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5059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10-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这原是2003年5月11日贵州三凯高速公路三标段特大山体滑坡事故死亡33人的平溪特大桥工地,中港二航人的努力下大桥已初具雏形
平溪特大桥滑坡综合治理
施工方案
施工负责人:
审 核:
复 核:
编 制:
二○○四年四月
目 录
1 工程概况
2 施工控制原则
3 施工工艺流程
4 主要施工方法
4.1 临时设置及施工便道
4.2 弃土场挡土墙施工
4.3 清方施工
4.4 抗滑桩施工
4.5 预应力锚索施工
4.6 土工格室施工
4.7 排水施工
4.8 滑坡检测
5 质量保证措施
6 安全保证措施
7 环保保证措施
8 资源配置
9 工期安排
1.工程概况
1.1滑坡体位置、范围
平溪特大桥主桥为90+160+9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为2×3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
平溪特大桥滑坡位于三凯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平溪特大桥3#墩和5#台之间,里程桩号为K73+860~K74+000。滑坡于2003年5月11日1点55分发生,持续时间约39分钟,已开挖的3#桥墩内的桩孔全部被掩埋,滑坡前缘的临时简易公路被摧毁。
1.2水文、地质概况
滑坡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66mm,但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8月,最大日降雨量113.60mm。根据《贵州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滑坡区内地形较陡。滑坡区地处平溪河右岸之斜坡地带,斜坡自然坡度20~40°,地形总趋势为南高北低,最高标高743.66m(山顶),最低标高615.87m(平溪河),相对高差达127.79m。拟建平溪特大桥横跨平溪河后从滑坡体上通过,3#、4#桥墩均处于滑坡体上,5#桥台紧靠滑坡后缘。
滑坡区内小型褶曲发育,并发育有6条断层通过,岩层普遍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倾向308°~337°,倾角10~24°,一般为14°。
滑坡区内受构造影响,岩体节理发育,节理间距5~50cm,节理面呈波状或直线状,多呈闭合型。岩体被节理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碎块。
滑坡区内覆盖层主要为碎石土,其次卵石土。平均厚度为7.5米,最大厚度为11.2米,总体呈稍密状;卵石土主要分布于滑坡前缘。
滑坡区内基岩为震旦系下统南沱组第三段(Zanc)含砾砂岩和元古界上板溪群清水江组第三段(Ptbnbq3)变余砂岩夹板岩。
该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贮存于第四覆盖层中,据勘探资料,覆盖层主要为松散碎石土,透水性强,而下伏岩层透水性相对较差,因此,地下水主要富集于岩土层界面(即滑带)一线,据调绘资料,滑坡前缘及简易公路内侧有泉点出露,均属第四系孔隙水,在施工期间,采用三角堰板进行观测,各泉点流量0.1升/秒左右,且在降雨期间和钻孔施工过程中,各泉点流量均有明显增大的现象。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从南向北顺坡径流,多以泉点排泄,最终汇入平溪河。
1.3滑坡特征
滑坡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为碎石土覆盖层和强风化变余砂岩夹板岩滑坡,目前已滑动的滑体厚度最大为12米,滑体总体积约8万立方米。
滑坡地表形态清楚,呈不规则扇形,坡面见醉汉树。在滑坡的轴线方向形成多级平台。滑坡后缘地形较陡,滑壁高3~5m。滑坡后部自然坡度25~35°,分布有大量张拉裂缝,裂缝延伸方向与主滑方向近于垂直,裂缝长短不一,最长约20m。裂缝最宽约4m,可见深度为0.5~2m ,并伴有下错现象,错位达2~3m。滑坡前部膨胀裂缝分布密集,呈扇状展布,其规模大小不等,最大者延伸长度约20m,延伸方向140°,宽约0.5~1.2m,可见深度0.2~0.5m。滑坡前缘地形较缓,坡度5~10°。
滑体:由覆盖层和强风化变余砂岩夹板岩组成,覆盖层岩性主要为碎石土,碎石土由碎石、块石、角砾及少许粉质粘土组成,呈黄色、褐黄色,碎石含量50~70%,粉质粘土仅占5~10%,据钻孔及探井资料,厚0~11m,其次在滑坡中部一带,滑体表层分布褐黄色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角砾,据钻孔资料,厚0~3.90m。受滑坡滑动影响,该层结构松散,易垮塌,透水性强,工程性能极差。滑体厚3.4~11m,平均厚5.4m。
滑带土:位于岩土层接触界面,以碎石、角砾为主,夹少量粉质粘土,呈褐黄、黄色,据探井揭示,土质松软、潮湿,具滑动迹象,与滑体比较,其含水量明显增大,厚0.1m。
滑床:为强~中风化基岩,属元古界板溪群清水江组第三段(Ptbnbq3),其岩性为灰绿色、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板岩夹浅灰色、黄灰色中厚层状变余砂岩。强风化层:节理发育,岩石极破碎,揭露厚度0.7~19.60m;中风化层:节理发育,岩石较破碎。
1.4滑坡成因
滑坡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形较陡,在长期降雨条件下,岩土体发生软化,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
1.5治理方案概述
1.5.1清方
滑坡治理一般需考虑滑坡滑动方向,由于平溪特大桥滑坡滑动方向与平溪特大桥桥轴斜交,为便于施工放样,特设置基准线,基准线与滑坡主滑方向垂直。基准线长220米,起点坐标:X=2971600.933,Y=1850843.353;终点坐标:X=2971608.563,Y=184864.486。基准线为水平线,标高为650.163。
以基准线为起点,在基准线左侧进行清方,清方范围为JZK0+040~JZK0+160段左侧,清方线为台阶形。JZK0+040~JZK0+090,设五级坡面、四级平台;JZK0+090~JZK0+150,设四级坡面、三级平台。
第一级坡面坡比均为1:1.75,高10米;第二级坡面坡比均为1:2,高10米;第三级坡面坡比均为1:2,高13米;第一、二级平台宽均为3米。
JZK0+040~JZK0+090段第四级坡面坡比为1:2,高13米;第五级坡面坡比为1:2。其中JZK0+040~JZK0+080段第三、四级平台宽均为6米;JZK0+080~JZK0+090段第三级平台宽6米、四级平台由6米变为0米。
JZK0+090~JZK0+150段第四级坡面坡比为1:2,其中JZK0+090~JZK0+100段第三级平台宽由6米变为3米,JZK0+100~JZK0+150段第三级平台宽3米。
1.5.2抗滑桩
3#墩后开挖边坡采用11根A型抗滑桩支挡,抗滑桩沿基准线右侧设置,与滑坡主滑方向垂直,截面尺寸为2m×3m,桩长18~24米,间距5.5米。每根桩的上部4米采用变截面,设Ⅰ、Ⅱ型两根锚索。开挖部分的抗滑桩桩间顶宽1米、高4米的桩间墙。抗滑桩桩前为0~13米。平台高出3号承台底面2米,采用顶宽0.5米,高2.8米的挡墙Ⅲ支挡。挡墙Ⅲ前设L形水沟。
4#墩后设置7根B型抗滑桩,2根C型抗滑桩。B型抗滑桩截面尺寸为2.5 m×3.5m抗滑桩,长度为15~30米,桩间净距为3米,其中B2~B6桩上部1.75米采用变截面,设一根Ⅲ型锚索。
C型抗滑桩截面尺寸为2m×2.5m抗滑桩,长度分别为19米和22米,桩间净距为3米,其中C1桩上部1.75米采用变截面,设一根Ⅲ型锚索。
B型抗滑桩、C型抗滑桩桩间采用1.8 m×1.8 m的横梁连接。
5#台口设置6根D型抗滑桩,截面尺寸为2 m×2m,桩长为15米,桩间净距为5米。
