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2|回复: 17

[求助]:怎么把两块硬盘连起来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9 13: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原来机上有一块旧硬盘,现在想买一块新的。可我还想继续用旧的。怎么把它们串起来,是向他们说的GOSHT吗,我不太懂啊。请各位指导。谢谢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5-4-29 14: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板支持的话可以用raid0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4: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插上去就可以了啊!!XP下!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4: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raido是什么啊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4: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接上去就可以了,不用什么东西啊!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4: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板一般带有4个IDE接口 硬盘和光驱用了2个 所以还可以再接2个硬盘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领礼包: 2439个

财富等级: 金玉满堂

发表于 2005-4-29 15: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硬盘全攻略【实用】

--------------------------------------------------------------------------------
一、你准备添置新硬盘吗?

  想起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不知道歌词是否准确,但每次购买新硬盘后我都会
得意洋洋地问自己:“这么大的硬盘,放什么东西才能满呢?”随后是一番暴笑。一般不出1年光阴,我
又会燃起新的购物欲望,因为手头的硬盘已被无数的图片、游戏、MP3、电影(嘘,这些仅供学习研究用,
24小时内删除……)占据。

  有人说硬盘是最值得升级的PC部件之一,笔者非常赞同。谁说不是呢?新添加的硬盘固然容量大、性
能强劲,而老部下同样可以继续发挥余热,这种优点是其他部件(CPU、AGP显卡、主板……)难以具备的。
近年来,硬盘的单碟容量不断突破,转速达到7200r/m,主流产品的容量达到60~80GB,而价格却早已滑到
千元以下;另一方面,微软家族的当红小生Windows XP也以身躯巨大而闻名,“更大、更快、更好”的诱惑
是难以抵挡的,因此许多朋友纷纷选择为电脑添加一部新的硬盘驱动器。
  
  可是,新的事物总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的电脑能良好地接纳新成员吗?”
  “这个大的硬盘怎么用啊?”
  “咦?怎么无法划分大分区?”
  …… 
  你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呢?

  新硬盘就像一艘航空母舰,它需要能停泊的港湾,否则再先进也没有任何实战意义;它需要进行精心的
内部规划,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可通过软件或硬件调整解决,让巨大的
“航空母舰”发挥最大威力并不是很难的事!

  即将升级硬盘的朋友们,准备好了吗?Let's go!

二、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准备工作

  买了新硬盘总会有点激动,笔者也是如此,但切记不可忘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硬盘不便宜,数据
也很宝贵,手忙脚乱往往会酿成大错。一般来说,准备包括2个方面:硬件和软件,很多东西大家非常熟悉,
但常常忘记,需要时又找不到,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

 1.软件方面的准备

  有了新宠,往往忘记旧欢,其实先对老硬盘进行整理(比如备份资料、调整分区)是相当重要的,除非
你确实想完全抛弃里面的东西。我们建议整个老硬盘仅设置一个主分区,把所有空间都分配给它,然后安装
一个应急用的Windows98系统,除PartitionMagic、Winrar、MaxBlast PlusⅡ(硬盘管理软件)外不必费神
安装过多的应用软件。再次提醒大家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

  制作引导盘。如果你按照上述建议行动,那么“制作引导盘”的工作完全可以略过,Windows 98本身就
是很好的引导工具;另一方面,不管是速度还是可靠性,硬盘都要优于软、光盘(可启动的闪存盘也是不错
的选择,不过前提是你的主板支持从USB设备启动)。

  收集磁盘工具(用于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磁盘工具大家一般都不会忘记,除
微软的Fdisk外,还有不少第三方软件以及硬盘制造商推出的工具软件。这里我们推荐MaxBlast PlusⅡ,它
功能强大、支持大硬盘、操作简单、适用面广。工具包里最好囊括Format程序和WinMe版的Fdisk(它能对大
硬盘提供相对较好的支持),虽然它们是很“原始”的武器,但关键时刻往往凸显其重要性。此外,林林总
总数十款软件及计划安装的操作系统最好在购买硬盘前几天收集好,放在老硬盘上,以免到时手忙脚乱、四
处找盘(呵呵,买个硬盘用得着那么激动么……)。

