国将士的心声,义正词严地抗议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行为,悲愤地控诉了他们的滔天罪恶!
当时正是抗战的第四个年头,日寇已占领了祖国半壁河山,民族正处于危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本应真诚合作,枪口一致对外。可是蒋介石却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同声反对!周恩来用“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深刻地表达了这种普遍激愤痛心的情绪。
当时国民党特务非常嚣张,抗议国民党破坏抗战的社论既然被检去不能发表,周恩来就改用投枪去战斗,写出了这首政治思想性强烈、艺术表现手法高超的短诗。所以诗虽短小,却是义正词严,且有极大的感染力,发表以后,激起了一浪高一浪抗议国民党的群众斗争高潮,打击了顽固派,教育了中间派,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抗日事业!

〖注〗
【江南一叶】这里指在“江南”地区坚持抗日、卓著勋劳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
【同室操戈】同室,一家人;操戈,动武。这里指在日寇侵略面前,国民党反动派不抗日,专反共,蓄谋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残酷屠杀我新四军数千人。
【相煎何急】相传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想害死胞弟曹植,限植七步成诗,否则诛杀。曹植口占一诗,其中云:“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就以“萁豆相煎”这个典故,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周恩来用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面目,非常恰当。
★题“双乐天图”
作于一九四二年夏

大乐天抱小乐天,
嘻嘻哈哈乐一天;
一天不见小乐天,
一天想煞大乐天。
——题双乐天图 赛乐天书

〖解〗
这是周恩来给一张照片的题诗。要了解这首诗,还得从这张照片的拍摄情况说起。那是一九四二年夏天,当时跟随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荣高棠的小男孩已经一周岁了,长得天真活泼,又很爱笑。办事处的同志们都很喜欢他。尤其是周恩来和邓颖超更是疼爱这个孩子。邓大姐还给他起了个很风趣、形象的名字:“小乐天”,并自称“大乐天”。小乐天管邓大姐叫“大乐妈”。每当邓大姐通过茂林修竹夹映着的山石小路走向办事处的楼房时,小乐天总是一边喊“大乐妈”,一边蹒跚地迎上去,邓大姐便一下子把他抱在怀里。一次,这个场面被办事处工作人员童小鹏同志拍摄下来,同志们高兴地把这张照片叫做“双乐天图”。
一九四二年,我们祖国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作为蒋介石反动统治老巢的重庆,更是暗无天日。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所在地——红岩村,恰如黑夜里的火炬,给蒋管区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斗争的环境是如此险恶、艰苦,但办事处的同志们生活仍然过得丰富多彩。他们经常举行文艺晚会,开展歌咏活动,每月出版墙报,节日还出增刊,削平小山包修建篮球场。周恩来在百忙中也经常参加文艺晚会,观看篮球赛,为墙报写稿。
《题“双乐天图”》一诗,就是应约给墙报写的。它是写在信纸大小的一张纸上,右上方贴着童小鹏同志照的那张二寸大小的照片。
《题“双乐天图”》一诗,是对在敌人心脏进行战斗的革命战士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一曲颂歌,也充分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度和博大胸怀。“乐天”就是“乐天知命”的意思,古代许多人为了表白自己淡泊达观和无忧无虑的思想性格,往往自称“乐天”。但是,只有为真理而斗争的人,才会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一个“乐”字,贯穿全诗,成为全诗的精神血脉。“大乐天”、“小乐天”写的虽然是两个人,实际上是对整个战斗集体的生动写照。“嘻嘻哈哈乐一天”,表明在这个战斗集体里,从早到晚充满着革命的欢乐、斗争的幸福。难怪人们说红岩村是地狱中的天堂,蒋管区中的解放区。
周恩来和邓颖超,把同志们的孩子看成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当年周恩来在百忙之余,饭前饭后,总要抱一抱“小乐天”,与他戏耍,逗他发笑。“小乐天”也亲昵地叫他“大乐爸”。一九四二年以后,办事处的孩子逐渐多起来,为了使同志们集中精力工作,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在周恩来直接关怀下,办起了托儿所。虽然经费紧张,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好、玩好。孩子们得了病,周恩来和邓颖超总是千方百计找最好的医生去给他们治疗。由延安运来的大生产运动中收获的西红柿、大甜萝卜,也是先送给托儿所的孩子们。因此,《题“双乐天图”》一诗,也生动地再现了为共同理想而斗争的同志之间的革命情谊,表现了周恩来对革命后代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殷切希望。
★为刘志丹陵题诗
作于一九四三年

上下五千年,
英雄万万千;
人民的英雄,
要数刘志丹。
一九四三年 周恩来敬书

〖解〗
刘志丹(一九○三—一九三六)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一九二四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起为共产党员,一九二五年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一九二六年冬回到北方。大革命失败后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北工农红军,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九三六年,他任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兼北路军总指挥,奉毛主席和党中央之命,率领陕北红军东征抗日。同年四月,与狙击的国民党军在晋西中阳县三交镇遭遇,在重创敌人之后,不幸壮烈牺牲。刘志丹同志殉国七周年之际,毛泽东曾经亲笔题词:“我到陕北,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是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而不会磨灭的。”为了永远纪念刘志丹同志,党中央决定将他的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为他修建了陵墓。周恩来怀着深厚的阶级情感,为陵墓敬书了这首诗。
诗碑的拓片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赠王朴山同学
作于一九一六年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解〗
周恩来善于运用对联形式言志、抒怀、寄情,一生撰写过不少联语。读收集到的这些对联,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他的革命一生。他的对联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无论用典和对仗,都有特色。
这副对联是一九一六年他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书赠即将赴东瀛留学的王朴山同学的。寥寥八字,将他振兴国家、抗御外侮的雄心壮志,集中地表达了出来。
★追悼王君允彰挽联
作于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八日

(一)
童年与杨壮飞、殷叔泉,鼎足称南开三杰。杰气尚依稀,胡张去肖,留君竟死。
弱冠慕终博士、班定远,并峙为两汉双英。英风空想象,遗亲悲友,痛意滋伤。

(二)
终贾英风空想象;
苏张雄辩尚依稀。

〖解〗
这是周恩来等为因病逝世的南开学校专门一班同学王允彰撰写的挽联。挽联(一)载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的南开《校风》第六十期,署名的有周恩来与蔡凤、薛卓东和李福景。挽联(二)载一九一七年四月十八日的《校风》第六十一期,署名者为周恩来。

〖注〗
【终博士】终军西汉济南(今属山东)人,字子云。十八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上书评论国事。武帝任为谒者给事中,迁谏议大夫。后奉命赴南越(今两广地区)被杀。死时年仅二十多岁。第二首挽联上联的“终”字,也是指终军。
【班定远】班超,东汉名将,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之弟。曾率三十六人赴西域,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在西域活动达三十一年,曾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
【贾】指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时称“贾生”。十八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郡人称誉,荐于汉文帝,任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后为长沙王太傅。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著有《贾谊集》。
【苏张】指战国时期的辩士苏秦、张仪。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挽郭朝沛先生
作于一九三九年秋

功在社稷,名满寰区,当代文人称哲嗣;
我游外邦,公归上界,遥瞻祖国吊英灵。

〖解〗
郭朝沛是郭沫若同志的父亲,一九三九年七月五日在四川省乐山县老宅病逝,享年八十六岁。当时,国共两党要人及社会名流纷纷赠送挽联,以示哀悼。挽联多逾三百,佳作不少,收编于郭沫若弟兄合编的《德音录》(石印本)一书中。周恩来因同年七月十日在延安坠马跌伤右臂,九月到苏联治疗,闻讯后发回了这副挽联。
这副挽联,既表达了对郭朝沛先生的沉痛悼念,又对郭沫若作了高度的评价。“哲嗣”是对别人儿子的敬语。周恩来盛赞郭朝沛之子郭沫若“功在社稷,名满寰区”。当时,周恩来正在苏联治伤,故联中又有“我游外邦”、“遥瞻祖国”之语。
郭沫若“功在社稷,名满寰区”,成为文化界的领袖,其中也有周恩来的心血和贡献。周恩来逝世后,郭沫若曾激动地说:“恩来同志是我的领导,我参加革命的最早领导人,大革命的时候是他引导我参加了共产主义者的行列;抗日战争时,他领导我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为党作宣传工作,团结广大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恩来同志的领导和帮助,我不能作出什么成绩的。”
★挽平江惨案烈士
作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
同胞须猛省,猜疑磨擦,皆蒙日寇阴谋。

〖解〗
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二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包围湖南平江嘉义新四军留守通讯处,杀害通讯处负责人、新四军上校涂正坤等十人。
平江惨案发生后,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会议上谈形势,指出在力争局势好转的同时应准备应付突然事变。强调党的工作方式和斗争方式须作必要的改变。二十九日,根据周恩来讲话精神,南方局发出《关于组织问题的紧急通告》。并于七月二日致电陈诚,抗议国民党军队制造平江惨案:“北事未平南变又起,推波助澜者大有人在。此种阴谋,弟敢断言决非止于反共,其目的必在造成国共裂痕,以便其破坏抗战,走入不得不对日妥协之途,其处心之深,用意之毒,显系破坏分子所为。”电文请陈诚转告蒋介石要求严令查明此案真相,对死难者务请给予抚恤,对肇事者务请严予惩治,并责令保证以后再不发生此类事件。八月一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平江惨案遇害烈士大会,周恩来送了这副挽联。

★挽蔡元培先生
作于一九四○年四月十四日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解〗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一八六八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十七岁考取秀才,二十岁得中举人,二十六岁时再中进士,旋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一八九四年正式授职翰林院编修。
一九一二年一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赴任后,即躬身力行,除旧布新,积极改革教育。二月二十一日,蔡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欢迎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南下就职专使身份,率代表团北上。但代表团抵达北京后,袁以种种借口延宕南下之期,甚至制造“兵变”来骚扰代表团驻地——贵胄法政学堂。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总统后,蔡任教育总长仅数月即行辞职,赴德国留学。一九一六年秋,应北京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之邀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前后十年,提倡学术自由,鼓励新思想新文化,提携年轻后进,使北大涌现出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也使北大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三日蔡元培曾应邀到南开中学讲演,由周恩来记录,发表于《校风》第六十七期。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自北大发端。蔡元培曾多方奔走设法营救被捕学生,并于五月八日以辞职相抗议。以后几度出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任国民政府委员及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和常委。一九二八年六月,出任中央研究院首任院长和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此后,蔡元培的思想发生转变。一九三二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致力于营救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又出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委员,为抗战的中国吁请国际舆论的支持。一九三八年二月,蔡举家南迁,由沪至香港养病。在港期间,亦尽力所及地为宣传中国抗战和争取国际支持做了一些工作。一九四○年三月五日,病逝于香港。
同年四月十四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有“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挽联。而周恩来所撰挽联却以蔡先生生涯为经纬,概括和褒扬了他的功业。
★挽吴承仕先生
作于一九四○年四月十四日

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
重振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楷模。

〖解〗
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承仕不幸病逝,终年仅五十六岁。吴之所以受人钦佩,不仅由于其学问渊博,而且在于他思想经历之曲折,他曾是清末举人,但在三十年代却接受了马列主义,并成为中共党员,为抗日救国、争取民族解放的壮丽事业战斗不息,以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逝世后,一九四○年四月十四日延安各界为蔡元培、吴承仕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周恩来、吴玉章等领导人都送了挽词挽联。毛泽东送的挽词为“老成凋谢”。这一副是周恩来赠的挽联。
★挽宋哲元将军
作于一九四○年深秋