抗滑桩上锚索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的规定,由7根钢丝构成φ15.2mm,Ryb=1860MPa,Ey=1.95×105 MPa。每根锚索由6根钢绞线构成。钻孔孔径φ110mm,锚索孔内自孔底一次性压满水泥砂浆,浆体强度≥25 MPa,注浆压力≥0.35 MPa,锚索自由段采用防护油及塑料管隔离,每束锚索设计施加张拉力1000KN,张拉为两次四级张拉,每级间隔时间30分钟,每级拉力为250KN。在施加预应力完毕后,切除外露的多余钢绞线。锚索锁定在钢筋混凝土锚座上,锚索最后锁定施加预应力为设计拉力的110%,稳定时间不少于5分钟。
1.5.3坡面排水系统
在清方平台上设置截水沟Ⅰ,在桥左侧清方边界线外设置截水沟Ⅱ汇集截水沟Ⅰ的水流,截水沟Ⅱ中的水于桥左侧排入已改的平溪河。截水沟Ⅰ采用U形,截水沟Ⅱ采用V形。
弃土场周围外设置截水沟Ⅱ。
1.5.4坡面防护
清方坡面采用土工格室培土防护。土工格室厚15cm,焊点距为25cm×25cm。采用长1.2m的锚钉固定在坡面上。土工格室展开前的坡面须平整。土工格室展开固定后培土15cm,上面种草绿化。
1.5.5弃土场及河道整治
为防止滑坡体继续向平溪河滑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在桥右侧滑坡体前缘设置弃土场,容量为9.5万方,顺河道设置挡墙Ⅰ支挡。挡墙Ⅰ高8米,顶宽4.2米,基础需埋入冲刷线下1米。弃土场坡面撒草籽绿化。
桥左侧滑坡体前缘设置挡墙Ⅱ支挡,挡墙Ⅱ高4米,顶宽2米,基础需埋入地面线下1米。
1.6滑坡治理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
2.施工控制原则
本工程为典型的滑坡治理工程,按如下几点控制施工:削坡、减载、压脚、排水、监测、从上至下清方。
2.1清方时,将上部陡坡挖缓,削头取土,减小上部荷载,将弃土压在下部缓坡脚上,防止上部顺着滑动面向下滑动。
2.2坡面覆盖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工程性能差,清方时,首先在滑坡外缘开挖临时排水系统,阻挡并排除来自滑坡外围的水体。
2.3在滑动面开挖时,需及时设置好纵、横相接的排水系统,防止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和坡面自然降水改变滑坡体内土的结构和强度后继续滑动。
2.4采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表巡视、地表裂缝监测、钻孔测斜等方法,随时掌握滑坡综合治理区内山体稳定情况,确保施工安全,确定滑坡治理效果。
2.5自始至终必须严格遵守从上至下逐级清方的施工原则,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严禁超挖乱挖,掏洞取土,擅自改变施工工况,因而产生安全隐患。
3.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临时便道修筑
弃土场挡墙施工
4#墩以上A区清方 4#、5#墩防护抗滑桩施工
截水沟施工 锚索施工
土工格室施工 4#、5#墩基础施工
4#墩以下B区清方
图3.1 施工工艺流程图
4.主要施工方法
4.1临时设施及施工便道
4.1.1临时设施布置
主要临时设施分为:弃土场挡墙、3#墩A型抗滑桩、挡墙Ⅱ、4#墩B型、C型抗滑桩、5#台D型抗滑桩的施工设施,其中抗滑桩施工临时设施布置需结合平溪特大桥相应墩台主体结构施工进行。(具体位置见图4.1施工平面布置图)
4.1.2施工便道布置
清方用的土石方机械利用滑坡前原施工便道进入施工作业区,清方后该施工作业区内山脚与5#台顶(即路基顶面)之间相对高差为86米,为保证4#墩、5#台、B、C、D型抗滑桩施工及K74+000~K74+427.285主线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时材料的顺利运输,需新增设一条宽4.5米、长约800米的三级施工便道至主线路基,便道极限半径不小于25米,最大纵坡不大于15%,且纵坡为15%路段单节长不大于100米,由于该便道坡陡路长,所以便道的线路顺畅程度和路基质量对该区域内的结构物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依据设计文件及地质资料,覆盖层为松散性碎石土,路基边坡为一般性稳定,因此,便道施工宜尽量傍山而行,避免高挖高填,杜绝因边坡失稳而造成施工安全事故。便道面层通铺一层20cm的中风化碎石层,避免因施工运输而造成路基塌陷。(便道布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4.2挡土墙施工
4.2.1工程概况
滑坡综合治理区内挡墙共7291m3。其中挡墙Ⅰ设置在主线右侧Ⅱ-A弃土场,沿平溪河不止,设计方量为6464m3,挡墙Ⅱ555m3,挡墙Ⅲ设置在3#墩前沿,设计方量为95 m3,桩间墙165 m3,护面墙12 m3。挡墙结构形式均为仰斜式挡墙,基础和墙身均采用7.5#浆砌片石分层错缝搭接砌筑,片石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其厚度不小于15cm,其中一条边不小于30cm,体积不小于0.01m3。墙外侧及墙顶面采用7.5号砂浆勾缝。基础置于风化岩上,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5MPa。挡墙每段长度一般为10~15米,两段间设沉降缝,缝宽为3厘米,缝内塞沥青麻絮,基础及墙身均完全断开。高出地面0.3米以上设置15×15厘米的泄水孔,间距2~3米,呈梅花状。进水孔底部铺设30cm厚的夯实粘土,粘土上设30cm厚的反滤层。
挡墙施工均采用基坑跳槽开挖,分段间隔进行墙体砌筑。
4.2.2挡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2)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图4.2 挡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4.2.3施工方法
(1)挡墙的挖基施工
基础开挖严格按设计及放样的平面尺寸、标高。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整平基底。开挖前挖好临时排水沟,保证施工区内的排水畅通。
基坑开挖土石方严禁弃置于挡墙右侧的平溪河内,以避免河道阻塞和污染。
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底标高、平面位置、几何尺寸检查和地基承载力检验。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若基底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处理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浆砌片石挡墙施工
a.挡土墙施工时,应做好场地排水,施工时土质基坑要防止受水浸泡。
b.当挡土墙基础设置在岩石的横坡上时,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并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2:1,台阶宽度不应小于50cm。沿挡土墙长度方向的地面有纵坡时,应沿纵向做成台阶。
c.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顺直,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挂线,以保证砌体各部分尺寸符合图纸要求。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基岩,应先将其表面加以清洗、湿润、座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
d.砌体应分层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敲击石块。
e.砌体应砌成直线,每层应大致找平,底层或基层应用较大精选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都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
f.挡土墙沉降缝、伸缩缝、防水层、泄水孔,应符合图纸规定或按工程师的指示设置。
