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6|回复: 0

[转贴]: 《新周刊》城市显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2 2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何树青

  有一个词,它无视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领地疯长,它在各种人群的不同嗜好里共同蔓
延,它是大众情人以致人们现在说话时不提它如同女人没化妆就出门——它是“城市”。


  人人都在说“城市”——不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不是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而是“城市”。

  现在,你不知道谁不是城市专家——市长,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写小说的
人,建筑师,摄影师,画家,行为艺术家,职场白领,“空中飞人”,博客们。就算是最
隐姓埋名的人,也能在网上成立城市论坛自任版主。

  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和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合并成了“厦门城市大学”,浙江
大学在杭州专门成立了名叫“城市学院”的分属学院,上海的大学开了名叫“上海学”的
课程,《天津青年报》改名《城市快报》,广州的画报自从“城市”进入刊名后开始脱胎
换骨——“城市”在点石成金,令土化洋。

  城市已成一门显学,政府的政策和雄心、民间的智慧与热爱都围绕着它旋转;在这门
学科里,所有乐当学生的人也乐当老师,所有乐当研究者的人也乐当传播者。

  城市本位:迎接城市全面竞争的时代

  当几乎所有中国城市都在提出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的时
候,你能感受到城市竞争的硝烟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也许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
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人居与创业誓难两全;如果存在的话,那不是城市,而是人
间的伊甸园。

  但城市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着实被强调了出来,人们不停地在说21世纪是城市世
纪,说城市化的必然趋势,说各种不同评估体系产生出来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如果一个
市长拿不出一组体面的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额、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数据,他将如坐针毡大汗淋漓。

  他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对城市未来想象中的数字和对城市美好前
程的承诺。稍有雄心的城市如今都设立了“城市顾问”一职,作为本城迎接城市全面竞争
的时代的军师;稍有开放姿态的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国际友好城市”,作为可资发展借鉴
的平台;企业家、经济学家、建筑大师和策划家总是被各个城市请来请去,为城市经济和
城市景观形态的定位出方略。

  中国中部城市在今天非常具有典型性——尤其是武汉、南昌、长沙和它们所在省份的
小城市。“中部沦陷”的危机感缘于近年来仅处于东部发达和西部开发夹缝中的中国中部
产生了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再也没有比城市老化、产业不振、名企不来、发展落差加剧更
令民心沮丧了。万科人王永飚刚到武汉分公司不久,就发现那是一座失落的和期待复兴的
城市,武汉人习惯拿自己同上海比,结果越比越失落,网上不乏以“武汉之死”、“武汉
在落魄中挣扎”、“武汉,你曾被抛弃”为题的文章,现在没有人提“东方芝加哥”了。
痛定之下,武汉亦在反思定位及应对策略。长沙原是一个规模有限的城市,在提出经营城
市的思想之后,抱定“城建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新创办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实行城建投
资多元化,一笔勾销了几十年来城市道路欠账,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赶超西安、武汉的目
标。南昌在2001年提出了2010年“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的目标,志在5年内超
过长沙、10年超过武汉,最终成为中部地区城市的中心!口号是大,但也的确有城市硬件
投资和招商引资增幅居中部城市首位的事实,并首次出现人才入大于出的现象。而湖北、
湖南、江西的其他城市则应省会之变而群起,更大张旗鼓地造城和引资,并渴望着打造城
市品牌。

  事实上,中国目前最精彩的城市竞争不是看东部城市的更上一层楼,而是看中部城市
的绝地反击和城市尊严的觉醒。中部随随便便提一个都可能是千年古城,有传统的城市个
性、城市格局和一贯的城市尊严,醒得早起得迟,如今在城市如此被强化的时代后起直追
,其观念冲击和变脸速度可谓汹涌澎湃。

  套用一句俗话:如果自己的城市没有个性魅力或没有响当当的城市品牌,都不好意思
跟人打招呼。2004年1月,北京市政府都开始强化重塑“北京制造”,发展首都特色都市型
工业,打北京牌而不是首都牌。