失地未收回,虎威照乘卢沟月;
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

〖解〗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人。一八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生。一九二一年.投效陆建章之左路备补军,人随营学校受基本军事教育。一九一七年,任营长,参与讨伐张勋复辟,首入北京。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曾参加五原誓师,称国民联军,后率全军参加中国国民党。一九二七年入陕,任北路军总指挥,绥靖宁、块。旋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一九三○年参加反蒋的中原战争。后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任军长,移驻冀南。九•一八事变发生,率部下将领通电全国,请缨杀敌。一九三一年八月,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主席,率部入察。一九三二年三月,任第三军团总指挥参加长城战役,于喜峰口一役获大胜。十二月,政府明令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同月,在中国国民党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监察委员。后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担任平汉线作战任务,旋调第六战区防卫津浦路。一九三八年四月,以病辞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职,专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七月,经湖南、广西、贵州入川,在绵阳休养。一九四○年四月五日病逝。享年五十六岁。国民政府颁令褒扬,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一九四○年深秋,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得悉宋哲元噩耗,强敌未灭,痛失良将,不胜哀惋,为之撰写了此挽联。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赠马寅初先生寿联
作于一九四一年春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解〗
马寅初,初名元善,浙江嵊县人,一八八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九)生于浙江绍兴。一九○四年在中西书院毕业后,受“实业救国”的影响,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冶矿专业。后进美国耶鲁大学,改学经济学。半工半读,一九一四年底修完学业,获得经济学、哲学双博士学位。一九一五年初,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就任该校经济学教授,兼任经济研究所主任。
一九二八年十月,蒋介石为了使国民政府增添广揽学者名流的色彩,聘任马寅初为立法委员,次年又聘为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在立法院中他始终保持个人的立场,刚直不阿,敢怒敢言,抨击时弊。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马寅初任中央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课余考察战时经济,发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集团,利用权势,以抗战为名实行经济垄断,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大发国难财。他痛心疾首,挺身而出,口诛笔伐,鞭挞豪门,并建议向发国难财者征收“战时过分利得税”。
一九三九年初,马寅初调任重庆大学教授兼商学院院长。此时他接到两封匿名信,其一内附派克金笔一支,附言“笔下留情”;另一附有子弹两颗,附言如再攻击“党国要人”,将以手枪对付。马慨然语人:“二万里江山已尽落胡人之手,何敢再惜此区区五尺之躯”,一笑置之,而口诛笔伐发国难财者如故。
一九四○年起,在国民党统治当局的干预下,重庆各报刊不再刊登马寅初的文章。但他义无反顾,到处演说,抨击当局,不遗余力。自知随时都有遭特务毒手的可能,一次演讲结束前慷慨陈词:“今天我的儿女也来了,我的讲话就算是对他们留下的一份遗嘱。为了抗战多少武人死于前方,文人在后方无所贡献,该说的话就应大胆说出来。”
一九四○年十二月六日,国民党宪兵悍然逮捕马寅初,并将他投入贵州息烽集中营,《中央日报》则发了《马寅初到战地考察经济》的假消息。但真相不久即被揭露,各界人士纷纷指责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并多方设法营救。重庆大学学生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发起一个声援示威性的“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马虽远在息烽狱中,但他威武不屈的气节、大义凛然的正气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称颂,并得到中共的赞扬。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赠送了这副红绸寿联。《新华日报》送的寿联是:“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是年八月马被转押江西上饶集中营。一九四二年八月在周恩来和民主人士的营救以及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释放马寅初,但旋即将马软禁在重庆歌乐山的住所,并规定马:不准任公职,包括在公立学校任教;不准演讲;不准发表文章。周恩来获悉后,即指示《新华日报》刊用马的稿件,并破例整版一次发表;又经常邀其参加各种座谈会。一次马在会上发言:“只要为了国家利益,我是一定要跟共产党走的。”而面对国民党高压则表示:“我宁可头断,也不与他们合作。”
一九四九年二月马寅初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九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一年五月调任北京大学校长。此后连续当选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并任政协第一至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四、五届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他为解放后的制止通货膨胀、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等工作作出了许多贡献。
一九五七年八月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发表了计划生育的见解。一九六○年初,又上书坦率陈词:学习毛泽东著作要防止个人崇拜。均遭错误的批判。
马寅初辞职回家后编写《农书》。一九六六年动乱开始,马寅初奋力撰写的《农书》数十万字手稿被作为“四旧”付之一炬。不久病魔袭来,先是一腿瘫痪;一九七二年又患直肠癌,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手术成功,但下肢已不能动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路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计划生育已经定为基本国策。一九七九年九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平反的决定,任命他为北大名誉校长。他重新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一九八一年二月,中国人口学会成立,他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六月,祝贺他百岁寿辰的庆贺会,在他曾任教的各地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出版了《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重庆大学修复了已经倒塌的“寅初亭”。十月,亚洲议员和人口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他担任中国代表团名誉顾问;会议向他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表彰信,使他深感欣慰。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马寅初在北京病逝,终年一百岁。

〖注〗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
【帐】张起来作为遮蔽的用具。古人设帐授徒,故以帐代表老师授课之处。
【鹤】鹤的年寿长,因用为祝寿之辞。“坐帐无鹤”指寿堂里寿星未到。
【支床有龟】是说狱中虽有琴书作伴,睡的床却缺腿,要乌龟来支垫床脚。龟也是长寿之物。下联写马寅初先生的实际处境,正面歌颂其伟大品格,也是对国民党迫害行为的抗议。“有龟”是“有归”之谐音,含祝愿马寅初顺利归来之意。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挽张季鸾先生
作于一九四一年九月

忠于所事,不屈不挠,三十年笔墨生涯,树立起报人模范;
病已及身,忽轻忽重,四五月杖鞋失次,消磨了国士精神。

〖解〗
著名新闻工作者、报刊评论家张季鸾,一九四一年九月六日因患肺结核病逝于重庆南岸汪山,时年五十八岁。张季鸾名炽章,一九?五年留学日本,主编《夏声》,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一九一三年主编《民主报》,因揭露袁世凯的卖国及镇压民主革命的罪恶行径,被捕入狱。一九一七年又因披露段祺瑞之反动丑闻,再次被监禁。出狱后任《中华新报》主笔,继续为民主进步运动而呐喊。一九二六年与吴鼎昌、胡政之接办《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共同抗日,连续报道红军长征,揭露日汪伪约,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张逝世后,重庆新闻界和社会各界人士举行追悼会。周恩来、邓颖超联名送此挽联。

〖注〗
【四五月杖鞋失次,消磨了国士精神】一九四一年五月,日本侵略军进攻我中条山地区,国民党军队望风披靡,丧失兵力五万多人。蒋介石为了掩盖失败,推卸责任,反诬八路军不配合作战。大公报据此发表社论《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重复蒋的论调。周恩来于五月二十一日致书张季鸾、王芸生,列举大量事实,驳斥了社论中所述“十八集团军不配合作战”的谣言。挽联的后半句即是指大公报五月的社论,并对此提出批评。二十三日,大公报将此信全文发表,真相大白,舆论哗然,重庆轰动一时。着履拄杖,老人行动之必须;失次,是颠倒紊乱之意;消磨,此处作减损解;国士精神指爱国志士的精神品德。用口语来说就是:今年四五月间你有点糊涂错乱了,这是有损于你一贯的爱国志士的精神品德的。惯用的成语是“杖履失次”,此处改成“杖鞋失次”,完全是为了音韵的需要。上联相应句“笔墨生涯”,是“仄仄平平”,下联应为“平平仄仄”,但“杖履失次”是“仄仄仄仄”,第一字勉强可以不改,第二字一定要改成平声字,方能合律,所以周恩来就把习用的“履”字改为同义的“鞋”(平声)字。同时,“四五月杖履失次”,七个字都是仄声,这在古体诗格律要求上是禁忌的,所以改为“鞋”字,也是调谐本句之必要,虽仍犯了“孤平”,“杖”字按律也应改用平声字,但又不能以词害意。一字之改,亦可见出周恩来同志的诗词功底。
★挽张冲先生
作于一九四一年十月

安危谁与共?
风雨忆同舟。

〖解〗
张冲最初是国民党“陈氏兄弟”——陈果夫、陈立夫的部属,是他们办理对苏外交及对中共谈判的副手,最后直接受蒋介石的指挥,成为国共两党间的“桥梁”。在张冲与周恩来频繁接触交往的五年多时间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虽然他们各自代表所属党的立场和观点,以公事公办为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共合作的发展,他们的私谊也日渐加深,彼此推诚相见,即使两党关系一时恶化,也没有影响这种友谊。正如周恩来后来为《新华日报》写的代论《悼张淮南先生》中所言:“然自相识之日始,直至临终前四日,我与淮南先生往来何止二三百次,有时一日两三见,有时且于一地共起居,而所谈所为辄属于团结御侮。坚持国策,至死不移,淮南先生诚五年如一日。”他们的接触交往,都是围绕团结抗日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并为之而互相信任。每当遇到问题发生争执时,双方都能以“敌人所欲者我不为,敌人所不欲者我为之”的话来互相勉励。
张冲为人豁达,性情随和,加之他见多识广,所以思想较为开明,容易接受新事物。在民族斗争的浪潮中,在国共合作的交往中,他受到周恩来思想、作风、品格、才干等多方面的影响,耳濡目染,思想认识有了很大进步,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周恩来之所以能在一九三九年春到浙江、安徽等地视察,同年夏天又顺利返回延安议事,都是与张冲的大力协助分不开的。是夏,周恩来回延安。事先,国民党当局已同意他北返延安。但当周恩来到重庆珊瑚坝机场时,检查人员却故意刁难,要他出示离境证件,否则不准离开重庆。双方争执之时,适逢张冲到机场为他人送行。张冲眼见情况有异,立即驱车赶到蒋介石侍从室,找到侍从室主任贺耀祖,一起去见蒋介石,取到蒋介石手令后,亲自送到机场,直至周恩来上了飞机。事后,他愤慨地说:“这是顽固分子在捣乱,蓄意制造国共分裂!”
而周恩来给张冲的帮助教育则更多,除了对他的一些错误观点及时给予指正外,还特别注意用具体事实来纠正其偏见。如重庆《新华日报》的发行出售屡遭特务的破坏干扰,周恩来开始向张冲提出这个问题时,张冲还认为是夸大了事实。周恩来就陪他去现场,在亲眼目睹了特务殴打报童、撕毁报纸的情景后,张冲也感到气愤,随即采取了制止措施。一九四一年一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张冲看了《中央日报》关于事变的报道,对其歪曲事实的一派胡言非常不满,当众将报纸摔于地上,两手交于背后,在办公室踱来踱去,许久不发一言。《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千古绝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及有关揭露事件真相的社论报道。国民党顽固派害怕进步舆论,指使特务无理没收报纸,殴打报童,去《新华日报》门市部捣乱。二月中旬的一天,《新华日报》发行受阻,张冲亲自陪同周恩来赶赴现场,于寒冷的黑夜里,在曾家岩十二小学门前盘桓交涉达两小时之久。当夜,中共工作人员陈家康送张冲上车回家时,张冲问陈家康对近日之事作何想法,陈家康说:“成功,是国家民族之福;不成功,坚持到死不变。”张冲听后喟然长叹:“我死必在君先!”
张冲出此悲言,不是没有道理的。国共合作“五年来国内外风波频起,淮南先生尤首当其冲,而风波之险,谣诼之多,甚且侵及先生,但淮南先生辄处之泰然,绝未以一时‘行情’,动其心志,变其神态。”(周恩来语)特别是“皖南事变”后,也就是张冲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两党裂痕加深,局势日臻恶化。“今岁一月事起,二月报事随之,三月为参政会期,四五月有中条山战役,此中风浪之险,环境之恶,为五年来所创见,先生劳神焦思,力维大局,备极憔悴。”(周恩来语)就在此时,在国民党内的一次会议上,当张冲谈出国共应继续合作的观点时,与会的一个反共人物竟破口大骂,还猛地将茶杯向他掷去,幸而未中。张冲遭此侮辱,颇为灰心,甚至准备必要时以自杀来证明自己的心志,他对时局极为忧虑,并预感到顽固分子可能向自己下毒手,心情至为沉重,终日郁郁寡欢。他对周恩来说:“一朝中总有岳飞、秦桧,我们是忠,他们是奸。我们是顾全大局的,他们是不顾大局的。”一天,他叫来亲信部属嘱咐说:“顽固派对我在国共两党的折冲,很有意见,近来我的行动已受到监视,说不定哪一天会被暗杀的。”说毕,取过信笺,给家属立下遗嘱。并交代道:“我一旦身遭不测,你必须把保险柜里我与周恩来先生来往信件,全部烧毁。”可见张冲是随时准备为国共合作以身殉职的。
张冲虽还没有遭到顽固派的毒手,却不幸于一九四一年六月感染恶性疟疾。周恩来数次前往探视慰问,张冲于病榻还不忘国共合作,询问两党关系近况。临末一面,他还嘱周恩来与自己的后继者(后任国防部二厅厅长的郑介民)保持联系。当时,日寇飞机日夜不停地对重庆进行“疲劳轰炸”,加之气候炎热,医护难免不周。八月十一日,张冲在重庆郊外云龙旅馆山洞里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斯人已逝,国共两党都为之痛惜。十一月九日为张冲举行追悼会,会场内外挽联高挂,哀乐低回,冠盖云集,备极哀荣。周恩来也为追悼会送了挽联,致了悼词。他还指示《新华日报》出版悼念张冲逝世专版,刊登遗像和生平事略的介绍,发表各方面的文章和题词。并亲自撰写二千四百余字的纪念长文《悼张淮南先生》,作为《新华日报》的代论。肯定张冲为抗战“劳神焦思,力维大局,备极憔悴”。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对这位爱国人士作了高度评价。
★挽邹韬奋同志
作于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亡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那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
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府,准备反攻,驱逐日寇,正待吾辈努力,哲人今逝世,倍令后死伤神。

〖解〗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四日,著名的新闻学家、报刊政论家邹韬奋因病不治辞世,年龄未及五十岁。他一生创办和主编的报刊有《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时事新报》、《生活日报》、《全民抗战》和《大众生活》等。他是抗日战争前一九三六年“七君子事件”中被国民党当局关押者之一。邹韬奋逝世后,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毛泽东为他题词,周恩来作了这副挽联。全联八十二字,是至今所见到的周恩来撰写的最长一副长联。上联评价死者经历、事业及其精神,下联陈说抗战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全联以写实叙事风格见长,又寓理于其中,人物与事件融于一体,表达出了挽联作者的悲痛哀伤。
★挽范旭东先生
作于一九四五年十月

奋斗垂卅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
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解〗
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范旭东,原籍湖南湘阴,相传乃宋代名相范仲淹的后裔。一八八三年,范旭东出生在一个清贫之家,他幼年丧父,家中生活只能依靠母亲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来勉强维持。范旭东自幼酷爱读书。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岌岌可危,不少爱国之士纷纷觉醒。少年时代范旭东曾就学于受梁启超思想影响较深的湖南时务学堂。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范旭东的哥哥范静生因追随梁启超亦遭通缉追捕,不得不亡命东渡,因深怕离去会连累其弟,便携范旭东一同到了日本。
一九○一年范旭东到日本后,先后到清华学校和歌山中学、岗山高等学堂学习。一九○八年进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学习应用化学。目睹日本强盛的国势,为了拯救祖国,他决心在学业上和身体上作好一切准备。
一九一二年,范旭东以优异的成绩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范旭东曾在民国政府财政部任职,不久被派赴欧洲考察,使他进一步感到中国出路就在于要兴办工业,更加坚定了走“工业救国”道路。
一九一四年,范旭东返国后,于塘沽着手筹建久大精盐公司。艰苦创业制出了以海王星为商标的精盐,远销山西和绥远等省,颇受国人欢迎。久大公司除生产精盐外,还有副产品,如碳酸镁、牙粉、牙膏等,为日后兴办制碱工业打下了基础。
由于市场上碱奇缺,因此使与碱有直接关系的玻璃、造纸、纺织、染料、有机合成品等许多重要化学工业,都陷入垂危境地,厂家被迫停业。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如肥皂,食品如馒头,也因缺乏碱而无法制作。
一九一七年,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在天津自己的家中进行实验,通过精心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创办永利制碱公司。
周恩来此联是为悼念范旭东而作。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香凝老人题画
作于一九五一年五月

