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28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2-1-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发表于 2004-12-31 19: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开发商的公寓定义吧,以下文字转自‘中关村公寓网’
[B]公寓apartment的含义[/B]
公寓是商业地产投资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地产形式。要了解公寓的真正含义,我们先要了解地产业中的另一个概念,叫多家庭楼宇(Multifamily Housing)。这一概念的含义是,拥有一个以上居住单位(Unit),或者说拥有多个居住单位的楼宇。多家庭楼宇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二至四个居住单位之楼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至四家庭。二家庭英文叫做Duplexes,三家庭叫做Triplexes,四家庭叫做Quadruplexes。第二类是五个或五个以上居住单位之楼宇,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公寓(Apartment Building)。
公寓屋又可细分为汤耗子(TOWN HOUSE)、单元公寓屋(CONDO)、股东屋(CO-OP)和出租屋(APARTMENT)。汤耗子和单元公寓屋的特点是拥有房屋和土地的部分产权和使用权,但必须受到管理部门的约束,并要交付一定数量的管理费;股东屋的特点是个人不拥有任何产权,仅拥有其中一部分股权和使用权,产权属於公司,出让时仅出让股份,而不出让产权;公寓屋的特点是拥有者大部分都是投资人或投资单位,主要目的是收取租金。
公寓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出租型。它以出租给租客使用为目的(Tenant occupied),因此这类公寓可称之为出租公寓(Rental apartment building)。
第二,自住型(Owner-occupied)。如果是自住型的公寓,我们称之为Condo或Co-Op。Condo公寓的每个单位属于不同的拥有者(Owner),有独立的产权。而Co-Op的单位使用者,相当于公司的股份持有人(Shareholder)。显然,从广义的商业地产的角度来界定什么是公寓,我们仅指的是拥有五个或五个以上出租单位(Rental Unit)的楼宇,而不是指Condo或Co-Op,尽管有人买Condo或Co-op用以出租,就象买一个两家庭用以出租一样,但那不是商业楼宇。
还有一种类型,即混合型(Mixed)。混合型通常有一部分为商业用的办公室、店铺、医生诊所等,另一部分为Condo或Co-Op寓所单位。
此外,我们还可根据公寓的结构和型态,将其区分为小型公寓(Small apartment Complexes)、花园公寓(Garden apartment complexes)和高层公寓(High-rise building)。
[B]公寓式住宅、单元式住宅各在哪些特点? [/B]
1、 公寓式住宅
公寓式住宅最早是舶来品,相对于独院独户的别墅,更为经济实用。早期大城市的公寓式住宅都是高层大楼,每一层内有若干单户独用的套房,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等等,主要供当时中等收入的高级职员、政府公务员居住;还有一部分附设于旅馆酒店之内,供一些常常往来的中外客商及其家眷短期租用。
我国早期的公寓式住宅已经具备现代城市单元式住宅的雏型。建国前在一些大城市都建有欧美风格的公寓大楼,如上海的百老汇大厦、海滨公寓等。我国住宅建设从50年代学习苏联经验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当时建的这类住宅,其特点是一套单元内房间多,通常3~4间;面积大,每间14~18平方米;净空高达3~3.4米,厨而功能全。但这种住宅与我国的居住水平不符,户型规模不符,以后逐步演变成几家合住,共用厨而的居住模式。
目前,50年代的这类大房间公寓式住宅,从建筑设计形式上属于淘汰之列,但由于这类住宅建设较早,市政设施和公共配套水平高,又多位于市中心区,在住宅市场上仍比较抢手。这类住宅室内空间大,可以通过内装修来增强使用功能。近些年来,我国各城市中所建的公寓式住宅,在设计上作了较大改善,以适合我国国情。
2、 单元式住宅
单元式(梯间式)住宅,是目前在我国大量兴建的多、高层住宅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与走廊式住宅的最大区别是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可为2~4户提供服务(大进深住宅每层一梯可服务于5~8户),住户由楼梯平台进入分户门。如果住宅设计为点式,则各层住户围绕一个楼梯分布;如果住宅的平面是条形(板式)设计,则一幢条形住宅可有多个楼梯。不论是一梯二户,还是一梯三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位"。因此,条形的梯间式多层住宅又称为"连续单元式住宅"。