  城市FANS:汹涌蓬勃的网络城市论坛

  对市长来说,城市是责任、是充满建设性和挑战性的未知数;对城市FANS们来说,城
市则是他们的热爱、玩具和经久不息的话题。

  我放弃了统计网络城市论坛数量的努力,当我看到一些县的网站也设了它的时候——
也许,对每个居住地的热爱与愤怒,都足以在对应的城市论坛里宣泄。

  网络城市论坛里有什么?有对市政府新动作的及时讨论,有城市建议,有历数城市优
点和城市魅力的黄婆自道,有不停跟帖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城市口水战,有对城市发展前
途的“匹夫不敢忘忧城”的反思,有对成功城市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针对本城提出问题
的热心解释和帮忙。在网络城市论坛里,我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专家——FANS级别,
当然也有真正的专家在此潜水吸取营养。

  以此,与现实层面的城市相对应的是,“论坛城市”是一种更为浩大的城市景观。这
里的城市精神是民主,城市气质是热爱。

  大洋论坛里的“粤语群落”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论坛。这是一个有广州血统的话语
场,论坛主力是一伙二三十岁的广州人,职业以学生、工薪族、公务员为主,他们时而不
时地通过使用广州话的书面语来制造一种相对的论坛封闭性,以保证话题的绝对广州主场
。但他们有一小半时候谈的是香港、深圳、上海和长三角,因为香港也是粤语城市,因为
深圳与广州在民间眼里就是一个双城记版本,因为上海在他们眼里是广州的劲敌,因为长
三角是珠三角的“对手”。大多数时候,他们大谈特谈他们热爱的广州,话题巨细无遗,
从长达万言的论广州发展基因,到“北京路好听还是永汉路好听?”这样没有结果的发问
。当广州的报纸登出广州在国内外城市评选中获奖或名列前茅的新闻时,他们志得意满地
加上注语:盛世看广州——重新迈向大佬之路。像广州市的英文译名这个问题,他们是斤
斤计较的,甚至引述历史文献和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文章来反复论证canton比guangzhou更好
。他们用数码相机拍下广州放在这里展示给人看。他们把所能看见的外界几乎所有评论广
州稍微有一点新意的文章都转贴过来。他们偶尔为了捍卫广州的荣誉不惜恶语相加。在某
种意义上,你可以说他们爱广州爱到了“广州沙文主义”的地步。但是,这种体现在网络
论坛上的城市荣誉感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城市自觉意识也营造出一种阅读城市
、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氛围,最终让人发现城市之美、爱上城市。

  大多数网络城市论坛不像“粤语群落”那样明显地为一个城市“争风吃醋”,但它们
的共通点是——都聚集着一群铁杆的城市FANS,嬉笑怒骂皆关城市;论坛的话题重点和人
气值都可作为城市信心指数的重要参考系。

  正是汹涌蓬勃的网络城市论坛推动着城市进一步成为显学。为了回帖,必然要了解城
市;为了发帖,必然要体验城市;为了加“精”,必然要对城市的外延与内涵知道得透彻
。可以说,所有活跃在网络城市论坛上的城市FANS们,都把城市当成了选修课。

  如果一个市民说出的是“我的城市”,这应该是一座城市的福分,也是这座城市有能
力绽放于世的理由。

  城市红人:造城的职业鸡犬升天

  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赖特、柯布西埃、高蒂、诺曼·福斯特、保罗·安德鲁、贝聿铭
、库哈斯、安藤忠雄的时代。

  建筑师成为城市显学的第一受益者。他们所做的,有的是把一座建筑设计得与众不同
,有的是把一座城市规划得气魄和体面。以贝聿铭为例,因为有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位
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成绩,他的设计费可是拿整个建筑全部费用的百分比的
。成都要设计天府广场,请不到贝聿铭于是请他儿子;苏州以家乡的名义邀得他设计苏州
博物馆新馆;天津请不到他全力设计跨海河的大沽桥,也要邀请他进行概念设计,再由本
地设计单位接手具体设计工作。贝聿铭只有一个,更多贝聿铭之下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大牌
城市市政府的座上宾,被邀请参加各种建筑的国际方案招标和城市论坛。