g.片石砌筑:浆砌用片石厚度不小于15厘米,其中一条边不小于30cm,单块体积不小于0.01m3,强度不小于25Mpa,片石无风化、表面无裂纹、污物。要保证厚度和坡度,座浆砌筑,砂浆饱满无空洞;砌体表面采用面积较大、表面平整的片石砌筑,应成行铺砌,并砌成大致水平层次。镶面石应按一丁一顺或一丁二顺砌筑。任何层次石块应与邻层石块搭接至少80mm。砂浆砌筑缝宽应不大于30mm。片石应相互咬合,缝宽小于4厘米,严禁出现通缝;每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3厘米,沉降缝要整齐垂直,缝中填塞沥青麻絮;在曲线上片石砌筑要圆顺,片石在砌筑前要浇水湿润及清除污物;浆砌边坡上表面砂浆抹面压光,抹面厚度为2cm;严禁在已施工完成的部分破碎大石块;砂浆采用机械拌合,配合比严格按照实验室给定配合比执行,拌和时间3-5分钟,砂浆要随拌随用,严禁放置超过两个小时,砂浆用铁板与地面隔离;砂浆中所用砂采用中砂或粗砂,砂中含泥量不超过5%,水泥采用业主指定厂家和标号的水泥。
h.勾缝:砌体勾缝勾凹缝,缝宽1cm,缝深0.5cm,镶嵌深度2cm。
i.材料检验:所用石料、砂、水泥需经实验室抽样检查合格方可使用,按实验室要求每一工班制作一组砂浆试件,并呈送实验室。
j.养生:对已完成的砌体,要定期养生,每2个小时洒水一次,炎热天气适当增加养生次数,养生时间七天以上。
(3)挡墙的回填施工
a.基础或墙身完成后,且当砼或圬工强度满足回填要求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方可进行基坑(或台背)回填。
b.回填前清除基坑内淤泥和不适用的材料,并做好排水工作。回填材料采用砂性土或透水性材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3mm,每层松铺厚度不超15cm,用18T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度不低于95%。
c.压实时对于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使用小型机具或人工夯实,回填的全过程保证结构物完好无损。
(4)质量检验要求
a.地基与基础必须满足图纸的要求。
b.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座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无空洞。
c.需待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逐层填筑,逐层压实。不允许向着墙背斜坡填筑,压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冲击影响。墙后地面横支陡于1:3时,应作基底处理,然后再回填。
d.沉降缝、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
e.挡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4.1。
表4.1 浆砌砌体和混凝土挡土墙检查项目
项次 检 验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结果 检验方法和频率
1 砂浆或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J071-98附录F或D检查
2 平 面 位置(mm) 浆砌挡土墙 50 每20米用经纬仪检查3点
3 顶 面
高 程
(mm) 高速、一级公路 浆 砌
挡土墙 ±20 每20米用水准仪检查1点
4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图纸规定 每20米用尺量两个断面
5 底面高程(mm) ±50 每20米用水准仪检查1点
6 表面平整度(mm) 片 石 30 每20米用2m直尺检查3处
4.3清方施工
4.3.1工程概况
清方范围为JZK0+040~JZK0+160段左侧,清方线为台阶形,挖土方为59052m3;挖石方为25308 m3,其中JZK0+040~JZK0+090,设五级坡面、四级平台;JZK0+090~JZK0+150,设四级坡面、三级平台。
第一级坡面坡比均为1:1.75,高10米;第二级坡面坡比均为1:2,高10米;第三级坡面坡比均为1:2,高13米;第一、二级平台宽均为3米。
JZK0+040~JZK0+090段第四级坡面坡比为1:2,高13米;第五级坡面坡比为1:2。其中JZK0+040~JZK0+080段第三、四级平台宽均为6米;JZK0+080~JZK0+090段第三级平台宽6米、四级平台由6米变为0米。
JZK0+090~JZK0+150段第四级坡面坡比为1:2,其中JZK0+090~JZK0+100段第三级平台宽由6米变为3米,JZK0+100~JZK0+150段第三级平台宽3米。
施工时以平溪特大桥4#墩桩顶高程点为分隔点将滑坡综合治理区域划分为A、B两区,4#墩以上为A区,4#墩以下为B区。
4.3.2施工工艺流程
(1)土方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施工为主,横向分层,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出的土方用自卸汽车经施工便道运至Ⅱ-C或Ⅱ-A弃土场,其中A区土方必须运至Ⅱ-C弃土场进行弃方。开挖完的位置及时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整刷边坡。工艺流程见图4.3。
图4.3 土方施工工艺流程图
(2)石方施工工艺流程
软石开挖方法及工艺同土方开挖方法及工艺。次坚石、坚石采用石方爆破开挖。根据设计文件及地址勘察资料,清方区域内石方施工均采用光面爆破或浅孔爆破,禁止采用深孔爆破。
石方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4。
图4.4 石方施工工艺流程图
(3)石方施工方法
a.布孔: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开挖轮廓线和各炮孔孔位,并予以编号,查木牌逐孔写明孔深、孔径、倾斜角方向及大小。
b.钻孔:钻孔是爆破质量好坏的重要一环,严格按爆破设计的位置、方向、角度进行钻孔,先慢后快。钻孔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严防卡钻、欠钻、漏钻和错钻。装药前必须检查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石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如发现孔位和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进行补孔或透孔。严禁少打眼,多装药。
清除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钻孔结束后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
c.装药:严格按指定的炸药品种、规格及数量进行装药。
d.炮孔堵塞:炮孔堵塞长度大于最小抵抗线,堵塞材料采用2/3砂和1/3粘土堵塞。
e.爆破网路敷设:网路敷设前检验起爆器材的质量、数量、段别并编号、分类,严格按设计敷设网路敷设,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起爆方法的规定,网路经检查确认完好,起爆点设在安全地带。
f.起爆:网路检测无误,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在规定时间,指挥员即可命令起爆。起爆采用非电起爆。
g.安全检查爆破完成,间隔规定时间后,安全检查无误,即可开通线路,放行车辆。
(4)边坡处理
边坡的平整和稳定是石方开挖的关键问题,必须充分重视。土层、软石层采用机械刷坡,人工配合。坚石采用光面爆破,炮眼保留率根据岩石硬度保留70~80%。两孔之间岩面平整,孔壁不应有明显爆破裂隙,两孔间台阶差不大于150mm。
开挖注意事项:
a.施工前仔细检查自然状态下山体性质,分析施工期间的边坡稳定性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
b.加强测量控制,边坡随开挖随成型,保持边坡平顺,土方平整度小于±80mm,石方平整度小于±150mm,做到分级开挖分级防护。
c.人工开挖、修边坡时,人的间隔要>3 m,并互相照应专人指挥,以防碰撞伤人。
d.雨季施工要做好临时排水工作,永久性排水系统随土方开挖情况分级形成。
4.3.3施工方法
(1)4#墩以上A区清方