鹊报援朝胜利;
花贻抗美英雄。

〖解〗
这是周恩来在一九五一年五月,为何香凝老人画作所题的诗句,原载一九五一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当时正是朝中人民军队抗击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刻。我党为了进一步动员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援兄弟邻邦朝鲜,保家卫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爱国捐献运动。一九五一年五月,由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和著名画家徐悲鸿等人发起、主办了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义卖所得,全部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
著名的美术界前辈何香凝老人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和无比喜悦的心情,作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花鸟图。画的是噪晴报喜的喜鹊和名贵的花卉牡丹,用以象征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预示抗美援朝的光明前景。
周恩来的题句,不仅概括了画面的内容,而且指出了象征意义。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刻地体现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也是对何香凝以及文化界积极参与抗美援朝伟大运动的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这是周恩来唯一的一副对联,由于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在格律上,是完全符合我国楹联审美要求的。
★为海南岛西联农场题联
作于一九六○年春

西联宝岛;
南国珍珠。

〖解〗
一九六○年二月九日,周恩来视察海军海南岛榆林军港等地后,又马不停蹄来到儋县。
儋县,原为汉朝元丰元年(公元一一○年)所设儋耳古郡所在地。九百多年(公元一○九七年)前,已进入垂暮之年的苏东坡被朝廷一贬再贬,从广东惠州起程,与幼子苏过踏上这块瘴疠遍地、荒无人烟的土地。面对这般荒凉情景,苏东坡禁不住仰天长叹:“(儋耳)饮食百物艰难!”
一九五二年,为粉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元勋们作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
这以后,在各方面的关怀、支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一个排的武装战士,会同几百名翻身农民、几十名马来亚归侨,来到这荒山野岭安营扎寨,以植胶为业的西联农场从此诞生了。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暑往寒来,在这片土地上几十个农场相继诞生了。
他们艰苦奋战,实现了震惊世界的壮举:首次打破世界植胶权威所谓橡胶只能在赤道南北十度以内的地区生长的断言,在北纬十七度以北建起了一个又一个、一望无际的橡胶园。
周恩来来到全垦区最早的一个农场——西联农场。这时正是西联农场和全垦区的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这些创业者们每人每天常常只能分到二三两米,要靠上山挖木薯、摘野果、采野菜充饥;水肿病流行,饥饿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有的人倒下,剩下的仍咬紧牙关,奋战在莽莽胶林。
在这艰难的时刻,周恩来带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问候,来到这些创业者的身边。他在茅屋田畴里,一次又一次地紧紧握着他们的手,深情地说:“你们辛苦了!”
在胶园里,周恩来深情地抚摸着那一棵棵历经风霜,刀痕累累,已有五十几年高龄的老祖宗树,仔细地观看着从割线上汩汩涌出、叮叮咚咚落入胶杯的洁白胶乳,语重心长地说:“橡胶树,我们自己有了,我们要多产胶!我们国家很需要橡胶呀!”“我们国家的建设,要立足于自给,橡胶也是如此。”尔后,他又与为之表演割胶的郑红芬、叶娣、周香等握手并合影留念。
西联农场的创业者用期望的眼神望着就要离去的周恩来,说道:“总理,请您为农垦工人写几句话,不知行不行?”写什么呢?周恩来略为沉思了一下,说:“好!”挥笔写下了这一题词。
★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题联
作于一九六○年春

儋州立业;
宝岛生根。

〖解〗
周恩来视察西联农场后,来到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所在地——儋县宝岛公社,看望为实现中国天然橡胶的大发展,而离开城市的高楼大厦来到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的穷乡僻壤,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知识分子们。周恩来为他们题写了雄浑有力的这八个大字。

★各放光明照大千
作于一九一八年

共扶元气回阳九;
各放光明照大千。

〖解〗
这是大约一九一八年周恩来留日时,与王朴山的联句。为了永久纪念,王朴山将它篆刻在铜印章上一直珍藏了几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
附:在此前后,周恩来还手书梁启超《自励》诗一首赠王朴山:“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代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注〗
【元气】精神、生气,引申指人类社会组织的生命力。如:“疮痍已平,元气渐复”。
【阳九】我国古代将夏至、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一段落为九天,分别称“夏九九”、“冬九九”。又“九九”也有只指“冬九九”中最末一个九天而言的,例如“九九艳阳天”。“阳九”即指这一时令。
★赠冼星海同志
作于一九三九年七月八日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解〗
关于《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追记
张光年坠马受伤以后,同志们把他送进延安二十里铺的和平医院治疗骨伤,他躺在病床上一句一句地吟诵着,他身旁的战友则一句一句地记录着。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他就完成了那部用八种格式组合起来的、有着四百行诗句的长诗!
一九三九年农历除夕,光年被人们从医院搀扶到了演剧三队的同志们举办的晚会上。在交际处的一个宽大的窑洞里,左臂上还打着石膏的光年,站在一盏明亮的煤油灯下,充满激情地朗诵了那首长诗,当时他读出最后一个诗句的时候,他的余音已经被大家狂热的掌声和欢呼声湮没了。只见一个人猛地站了起来,他冲到光年面前,一把抢过了光年手中的歌词,激动不已地对着人们大声说:“我有把握写好它!”——那是光年最好的合作者冼星海呵!窑洞里随即响起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星海躲进了他那孔挖在鲁艺山坡上的小土窑里。光年和大家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他知道星海会写好它的!一九三七年,他们刚刚在上海的结识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宏愿要写一部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以及追求自由、幸福和胜利的信念的作品。一九三八年,他们在武昌昙华林曾经同住一室,他们之间作过多少次长夜谈呵!那使他们的心灵紧紧地契合在一起。
整整六天的等待!这在光年和大家的感觉中显得那样漫长,然而对于孕育一部伟大的曲谱来说,其实是那样短暂。六天之后,同样也是由八首风韵各异的乐曲组成的大合唱全部完成了!在那间小土窑里,在那盏摇曳着一簇微弱的小火苗的菜油灯下,一次诗和乐的完美的结合,分娩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几天之后,演剧三队的同志们就在陕北公学的大礼堂里首演了《黄河大合唱》。光年亲自担任了其中一首长诗的朗诵。稍后,星海又在延安组织了一次有五百人参加的盛大演出。整个延安都被轰动了!毛泽东看完演出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好!”而那时,光年已经被送往成都去继续治疗骨伤了。
一九三九年六月,当周恩来从前方回到延安,演剧三队在陕北公学演出《黄河大合唱》,欢迎周恩来的归来。周恩来看完演出之后,立即为冼星海挥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因周恩来发自内心地喜爱这部作品,他甚至亲自指挥着一大群热血沸腾的青年人,演唱过其中的那首《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啸……”

〖注〗
冼星海(一九○五—一九四五)广东番禺人。一九二六年入校学习音乐,一九三○年到法国留学,一九三五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一九三九年三月创作《黄河大合唱》。这是冼星海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挽戴安澜将军
作于一九四二年秋

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解〗
戴安澜,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人,生于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家境清贫,一九二三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一九二四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三三年二月,戴安澜在国民党第十七军二十五师关麟征部一四五团任团长,参加了古北口战役。七七事变爆发,戴安澜已升任第七十三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一九三八年五月,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副师长。一九三九年一月,又升任第二??师师长,十二月奉命参加昆仑关(大明山区)战役。一月苦战,毙敌六千,缴获甚多,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
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戴安澜奉命率二○○师为第五军的先头部队入缅作战。同固一役,戴师抗击五倍于己之敌,以伤亡八百勇士的代价,歼敌五千有余,书写了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同固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同固狙击任务完成后,戴师奉命转移至叶新。喘息未定,因西路乔克巴唐英军被围,又奉命驰援。刚解围,东路棠吉又告失守,四月二十一日,遂又奉命收复棠吉。二十四日拂晓,戴师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巷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将军亲临前线指挥。随从副官受伤,一卫士牺牲。争夺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飞传,国人无不欢欣鼓舞。
攻克棠吉后,戴师奉命作战略转移。五月十六日,在朗科地区,突遭敌重兵伏击。在密林中鏖战了两昼夜后,全师突出重围,但不幸戴将军为流弹所中,胸腹部受伤。然而,将军在担架上仍继续指挥战斗。由于当时缅甸已进入雨季,连日战斗,衣履如浸,泥血斑斑,且进入山区,人烟稀少,医药不全,伤势严重恶化,不幸于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时四十分与世长辞。时年三十八岁。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葬仪式,由国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
此为周恩来所题之挽联。

〖注〗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
★为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题句
作于一九六二年