 2.硬件方面的准备

  首先,合适的螺丝刀和螺丝是必备的。不少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不禁哑然失笑:“这有什么可准备的?”
的确,它们非常不起眼,但作用却很大,特别是螺丝的选择,最好多备一些(购买硬盘时不妨向商家要一些,
或者找新购机的朋友要,因为新机箱提供的螺丝包一般会有富余)。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质量不佳的机箱的
螺丝孔径并不符合标准,硬盘安装不当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硬件损失(仅仅是盘体划伤就很可能使你失去保修
服务)!不少螺丝刀的前端有一定磁性,操作时最好不要离盘体过近。

  硬盘托架属于可选件,其作用是把3英寸的台式机硬盘安装在5英寸的驱动器架内(也就是通常用于安装
光驱的大托架)。由于机箱空间的限制,我们通常只能在3英寸托架上放置2块硬盘,其中狭小的间隔对于高
发热量的7200r/m硬盘无疑是火上浇油,因此强烈建议将老硬盘放置在5英寸驱动器架内,这样也便于让它和
光驱共用IDE数据线。

  高品质的IDE数据线是系统稳定工作的有力保证,笔者就曾因数据线出问题差点扔掉一个好硬盘。IDE数
据线通常有2种:早期的40芯电缆和支持Ultra DMA66/100/133的80芯电缆,后者在内部添加了40条地线,用
以缓解电磁干扰。早期的40芯数据线也可用在新设备上(但不推荐这样做),而新的80芯电缆则不一定能用
于旧系统,因为有些老主板的IDE口只能插入40芯数据线;对于光驱而言40芯数据线已足够。

  为方便设置跳线,有必要准备一把镊子,不小心弄弯接口的针脚时,它也是很好的修复工具。

  如果习惯于传统安装方式(软盘启动、分区、格式化……),那么软驱和光驱就是必备配件,但我们还
是推荐从旧硬盘启动安装,这样既可靠又快速。对于那些无法识别新硬盘的老主板的用户,由于需要制作工
具包,软驱还是必备的。

  最后阶段,我们需要核实自己的机箱是否还有空余的驱动器托架;主板IDE口(包括IDE RAID口)是否还
能接驳新添置的硬盘(1个IDE口可支持2个设备,依此类推);主机电源是否能提供充足的电力(推荐使用名
牌电源,功率不低于250W)。至于主板BIOS的问题,这里暂且不提。

三、开始动手了——硬件安装

 1.硬盘的跳线

  一个IDE口可接驳2个IDE设备,其中一个被标记为“主(Master)设备”,另一个被标记为“从(Slave)
设备”,人们通过跳线的方式对这种关系进行定义(这种跳线一般位于硬盘的背面,在IDE和电源接口之间)。
常见的跳线包括针脚和跳线帽,两者配合可使电路连通或断开,由此进行状态切换。跳线对于硬盘安装非常
重要,很多无法识别的问题都是由它引起的,因此需要特别重视(还有一种跳线方式叫Cable Select,即根
据IDE数据线连接方式自动确定主从盘)。

  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设置不尽相同,这里我们选取西部数据(Western Digtal)的WD1000BB、IBM腾龙
3代 40GB、希捷(Seagate)的酷鱼Ⅴ120GB、迈拓(Maxtor)的金钻七代D740X-6L这4款产品作为图解对象。

  一般硬盘厂商会把跳线方式直接标注在硬盘金属面板的标签上,同一品牌硬盘的跳线基本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也有例外的,这里仅以常见的主流产品为例)。在这4个品牌中,西部数据(WD)的硬盘跳线最为简单,
见左下图(“■■”表示跳线断开;如果方块被连接起来,就表示此处跳线需要连通)。

  IBM的腾龙系列硬盘跳线比较复杂,除最为常见的“主盘”、“从盘”、“数据线选择”、“主盘,从
盘必须安装”外,还有一个不是很常用的“32GB CLIP”限制模式,其作用在后面的BIOS识别部分会详细介绍。

  去年希捷的酷鱼系列硬盘非常热销,其特点是稳定、安静,希捷在硬盘标签上标注了跳线方式,上面也
有“32GB”限制跳线。

  迈拓最近的几款产品延续了原昆腾硬盘的标注方式,“DS”表示主盘,“CS”表示电缆选择,“PK”说
法不一,有说法是磁头复位,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它应该是“从盘”选择。有些迈拓硬盘上还有“AC”跳
线,相当于“32GB”限制跳线。