清方前,先对K74+000~K74+427..285主线路基进行纵向拉槽施工,形成施工便道至本合同段终点右侧Ⅱ-C弃土场,A区清方通过主线便道运至Ⅱ-C弃土场,在弃土场前的平溪河临时设置两排φ1000mm的钢筋砼圆管涵,形成临时排水条件,以防因弃方而阻塞河道,淹没上游农田,污染河流。
(2)4#墩以下B区清方
B区清方采用反铲开挖,推土机或装载机转运至Ⅱ-A弃土场,在弃方过程中,为了确保该弃土场的设计容量,弃方需分层堆放,每层松铺厚度≤50cm,并用18t压路机反复碾压至平整密实,弃方挡墙墙背回填同台背回填施工,兹不赘述。
(3)注意事项
a.不管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清方都必须自上而下逐级开挖,严禁超挖乱挖,掏洞取土,乱堆乱倒,A区清方必须运至Ⅱ-C弃土场。
b.防护、排水工程根据清方进度逐级形成坡面防护和排水。
c.石方边坡施工严禁采用深孔爆破和台炮,一般采用光面爆破,局部采用浅孔爆破,所有形式的爆破均应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d.清方时有泉眼的地方需设置临时排水系统,且必须全过程监测泉眼的孔径及水流的变化情况,并及时上报。
4.4抗滑桩施工
4.4.1工程概况
滑坡综合治理区共有26根抗滑桩,C25为3207m3,钢筋364t,其中3#墩后开挖边坡采用11根A型抗滑桩支挡,抗滑桩沿基准线右侧设置,与滑坡主滑方向垂直,截面尺寸为2m×3m,桩长18~24米,间距5.5米。每根桩的上部4米采用变截面,设ⅠⅡ型两根锚索。开挖部分的抗滑桩桩间顶宽1米、高4米的桩间墙。抗滑桩桩前为0~13米。平台高出3号承台底面2米,采用顶宽0.5米,高2.8米的挡墙Ⅲ支挡。挡墙Ⅲ前设L形水沟。
4#墩后设置7根B型抗滑桩,2根C型抗滑桩。B型抗滑桩截面尺寸为2.5 m×3.5m抗滑桩,长度为15~30米,桩间净距为3米,其中B2~B6桩上部1.75米采用变截面,设一根Ⅲ型锚索。
C型抗滑桩截面尺寸为2m×2.5m抗滑桩,长度分别为19米和22米,桩间净距为3米,其中C1桩上部1.75米采用变截面,设一根Ⅲ型锚索。
B型抗滑桩、C型抗滑桩桩间采用1.8 m×1.8 m的横梁连接。
5#墩台口设置6根D型抗滑桩,截面尺寸为2 m×2m,桩长为15米,桩间净距为5米。
4.4.2工艺流程(见图4.5)
图4.5 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4.3施工方法
抗滑桩必须在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前完成,另为保证施工安全,相邻抗滑桩不得同时施工。
(1)测量放样
根据控制点采用索佳SZT2000全站仪极坐标法直接测放每个桩位中心点及边角点。
(2)布孔施工
开挖前在孔口上方采用φ48δ3.5钢管搭设雨棚支架,支架上覆盖彩条布避雨,保证全天候作业,且下雨时孔口无雨水下流冲刷孔壁,并在孔口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积水和雨水流进孔内。
(3)井圈施工
桩位处覆盖层主要为碎石土,采用人工开挖后,施工井圈高出地面线30cm,井圈顶通过测量准确设置四个控制点,以铁钉做标记,通过控制点校核桩孔中心位置。见图4.6。
图4.6 井圈示意图
(4)井内爆破开挖
孔内爆破采用毫秒微差控制法,利用高精度毫秒雷管对待爆桩位实施一次点火,多次引爆(前后时间差50~100ms,误差±5ms),在同一爆破网络中按规定顺序起爆,布眼方式采用“环形梅花布孔法”,由周边到中心布置成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按先掏槽,后辅助,再周边的顺序起爆,从而实现微差控制爆破,爆破过程中,为保证孔壁稳定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每爆深0.7~1.0m沿孔周围进行支护,护壁厚16cm,若遇到裂隙,视裂隙大小采用浆砌块石或浇砼封堵。
(5)渣料的出运
每次放炮后测定孔内有毒气体的浓度,用仪表测定符合要求后,人员方可进入孔内施工。为保证桩底基岩的完整性,终孔前预留50cm用风镐配合人工开挖,并清理孔底石渣。在井口设支架,安置定滑轮,卷扬机钢丝绳穿过定滑轮提升料斗出料,见图4.7。
图4.7 出渣方法示意图
(6)排水及防护措施
滑坡综合治理区覆盖层内孔隙水较丰富,局部有泉眼,泉眼水量将随季节性降雨明显增加,因此,部分孔桩须使用潜水泵抽水排水。
(7)护壁砼施工
护壁砼是保证孔壁不易坍落和减少渗水及保证挖孔施工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依据设计要求,该治理区内所有抗滑桩孔开挖施工过程中均采用钢筋砼护壁。
a.模板设计和支立:为保证护壁砼顺利浇注,模板加工成上小下大的棱台形,高为1.0m, 上口宽度和长度根据A、B、C、D型抗滑桩的横断面尺寸而定,下口在上口的基础上+20cm。模板用δ=2cm的松木板加工而成,四周用5cm厚的木楞加固。同时用木栓钉紧连接,内部用木楞支撑。模板支立通过卷扬机将模板放在孔中进行支立,模板的校核,通过井圈上预先设置的四个测量控制点,用锤球来完成。
b.护壁砼浇注: 护壁砼厚16cm,砼设计强度为C20,坍落度控制在5~7cm之间,考虑到每次浇筑砼方量较小,在浇筑时,将护壁模板顶部用3mm厚铁板铺平,再用串筒将混凝土下滑至铁板上,人工铲入模板内,并用φ30振捣棒振捣密实,砼浇筑过程应连续,避免中间留施工缝。
c.验孔:当挖孔挖到孔底标高后,应进行验孔,以便确定孔底基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孔的断面尺寸大小、孔的倾斜度和孔底标高是否符合要求。
(8)钢筋加工及安装
验孔合格后,方可进行桩身钢筋骨架吊装,钢筋骨架在施工现场就近绑扎焊接,严禁在孔内绑扎焊接钢筋。抗滑桩主筋采用Ⅱ级螺纹钢筋、双面搭接焊,钢筋内加工时注意按设计规定位置预埋1根φ140mm钢管。
钢筋笼按整个桩长制作,由于B6抗滑桩钢筋重量达20.43t,因此钢筋笼采用25T吊车吊入孔内,钢筋焊接采用搭接双面焊,焊缝长度、宽度、深度必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接头数量在同一截面不超过钢筋总根数的50%(同一截面内的区间长度应≥35d且不小于50cm),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钢筋笼吊入孔内后,依据设计标高和平面位置用定位钢筋固定牢固稳定。
(9)桩基C25砼浇筑
采用干施工浇注泵送C25砼。考虑到砼下落高度较高,采用串筒下料。串筒每节长0.6m,且卷成圆台形。上口直径30cm,下口直径25cm,两节之间焊吊耳,用U形卡环连接。初浇砼时,串筒底口离孔底1米左右,随着砼面的升高,分节拆卸串筒。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快插慢拔分层振捣密实。
4.5锚索施工
4.5.1工程概况
滑坡综合治理区共在抗滑桩上端设置28根锚索,其中Ⅰ型11根,Ⅱ型11根,Ⅲ型6根(具体分配见抗滑桩施工),锚索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的规定,由7根钢丝构成φ15.2mm,Ryb=1860MPa,Ey=1.95×105 MPa。每根锚索由6根钢绞线构成。钻孔孔径φ110mm,锚索孔内自孔底一次性压满水泥砂浆,浆体强度≥0.35 MPa,锚索自由段采用防护油及塑料管隔离,每束锚索设计施加张拉力1000KN,张拉为两次四级张拉,每级间隔时间30分钟,每级拉力为250KN。在施加预应力完毕后,切除外路的多余钢绞线。锚索锁定钢筋混凝土锚座上,锚索最后锁定施加预应力为设计拉力的110%,稳定时间不少于5分钟。
4.5.2预应力锚索工作原理
预应力锚索框架是通过锚固在坡体深部稳定岩体上的锚索将力传给抗滑桩,再经抗滑桩对不稳定坡体施加一个预应力,将不稳定松散岩体挤压,使岩体间的正压力和摩阻力大大提高,增大抗滑力,限制不稳定坡体的发育,从而起到了加固边坡稳定坡体的作用。锚索孔内高压注浆,使浆液填充了锚孔周围坡体内裂隙,提高了坡体的整体稳定性。
4.5.3预应力锚索主要参数的选取
(1)预应力钢绞线:选用直径15.2mm,强度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延伸率≥3.5%。
(2)设计拉力:每束锚索设计张拉力1000kN,每孔6Ф15.2mm预应力钢绞线。
(3)安全系数:锚索安全系数取2.0~2.2。
(4)钻孔直径及设备:钻孔直径Ф110mm,设备采用QZ-100K潜孔钻机。
(5)张拉主要设备:YCW150B型千斤顶,OVMZ-500型油泵,HVM锚具。