上联:先抓吃穿用,
下联:实现农轻重。
横批:综合平衡

〖解〗
一九六二年三月七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周恩来在陈云讲“我看今年的年度计划要做相当大的调整”时,插话说:“可以写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选自《陈云文选》第三集二一○页)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1月
★1974年(76岁)
【1974年1月1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王洪文、江青传达毛泽东关于将毛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接见军委会议全体成员谈话记录整理印发各地的意见。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并准备另发一中央关于传达毛泽东去年十二月几次指示要点的通知。会议还商定在政治局内成立读书班,”联系当前实际斗争”学习、讨论毛泽东对外交工作的谈话,以及军委系统召开学习批评会等事项。会后,周恩来与王洪文联名致信毛泽东,汇报政治局会议议定各事。次日,毛泽东就中央通知事批:没有必要,不要发了。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元旦献词》,提出:“要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批孔是批林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党委要抓大事”,“大事不讨论,埋头于小事,这样很危险,势必要搞修正主义”。
△《红旗》杂志第一期发表署名初澜的文章,针对周恩来批评“文化大革命”以来文艺作品步,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的意见,借谈所谓“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提出要继续对“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大量“毒草”“严加批判,把它们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之后,许多报刊纷纷就文艺作品的“多”与“少”问题发表文章、评论,批判所谓“文艺黑线回潮”。
【1974年1月2日】
△前往三○一医院看望王树声、张茜。对病重的王树声说:党中央、毛主席了解你,我们了解你,你是党的一个好同志,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为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七日王树声病逝后,前往医院向王的遗体告别。在张茜病室,鼓励她要同疾病作斗争,并说;你写的《陈毅诗选》序言很好,陈毅同志的诗词是他坚持战斗、辛勤工作的纪实。同日,还在医院看望了刘伯承。
【1974年1月3日-6日】
△日本外务省大臣大平正芳访华。四、五两日,同大平会谈,就中日航空协定事交换意见。其间,多次约外交部、对外友协有关人员开会,商讨中日航空协定问题,并向毛泽东汇报。五日,陪同毛泽东会见大平正芳。同日,中日贸易协定在北京签字。
【1974年1月6日】
△致信毛泽东。汇报同大平正芳会谈情况,告:经几次研究、协商,终以日方六点方案作基础,尽量吸收我七点方案。形成《处理日台航线的协议》。毛泽东圈阅了此信。
【1974年1月初】
△就公安部关于江西丰城、宜丰两县和湖南衡山县发生重大火灾的电话摘报批示:(一)公社、工厂、铁路、矿山、机关、学校、商店、旅馆、居户等防火防电,一方面需进行常识教育和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需多生产一些防火防电的通用工具和制品。(二)森林起火是每年的大事,望在规划中也考虑到打火防火工具和其他措施。(三)海洋打捞工具已在订货,并准备仿造和发展。
【1974年1月10日】
△自一九七二年七月以来,对侦破在北京的苏联派遣特务李洪枢案作多次具体、周密的指示。今日,约华国锋、吴德以及北京卫戍区、北京市公安局负责人开会,研究部署对李犯等人赃俱获的行动方案。
【1974年1月11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外交部,外经部和外贸部关于一九七四年中国、古巴两国贸易问题的报告。十三日,周恩来在该报告上批示,同意报告所提坚持当年贸易平衡。适当留有余地,出入口大致相等,不致停顿的贸易方针。
【1974年1月12日】
△王洪文、江青致信毛泽东,建议转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汇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称这份材料“对当前继续深入批林、批孔会有很大帮助”。毛泽东阅后批:”同意转发。”十八日,中共中央转发此材料,并发出通知,指出: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这个材料,对于继续深入批林,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对于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对于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会有根大帮助”。之后,全国展开“批林批孔”运动。
【1974年1月13日】
△江青以个人名义给空军领导人写信,要求“批林批孔”。后又找迟群等人谈话,将他们派往海军、空军等单位“点火放炮”。之后,她又致信国务院文化组负责人,提出:“我希望文化组的批林批孔运动能开展、深入下去,开花结果。”同时派人进给文化组一批批孔材料,说:“材料不够”,“你们可以翻印。”一、二月间,为发动“批林批孔”,江青连续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国家机关,军队领导机关和连队、科研部门以及下乡知识青年写信,送材料。还向迟群等散布了许多攻击周恩来的言论,并说“你们都是我的‘炮队’”。
△约姬鹏飞、乔冠华等谈对越南援助问题。
【1974年1月14日】
△批示同意李先念、纪登奎关于解决四川、山东问题的报告,并提议请四川省委派鲁大东等人来京开会。
【1974年1月15日】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商定方案。直接部署指挥北京卫戍,公安两系统破李洪枢案,做到人赃俱获。十六日夜,约外交部、公安部和北京卫戍区有关人员开会,对所获人证,物证、旁证作全面分析研究,认定苏联派遣特务及苏驻华使馆人员在华进行间谍活动性质已确凿无疑。十七日,将案情及处理办法报告毛泽东。十九日,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召见苏联驻华大使,向他面交照会,就此事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1974年1月16日-20日】
△国务院文化组召开电影制片广负责人会议。在传达江青、张春桥对几部新摄制影片的意见的同时,于会泳等对周恩来关于“中央对故事片抓晚了”的批评进行批驳、攻击。
【1974年1月17日】
△《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根据周恩来、叶剑英一九七三年五月在空军党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精神写的文章:{既要讲批评,又要讲谅解》。二十八日,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召集有关新闻单位开会,指责“这篇文章很坏”,并布置写批驳文章。之后,《解放军报》根据王洪文、姚文元的批示,又发表一篇文章,称一月十七日的文章。离开批林批孔斗争的大方向,来讲团结的问题”;“貌似全面,实则片面强调谅解,倒很像是折衷主义,很像是中庸之道”。
【1974年1月18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提议中央军委成立以叶剑英牵头,有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陈锡联参加的五人小组,讨论处理军委的大事及紧急作战事项。二十日,由央政治局正式向毛泽东提此建议时,将原五人小组增至六人(加苏振华),并确定;军委六人组“大事视情况或直报主席或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后再报主席”,“对内对外不行文,一律以军委名义下达”。同日,与王洪文联名向毛泽东报告此事,毛泽东表示同意。
【1974年1月19日】
△一月十五日以来,南越西贡当局接连出动海空军入侵中国南海西沙群岛领海、领空,撞坏中国渔轮,强占中国岛屿。本日,又向中国驻岛部队发起武装进攻,西贡海军亦向中国舰艇首先开火。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自卫还击,同南越军队在西沙海域激战。根据中央政治局十八日议定。周恩来告叶剑英召集军委五人小组(苏振华亦参加)研究商讨作战方案,部署自卫反击事项。二十日,西沙海战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保卫了西沙群岛领土。当晚。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主谈西沙战事,会后将战况报告毛泽东。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抗议南越西贡当局的军事挑衅行动。
【1974年1月21日】
△做治疗。
【1974年1月24日】
△江青给中央军委领导人写信,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批孔“深入不下去”,对林彪的思想体系和孔老二的关系“更是不清楚”;“因此我特请谢静宜、迟群二位同志向全军指战员宣读中央的通知。”同日,张春桥也批示:”建议军委议一议如何抓好批林批孔,并商量一下江青同志的信如何落实。”
●中央的通知,即中共中央一月十八日关于印发《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通知。
△江青等擅自召开驻京部队“批林批孔”动员大会。
△同张春桥前往家中看望。
△探望傅作义。本月,傅作义病情恶化,卫生部根据周恩来指示,组织医疗小组进行抢救。其间,周恩来多次听取医疗小组对傅治疗情况的汇报。
【1974年1月25日】
△参加中央、国务院直属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在江青策划下,迟群、谢静宜在会上发表长篇煽动性讲话,借介绍《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产生过程,大谈所谓“反复辟”的主题,称“修正主义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危险”。强调。批林批孔”要联系的现实之一,就是批”走后门”,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前,江青还对迟群等讲了许多攻击、诽谤周恩来的话。
●这里批的“走后门“,主要指一些领导干部子女通过不正常渠道参军、上大学,以”逃避”上山下乡。江青等人借“批林批孔”提出这个问题,是别有用心的。
△在”一•二五”大会上,郭沫若被江青点名,并当众站起。江青一方面称应“保护”郭,另一方面又指责郭的《十批判书》。当晚,周恩来派人前往郭沫若家中了解郭的情况,并传达几点指示,(一)郭老已是八十岁高龄了,要保护好郭老,保证他的安全;(二)为保证郭老安全,二十四小时要安排专人在郭老身边值班;(三)郭老家的房间和走廊内要铺上地毯,以防滑倒;(四)请郭老从小问卧室搬到大办公室住,以保证充足的氧气。
△与上海来京参加周恩来医疗组工作的医生见面。次鲁,再做治疗。
【1974年1月27日】
△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一起接见中央读书班和记者学习班的代表,并就批林批孔问题发表讲话,要点是:(一)批林批孔要结合,批孔是批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批孔是挖“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社会根子,故必须多做社会调查,发动广大工农兵群众;(三)批林批孔是一场长期、尖锐、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故必须参加试点;(四)对运动中出现的每一事物,要有分析,要分主从,要看方向,要区别领导与群众;(五)报道要符合实际,要全面,不能只报喜、不报忧,或只报忧,不报喜;(六)军队分社和记者在新闻工作中要有勇气承担调查和报道任务;(七)批林批孔可与目前城乡正开展的批林整风,进行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进行;(八)要注意民族政策,不要涉及民族宗教的风俗习惯;(九)要警惕国外反动派的造谣污蔑和挑拨离间。
【1974年1月28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由江青指派迟群、谢静宜调查后写出的《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情况简报》。根据会议决定,二十九日为中央起草转发该简报的通知。通知要求河南省委对此事。认真复核,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上报。同时提出:”各地也应注意,检查有无类似的个别情况。”张春桥阅后批;“个别“二字建议删去,复辟现象不是个别的。三十一日,中央通知及《简报》经毛泽东批准后下发。
●《简报》称:马振扶中学学生张玉勤(张因考试不及格,受到批评后自杀)是被“修正主义路线逼死的”,该中学“扼杀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新生事物”,“向无产阶级猖狂反攻倒算”,“其实质就是复辟”。
△将二十五日王稼祥在京病逝的消息报告毛泽东,次日,前往医院向王稼祥遗体告别。三十日,出席王稼祥追悼会。
△就外交部、国家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等部门二月上旬接待联合国世界人口会议秘书长弗洛里斯事,批告有关接待部门送阅准备谈话要点,并批注:”要写一段;中国现时期耕地为一亿一千多万公顷。只占全国面积百分之十一多,尚有很大面积的可耕地可以开荒,容纳人口移殖。”
【1974年1月29日】
△对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庆祝自治州,县成立二十周年的请示报告》批示,认为报告中强调批林批孔、民族团结、备战、防修防特,强调学习十大精神、落实政策、反对铺张浪费和请客送礼等。都是对的”。
△依照江青等人的布置,《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判经周恩来批准来华的意大利摄影师安东尼奥尼拍摄的题为《中国》的纪录影片。
【1974年1月31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批林批孔问题。鉴于运动开始后发生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会议提出:在党政机关、军队系统、生产部门和大中学校等,“应早一点规定一些政策界限”,报经中央和毛主席审批后,”下达全国试行”。其中,各野战军和军委、各军区的作战、机要、通信、情报、运输、供给等部门不搞“四大”,党政机关则应“集中在一个易于观看的地方贴大字报”,机关的学习“初期可定半天,其他时间仍搞业务”;学校、工厂都不放假搞运动,“学校可分出一定时间学习和批判,工厂可在生产外的时间搞,(农村)公社亦然”。”凡学习时,不论哪个单位。都要有值班员,不致误紧急事件。”会议还决定成立由周恩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华国锋和汪东兴等七人组成的小组,代表中央处理批林批孔日常事务。军队系统则根据李先念建议,由军委六人小组负责处理有关问题。二月一日,与王洪文联名致信毛泽东,汇报政治局会议情况。毛泽东圈阅了此信。
△致信毛泽东,报告一个月来对内对外各项工作情况。
△同张春桥一起前往看望郭沫若,并将毛泽东所写《读〈封建论〉呈郭老》七律诗、柳宗元《封建论》及注释等书送郭。在谈话中告郭:你那些书要清理清理,但到底有什么问题,我还说不清楚;你们大家都读书,我回去也读你的书,读完后再说,不要急于写批判文章。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2月
【1974年2月1日】
△对公安部门一则题为《被蒋特利用的四名少年女学生在广州向我自首》的材料批示;“既然教育释放这四个十五六岁年轻初中生的女子回港,又要在港澳报纸上揭露蒋特卑鄙手段这不是使这几位年轻女学生受威胁恐吓么?甚至会闹出人命或暗害(事)。为何公安部对省公安局不加制止或指示另定办法?太不够慎重了!”批示请华国锋阅办此事。
【1974年2月2日】
△迟群主持的国务院科教组在《教育革命简报》上登载一批教育系统批。走后门”的材料,并加编者按语:“在批林批孔中,要抓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严肃检查、批判和纠正‘走后门’这种背叛马克思主义的不正之风。”之后,一些高等院校开始揭发、追查“走后门”上大学的问题。
【1974年2月5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批林批孔运动问题。会议认为,目前各地、各单位运动处在发展不平街状态。经验还不够多,如果过早地规定政策界限,可能对群众的发动定了“框框”,不如先看一看,搜集更多材料,多积累些经验,才好提出问题,谋求解决。会议还对军队系统要害部门不搞“四大”、由党委统一领导运动,以及野战军部队不另立战斗队,不搞外出串连等问题作了布置,次日,致信毛泽东,汇报政治局会议情况,并就一些地方和机关批“走后门”一事提出:如果“只研究‘走后门,一十问题,这又太狭窄了,不正之风决不止此,而‘走后门,又要进行分析,区别处理,才能收效”。毛泽东圈阅了此信。
【1974年2月5日-8日】
△在迟群的策划、催促下,国务院科教组召开教育系统第二次“批林批孔”座谈会。原计划在会上播放一月二十五日中央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录音。因毛泽东制止播放。迟群等便将这次大会内容作为。中央精神。在座谈会期间作了传达。迟还在会上会下多次强调,“不批孔,就是不批林”,要求揪出各地“复辟势力的代表”,抓本地的“马振扶”典型。
【1974年2月9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七日外交部关于几个开放城市最近大字报上街情况的报告。十日,为中央起草《关于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对外宾,外交官员和在华外国工作、学习人员有关“四大”的几项规定(草案)》,《规定(草案)》提出:各单位、各地区张贴的大字报,除中央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许抄贴中央文件;大字报和大辩论均不许泄露国家机密。
●报告中提到的几十开放城市有杭州、武汉、郑州、沈阳、上海等。
△毛泽东就江青所进反映批林批孔问题的一批材料批告江青:“除少数外大都来看”;“一切人不见,现(身体)在恢复中,你有事应找政治局”。
【1974年2月10日】
△江青到第四机械工业部发表讲话,指责该部赴美考察组接受美方所赠玻璃蜗牛礼品是“屈辱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是“崇洋媚外”;提出“要把蜗牛退回去”,”这条彩电生产线我们不要了”。“蜗牛事件”波及面不断扩大。对此,周恩来几次指示外交部就“蜗牛事件”认真调查。再作定夺。二十一日,外交部在详尽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写出《关于美国人送“蜗牛”礼品等事的报告》。说明美方送蜗牛并无恶意,反驳了江青的论点,建议不必退回礼品和作外交交涉。周恩来阅后批示:外交部这一分析和所提处理意见较为正确,拟同意这一报告。在此期间,周恩来还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蜗牛事件”作了研究。会议决定;江青在四机部的讲话不印发,不下达,已印发的立即收回。
●玻璃蜗牛礼品系彩色显像管生产厂家美国康宁公司生产的一种工艺品,常作送礼或陈设用。继续在省、市拉帮结派,煽动派性,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
△将一份反映浙江省造反派头头张永生、翁森鹤、贺贤春要求揪批省委领导、对抗中央统一部署情况的材料批给王洪文,要王处理此事。王洪文表示:此事“可以再看一看”。之后,张等人继续在省、市拉帮结派,煽动派性,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