 2.安装

  据资料显示,大多数硬盘损害都是由于操作不当所至,其中硬盘安装不正确又占了很大一部分,由此可
见硬盘安装的重要性。硬盘的安装首先应考虑防震、散热两个方面,适当顾及安装便捷性、性能等其他因素。

  给自己放电是首先需要注意的步骤,特别是在干燥的冬季,衣物摩擦产生的静电电压甚至可达上万伏,
虽然其电流很小,但足以击穿脆弱的芯片,不可不防。最简单的放电方法就是用手触摸自来水管,有条件的
朋友也可在机箱的金属裸露部位接上地线,这样最为保险。

  硬盘是一种精密的机械存储设备,读写过程中非常害怕震动,15~30G(G是重力加速度单位)的震动已
足以对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由于硬盘本身工作时也会产生一定震动,我们必须将它固定在机箱中以保持
稳定。硬盘的固定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首先要确保4个角都得到固定,很多朋友只安装2个螺丝,这非常不
科学;从理论上讲至少应该有3个固定点,为保持水平,4个螺丝是必须的。某些机箱会在硬盘工作时产生
共振,解决办法一般是调整螺丝松紧或换个驱动器仓再安装。

  常见的机箱拥有2~3个3英寸的驱动器托架,能用于硬盘安装的有1~2个。最好将低速硬盘和光驱接驳
在一个IDE口上,而高速设备独占一个IDE口,因此不妨用额外的硬盘支架将旧硬盘安装在5英寸驱动器托架
上,这样也利于散热。

  硬盘的安装步骤其实比较简单:先断开主机电源,将完成跳线设置的硬盘安装进机箱,然后接驳IDE数
据线及电源线。

  高速硬盘往往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热,但我们不建议安装专门的硬盘风扇,特别是自制的,它们的震动
简直就是硬盘杀手,最好的方法是提供一个(空气)不断循环的、凉爽的机箱环境。

四、新成员能被接纳吗

  ——主板BIOS识别

  完成硬件安装后,我们就可以开机进入BIOS设置,如果你的硬盘能正确识别,请跳过此节。

  由于BIOS和硬盘接口规范(ATA)对硬盘容量的限制而引起的硬盘识别问题,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以下5个:
  
  ☆事件1:“504MB限制”

  第1次容量限制大约出现在1994年,即著名的“504MB限制”。硬盘的识别受两方面影响,一是BIOS中
的Int 13h(硬盘读写中断,后面把它看作一种规范,便于理解和表述),另一个是ATA(IDE)寄存器组的
各个参数——CHS(Cylinder、H、Sector,即柱面、磁头和扇区)。这些限制类似“木桶效应”,只有它
们都能认同的参数,最后才能得到确认。
  
  限制类型 柱面 磁头 扇区 总位数
  Int 13h 1024(10位) 256(8位) 64(6位) 24位
  ATA 65536(16位) 16(4位) 256(8位) 28位
  
  Int 13h限制硬盘可供存储数据的最大柱面数、最大扇区数分别为1024和63;与此同时,ATA最大磁头数
为16,两类限制相叠加后所出现的容量限制就是1024×16×63×512(每扇区的字节数)/1024×1024=504MB,
那个时候估计很少有人能想像到,我们现在会拥有上百GB的硬盘空间吧。
  
  解决办法:

  如果你还拥有如此古老的主板,恭喜你!它的纪念意义远超过使用价值,还是封存起来吧,我想你也不
会把100GB的硬盘装在它身上。
  
  ☆事件2、3:“2GB和8GB限制”

  Int 13h支持256个磁头(8位,2的8次方),台式机硬盘不可能有那么多磁头,于是有些BIOS在逻辑上
把它“削减”为64个(2的6次方),由于定义整个结构的位数(Bit)不变,“省”下的寄存器就给了柱面
数(2位,也就是原最大柱面数×4,扩展为4096个柱面,注意这仅是逻辑上的替换),于是就有了4096×16
(64个磁头还是太多了)×63×512/1024×1024=2014MB,也就是“2GB”限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硬盘容量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上面提及的“逻辑转换”解决方法很快走到了尽头。
而Int 13h规范最大容量为7.88GB,如果以1 000 000Bytes=1MB计算(硬盘厂商们通常就是这么算的)就是
8.4GB,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这一“8GB限制”,它是Int 13h留给人们最后的遗憾。
  
