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9|回复: 0

[分享]:浅析建筑空间的表情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4 13: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浅析建筑空间的表情意
  当即将跨入21世纪时,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缩小了各学科之间的距离,同样,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也在互相渗透和借鉴,艺术家们不再只用一种形式来表现当今多样化的信息社会。建筑界亦如此,人们已不局限用功能、造型、比例等有限的标准来审视一幢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不少建筑师运用新的设计语言表现此时的心态和建筑在社会中的作用。面对世纪末建筑界纷繁、多元的局面,我们有必要透过其现象,探究一下建筑的本质和规律,这或许对建筑创作有一定的意义。


一、 对空间的再认识


人类对空间的认识其实最早是从原始人对山洞的利用开始的,为了避风遮雨,他们躲进了山洞并居住其中,这样天然的空间就现成地被人类占有。而后他们学会了用草、木和石头来营造一个可以居住的场所,这是建筑的雏形,于是空间就第一次被人工地限定出来,从此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自然空间到人工空间,不仅意味着建筑的产生,也意味着空间对人类有了意义。因此可以说,空间是建筑存在的前提,建筑正是人们对空间的需求而产生的。同时空间的变革也促进了建筑的发展,从希腊开放的柱廊式神庙到中世纪哥特式的超尺度竖向空间到古典主义严谨,单纯的封闭空间,人类一次次使自己所居住的场所变得意味深长,它不断从单一的物质功能走向物质精神的统一体。因此建筑艺术是空间的艺术,“空间——空的部分——应当是建筑的主角。”[1]


那么空间究意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着呢?首先它不是一种物质形式,它是一种被限定的三维环境,是一个内空体,是可被感知的场所。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里在论述“有”和“无”关系时就举了空间的这个例子,指出了它的实质和特征。现在有不少的建筑对此有新的认识,日本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藤井博已教授提出了“空间雕刻”的理论,他认为空间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虚体,是由实体反转而成,为了说明这种虚与实,正与负的相对关系,他把实体切割成为正的框架和剩下的负的带凹槽的格栅,这样正的框架构成了一种空间形态,而带凹槽的实体就成为一种表现空间痕迹的符号,然后把刻有意味的凹槽的实体反转后与框架所形成的空间就成为一种被雕刻的空间。这种手法同样也被用于墙体和多层空间。故在他们作品中,空间和墙体经常被分层,分割和切片,并重新分布,而空间正是这种分散和重组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意味的表现力丰富的空间,同时它用黑、白、灰三色来表示这种残缺与完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并用一种尺寸的网格室内外的墙体、地坪、门窗和家俱统一起来,构成了一种优雅、精致、耐人寻味的,体现东方美学精神的空间形式。


空间的另一个特性是由于时间的加入而具有四维性。我们欣赏一幅画,因它是二度的,平面的,故只能从一个角度去欣赏,而雕塑(主要是圆雕)则是三度空间,人们可围绕空间去欣赏,可以看出它的体积和层次,一般来说在同一时刻不可看到它的全貌。但建筑却不同,人们通常所见的建筑立面其实只是包容空间的一层外膜而已,它的精髓在于内部空间的变化和组合,人们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感悟到它的意境和魅力,因此时间这个因素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李泽厚在谈论中国建筑时说:“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在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实际上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人们在空间在不断转换及与自然的不断接触和碰撞中渐渐感悟到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四维的多层次的空间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被大量采用。最简单也是最明显的例子是书房或客厅中天井的运用。从物质功能上看,天井具有通风、采光的效能,但从精神意义上讲,天井更是主人情感投入的场所,其中种植的修竹、芭蕉、梅兰竹菊等也演变成个人品质的象征,并作为墙上有生命的画卷而具感情色彩,同时,由于墙面上不断出现虚与实的交融,明与暗的交替,而使内外两个场景互相渗透,这样就使有限的空间因分隔成不同层次而获得了丰富的内涵,这种代表不同情绪的多层流动空间叠加后而得到的复合表情所营造的意境,是决非单一三维空间所能达到的。


空间随着时间进程而呈现不同的美,在西方最早是在以巴洛克时期已初见端倪,但建筑仍脱离不了古典封闭的束缚,直到本世纪初,现代技术解放了古典空间,它才摆脱厚重的界限和繁杂的装饰,成为飘逸、轻盈的现代流动空间,人们能自由地漫游在各组空间里,而对空间的感觉除了长、宽、高之外,又增加了可变的时间因素。密斯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是它登封造极的典型。人们的眼光开始欣赏建筑外观的雕塑转而进入内部去体会空间的魅力。但密斯的流动空间只是平面的,他的高层建筑,如著名的西格拉姆大厦等,虽然在同一层面上可以自由分割,但上下层空间缺乏联系,空间仍被束缚在每一层面上,并未在整幢楼内自由流动。


进入80、90年代后,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建筑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空间的想象和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平面流动空间,四维的立体动态空间使建筑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其不定性和多义性,使时间在空间的构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类空间形式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在不少建筑师的实施方案中频频亮相,如斯蒂文·霍尔的美国国家纪念图书馆,荷兰OMA集团兰姆·库哈斯的巴黎约瑟大学图书馆和横滨港国际客运码头候船厅中标方案等,它们不仅成为新的潮流,而且已被社会所逐渐认可。这种四维动态空间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平面与垂直、人工与自然的界限,使空间在二个度向上立体流动。坡道和倾斜的楼板正取代楼梯成为上下层的联系,人们可以不受约束地、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中间的过渡已不再是人工的延续,这种迷乱和充满诱惑的空间形态真实反映了信息时代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科学的关系。而建筑的立面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因为空间张力所形成的外壳已是建筑的造型,无须去刻意加工。由此可见,建筑的发展方向必是空间的革命以及相伴随的技术的革新,而形式上的变化只是空间革命的副产品而已。因此空间是建筑艺术创作的重点,“已是建筑形式上和精神上的灵魂,那么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二、创造有表情的空间


