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1654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4-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看过学报上学报上《关于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情况调研报告》 的这篇文章我以后再也不会订学报了,
因为它毁坏了学报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以前我一直很看重学报的权威性的
建筑学报既然是喉舌,那也应当承担质疑
这是abbs上的部分言论
调查报告居心不良的地方(请大家补充):
1对试卷错误只字不提
2对时间分配不合理只字不提
3报告有意不区分95-01年03-04年的结果(为了掩盖事实,把广大考生当傻子)
4不公布调查的单位和人员的名单,毫无可信度。
5对考生应有的知情权只字不提:答案和评分标准,考生应能查卷。
6对考生的合理要求只字不提:一年可考两次以上、理论不应循环、注册建筑师调动要原单位同意…
7对考题随意增加难度和拓宽出题范围只字不提。
8对注册建筑师的定位都不对:报告定位是专业负责人,请大家去看条例白纸黑字是如何写的!这样的人都混在注册管理中心,我等能好吗
学报上关于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情况调研报告,赵春山,郭保宁写的文章,结论是建筑设计人员中该考试具有良好的认可程度;考题设计的区分度是合适的;考题设计的难以度总体上是正常的;五年成绩滚动有效期的期限设置也是相对合理的;考题设计在专业领域各个方面的覆盖程度是合理的。这两个作者的单位是建设部职业资格注册中心,从这篇文章看来,注册委员会的领导们是不会对出题难度及五年循环做什么调整了
唉,他们说调研范围为各省甲、乙级设计院,分析从95年到2004年考试情况。但是我认为大纲调整前通过的建筑师在已过的建筑师的比例是很大的,对于他们来讲各方面当然是比较合理的,没有人会替这两年建筑师考试难度加大说公道话的
狗屁调研,整个一混淆视听
除了考过的人,没有一个人赞成五年滚动的
每考的人占多数吧?
闲极无聊的国家公务员拿着我们的报名费写的给领导看的扯蛋官样文章,他们明明知道改革前后的考试没有可比性,但却硬要把这两年的低通过率稀释到改革前的高通过率数据中,从而达到他们真正要表达的目的1:考试难度合理.2:五年滚动合理.
其实,做这种调查还用发调查表吗?我们所有的报名数据都在电脑里,只要具有计算机专业大一水平的学生编一个小程序就能搞定.这种智商水平的人怎么混成国家公务员的!
如果按真按电脑数据统计,我不信通过率会是40%,如过真是40%,那说明改革前的平均通过率大于70%.
最后的结论其实是领导们借两个小人物的嘴想说的话:别瞎闹腾,要想改五年,降难度,在我这任是不行了,下任你们再说吧.
还有一个结论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那就是推算出目前全国的一注总数为16000余人,一个殃殃十亿大国,就是有一注16万算多吗?
两个吃货!
知道一个叫赵春山,一个叫郭保宁,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自然是秉承建设部主管领导的意图,再加上他们两个自身的龌龊心态,写出了那么一篇自我吹捧且严重没有现实意义的文章来,只能看作是两只摇头晃脑的家犬心虚的哀号罢了,给他们一百年的时间,都不会从他们掌控下的注册委员会考出一个建筑大师.知道什么叫祸国殃民了吧!
大家都去报名,
就能说明大家都认可吗?
即便认可,是认可什么?是认可考题吗?
合理性能年度平均吗?
特别是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
年平均合理性?
考生中,当然是方案与施工图兼顾的多了
所以通过的人中方案与施工图的比例要高
没通过考试的人中也是方案与施工图兼顾的比例高
按照他们的逻辑
是不是就能得出相反结论?
为了说明考试能区分教育和专业的不同,把建筑师分成若干类
结果,第五类通过率最高,说明考试无法区分教育和专业的不同
但作者却摘取对己有利部分数据作出相反结论
如果现在关于通过率的结论是正确的
那么从2003年以后通过率和五年通过率必然急剧下降
那按他们现有的逻辑
到2007年完成一个循环后
通过率和五年通过率必是不合理的
看那时他们如何自圆其说?
但一个错误要几年后才能纠正
岂不令人痛心
这样的逻辑混乱的文章
如果说是一篇演说还可以原谅
但作为学术论文发表在专业刊物上
是不是很无聊
学报怎么这么自毁名声
用一个粗漏的别有用心的调研就能掩盖问题吗?
能吗?能吗?能吗?能吗?能吗
实事求是是国家发展富强的根本,没有经过缜密调查,随意在国家级刊物上乱下结论,这才是最可恨的!关乎人一生命运的事是这样下结论的吗?
这样的事多的中国怎么强大!看看小日本如此猖狂我生气!有这样的事我更生气
其实,大家也不必太和这两个人当真,错题都经常出,写篇错文章也不足为奇。
更何况不循环他们如何赚钱?不增加难度如何让你循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利益驱动的,这是真理。
再看看文章最后的虚伪:“希望今后能更多地与考生和注册人员加强联系”
连个电话都不敢公布。去建设部网站看看唯独没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的电话。
http://www.cin.gov.cn/register/file/
看过那个报告有一个非常大的疑问,实行这个制度10年,2002年停考修改大纲是个分水岭,我想修改的原因肯定是调整原来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报告没有区分研究,就得出“十年合理”的结论,客观讲,调查数据如果是平均采样的话,主体应是95-01年的考生,03和04通过的应当是少部分,如果调研结论整体状况合理,那修改大纲不是没意义的吗?
其实网上言论的主方向是针对03年以后的考试状况,但调查报告忽视了十年制度发生的重要变化----修改大纲,我认为或者是学术上的疏忽,或者是刻意回避,反正我给学报发信啦,希望大家踊跃,建筑学报既然是喉舌,那也应当承担质疑。
jzxb@chinaasc.org 建筑学报邮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