  解决办法:

  事件2发生在1996年,当时通过软件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不过那时是800MB硬盘横行的时代,2GB的硬
盘少之又少,因此问题也不了了之。这之后2年左右出现的“8GB限制”可通过升级BIOS及使用新的分区软件
解决,这一惯例也延续至今。对于这类主板,我们建议还是放弃的好,毕竟将大容量高速度硬盘用在它们身
上不仅不匹配,也是对性能的浪费。
  
  ☆事件4:“32GB限制”——主角登场

  虽然Int 13h已得到扩展,支持多于1024柱面的硬盘,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部分主板的BIOS竟然只支
持63个扇区,难道进化没有完全?这样最后计算的结果是32.3GB,“32GB限制”让众多拥有40GB以上容量
硬盘的朋友痛苦不已,这是很多1999~2000年出厂的主板(BX、Apollo Pro/Apollo Pro 133……)所特有
的问题,它们目前依然占据着很多机箱的相应空间,其整体性能(综合处理器、内存、显卡……)依然能满
足办公打字、观赏VCD、玩一般2D游戏等需求,如何延续它们的生命成了重要话题,因此也成为本文的重点
照顾对象。
  
  解决办法:

  添置最新的IDE控制卡可完美解决这一问题,但这需要额外开销,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必要。

  优先解决方案的应该是升级BIOS,知名主板厂商往往会推出成熟的BIOS,以支持大容量硬盘,一般情况
131GB以下的硬盘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如何升级BIOS,这里不再赘述,请参考相关资料。

  那些无法刷新BIOS的用户并不意味着走上绝路,各大硬盘制造商都提供了相关软件,用以接替BIOS工作
  (支持大硬盘的关键),对硬盘进行管理,常见的有Disk Manager 2000(IBM)、DiscWizard Starter
Edition(希捷)、EZ-Install(西部数据)、MaxBlast PlusⅡ(迈拓)。从某种角度看,它们和一些电
脑病毒有点类似:在电脑启动时拦截BIOS中断(Int 13h)并取而代之,这些工作都在“BIOS载入后、操作
系统引导前”完成。

  从功能及易用性角度考虑,这里我们以MaxBlast PlusⅡ为例
   (下载链接为:http://file2.mydrivers.com/disk/ ... 何让你的硬盘
爆发最大功效(MaxBlast,名字取得很贴切呀)。

  对于那种BIOS能识别、但使用不正常的情况,可尝试把硬盘先接到其他电脑上进行分区(分区大小不
可超过BIOS可辨识范围),然后在本机上安装操作系统的“曲线救国”方式,成功几率也非常大。

  如果还是无法正常使用,上面提及的“32GB”限制跳线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前提是主板可辨认32GB的
“小”硬盘(2000年前后出厂的主板应该没问题),操作步骤如下:在其他电脑上先分好区,每个分区容量
不得大于32GB,按“32GB”方式进行跳线,然后安装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可自己识别出全部的硬盘
空间;虽然BIOS只把硬盘当作32GB的,但无关紧要,并不影响使用。
  
  ☆事件5:

  随着新的“恐龙级”硬盘的出现(比如西部数据推出的250GB产品),另一个BIOS瓶颈已来临:目前的
  28位ATA规范将硬盘最大容量限制为65536×16×255×512/1024×1024=131GB,按硬盘厂商的算法就是
  137GB,这个限制已开始影响部分新用户了。

  解决办法:

  新的ATA标准早已出台,48位的ATA规范为未来的大容量硬盘铺平了道路,由微软、康柏和迈拓联合支持
的Big Drives规范,支持容量高达144 155 188GB的硬盘(数一数,看有多少位数字,不知够不够我们用到
下个世纪:P)。不过受目前32bit操作系统影响,目前的系统暂时只能支持到2200GB。大多数新主板都支持
这一规范,以下是部分支持这一规范的南桥芯片:Intel ICH/ICH2/ICH4/ICH5、VIA VT8233A/8235及以后、
SiS 961及以后等,采用这些南桥芯片的主板,只要刷新BIOS就可完美支持Big Drives。