(6)锚索挤压套挤压设备:ZB4-500型电动油泵,柳州产GYJA挤压器。
(7)锚索倾角:锚索倾角为25o。
(8)锚固长度及胶结:锚固段嵌入坡体的长度为9.5m,锚固段采用强度为M40纯水泥浆胶结,水灰比0.4~0.5,水泥为普通硅酸盐P.O 42.5。
(9)锚座钢筋混凝土:采用C30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字型框架设计,框架为0.4m×0.4m正方形截面,主筋为 18,箍筋为 18。
4.5.4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8)
图4.8 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
4.5.5施工方法
(1)钻孔
根据设计资料,测量人员在施工前将锚固孔的孔位、钻孔方向给定,打入标桩,注明钻孔编号。
因为工地地形陡峻,为了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确何人身机具安全,钻孔平台需搭设双重脚手架,同时保证既有平溪特大桥主体构筑物的施工安全。
钻机安装时应达到“正、平、稳、固”的要求,确保钻机受力后不摇摆、不移位。钻机安装好后,应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并用测量方法检查钻机方位、倾角、水平度和开孔钻头落点差。
锚固孔钻孔质量指标主要是钻孔弯曲率和岩芯采取率。因此,钻孔时要求每次采取率达到90%,以确定不稳定岩土体厚度、滑动面的位置等,并根据锚孔揭示的实际地质情况对锚孔长度和位置作适当的调整。对锚固孔则要求圆直,不得弯曲,在钻孔施工或,要及时测斜,必要时每5m测一次,如发现孔斜应立即纠治。
钻孔开孔角度误差不超过2°,钻机定点就位后应使锚索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50 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100 mm。
钻孔采用潜孔钻机,覆盖层及岩体破碎地层套管跟进。采用高压空气洗孔,严禁水冲。每孔超钻0.5 m,防止孔底被岩(土)屑侵占。
(2)锚索的制作与安放
锚索采用6股φ15.2mm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制作。自由端采用防锈涂层、塑料管隔离、砂浆裹护三层防护工艺
钢绞线必须平顺,不能相互交叠,防止张拉时受力不均匀。锚束沿轴线方向每隔1.0~1.5 m设置一隔离架,并使钢绞线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灌浆时能将锚束内空隙充填密实,钢绞线得到充分握裹和保护。
锚索安放时,应防止锚索扭压、弯曲,注浆管随锚索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间部距孔底宜为50~100 mm。
锚索插及孔内深度不小于锚索长度的95%,一经安放,不得任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
(3)注浆
使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添加早强剂的30号水泥砂浆,并从注浆管注入拌合好的水泥砂浆。注浆应保证一定的压力,自孔底一次灌浆,空气沿锚索孔排出。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等混入浆液。
(4)锚索的张拉
a.锚座施工
锚座是锚索张拉时直接受力构件,所以,应保证台座的承压面平整,并与锚索的轴线方向垂直。
锚座设计为C30钢筋混凝土,平面尺寸0.4 m×0.4 m,钢垫板Ⅰ须浇筑在锚座上,尺寸为22 mm×300 mm×300 mm,钢垫板Ⅱ在安装锚具前垫在钢垫板Ⅰ上,钢垫板Ⅱ尺寸为22 mm×200 mm×200 mm。
在浇注变截面下锚孔位置时,需预埋一节φ140mm钢管,预埋钢管倾角为25°,一端须紧靠后壁坡面,一端与锚座顶面相平,长度随之位置而异。
b.张拉
锚索在张拉前必须把承压支撑构件的面整平,将台座、锚具安装好,并与锚索轴线方向垂直。安装千斤顶时要注意千斤顶轴线应与锚索轴线尽量在一条直线上,而且不可压变锚头部分。
安装前应对千斤顶和电动油泵进行标定,并按标定的数据进行张拉。张拉时,事前检查油泵各阀门的工作情况、油管的通畅情况,以免在张拉时油泵工作不正常而造成张拉失败。
锚索采取差异分步张拉,每孔6根分为3个单元,根据设计荷载和锚索长度计算确定差异荷载,锚索的预应力在补足差异荷载后分二次四级张拉,第一次按设计荷载1000KN的25%、50%、75%、100%进行施拉,张拉吨位分别为:250KN、500KN、750KN、1000KN,每次持荷时间2~5min,各级间隔时间30分钟,第二次张拉按设计的110%进行张拉,张拉力为1100KN,持荷稳定观测15min 以后按锁定,锁定后48h内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力松弛现象,即可进行封锚。
压力分散型锚索加荷等级与测读位移应遵守下列规定:
a)首先把所有的锚索一起拉到A×fptk的0.1倍(A为锚索的截面积,fptk为锚索承载力标准值),使锚索拉直,然后松开;随后再采取循环加荷,每级加荷增量宜取初始荷载0.1A×fptk+差异荷载。
b)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小于3次。
c)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不大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需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2h小于2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5)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锚索的数量一般为总数的5%,本工程试验锚索的数量为6孔。验收试验时,初始荷载取100kN;在每级加载(50~100 kN)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的次数不应小于3次;加至最大荷载观测15分钟后,再卸荷至100kN量测位移,然后加荷至锁定荷载锁定。
锚索验收合格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验收试验所得的总弹性位移超过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的80%,但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伸长;(2)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趋于稳定。
(6)锚索的锁定
当荷载加到1100 kN,观测15分钟,如果锚索变形无变化,油泵上压力表指针无返回现象,即可进行锁定作业。
锚索锁定作业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将螺母拧紧,至压力表指针向上稍有摆动为止。锚索锁定后,若发现有明显预应力损失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7)封孔注浆及封头
补偿张拉后,即可进行封孔注浆,注浆管从预留孔插入直至管口进到锚固段顶面约50 cm。
封孔注浆后,从锚具量起留50 mm钢绞线,其余部分截去,然后进行封头处理,封头尺寸顶面20×20 cm,底面40×40 cm,厚20 cm,将锚具完全保护住。
4.6土工格室施工
4.6.1工程概况
清方区土工格室护坡共有11392m2,钢筋19.908t,植草21600 m2,锚钉采用Ⅱ级螺纹钢筋:长120cm,竖向间距为100cm,横向间距为100cm。土工格室厚度为15cm,单格室规格为25 cm×25cm。
4.6.2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9)
图4.9 土工格室施工工艺流程图
4.6.3施工方法
(1)平整坡面
坡面平整关系到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工程的成败,坡面凹凸不平时铺设土工格室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得格室焊点开裂,造成格室垮塌等。因此,须整平坡面至设计要求,并采用人工修坡,清除坡面浮石、危石等。