点式(墩式或塔式)梯间式住宅又称"独立单元式住宅"。单元式住宅的基本特点有: (1)每层以楼梯为中心,每层安排户数较少,各户自成一体。 (2)户内生活设施完善,既减少了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3)可以标准化生产,造价经济合理。 (4)仍保留一些公共使用面积:楼梯、走道、垃圾道、保证了邻里交往,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B]商住公寓 [/B]
商住公寓又可称为商务公寓,商务住宅,根据不同的形态又可以细分为SOHO,SCHO,STUDIO等形式,是一种即可居住又可办公的高档物业,在产权上属于公寓类型,但其中又完全具备写字楼的功能,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极具投资价值的物业。
商住公寓的概念大概出现于1998年底,当时在紫竹桥附近的嘉慧苑,其前身就是一个写字楼,因写字楼市场不景气,开发商将其改造上层居住、下层办公的准商住公寓而受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宠爱,之后北京市又出现一批类似的项目,但不论从规划设计,还是商务配套都无法和区域内的高档写字楼相抗衡,而且里面存在的主体归属,安全保障等问题也曾经在1999年和2000年引起京城颇多讨论和关注。
其实,中小型客户之所以选择商住公寓作为办公场所,不外乎是冲着商务公寓低廉的价格,而商住公寓之所以价格较低,完全是政策不健全所导致.如下表所示,商住公寓完全是开发商利用住宅立项从写字楼市场获利的结果. 表-各种项目的立项规划原则 物业类型 使用年限 按揭政策 出让金(每平方米) 使用规范 商住两用楼 70年 8成20年 650-800元 按公寓(低标准) 商务楼 70年 8成20年 650-800元 按公寓(高标准) 写字楼 50年 6成10年 1300元以上 按写字楼(高标准)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近年来商务公寓开发量的增加,产品同质化问题也愈加明显,故而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出具有个性化的产品将是取胜的关键。商务公寓概念的问题,从2002年出现,2003年基本上公认了,不叫商务楼,叫商务公寓。这应该说是叫中国特色。
[B]国际标准化公寓 [/B]
近来,一种建筑设计新概念---"国际标准化公寓"概念正受到市场越来越多重视。 “国际标准化公寓”的概念体系,是衡量一个住宅产品是否同时满足人们在现时代居住生活和精神方面享受双重需求的标准化尺度,它包含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地段的选择。世界各国的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越是都市繁华的中心地带(如CBD),越是高级公寓的理想选择地。
其次,是空间的特点。大都市标准的基本公寓单元应由客厅、卧室、厨房、浴室、阳台、光线与空间的分隔六大居室元素构成。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上述的六大元素显然不可或缺。
再次,是居住的文化。在现代的公寓里,室内的环境设计和空间以外的景观配合亦显得相当重要,邻居、社区、装修风格、家具配备和物业管理衍生和创造出了新的居住文化。
鉴于这种“国际标准化公寓”的概念体系,沪上首家此概念的实践者,位于浦东大道与源深路交汇处的东晶国际,在公寓房型设计中,将"一房、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作为房型设计的基本元素,同时做到全明,让住户拥有充裕的光照和通风,如此,既区别于现有市场上现有小户型,使住宅使用功能更加完善,又避免了其他小户型严重光线不足和缺乏居住舒适度的弊端。
另外,设计者在4幢酒店式公寓每五层各营造了一个"空中花园",充分达到园林环境与建筑规划二者的和谐统一。
[B]什么是商住公寓? [/B]
商住公寓,顾名思义就是既能办商务又可以居住的一种产品,但在建筑术语中没有这种称谓,这是人们根据产品的功能定义的一个不规范的俗称。商住公寓为中、小公司及居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了一个可商可住的场所,它一般除了提供一些生活配套设施外,还设置了宽带局域网、商务中心、会议室、票务中心及充足的车位等商务设施。
商住公寓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产品也由以前的做商住两用的普通住宅发展到有较强商务功能的SOHO,再发展到户型可以多种分割的Studio。商住公寓除了自住客户外,还有较大比例客户是做为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