△批示修建故宫西华门两侧城墙上的建筑物,要求加快施工、减低造价和有利于使用。
△晚,做治疗。
【1974年2月11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山西问题。会议决定王谦代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并商定约山西省委常委来京开会,讨论、解决山西问题。
△《人民日报》发表复“王亚卓”的一封公开信,并加编者按语说:”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是前进还是倒退?是支持革命还是折衷调和?是扶植和发展革命的新生事物还是对它横加指责?这是进一步发展教育革命大好形势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封信的发表及版面安排,都是在江青、迟群等人指示下进行的。
●“王亚卓“,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九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王文尧、放映员恩亚立和新闻报道员邢卓三人的笔名,他们对《人民日报》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转载的《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及为此发表的编者按语,表示了不同看法。
【1974年2月11日、12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江西问题。会议要隶江西省委在本月中旬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统一省级领导对批林批孔的认识问题。
【1974年2月14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批林批孔问题。
【1974年2月15日】
△叶剑英曾就江青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联系实际”批林批孔并点名批评自己一事,于一月三十日致信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表示接受江青等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对他的“帮助”。今日,毛泽东在叶剑英信上批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批)‘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并指出,迟群、谢静宜在“一•二五”大会上的讲话。有缺点,不宜向下发”。次日下午,周恩来约迟、谢谈话,明确提出:毛主席讲的“形而上学猖獗”,是批评江青的。之后,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的批示。二十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提出对“走后门”问题应进行调查研究。确定政策,放在运动后期妥善解决。
△刘庆棠、于会泳等秉承江青旨意,开始在中国美术馆和人民大会堂举办所谓。黑画”展览。展出的十八名作者的二百一十五幅美术作品,都是有关部门根据周恩来一九七一年以来若干指示组织创作、并用于宾馆装饰和外贸出口的。在于会泳等布置编写的展览“前言“中特别点出:这些画的产生,“是得到某些人公开鼓励支持的”,”特别值得我们深思”。
【1974年2月16日】
△对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关于中朝边界口岸地区可否按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请示上批:“边界线和口岸进行批林批孔运动,最好不用大喇叭广播;大字报上街。最好也规定一定场所张贴,不向外开放,免得在批孔语言中无意伤及友方,引起误会。”
【1974年2月17日】
△对港澳工委报送的反映香港飞机工程公司开始为中国方面进行维修飞机的准备工作的材料批示,要求三机部、空军和民航部门派出“政治强而又懂技术”的人员,”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这个飞机工程公司的一些先进技术经验”;并对该公司维修技术人员“平等相待,多做工作”。
【1974年2月18日】
△就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转来江西省乐平县发生八名群众在县委静坐绝食、要求解决问题的材料批示,要求中办负责人即与江西省委、乐平县委取得联系,劝说群众停止绝食,不可消极自毁,同时,告乐平县委应按中央有关政策妥善解决群众所提合理意见要求,对不合理、不合中央政策的部分,提要求者也应自动改正。二十八日,又对重庆市杨家坪半工半读技校发生的一起学生绝食事件批示;以国务院名义打电话转告绝食学生,指出绝食的做法“是消极的、错误的”,“应该吃饱饭,振作起精神,来与市委一起讨论,谋求解决问题”。
【1974年2月21日】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批林批孔的七人小组和中央军委六人小组联席会议,讨论各地、各部门批林批孔运动问题。
【1974年2月21日-3月2日】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二十二日,陪同毛泽东会见卡翁达。谈话中,毛泽东提出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即:第一世界是美苏两个具有最强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三世界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毛泽东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只能跟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在一起。周恩来在同日与卡翁达的会谈中,回顾了二次大战后中间地带的历史演变过程,进一步阐发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说:祸根还是从第一世界来的,两霸争夺世界;第二世界是中间派,是从第二中间地带演变过来的;第三世界主要就是亚非拉。强调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两个超级大国。二十四日,出席中赞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签字仪式。
【1974年2月23日】
△所关心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该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容量九十万千瓦。
【1974年2月24日-3月2日】
△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布迈丁访华。同布迈丁就国际形势、非洲、中东等问题举行多次会谈。在二十六日为布迈丁举行的欢迎宴会和三月一日布迈丁举行的答谢宴会上先后讲话,说:第三世界的日益觉醒和壮大,是当前世界大好形势的突出标志;超级大国争夺霸权是当前世界大动乱的根源,这个根源不消除,世界就要继续乱下去,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持久和平。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在斗争的实践中日益认识到,团结是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强调: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不称霸”是我们的国策,我们反对对内、对外的大国沙文主义。
【1974年2月至3月间】王洪文、江青、张春桥相继在军队系统。批林批孔”汇报会、军队文艺单位负责人会议上,指责军队领导机关对“批林批孔”消极应付,”右倾手软”,提出“要整一整军队”,“该夺权的还是要夺”,要在军内搞“放火烧荒”。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3月
【1974年3月2日-4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军区批林批孔运动问题,并通过中央给福建省委,福州军区的复电。
【1974年3月4日】
△接见越南交通运输部长潘仲慧和越南驻华大使时,介绍建国二十年来国内基本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说:中央管的大中型工程项目不能搞得太多,”如超过一千二至一千八百项,就有三分之一完不成”,”超过了,又得调整”,”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很大浪费”。”我们已经吃过两次大苦头了。小苦头还不算”。指出;基本建设“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搞大中型项目要分类排队,“即使都是急的,也要分前后,要有个步骤”。
●两次大苦头,指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年和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两次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超过了国力的可能,造成国民经济各方面比例严重失调的教训。
【1974年3月5日】
△针对王洪文、江青等唆使一些人对国家体委负责人王猛揪住不放、意欲打倒的情况,在一份关于王猛出访的材料上批示:“请王猛同志在国家体委批林批孔运动中,采取积极提倡和欢迎群众批判自己的认真、严格、热情的态度,方可把体委运动发动起来。”
△指示将《山西来京汇报会议向毛主席、党中央的报告》以中央讨论文件印发政治局成员。
【1974年3月7日】
△对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一则反映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中高干子女“走后门”、并与其他工农兵学员对立情况的来信批示,责成总后勤部派一检查组协同成都军区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要求该校加强教育、整顿工作,以“改变四医大的校风”。
【1974年3月8日】
△年初以来,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三月上旬起每日便血达一百多毫升。据此,医疗组决定对其病情作进一步检查、治疗。周恩来今日将医疗组所拟《检查治疗方案》作详细阅改、批注后,致信叶剑英、张春桥、汪东兴,提出:“治疗方针仍按照你们原报告在这次施行膀胱镜检查,如可能仍采用通过膀胱镜进行电灼或者电切除;如因病情变化,需采用手术切除,则此次不予考虑,以后再议。”同日,叶剑英批示:“我和卞、张两大夫。共同阅看了一遍,我赞成这一方案。于三月十日开始进行。”根据批准的治疗方案,本月十一日起至十五日,周恩来到三○五医院作全面检查,确诊为癌症复发。
●卞、张两大夫,指卞志强、张佐良。
△对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转来通化某厂有人贴出攻击周总理的大字报的材料批示:建议给吉林省委打一电话,对此人不要进行批斗,不要施以压力。
【1974年3月9日】
△对国家文物局关于赴日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不展出文物的请示报告批示:”可否能将古代出土文物,改为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如样板戏照片、电影、新时代的画展、木刻、雕塑、写真、小说、剧本、诗歌等等)和新出版的哲学、历史等著作,请外交部邀集外贸、贸促、文化组、文物管理局一议再上报。”
【1974年3月10日】
△将国家民航总局《关于当前航班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的报告批给李先念、纪登奎等,告知此报告是王洪文与民航总局负责人。谈批林批孔运动”之后交来的,关于民航业务,“我看问题虽大,并非难于解决”。嘱此件阅后由余秋里召集有关会议“一并解决”。
△对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报来的关于重庆市“十大”宣传队抢夺枪支、车辆的材料批示:“只告现象,没提如何处理意见。如果群众已动公愤,能夺回他们抢去的武器,救了他们抓走的民兵,他们在群众中已渐渐孤立了,正是做工作的好机会。”
【1974年3月11日】
△就反映浙江温州地区发生抢夺武器、扰乱生产的几份材料致信王洪文、张春桥,要其酌处。十六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电告浙江省军区,命令收缴被抢武器。
【1974年3月17日】
△会见并宴请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希尔和副主席加拉格尔。会见中,在场的江青大谈“批孔”,并称:“我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大概我们这里就是总理读过。”周恩来答道:我们在五四运动中就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974年3月18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的解决山西问题的会议,山西省党政军负责人十二人参加。会上,王洪文在发言中指责省革命委员会负责人谢振华主张批极左思潮,实际上是“批文化大革命”。
【1974年3月19日】
△做治疗。
【1974年3月20日】
△约庄则栋等谈体委问题。
△毛泽东提议由邓小平担任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并告以外交部名义将此意写入送审报告中特批。
△毛泽东复江青求见信,告:“不见还好些。过去多年同你谈的,你有好些不执行,多见何益?”“你有特权,我死了,看你怎么办?你也是个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的人。”
【1974年3月22日】
△将中共广东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所送《陈郁同志不幸逝世的报告》批送中央政治局成员传阅,并建议由汪东兴转告广东省委中央有关追悼会规格、悼词等方面的规定。
●陈郁,生前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三月二十一日在广州病逝。
△对冶金工业部《关于中国民航局给我赴日考察组订购经台北去日本机票的报告》批示,要求民航总局负责人对此事进行“查复”,并批评“这是一次最出丑的官僚主义和丧权辱国行为。”
【1974年3月24日一31日】
△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应邀来华访问,二十五日,陪同毛泽东会见尼雷尔。在此期间,与尼雷尔就国际问题及中国援助坦桑等事举行多次会谈。在谈到中国农村情况时,介绍说:人民公社成立十五年了,在一些地方还有极左的现象,如取消自留地,不准社员家里养猪、养鸡,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学大寨也要注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现大寨是二级所有。如全国都来学就很不利。二十九日,出席中坦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签字仪式。
【1974年3月下旬】
△连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外交部根据毛泽东提议由邓小平担任出席联大特别会议代表团团长的报告。会上,江青以“安全问题”和。国内工作忙”为由,反对由邓小平率团前去。二十四日。周恩来对外交部报告批示:同意这一方案,并进毛主席及在京政治局成员传阅。江青阅后仍持反对意见,要求外交部撤回报告。二十五日,毛泽东托人转告周恩来:邓小平出席联大,是我的意见,如政治局同志都不同意,那就算了。周恩来当即表示: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意见。并将此意转告政治局其他成员,特别要在场的王洪文负责向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转达毛泽东的意见。二十六日中央政治局会上,除江青外,与会成员一致同意由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会议。为此。江青搅闹政治局。周恩来要王海容、唐闻生将会议情况报告毛泽东。
【1974年3月27日】
△毛泽东致信江青,告:“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当晚,周恩来参加中央政治局主管批林批孔的七人小组会议。会上江青被迫同意邓小平率团出国参加特别联大。会后,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大家一致拥护主席关于小平同志出国参加特别联大的决定。小平同志已于二十七日起减少国内工作,开始准备出国工作。”并告:”小平等同志出国安全,己从各方面加强布置。四月六日代表团离京时,准备举行盛大欢送,以壮行色。”
【1974年3月27日、28日】
△召集外交部、民航有关负责人开会,研究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送迎礼仪和飞行安全等问题。提出: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大会。我们要为他圆满完成任务打通道路,增添光彩。为确保航线畅通,建议民航机组安排东西两线同时试飞-届时如一条航线因故不能飞行,还可走另一条航线。
【1974年3月28日】
△对中共福建省委电话请示记录批示:“原作‘五一六,分子审查和另案处理的革委会常委、委员是否参加会议,应由省委自己决定;如捕错了,应主动改正。”
△晚,做治疗。
【1974年3月29日】
△在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武钢某厂,武汉重型机器厂等单位群众查封原省专案组办公室的汇报材料上批示:由中办以中央名义打电话告湖北省委,“各地专案材料,应由各地党委负责保存和查阅。如当地群众及其代表对专案材料有怀疑,可经过党委同意调阅查核。如双方取不到同意,可进行查封,但无权单方面启封查阅。”
【1974年3月31日】
△就安徽省和台肥市总工会擅定召开批判李禧生等省委领导人的十万人”誓师大会”事,代拟中央复中共安徽省委(转告安徽省和合肥市总工会)电:”未经党中央的同意,就否定省、市委的领导作用是不妥的,(此事)望与省委常委协商进行。最好先不开这样大会。”
△主持中央专委会会议,听取“七二八”秦山核电站工程技术情况汇报。提出;当前,一方面抓批林批孔,另一方面也要抓革命、促生产,要抓重点科研项目。关于校电站的安全问题,强调: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必须绝对安全可靠,特别对放射性废水、废气,废物的处理,必须从长远考虑。一定要以不污染国土、不危害人民为原则。对这项工程来说。掌握核电技术的目的大于发电。尖端科研队伍过去被林彪一伙搞乱了,要整顿,要从体制上抓。指示有关部门一定要选派优秀设计人员支援该项工程建设,以此锻炼一支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
【1974年3月】
△在王洪文、江青,张春桥等多次发表搞乱军队的煽动性讲话、解放军军政大学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甚至个别党委领导成员也被煽惑的情况下,指示军大领导人:不要乱传未经中央审核的文件,要稳定军政大学。
△病情日趋加重。不顾医生一再提出住院治疗的意见,每日靠输血及其他治疗坚持工作。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4月
【1974年4月1日】
△会见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执行主席、索马里外交部长奥马尔•阿尔特•加利及所率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友好代表团一行,就非洲形势、中国援助非洲国家等问题举行交谈。
△对中共江西省吉安市委反映该市街道林场下放职工绝食的材料作出批示,强调“中央不赞成绝食,请省委派人去做工作”。