(2)排水设施施工
边坡排水系统的设置是否合理和完善直接影响到边坡植草的生长环境,对于长大边坡,坡顶、坡脚及平台均需设置排水沟。并根据坡面水流的大小考虑是否设置坡面排水沟。一般坡面排水沟横向间距为40~60m。
(3)土工格室施工
a.采用插件式连接法连接土工格室单元。连接时将未展开的土工格室塑件并齐,对准相应的连接塑件,插入特制圆销,然后展开。连接时,根据不同坡率的边坡采用不同的单元组合形式。
b.在坡面上按设计的锚杆位置放样,采用φ38~φ42钻杆进行钻孔,孔径基本可达φ50,按要求冲孔,在钻孔内灌注30号砂浆。
c.按设计要求弯制锚杆,并除锈、涂防锈油漆,悬在坡面外的锚杆应套直径为φ25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软塑料管,关内所有空间应用油脂填充,端部应密封。
d.铺设时,在坡顶先用固定钉或锚杆进行固定,按设计图纸要求开展,坡脚用固定钉或锚杆固定,其间按图纸要求用锚杆固定。土工格室应预系土工绳,以备与三维网连接绑扎。
e.施工边坡平台及第一级平台填土,以固定土工格室于坡面上。
(4)回填客土
土工格室固定好后,即可向格室内填充改良客土,充填时要使用振动板使之密实,靠近表面时用潮湿的粘土回填,并高出格室面1~2cm,并保持预设的土工绳露出坡面。第一段铺设完毕后,即可进行第二段的铺设直至完成。土工格室内填土要从最上层开始分段进行,初期铺设时,上端一定要锚固好,可新增附加锚钉,一般地,上部至少每隔一个格室间距布置一个锚杆或锚钉,等全部铺设完成并填充压实后,附加锚钉可取掉。
(5)喷播施工
按设计比例配合草种、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染色剂及水的混合物料,并通过喷播机均匀喷射于坡面。
(6)前期养护
a.覆盖养护:雨季施工,为使草种免受雨水冲失,并实现保温保湿,应加盖无纺布,促进草种的发芽生长。也可采用稻草、秸杆编织席覆盖。
b.洒水养护:用高压喷雾器使养护水成雾状均匀地湿润坡面,注意控制好喷头与坡面的距离和移动速度,保证无高压射流水冲击坡面形成径流。养护期限视坡面植被生长状况而定,一般不少于45d。
4.7排水施工
在清方过程中,应及时修好临时排水工作,临时排水严格与土方开挖同步进行,永久性排水工程需随着边坡的逐级开挖而逐级设置。
4.7.1工程概况
在清方平台上设置截水沟Ⅰ,在桥左侧清方边界线外设置截水沟Ⅱ汇集截水沟Ⅰ的水流,截水沟Ⅱ中的水于桥左侧排入已改的平溪河。截水沟Ⅰ采用U形,截水沟Ⅱ采用V形。弃土场周围外设置截水沟Ⅱ。截水沟Ⅰ总长220m,截水沟Ⅱ总长500m,L型水沟50m,共770m。7.5#浆砌片石量为646m3。
4.7.2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0)
图4.10 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4.7.3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网,定出截水沟的中心线,在该位置打上标有桩号的木桩并测出桩顶标高,作为截水沟施工时的轴线。
(2) 开挖土石方
采用人工开挖,坚石处施工采用小炮爆破。
(3) 排水沟砂浆砌片石铺砌施工
自制一批尺寸与设计相符的截水沟钢筋骨架大样,土方开挖后,将大样的中心与截水沟轴线控制点对齐,下底放置在设计标高处,稳固后带上线,根据带线后的截水沟大样段面进行片石砌筑。砌筑用的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配制。砌筑时片石间距一般控制在1-2cm左右,使片石能被砂浆充分包裹。砌筑表面必须紧靠着所拉的线,以确保其表面平整。
浆砌块石采用挤浆法砌筑,先铺底层砂浆并打湿石块,安砌底层。分层平砌大面向下,先角石,再面石,后腹石,上下竖缝错开,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0cm,面层石的垂直缝应用砂浆填实饱满,不能用稀浆灌注。厚大砌体若不按石料厚度砌成水平时,可设法搭配成较平的水平层。块石镶面时,为使面石与腹石连接紧密,可采用丁顺相间,一丁一顺或两丁一顺的排列。
勾缝用7.5#砂浆,并嵌入砌缝内2cm。勾缝前,应先清理缝槽,用水冲洗湿润,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不应有瞎缝、丢缝、裂缝及粘接不牢的现象。
(4)注意事项:
a.砌体砂浆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b.开挖后,要把基底夯实后再进行结构施工。
c.截水沟施工时,注意衔接顺畅,做到沟底平整并有一定的粗糙,以利于排水。
d.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沟底不得有杂物。
e.无论何种型式的截水沟以1m长度为渐变段,均匀过渡,并力求顺畅。
4.8滑坡检测
4.8.1监测目的
平溪特大桥滑坡体的大部已下滑。据已有的滑坡变形监测资料,勘察期间平溪特大桥滑坡无明显整体滑动现象。但局部存在蠕动变形迹象。为确保大桥施工和运营安全,需进行监测,具体有以下几个目的:
(1)掌握滑坡在抗滑桩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变形情况以确保施工安全;
(2)确定滑动面的准确位置,为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提供依据。
(3)通过对滑坡构筑物的监测,确定滑坡治理的效果。
4.8.2监测对象
抗滑桩、桥墩柱、滑坡体、挡土墙
4.8.3监测项目和监测内容
(1)滑体位移监测
a.滑体位移监测
b.深部位移监测
(2)3#墩抗滑桩、4#墩抗滑桩、5#台抗滑桩位移监测
(3)3#墩承台和柱的位移监测、4#墩柱位移监测、5#台的位移监测
(4)弃土场挡墙位移监测
(5)地下水监测
4.8.4监测方法
(1)大地测量、工程测量
(2)地表巡视
(3)地表裂缝监测
(4)钻孔测斜
4.8.5监测仪器
(1)全站仪,N1005A型精密水准仪,钢尺;
(2)测缝计;
(3)钻孔测斜仪一台。
4.8.6监测网点的布设
在平溪特大桥滑坡对岸山上的稳定岩体处按国家二级三角点要求建立2个基准点,形成一条基准线。在靠近滑坡体和施工区域的稳定按国家二等水准点要求建设1个的水准点。
观测点:在滑坡表面及其构筑物上建25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其中滑体表面监测点9个,3#墩(抗滑桩监测点2个、承台2个、柱2个)共6个,4#墩(抗滑桩监测点2个、柱4个)共6个,4#台(抗滑桩监测点1个、台1个)共2个,挡墙位移监测点2个。深部位移监测断面2个,监测点6个。其中6个地表位移监测点与深部位移监测点重合。垂直位移观测点25个(水平位移观测点重合)。观测点均参照二等基准点要求建设。
以基准三角点为站点,按二等测量精度要求,使用全站仪,采用前方交会法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其平面位置的变化。
以基准水准点为基础,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使用NI005A型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在滑坡后缘、中部选择两条裂缝,采用测缝计进行裂缝观测。
对滑坡体上的所以主要裂缝采用钢尺进行简易观测。进行地表巡视。设置2个地下水位观测点。
4.8.7监测周期
大桥施工期间,地表巡视要24个小时进行;地表位移和地下位移测量每3~7天1次。
大桥施工完成后一年内,地表巡视每天次;地表位移和地下位移测量每月1~2次。
一年后,地表巡视每周1次;地表位移和地下位移测量每1个月1次,监测暂定2年。以后是否继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
降雨和地下水活动雨季每天一次,如遇暴雨,则12小时/次,甚至6小时/次。
特别说明:以上滑坡观测频次是正常情况下对滑坡的观测。当滑坡出现变形加快时,应增加观测频次,并查明变形加快的原因。
5.质量保证措施
5.1管理职责
5.1.1总则
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谁操作谁保证”的质量管理原则。
5.1.2岗位职责