五、最后的战役——分区

  完成了最艰巨的任务,最后的战役显得轻松了许多,让我们一鼓作气拿下它吧。这里主要通过分区操作,
向大家进一步介绍MaxBlast PlusⅡ的使用方法,其他同类型软件的使用与此类似。

  首先,让我们看看不同的文件系统及支持它们的操作系统,这里所列举的操作系统只包括微软的Windows
家族。FAT 16/32文件系统对大分区的支持并没有NTFS好,且几乎没有安全性可言,但它们的兼容性比较好,
且性能上有一定优势(用于存储数据的“簇”比较大,一次可读取更多数据),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操作系统。
  
  文件系统 支持的操作系统
  FAT16 DOS/Win 95/98/Me/NT/2000/XP
  FAT32 Win 95 OSR2/98/Me/2000/XP系列
  NTFS Windows NT/2000/XP系列*
  
  *注:三者支持的NTFS文件系统版本不尽相同,但遵循向下兼容规律;Win98可通过第三方软件读取
NTFS分区,WinNT也可通过安装第三方软件存取FAT32分区。

  接下来就是安装操作系统,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们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介绍一下顺序:先将
操作系统安装文件由老硬盘拷贝至新硬盘,关机,拔下老硬盘电源线;开机,正常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完
成以后接驳老硬盘,再安装其他软件。

六、收尾工作

  ——盘符交错问题的解决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可在硬盘上安装自己喜欢的操作系统了。不过,既然是双硬盘协同工作,系统的
安装也与使用单硬盘时有所不同。这时最需要留意的就是盘符交错的问题,初次使用双硬盘的朋友尤其要
注意了,如果你不想把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安装在同一分区上,最好先在解决盘符交错问题后再行安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盘符交错的情况,这里的例子比较常见:旧硬盘上有1个主分区(卷标为old_pri_1)
和1个扩展分区,系统安装在主分区中,扩展分区中有两个逻辑分区(old_log_1和D1_log_2);而新硬盘
假设也是一样的情况(即3个分区分别为new_pri_1、new_log_1和new_log_2)。如果你带着旧硬盘安装操
作系统,则无论Win9X还是Win2000/XP,盘符的分布情况都会如图37所示,即按照主盘主分区、从盘主分区、
主盘逻辑分区、从盘逻辑分区的顺序依次排列,显然此时主、从盘的盘符是交错分布的,这会给双硬盘的
使用带来一些不便。

  特别是不少朋友会把容量较小的旧硬盘当作一个“准移动硬盘”,所以硬盘插拔前后的盘符排列是一
个很头疼的问题:安装在逻辑分区的软件由于盘符改变而出现打开错误,尽管可通过指定路径的方法重新
使用,却很麻烦;若是随系统启动的软件,特别是带监视作用的软件,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从
长远来讲,新硬盘总是会被单独使用,因此我们希望:主、从硬盘的盘符不再交错,当把从盘接上后,其
上分区所获的盘符应当顺序排在主盘分区盘符之后。以下我们将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盘符交错问题主要出现在Windows 9X系列操作系统上,使用Windows 2000/XP的朋
友基本可忽略这个问题。这是因为Win2000/XP中有一个很体贴的设置:盘符一旦分配后,就不会因为增减了
物理硬盘而改变,除非进行手动更改(手动更改方法会在后文中说明)。

 1.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在BIOS

  中将从盘检测设为“None”

  这种解决方法最简单,只需进入BIOS设置,将从盘的检测选项设为“None”并保存、重启即可。以笔
者的华硕主板为例,进入BIOS后,只需依次进入“Main”选项卡,将光标移至你所需设置的第二硬盘标识
上,回车后在下一画面将光标移至“Type”,此处的默认设置为“Auto”,即自动检测硬盘,我们在这里
回车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one”(图38),保存后重启便可发现盘符不再交错。若你的BIOS与笔者的
类型不同,一般可在“Standard CMOS Features”中找到相应的从盘标识并作类似设置。需要注意,你必
须正确设置主从盘跳线,有时如果跳线设置有偏差,虽然在BIOS中能正确识别,但若关闭BIOS中的检测,
操作系统会无法识别。

