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87223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9-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长沙市规划委员会2006年工作会议上的汇报
长沙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规划局局长 罗利克
2006年7月21日
同志们:
根据市人民政府市长、市规划委员会主任谭仲池同志的指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规委工作大会。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十·五”规划工作的情况,提出“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思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促进全市规划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一、“十·五”规划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市规划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工作全局,和衷共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规划工作取得瞩目成绩,长沙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十五”是我市城市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科学发展、高效提升的良好时期。
(一)规划编制取得显著成效
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规划龙头地位和指导作用,加大规划投入,明确发展目标,以先进理念指导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成果体系已初步建成。总体规划指引长沙发展。2001—2003年历时三年修编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于200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各层面规划全面铺开。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先后编制完成了17片分区规划、69项控规,分规覆盖面积达1070.12平方公里,控规覆盖面积达297、23平方公里,主城区覆盖均达100%,目前正在向长沙县、望城县铺开。配合各部门共同组织编制专业规划34项。城市设计效益明显。组织编制了湘江滨水及橘子州概念规划、省政府中心区的“三馆一中心”及文化公园详细规划、西湖文化公园规划、开福寺详细规划、浏阳河风光带规划、湘春路街道等景观设计、413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设计、太平街历史街保护规划、潮宗街、坡子街11条历史街巷保护规划;完成了长沙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长、望、浏、宁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80个建制镇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其中40个建制镇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58.7平方公里,编制建制镇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25.2平方公里。编制小康示范村规划25个。组织了17家设计单位开展了小康示范村住宅设计方案竞赛,出版了《长沙市小康示范村住宅设计方案图集》和规划与建筑精品集《启航新世纪》。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南。
(二)规划审批逐步规范高效
我们依法行政,始终坚持严格规划审批,加强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严把“一书两证”关,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划审批逐步规范化。五年来共审批发放《选址意见书》66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503份,用地面积19229.77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783份,建筑面积4902.81万平方米,办理案卷正点率达100%。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在市政务中心设立了规划局窗口,依法公开行政审批依据、审批时限、审批环节,直接受理报建,提高规划服务质量。对于省市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进行责任分解,做到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如对体育新城、码头搬迁和新港建设、湘江航电枢纽、南北货站搬迁、天心生态新城、“三馆一中心”等项目建设,从项目选址到规划设计,做到提前介入,优质服务。规划局窗口被评为2005年度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2年市规划局下发《关于简化“一书两证”审批程序的通知》,精简“一书两证”审批程序和时限,加快内部流程,审批工作时间缩减了三分之一。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我们对规划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经市政府审定保留5项,在实行局长代表制基础上,2004年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并联审批,取消四个前置条件,删减繁琐环节。2005年又启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简易程序,进一步放宽前置的条件,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平均缩短办卷时间15天。去年审批项目里有一半实现了提前办结,其中省、市516个重点工程全部提前办结,绝大多数在3天内办结,正点率100%。
(三)规划管理迈向法制科学
五年来,我们立足规划管理基础工作,大力开展建章立制、基础测绘、信息化建设、推行标准化,规划管理迈向法制化、科学化,逐步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法制体系。出台一套规章制度。市政府先后颁布了《长沙市规划管理办法》、《长沙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长沙市建设工程及配建停车场(库)规划设置规则》、《长沙市测绘管理暂行规定(试行)》、《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长沙市建设与环境规划设计规定》等10多个地方规章,市规划局先后印发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分区规划成果标准》、《市政工程综合规划编制及审批办法》、《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复核制度实施细则》、《规划建设项目实行并联审批的实施办法》《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及告知暂行规定》、《建筑工程批后管理若干问题规定》等30多个规范性文件,确保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等各层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划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开展了三项重要城市勘测项目,完成了2300公里航空摄影测绘工作,完成了长沙市平面三等控制网、三等水准网的布设,建立了长沙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统一了长沙直角坐标体系,实施了建设工程竣工测量等,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基本保障。