△江青等操纵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发表《孔丘其人》一文。文章使用比附手法,将春秋时期鲁国根本没有的“宰相”职务加在孔丘身上,以此影射周恩来。此后,以史喻今、影射比附的文章纷纷出笼。借批孔之名,对周恩来进行露骨的政治诬陷和人身攻击。
【1974年4月1日一27日】
△以乔森潘为团长、英•萨利为副团长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和王国民族团结政府代表团应邀访华。二日,陪同毛泽东会见柬代表团成员。之后,同乔森潘、英•萨利举行多次会谈,并出席首都人民欢迎柬代表团来华访同群众大会。二十七日,中柬双方发表联合公报。
【1974年4月3日】
△将一则反映武汉市几家工厂工人包围银行、要求提款补发附加工资的材料批给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提出应以中共中央名义电复中共湖北省委,告知:不按国家有关规定•也未经党组织批准,采取包围银行、要求提款的做法是错误的,而银行拒绝付款的做法是对的。此事当由湖北省委“负责解决,劝说工人回厂,并将结果上报”。
△就中共广东省委和广州军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任命事与王洪文联名致信毛泽东,提出:”原拟等七大军区和七个省委人选都安排好后,再一次宣布军区党委书记和省委第一书记。现根据目前批林批孔运动的实际情况看来,不可能一下子都得到解决。因此,政治局讨论,哪里问题成熟需要解决,就先提出解决。”
●七个省委,即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实施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其中七个军区所在省委。
【1974年4月3日一5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邓小平将在联大特别会议上作的主题发言稿。并研究中国代表团在出席会议期间的具体工作方针等。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借口。有病”不参加会议。三日、四日,周恩来与邓小平联名致信毛泽东,汇报发言稿讨论修改情况。四日,毛泽东就此批示:”好,赞同。”五日,致信邓小平、乔冠华。告知:外交部将毛泽东批示件影印若干份,送中央政治局成员传阅后归档。
【1974年4月4日】
△对浙江省“三全会”关于夏琦问题的汇报材料批示:”凡涉及军队上级领导,容许夏琦在小范围内讲,或直接上报中央”;对会议内容“不许向外向下扩散,更不许以大宇报上街”;“参加三个全委会全体成员一律遵守,不许违犯”。十六日,又在一则反映夏琦情况的报告上批:“可在更小范围内与夏琦同志谈,欢迎他的揭发,也可直接写报告送主席、中央,对铁瑛同志也是一样。”
●浙江省“三全会”,即中共浙江省委全会、省革命委员会全会和省军区党委全会。
●夏琦,时任浙江省军区副政委。
△同邓小平前往法国驻华使馆吊唁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逝世。
【1974年4月5日一15日】
△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十五省,市。抓革命,促生产”座谈会,讨论当前工交形势,研究把欠产情况日趋严重的煤炭、钢铁、运输抓上去的措施。
【1974年4月6日】
△邓小平章中国代表团离京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行前,周恩来约有关人员再谈联大期间工作问题。本日晨,前往机场与数千名群众欢送邓小平一行。十日,邓小平在联大会议上发言,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及中国的对外政策。
△在《北京建国门外友谊商店开业情况》的简报上批示,要求转告北京市,商业部、外贸部和外交部:“要经常注意和讨论这些反映。沟通货源,控制一次售额,调整不合理的价格,端正,服务态度,防止松懈。”
【1974年4月7日】
△就“新疆工交系统工人愤怒声讨苏修、深入批林批孔大会筹备处”请示召开万人集会的电报,批告中共新疆自治区委,提出:“新疆各地要开群众大会,一定要在各级党委领导和同意下。才能召开;在目前最好说服他们不开。”
△就中共湖北省委机关被冲、一些专案材料和文件被抢事,瞩李先念将有关反映材料送在京湖北党政军负责人。一阅”,“并告省委负责追回被进出和抢走的全部专案材料和中央文件,不许遗失”。
△修改中共中央为答复湖南省批林批孔问题给中共湖南省委的电话稿。稿中强调:在运动中“不应扩大打击面”,“注意团结两个百分之九十五,使教育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夜,做治疗。
【1974年4月8日】
△七日,病危中的傅作义致倍周恩来,对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事“感到兴奋异常”,并表示希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统一。本日,周恩来将傅信转送毛泽东阅,告:”傅先生的食道癌,已发展到不能进食,只能输液,生命危在旦夕,但仍念念不忘台湾解放。”十五日,前往医院看望傅作义,拉着傅的手说:毛主席说,你对北平和平解放是有功劳的。十九日,傅作义在京病逝。二十三日,主持傅作义追悼会,并向傅的夫人刘芸生及其亲属表示慰问。
△就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三届七次全会扩大会议事。以中央名义批告:同意“在安徽省委领导下召开这样的会议”。凡中央未表态和同意的中央和省的负责同志,会议中可以揭发,但应缩小范围或直接上报中央,不应外传下达或写大字报上街”。
【1974年4月10日】
△中共中央就批林批孔运动中的若干问题发出通知,规定:(一)运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不成立战斗队一类群众组织,不搞跨行业、跨地区一类的串连;(二)原“三支两军”人员,不再回支左单位参加运动;(三)各级党委应认真加强领导,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和干部,使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
△对福州军区党委关于李胜回赣州事的请示批,”李胜不能去赣州,有如赵永夫不能回青海一样。如去,生命难保!”并责成福州军区对李。实行监护”,提出:“如李有检讨,或辩护,可许其书面上报。”
●李胜,原江西省军区赣州军分区政委。
【1974年4月11日】
△对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字报不要上街问题的请示报告》批示,同意报告中所提两项措施,强调:”凡未经中央点名和批准的中央和省两级领导同志,不许贴他们的大字报上街。”十四日,又在中共福建省委关于福州街头出现针对李德生大字报的反映材料上批:应劝阻群众,此类大字报。不要贴到街上去”。
●两项措施,即:一、教育干部、群众大字报不上街;二、已上街的大字报要劝阻张贴者,告其将大字报贴在本单位。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山东问题。
【1974年4月12日】
△主持中央专委会会议,审查二机部一座核材料生产工厂的建设调整方案并讨论清华大学的试验性核电站工程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要清除林彪一伏的影响,克服派性,和派性作斗争,要采取措施进行整顿,一定要牢记我国的尖端事业现还处在初级阶段,争取时问尽快搞上去!这是自一九六二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成立以来,周恩来最后一次主持会议。
【1974年4月14日】
△批复外交部、国家民航总局《关于罗马尼亚航空公司要求开航北京的请示报告》,要求外交部、民航总局“注意航线、油价和北京、上海等市国际机场的设备,和各降场等地的建设”。
【1974年4月15日】
△批示同意国家计委关于民航总局修建飞机维修车间及器材仓库等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应“加紧筹备北京、上海国际机场的各项设备,除紧急订货外。对维修车同、器材仓库、封油车间,都不能缓,对国内外业务掌握和出国试航决不能停。否则。五月再开国际航线,势必左支右绌,难以持久,这也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必不可少的成绩考核的一个方面”。
△约有关人员谈中日航空谈判问题。二十日,中日双方签订航空协定。
△做治疗。
【1974年4月16日】
△对解放军报社所编《情况简报》中一则反映民航总局批林批孔运动的报道加批:应加上“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要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指引下,抓国际民用航运,严防发生政治和技术事故”。
△在外交部、财政部《关于销毁日本军用票的报告》上批注:”可多留些票样,以便分在各图书馆,装订成册,教育后代。”
【1974年4月17日】
△在中共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关于王必成问题的请示电报上批示:让王必成同志休息两天再谈,更不忙在两个常委会上公开揭发批判。
●王必成,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
●“两个常委会”,指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和昆明军区党委常委会。
【1974年4月18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云南问题等。会议商定:以中央名义复中共云南省委和昆明军区党委一电话,告如王必成本人同意,中央欢迎他来京面谈,免得在昆明继续追问,最易扩散。次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说明请王来京是“为防止王必成同志在云南那样环境中发生意外”。政治局会议还决定,五一节期间,除毛泽东、康生、刘伯承外,其他二十三名政治局成员一律参加所在地游园庆祝活动,并发新闻报道。
【1974年4月19日】
△在致毛泽东的信中说:”小平同志率代表田今日下午五时半到京,欢迎场面同欢送时一样。”下午,前往机场迎接邓小平一行。
【1974年4月22日】
△接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前众议员、日本世界青少年交流协会会长川崎秀二及其随员。在谈到中日通航、两国外贸问题时说:“我们在国际航线方面的知识不如日本,因此需要学习你们的经验;现中国对外贸易不是主要部分,国内贸易是主要部分。在谈到粮食问题时说,我们自己粮食负担都很重,还要帮助别的国家。关于日本自卫问题,说:日本面临着自卫问题,有一点自卫力量是应该的,但有的人借搞自卫武装恢复军国主义那一套,这种人虽然不多,能量却很大。在川崎提到去年八月间,西方一些报道认为中国开展批孔,也牵涉到周总理,一些甘本朋友对此感到担心时,周恩来说:我们这一代都是反对孔子的,从五四运动起,就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孔子思想在中国社会已影响了两千多年,批判并肃清这种影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件大事情,并且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批孔的同时,还要对历史上改革派的思想进行宣传,当然我们不是继承法家,今天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已远远超过了法家。当川崎表示希望周恩来访问日本时,答道:我现在很难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我欠的“帐”太多了,所以我对外都讲“我出不去了。”
△就国家民航总局《关于民航国际通航准备情况报告》批告李先念并转余秋里、谷牧:负责召集有关部门开一专门会议,“审查今年(一九七四)下半年开始国际通航(东通日本、加拿大,西通巴基斯坦、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法国巴黎)条件是否具备,保证双方往来,不致发生空中、导航、通信,气象、指挥、机场、起降、供应、修理、运输、食、住、安全等事故。如条件不够,必须加快准备,不能随便批准。”
△江苏溧阳地区发生五点五级地震。在国家地震局《震情》上批告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请随时过问,随时上报。”二十四日,在新华社关于《溧阳县委正在采取措施领导群众积极抗灾救灾》的报道清样上批:”以国务院名义用电话告江苏省革委会,必须派负责人到溧阳地震灾区”,“实麓自救公助,劝阻外逃,抓好生产,重建家园”。
△批示”同意”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国家建委组建水文地质普查部队的请示报告的批复,并告,“请谷牧同志注意,在这个报告中未提及下列几个问题:(一)这支基建工程兵部队要掌握地质普查的技术,他们的服兵役年限势缉延长,究以几年为好,文件中未提到,而且每次复员,恐只能占兵额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二)干部均不复员。(三)这三个指挥部和十二个大队是否在一地普查告一段落后还需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另一省区,(四)基建工程兵干部家属是否同工兵、铁道兵一样待遇。这些都不必加入这个报告中,但需加考虑。”
△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关于一九七四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一九七四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各项主要指标。周恩来曾于十八日致信毛泽东:对《报告》起草过程加以说明:”一九七四年国民经济计划,在去年七、八月计委会同各部委搞了一个初稿,十月到各地分片开会,征求意见,然后综合平衡,作了调整修改。今年因进行批林批孔,运动深入,中央不及召集会议,便由国家计委先将一、二季度计划作了布置,有的也作了全年安排。”
【1974年4月26日】
△在一件题为《蒋特布置积极策反我派往国外工作人员》的反映材料上批示:“请通知全国公安系统注意,必须接受地方党的领导,随时分别向公安部、地方党(组织)报告、请示;同时要依靠群众,信任群众,才能保证对外特、蒋特的各种破坏阴谋,得以破获。尤其是广州情况最紧张,千万不要疏忽。”
【1974年4月27日-30日】
△连续约医生谈话,并吸氧、做治疗、休息。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5月
【1974年5月2日】
△批示同意李先念关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人选报告,建议:“办公室人数不要太多,要‘老、中、青’三结合。”此件“提国务院业务组批准”。
●批准后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顿导小组组长为余秋里,副组长为谷牧和顾明。
△自本日起至六月一日住院之前,开始定时做治疗、休息。
【1974年5月3日】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林批孔七人小组会议。
【1974年5月6日一9日】
△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来华访问。七日,陪同毛泽东会见桑戈尔。之后。与桑戈尔就国际问题等举行会谈。
【1974年5月11日-14日】
△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应邀访华。鉴于周恩来近来身体状况,外交部原拟推迟布托总理来华日期,周恩来经与外交部商议并报毛泽东同意,布托访华日程仍照原计划不变,只在外交礼仪上有所改变。十一日,布托和夫人抵京时,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宾馆迎候客人。当晚,陪同毛泽东会见布托。十二日,和邓小平一起同布托举行会谈。正式会谈前,邓小平首先建议:遵照医生的劝告,周总理参加会谈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小时。随即,双方领导人就南亚次大陆形势及中巴关系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十四日,中巴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
【1974年5月13日】
△就杨武之逝世事致唁电在上海的杨振宁:“令尊武之先生终于不治逝世,谨致悼忱,并希先生阚家节哀骖重。丧事毕后,盼能来京一叙。”
△约见负责医疗工作的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汪东兴谈话。
【1974年5月17日一18日】
△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大主教来华访同。十八日,和邓小平同马卡里奥斯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等问题举行会谈,随后,陪同毛泽东会见马卡里奥斯。
【1974年5月18日】
△中共中央就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个政策问题发出通知,强调在运动中要注意掌握党的政策。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防止扩大化,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1974年5月20日】
△会见美籍华人黄春谷夫妇。同黄叙旧,共进晚餐,并对黄所赠送的周恩来等在南开学校时的五张照片表示感谢。会见前后,与陪见的罗青长、熊向晖谈话,询同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局,指出:经济是基础,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情况应该认真研究。近来冒出一个。石油危机”,西方国家惶惶不可终日,斗争错综复杂,将来很可能在中东爆发一场石油大战。还向罗青长列举了因病住院的几位党外人士的名字,要罗前去探望他们,希望他们安心治疗。
●黄春谷,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的同学,此时在美国檀香山经商。
●一九七三年中东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石油输出目部长会议决定减少对支持以色列侵略的美国等国的石油供应,睫后,科威特等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出口石油,科威特等六个海湾产油国决定提高原油价格,削减石油产量,由此引发世界性石油危机。
【1974年5月23日】
△应法国方面要求,会见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国外经济展览和博览常设委员会主席、法国官方代表团团长皮埃尔•絮德罗。对絮德罗率官方代表团来京主持法国工业和科技展览会开幕式表示欢迎,并说:德斯坦总统当选后第二天,就给我写来了这封信,要我转达他对毛主席的敬意,所以我愿意亲自接受这封信,并尽快将他的好意转达给毛主席。并告诉客人,毛主席程注意欧洲情况的发展。
【1974年5月24日】
△接见来华探亲和访问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和夫人秦惠麏。
【1974年5月24日-6月2日】
△英国前首相、英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应邀访华。二十五日,陪同毛泽东会见希思一行。二十七甘,和邓小平同希思就战后世界力量的划分、国际和欧洲形势等问题交换看法。周恩来对希思在一九七一年十月保守党年会上发表的演说表示欣赏。同时表示:关于”新的力量”问题,中国距此还远得很,还得到三四十年以后,才能看到一点力量。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应有“自知之明”。我们在国外有影响,但主要还是在国内,我们国内的工作负担很重。
【1974年5月28日一6月2日】