  此法的原理是绕过BIOS对硬盘的检测,而由操作系统自动识别,自动识别出的硬盘所有盘符即会在原有
盘符后顺次排列。其优点是设置简单,无须改变硬盘原来的文件结构,也无需进入操作系统进行设置;但缺
点也很明显:在BIOS中关闭对硬盘的检测,将会直接导致硬盘性能的降低(会使Ultra DMA功能无法打开)。
所以这个方法非常适合短时间添加第二硬盘的情况,比如把第二硬盘作为移动硬盘使用。如果你想长期使用
第二硬盘,则应采取下面的方法。
  
 2.最佳解决方案

  ——将主分区转换为逻辑分区

  实际上,对于那些将第二硬盘暂时当作移动硬盘的朋友,有一个方法可让第二硬盘的“移动之旅”更
为放心,那就是将其上的所有主分区都转换为逻辑分区。如果你理解了文章初始提到的盘符交错顺序,就
会知道这个方法的原理:第二硬盘的逻辑分区分到的盘符号永远是在最后的,当然就不会再交错。由于升
级新硬盘后一般不会将原硬盘再做系统盘,所以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最常用的工具当然是Power Quest Partition Magic(以下简称PQMagic)。一般在操作系
统安装完毕后立即安装PQMagic,解决盘符交错问题后再放心安装其它软件,这里建议大家安装7.0及以上
版本,以方便在Windows界面下稳定使用。

  这里以图1所示的第二硬盘为例,示范如何将其上的主分区old_pri_1转为逻辑分区。运行PQMagic 8.0,
在old_pri_1分区上点击右键,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Convert(转换)”(图39),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
“Logical partition(逻辑分区)”并点击“OK”确定(图40)。回到主操作界面,就会发现原来的主分
区已被标识为逻辑分区了,而改变后的盘符也会一并显示,我们从图中可看出盘符交错问题已解决(图41),
此时点击左下角的“Apply”并确定,PQMagic就会开始执行指定任务,任务完成的后期会提醒盘符已改变,
是否使用“Drive Mapper”工具纠正错误的盘符指向,如果你并没有在系统盘之外安装软件,点“否”即可,
否则可让系统重启之后自动检测并更改错误的指向。大部分情况下PQMagic软件会提示你重启才可正常使用
硬盘,此时选确定,关闭PQMagic后系统会自动重启,到此任务全部完成。

 3.Windows 2000/XP下的盘符更改

  上文中已提到对于使用Windows 2000/XP的朋友,只要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仅接上第一硬盘,然后安装完
后再接上第二硬盘即不会出现盘符交错问题。但如果你已挂着第二硬盘安装了上述操作系统,除以上方法外,
还可利用磁盘管理功能纠正盘符分配。此外,有的朋友不喜欢让光驱的盘符号排在第二硬盘上分区的盘符号
之前,那么也可采用类似操作。

  这里以Windows XP为例来说明:首先在“我的电脑”图标上单击右键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管理”,
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后选择“存储”项下的“磁盘管理”,片刻之后系统将给出机器上的硬盘信息
(图42:为方便大家理解,这里的分区大小及盘符分布完全与图37相同)。下面我们将会把盘符分配调整
到非交错状态。

  首先在old_pri_1(即现在的D盘)分区上点右键,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点击“更改”按钮,在下一步的对话框中选择“指派以下驱动器”,并在后面的盘符号下拉菜单中选择
“J”或者其后的盘符号(图43),以让出D盘符。选择确定后,系统会提醒你也许更改盘符会引起程序停
止运行,这里必须保证没有运行old_pri_1分区中的任何程序,然后确定即可。用同样的方式将new_log_1
的E盘符改为D,将new_log_1的F盘符改为E,最后不要忘了将old_pri_1的J盘符再改成F。经过这样的更改,
盘符便不再交错。
  
  插文1:主从设备的概念、设置原则

  虽然串行ATA(Serial ATA)接口的硬盘已出现,但本文讨论的依然是主流IDE接口硬盘。
   IDE是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原意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这一概念延续至今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它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特性就是“主从设备”的区分。

  我们知道,一个IDE接口能支持2个IDE设备,组合可以是“硬盘+光驱”,也可以是“硬盘+硬盘”或
“光驱+光驱”。当这种组合产生时,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呢?IDE控制器的工作方式是单线程的,简单地说
就是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于是就有了“主”(Master)与“从”(Slave)的概念。由
于主设备有比从设备更高的优先级别,因此我们建议将操作最为频繁的设备设置为“主”状态。