建立了湖南城乡规划信息港,研发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长沙市城市规划道路进行了汇总等,加快了我省城乡规划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四)规划执法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进一步加大规划法制教育和宣传,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提高了城市规划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规划执法力度加大,实施批前、批后全程监督,保证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几年来,依法查处违法建设11000处,拆除违法建筑618万平方米,维护了规划权威。法制宣传方面,坚持点面结合、长短结合、虚实结合、专群结合等四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设置宣传站、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媒体宣传、举行各类活动等多种形式,规划是法的思想深入人心,市民规划意识得到提高。建立和推行依法建设保证书制度。明确责任、要求和处罚标准,从而达到预防在先,有效抑制法人违法的目的。进行放线、正负零验收、竣工验收全过程跟踪监察制度。建立和推行了执法人员巡查制、分片包干制及群众举报制等。开展了停车场清理整治行动。全市共查处的40家占用停车场共38处、面积50096.19平方米。现已如期整改到位,规范了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缓解了停车难的矛盾。
(五)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提高规划管理决策水平
回顾这一届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充实了规划委员会工作机构,建立了259人的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库,包括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博士、博导和高级人才。顾问人员由原来的13人增加到21人,专家组人员由原来的28人增加到67人。其中,专家组成员结构,有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建筑、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园林绿化、法律、艺术、数字城市、公共管理等10多个专业和相关专业门类。成员中,中青年占70%,这样使专家组组成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能适应城市规划多学科融合的事业的特点,便于学术交流,开展城市问题融贯的综合研究,也为中青年专家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提高的平台和空间。二是制定和完善了规委工作制度。修改完善了《长沙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建立了专家会审制、招投标制、公示制,制定了《招投标管理办法》,《规划公示规定》及招投标专家评审程序规定和专家评审要求等规章制度,城市规划委员会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和制度化。三进行了学术交流,规划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必须用先进理念指导实践,用世界的眼光谋划未来,用专家智慧规划精品。我们请了阮仪三教授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滕忠雄大师讲“建筑继承与创新”,钱林波博士讲“城市建设项目与交通影响分析”,刘叔华专家讲“传统建筑”问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打开了思路。四是专家参与决策。我们坚持了重大项目必须经过规委专家讨论和审查,才能决策,未经规委审查的不予审批,例如所有规委成员单位都积极参加了新版长沙市总级规划的修编,专家组专家多次反复讨论修改,使新版总体规划成为了一个集思广益的规划,相当部分规委成员单位和专家还参加了近几年来众多的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使这些规划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由规委组织的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评审会、咨询会达600多次,专家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例如历史文化名城、太平街历史街区、省政府三馆一中心、开福寺、滨江及桔子洲、武广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水体保护、生态及绿地系统、野生动物园等十多个重大规划项目,专家参与审查、参与决策与审批,使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公正。专家为长沙市的城市建设贡献宝贵智慧,长沙城建规划成果凝聚着规委专家的心血。
“十·五”是长沙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的时期,规划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在《200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长沙市政府规划能力居全国第七。长沙市2004年被评为“信息建设示范城市”。长沙市规划局被评为“中国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推广先进单位”、 “全国建设系统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建设部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联系单位”、“全国城市勘测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等。城市规划多项工作已居国内先进水平。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全市规划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部门、广大市民协同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主要经验有:一是领导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梅克保明确指出,城市规划要“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规划管理权要高度集中,不能下放,规划管理要突出一个严。谭仲池市长经常听取规划工作汇报,多次对一些重大项目提出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各级领导对规划的高度重视确立了规划的龙头地位,保证了规划的权威性。二是加大投入。市政府每年拿出三千万规划专项经费,确保资金的投入。