△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应邀访华。二十八日晚,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讲话说:实现中马两国关系正常化,符合中马两国人民的利益;拉扎克总理此次来华访问,两国敢府将正式宣布建交,从而揭开中马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二十九日,陪同毛泽东会见拉扎克。随后,在身体极度虚弱、医护人员随时准备抢救的情况下,仍坚持按原计划同拉扎克就中马两国建交问题举行会谈。提出:我一贯主张中国血统的人凡已取得或将取得当地国籍者,即成为当地公民。我不赞成”双重国籍”。对尚未参加马国籍的二十万华人,如有愿加入马国籍的,中国政府表示鼓励;如要求保留中国籍,原则上可同意发护照,但要在建馆后,经过调查研究再解决。这是周恩来最后一次与外国首脑举行正式会谈。三十一日,和拉扎克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中马建交公报。
【1974年1月一5月】
△根据有关记录统计,周恩来在五个月共计一百三十九天的实际工作量为:每日工作十二至十四小时有九天,十四至十八小时有七十四天,十九至二十三小时有三十八天。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有五天,只有十三天的工作量在十二小时以内。此外,从三月中旬到五月底的两个半月内,除日常工作外,周恩来共计参加中央各种会议二十一次,外事活动五十四次,其他会议和谈话五十七次。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6月
【1974年6月1日】
△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医院。行前,嘱秘书带上要看的书和待批的文件,并亲自在办公室检查一遍,向秘书口授了“六月一日后对送批文件的处理意见”。
●周恩来此后的活动主要在医院,除特殊情况加注说明外,一地不再写活动地点。
△做第一次大手术。手术后病情有所好转。
【1974年6月4日】
△嘱医护人员转告秘书:通知有关部门保护好援柬物资,勿在运输中因刮风下雨而受损失。
【1974年6月中旬】
△江青等人召集”粱效”等写作班子成员开会,提出要批”除了林彪,陈伯这以外”的“现在的儒”。江青说:”现在还有人要复辟,不能说没有。要复辟必然要抬出儒家。”之后,江青到天津一些工厂、农村、部队,继续散布”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言论,煽动“揪现代大儒”、“批党内大儒”,并借外国电讯上的说法,暗示周恩来即她说的”现代的大儒”。根据江青的旨意,“梁效”等写作班子纷纷撰文著书,进行”评法批儒”的宣传。
【1974年6月18日】
△王洪文在几封来信上写批语。称从国外买船是“迷信外国资产阶级的‘假洋鬼子",是“修正主义路线”,把攻击矛头对准周恩来。
●一九六四年。为了尽快发展远洋运输事业,周恩来作出造船和买船同时并举的决定,并得到毛泽东的同意。一九七○年,周恩来又指示,力争在几年内结束主要依靠租用外国轮船的局面。要大力发展国内造船的能力。在国内造船一时不能适应需要时,适当买进一些船只,以便把远洋运输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对此,江青等人攻击说: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一直到刘少奇、林彪。奉行的都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洋奴哲学,推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
【1974年6月】
△嘱工作人员写信给即将出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会议的天津医学院妇科主任俞霭峰。提出: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要有大国沙文主义,不要妄自尊大,搞好学术交流工作。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7月
【1974年7月1日】
△鉴于从四月份开始全国工业产值明显下降的状况,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不准揪干部,不准打人抓人,擅离职守的领导和其他人员必须返回工作岗位,对把打内战、停工停产的行为说成是“反潮流”、“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的错误言论必须加以批驳,等等。
【1974年7月5日】
△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和夫人。在谈到国际问题时,说: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个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各自保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这个基础上再联合起来反对扩张主义。又说,至于中美之间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了:杰克逊表示,时间会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支持上海公报。周恩来还向客人介绍自己前一段住院治疗的情况,说:整个六月份我都没有见客人,因为你一再要求,经请示毛主席和党中央,才同意见你。
【1974年7月16日】
△先后在反映甘肃定西地区和庆阳地区灾情的材料上批示,要华国锋“阅办”此事。指出:“口粮不够,救济款不够。种子留得不够,饲料饲草不够,衣服缺得最多,副业没有,农具不够,燃料不够,饮水不够,打井配套都不够,生产基金,农贷似乎没有按重点放,医疗队不够,医药卫生更差,等,必须立即解决。否则外流更多,死人死畜,大大影响劳动力!!!”又批:“先发救济口粮款,至少要增加无息长期农贷。”
【1974年7月17日】
△出席在毛泽东处召开的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会议。会上,毛泽东严词批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自“批林批孔”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帮派活动,指出:”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你们要注意呢,不要搞四人小宗派呢!”又对江青说:”你也是难改呢。”毛泽东还当众宣布:“她(指江青)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总而言之,她代表她自己”。会后,毛泽东离京赴南方。
【1974年7月20日】
△会见尼日尔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萨尼•苏纳•西多少校及所率尼日尔政府代表团一行。对自己因病未能参加其他接待活动,向来宾表示歉意。周恩来还对尼日尔连年干旱而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表示深切同情。
【1974年7月31日】
△在中央军委办公地和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一起接见吕正操、杨威武、余立金、傅崇碧等,代表中央宣布为他们平反。向他们传达毛泽东在一九七三年底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等讲话内容。对吕正操等说: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不要记在心上!转告扬成武关于他大女儿杨毅被林彪一伙迫害致死的消息,向杨表示慰问;并对自己一九六八年三月“杨、余、傅事件”时讲过的一些“过头话”表示内疚。告杨:你出来工作的事,我写了三次报告都不行,最后一次,主席发了脾气,才让你出来的。
△出席国防部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四十七周年举行的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有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军队的一批高级将领及其亲属。
【1974年7月】
△对因虑大叶肺炎住院的郭沫若表示关切,经常派人探望郭,了解其治疗情况。一次,郭沫若因注射过敏引起高烧,周恩来就此批示:给老同志用药要特别慎重。一定要经过试验再用。在此期间,还托秘书带给郭沫若一封信。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8月
【1974年8月3日】
△应越南方面一再要求,会见越南副总理黎清毅等。谈到中国援越工作时说。从你们抗美救国战争开始以来,我们一直把援越摆在援外工作首位,至今仍是如此。有的属于贷款,但大部分是无偿的,援越经济、军事总金额占我们援外的百分之四十八,外汇、粮食都占我援外的首位。根据毛主席和我们党中央的精神,你们在打仗,不援助你们,就不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援越我是尽了自己责任的。现在,我身体不好,由李先念同志来尽这个责任。
【1974年8月上旬】
△七日、八日,尿血增加,病情出现反复。诊断为癌症转移。经与医疗组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意,决定进行膀胱镜检查后,实施局部切除手术。九日,致信毛泽东,汇报病情及治疗方案,并告:“在上次手术后。体力虽较弱,但自信尚能经受这次治疗。”经毛泽东批准,于十日作第二次大手术治疗。手术后,病情较平稳,起居亦可自理。
【1974年8月16日】
△约王海容、唐闻生谈话,了解王洪文借“批林批孔”煽动打倒军内一批老干部而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的情况,”十八日,交待秘书:凡有中央军委和中央送来的亲启件,均直接送阅。
【1974年8月30日】
△瞩工作人员转告国防科委有关部门,应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情况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
【1974年8月】
△听取二机部负责人关于发展核工业问题的汇报。
△得知在武汉的毛泽东确诊患老年性白内障,托人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副花镜带给毛泽东,并附信嘱毛泽东秘书:”这副眼镜是我藏了多年,较为合适的一副;送给主席试戴,如果不合适,告诉我,给主席重配。”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毛泽东最近一段时间里关于揭批林彪反党集团、教育干部和安定团结等问题的指示,决定在近期内,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向全党传达毛泽东指示的精神。
【1974年夏】
△阅看袁雪芬的检查稿。托邓颖超带话给袁,勉励她振作精神,努力为人民演出。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9月
【1974年9月1日-16日】
△第七届亚洲运动会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中国首次派团参加亚运会。根据周恩来的意见,邀请台湾运动员同大陆运动员一道组成统一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并为台湾方面保留出一定名额。
【1974年9月14日】
△根据毛泽东关于要尽快解决贺龙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华国锋、纪登奎代中央起草一份为贺龙恢复名誉的通知稿。此稿经叶剑英、邓小平、聂荣臻修改后,本日送周恩来。十五日,周恩来对此稿进行修改和审定,将原稿中评价贺龙“几十年来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曾作出重要的贡献”一句中的。重要”二字改为“重大”。随后,将改稿送中央政治局成员传阅,并报毛泽东。此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公安部有关部门对林彪等人用作贺龙“通敌”“证据”的材料进行技术鉴定,征明确系伪造。蓄意陷害。二十九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为贺龙同意恢复名誉的通知》。
【1974年9月20日】
△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特别代表、马科斯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在谈到中菲建交时,指出:马科斯总统了解我们的政策。我们建交的原则是,建交国必须与台湾断交。因为台湾是我们的一个省,解决建交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忙与日本、马来西亚建交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解决的。至于台湾在菲投资问题,可看作地区性的问题加以解决。中菲建交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菲和台湾的关系是和中国一个地区的关系。
【1974年9月26日】
△会见毛里塔尼亚总统莫克塔•乌尔德•达达赫和夫人,对达达赫推动非洲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表示探切谢意;并赞扬达达赫有准备、逐步地摆脱殖民主义控制,堪为非洲国家楷模。建议达达赫为调解杜尔和桑戈尔之间的纠纷做些工作。
●桑戈尔,塞内加尔总统。
【1974年9月28日】
△晚,审阅王洪文送来的出席国庆招待会人员名单,提议增加齐燕铭。
【1974年9月29日】
△就出席国庆招待会人员名单致信王洪文并中共中央政治局。提议在爱国人士中增加起义四将领夫人,即卫立煌夫人韩权华、程潜夫人郭翼青、张治中夫人洪希厚和傅作义夫人刘芸生,指出;“四夫人对国内外影响也不小。”又告:“因林彪利用东北军一案大搞东北民主人士,现在吕正操同志已平反,张学思已死(此案亦应弄清)”,因此,有必要增加张学良之弟、张学思之兄张学铭。周恩来还将民革中央常委屈武等民主人士补进名单。同日,审定在国庆二十五周年招待会上的祝酒词稿。
【1974年9月30日】
△晚,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盛大招待会。到会的数千名中外来宾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周恩来。周恩来代表毛泽东主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致祝酒词,说:二十五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二十五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他向全国各族人民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词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这是周恩来最后一次举行国庆招待会。
【1974年9月】
△审定批准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关于葛洲坝重新设计方案。
●据此方案,一度停工的葛洲坝工程于本年底重新开工。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0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10月
【1974年10月3日】
△得知韩权华因病未能出席国庆招待会后,委托邓颍超前往其家中探望。
【1974年10月4日】
△在武汉的毛泽东电话告王洪文,并要王告周恩来;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王洪文将毛的电话内容先告知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
【1974年10月6日】
△同邓小平谈话。
△会见加蓬总统、政府首脑哈吉•奥马尔•邦戈和夫人。
△晚,与江青谈话。江青提出对四届人大人事安排及总参谋长人选的意见,周恩来未表态。
【1974年10月7日、9日、10日】
△先后与王洪文、邓小平、李先念谈话。
【1974年10月10日】
△就中共中央统战部一则题为《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对中央二十三号文件的反映》的简报,致信中共中央负责人并告中央统战都,建议:”将凡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被我解放和特赦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集中起来,多座谈几次,必有更多的资料和反面材料可得”;“如这两个战役谈了,还可谈淮海战役蒋介石的慌乱投机的部署和我军执行主席命令的坚决”。指出:“这样的座谈会,单有统战部同志参加不行,还应请军事科学院参加和研究乃至编辑主席关于战略和这两个战役文件的同志到会,才能有更多收获。这对于将来编辑毛主席军事路线和解放战争史会有新的贡献。”
●中央二十三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八月五日转发军事科学院所编《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若干问题》之一、之二。
【1974年10月1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通知。通知中转述了毛泽东的意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
【1974年10月12日】
△同王海容、唐闻生谈话。
【1974年10月14日】
△江青在十三日《国内动态清样》有关“风庆轮”事件的报道上作批。并致信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称:该报道“引起我满腔的无产阶级义愤!试问,交通部是不是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部?国务院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但是交通部确有少数崇洋迷(媚)外、买办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专了我们的政。”“这种洋奴思想、爬行哲学,不向它斗争可以吗?”提出:“政治局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个表态,而且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康生先后在江青信上批示,表示“完全同意”江青的意见,要求抓住“风庆轮”的问题,”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对交通部进行彻底检查整顿”。邓小平圈阅了该信,周恩来批了“已闻”二字。
△先后同汪东兴、叶剑英谈话。
【1974年10月17日】
△江青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继续借“风庆轮”事件发难,有预谋地围攻邓小平,影射周恩来。邓小平同江青一伙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晚,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密谋策划,决定派王洪文去长沙,向毛泽东告邓小平和周恩来的“状”。
●风庆轮是一艘国产万吨级远洋货轮,这一年出航罗马尼亚,国庆前夕退回上海港。江青等利用此事指责国务院,说国产万吨级轮船早就该远航,就因为修正主义路线造成的阻力,致使万吨级轮船没有及早远航。同时,交通部所报在风庆轮上工作的两名干部,拒绝将交通部作为“崇洋媚外”、“卖国主义”加以批判,并对“四人帮”及其在上海的亲信表示不满。船到上海后,王洪文下令把交通部派往风庆轮任领导工作的一名干部扣留在上海,进行批斗,并责令交通部严厉处理。
【1974年10月18日】
△王洪文背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周恩来等飞抵长沙,借向毛泽东汇报十七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情况,诬陷邓小平和周恩来。说:为“风庆轮”的事,江青和邓小平在会上发生争吵,吵得很厉害。看来邓还是搞过去“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那一套。又说:邓有那样大的情绪,是与最近酝酿总参谋长人选一事有关。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周总理虽然有重病,但昼夜都忙着找人谈话,经常去总理那里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他们来往这样频繁,是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有关。王洪文还向毛泽东吹捧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毛泽东听后,当即批评王洪文:有意见当面谈,这么摘不好,要跟小平同志搞好团结。并要王回京后多找周恩来、叶剑英谈谈,不要同江青搞在一起,提醒王要注意江青。