建筑艺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同其它的艺术类型一样都涉及到一个审美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艺术?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古典美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情显现”,是“心灵的东西从感性的东西中显现出来”,并使“两者融合成一体”。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也曾“大胆”地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些无疑说明了一件艺术品,无论它的表现形式如何,内在情感的表现是最重要的因素。作品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作者应深入到深层结构去探索人类共有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本源,才能使主体和客体(作者和观者)由于情感的趋向而引起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呜。


如传统的中国画,它不追求对事物的客观摹写,而强调对自然意境的表达和人物心境的抒发。“气韵生动’’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超越画家的技巧和画面的内容,去表现内在的激情和意境,从而使人与自然同构,使观赏上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又如音乐,它是一种用节奏和旋律来传递人类情感的抽象艺术,“音乐能够通过自己动态结构的特长,来表现生命经验的形式,……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我们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不仅听到旋律优美的《欢乐颂》,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生活斗争的痛苦和走向胜利的欢乐。而在柴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的音乐里,那种伤感,忧郁的情绪不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命运苍凉的感叹吗?它使我们生命中潜在的悲剧意识达到最强烈的共鸣。


建筑亦如此,它之所以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是因为二者在美学上有看共同点,都是抽象的感性艺术。建筑虽属于造型艺术,但它与绘画、雕塑不同,它没有也不必用直观的方法(建筑造型)来对自然和世界进行表象的描述,一个真正的建筑不仅是住人的机器,更是情感的容器,情感是一种载体,是联系艺术品与欣赏者的纽带,是产生共鸣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表现情感并能感染观者的建筑才是真正的艺术。正因为它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带着情感信息的空间应是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中情感的信息是通过空间的表情来传递给观者的。它是空间所特有的语言,它积淀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浓厚的创作激情,并随参观者空间的体验的时间进程而不断积累,使其自身的想象活动不断扩展和深化,以致达到情感上的沟通和认同,这是以空间和时间为媒介的不谋而合的感动,是一次审美感觉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共鸣。而作为艺术家的建筑师们用空间所营造的氛围,不是来自表层的符号或浅显的沟件,而是发自深层的文化涵构。创作的灵感和空间的表情信息,最终使人类(观者)和(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建筑才能摆脱功能的束缚而由一种物质形态升华为一种精神境界。


但是我们周围充斥看的许多房屋,却不能称之为建筑艺术,“它们单-、重复的形象和呆板,雷同的空间体现不出住居的温馨,医院的亲切,超市的繁杂和办公楼的高效等作为


建筑所应具有的性格,使用者在这些空间中的感受是苍白和茫然的,人们在匆匆一瞥后一无所得,谈不上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印象。而作为艺术品的建筑,它却能使观者敏锐地感知其形象特点和领悟的空间的表情,而这种感觉往往是瞬时性的,人们在一刹那间触动了艺术的触觉,从而使建筑超越了物质媒介的其它属性,把它的精神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了观者,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艺术,这祥的空间是最高境界的空间。


例如,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他在神户六甲教堂(风之教会)设计中运用一系列的不同层次和个同尺度(人和神的关系)的空间组合,材质对比以及光影处理把一幢建于山顶的现代教堂的宗教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他首先在人口处用长长的圆拱形磨砂玻璃走廊作为从凡间走向天国的通路,人们就从这个半透明、半封闭的天桥中从现实世界逐渐过渡到神秘的未知世界,进入教堂后阴冷的以清水混凝土饰面的大厅中,不时从顶棚大窗和墙壁缝隙射进不断变化荐角度的阳光,使教堂的四壁似乎被一种未知力托举着处于悬浮状态,巨大的倒十字形窗框的落地大窗掩映着绿地中耸立的墓碑似的钟塔。这些独到的空间设计手法把朝圣者在礼拜过程中对神的虚幻与真实,冷漠与亲切,遥远可及的矛盾心理准确地表现出来,并且教堂各部分的窗设计都能与朝圣者的各时段表情完全对位,体现了一个建筑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建筑技术的娴熟运用。


另一个例子是在与我国国情相似的印度,孟兴建筑师柯里亚最近设计的齐浦尔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从外观看很不起眼,是用当地材料红砂岩砌成的方形二层建筑!但它的平面形似曼陀罗,分成九块,九个院落分别命名以凯图星、水星。月亮。沙尼星、太阳、火垦、拉胡星、人星相金星,它们根据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空间。太阳院是一个红颜色无顶的广场,阳光是院子的主人;月亮厅是奶白色的曲折、神秘的咖啡室;火星厅里有一个顶上带孔的火红色的穹形空间;而拉胡星院里则用不同圆心的弧墙围合了一个有动感和紧张的展示武器的场所。每个参观者进入这些院落里,即使不知其名也能感受到建筑师所要表达的意境,这些用建筑语言讲述的故事,使空间充满人性和表情,这时人与建筑因共同语音而融于一体,我想这正是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


建筑的情感化和空间性质表情化是创造一个有灵魂,有个性的建筑的重要条件,它不仅需要建筑师全身心的投入和在文化、社会上有深刻的理解,还需娴熟的技巧和对建筑语言独到的运用。我们期待中国出现更多具有魅力,体现民族文化的现代个性的新建筑。








参考文献


[1]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8年 19页


[2]英《ARCHITECTURAL DESIGN》1989年, 1/2 70页


[3]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术出版社1994年6、67页


[4]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l9页


[5]、[6]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42页
*-*5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19 16:26 , Processed in 0.18179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