三是机制创新。几年来,我们不断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确保加强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及时调整决策内容,适应了时代特征和发展形势,保证了规划的规范性和法制性。四是正确理念的指导。总体规划确定的“构筑大长沙”、“发展大生态”,实行“刚性等级控制、分区导则”体现长沙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特色、树立精品、突出生态、超前眼光的理念始终渗透在规划工作的全过程中,保证规划的超前性和战略性。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是失误,规划宏观调控不力,批地过快过大,造成城市用地向四面扩张,闲置地较多;一些单位和开发商把不该挖的山挖了,把不该填的水填了,生态和环境保护遭受破坏,违背了规划事情时有发生;规划法律意识淡薄,变规划、改规划、调规划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纠正和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规划工作的设想
“十一五”是长沙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为依据,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紧凑型城市”和“节约型城市”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规划,积极推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一)加强长沙发展格局研究,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一是随着“9+3”泛珠江三角洲发展战略和我省“3+5”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市要关注区域发展的整体动向与整个大区域发展相协调,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布局长沙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提供发展空间;二是完成包括长沙县和望城县在内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以指导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三是编制完成市域范围内全部新农村村庄规划,从今年开始,也就是从十一五的第一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用于小城镇规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市建制镇和村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二)解决城市发展交通瓶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网络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结合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适应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交通专题研究, 建立交通影响评价体系,制定和完善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编制标准,成立交通规划研究所,编制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改善城市静态、动态交通,实施城市轻轨,完成武广客运专线,使长沙基本形成以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为骨架,以支路网为支撑,外成环,内成网,对内畅通,对外快捷的城市现代路桥网路体系。停车场、人行过街天桥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适应和满足城市扩容提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道路交通系统的需要。同时,在保证城市交通供求平衡和良好秩序的同时,保护长沙的城市特色和人居环境,保障顺利实现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三)注重集约使用土地,建设紧凑型城市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探索充分运用城市规划这一重要工具引导城市建设发展走集约用地,建设“紧凑型城市”的方法,达到节约城市资源的目的。一是加强用地管理,我们将深入考察深圳、香港等地的“楼面地价”方法,即按建筑容积来确定土地价格,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操作办法。二是加大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管理力度;三是研究对农民的安置方式,改变过去的以土地安置为主的单一安置模式,实施以货币安置为主的方式,从而改变过去的粗放利用土地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加大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中村”和棚户区的治理整顿力度。
(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
十一·五的规划管理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突出生态规划理念,突出抓好城市绿化、蓝线、紫线规划的编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和国家标准确定绿化用地指标,科学合理规划好绿化建设用地布局,保护现有水面和湿地,着力解决城市绿地、水面分布不均的缺陷,通过点(公园)、线(道路绿化)、面(单位绿地)相结合,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和水面、湿地系统。尤其要发挥长沙山水城市的独特优势,切实规划保护好城市的山水环境,构筑山水环绕、林木成荫、花草不败的人居环境,构筑青山长在、碧水长流、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把长沙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全国一流的园林生态宜居城市。
(五)创新规委工作,提高规划管理决策水平
当前城市规划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是规划工作量增大,连续三年来,规划报建的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是“九五”期间几倍的工作量。二是“服务型政府”和法制化要求规划工作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做好服务。如何强化规划管理,提高规划水平,规委工作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规委工作也要进行改革,一是要调整和明确规委主要职责,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纲要和城市未确定和待确定的重大项目的选址进行审议;审定下达年度规划编制任务,审查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市政府授予的其它职责。建议规划委员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发展战略委员会、规划编制审查委员会、建筑与环境委员会、法制监督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决议和议案须参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其他委员会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二是实行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项目从规划到实施全过程由首席专家负责把关,负责监督。三是建立专家提议、建议工作制度。要求专家每年对规划工作用书面形式提出提议、建议一件以上,市规委办及时处理提议和建议,并召开年会予以通报。四是建立专家奖励机制,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他们进行奖励和表彰。