  当我们拥有2块硬盘时,最好将它们接驳在不同的IDE口,这样会拥有最佳性能。而由于某些原因(光驱、
数据线长度……)不得不将它们接驳在同一IDE口时,建议大家把高速盘设置为主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高速设备优势。

  插文2:如何安排新旧硬盘的用途
  
  两块硬盘如何配合工作更为合理?这里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速度和容量。一般情况下,应当将系统
安装在性能较好的硬盘上。旧硬盘一般速度较慢、容量较小,可用作数据备份盘,抑或紧急情况下的系统盘,
因此我们建议将它的全部容量划为一个主分区,并赋予激活状态(即可启动属性),单独接驳并安装操作系
统(建议Windows 98)和常用软件(特别是磁盘相关工具),当主硬盘发生故障或操作系统崩溃时,它至少
能让你保持可工作状态,而你所要做的不过是在BIOS中切换一下启动顺序。

  我们不建议将新旧硬盘做成磁盘阵列(RAID),由于硬盘性能、容量上的差异,会造成整体性能下降,
稳定性也会有影响。

  为避免盘符错乱问题,我们建议大家最好安装Windows 2000/XP系统,这在本文后面部分会有详细介绍。

  插文3:分区大小的安排

  目前主流硬盘容量已达60~80GB,如何有效利用如此巨大的存储空间,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给硬盘
分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这里我们和大家聊聊分区大小的合理分配。分区操作基本上遵循以下原则:
空间需要、用途、安全性、读写性能和空间利用率。

  注:这里仅以Windows系列系统为例,暂不讨论Linux等非主流桌面操作系统。

  对磁盘空间的需要。这是我们购买硬盘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合理分区所必须遵循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
判断某个分区写入什么数据,其容量大概有多少,需要多大的分区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是否需要留出额外
的空间,数量是多少等。

  不同分区最好拥有不同用途,这种归类简单明了、易于管理。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分4个区,一个用作
引导及系统分区,其他几个分别是工作资料分区、娱乐用分区(游戏、音乐、视频……)、备份分区(常用
软件、GHOST镜像……)。很多时候大家都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分区,各取所需,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区类型不
可过多,否则管理起来反而会比较麻烦。

  不少朋友对数据的安全性比较敏感,那么安装WinNT核心的操作系统,配合NTFS文件系统是不错的选择,
上面提及的“工作资料分区”就很有必要用这种分区格式,提醒读者在赋予权限时一定要小心,以免泄漏信
息。

  硬盘的记录体是1张或多张加叠在一起的盘片构成,每个盘片上的数据存储区都是同心圆,分区由最外
圈向最内圈以柱面形式进行构建,因此越靠后的分区磁盘性能越低(硬盘转速恒定),对于那些渴求性能的
程序而言,放在最外圈的分区当然是最佳选择。

  采用何种文件格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硬盘的空间利用率,随着分区容量的提高,簇的单位也不断提高,
你愿意为了存储一个4kB的文件而用掉64kB的空间吗?大容量分区一般采用FAT32或NTFS文件格式,后者更为
高效且具有安全性,对于Windows 2000/XP用户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可惜Win98无法识别。最后,我们还是建
议将启动/系统分区设置为FAT32格式,这样便于系统遭受破坏后,进行修复或重新安装。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5: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都天亮了,插上去就可以了嘛,搞得那么复杂!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5: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楼主说的太详细了。真是谢谢大家了,按大家说的回去先插上去瞧瞧。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21: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直接插上去就行了,还有就是看看主次盘。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 18: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线联结,记得要调线啊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3 08: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的我就是把盘直接插上去就能用了,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谢谢楼上的!不过.看这么多有点困!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3 08: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改一下跳线,一个设成master,一个设成slave,用三头的数据线把两个盘跟主板接到一起就行了。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去试了,插上去不行啊.不认老盘啊.我就只好把新盘单独插上装系统,然后再把老盘插上,就出来了.只是老盘排在F盘后了.不知是不是老盘太老了.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3 2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容量大,速度快的设成第一个!
其实,两块硬盘装在一块主板上是非常容易的!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15 17:01 , Processed in 0.200444 second(s), 6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