将质量管理职能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项目经理部执行局的质量方针,满足业主的质量目标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及职权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管理者支持该体系,并由总工程师具体负责该体系。二名经验丰富的质量工程师负责质量体系的日常工作,确保体系正常运行。
5.2 质量体系
拟为本工程设立的质量保证体系:见图5-2-1。
5.3确保原材料进场质量与堆存质量
(1)钢筋少批量、多批次进货;钢筋下垫木方,上盖彩条布,堆场四周设排水沟,并分类存放;
(2)做好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钢筋、水泥、外加剂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并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产品禁止使用;并移出现场;
(3)水泥库四周设排水沟,库房内地面适当加高,并按规范要求分类堆放;
(4)砂、碎石等原材料由试验室严格把关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5)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砼,保证砼的搅拌质量;使用电子秤配料计量,确保配合比的准确。
5.4抗滑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由技术主管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到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严格“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
(3)在孔深达到设计标高经自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后,方可吊装钢筋笼,并安装好三根声测管,砼浇注前应保证孔壁干净无杂物。
(4)在开挖及每节模板支立时严格按井圈上预先设置的四个测量控制点控制模板垂直度,每开挖一层测量校核孔径大小及倾斜度;
(5)砼配合比选用需经监理和中心试验室审查批准,砼搅拌站需经计量标定后,方可投入使用,严格执行砼配合比,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
(6)做好检测资料,原始记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要求资料齐全、完整、真实、清楚;
(7)设立专职质检员,对每一道工序,质检员自检合格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才能转入到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质检员有质量否决权;
(8)灌注前应认真进行坍落度试验,严格控制水灰比。
(9)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砼,保证砼的搅拌质量;使用电子秤配料计量,确保配合比的准确。
5.5挡土墙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本合同段工程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落实保证措施,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5.5.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主管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位、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5.5.2控制原材料质量
采用经取样检验各项指标合格的水泥。水经过化验合格后使用。选择各项指标符合规范标准的砂,并有良好的级配。
5.5.3严格过程控制,技术员跟班作业。
5.5.4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
浆砌砌体和混凝土挡土墙检查项目
项次 检 验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结果 检验方法和频率
1 砂浆或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J071-98附录F或D检查
2 平 面 位置(mm) 浆砌挡土墙 50 每20米用经纬仪检查3点
3 顶 面
高 程
(mm) 高速、一级公路 浆 砌
挡土墙 ±20 每20米用水准仪检查1点
4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图纸规定 每20米用尺量两个断面
5 底面高程(mm) ±50 每20米用水准仪检查1点
6 表面平整度(mm) 片 石 30 每20米用2m直尺检查3处
道工序不接收。
5.5.5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
“四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三不交接”即:“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具体保证措施为:
(1)地基与基础必须满足图纸的要求。
(2)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座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无空洞。
(3)沉降缝、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
6.安全保证措施
6.1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见图6.1.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组织管理机构,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第一法定责任人,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措施上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使之程序化、规范化。领导小组中以经验丰富的专职安全工程师为日常事务的主持者,具体专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设定各作业面专、兼职安全员,并赋予他们进行安全管理、指导,检查,监督,制止违章,在危险时采取紧急措施,组织考核安全工作等的责任和权力。从而形成整个工程的安全网络体系,该体系研究与决策有关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专兼职安全员行使安全管理、指导、检查监督、制止违章。在危险时采取紧急措施,组织考核安全工作等责任与权力。专职安全工程师持证上岗,在现场均配载工作标志。
图6.1.1 项目部安全保障组织机构图
6.2项目部安全保障检查程序
否
是
否
是
图6.2.1 安全保障检查程序图
在遵守《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的同时,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做如下具体要求:
(1)施工便道面层通铺一层厚20cm厚的中微风化碎石,形成泥结碎石路面,便道最大纵坡不得大于15%,且纵坡为15%路段单节长不得大于100m,确保施工车辆安全通行。
(2)施工期间在4#墩位置附近设置一沉降位移观测点,每天上午和下午委派专人进行两次观测、记录该点位移沉降。一旦发现山体有滑动趋势,必须立即通知专职安全员和工区负责人,同时按相关程序上报项目领导。
(3)加强对本工程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包括对基坑、桩基周围支护情况、周围环境情况、岩土土质情况以及便道路面情况的监测。