三、提请会议讨论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劳动路过湘江通道规划问题
长沙市城区沿湘江两岸发展,因此过湘江的交通联系是决定城市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关于跨湘江通道规划了劳动大桥、三汊矶大桥、咸嘉湖大桥等十一座跨湘江特大桥及阜埠河隧道,共计十二个跨湘江通道。目前已建成的有伍家岭大桥、猴子石大桥、月亮岛大桥等6座桥梁。随着城市中心区交通流量不断增大。劳动大桥的建设本应成为跨湘江通道的首选项目,但因该项目的建设一直存在着桥梁和隧道两种形式的争议,故劳动路湘江通道到目前仍处于规划设计、论证的阶段。
一、劳动路桥梁方案
1、已做的工作
(1)1999年中日合作的《长沙市道路整治计划调查报告》对当时正在讨论中的劳动大桥的设想予以肯定,并将劳动大桥列为应优先建设的项目之一。
(2)1999年2月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长沙市湘江七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拟定悬索桥和拱桥两个桥型方案,并推荐中承式拱桥方案。东桥头设全互通立交与湘江大道相接,西桥头设水滴形立交与潇湘大道连接形成丁字交叉。
(3)2000年7月长沙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长沙市湘江劳动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拟定变截面连续梁、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和中承式拱桥三个桥型方案,并推荐变截面连续梁方案。东桥头设全互通立交与湘江大道相接,西桥头设直线匝道及两个水滴形立交与潇湘大道和牌楼口路连接。
(4)2004年环线指挥部组织面向全国进行长沙劳动路、展览馆路两座湘江大桥的方案设计竞赛,其中提出了部分斜拉桥方案和双层钢桁架方案。(5)我局去年委托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协会进行《劳动路过湘江通道概念规划及桥头接线方案设计》。提出重点对悬索桥、拉索桥和上承式拱桥进行深入研究,使桥梁形态与周边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协调。东桥头设直线匝道与湘江大道形成简易立交,西桥头设水滴形匝道与潇湘大道。
2、造价估算
主桥如采用悬索桥,工程造价估算约4亿元;如采用连续梁桥,工程造价估算约2亿元;如采用其它桥型,工程造价估算约2-4亿元。东西桥头造价估算为0.5-3.6亿元。
二、劳动路隧道方案
劳动路桥梁方案完成后,根据领导指示,专家群众建议,我局于2005年12月在长沙晚报和湖南城乡规划信息港网站上发布了《关于长沙劳动路湘江隧道概念设计方案竞赛公告》,面向全国设计单位,大专院校或具有设计能力的个人征集设计方案。公告发布后,7家设计单位和10余名个人报名参加设计竞赛,最后有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等5家设计单位提交了6个设计方案。经我局组织专家评审,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的方案排名第一,铁四院方案的主要技术标准为:道路等级为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双向六车道,最大纵坡局部困难条件下不超过5%,一般不超过4%,地震基本烈度按7级设防,设计洪水位按百年一遇设计,按三百年一遇校核,道路荷载为城—A级,设计航道等级为Ⅲ级航道一等标准,设计使用年限100年。铁四院方案在对沉管法、围堰明挖加沉管法,盾构法、矿山法四种修建方式进行比较后,推荐采用沉管法修建劳动路湘江隧道。沉管法隧道方案建筑长度1965m,估算投资总额为16亿元(不含征地拆迁费)。
三、桥梁与隧道方案选择的难点
劳动路大桥方案的主要问题是:桥梁的建设对橘子洲和岳麓山风景区的景观影响存在争议。
劳动路隧道方案的主要问题是:隧道西出口交通流的疏散存在问题,目前设计单位提交的隧道方案都没有将劳动路过江交通流直接引到城市主干道上,而是接到麓山南路,将对大学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个问题:湘江两岸建筑高度控制问题
一、各层次规划对湘江两岸建筑控高的要求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岳麓山、天心阁。。。。等各主要制高点或重要观景点之间,留出景观视廊,以岳麓山为主要视域控制点,在岳麓山与城区各主要广场之间留出视域控制要求确定建筑物高度和临界面宽度 ”,“按照自然山体软和的线型,构筑主城区空中轮郭线,建筑群透视体量不应超过参加景观构图的山峦透视体量”。《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条 保护以下五条城市景观视线构成的扇形区域:天心阁至岳麓山顶;天心阁至岳麓山北端;天心阁至妙高峰至岳麓山南端;岳麓山顶至桔子洲北端;岳麓山顶至桔子洲南端。扇形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有利于保护城市景观视线走廊,营造旧城整体环境空间,保护城市肌理格局。”《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保护从天心阁到岳麓山的视线走廊”,“重新调整河西的建筑高度控制”,“对于标志性的建筑与地标性构筑物,允许进行高度上的调节”。《岳麓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控制区包括岳麓山周边范围内与景区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区,这一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对风景区各类资源和价值都具有极大的直接影响。如果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则这一区域的整体风貌将成为风景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具有独特游览价值和居住品质的优美社区。同时,也能为自然山地建立有效的缓冲保护地带”。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岳麓山周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2、对天心阁以西的长沙旧城区核心区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二、控制后面临的问题
1、关于岳麓山周边地区: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控规标准不一致,岳麓山周边地区建筑高度主要控制在12米至18米之间,而现状建筑主要为24米高的多层建筑,上述要求与城市建设要求之间矛盾突出。
2、关于旧城核心区: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及《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控制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了具体落实,对该区域太平路以西地区主要控制在18米以下,太平路以东地区主要控制在24米以下,而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要求突破这个控制。
