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6|回复: 0

[转贴]:悉尼歌剧院本身,应该是艺术的,抑或科学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3 22: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伊拉克战争在澳大利亚同样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反战分子不仅在澳大利亚组织了不少裸体女人在一大片草地上摆成了Peace(和平)这样的字来宣扬和平,还有的甚至把几个大大的红字NO WAR涂到了悉尼歌剧院的最尖端,他们是怎么写上去的呢?莫非歌剧院里有内线?即使有内线也需要有人吊在空中来写,这不一下子就被歌剧院的人发现了吗,这个问题让我觉得特别困惑,而且和怎样刷洗歌剧院的外墙一样,同时成为我一个很大疑问。
  ??清洗外墙相对还简单些,毕竟歌剧院是有清洁人员的,肯定有固定的有效方法来做清洗,这念头,连玻璃的天花板都可以派机器人去清洗,更何况这样的建筑?我看到过一张报纸的头版,上面几个穿着红衣服的人站在歌剧院顶端处写着红色大字NO WAR的上方,大概正在考虑如何清洗呢。
  ??到了悉尼歌剧院的时候我才发现,它的贝壳状建筑还是考虑到了人怎么上到最顶端这个问题的,那就是,在贝壳的突起的棱上设置了很多的台阶,人可以直接踏着台阶上去就可以了,不过我去的时候有绳子拦着,肯定是不会让普通观众踏上阶梯的,只是那些反战分子是怎么上去的呢?看了看也没有几个警卫,也许就是偷着溜上去的吧。
  ??
  ??据我的了解,悉尼歌剧院从招标到设计到完成,期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甚至可能出现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一点问题则这个伟大建筑就会夭折的局面,好在,矗立于悉尼湾畔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上的悉尼歌剧院已经在那里了,而且会继续在那里,这是澳大利亚的幸运,也是观众的幸运吧,天才的构思终于还是获得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悉尼歌剧院的建设严格来说从1956年就开始了,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凯西尔有个担任乐团总指挥的朋友,他建议由政府出资建一座歌剧院,招标的时候全世界都很热情,30个国家送来了220多个个方案,由美国一位建筑师为主的一个评委会进行评选。
  ??这位来迟了的美国人对十个候选方案均不满意,就又从淘汰的方案中再次挑选,丹麦建筑师Jorn Uzon(伍重)的方案最后入选。这位美国评委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而当时这个方案不过还只是一个示意草图,不过由于他的巨大影响,评委会还是最后采纳了这个方案。
  ??当方案付诸实施时却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根据当时的估计,壳顶厚10厘米,底部厚50厘米,但是经过计算,如此巨大的薄壳根本无法在现实中获得实现。Uzon只好求助于英国工程师阿鲁普,就象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之一怀尔斯在遇到苦难的时候求助于他英国的朋友一样,后者对于歌剧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尽管不是最大的作用。
  ??但历时三年,多次的理论计算和试验均告失败,最后不得不放弃单纯的薄壳观念,而代之以预应力Y型、T型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的三角瓣壳体(呵呵,多么拗口的话啊,它是我抄来的,希望这样说不至于让内行的设计师们笑话)。至此,壳体施工才得以进行。但当工程进行到第九年时,歌剧院的始作甬者凯西尔总理粹然去世,自由党上台,想以造价超过了预算的五倍为由拒付拖欠的设计费,而此时工程的主体结构已告完成,实际上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最后,政府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取代了Uzon负责工程的进度,这个伟大的梦想才算得以最终实现。这样,带有近似完美的帆状轮廓线的悉尼歌剧院才在空旷的海湾中得以显现。
  ??这样,整个工程从于1957年的设计,1973年建成,历时17年,耗资5000万英镑。
  ??于是,才造就了几乎全世界人都熟悉的悉尼歌剧院,它最夺目的地方就是外观,巨大的壳片分为三组,耸立在一个南北长186米、东西宽为97米、海拔19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面临大海,整体好象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细看时又似群帆泊港,或如白鹤惊飞。很有象征意义。
  ??现在给出几个从网站上抄来的无趣数字:悉尼歌剧院占地1.8公顷,最高处距海面60米,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包括一个可容纳2700人的音乐厅,一个1550座的歌剧院,和一个420座的小剧场。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厅之外,还有一些录音、酒吧、餐厅、供展览用的艺术画廊、一个电影院和一个图书馆,大小房间共900个,可同时可容6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实际上不仅仅是一座歌剧院,而是一个可以满足多种需要的文化中心。
  ??这些属于内部的一些东西了,我们更在意的还是它的外观。
  ??悉尼歌剧院的薄壳一共可以分成两大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两个主要大厅。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也就是我曾经进入过聆听贝多芬第五的地方。第二组则在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小餐厅上,壳下掉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的贴面砖。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
  ??尽管它的外观如此夺目,但是有人认为内部音响效果并不十分完美,甚至有些音乐家对其内部感到痛苦不堪,认为音效差到极点,后台空间也小得不成样子。据说,歌剧院的内部最初计划采用丹麦人Uzon设计的方案,但有人认为他对音响不够了解,所以最后换了其他的方案。于是,欣赏然Uzon的就认为,如果按照最初的设计,歌剧院的音响效果应该是完美的才对。
  ??根据我见到的剧场里,虽然觉得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乐队的演奏席有点狭小,但是倒是听不出来象有些人说的“咿呀难听”,也许是我的耳朵不太好吧。对内部设计有意见的人还觉得台上演出的演员只要一不小心,就会从尺寸未达标准的舞台上掉下来,这个恐怕就是夸张之词了,至少我看的这场演出并没有觉得乐手们小心翼翼地上下台阶。我还看到了非常危言耸听的言论,拉福(不知道究竟是哪里的“神仙”,呵呵)认为,如果悉尼歌剧院的经营者再不思改进,这座曾号称全球建筑技术尖端的产物,马上就要变成博物馆,更别谈还要在办什么音乐会或剧场演出。
  ??
  ??在悉尼歌剧院的主要入口处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是个有四幅画面组成的铜雕,这是个高1米的碑,其中第一幅图说明了整个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思想,当时设计师们为设计好这个构图,从开始到最后成型一共花去三年时间。
  ??剩下的三幅则用了立体图来介绍了如何从一个球冠上生成悉尼歌剧院的整个建筑样式。第二张就是在球面上挖去了四个三角形以后的形状,是最初粗略的设计思想的几何再现,第三幅则是根据歌剧院的需要从球面上挖出深浅不一的四个三角帆形状后的轮廓,最后第四幅图则是把挖掉的那四个三角帆形状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看上去就很象现在的悉尼歌剧院了,看到这几幅图,我感觉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简直是太神奇了。
  ??我原来从来没有想到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居然有这么深的几何背景,还一直以为就是艺术家从贝壳那里获得了启示,然后凭空地画出现在的实际外观来的呢!
  ??看来大谬不然,这促使我思考起悉尼歌剧院的最重要的东西来,它究竟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
  ??仔细思考之下,我感觉,悉尼歌剧院的天才设计不只是艺术的,更是科学的。从它的几何构图的最初设计思想,到薄壳的应力计算,再到工程的实施和完工,每一步都浸透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奇思妙想,这一点是艺术所无法完成的,只有科学和技术才可能把一个看上去完美的东西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天涯看到的好贴,请大家分享
也向原作者致意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19 20:36 , Processed in 0.175806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