●庐山会议,指一九七○年庐山会议。
【1974年10月19日】
△先后同华国锋、纪登奎、李先念和邓小平谈话,了解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情况及有关“风庆轮”问题。
△会见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和夫人。
△江青等将王洪文派往长沙后,继续策划诬告周恩来、邓小平的活动。当得知王海容、唐闻生将随邓小平陪丹麦首相去长沙见毛泽东后。两次召见王、唐二人,要她们向毛泽东反映国务院“崇洋媚外”的问题,并攻击邓小平十七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是又一次“二月逆流”。
△与王海容、唐闻生谈话,指出:”风庆轮”事件并不像江青他们所说的那样,而是他们预先计划好了要整小平同志,一、平同志已经忍耐很久了。同时表示,还要继续做些工作,慢慢解决问题。
【1974年10月20日】
△在长沙的毛泽东听取王海容、唐闻生的反映后,对江青等人的做法表示不满。指出:”风庆轮”的问题本来是一件小事,且李先念已在解决,但江青还这么闹。他让王、唐回京后向周恩来、王洪文转达他的意见: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由总理和王洪文主持,同各方面商量办理,毛泽东还要王、唐转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不要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谈话中,毛泽东赞扬了邓小平,并再次建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与王洪文谈话。
【1974年10月22日】
△听取王海容、唐闻生转告前日毛泽东谈话内容,并作了记录。
【1974年10月23日】
△先后与王洪文、王海容、唐闻生、邓小平、江青谈话。
【1974年10月25日】
△同叶剑英长谈。
【1974年10月27日】
△会见越南副总理黎清毅、外贸部副部长李班、国防部副部长陈参中将。
△同李先念长谈。次日和王洪文谈话。
【1974年10月29日】
△对国家文物局关于北京图书馆扩建设计方案的报告批示:”这个地方小,不能一劳永逸。不如在城外找个地方解决,一劳永逸。”
●这个地方,指北京图书馆原址,因房少书多,致使部分珍贵图书损坏,周恩来派人调查后,决定再建新馆。
△所关注和具体指导的中国民航“北京一卡拉奇一巴黎。国际航线通航。
【1974年10月31日】
△在外交部一则简报上批示,建议。对华侨政策要提两句话:长住在国外或生在国外者,希望入所在国籍,不要双重国籍;已回国的侨民入学或工作者,应给予教育和帮助,不许歧视。”
【1974年10月】
△周恩来医疗组就周恩来施行第二次手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写报告给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汪东兴,提出:“恩来同志第二次手术后,于八月十六日开始会客,十月六日以后会客次数增多,最多时一天会客五次。谈话时间有时也较长,最长一次超过两个半小时。与此同时,批阅的文件也增多。连续会客、谈话及批阅文件后,影响白天休息及夜间睡眠。最近几天显得疲劳,恩来同志自己也感到精力不足。建议最近期间减少送阅文件及会客次数。并缩短谈话时间。”
●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汪东兴,这四人为中央政治局内负责周恩来医疗工作的成员。
△关心天津市爱国人士举行的思想改造经验交流会,阅看会上的发言稿。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11月
【1974年11月1日-3日】
△先后分三批约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叶剑英、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李先念、纪登奎、邓小平,华国锋、吴禧、陈锡联、陈永贵、倪志福,吴桂贤等开会,解决“风庆轮”事件的问题。其间,还另约王海容、唐闻生谈话。
【1974年11月5日】
△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兼外长埃里克•尤斯塔斯•威廉斯博士。
△同李先念谈话。
【1974年11月6日】
△致倍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各项准备工作及进展情况,提出:“代表名单,宪法草案和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均可在十一月搞出”;“人事名单估计十一月下旬可搞出几个比较满意人选”。表示:“我积极支持主席提议的小平为第一副总理。还兼总参谋长。”关于病情,说:“我的身体情况比七月十七日见主席时好多了,只是弱了些,如果十二月能开人大,定能吃得消”,“即使照膀胱镜下烧不成,我还受得起再开刀,务请主席放心”。”我最希望主席健康日好,这一过渡时期,只有主席健在,才能领导好。”当日,毛泽东看信后批:”同意。”
△与王海容、唐闻生谈话,托她们向在长沙的毛泽东汇报病情及其他问题。
【1974年11月7日】
△同陪外宾赴长沙见毛泽东后回京的李先念长谈。
△晚,与由长沙回京的王海容、唐闻生谈话。王、唐转达了毛泽东对江青的批评。次日同李先念、纪登奎谈话。九日,与王洪文谈话。
【1974年11月10日】
△会见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委员会主席萨勒姆•鲁巴伊•阿里。在谈到西亚及印度洋地区形势时说:红海、印度洋、波斯湾不安宁,其根源就是两霸在争夺1但是霸权主义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同准备陪鲁巴伊总统去长沙见毛泽东的邓小平谈话。后又同叶剑英、王洪文、张春桥谈话。
【1974年11月12日】
△邓小平在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十月十七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争论情况,认为政治局内生活不正常,并谈及自己同江青斗争事。毛泽东听后表示赞同邓小平的意见和做法,指出:“她(指江青)强加于人哪,我也是不高兴的。”毛泽东勉励邓小平继续努力,放手工作。
△毛泽东在江青一封来信上批示:“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人贵有自知之明。”
△做检查治疗。
【1974年11月18日】
△先后与叶剑英、邓小平和许世友谈话。
【1974年11月20日】
△毛泽东在江青的一封名为“检讨”,实则伸手要官的来信上批示:”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之后,江青又托人向毛泽东提出要王洪文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排在朱德,董必武之后。毛泽东即指出:”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并让人转告周恩来:朱德、董必武之后要安排宋庆龄,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为国务院副总理。其他由周恩来主持安排。
●江青在信中提出;“自九大以后,我基本上是帮人,没有分配我什么工作,目前更甚。”
【1974年11月22日】
△先后同李先念、纪登奎、邓小平、江青谈话。次日同叶剑英长谈。
【1974年11月24日】
△会见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剥首相府特别顾问英•萨利率领的柬民族统一阵线、王国民族团结政府经济和财政代表团成员。
【1974年11月25日】
△会见基辛格博士及其夫人和子女。对他们前来看望表示欢迎和感谢。在介绍自己的病情后说,这次由邓小平副总理和乔冠华外长代表中国政府跟你们谈判,就给我一十休息的机会。谈话中,向基辛格询问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病情。请基辛格回去后向尼克松转达中国领导人的问候。
△本日和十二月三日,同邓小平谈话。
【1974年11月26、27日】
△同李先念、纪登奎以及王海容、唐闻生谈话。
【1974年11月29日】
△本日和十二月四日,与王洪文长谈。
【1974年11月30日】
△做治疗。
【1974年11月】
△对公安部一报告批示:森林起火是每年的大事。望在规划中也考虑到打火、防火工具和其他措施。
中央文献版《周恩来年谱》1974年12月
【1974年12月5日】
△会见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黎德寿和越劳动党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春水。
△会见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和夫人及由池田所率日创价学会第二次访华团全体团员。
△致信王冶秋:“日本版画已欣赏多次,今晚得到池田大作送我另一幅面,现将你得到的赠品送回。”
●赠品,即一九七三年王冶秋访日时,日本考古界元老原田寝人所赠版画《富士山》。本年十二月初,王冶秋将此版画送住院的周恩来欣赏。
△与纪登奎谈话。
【1974年12月7日】
△会见阿富汗总统特使穆罕默德•纳伊姆和随同来访的阿外交部副部长赛义德•阿卜杜拉。
△同李先念、乔冠华谈话。
【1974年12月9日】
△与王洪文、纪登奎谈话。十一日,再与王、纪二人长谈。
【1974年12月12日】
△在公安部所编一则反映当前在押人员思想动态的简报上批示,要求公安部开列全部未赦战犯名单,以便在四届人大后特赦。二十三日,看了所送战犯名录后,指示公安部尽快分类进行准备工作。
△会见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夫人。曼斯菲尔德谈到他从内心里认为,周总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时,说:我是个普通人,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时对一起共事的人容易看到一个侧面,不全面,而别人从大的方面去看,倒容易看到他的长处。例如,你们对尼克松总统的攻击不遗余力,但我们认为。他是改善中美关系的开拓者之一。就中国方面来说。打开中美关系,是毛主席的决策。他很早就读了尼克松一九六八年当选以前写的一篇论文。基辛格博士说了句公道话,他说,打开大门的,在美方来说还是尼克松下的决心。当然,在发展中美关系上,基辛格也是有一功的。
△接见巴基斯坦国防和外交国务部长阿齐兹•艾哈迈德。
△先后与王海容、唐闻生和邓小平、李先念谈话。
【1974年12月14日】
△审阅出席四届人大会议各类代表名额的分配方案后,致信王洪文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提议在现有名单基础上-再增加老干部、外事和体育等方面的名额,并提交政治局审议批准。
△与王洪文、纪登奎谈话。
【1974年12月15日、16日】
△召集会议,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纪登奎等参加,十六日的会增加了邓小平,李先念。
【1974年12月16日】
△会见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和夫人及随行人员。
【1974年12月18日】
△同邓小平谈话。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草稿)。
【1974年12月19日】
△所关心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建获初步成功。
【1974年12月20日】
△审阅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修改的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草稿)后,致信王洪文、邓小平,表示:我基本同意。
△召开有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纪登奎等参加的会议。
【1974年12月21日】
△召开有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江青、姚文元、纪登奎、吴德等参加的部分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会议,讨论四届人大人事安排问题。会上,江青、张春桥等人竭力设法将其亲信安排在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会后,周恩来同李先念、纪登奎交换意见,认为教育部以周荣鑫掌管为宜,文化部、体委可作些让步。根据会议讨论酝酿情况,草拟出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名单的第一、第二方案,并送叶剑英、邓小平及江青、张春桥等阅。
△审阅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名单第一方案,增加陈云、韦国清为副委员长。
【1974年12月22日】
△召开有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纪登奎、华国锋、陈永贵、陈锡联、倪志福、吴桂贤等参加的部分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会议,讨论二十一日所拟两个方案名单。经过协商,又拟出两项名单的第三方案。会后,与王{每容、唐闻生谈话。同日,与王洪文联名将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名单的三个方案送毛泽东参阅。
【1974年12月23日】
△飞赴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各项工作筹备情况。王洪文另机前往。行前,医务人员发现周恩来便中有潜血,需立即进行检查治疗。周恩来对医生说: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叶剑英再三叮嘱随同周恩来前往的医护人员: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现在不能提及此事,要想尽一切办法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周恩来安全回来。飞行途中,周恩来询问了专机机组所在部队的各项工作情况。
△飞抵长沙后,与王洪文一起见毛泽东。
【1974年12月23日-27日】
△毛泽东在长沙听取汇报过程中,同周恩来、王洪文多次谈话。要点是:(一)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毛泽东对王洪文说:“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跛的”。又说:“江青有野心。你们看有没有?我看是有。我在做江青的工作,劝她‘三不要’:一不要乱批东西,二不要出风头,三不要参加组织政府(内阁)。”但又说对江青要一分为二”,责成江青等人作自我批评,要求王洪文在长沙即写出书面检查。(二)高度评价了邓小平。毛泽东强调:”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并重申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建议,提出周、王留长沙期间,由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工作。(三)指出“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在了解了周恩来的病情后。对周恩来说:你身体不好,四届人大之后,你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让小平同志击顶。(四)关于召开四届人大及其人事安排问题。毛泽东说,在开四届人大会议前先召开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周恩来建议补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央副主席时,毛泽东提出以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兼政治局常委,毛泽东还就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各部部长的具体人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并提议由张春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职务。(五)关于国际形势问题。毛泽东表示。当前仍要继续强调备战。并问:如果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要来谈,应如何做?周恩来答:如苏联领导人真想来谈。可作考虑,但我方不主动去请他。毛表示赞同。
【1974年12月26日】
△在长沙同毛泽东单独长谈。毛泽东谈到理论问题时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泽东还提出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毛泽东、周恩来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员的任职安排交换了意见,经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会议上的人事安排方案。毛泽东还表示,他已经知道有关江青、张春桥有严重政治历史问题的情况。
【1974年12月27日】
△晚,飞回北京。下飞机前,看望全体机组人员,对他们完成此次飞行任务表示感谢。
【1974年12月28日】
△就特赦战犯问题嘱咐罗青长。要统战部与公安部配合工作,同时提议应将黄维、孙铭九等释放。
△召开有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等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传达毛泽东在长沙的几次谈话内容事。
△批告王洪文:将毛泽东审定的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两份名单(草案)印发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4年12月29日】
△前往人民大会堂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在长沙的几次谈话内容和关于理论问题等指示。到会政治局成员一致表示拥护毛泽东的意见,并通过周恩来二十五日起草、经毛泽东审阅批准的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两项名单。
△与王海容、唐闻生谈话。
【1974年12月31日】
△与乔冠华、黄镇长谈。
【1974年】
△在病势日趋沉重、身体日见衰弱的情况下,仍时常关心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情况。曾询问贺诚、杨秋玲、刘燕平、陶玉玲等人的情况,对他们的工作安排、业务发展提出具体意见。此外,还对东方歌舞团、“乌兰牧骑”等文艺团体的现状表示关注。
●贺诚,原国家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负责人。本年周恩来曾建议贺出任卫生部部长。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8 09: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周总理,虽然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刻骨铭心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2-22 18:39 , Processed in 0.344088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