三、我局对高度控制的思考
1、关于岳麓山周边地区: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并未对岳麓山周边地区建筑高度控制作深入的定量分析,但在规划成果中又提出了并不具备操作性的控制要求,作为总规层次的规划确定详规层次的内容已超出其编制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更科学合理地落实其保护要求。经研究,我局认为可按保持周边建筑高度不超过岳麓山海拔总高度的1/3的原则进行控制,根据地形、城市景观控制要求编制具体的高度控制规划,按程序报批后严格控制。
2、关于旧城核心区:
方案一:继续严格控制。对于个别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度突破的方案,按程序特批。
方案二:放宽控制或取消控制。
第三个问题: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问题
一、已做工作
1、2004年4月邀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委员会秘书长王景慧教授到长沙指导,进行了现场踏勘,举行了座谈会,谢建辉部长参加会议。王景慧教授建议将解放路至五一路之间的太平街两厢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并尽快编制详细规划。
2、2004年5月14 日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设计人员到长沙进行现场调查,正式开展设计工作。
3、2004年7月11 日召开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分析及初步方案专家咨询会,市规划局、市文化局等部门和专家对设计单位提交的现状分析及初步方案成果进行了讨论。之后设计单位对设计成果进行修改深化,完成了此次提交的方案成果。
4、2004年11月6日至7日,由长沙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小明主持召开全国专家评审会对设计成果送审稿进行审查。会议原则通过该成果,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5、2005年6月设计单位提交正式成果,我局于2005年7月29日将正式成果报市政府审批通过。
二、主要内容
本次规划的范围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至湘江大道,东到三泰街、三兴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94公顷。其中重点规划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家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的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为5.07公顷。
规划确定太平街历史街区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民国传统人文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国的民居风貌,长沙市街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三大文化特征:屈贾文化纪念地、商业民俗传承地、辛亥革命策源地。根据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可以将太平街的空间框架划分为“五街三片一点”,即以五条特色街道串起来的三片传统居住街坊及贾谊故居。
规划的内容包括保护与整治两大部分。
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分级保护的范围划定与保护要求,历史街区的风貌景观保护,历史街区建筑高度控制、各级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宅院的保护、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调整规划等。
整治规划主要包括:保护与更新模式、沿街重要界面立面整治、重点地段详细设计等。
建设时序规划为近、中、远三期,现市建委市政专项指挥部正在按规划组织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为太平街、金线街沿线,包括北入口、南入口和示范院落三部分,共计55亩,计划今年底完成。
第四个问题:中信新城项目与新河三角洲规划定位问题
一、 项目基本情况
长沙中信新城项目位于韶山南路与芙蓉南路交汇处,湖南天心环保工业园内,总占地约219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近170万平方米。项目定位为集购物、娱乐、文化、旅游、金融、数码信息港及绿色生态会所等为一体的融城中央商务区。中信新城由中信城市广场、中信数码港、中信生态会所三大功能板块组成。中信新城项目处于我省正极力打造的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区域位置极为优越,长株潭融城计划的实施和推进也需要一些能辐射三市的大型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的带动,而中信新城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品位和区位使其具有成为长株潭融城建设重点项目的条件。中信新城的成功开发对于进一步完善天心生态新城的配套建设,对于加速省政府板块的建设和长株潭融城计划的实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中信新城概念规划,项目总建筑面积1652653.8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67400平方米,占40.4%;商务商业建筑面积623580.8平方米,占37.7%;工业建筑面积322950.8平方米,占21.4%;学校建筑面积8027平方米,占0.5%。
长沙市新河三角洲地处长沙市中心城区北侧,东至芙蓉路、南至三一九国道、北至浏阳河、西临湘江,总用地面积200.5公顷,本次规划范围不包括与芙蓉路和三一九国道相临的部分地段,规划面积147.16公顷。该规划方案创造性地引入了“人车分流”的理念,并成功地将这一理念与新河三角洲的实际结合起来,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城市规划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和单位的关注和支持,今年五月,国土资源部还致电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计划在长沙召开国土资源部现场办公会,要将新河三角洲作为集约用地的城市规划新模式向全国推介。按照本规划方案和深圳世联顾问公司的策划书,新河三角洲将被打造成集高档次商业、商务、文化、娱乐、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区,成为反映长沙现代文化和建设成就的城市名片,同时通过新河三角洲的改造来拉动长沙的经济增长,成为推动长沙新一轮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增长极。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98.8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占53.7%;商业等公共建筑面积184.73万平方米,占46.3%。
中信新城和新河三角洲是城南、城北的两大亮点,从规划上如何科学地对这两大项目定位,统一思想,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打造这两大项目,请规委成员发表指导性意见。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