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7|回复: 0

[文章]:青弋江采砂河段河道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4 10: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青弋江发源于皖南山区,系长江右岸主要水系之一,从陈村水库以下,经泾县、弋江镇、西河镇、红杨、湾沚清水镇后由芜湖入长江,西河镇以下为水网圩区,河道交叉,水网密布,水流关系十分复杂。青弋江主要控制站为位于弋江镇与西河镇之间的西河镇水文站,控制面积5796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80%,从芜湖入长江的流量仅占西河镇水文站流量的20%,其余流量经分流河道资福河、上潮河分流由漳河入长江和经赵义河、杨青河分流由当涂入长江。因此青弋江干流在平面分布上是上宽下窄、自上而下逐段收缩。

    青弋江下游由于河道狭窄,过流能力远不适应上游来水,两岸地区洪灾频繁。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堤防逐年都进行加高加固,形成了具有一定防洪能力的防洪体系。70年代初,上游建成了陈村水库(集水面积2864平方公里,可将坝址以上入库洪水洪峰流量削减60%以上),对减轻下游洪水灾害程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陈村水库至西河镇水文站仍有2932平方公里的区间集水面积,区间来水又属山溪性洪水,暴雨洪水来势凶猛,对以泄为主的青弋江下游河道仍起控制作用,当西河镇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洪峰流量4800立方米每秒),资福河口以下各圩口均险象丛生,须经大力抗洪抢险,才能度汛。80年代以后,湾沚以上干流段大量开采河砂,使该段河床降低,水位降低,各分流河道洪水分配发生了变化,青弋江下游干流水位流量关系亦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致使青弋江干流防汛紧张局势转移到红杨以下。

    一、河道变化分析

    青弋江干流河道变化主要表现在堤防标准的提高和河道采砂两个方面,此两者均使干流泄流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了能弄清两者各自对河道泄流能力提高的程度,可将采砂前的河道在现有工程状况下的泄流能力与1971年的河道在相应工程状况下(其间有河道淤积,但也有过一次航道疏浚,两者认为相抵)作比较及采砂前后的河道在现有相同的工程状况下的泄流能力作比较可知,堤防标准的提高使青弋江下游各段的泄流能力均有所提高,河道采砂引起的泄流能力的改变仅限于河砂开采段,最高增加61.76%,为资福河口至十甲任段;最低增加13.63%,为十甲任至湾沚段;未开采段泄流能力没有变化,这与采砂河段采砂量相吻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湾沚处,该处河道狭窄,干流河道到此有一近90度的弯道,加上对岸围垦成生产圩使该处形成锁口状,水流湍急,河床冲刷相当严重,其过流能力与上游来水远不相适应,而从十甲任处分流的帐子沟、小塘勘河(此河有多处叉口,主要出口在青弋江干流湾下游3公里处)原先枯水期基本干涸,由于采砂和洪水的冲刷作用,现已发育成重要分流河道,可常年通航,汛期对调节十甲任至湾沚段干流洪峰起到了极大的改善作用。

    二、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河道的变化必然引起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这从西河镇水文站历年实测水位、流量关系上得到验证。该站在采砂前的1983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5420立方米每秒与采砂后的1996年最大实测洪峰流量5230立方米每秒相当,而1996年实测最高水位(16.94米)比1983年实测最高水位(18.07)低了1.13米,若将该站历年最大实测洪峰流量与实测最高水位绘成水位~流量关系图,即可发现80年代中期以前的点据较稳定,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以后的点据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资福河口以下无测流资料,仅有实测水位资料,对采砂河段,因泄流能力加大,对同一流量而言,采砂后的水位一定低于采砂前的水位,位于采砂河段的分流口,由于水位降低,分流比减少,分流口下游干流的流量加大,如果下游河道泄流能力没有相应增加,水位势必抬高,这可从湾沚、清水镇水位站的实测水位资料中得到证明。采砂河道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青弋江下游干流水位以红杨段为支点,呈上跌下抬态势。

    三、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湾沚以上于流段的河砂开采,增大了该段河道泄量,特别是资福河口至十甲任段,该段采砂前的泄流能力仅为3400立方米每秒,长江水利委员会在1981年编制的《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中拟定的方案,西河镇至十甲任段拓宽整治,设计流量4800立方米每秒,而该段现状安全泄量已达5500立方米每秒,因此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由于该河段水位降低,使资福河、上潮河自然分流减少,减轻了资福河、漳河部分河段特别是漳河中段的防汛压力,但分流流量的减少相对增大了分流口以下干流河道的泄流量,在过流能力未作相应提高的下游河段,水位必然抬高,致使两岸堤防的防洪能力相应下降,防汛压力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采砂河段河床下切而使分流河口水位下降,致使分流河道以及与其相通的支叉河道在枯水期过早断流,给水网区的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了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5-9-21 05:11 , Processed in 0.36326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