(4)清方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逐级进行,严禁先挖坡脚。
(5)石方开挖严禁深孔爆破,爆破作业应按设计文件报相关部门审批。爆破施工时必须做好警戒,在设备、物品、人员都安全的情况下才可引爆,引爆用电雷管。
(6)抗滑桩开孔采用间隔跳跃式施工,以防通孔塌方,造成安全事故。人工挖孔桩作业时,在距孔口顶周边1m范围内搭设围栏,孔口设安全盖板。当盛渣吊桶自桩孔内上吊出孔口后,必须立即用盖板关闭好孔口,在进行卸土,孔口周边1m范围内不得有堆土和其他堆积物。
(7)挖孔作业为避免落物伤人,空内设半圆形防护板,随挖掘深度逐层下移。吊运渣料时,作业人员须在防护板下面工作。
(8)挖孔作业上下联系采用对讲机对话的方式,地面不得少于2名监护人员,下孔作业人员和地面人员轮流作业,且连续工作均不得超过2小时。
(9)井内照明采用安全矿灯。
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0)制定相应的紧急事故处理措施,以防万一,把伤亡率降到最低。
(11)与当地所在气象部门取得联系,汛期加强安全防卫,成立汛期紧急处理领导小组,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随时做好应付恶劣天气的准备。
(12)挡墙施工时,在片石的砌筑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以免砸伤人员。
(13)砂浆拌和机接电必须规范,电闸箱标识明确,且必须上锁。
(14)砂、水泥等材料及其它机具堆放必须远离河沟及河道以免洪水冲走造成损失。
7. 环保保证措施
7.1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根据各种环境污染因素制定出来的环保措施要得到有效的顺利执行,还有赖于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见图7.1.1),需要完整的组织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去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各级环保责任制,并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人人自觉地在生产过程中认真自觉执行拟订的环保措施,并能随时监测环境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项目部由一名项目副经理分管环保,下设质检环保部专职落实环保措施,检查、监督各工程分部对环保措施的执行,监察收集各项环保数据,并与当地环保主观部门建立联系,不断完善施工期间的环保措施,使得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得到真正落实。
落实经济责任制 提交报告计划
下达通知、检查审批
下 汇
达 报
指 情
令 况
交流信息
奖励兑现 监督 反馈 监测数据
图7.1.1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图
工程施工同时,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分管施工环境保护工作。施工时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机构联系,根据地方环保法规和对土建施工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制定环境保护具体办法。施工中严格履行合同段中对取弃土、排污等施工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任何时候都接受环保监理工程师、业主及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查。
7.2弃土的利用和堆放
本段的挖淤及腐植土弃至弃土场,弃土场设挡渣墙防护,设排水边沟进行排水,防止淤泥流失,污染环境。弃土后表面进行平整,并进行绿化处理。
7.3开挖边坡保护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目前施工时期为雨季,在雨季安排施工集中机具、人力分段突击,本着完成一段开挖一段的原则,力争做到随挖、随填、随压,以避免雨水冲刷;对开挖的边坡坡面及时进行护砌或植被保护,并定期进行维护,土质边坡作到平整、坚实、稳定。
7.4水质污染控制
(1)绝对禁止施工人员向平溪河中抛弃垃圾,排放废水、废油和冲洗物。
(2)地面冲洗物,包括水泥、淤泥和其他悬浮或溶解物质,应引入污泥井中以防止未经处理的排放。
(3)燃料、油和颜料应保存在合适的安全容器中,并放在指定地点,以免以外泄漏进入河中。
(4)生活水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有毒废水要用专用容器收集,并根据所含毒物的性质进行相应处理。
(5)及时处理、分离施工废物料,并堆放在指定的自理场和安全的临时贮存处,以防雨水造成对水质的污染。
7.5施工中的噪音污染源及控制
由于噪音是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面较为广泛的一种公害,因此,本工程中应将施工噪音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来处理。施工中的噪音源主要来自各种运输车辆、砼搅拌机、振捣器、柴油发电机以及泵类机械等。本工程中控制噪音源的最重要的手段是降低噪音源的噪音,辅以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通过这些控制措施,应使本工程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控制在国家噪音标准极限内,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极值)GB12523—90》。
具体噪声控制措施为:
(1)在确定施工方法时,尽量选择产生噪声较少的工艺,并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
(2)选用性能优良、噪声低、保养良好的施工设备,并加强设备的现场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长期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
(3)对自卸货车、起重机等移动机械采用安装排气管消音器减低噪音;对空压机、砼搅拌机、砼泵、柴油机组、电动机组等固定机械采用隔离机器的振动部件来降低噪声,如底座加装抗震板、隔震器等。
(4)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工作面,尽量避免在一个地方同时使用多种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夜间使用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
7.6防止粉尘污染措施
本工程的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路基土方施工及砼配料等施工环节造成的粉尘,此外,施工机械、生活设施所排放的烟气、油雾等也对空气造成污染。
具体粉尘控制措施为:
(1)及时清扫和用水喷洒施工路面,以减少灰尘的排放。
(2)机动车辆路面行驶采用严格限速措施,以防扬起灰尘。
(3)安装炉具或锅炉设施要事先报请监理工程师许可,并尽量选用节能低污染设施。
(4)严禁在工地焚烧任何残留废物。
(5)水泥库要做成封闭式,并远离敏感受体。
7.7生态保护
(1)根据要求,对场地内的特殊意义的树木及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进行保护。
(2)注意防火安全,以免给周围树木及草地带来不必要的焚害。
(3)在业主指定的征地范围内开展施工生产及其他活动,避免对周围植被不必要的破坏,砍树及清理植被要征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8.资源配置(见表8.1和表8.2)
9.工期安排(见图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