  与设计师可以相提并论的城市红人,还有环境艺术设计师(或称景观规划设计师)、雕
塑家、文物保护专家、会拍城市形象广告片的大牌导演、国际公关人士乃至房地产开发商
。他们走红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能令城市升值,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令
城市赢得体面的名声。这其中,市政府担任着城市这门显学中的学生角色,设计师和规划
专家是名利双收的教授,文物保护专家是严肃的批评家。当然可以有另一种比喻:如果把
城市比作一座学校,市政府担任着城市这所学校中的校方角色,设计师和规划专家是课程
内容设计者,文物保护专家是说话不怎么管用的教导主任。

  城市价值:摄影、文学及艺术的激情主题

  城市的价值有何可言?波德莱尔在巴黎看到了恶之花,威廉·克莱因则说:“纽约是
由五大元素构成的,即空气、土、水、火和美元。但美元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

  而城市予以我们的真正价值,恐怕还在于它是人类经过选择之后不可逆转的最好居所


  在中国,人们庆幸没有失去平遥和丽江,那里总算存留了我们的祖先营造城市的人性
化尺度与格局;但毕竟,我们失去了古老的北京和西安,以及更多不应该失去的城市。在
城市显学的状态下,总是一边是打桩机的声音,一边是推土机的声音,推倒老的建筑。而
眼下,千城一面成了万人共愤的中国城市心结。“苏州为什么在世界文化遗产评选中落选
?就是因为苏州把主要街道都拆了,失去了城市特色。”2003年3月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上,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委员又对中国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状提出批评。

  共愤归共愤,在我看来,当城市成为显学,就注定了千城一面是不可避免的——因为
体现了对城市的价值认同。哪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和建设局官员没有去过其他城市取经?
哪个建筑师不曾官方被暗示过对某种城市某种既定风格的好恶?哪个城市的传媒当时不曾
为本城也有了步行街、也有了大广场、也有了音乐喷泉、也有了摩天建筑之类“千城一面
”的东西而欢呼过?其实千城一面在市长和市民这边的真实心态是:别的城市有的,我也
要有,而且要更大、更高、更长、更宽、更奢华;别的城市没有的,我也想有,不过不知
道那是什么(风格或东西)。千城一面是每个城市提升城市自信心、普及市民城市认知而所
做努力的必然结果,当然这种结果也绝对有急功近利和想象力欠缺的因素在内。

  城市易改,人性难移,即便千城一面,城市个性与市民性格仍未泯灭,带着新旧杂糅
痕迹的城市个性成为了当代摄影、文学及艺术激情演绎的主题。摄影评论家顾铮的《城市
表情——20世纪都市影像》一书中收录了对一位中国都市摄影师的评论,但在现实中,风
格千姿百态的都市摄影狂飙突进,令一向沾沾自喜于画面美观的风光摄影显得空虚无力。
《新周刊》做过一期《城市肖像》,展示了12个城市的12名摄影师的作品,现在登陆了数
码影像时代,每个城市可以说有成千上万个业余摄影师在热情万丈地制造城市肖像,照片
数量之多可用影像垃圾来形容。而文学对城市更是登堂入室,如果说早期城市小说家的情
节呈现的是人与城市的纠缠和痛苦,那么,现在时髦的城市小说已经是表达人与城市的相
看两不厌和互相勾引了。作者们乐于花费笔墨在书中描绘城市的人性一面及消费的细节,
物质与城市地址总是在小说中张扬得不行,有人更声称要城市原生态小说。

  其他艺术门类也不甘落后地加入城市这门显学的和声中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实
验艺术,绘画,音乐……从题材到主题,艺术家们都乐于选取城市或城市生活的片断为主
角。为什么?因为想搭城市的顺风车。当然,城市也确实是当代艺术不可回避的巨大母题


  没有永远的显学,也没有永远的朴学(冷门)——只有城市除外。当城市感被唤醒,人
们再也不会对城市漠视,正如过郊区生活的人对城市患得患失,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16 05:39 , Processed in 0.177493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